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棗盆栽技術
⑴ 自製冬棗小盆栽
自製冬棗小盆栽:
一、貼木上盆:
春季發芽前,選挖一些根系粗壯,並有一定造型的野生酸棗樹樁或大棗樹樁上盆,盆土可用五份優質園土,三份爐灰,二份優質廄肥,並加少量的草木灰。上盆後澆透水。
二、嫁接技術:
當盆內砧木長到有二、三個分枝,各分枝基部粗度八毫米左右時,即可在五月中旬至八月上旬進行嫁接。採用皮下接。即:將砧木當年分枝的基部僅留四、五厘米剪斷,選光滑處的皮層豎切剪刀深達木質部,剝開皮層,然後選冬棗接穗(二一至四年生枝),帶一芽剪去葉片,只留五毫米葉柄,接穗背面削一長三厘米左右的馬耳型大削麵,在另一面削一五毫米的小削麵,立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內(大削麵向里),將所接部位扎緊扎嚴,再用帶有蠟質或草質的大樹葉(楊樹葉最好)包五、六層保濕,八天後解葉放風。此時接穗已開始萌芽,並逐漸生長出新枝。
三、管理要點:
(一)每周要施一次優質稀稀薄液肥(豆餅、糞便、骨頭等混合漚制三個月,再適量兌水施用)。
(二)控制澆水,盆主要有濕有干,防止爛根。
(三)要經常噴葯保護葉片,不受病蟲危害。
(四)要根據觀賞者的意願,採取拉、撐、扭等措施,美化樹體,同時,還要做到枝條稀疏,層次清晰,通風透光良好,過密的枝條要疏除。
⑵ 冬棗種植條件有哪些
冬棗栽培管理技術
1、建園
冬棗耐旱澇,耐瘠薄、抗鹽鹼;但是為了達到優質豐產創高效的目的,應選擇在深厚肥沃的中性呈微鹼性沙壤上建園。冬棗的栽種方式以密植為宜,便於集約化經營,獲得高效益。密度以每畝栽植55-111株為宜,株行距採用2-3米×3-4米。
3、整形修剪
冬棗枝芽特點:冬棗樹有主芽、副芽、不定芽三種。主芽位於發育枝(棗頭)頂端和側生葉腋中,以及結果母枝(棗股)頂端發育枝頂端的主芽,生命活力比較旺盛。副芽位於主芽的側上方。看生育發育枝中上部的副芽萌發生成結果基枝(二次枝),看生育發育枝下部或結果基枝、結果母枝上的副芽萌發抽生結果枝(棗吊)。不定芽:即萌發的部位和時間不確定,一般在主幹、主枝的機械傷口處,由射線薄壁細胞發育而成,它可萌發成新的棗頭。不定芽在更新修剪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冬棗主芽的作用就是萌發棗頭,形成樹體骨架或結果枝組。整形修剪就是刺激主芽萌發,培養成骨幹枝和結果枝組。
幼樹整形:冬棗樹是喜光樹種,幼樹整形修剪應根據不同的密度,採用不同的樹形。每畝栽植55株左右的採用小冠疏層形;每畝栽植80株左右的採用紡錘形;每畝栽植100株左右的採用兩主枝開心形;行距在8米以上的採用主幹疏層形。密植冬棗定干高度60厘米左右,稀植冬棗樹定干1米左右,根據各樹形的結構,採用剪除頂梢,疏除二次枝或將二枝截留1-2節的方法,在需要培育骨幹枝和結果枝組的地方,刺激二次枝基部或二次枝節上的主芽萌發棗頭,培養成骨幹枝或結果枝組。
結果期樹的剪修:結果期冬棗樹的修剪任務是:保持良好的樹形結構,使枝量分布均勻,樹冠內光照良好,不斷培養更新結果樹組和骨幹枝,維持健壯的生長勢和較長的結果年限。為達到此目的,要及時疏除徒長枝、競爭枝、交叉枝、過密枝、細弱枝和病蟲枝,回縮下垂枝,對骨幹枝延長頭下垂衰弱時,進行回縮,用背上枝換頭,使其保持60-70度。
夏季修剪:冬棗樹生長旺盛,整形修剪要冬剪與夏剪相結合,以夏剪為主,以利於早成形,優質豐產。夏季修剪的主要方法是:
(1)棗頭摘心。5-8月份在新生棗頭尚未木質化時,保留3-5個二次枝,摘除頂梢,抑制加長生長。花期棗頭摘心可提高坐果率,促進幼果生長;骨幹枝延長頭在適當長度(50-60)厘米摘心,可促生分枝和加粗生長,增加骨幹枝的尖削度,增加負載量。
(2)抹芽。生長季節及時抹除骨幹枝和樹幹上萌生的無用棗頭,以利於節約營養,防止擾亂樹形,影響通風透光。
(3)疏枝。對於密集處的棗頭和無利用價值的棗頭及時疏除。
(4)拉枝。對著生方位和角度不當的枝,在生長季節趁綠枝柔軟,進行拉枝調整。
(5)除萌。對樹干周圍地面上萌生的根櫱苗,不作繁殖用時及時清除。
4、合理坐果,保果豐產
冬棗樹花期長,花量大,自然坐果率低,人為的促進合理坐果,對增加產量和提高棗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促進"頭蓬花"坐"頭蓬果",達到每個結果枝坐果1個,就能豐產。
(1)環割、環剝(開甲)6月上旬,一般在"芒種"前後,全樹棗花開花30%左右時,進行環割、環剝。棗樹干周在20厘米以下的進行環割,第一次環割在"芒種"前後,每隔7天再割一次,連割3次,環割可對主幹或主枝進行。干周在20厘米以上的樹進行主幹環剝,寬度0.5~0.7厘米。
(2)棗頭摘心花期棗頭摘心,抑制棗頭旺長,可促進坐果。
(3)改善田間小氣候。花期天氣乾旱時,*壤含水量低,進行樹盤澆水,無澆水條件時,進行樹冠噴水,噴水適宜在17小時後進行,連噴3-4天,增加空氣濕度,改善田間小氣候,促進坐果。
(4)棗園放蜂。在棗園內放蜂,為棗花傳播花粉,促進坐果。
(5)疏果。在生理落果後,對於坐果較密的樹進行疏果,達到旺樹每個棗吊留1個果,弱樹2-3個棗吊留一個果。
⑶ 冬棗樹要求栽培技術嚴格,冬棗不結果是什麼原因
冬棗坐果率要提高得把控溫度讓樹發芽一致,開花結果也會一致,在開始開花一星期左右注意花開的手摸著黏黏糊糊的,噴撒赤黴素四五天後開始樹體開甲,開甲寬度五毫米。注意花蕊頭發綠就是果坐著了,如果不好再次噴撒赤黴素。在過去的一年裡,有太多的水果,沒有變薄和果實排出。此外,缺乏施肥導致營養過剩。樹體無法為來年的生長需求預留足夠的營養,導致結果較少或沒有結果,產生大小年現象。
冬棗不結果現與下列條件有關:水分,濕度大,光照,要通透光,再就是營養,肥料,還有溫度開甲的適期為盛花期,棗樹第一次開甲是在地面上10-20cm處開始,用刀環剝深達木質部,寬度0.3-0.5cm;強樹宜寬弱樹宜窄。剝時不留殘皮,剝後塗殺蟲劑保護甲口。一般25-30天傷口癒合。以後每年隔3-5cm距離依次向上開甲。
⑷ 冬棗種植技術
你好 你想了解冬棗種植什麼技術?我知道的主要就是,栽植時不宜過深,剛移栽,不要施肥,
澆足水。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可以詢問高級農藝師付永。他會更全面的幫助你。
希望可以幫到你
望採納。
⑸ 冬棗的種植與管理技術
1 冬棗的栽植建園
1.1 栽植地選擇
冬棗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不論酸性土、鹼性土、砂質土或粘性土均可栽植,但以肥沃沙壤土為最好。因此,應選擇地形開闊、通風、無高稈作物的地塊,並以土層疏鬆深厚(80 cm以上),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高於1%,具備灌溉條件的疏鬆肥沃沙壤土栽植。忌選擇濕窪、嚴重內澇地塊種植。
1.2 栽植時間
宜選擇在春秋兩季,即當年12月份一次年4月中旬之間,秋季在落葉後、封凍前栽植。但冬棗樹密植栽培宜選在春季解凍後、發芽前栽植,並適當晚栽,因為冬棗樹生根發芽需要較高溫度,如果春季過早栽植,樹干會失水過多,而根系難以補充影響成活。因此,4月中上旬栽植最好,樹苗水分損失少,生根快成活率高。
1.3 選 苗
選用2 年生的一級壯苗進行栽植。壯苗的高度應在1.5 m左右,地徑大於2 cm,根幅25~30cm,側根較多,無病蟲害,生長充實,根系完整發達,壯苗整形後應有健壯的二次枝。
1.4 定 植
栽植時先將苗木在清水中浸泡10 h左右。為防止帶菌栽植,栽植前應用72 ppm農用鏈黴素400倍,加ABT生根粉(50~100 ppm)或用植物調節劑克蘭德桑溶液浸根,既殺菌又生根,然後定植。密植株行距為2 m×3 m,行向與栽植地行邊平行,一般以南北向光合作用最好。栽前挖長、寬、深各80 cm的定植大坑,表土和熟土分開放置,定植時先施入腐化肥土(農家肥50kg、磷肥1.5 kg和表土均勻混合成肥土)至地面20 cm處栽苗,再回填表土、熟土,邊回填土邊踩實,並用手提拉後使苗與土緊密接觸。定植後灌透水,水滲下用土整平樹盤,再以根為中心覆1 m 2 地膜,地膜要用土壓實,要求中間低、邊緣高,以增蓄雨水,增溫保濕,這樣可提高成活率和萌芽期提前7 d左右,達到促使冬棗發根旺長的作用。地膜至雨季前要揭掉。
2 肥水管理
冬棗樹生長非常旺盛,栽植30 d左右、定干後的樹體就可萌發棗頭。栽植成活後,根據樹勢強弱,施入有機肥、復合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定植當年由於已施足底肥,所以春夏季只需澆水。如果天氣乾旱,通常30 d澆水1次,以滿足樹體對水分的需要。定植當年對磷肥需求量較高,需於6月中旬輪換溝施深施磷酸二銨0.5 kg·株 -1 ,促進根系生長和樹體成長。為補充營養,間隔10 d,葉面噴施0.3~0.5 ppm尿素或0.3 ppm磷酸二氫鉀溶液2次,促進枝條成熟,增強抗性。定植後的第二年~第五年開始秋施基肥,以有機肥(可選用作物秸稈或經過高溫發酵的動物糞便)為主,每年9月底或10月初深翻1次,施有機肥50~60 kg·株 -1 、鈣鎂磷肥2 kg·株 -1 。有機肥可使樹儲藏營養,利於冬棗根系的發生和生長,擴大冬棗根系的分布范圍,增強樹體的牢固性。根據棗樹物候期需肥特點,一般每年進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早春萌芽前(4月上旬),以速效氮、磷為主,但要控制氮的用量,多施會引起樹體的旺長。因此,密植園不超過0.25 kg·株 -1 ,在適當控制氮肥用量的基礎上增施有機肥20~30 kg·株 -1 ,這樣搭配可使枝條發育充實,防止棗樹生長過旺造成徒長。第二次在開花前(5月中、下旬),以氮肥為主,第三次在幼果膨大期(6月下旬—7月上旬),應施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復合肥。幼樹以追氮肥為主,氮、磷、鉀混合比為1∶0.5∶0.6,開花前和幼果期分別追施1次果樹專用復合肥,每次施0.5~1 kg·株 -1 。每年在初花期進行樹盤覆草,厚度15~20 cm,覆草後壓土。每次施肥後和覆草前灌水,冬棗在生長前期需水量大,尤其在開花期、果實生長期不能缺水,缺水易導致落花落果,水分適宜,利於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一般每年澆3遍水,即萌芽前、幼果膨大期及封凍前。忌在盛花期灌水,盛花期灌水會造成大量落花,坐果率明顯降低。多雨季節應排水防澇。
3 整形修剪
密植園冬棗樹形採用紡錘形,此樹型成形快、盛果期早,修剪量輕。壯苗、大齡苗定植當年定干,定干高度0.4~0.65 m為宜。土壤條件好的可適當提高定干高度。定干目的是控制第一層主枝高度,以便培養出低干矮冠的豐產樹型,為冬棗樹豐產穩產打下基礎。密植園定植當年在距地面60~70 cm處定干,定干後疏除剪口下第一個二次枝,從基部剪去,強化刺激抽生棗頭,培養中心乾的延長枝。整形帶20~40 cm內的二次枝,粗壯的留芽短截,細弱的疏除,整形帶以下的二次枝全部疏除。到6月下旬,當新梢長60cm左右時,保留6~8個新梢摘心促壯,並採用拉枝法將其角度調整到80 左右。冬剪時,在整形帶內選留4~5個方位較好的枝作為骨幹枝,其餘為輔養枝。中心干延長枝和骨幹枝延長枝均於40~50 cm處短截,剪留1~3個棗股促生棗頭,並剪除剪口下第一個二次枝。
定植後第二年,將剪口下第 個棗頭枝作為中心干,其下選留4~5個方位較好的枝作為骨幹枝,並在棗樹萌芽後將第一年形成的骨幹枝和輔養枝拉至下垂狀。5月下旬—6月上旬,疏除過密枝和背上直立旺枝,不能讓它影響光照和樹體營養生殖生長的平衡,並對各輔養枝摘心。冬剪時,疏除骨幹枝、輔養枝上過密和過旺的棗頭枝,其他冬剪方法與第一年相同。若第一年中心干延長枝的長度不能達到培養第二層主枝的要求,應該緩放不剪;翌年,待中心干棗頭主芽萌發繼續延伸生長,達到中心干延長枝的粗度、長度要求時,再培養第二層主枝,以此類推。
定植後第三年,5月下旬—6月上旬對樹干直徑超過4 cm,且生長健壯的植株開甲或環剝,以控制長勢,促進坐果,其他夏剪措施與第二年相同。冬剪時,在中心干延長枝上選留2個骨幹枝和1~2個輔養枝,其他冬剪措施同第二年。
定植後第四年,棗樹萌芽後,除中心乾和骨幹枝延長枝外,抹除樹上所有萌櫱,花前對骨幹枝延長枝摘心,環剝主幹,環剝輔養枝和旺盛的骨幹枝。冬剪時,選留2個骨幹枝和1~2個輔養枝,中心乾落頭開心。至此,樹高約2.5 m,骨幹枝數量10~15個,整形修剪密植樹形基本完成。
4 坐花坐果
冬棗的花期長、花量大,但落花落果嚴重。因此花期管理應注意3個方面。一是結合防治病蟲害,及時補充葉面肥。葉面肥可補充植物微量元素和協調各種元素間的平衡及促進植物生長的作用。一般在冬棗花期要補充葉面肥3~4次,較好的葉面肥如花蕾寶1 000倍液、賽金肥1 000倍液,棗豐寶1 000倍液。二是選擇適宜時機開甲。冬棗的開甲時間應在冬棗開花30~40%時進行。過早坐果率低,影響產量;過晚因生長期短,單果重和果實品質下降。開甲口寬度為0.8~1.2 cm,大樹旺樹適當寬些,小樹弱樹適當窄些。三是花期天氣高溫乾燥會影響授粉受精,而且容易造成焦花。開花期遇乾旱,每間隔2 d,在下午5時後葉面噴施清水2~3次,嚴重乾旱連噴3~5次。棗樹初花期至幼果期,間隔7~10 d,葉面噴施0.2~0.3 ppm磷酸二氫鉀1次。
棗樹初花期至盛花期遇乾旱,葉面噴施10~20mg·L -1 赤黴素(920)加300 mg·L -1 稀土微肥溶液1~2次。第一次於開甲後噴施,可提高坐果率;第二次在棗果坐果後噴施,可減少棗果的生理落果。冬棗樹達到早期豐產後,應根據樹體的負載能力,確定適宜的負載量。
5 防治病蟲害
危害棗樹的病蟲害主要有葉部病害棗葉斑點落葉病、棗銹病;果實病害棗炭疽病、輪紋病;蟲害棗葉蟎、棗步曲、綠盲蝽蟓、棗尺蠖、紅蜘蛛及皮暗斑螟(甲口蟲)等。
病蟲害主要採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棗樹落葉後,徹底清除園內落葉和雜草、枯枝、病枝、病果、病蟲果等,並刮除冬棗老翹皮集中銷毀焚燒。有條件的棗園進行棗樹塗白,起到基礎性防凍、防蟲、防病害作用。入冬前和早春各翻1次樹盤,揀拾蟲繭、蟲蛹,消滅在土中越冬的棗尺蠖、綠盲蝽象、桃小、棗癭蚊、桃天蛾等害蟲。萌芽前全樹噴施一遍3~5度波美石硫合劑,防治越冬的葉蟎、蚧殼蟲及干腐病等,以減少越冬病蟲源。4月下旬-5月上旬噴施20 ppm甲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防治綠盲蝽和棗步曲等害蟲。5月下旬-6月上旬噴施2 ppm阿維菌素微囊懸浮劑1500倍或20 ppm蟎死凈乳油1 500倍液,防治棗葉蟎、紅蜘蛛等。棗樹開甲後4~6 d,用10%氯氰菊酯乳油4 000倍液噴施甲口,間隔7~10 d噴施1次,直至甲口完全癒合。6月中旬噴施70 ppm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和50 ppm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混合液,防治棗葉斑點落葉病。7月中旬開始,間隔10~15 d,噴施1︰2︰200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或15 ppm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或炭特靈1 000倍液2~3次,防治棗銹病、炭疽病和輪紋病。
⑹ 冬棗樹要求栽培技術嚴格,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冬棗這種水果富含維生素,食用時味道非常香脆,因此吸引了許多喜歡吃冬棗的消費者。通常,在看電視時,嚼一些冬棗不僅可以補充營養,還可以視為一種非常健康的零食。因此,對於種植者來說,不僅要考慮冬棗的甜度,還應該考慮如何種植冬棗以獲得更好的收成,佔領市場並獲得非常大的經濟回報。
實際上,冬棗該植物對濕度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它適合種植在年降雨量為400至700毫升的地方,但它也抗旱和抗洪。實際上,它可以在年降雨量為100毫米的地方生長,並且可以產生結果。而且,如果棗園中發生自然災害,這些冬棗樹木也不會被淹死,因此冬棗的生存能力確實非常強。在冬棗的每個生長時期,濕度要求都不同。開花期間要求濕度較高。如果濕度低,它將影響花粉的發芽和花粉管的生長,從而導致施肥不良。通常,這對於花朵和隨後的果實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當果實生長快要結束時,此時不需要過多地降雨,因為此時需要晴朗的陽光,這有利於糖的積累和著色。如果降雨過多,將會發生一些疾病。
⑺ 如何盆栽棗樹
1、盆與營養土:盆栽棗樹可選用瓦盆、陶盆、塑料盆等。營養土用1/2豆科作物秸桿堆肥土加專1/2園土,加入少量沙屬子復合肥拌勻。
2、定植:選擇根系發達的品種,於棗樹休眠期進行定植。在盆的滲水孔上放幾塊碎瓦片,盆底放少量沙子再加入一部分營養土。將棗樹的根系在盆中展開,一邊加營養土一邊拍盆邊,最後輕輕壓實,澆一次透水。
3、肥水管理:盆栽棗樹一般從6月份開始開花,此時植株對濕度要求較高,晴天每天都要澆水,保持盆土濕潤,春秋季節的晴好天氣每隔1至2天澆1次水,冬季盆土乾旱時要澆防凍水。
(7)冬棗盆栽技術擴展閱讀:
棗樹的生長習性
棗樹生長於海拔1700米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屬於喜溫果樹,產區年均溫15℃左右,芽萌動期溫度需要在13~15℃,抽枝展葉期溫度在17℃,開花坐果期溫度在22~25℃,果實成熟期溫度要在18~22℃。
棗樹耐旱、耐澇性較強,但開花期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否則不利授粉坐果。另外,棗喜光性強,對光反應較敏感,對土壤適應性強,耐貧瘠、耐鹽鹼。但怕風,所以在建園過程中應注意避開風口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棗樹
⑻ 盆栽棗整形修剪是怎樣的
①整形
棗樹的枝芽類型和生長結果特性不同於其他果樹,並且棗樹喜光性強,修剪反應不靈敏,成枝力低。因此必須因勢利導,隨枝造形,且修剪量宜輕,才能使其樹姿優美,結果正常。
游龍形
枝幹彎曲扭轉不定,干高30~40厘米,全樹主枝3~5個,錯落有致。根據其自然生長特點,疏除過密枝條,枝間形成層次,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盆樹觀賞效果。此形特別適合於龍須棗等品種。
直干疏層形
干高20~30厘米,成形高度80~100厘米,留枝5~7個,分層排列,層間分明,下大上小,形成不規則三角形。此形光照良好,適合於金絲小棗、茶壺棗等生長勢中庸的品種。
多主枝自然形:干高15~20厘米,成形後總高度80~100厘米之間,著生分枝6~8個,錯落排列,無層次,形成寶塔形,本形骨架牢固,結果枝多而好,產量高,特別適合於冬棗、梨棗、辣椒棗等生長勢較強的品種。
②修剪
幼齡樹的修剪
幼齡樹修剪時,應以培養適宜盆栽的樹形為主、結果為輔的原則。宜從以下幾方面進行。a.定干,方法有清干法和截干法。清干法即自下而上逐年清除樹幹上的二次枝和較低的發育枝,留出所需定干高度。截干法即從定干高度以上留3~5節,作為培養第一層主枝的整形帶。截除頂梢和剪口下的二次枝,整形帶內的二次枝留1節,促生新枝,其他分枝全部疏除。b.骨幹枝培養,幼齡棗樹發育枝的側芽和棗股主芽,具有隨枝齡增長萌生發育枝的習性,因此,棗樹盆內栽植時,可按樹形要求,在主幹適當部位選留健壯的發育枝,用拉枝的方法開張角度和改變方向,培養成主枝。
對於不萌發主枝的幼樹和不抽生側枝或結果枝組的主、側枝,冬剪時可在一年生發育枝中部飽滿芽處重截,剪除剪口下2~3個二次枝。或夏季6~7月間採用摘心,春季樹液流動後到萌芽期間刻芽的方法,促其發枝,以盡快形成主、側枝和結果枝組。
修剪應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結合,掌握以夏剪為主、冬剪為輔的原則,一般夏剪在5~7月進行,冬季修剪從落葉後到發芽前均可進行。
結果樹的修剪
在保持良好樹形的基礎上,有計劃地進行結果枝組的更新復壯,使枝葉密度適宜,通風透光良好,並使每個結果枝組有較長的結果年限和較高的結果能力。具體作法是:a.疏除徒長枝,較大的結果枝組經連年結果後,其隱芽易抽生發育枝,生長量較大,易使樹冠郁閉,造成內部枝條因光照不足、營養不良而枯死,從而影響全樹結果量。因此,在春季展葉後,對密度較大,沒有利用價值的枝芽連續抹除和疏剪,保護樹冠通透性良好,以充分發揮每個結果枝組的結果能力。b.疏除細弱枝和過密枝,由於大量結果,結果枝組易下垂,枝組間易疊合,造成局部枝條過密擁擠,並且在樹冠外圍易萌生許多細弱發育枝,結果能力極低。因此,冬剪時應對其回縮更新和疏除。
結果枝組的更新,在棗樹盆內栽植時,具體做法有兩種:一是先養後去,在結果年限較長,已進入衰亡期的枝組下部,選留一生長健壯的發育枝,或用刻芽法促發,培養1~2年後,截疏衰老枝組;二是先去後養,在疏除後不甚影響結果和觀賞效果時對衰老期枝組重剪回縮,刺激後部芽萌發,抽生健壯發育枝,填補原來空間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