盆栽菊花種類
① 盆栽藝菊依栽培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菊花依栽培方式可分為盆栽菊、地被菊、切花菊、造型菊(藝菊)4大類。
(1)盆栽菊(盆菊)
①獨本菊(品種菊、標本菊):用大菊培育,每盆一株,每株一花。單株獨秀,最能充分體現品種的特徵。除供觀賞外,可作品種鑒定,故又名品種菊或標本菊。
②多本菊(多頭菊、多頭品種菊):用大菊培育,每盆一株多本,著花數朵至數十朵。供庭園陳列觀賞。
③案頭菊:將菊苗植於小盆內,每盆一株,每株一花,枝挺葉秀、裙葉遮盆,株小花大、高不盈尺,適宜擺於案頭,可布置廳堂、卧室、書房。
④瓦筒菊:將菊苗栽於瓦筒內,現蕾以後去掉瓦筒移入盆內供觀賞。
⑤套盆菊:將菊苗先地栽,等菊株長到一定大小後,從盆孔套入瓦盆栽培,等顯色後將盆底根部切斷,起盆供觀賞。
(2)地被菊:地被菊是指主要作露地地被栽培的特定小菊品種群。地被菊具有宏觀美的特色,可用於園林綠地栽培,可以採用叢植、帶植、片植,用於布置花壇或盆栽擺花、布置景點等。
(3)切花菊:切花菊是將鮮花從栽培的菊株上帶莖葉剪切下,用於供應市場的栽培方式。依品種可分大花、中花和多花枝;依栽培方式可分獨本和多本。目前在商業化生產中,多借鑒國外的分類方法。
(4)造型菊:造型菊是利用不同的菊花品種經過藝術處理,把菊株培育成一種特定的形狀,以供觀賞。
①大立菊(立菊、菊山):在一棵菊株上,著生成百上千朵大小相同、排列整齊的花朵,經吊扎整形呈圓平面開或半球形,花圈直徑可達3~4米,也有紮成圖案的。大立菊主要用於大型節日、菊展,襯托場面,氣勢壯觀。
②懸崖菊:利用小菊培育而成主幹特長、分枝多、花朵密、首尾勻稱、長而下垂的形狀,小型的長約1米,大型的可達4~5米。用作環境裝飾,置於廳堂、庭園、假山岩畔,野趣橫生。
③塔菊:同一菊株經人工培育,形成主幹挺立,層次分明,形如寶塔的菊株。此菊可由幾層或十幾層組成,高可達3~4米,置於庭園,屹立於叢花之中,如鶴立雞群,蔚為壯觀。
④造型菊(扎菊):以滿天星小菊連盆或脫盆套以小蒲包綁扎,置於用竹木、金屬等做成的亭、台、樓、閣、各種動物等形式的花架上,增添庭園景觀。
⑤盆景菊:多以小菊為素材,運用盆景技藝,經修剪整形,加工成各種古木、懸崖等姿態或具有一定主題的藝術盆景。盆景菊包括樁菊型:原本、嫁接、附生,景菊型:叢林式、菊石式、水旱式。
此外,還有以花抱形式分類的,即以菊花的舌狀花冠排列的狀態變化來分類,有內抱、追抱、折抱、自然抱、露心抱、亂抱等。有以菊株高度來分類,分為高、中、矮;還有以菊株長勢分類的,有強、中、弱。雖然分類方法很多,但較為普遍應用的分類方法是根據花瓣、花型進行分類。
②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是什麼菊花的種類有哪些
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種植菊花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注意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菊花的種類: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可謂多種多樣。
③ 菊花分幾類,有哪些品種,怎樣才能種好菊花
菊花按栽培方式與用途可分3類:
(1)盆栽 盆栽大中型菊,花徑大於6厘米,舌狀花單輪平瓣型瓣寬3厘米以上,管瓣型瓣長15厘米,獨本菊花數1個,多頭菊4~5個,分布均勻,花期10~12月。主要品種有平瓣類的太液池荷、彩荷、金荷;綠衣紅裳、金背大紅、綠牡丹;黃鶴望、津港時尚、雪濤、高原錦雲、瑩靜瓊華、村姑含笑;烈火真金、胭脂點雪;新二喬、鴛鴦荷。匙瓣類的萬管笙歌、仙露蟠桃、琥珀凝翠、童發佼容、雪罩紅梅;浪卷桃花、硃砂蝴蝶;醒獅圖、長風萬里、平沙落雁、唐宇傲獅、木蘭還妝、福壽舞、大風歌;紫氣東來、火蹈紅蓮;秋容似火、灰鴿。管瓣類的龍女散花、月明星稀;太白醉酒、碧玉簪、玉簫金管;旭日東升、綠松針、雪壓青松;唐宇清漣、杏花春雨、九天銀河、彩雲追月;碧海英風、百鳥朝鳳、春江花朝、萬家燈火;巾幗須眉、千尺飛流;龍蟠蛇舞、綠雲、十八鳳鬟;春風楊柳、絲路花雨;天雨金珠、明珠紫霞。桂瓣類的大紅托桂、清波印月;天女散花、狀元托掛;金桂聲喧;雀舌托桂、蕊珠宮。畸瓣類的金銹球、天下一品;彩龍爪、蒼龍爪、千手觀音;蜜獻蜂忙、白毛仙菇等。
(2)小菊 花徑小於6厘米,花色有白、黃、粉、紅、紫、褐及復色,舌瓣平、匙、管、桂、畸瓣之分。花期5~12月。
(3)切花菊 花枝長85厘米以上,葉片厚實,大小適中,葉序上下均衡排列,葉片平展斜上生長,葉鮮綠有光,花枝堅硬,挺直,花頸長5厘米以內,莖部挺拔、直立、無彎曲,花頭端正,最小花徑14厘米,整個花枝完整均勻,新鮮挺拔,採用保鮮劑處理過。
養護 性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生長最高溫度32℃,最低溫度10℃,地下根能耐-10℃低溫,喜陽光充足,耐乾旱,忌水濕,要求疏鬆、肥沃、富含有機質的砂壤土,pH5.5~6.5。7~8月選5~7厘米長嫩尖,入土1/2,插入專用土中,保持白天20~25℃,夜間15~20℃,半陰環境,一周後見陽光,10天生根,15天上盆。優質的基肥是牛糞、豆餅、草木灰等量混合,氮、磷、鉀比例為5∶2∶4,幼苗期培養土加肥10%,從上盆開始,培養土中加肥30%~40%,定植時只上半盆,在遮光前後和孕蕾初期分三次加滿盆土。為抑制幼苗階段的綠苗生長,可以少施氮肥,以磷肥為主。營養生長期每5天追一次含氮量5%的液肥,生殖生長期每7天追一次磷鉀為主的液肥或礬肥水。菊花正常開花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下旬,如國慶節開花,宜7月中下旬進行短日照處理,即用黑塑料布連續遮光16小時,每天8小時光照,也就是從早上4點遮到8點,還可噴壯花肥(0.1%尿素+0.05%磷酸二氫鉀和0.02%硼酸)5天一次,輪流使用。為使植株矮化,在株高10~15厘米時開始至孕蕾,10天噴一次2500毫克/升比久或200毫克/升多效唑。多頭菊的摘心7月中下旬開始,摘心後形成3個整齊的分枝,最後摘心離花期90~110天。澆水要適時及時適量,冬天3~4天中午澆一次,4~5月在上午7~8時澆,使夜間微潤半干。7~8月早晚澆一次,9~10月賞花期,保持一定濕度而不受澇。菊花褐斑病、斑點病可用45%百菌清和多菌靈膠懸劑1000倍,銹病用15%粉銹寧1000倍,枯萎病用25%苯米特200倍灌根,蚜蟲用50%辟蚜霧2000倍,菊癭蚊用20%菊殺乳油2000倍防治。
④ 盆栽菊花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菊花的種類有哪些
養殖方法及注意事項:種植菊花宜選用肥沃的砂質土壤,先小盆後大盆,經2-3次換盆,7月可定盆;定盆可選用6份腐葉土、3份砂土和1份餅肥渣配製成混合土壤。澆透水後放陰涼處,待植株生長正常後移至向陽處。春季菊苗幼小,澆水宜少;夏季菊苗長大,天氣炎熱,蒸發量大,澆水要充足,可在清晨澆一次,傍晚再補澆一次,並要用噴水壺向菊花枝葉及周圍地面噴水,以增加環境濕度;立秋前要適當控水、控肥,以防止植株竄高瘋長。立秋後開花前,要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肥,肥水逐漸加濃;冬季花枝基本停止生長,植株水分消耗量明顯減少,蒸發量也小,須嚴格控制澆水。澆水最好用噴水壺緩緩噴灑,不可用猛水沖澆。澆水除要根據季節決定量和次數外,還要根據天氣變化而變化。陰雨天要少澆或不澆;氣溫高蒸發量大時要多澆,反之則要少澆。注意一般在給花澆水時,要見盆土變干時再澆,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不要使花盆汪水,否則會造成爛根、葉枯黃,引起植株死亡。
菊花的種類: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立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可謂多種多樣。
⑤ 菊花的別名都有哪些
菊花是菊科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盆栽為主的菊花別名盆栽菊、九月菊、秋菊、黃花、節花、更生、節畢、帝王花、朱贏、鞠花、金蕊等,以地栽為主的菊花別名地被菊、千頭菊。它們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花(實為頭狀花序)的朵數少,栽培時一般只留幾朵甚至只留1朵,後者上百朵甚至更多。盆栽菊品種極其繁多。菊花是我國十大名花,目前排在第3位,又是世界五大切花之一。葯用菊花不是上述兩類,而是花頭比較小的另一類。
⑥ 列出10種菊花,寫出其觀賞特性
簡介】 菊花(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品種已達千餘種。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在明末清初開始。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中國歷代詩人畫家,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眾多,因而歷代歌頌菊花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和藝菊經驗,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名譜佳作,並將流傳久遠。 菊花在世界切花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切花要求花型整齊,花徑7-12cm,花色鮮艷,無病蟲為害,葉濃綠,莖通直,高80cm以上,水養期長。切花菊可地栽,株距12-13cm,行距約15cm。每平方米達50株,需設網扶持,以保植株直立。 菊花可促成和抑制栽培,長日照季節,每天17時至次晨9時遮光,每天日照10小時,至花蕾現色時停止遮光,可提前開花。短日照季節每天加不至14小時,可控制花芽分化,延遲供花時間。 [編輯本段]【形態特徵】 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菊科菊屬植物的栽培種,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又稱鮑菊。品種已達千餘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200cm,通常30-90㎝。莖色嫩綠或褐色,除懸崖菊外多為直立分枝,基部半木質化。單葉互生,卵圓至長圓形,邊緣有缺刻及鋸齒。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一朵或數朵簇生。舌狀花為雌花,筒狀花為兩性花。舌狀花分為平、匙、管、畸四類,色彩豐富,有紅、黃、白、墨、紫、綠、橙、粉、棕、雪青、淡綠等。筒狀花發展成為具各種色彩的「托桂瓣」,花色有紅、黃、白、紫、綠、粉紅、復色、間色等色系。 花序大小和形狀各有不同,有單瓣,有重瓣;有扁形,有球形;有長絮,有短絮,有平絮和卷絮;有空心和實心;有挺直的和下垂的,式樣繁多,品種復雜。根據花期遲早,有早菊花(九月開放),秋菊花(十月至十一月),晚菊花(十二月至元月)八月菊、7月菊、五月菊等,但經過園藝家們的辛勤培植,改變日照條件,也有五月開花的五月菊,七月開花的七月菊。根據花徑大小區分,花徑在10厘米以上的稱大菊,花徑在10—6厘米的為中菊,花徑在6厘米以下的為小菊。根據瓣型可分為平瓣、管瓣、匙瓣三類十多個類型。 [編輯本段]【物種分類】 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 英文名:floschrysanthemum(Florists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月菊、日精、九華、黃花、帝女花、笑靨金、節花、鞠、金蕊、甘菊。因其花開於晚秋和具有濃香故有「晚艷」、「冷香」之雅稱。 分類:菊科,菊屬 有時也作菊科所有花卉品種的總稱。 菊科是種子植物最大科,總數25000~30000種,而其花卉種類也很多,僅次於蘭花。 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產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 [編輯本段]【產地與習性】 菊屬有30餘種,中國原產17種,主要有:野菊、毛華菊、甘菊、小紅菊、紫花野菊、菊花腦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編輯本段]【繁殖與栽培】 【繁殖】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組織培養等方法繁殖。 (1)扦插可分為芽插、嫩枝插、葉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腳芽扦插。選芽的標準是距植株較遠,芽頭豐滿。除去下部葉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於溫室或大棚內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溫,春暖後栽於室外。嫩枝插,此法應用最廣,多於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為插穗,在18-21℃的溫度下,3周左右生根,約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質以素沙為好,床上應遮蔭。全光照噴霧插床無需遮蔭。葉芽插,從枝條上剪取一張帶腋芽的葉片扦插,此法僅用於繁殖珍稀品種。 (2)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後,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態帶根分開,另植盆中。 (3)嫁接 為使菊花生長強健,用以做成「十祥錦」或大立菊,可用黃蒿或青蒿作砧木進行嫁接。秋末蒿種,冬季在溫室播種,或3月間在溫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時移於盆中或定植田間,5—6月間在晴天進行劈接。 (4)組織培養用組織培養技術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脫毒及保持品種特性等優點。基本培養基為MS,附加適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莖尖、嫩莖或花蕾為外植體,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種。培養室溫度為25℃+1℃。每日照光8小時,光強3000—4000勒克斯。經1—2個月培養,可誘導成苗。 【栽培】 (1)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後即上盆,此法優點為根部損傷少,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於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於高畦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從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現色時鏟斷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後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花大且開花較早,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於畦中,5月間嫁接,花蕾現色時移人盆中。其優點為管理方便,株植強健,花亦大。缺點是傷根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應用。在5一6月稈插,幼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枝長出盆沿後,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並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勻,上部加上覆蓋,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植株較矮,葉片豐滿,枝條健壯,花大,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華北地區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1年。北京藝菊名家總結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葉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一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養土加0.5%過磷酸鈣。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櫱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後,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後,將老株齊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後松上,填人普通培養上,並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1周後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換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發根。 (2)造型菊的栽培管理 即將菊花進行藝術加工,構成一種特定的型式。 懸崖菊 一般選用小菊品種,用一端彎曲的竹片插入盆中,另一端固定於架上,使植株沿竹片生長,與地面呈45度角,每2-3節綁扎一次。主枝任其生長,側枝反復摘心,至9月下旬停止摘心。現蕾後進行幾次剝蕾,移人大盆養護。懸崖菊一般主枝長約1.5米,置於石旁水畔及假山上,枝垂花繁,頗具特色。如製作大懸崖菊,須提前7—8月間扦插,並於8月至次年3月每日增加光用至14小時以上,以抑制當年出現花蕾。因懸崖菊植株長大,故所需水肥較多,應子充分供應。 選用分枝性強,枝條柔軟的大花品種,精心培育1—2年,每株可開數十至數千朵花,適於展覽會及廳堂用。右用扦插法栽培。特大立菊則常用蒿嫁接,並用長日照處理培養2年媽成。扦插法栽培要點如下:9月間挖5-10厘米長的健壯腳芽插於淺盆中,生根後移於直徑12厘米的盆中,室內越冬。次年1月移入大盆。當苗生7-9片葉時,留6-7片葉摘心。上部留3-4個側枝,以後每側枝留4-5片葉反復摘心。春暖後定植,以後約每20天摘心1次,8月上旬停止。植株蹭插1根細竹,固定主幹,四周再插4-5根竹竿,引綁側枝。至9月上旬移入大盆。立秋後加強水肥管理,經常除芽、剝蕾。當花蕾直徑達1-1.5厘米時,用竹片製成平頂形或半球形的竹圈套在植株上,並與各支柱連接綁牢,然後用細鉛絲把均勻地系於筆圈上,繼續養護。這樣培養的大立菊,一株可開花數百朵。 塔菊(十祥錦) 將各種不同花型、花色的菊花接在一株3-5米高的黃花蒿上,砧木主枝不截頂,讓其生長,在側枝上分層嫁接,呈幹革命形。各色花朵同時開花,五彩繽紛,非常壯觀。培養十祥錦菊,在選用接穗品種時,要注意花型、花色、花大小等的協調和花期的相近,以使全株表現和諧一致。 案頭菊 株矮、花大,可布置廳堂、幾案。它有佔地面積小,生長期短,觀賞時間長等優點。案頭菊的栽培主要掌握選擇品種、適時育苗與激素處理三要點。案頭菊宜選用大花、花型豐滿、葉片肥大舒展的矮形品種,如綠雲、綠牡丹、帥旗、燈下舞娘等。扦插育苗的時間宜在8-9月間。待根系粗壯時移入直徑10厘米的盆中,1周後施完全肥料,以後逐漸加大肥料濃度,至花蕾透色時停止施肥。每次澆肥水,切忌過多。扦插成活後,即用矮壯素B9(N-2甲胺基丁二醯胺酸)2%水溶液處理,以後每10天處理1次,直至現色為止,總共4-5次,即可實現矮化。 (3)切花菊的栽培管理 切花菊居世界「四大切花」之冠,約占總量的30%。 菊花切花的周年供應 鮮切花生產,須做到周年均衡上市。常規栽培的有春菊、夏菊、秋菊和冬菊(寒菊),品種極多。不開菊花的月份,則通過人工催延花期,來解決供應問題。菊花的花芽分化與開花,和葉數、株高、日照及溫度都有關系。花芽分化需要生長到展葉10片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至開花尚須45—60天時間。一般秋菊、冬菊在短日照條件下花芽迅速分化(10—15天),在長日照條件下,則花芽不分化。而夏菊品種,則在長舊照的條件下,花芽能完成分化。 在常規栽培的條件下,廣州地區夏菊最遲開花品種為六月黃、六月白、貴妃紅等,但夏日氣溫高,日用強烈,開花時這些品種也應置於蔭棚下。秋菊最早開花的為早黃、早白、白蟹爪、黃泥金,一般10月下旬或11月初就已開花。7、8、9、10月四個月需用人工加光或遮光,調節氣溫及濕度等即能將秋菊提前開花,將夏菊延遲開花,使切花生產全年分批均衡上市。人工加光,一般用100瓦或60瓦電燈泡吊在植株上方1米處,每盞照射面積4平方米。加光及遮光的方法有三種:一是間歇或短暫加光,即在黑夜裡加光0.5—1小時,二是白天給以若干小時的黑暗處理(即日間遮光);三是早、晚提前加光,以增加日照時數,或遮光以延長黑夜時間。北海菊花展 和一般栽培方法大同小異,最緊要的是選擇排水良好的肥沃砂質壤土。切花輔地每畝約栽6000株,即每平方米種8—9株。每株留5枝,定植後20天去頂,經常剝除側芽,至現蕾期則要及時剝蕾。每畝約可收獲3萬枝切花。常見的病害有褐斑病、黑斑病、白粉病及根腐病等。以上幾種病的病原菌均屬真菌,皆因土壤濕度太大,排水及通風透光不良所致。故宜選生態條件良好處栽培,並需注意排澇,清除病株、病葉,燒毀殘根。盆土宜用1:8福爾馬林液消毒,生長期中再用波爾多液,80%可濕性代森鋅液,或50%可濕性托布津液噴洽。蟲害有蚜蟲、紅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蠐螬、潛葉蛾幼蟲等,可通過人工捕殺及噴葯進行防治。 [編輯本段]【品種分類】 菊花品種繁多,頭狀花序皆可入葯,味甘苦,微寒,散風,清熱解毒。這就是葯菊。按頭狀花序乾燥後形狀大小,舌狀花的長度,可把葯菊分成 4 大類,即白花菊、滁菊花、貢菊花和杭菊花四類。在每一類里則根據原產地取名。在白菊花類里,以產安徽亳縣的亳菊品質最佳,其次如河南武陟的懷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河北安國的祁菊,浙江德清的德菊等。 由於菊花栽培歷史悠久,中國歷代都相繼有關於菊花品種的大體記錄和分類——菊譜的出現。 1967 年湯忠皓對菊花品種提出過一個較為完整的分類法,他根據花徑的大小分為滿天星和大花兩個大區,然後再根據頭狀花序中舌狀花與管狀花數量之比,在每個區里分舌狀花系與管狀花系,最後依據瓣型及瓣化程度分成類與型。在滿天星區里,舌狀花系有3 類4 型:平瓣類:①平瓣小菊型;匙瓣類:②匙瓣小菊型,③蜂窩小菊型;管瓣類:④管瓣小菊型。在盤狀花系裡有 1 類 2 型:托柱類:⑤平柱小菊型,⑥管柱小菊型。在大花區里,舌狀花系有 4 類 21 型:平瓣類:⑦寬瓣型,⑧芍葯型,⑨翻卷型;匙瓣類:⑩蓮座型, (11) 卷散型, (12) 舞蓮型, (13) 圓球型, (14) 舞球型;管瓣類: (15) 圓盤型, (16) 疏管型, (17) 管球型, (18) 翎管型, (19) 枯針型, (20) 紐絲型, (21) 散發型, (22) 大勾環型, (23) 小勾環型, (24) 垂珠型, (25) 飛舞型, (26) 龍爪型;毛刺類: (27) 毛刺型。盤花系裡有 3 類 3 型:平瓣托柱類: (28) 平瓣托柱型;匙瓣托柱類: (29) 匙瓣托柱型;管瓣托柱類; (30) 管瓣托柱型。 1982年,中國園藝學會花卉盆景協會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經過研究,對菊花的分類做了統一界定,分5類30型。分別是:(1)平瓣類:寬頻、荷花、芍葯、平盤、翻卷、疊球;(2)匙瓣類:匙荷、雀舌、蜂窩、蓮座、卷散、匙球;(3)管瓣類:單管、翎管、管盤、松針、疏管、管球、絲發、飛舞、鉤環、貫珠、針管;(4)桂瓣類:平桂、匙桂、管桂、全桂;(4)畸瓣類:龍爪、毛刺、剪絨。 分類學家對菊花的原祖有一些不同看法,或認為野菊( Dendranthema indicum )是菊花的祖先,或認為小紅菊( Dendranthema chanetii )、甘菊( Dendranthema lavan-laefolium )是原祖。可以肯定的是菊花不是單元起源的,不能用簡單的種系發生方法來概括。 注意:菊花品種繁多,但不可混種否則極易串種影響品質。 [編輯本段]【名菊示例】 風飄雪月、帥旗、金光四射、綠雲、金背大紅、新玉孔雀、玉堂金馬、獨立寒秋、綠牡丹、十丈珠簾、麥浪、斑中玉筍、綠衣紅裳、鬃翠佛塵、芳溪秋雨、太真含笑、雪罩紅梅、黃鶯翠、粉紅蓮花、汴梁綠翠等。另外歐美亦有名菊,其名不詳...... 在《巢林筆談》的最後一篇,羅列了佳種,分別是:黃微,紅幢,紫幢,松針,破金,鶴翎,松子,蜂鈴,獅蠻,蟹爪,金超銀超,蜜珀,月下白,青心白,二喬,醉楊妃,玉樓春,三學士。 菊花(八葉菊)被日本皇室定為國花。另外,義大利國花是雛菊,德國和馬爾他國花都是矢車菊,丹麥國花是木春菊,拉托維亞國花是牛眼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