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龍盆景
① 貴州興仁縣風土人情、地理位置等
興仁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東鄰貞豐縣,南接安龍縣、興義市,西界普安縣,北接晴隆縣,東北與關嶺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境內地形起伏較大。興仁縣轄16個鄉鎮、286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布、依、苗、回、彝、仡佬等1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3%,農村人口占人口的94%,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地理氣候
概況
興仁縣氣候屬暖溫冬干型,因受各種因素影響,表現為高原型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
興仁縣
無酷暑,無霜期長,雨熱同季。一般情況下,春季冷暖氣團交替出現,天氣很不穩定,常出現大風和倒春寒。夏季受東南面海洋濕空氣環流影響,南風多、濕度大、雨水較多,但熱量強度低。當西太平洋高壓西伸和海洋台風在兩廣登陸時,會給縣境帶來降水。秋季持續時間短、降溫快,北方冷空氣較強時,南下形成秋風。當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時,常產生秋綿雨。冬季受西北和北方冷空氣環流南下控制,多北風,較冷的乾燥大陸性氣團濕度低、降水少,常出現「干冬」現象。冷氣團南下路徑長,達縣境已趨於變性,影響不嚴重,但也有降雪、冰凍等現象。天氣波動形成的災害性天氣有乾旱、冰雹、倒春寒、暴雨、秋風、大風等。
氣溫
全縣常年平均氣溫15.2℃。7月最熱,平均氣溫22.1℃。元月最冷,平均氣溫6.1℃。極端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7.8℃。全年大於lO℃的日數243天,大於10℃的年積溫4588℃。
東北部的梭江、波秧河、麻沙河、岔普河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年均氣溫在16℃以上,6至8月平均溫度高於22℃, 其中7月份在24℃以上。
西部斷頭山、大丫口至馬古地山脈等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地帶年均氣溫在14℃以下。其餘大部分地區年均氣溫在14-15℃之間。巴鈴、城關、屯腳等地年均氣溫在15—16℃左右。
氣壓
1954年1月1日起,氣象站開始測定氣壓。1954至1985年間,其氣壓值在844.3毫巴至878.9毫巴之間變化,常年平均值為861.3毫巴,極高值為878.9毫巴,出現於1961年1月16日;極低值為844.3毫巴,出現在1981年5月9日。
濕度
1947年1月1日始測定空氣濕度。1947至1985年,年均相對濕度為80%。最小值為2%,出現於1954年4月29日、1955年2月9日和1969年2月14日。歷年月均相對濕度最小在3月,最大在8月。
日照
1954年1月1日始測定日照時數。 1954至1985年,年均日照實數是1564.7小時,佔大陽可照時數(日照百分率)的35%。日照最少年(1954年))為1268.4小時,最多年(1978年)為1889.6小時。縣年均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03.00千卡。各鄉所在地年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7至103千卡之間。總輻射量最高值在縣城,每平方厘米103千卡。
降水
1942年11月5日始測定降水量,至1985年底止,降水總量為56555.8毫米,年均降水1315.3毫米。年均降水日數190天,年均降水日數的降水量為6.9毫米。年均降水總量最多是1965年(1887.6毫米);最少為1960年(960.4
衛星地圖——興仁縣
毫米)。 日降水量大於或等於25毫米的日數561天,年均13天;大於或等於50毫米的日數164天,年均4天;大於或等於100毫米的13天。一日最大降水量為207.6毫米,發生於1971年9月14日。歷年中最長連續降水日數達28天,降水量為247.8毫米,時間是1971年。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達29天,時間是1949年。
全縣降水量的分布是由西向東北逐漸減少。多雨區在斷頭山、大丫口至馬古地山脈一帶;典母、高武、潘家莊、龍場一線以西和雨樟區;城關、皇腳區西部邊沿,年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縣內多雨中心在下山、王家寨一帶和孔白、魯礎營、雨樟、交樂一帶,年均降水量在1500至1540毫米之間;少雨區在大山,年均降水量在1180至1250毫米之間;其它地區均在1250至1400毫米之間。
風能
興仁縣——竹蓀
1942年11月5日始觀測風。1952年以前風力以級別計算,資料遺失不全。1952年9月始以秒米計算風力大小。1953到1985年,年均風速為每秒1.9米。最多風向是東風和靜風。10分種平均最大風速是每秒19米,為西南偏西風,發生於1967年5月24日。1966年始使用達因風向風速器測定瞬間風速。截至1985年底止,瞬間最大風速值是每秒38.2米(12級),發生於1984年9月16日。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興仁是高原型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雨熱同季。獨特的氣候不僅
興仁縣
適宜發展畜牧業,也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 興仁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金、銻、汞、鉈、硫磺、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的遠景儲量超過45億噸,是國家地質儲量機構認定的「興仁煤田」;黃金探明氧化礦可采儲量6.25噸,原生礦遠景儲量超過100噸;鉈儲量約1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富鉈中型礦床;水能理論儲量9.7萬千瓦。
興仁是一塊富饒的寶地,物產資源極其豐富,有著廣闊物產開發前景。
編輯本段名優特產
興仁縣
興仁縣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山珍及圖案商標經評審,被認定為貴州省著名商標。 貴州省著名商標的評審認定單位為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興仁縣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自1993年創建並生產山珍牌竹蓀、雞棕醬油以來,產品質量穩定,成為黔西南富有市場競爭力的重點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暢銷州內外。企業及產品先後獲得省政府評定頒發的科技新產品二等獎、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評定頒發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州級龍頭企業等榮譽。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興仁縣境春秋時屬牂牁國,戰國、秦漢時屬夜郎國。唐貞觀八年(634年),設盤水縣治,屬盤州;唐天寶至南宋屬於矢部、於矢萬戶府。元朝時屬普安路總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築興仁所城;永樂
興仁縣
元年(1404年)屬普安安撫司,隸四川布政司;萬曆三十年(1602年),裁興仁城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設普安縣治於今縣城,屬安順府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遷縣治於今普安縣城;乾隆十九年(1754年)設巡檢於今縣城,稱新城;嘉慶三年(1798年)設新城縣丞於今縣城,與普安分地而治,屬興義府轄;宣統三年(1911年),宣告脫離普安縣,暫設新城縣。民國元年(1912年)復設新城縣丞,10月,又廢新城縣丞,撥普安、安南、安龍、興義部分插花地設新城縣;民國三年(1914年)1月改新城縣為新縣,7月,定名興仁縣,設縣公署,屬黔西道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縣公署改稱縣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縣城;二十七年移駐安順;二十八年復駐縣城。1949年12月19日興仁專署和平起義,縣境解放。 建國後,1950至1952年屬興仁專區轄,1953至1956年屬興義專區轄,1956至1965年屬安順專區轄。1958年12月貞豐與興仁合並,稱興仁縣,縣治設縣城,1961年7月恢復兩縣原建制。1965至1981年9月復屬興義專區轄。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興仁屬其管轄。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1998年以來,興仁縣抓住南昆鐵路通車和頂興路建設的良好機遇,按照省政府批准實施的《興仁縣縣城總
興仁縣
體規劃修編》,依託老城區建設城東新區。目前,城東新區的建設已初具規模,顯示出新城的雛形,城東新區主骨架工程「六路一小區一市場」(即:振興路、文化路、市府南北路、黃金路、市府東路、美食一條街等六條道路和桃園住宅小區,工業品貿易批發市場已經建成),供水、供電、通訊、噴泉、雕塑、路燈、綠化美化等設施一並一次性配套建成,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其中振興大道為黔西南州一流的大道,全長1650米,寬40米,6車道,電力、供水、通訊等管網全部地下埋設,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噴泉和雕塑,並配置綠化和氣派的華燈,振興大道兩側一批城市標志性建築正在籌建或建設中,一個嶄新的、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城正在崛起。興仁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東鄰貞豐縣,南接安龍縣、興義市,西界普安縣,北接晴隆縣,東北與關嶺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境內地形起伏較[4]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興仁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成為貴州實施西線旅遊戰略的黃金通道和黔西南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交通樞紐,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絢麗多彩、氣象萬千的人文、自然風景名勝資
興仁縣
源。 在自然風景名勝資源方面,由於興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屬低緯度高原性中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表現為「谷地乾熱、高山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
縣境內山川秀麗,風景怡人。以放馬坪風景名勝區為中心綿延119平方公里的風景名勝資源,星羅棋布,數不勝數;有巍峨綿延的「百里青龍」、廣袤遼闊的放馬坪草場;有奇、絕、秀、幽的高原玉帶「麻沙河」,雄、險、奇、峻絕天下的「清水河景區」;還有鯉魚湖的風情萬種,真武山的空靈俊秀,大野場的古樸神秘以及那神奇夢幻般的溶岩洞群風光等,讓人嘆為大自然之「觀止」。它們集原始古樸、濃郁深厚、驚險秀麗、幽深奇峻為一體,但又各具特色,各顯奇異,引人入勝。
放馬坪草場景區
位於興仁南面,距縣城24公里,風光旖旎,是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貴州高原上少有的高原台地,素有"高原塞外"之稱。放馬坪總面積28490畝,其中天然草場21000畝,天然林7490畝。放馬坪草場目前已養有上千隻羊、牛,呈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透露著無盡的生命與活力,讓人領略詩的意境、畫的絢爛。 東湖生態觀光旅遊園景區:位於興仁縣城東郊,在省道214線與頂興公路之間,距城東新區振興大道1公里。東湖湖區由4個大小湖泊組成,呈七星狀,總積水面積3平方公里,總蓄水量80萬立方,平均水深4米,深水區達12米。湖水四季清澈,水量均衡。湖區四周青山環抱,林木蔥郁,山水相映成趣。
鯉魚湖景區
位於興仁縣屯腳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景區主體大壩系蓄水工程,集雨面積10.07平方公里。湖面面積為777畝,總庫容408萬立方米。湖中魚類繁多,蓮藻豐茂,湖水湛藍深邃,湖區丘陵緩平,松杉挺拔,林深葉茂,蔥蘢蒼郁,四周群山環抱,山環水、水映山可謂盡得山水之妙,使湖區靜謐而恬淡。若盪舟湖上,湖光山色讓人沉醉。
真武山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隅。據《興仁縣志》記載,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國時期就是縣城八景之一,有"紅葉聳翠"之稱。1997年興仁縣委、縣政府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園列上議事
興仁縣
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樓、登山石階、公園門廳、游泳池、獐戲水池、疊泉、壁泉、盆景園、荷楓水榭、榕蔭小憩、百鳥園、金蟾護井、大雄寶殿等,使一座玲瓏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園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獨領風騷。三家寨道堂:地外縣境內"百里青龍"至"馬堡樹峽谷"景區的必經道上,坐落在林木蔥郁、環境清幽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是統領十二萬伊斯蘭教徒的聖地。
媾庄嚴、肅穆的古典建築群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省內外觀光人士和海外遊客,許多人曾為之題詩題詞,有中國科學院楊冠雄教授題的"黔西南一勝境"和省政協常委、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省九三學社顧問馮沛題的"道傳三家寨、國愛一中華"等。
人文景觀
在人文景觀資源方面,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光輝燦爛,韻味雋永的文化遺產。我縣是少
興仁縣
數民族聚居地,各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有記錄我國古代先民們在新、舊石器時代的活動,又為我們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寶貴線索的交樂漢墓群;有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我們研究伊斯蘭教的傳入,發展及變遷提供依據的三家寨道堂;還有金碧輝煌的佛教聖地——大雄寶殿;明代遺址馬乃兵營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觀東岳廟、陳氏庄園、省級文保單位壽福寺等都顯示了興仁悠久的文化積淀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② 盆景領悟人生詩句
獨立、造型新奇的盆景,細細品味一株株風格的滋味。
提及盆景藝術節,還得看其核心的盆景以及盆景產業。無論是相思河畔的盆景小院,還是樁頭佇立的海棠公園,各種類型的盆景景觀崢嶸挺拔,或倚牆、或委池,使人有置身畫山秀水之感。
作為都江堰安龍鎮特色產業之一的川派盆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重要的影響。從這個秋到那個秋,季節的腳步不快不慢,不大不小,不差分毫。可是就在這樣的季節,人們的看法與想法卻不一樣。
理智的人說
人生即盆景
有時,人的命運就如同盆景,默默無聞,兢兢業業。有時,人的知識面如同盆景。年年不變,歲歲如新。有時,人的生活環境如同盆景。雖然外邊的環境惡化,而自己卻依然沒有憂患意識,默默的生活在自以為很安詳的環境中。
文藝的人說
人有盆景相伴
盆景為秋天帶來一抹綠,它不用歷經秋霜仍能夠沐浴著和風。所以它不因物喜,不以己悲。它生活的環境燈光明亮,不愁著為爭奪光亮而去爭搶陽光。它很知足,它很快樂。他的快樂讓心情不變,它的快樂使它永葆年輕。
它生活的外部環境雖然惡化,然而它要做到自己的小環境得到美化。因為那是一種可貴的堅持,因為那是一種無法表達的愛。
人有盆景相伴,將身心溶於安龍盆景園中的一片小小綠色,人成了景,景成了畫,正是一副深秋里描寫著暖心的畫!豁達者說
看盆景知氣質
一缽盆景,留下一段鮮活的回憶,還有深深的沉醉與痴迷;就像陳年的思念!
還能在古老的樹根上,長出細小的枝葉。
它不顯山不露水,往往孤芳自賞,甚至夢景生花,也讓它心花怒放。
盆景,它的本來的面目是能從矮小里看出偉岸,從細微里看出奔放,從彎曲里發現獨特的美。眼界決定境界,胸懷有多寬,盆景的氣勢就有多大。咫尺能布局天涯,懸崖也能插上勒馬之景,一樣氣吞山河!
③ 請各位朋友幫忙找一找花卉報告總結急用!!!!!!!!!!!!!!!!!!!!!!!!
有點長...
為全面了解都江堰市花木產業發展現狀,探究提高花木產業檔次和水平的途徑與措施,進一步提高花木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最近本人對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安龍鎮的花木生產情況及抽取的24戶花木種植戶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目前已具一定規模和優勢,在促進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應對當前花木產業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及實現產業升級的高度看,還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亟待尋找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
特點與趨勢
安龍鎮地處都江堰市南端距市區26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31畝,人口12000餘人,全鎮轄9個行政村,56個農業社,一個居委會。迄今為止,全鎮花木面積達到7000畝,糧經比例3:7。花木種植戶3125戶,佔全鎮總戶數3518戶的89%,在地產值1.5億。2003年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元,其中花木收入320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7%。發展中呈現以下特點:
1、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都江堰市花木產業起源於七十年代未,興起於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發展於九十年代未。1998年至2003年,安龍鎮花木種植面積由600畝達到14600餘畝。2002年被都江堰市農牧局命名為「都江堰市生態農業示範鎮」。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花木種植的專業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種植面積達80%以上的村是:吉樂村、三聖村、泰安村、東風村、銅池村、接龍村、泊江村。種植面積達90%以上的組有:吉東村1、2、3、4組;銅池村1、2、3、6組;接龍村3、4、6組;泊江村4、5、7、8組。安龍鎮近年共涌現花木專業村8個,其中花木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村3個。全鎮花木在地產值100萬元以上的有14戶,50萬元以上有62戶,30萬元以上的有115戶。一村一色、一村一品的產業化生產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化程度日益提高。各村在花木種植得到發展的同時,還圍繞花木這一主導產業,延伸發展與之相關的配套產業,拉長了產業鏈,促進了當地二三產業的發展。一是花業逐步成為優勢產業。全鎮現有規模較大的花木公司5家、花木研究機構1個。業務遍布全國各地,並具備了承接較大工程的能力。同時,依託花木產業,還延伸發展了根雕、園藝、賞石、裝飾、園林用具等多個新興產業。二是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力,農民務工突破了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單一性,僅花木產業帶動務工達全鎮勞動力的90%。三是帶動了三產的發展,成立農家公園1個,高標准農家樂1個,常年農業旅遊觀光接待300人次,實現收入1.5萬元。
3、市場流通活躍。安龍鎮在成都青石橋花木市場和月亮彎花市上有長期銷售點的36家,其中在青石橋花市的有7家,當中以三聖村二組付文剛最為突出。該同志在八十年代開始從事園藝,現已建成在地產值上百萬元、面積20餘畝的川派盆景,優質高檔綠花苗木園藝場,1994年到青石橋花市設門市,開創了安龍花木進入成都花市的先例。在月亮灣花市的有23戶,其中以銅池村一組汪玉文最著名,該同志是安龍鎮比較早從事花木產業的同志之一,其家中建有10餘畝盆景、樁頭、綠化林木,在地產值80餘萬元,並帶動了當地31戶農戶從事花木種植,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倡導下,銅池村一組12戶農戶在該鎮的圍街路兩旁建成精品川派盆景、樁頭、苗木展示觀光帶。月亮灣花市共有45戶花木經營戶,安龍鎮就有23戶在此經營,占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另外,在上海、廣州等地有該鎮營銷人員住點銷售。形成了以重慶、雲南、貴州為主的省、市周邊市場,以北京、西安、上海和兩廣為主的國內遠程市場,2002年7月—2004年6月,安龍鎮年花木外銷交易2315起,交易額達6000餘萬元。今年,網上銷售在今年成為安龍花木銷售的新渠道。2003年,建立了「古堰花卉」、「安龍情意」網站,2003年上半年該鎮花木通過「西部在線」網站、農經網等向廣安、眉山、南充、陝西、樂山等省、地、市,銷售了以桂花、天竺桂、銀杏、貞楠等高檔綠化苗木,銷售額達430萬元。同時,「四川安龍天然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面啟動為安龍鎮花木營銷注入了活力,四川安龍天然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投產以後就為我鎮推銷了價值450萬元的苗木。該鎮172人的運銷隊伍發揮了一定作用,每到周未,該鎮就有3萬余元的花木湧向成都青石橋、月亮灣花木市場。
4、經濟效益良好,富裕了一方百姓。據統計,2003年底,安龍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元,其中花木專項收入3260元,佔96%以上;農民人均存款1萬元以上,佔全市之首;花木在地產值達1.5億元。
調查中發現該鎮花木產業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雖只是星星點點,未成氣候,但其發展趨勢已露端倪。
一是由低效品種向高效品種轉變;二是由小苗向大苗甚至大樹轉變;三是由露天栽培向設施栽培轉變;四是常規品種向專用品種轉變;五是由季節性生產向常年性生產轉變;六是由各村各自發展向全局性發展轉變。
存在的問題
調查中我發現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產業總體水平和整體素質還不高。一是花木發展的科技水平不高。從調查情況看,該鎮上千種花木大都由花農依靠經驗來種植和管理。生產手段落後,經營比較粗放;大路貨多,名貴品種少;農科教結合不緊密,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不廣;花木產業自身科研基礎差,科技人員短缺。總體科技水平不高,難以適應當前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和加入WTO後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二是花木品種結構不合理。苗木多,花卉少,雖有「花卉之鄉」美譽,但其主打品種仍停留在綠化茵木階段。都江堰市區銷售的鮮切花,本地產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使是綠化苗木,也是小苗多,大苗少,大路貨多,精品、珍品少。三是布局分散。雖然目前也出現一些專業鎮、村、組和戶,而且在全市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影響不遠,缺乏象宜興比利時杜鵑、蘇州維生種苗、句容草坪草等在全國叫得響的拳頭產品。四是外向化程度低。目前該鎮以及我市花木對外交流與合作基本空白,一些國外品種都是從國內其它花木企業轉手而來,難以從直接的對外交流中獲取第一手的市場信息、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銷售上也全部為內銷。五是花木產業化中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花木公司與經紀人、經紀人與農戶之間並未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公司與經紀人之間是單純的收費與服務的關系,經紀人與農戶之間也是單純的買賣關系。花木種植戶承擔了主要的風險,但收益遠遠低於花木經紀人,這種極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影響了該鎮花木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六是眾多花木公司無序競爭,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和品牌,導致本地產品大多成為外地產品的提貨基地,使我市花木銷售利潤大部份被外地所佔據。七是產業投入不足,雖有幾家較大的公司,但公司加農戶的生產形式並未真正形成,花木生產仍以小農生產為主,種植盲目的性較大,如安龍鎮前幾年心意的大面積種植,導致了許多農戶後來不得不將其扔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極不利於本地花木進入國內或國際大市場,花木生產的風險也非常之大。
面臨的挑戰
從該鎮情況來看,當前都江堰市花木產業既具有加快發展的內在潛力,又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必須面對非常嚴峻的各種挑戰。
有利因素有:一是都江堰市花木產業發展已有一定基礎。規模不斷擴大,區域特色明顯,栽培技術純熟,管理水平較高,在全省乃至全國已有一定知名度,具備了產業發展和升級的基礎條件。二是花木發展面臨著良好的市場需求環境。首先面臨著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據悉,西部13個省退耕還林需要苗木4OO億株,目前缺口一半,這給本地花卉苗木進軍西部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機會。其次面臨著城鄉創衛的良好機遇。最近成都市黨代會又提出把成都建設成為人居環境最佳的城市,這些都對花木保持了旺盛的需求。第三,都江堰花木重點銷售地區對花卉苗木將出現新的需求。今年北京擬實現三層綠化隔離帶阻隔風沙,需要大量綠化苗木。此外,目前北京正在籌備2OO8年奧運會,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將帶來大量配套綠化工程。這些都為都江堰花木進軍北京市場提供了重要機遇。三是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木消費領域不斷拓展。
不利因素有:一是加入WTO後,花木產業的國際競爭將日趨激烈。加入世貿組織後,花木的關稅將大幅降低,現有的一些貿易保護措施或優惠政策到時將會取消,花木進口將增加,國內市場將受到較大沖擊,尤其是種子和種苗受到沖擊會更大。而目前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在品種、技術、質量、單位面積產量及效益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都有一定差距,可以說尚未做好甚至根本沒有開始做入世准備。二是花木產業國內競爭壓力將增大。目前全國性的農業結構調整正在蓬勃展開,花卉苗木將是調整的重點之一。種植面積擴大,花木產量增加,勢必加劇市場競爭。再從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現狀看,雖然已具一定規模和基礎,但總體競爭力不強。花卉生產上土壤及氣候條件不及得天獨厚的廣東、雲南;苗木生產上目前品種、檔次、技術及畝均產出率已落後於浙江蕭山;設施栽培上,上海的科技實力和資金實力雄厚;在市場培育上,不及常州、溫江等地;在產業扶持上,當地政府無明確扶持政策,勢必形成自生自滅的狀態。因此,目前都江堰市花木國內競爭的態勢並不樂觀。
辦法與措施
(一)繼續擴大花木重點產區規模,放大做強產業優勢。
以現有產區為基礎,以安龍鎮為軸線,在橫向和縱向上延伸、拓展、輻射。河西片區可由現有花木鄉鎮為基點向周邊拓展,河東片可由聚源鎮為基礎逐步向成都方向擴展,可以借鑒常州市的做法,大力引進花木種植大戶和經紀人,在安龍、聚源、崇義一帶形成規模。逐步形成成灌線和旅遊沿線花木產業密集帶,形成都江堰花木產業的獨特景觀和氛圍。與此同時,進一步提高花木產業的專業化程度,以現有專業村、組、戶為基礎,加快形成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生產,盡快形成一個或幾個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花木品種規模化生產基地,形成聲勢,打響牌子。
(二)科技興花,努力提高花木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一是要加快農科教結合步代。把科技對接、人才引進作為提高花木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制定優惠政策,加強產學研聯合,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掛鉤,鼓勵專家教授、技術人員到本地技術指導、科技攻關、科技合作。四川安龍天然林技術有限公司等科研實力較強的科技型企業,要主動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在繼續抓好苗木育種的同時,逐步涉足花卉等優勢主導產業的研究和攻關,特別是花木種子、種球的培育,以提高都江堰市花木產業自身科研實力。安龍鎮要充分利用製作根調、樁頭等傳統優勢技術,加快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做大做強花木的同時作好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要加快花木科技示範園建設。借鑒鄉鎮工業園區建設的思路與辦法,採取市場化運作機制,走企業化發展的路子。一方面對培育、引進的新品進行試種、示範,另一方面進一步壯大公司自身實力。要充分利用現有花木產業基礎設施較好的有利條件,創辦花木科技示範園。三是要積極培植花木大企業。圍繞花木產業,積極引導現有花木企業開展資本經營和資本重組,發展集生產基地、科研開發、加工生產、市場營銷於一體的大型花木企業集團。四是加快從國外引進新品良種,加快對外合作步伐。要緊緊抓住我國將要人世的機遇,利用本地基礎條件、勞動力等優勢,吸引發達國家合作經營。
(三)追蹤市場脈搏,大力發展市場適銷對路的花木產品。
苗木生產上,一是要瞄準大西北開發,發展抗乾旱、抗風沙的花木品種。二是瞄準城鎮建設的需求,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優勢種植大苗,再經過產業區適應性移栽後供應市場。三是要積極引進高檔、稀有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加快新品更新步伐,縮短產品周期,提高種植效益。
草坪生產上,由於草坪市場需求大,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且綠化面積大,頗受經濟欠發達地區青睞,可以大力發展。但我市草坪生產卻廖廖無幾,作為花木生產的代表鄉鎮安龍鎮還無一家生產草坪的農戶或企業,因此當前要大力推廣草坪栽培技術,在引種草坪的同時,不斷提高草坪質量,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花卉生產上,鑒於都江堰市土壤、氣候等,要注意優化品種結構,延長上市期,避免季節性過剩,逐步搶占都江堰市場,並積極向周邊城市拓展。
盆景生產上,目前產區粗放型的大路品種多,競爭力不強,要進一步提高檔次,逐步形成「淺奇、清新、自然、古拙」的特點,發展精品、珍品。
(四)拉長產業鏈,大力發展花木相關產業。
一是形成花木重點產區園林建築的合力優勢。改變目前園林建築公司少、規模小的狀態,建議組建都江堰園林建築總公司。進一步提高園林建築企業的設計能力、施工能力和市場知名度。二是積極發展花木生產用材工業。凡花木及相關產業所需材料,本地都應大力發展。既可拓展本地花木產業領域,壯大產業整體規模,又可降低本地花木生產成本,提高花木產業競爭力。三是努力發展旅遊觀光業。充分利用本地花木種植優勢、園林設計建築優勢積極開發花卉旅遊業。可在成灌線、青城山沿線闢建各具特色的觀光花園,吸引社會資金、個人資金參與投資,允許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參與建設。此外,與旅遊觀光相配套,線沿線鄉鎮的鎮區必須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利用本地花卉苗木優勢,逐步建成風景秀麗、各具特色的花園式小城鎮。最終形成房在花中建、人在花中行的旅遊專線。
(五)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多渠道搞活市場流通。
一是抓好花木大市場建設。市場建設要突破行政區域,按照產業布局,以河花池市場為基礎,組建統一的大市場。安龍等鎮的花木市場可成為其分市場。此外都江堰市其它地方的花木生產基地,如中心鎮的花木等可打這個牌子。這樣,在統一的市場體系中,有主市場,有配套市場;有綜合市場,有專業市場;有批發市場,有產地市場;有季節性市場,有常年性市場,逐步使都江堰花木市場發展成全省領先的花木大市場。二是進一步到外地設立銷售窗口和上網銷售。
(六)成立都江堰花木協會,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建議市裡成立花木聯合會,各有關鄉鎮成立花木協會,下設花木種植會、經紀人協會等。組建協會必須堅持農民自願,實行民辦、民管、民受益。工作上堅持由點到面,由少到多,由單項到多項,由鬆散到緊密,絕不能搞行政命令。形式上可以是鬆散型的協會,也可以是緊密型的專業合作社,也可創舉辦股份合作制的花木企業。活動范圍上可以是本市的,也可以是跨市的。
(七)進一步加強對花木產業的信息指導和服務。
一是切實增強產業化意識。進一步提高認識把花卉苗木發展置於社會經濟的總體規劃之中,統籌安排。按照產業聯動的要求,科學地做好產業規劃、指導、服務工作。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產業知名度。充分利用報紙、電視、電台等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必要時可以拍攝產業區花木發展的錄像或VCD光碟發行,擴大影響。要經常舉辦花木展銷會、研討會、交易會等活動,並積極參與全國性的花木活動,擴大影響。要學習利用互聯網路獲取信息及進行電子商務貿易。三是制訂產業區扶持優惠政策。建議市上特別是產區要在地方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中劃出專項用於花卉苗木課題研究。引種試驗推廣、人才培訓等。建議產區成立花木培訓中心、花木信息中心和花木開發研究中心。要建立新品引進、技術創新的激勵政策,鼓勵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外商、個人及其他社會資金投資花卉苗木開發。要盡快實行小額貸款證制度及農戶聯保制度,解決農民發展花木生產的資金困難。四是切實加強對花木產業的領導。花卉苗木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產業,必須理順行業管理體制。建議成立市花卉苗木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成員由農業、城管、園林、環保、建築、水利、規劃等部門組成,以加強對花木產業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制訂和實施各項標准,規范行業秩序。在此基礎上,農技推廣部門要積極開展花卉苗木生產中的技術服務、引種試驗和研究開發。
(八) 大力發展花木經營經濟人隊伍。
花木生產更注重銷售,為了搞活市場營銷,常州市培育了大批花木經紀人到全國各地推銷花木,僅夏溪鎮就有3000花木經紀人,而安龍鎮卻只有172人。他們走南闖北推銷花木,帶回了各地市場需求的信息,還擴大了本地花木的知名度。農民只需用心種,不需操心銷售,看似農民收益少了,但與此相反,有的地方種植花木因為規模不大,沒有名氣,又遠離花木市場,客商少,就只能低價出售,甚至賣不掉,農民損失更大。固我市還應進一步提高農民經紀人的整體素質,鼓勵先富起來的農民經紀人參與創辦花木示範園及市場建設,以進一步增強花木經紀人的帶動功能。
只供參考哦!
④ 油菜花開的很好的景點你去過哪些
年度中國最美14處油菜花觀賞地來了!從2月美到8月,快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江蘇 · 興化
千百垛田綻放
花期:3月底至4月清明節前後
在江蘇泰州市興化市缸顧鄉,這里的油菜花跟別地不一樣,750年前,缸顧鄉農民在水中取土堆田,整齊如垛,並在上面種植農作物,才演變成現今的生態景緻。
每年春季,油菜花開,藍天、碧水從高處看垛田油菜花,一塊塊黃色的花田飄在水裡,像極了中國的方塊文字。
來這里最好的遊玩方式就是乘木船順流而下,在千百花垛田間緩緩劃過,船漫遊其中,濃郁花香讓人迷醉。
參考自駕交通:泰州—s231—s233—菜花景區連接線—千垛景區。
安徽 · 蕪湖
響水澗水中油菜花
花期:3月初至4月清明節前後
安徽蕪湖有一條山澗,水量充沛。響水澗附近一片油菜花地,有10萬多畝,山水之間,山峰疊翠,田裡鋪滿了油菜花。一派水鄉田園風光。
3月初,響水澗的油菜花由零星開放到慢慢進入初開期;3月中旬,油菜花慢慢過渡到初旺期;3月20日左右至清明節前後,油菜花處於旺花期;清明節後,油菜花就開始凋謝。
油菜花盛開的季節,登上巍峨壯觀的響水澗大壩上遠眺,秀峰、村舍、道路、河流匯入油菜花海,蔚然壯觀。是賞花、攝影、采風、踏青的最佳之選。
參考自駕路線:在市區導航蕪湖響水澗即到
陝西 · 漢中
西北小江南
花期:3月下旬到4月下旬
漢中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稱,這里氣候濕潤,漢中南鄭縣平川、丘陵、山區油菜花競相怒放,錯落有致,婀娜多姿,浮光躍金直把漢中裝綴成一隻巨大的山水盆景。
漢中曾在人民網旅遊頻道主辦的“中國最美油菜花海”評選活動中,艷壓群芳,奪得“中國最美油菜花海”的桂冠。
漢中的油菜花層次豐富,在這里,你隨處可以見一馬平川的油菜花海,可登南鄭縣的漢山,往下俯瞰時,又是另一番山水盆地的景緻。
周邊遊玩:紅寺湖、桃花島、天鵝湖、楠竹林生態園
觀景地:南鄭縣漢山
參考自駕路線:西安200km—佛坪縣(周至老縣城)—洋縣(華陽古鎮)—城固縣(張騫墓、上元觀古鎮)—漢中
青海 · 門源
綿延幾十公里的浩瀚花海
花期:6月底至8月中旬,7月最佳
門源的油菜花可以用“大氣磅礴”來形容。盛夏七月,青藏高原上門源的油菜花才盛開。近百萬畝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博大壯闊的特有奇觀。
在高原上常見的藍天白雲襯托下,一望無際的金黃顯得異常斑斕,令人慨嘆,大色塊的簡單構圖給人豐富的遐想。
而此時的青海湖則是一半花海、一半湖,靜謐與熱烈並存,美得窒息。
參考自駕路線:西寧—大通—大通四號橋—G227—亞洲第一高海拔隧道—大坂山隧道—門源縣浩門鎮。
最佳觀賞地點:青石嘴鎮的圓山觀花台和縣水泥廠對面的南山上,縣水泥廠對面的南山上,位於浩門鎮(門源縣城所在地)東南方約4公里。西寧到門源縣城路途中的大坂山觀景台,這里油菜花田比較集中。
甘肅 · 民樂
祁連山腳下一抹金黃
花期:7月至8月
七八月的民樂,也是一派油菜花的世界,這里的油菜花是青稞草原交織互現,別有一番風味。
如果是自駕G227國道來到這里,在國道左側,山更遠、平地更廣,都能看到大面積的油菜花。
自駕一直前往扁都口一眼望去,沿途油菜花開,形成獨特的花海峽谷景觀。
參考自駕路線:從國道227線— 到民樂縣扁度口看花—山丹軍馬場—到青海門源縣祁連縣—大通縣—從西寧市— 走寧甘公路
周邊遊玩:扁都口、民樂山城子、海潮湖生態度假旅遊區、圓通寺
新疆 · 昭蘇
雪山花海相互映襯
花期:6 月底到7月,花期為半個月左右
昭蘇被譽為“中國油菜之鄉”。每年6 月底前後,漫無邊際的油菜花猶如一條條金色的織毯席捲著廣袤無垠的昭蘇大草原,與天山遙相輝映,堪稱西部盛景。
盛夏的風吹過天山,昭蘇就是花的海洋。一望無際的天山腳下,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黃,大片大片的紫蘇花紫,絢麗而浪漫。
從遠處看,金黃色的油菜花海洋成片的散漫開,淹沒著田野村莊和房屋,晴朗潮濕的空氣中也飄滿了油菜花粉,讓人領略到金色花海的萬種風情。
參考自駕路線:烏魯木齊 → 烏奎高速 → 312國道 → 昭蘇
最佳觀賞地點:昭蘇的油菜花,隨處可見,但若是站在高處,會更加壯觀,天氣好的話,拍出的照片會更震撼。
吉林 · 集安
中國唯一邊境油菜花海
花期:6月至7月
集安,是一座美麗的邊陲小城,是“魚米之鄉”,每年油菜花從4月份開始播種,7月中旬達到開放的旺盛期,呈現“金花雲海”的壯觀景象。
這里一條江,可以看兩個世界,因此,這里有“東北最大油菜花海觀賞地”、“鴨綠江畔集黃玉”、“中國唯一邊境油菜花海”的美譽。
每逢仲夏,這里的山川與江河便將“北方江南”應有的溫暖與濕潤,集安萬畝油菜花海在鴨綠江的旁邊盛開。
參考自駕路線:集安市區驅車前往涼水通天村,時程大約在一個小時左右,市區內也有大巴車可前往。
觀賞地點: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涼水朝鮮族鄉通天村
西藏 · 油菜花
獨具特色的高原花海
最佳賞花季:7月份
海拔幾千米的高原上,盛夏才是油菜花的季節,盈溢的黃色、逼眼綠色與透徹的天空藍和潔白的雲朵白,上下相互輝映。
金黃的油菜花與獨具特色的藏寨和風情的藏民,繪成西藏最明艷的風景。
金色花海的不遠處,便是冰川雪原,抬頭是白色的雪山,低頭是金色的田野,一旁是細長的山路,一幅歲月靜好的模樣。
賞花路線:從拉薩到珠峰的途中;在羊湖 — 江孜 — 日喀則的沿途,都可以看到油菜花美景。
內蒙古 · 呼倫貝爾
草原上盛開的油菜花
花期:7月上旬至8月初
你知道盛夏的呼倫貝爾大草原,綠草如茵,牛羊遍野;但你知道,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也盛開有美麗的油菜花海。
每年7月初到8月初,呼倫貝爾大草原上成片的油菜花開始盛開,猶如黃金花開一般,美爆整個草原。
去過的人建議想要看到如此美景,那可一定要看準時間過來。呼倫貝爾油菜花期大概1個月左右,一般從7上旬到8月上旬。
周邊賞花地:綏滿高速公路、301國道兩側,農墾免渡河、牙克石、莫拐農場等
參考自駕路線: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鄂溫克—陳巴爾虎—額爾古納—上庫力—康達嶺—臨江—太平—恩和—黑山頭—返海拉爾。
內蒙 · 月亮小鎮
中國最晚的油菜花
花期:7月中旬至8月
油菜花大都綻放在三四月份的南方,而月亮小鎮讓你見識到大興安嶺腹地的油菜花竟然可以開到8月上旬,這恐怕是中國開的最晚的油菜花了。
柴河月亮小鎮的油菜花季只有兩周左右的時間,在月亮小鎮周邊的路上,兩側到處都是初開的油菜花,一望無際的油菜花海還頗具人文氣息。
幾間簡單的房舍,田間耕作的農民,埂邊忙碌的養蜂人,因為有了這成片金黃,頓時變得生動了起來。
參考自駕路線:齊齊哈爾—富拉爾基—碾子山—龍興鎮—太平川鄉—蘑菇氣鎮—薩馬街鄉—固里河林場—柴河鎮。
周邊遊玩推薦:蘑阿公路、阿爾山、蘑菇氣鎮、柴河
⑤ 都江堰小學適應到哪裡春遊
安龍海棠公園。
到春暖花開之際,都能在這里欣賞到沿著泊江一條的絕美河景,十分具有特色的川派盆景,再就是成片美如畫的海棠花。由於安龍鎮附近交通不是很便利,最好自駕出行。
人間最美的四月天已經悄然而至,相信不少人都開始准備一場令人心動不已的春遊。不少人都會風景美如畫的江南作為踏青的目的地,但其實在川蜀之地都江堰,也有不少適合賞花踏青的好地方。
⑥ 安龍鎮的領導分工
安龍鎮鎮黨委、政府領導分工
張文斗:主持黨委全面工作,主抓組織、人事、經濟、招商引資工作。
王 洪: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抓財政稅收、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工作。
卞長虹:協助書記工作,分管黨建、組織、人事、紀檢、政協、目標、宣傳、統戰、工會、基層組織建設、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工商、稅收、安全生產、 盤活存量資產、技監、金融、統戰、工會、移民、老齡、關工委等工作,聯系國稅、地稅分局。
黃成柳:主持人大主席工作,分管人大、政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邪、維穩、司法調解、信訪、城管、普法、宗教、檔案、保密等工作,聯系派出所。
劉會書:協助鎮長工作,分管安全生產、技監、通訊、企業、工商、經濟、稅收、環保、大氣與水環境整治、綜合統計、地方誌、 報刊、金融和預備役、 聯系信用社等工作。
黃再強: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產權制度改革(負責承包地確權頒證、耕保基金發放)、 村改、科技、農業扶貧開發、文化、旅遊、廣電、移民、地震、防洪、老齡、老體席、等工作。聯系為農服務中心、水利站。
曾 建: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計劃生育、民政、、關工委電力、交通、通訊、等工作。
祝小東:協助鎮長工作,分管農民專業合作社、鎮一線一品「打造,川派盆景展示——規劃——實施等工作。聯系林業局(成都市掛職幹部)
廖小林: 協助鎮長工作,分管民兵、武裝、防邪、維穩、司法調解、信訪、普法、宗教、保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楊 坤:精神文明、「三新」工作、勞動保障、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基層綜合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信息等工作。
馮志平:協助書記工作,重點做好計劃生育、農業、民政的調研工作。
王晉科:協助副書記工作,側重征地拆遷、規劃建設和項目工作。
徐德遠:協助書記工作,重點做好黨建、紀檢、目標、規服、規劃建設、文化旅遊、征地拆遷的調研工作;協助老體協工作。
楊珍貴:協助書記工作,重點做好綜治、城管、信訪、穩定、計劃生育、農業、民政的調研工作;協助老年協會工作。
⑦ 萬峰林拇指山的介紹
萬峰林是卡斯特地區的一支奇葩,位於貴州興義縣。古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慕名來此,留下了「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形勝」的贊譽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