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情景
❶ 盆景製作
盆景和詩、畫、園林藝術一樣,都是源於自然、源於生活,只是它們的表現形式各不相同。它們之間相互滲透,又相互借鑒。詩、畫常取材於園林、盆景,而園林、盆景的創作又強調富有詩情畫意。因此,盆景的立意和布局造型無不受到詩、畫的影響和啟迪,許多優秀的盆景作品就是吸取了繪畫的表現技法創作而成的。
但盆景又不同於詩、畫、園林,它受到客觀條件的諸多限制。詩是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人們的情感,描寫事物,歌頌祖國的錦綉山河,它不受空間的限制,畫可以利用畫幅的邊角勾勒出半個峰巒,以表示山嶺綿延,而盆景卻沒有邊角可以依助,只能做成完整的山峰,故又受到空間的限制,園林雖然也受到實際空間的限制,但其可利用的空間卻比盆景大得多。盆景藝術是以盆為紙,以植物山石繪成立體的畫,利用盆景藝術的表現手法,把大幹世界濃縮於小盆之中。
盆景藝術流派眾多,風格紛繁,造型布局也存在著一些差異。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它們雖然形式和風格不同,卻都遵循一些共同的規律和基本原則。只要掌握了這些規律和原則,再結合自己的藝術才能加以正確發揮,在進行盆景藝術創作時就會得心應手、「法一而形萬」。
盆景造型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故只有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創作實踐中靈活地運用,才能獲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創作取得成功。
第一節意在筆先
立意即構思,寫文章在動筆之前,先確定寫什麼、怎麼寫?盆景創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題思想,就是想表現什麼、如何去表現?盆景作品成功與否,與其立意的優劣,有直接的關系。立意庸俗,當然創作不出造型新穎、具有詩情畫意的盆景來。清代乾隆時期詩人兼畫家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左則左,意庸則庸,意俗則俗。」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概括地說,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而盆景的意境則是指盆景藝術作品的情景交融,並與欣賞者的情感、知識相互溝通時所產生的一種藝術境界。它不是盆景的具體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性,但又不象文學作品的思想性那樣明顯,它是內在的、含蓄的,需要欣賞者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思考和聯想,才能體味其中之美妙。如當人們看到給一株樹干粗短、枝葉茂盛的五針松盆景命名為《有志不在年高》時,就會使人想到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多少英姿勃發的青少年,為國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業績,從而激發人們獻身祖國、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這種情景交融的聯想和想像就是意境。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發,或受到某種事物的啟迪,而產生創作的動機。比如當你游覽黃山時,看到千姿百態、馳名中外的松樹,如迎客松、倒掛松等,其頑強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動,於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觀再現出來,這就產生了創作的慾望,並根據這一慾望進行立意,然後選材進行創作。另一種情況是「見樹生情」,或叫「見物生意」。比如當你挖到一棵好的樹樁,或親友贈送一株樹木素材時,盆景創作的經驗使你不會草率下剪,而是左觀右望,上下打量,反復推敲,當眼前的樹木和頭腦中儲存的圖
象即樹木的造型結合在一起時,構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產生了。前者可謂「因意選材」,後者則是「因材立意」。規則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選材」,而自然式造型則大多是「因材立意」。
山水盆景的立意也有兩種情況。
一是當你在國內游覽了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之後,深為祖國錦綉山河的壯麗景色所感染,產生了創作的慾望,想把看到的自然風光再現出來,或因看到某種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啟發想進行創作,進而選擇適當的材料製成盆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下面以盆景《中流砥柱》的情況為例,說明盆景創作立意的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的改革開放,像和煦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使百花爭艷,萬木蔥蘢。改革開放大大加快了四化的步伐,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了巨大貢獻。看了他們的事跡很受感動,於是我想創作一件盆景來贊頌這些改革能手。那麼究竟創作什麼樣的盆景才能表現這些英雄人物堅韌不拔、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發揮支柱作用呢?經過反復思考,最後決定以《中流砥柱》命題進行創作。
接下來,面臨如何選材的問題,就是選用什麼樣的石料才能表現這些改革能手們的堅強、剛直,在改革的驚濤駭浪中巍然屹立的精神風貌呢?最後選中了斧劈石。但是我又考慮如果製作一件孤峰獨秀式的山水盆景,峰巒雖然高大,卻不合乎命題的要求,因為改革能手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批,所以採用眾多峰巒的平遠式較為理想。然而,不太高的峰巒能夠表現這些英雄人物形象嗎?我想到中國有幾句名言:「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多少翩翩少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業績,當今的改革能手中青年佔多數,這些不太高的峰巒不是恰好能表現上述思想內容嗎?最後我選定了多峰巒的平遠式造型。
在選石構思中,我突然想起桂林市解放橋附近的灕江中,有一小山屹立江上,在小山下游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洲渚,於是我以這些自然景物為藍本進行創作。
中流砥柱是指江河中的小山。為表現其抗擊驚濤駭浪、堅如磐石的氣勢,我將盆景上的峰巒略向江河上游傾斜,使其造型更為生動有力。
山水盆景立意的另一種情況是,先有了石料,創作者根據石料的多少、形態、特點等,反復琢磨後再立意,然後動手進行創作。例如,有一塊型號較大、體態嶙峋的瘦形松質石料,對其反復觀察後感到,如將它鋸開反而不美,可揚長避短,設計一件孤峰獨秀式山水盆景,寓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詩情畫意。製作時,根據石料的形態特點,因材制宜,因勢利導,先把石料外形輪廓加工成孤峰獨秀式石料素材;再在峰巒正面雕琢出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要下寬上窄、時隱時現,通往山巔;在山路下部配置人物,好似在奮力向上攀登的樣子。
❷ 唐代的盆景是怎樣的
我國盆景發展到唐代,樹木盆景的製作技藝已十分成熟,山水盆景也基本成回熟,並出現了樹石答盆景的形式,因此,唐代是我國盆景發展的一個成熟和昌盛的階段。
(1)唐代樹木盆景的記載:唐代雖尚未出現「盆景」一詞,但樹木盆景製作技藝已十分成熟。如李賀《五粒小頌歌》詩,便表明盆景已具備了意境美,達到了使欣賞者情景交融、浮想聯翩的藝術境界。
(2)唐代樹石盆景的發現:1972年在陝西出土的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甬道壁畫上兩盆盆栽,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關於盆景的圖畫。
(3)唐代山水盆景的成熟:唐代閻立本繪制的《職貢圖》,畫中有以山水盆景為貢品進貢的形象,盆內山石玲瓏剔透、奇形怪狀,其造型非常符合「瘦、漏、透、皺」的賞石標准。唐代文獻中還有許多關於假山、山池、盆池、小灘、小潭、廳池、疊石、累土山等方面的描述和記載。
❸ 盆景要怎樣觀賞
盆景鑒賞的觀:首先是以樹木花草、石、水、泥土等特殊的感性形象作用於人們的感覺器官的,因此,欣賞盆景藝術也首先要有充分的感受。
「觀」,作為盆景欣賞的第一階段,主要表現為欣賞主體對盆景作品中感性存在的整體直觀(直覺)把握。很顯然,在這一階段,盆中之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它以其實在的形式特性(如各盆景材料的形狀、色彩、線條、質地,甚至花草的芳香、「瀑布」的樂音等等),向觀賞者傳遞著某種審美信息。
(1)看自然神韻:植物是否枝壯葉茂,花好果碩,山石是否順乎紋理加工,保持天然美態,盆景作品能否給人一種勃勃生機之感。
盆景通過其形、色、香、姿、韻等自然天趣,給人以鬱郁蔥蔥,勃勃生機,展示出生命力之美。鑒賞盆景,首先要觀察、認識、欣賞這些純朴的自然美。盆景的自然形態,好比人的軀干肉體,缺它不可。樹木盆景有觀形、觀干、觀根、觀枝葉、觀花果等不同部位。水石盆景有觀形、觀石質、觀石紋、觀水等差異。通過對盆景自然形態的審美品賞,使人感受那樹樁盆景的玲瓏瀟灑之姿,豪宕雄勁之感;水石盆景的蒼勁雄偉之力,縱橫奔放之勢,從而讓人體味形質之美,色澤之美,動聲之美,變化之美,自然清新之美,達到那美不勝收的韻律和野趣。
(2)看整體美感:是否具有藝術美感,能否給人留下比較好的「第一印象」,能否達到「一見鍾情」,流連忘返,經久耐看,回味無窮。盆景的這種藝術美感要求要有畫境美,即畫理中的「似與不似」,從而達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天趣。它要求以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對紛紜復雜的素材,進行必要的加工提高。采其大要,去其繁榮,讓它在咫尺天地之中,構成完整獨立的藝術形象,使藝術加工處理後的盆景既源於自然又高於自然,雖由人做,宛然天成,其美如畫。盆景的藝術美還要求有詩境美。我國的盆景以其獨有的詩情畫意著稱。詩情畫意和中國氣派,構成了中國盆景的民族風格。
(3)看加工技藝:視其結構布局是否合理,造型表現生動與否,加工是否精美、得體。樹樁盆景有素材的選擇,根、干、枝的處理,樹冠外輪廓線的描畫,花盆的選擇與種植位置的安排,盆面處理等等,它們之間要求處理得和諧統一。
(4)看寫意效果:盆景是否按意布景,寓意深刻,畫境優美,達到「神形兼備,情景交融」的境界,能否發人深思,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盆景的意境美是盆景的自然美、野趣美、造型美、藝術美、內涵美,詩情畫意美的高度融合和集中體現,是盆景藝術的致極。
盆景主要是一種視覺藝術,盆中的樹木、山石、小擺件等均是具體實在的審美要素,因此,欣賞盆景時主要需要人們的視知覺參與。但是,盆景又不單是一種視覺藝術,其花木的香味就還需要嗅覺的參與。有些現代盆景還將石料、音樂結合起來,製成「音樂盆景」,欣賞時自然涉及到聽覺。
可是,盆景欣賞的第一階段名日「觀」,其實它不能等同於繪畫等視覺藝術的純視覺感官,而是一種綜合性的知覺完形。這是由盆景的特殊結構決定的,盆景的多層結構需要諸知覺功能(視、聽、嗅、觸等)的綜合運用及心理通感。對於盆景欣賞的「觀」,一般欣賞者都能達到,但不少欣賞者也可能就停止於這一步。對盆景藝術的審美欣賞,還有待於進一步深化,從而進入盆景欣賞的第二個階段「品」。
❹ 古人知道盆栽嗎
古時候也是有盆景文化的。
中國盆景是古代文化現象中的一環,也是古人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是可以映證古人生活與文化內涵的歷史文化產物。通過對盆景和古人生活、傳統繪畫等關繫上的分析,以此來說明盆景在生活中的陳設、使用及其意義。
從中國的傳統繪畫中,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的風雅情趣和歷代盆景的真實情景,生活是與人息息相關的居息空間,也是古人情感涌動的直接因素。
古代文人多喜愛盆景,不僅是感情的交流,而是理性的融合。從歷代盆景的陳設造型,可見文人參與其中的痕跡。
透過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審美觀念,呈現在盆景上的本質和思想,已不僅是其簡單的外觀,它還深刻地凸現了當時古人的生活、習俗、情趣和審美觀念,這已經超越了盆景自身的功用和價值。
❺ 簡述盆景美的形態
一般說來、盆景美的基本形態有盆景自然美、盆景社會美千盆景藝術美三種。盆景自然美是指盆景自然景物所具有的美。盆景社會美是指盆景反映出來的社會生括中的美。至於盆景藝術美,則是盆景自然美與盆景社會美的藝術加工和升華。現分述如下
1,盆景自然美
(1)盆樹自然美;盆樹的根、干、枝、葉、花、果,部有其姿勢、形態、顏色、韻味,花和果還有其香氣,這些盆樹的天然屬性構成了盆景自然美的物質基礎。當人們看到或嗅到它們時就會在大腦中產生愉悅,產生美感。人們常用懸根露爪、枯峰奇特、姿態優美、繁花似錦、花香襲人、果實累累等美好語言來形容它們,足見它們給人們的美感是感人至深的.
(2)山石景觀自然美;山峰或山石的自然形狀,起伏、紋理(自然皴紋)、質地、顏色,它們這些自然屬性也是自然美的物質基礎,也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如盆景中表現的桂林山景、雲南石林、長江三峽等,都能給人以自然美的感受。
(3)水景自然美:水的波光倒影、湖光山色、水聲「泉石粼粼聲似琴」,從視覺到聽覺,都充滿了自然美感,水早村石盆景中的巧妙組合,更是給人以多方面的自然美感。
(4) 盆器自然美:盆器雖屬人工產物,但仍保留著質朴、協調的自然美,
(5)幾架自然美:規則型木製幾架有木質的自然美(紋理、色、形,、質、韻),天然樹蔸幾架則更具備古樸、稚拙、朦朧、渾凝的天趣。
(6)配件自然美:動物、人物配件也未失自然美,除了藝術美之外,景、盆、架組台,也還含有天趣之因素。
2 盆景藝術美
(1)盆景造型美,造型美分為優美型和壯美型。優美也叫秀美或柔性美。它給欣賞者「柔和、愉悅之感。秀美依其形態不同又可分為幽靜美、動律美和色彩美。張夷新作《江頭春水綠灣灣》就充滿了幽靜美:王選民的三春柳盆景,劉傳剛的風動式盆景都有一種動律美;重慶杜鵑盆景如火如荼,飽含色彩之美。壯美,樁景中的蒼松翠怕,山水盆景中的懸崖陡壁、崇山峻嶺,部有一種陽剛之美。
(2) 盆景意境美:盆景意境是盆景作品中所描繪的自然或生活景象和內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這種境界形神兼備,情景交融,野趣無窮,能使觀賞者產生聯想,受到感染。具有意境美的盆景作品耐人尋味,百看不厭,使人產牛共鳴。花漢民的長征組景使人聯想起《紅軍不怕遠征難》,趙慶泉的《八駿圖》使人受到和平幸福的感染,賀淦蓀的《群峰競秀》使人聯想起改革開放後百業俱興、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勢,邢進科新作《展望未來》使人產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焦國英的《飽經風霜更知春》喚醒人們對祖國美好春天的珍愛等等,件件皆然。
詩情畫意是盆景藝術的最高境界,它是建立在詩歌、繪畫、生境的基礎上的。詩情,是指盆景具有詩歌般的深遠意境,達到了景中有詩、詩中有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秋思》、《寒江獨釣》、《楓橋夜歸國》、《東岳魂》等作品、其本身就是一首詩。畫意,是指盆景具有繪畫般的意境。看上去就是一幅活靈活現的立體的中國畫。《劉松年筆意≥、《八駿圖》、《江頭春水綠灣灣≥等作品的畫意就十分濃厚。濃厚的畫意來自於作者深厚的中國畫功底,或者說它是作者繪畫功底在盆景中的反映。至於含蓄美,它是一種東方之美,不是一覽無余之美。它不但表現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還表現在內容上以及技法、題名上。
希望能幫到你!
❻ 關於赤楠盆景的作文
三年來,那隻狗的目光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那裡充滿著一種人類所無法感知的哀怨和無奈,它深深地刺進我的靈魂深處,令我從此再不養狗!
記得那是個星期天,我從狗市回到家裡,心情抑鬱,家裡的每個角落都靜悄悄的,我陡然感到了一種說不出的冷清和傷感。我低頭默默地走近狗窩,突然大狗從旁竄出來,連蹦帶跳地圍著我轉圈,直添我的手,我看著它,心裡更難過:我沒把你的寶寶保住啊,我把它給賣了。見我沒有反應,大狗又拖著我直往小狗的住處跑,看著空空的狗窩,看著大狗直直盯著我的充滿希望和渴求的目光,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滴落下來,就這樣淚眼朦朧地對著它半天無語。不知過了多久,大狗的爪子松開了,默默地轉身離開了我。
大狗不怎麼愛吃食了,我焦急萬分,想盡一切辦法,甚而偷偷地把剛做好的排骨拿給它吃,但它還是打不起精神,抬頭看看又萎靡得趴下了。我知道,它想它的寶寶了,從它的目光中我能看出來。那是一種越來越絕望的眼神,那麼凄楚,無奈,讓我不忍和它對視。想想人類多麼殘忍啊,生生地把它們母子分開,小狗還只有三個月啊。動物雖不能說話,可是它們的情感一點不比人類懂得少啊。悲傷之餘,我不禁埋怨起家人來。
大狗病了,夜裡聽到它的叫聲嘶啞微弱,聽得我心酸,對你這樣,你還不忘自己的職責啊。我悄悄起身,打著手電筒來到大狗身邊,它看看我,伸出舌頭無力地舔舔我的手,目光暗淡,我摸著它發澀的毛發,想著它從前神武的樣子,和它的寶寶嬉戲的情景,心裡哀痛不已。
「大狗快死了」,放學回到家就聽到這個消息,我來不及放下書包就跑去看它。果然,它趴在那,低垂著眼,一動不動,我號啕大哭起來,不許家裡人碰它,我把能找到的好吃的都拿到它面前,我哭著求它吃一點,就吃一點,它再也不能吃了,它就快死了。我看著它慢慢睜開眼,又慢慢地閉上了。
大狗死了,我親手把它埋了,我忘不了它臨死前看我的眼神,是恨么,還是有所牽掛?
從此,我再不養狗!
❼ 自製盆景過程作文200字
閑暇的時候喜歡思考,就在前不久還在想像人生,突然腦子中
冒出了盆景二字,莫名其妙的就跳了出來,被嚇了一跳。這是怎麼
回事?有點摸不著頭腦了。想了很久,終於還是想起了什麼,這大
概和昨年初到此地時的那種久久未能消散的情愫有關吧。
對於大自然一直頗為嚮往,湖光山色,層巒疊嶂,花草蟲魚,
鳥鳴鶯啼,駕一葉扁舟游於山水間,御一片清風翱翔雲霧中。不得
不說這樣的情景很誘人,卻又迫於現實的無奈,無法得以滿足。以
前想要一個人獨自去旅遊,去一些人跡罕至的地方,去一些原始的
自然地帶,領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世界的變化無窮,不過終
究還是沒有去。
前不久還在為此懊惱不已,悶悶不樂,想要尋一個時間散散心
。夕陽西下,這應該算是一個不錯的時間。獨自一人徘徊在夕陽的
余輝中,伴著晚霞,一抹長長的斜影越過台階,穿過草叢,停在了
樹梢上。低矮的樹,在一個盆子里,還算長得茂盛,不像自己曾經
種過的一些花花草草,「面黃肌瘦」,「萎靡不振」,成天耷拉的
腦袋。至於是什麼樹並沒有注意,只是覺得裝它的那隻花盆挺好看
的,頗有一點詩意和韻味。
以前也見過一些盆景,只是沒有如此近的觀察過。盡管說樹木
低矮,卻感覺似乎經歷了多年的風雨,飽經滄桑,不知是真是如此
還是人為的假象。對於盆的景了解並不多,也就只能從造型、生長
情況等來判斷,更不知道要達到如此的要求需要做什麼樣的工序和
花多久的時間,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一生。
想用一些言辭來描述這一株盆景,然後表達一下自己對盆景的
喜愛或者欣賞,卻又無法容情於此。這株盆景的周圍還有一些,造
型各異,或如層雲,或如華蓋,又如流水。每一株盆景都有特定的
造型,大概還應該有特殊的含義,不然就愧對這些千奇百怪、異想
天開的形狀,也愧對園藝師的一番心血。
黑夜來得如此的迅速,還未細看視線便已模胡。橘紅色的燈光
始終比不上無限好的夕陽,就連那斑駁的樹影也並不那麼清晰。閉
上眼,嗅了嗅夕陽殘留的氣息,還是回去吧。
回去的路上,腦海中突然劃過一道閃電,是一道裂口,花盆上
的裂口。
❽ 簡述山水盆景製作過程。
、將選好的石料在需要的水平線上進行鋸截,使其底面平整,並將作為近景的大塊石料的內部挖空直到石底,以利植物種和植物的生長管理。
2、在布局上運用畫論著中的三遠法,突出近景,在近景之石栽好主樹,配樹,形成以樹木與山石相結合的樹石型主體;再配以遠山和中景,遠山和中景也可以恰當比例的樹木、叢林來襯托主景,成為符合自然景觀的山水盆景。中近景可重疊,以表現層次和深度,要有氣勢,有動感。山腳宜曲折多變。溪岸應表現出水流的方向。主景與配景遠山要氣脈相連,協調一致,忌一覽無余,要有藏有露,做到疏密有致,賓主分明。栽樹配石講究比例,要充分山水盆景小中見大的特點。
3、加工好的石料在拼接膠合時要細致,膠合面間隙要小,裸露的縫隙用水泥調上與石色相近的顏色填縫,使其渾然一體。
4、植物是山之毛發,樹木為山之精神。栽種植物要使樹石渾然一體,具有天然的形態。注意遠樹與近樹之間的比例關系。山與樹之間的比例可以有誇張,但要有限度,石借樹姿,樹借石勢,情景交融。
5、樹石結合要想達到較理想的效果,應栽植微型或小型的各種形式的樹樁。上述樹樁很難從山野中挖到,這就要人工培養各形態和各種比例的樹樁,供山水盆景製作時選用。
6、山水盆景用以植物造型與樹木盆景的造型形式大多相同,但又有所不同,如懸崖樹除觀賞部分外,從樹穴到觀賞部分還有一段距離,這就要干基部分加長,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再如山頂樹的自然叢從,由於樹穴小,又要照顧幾個觀賞面,就需要培養單株多干擴張式的造型,才能使用起來得心應手。
常用植物種類有小葉冬青、米葉冬青、六月雪、金邊女貞、爬地蜈蚣等。
❾ 盆景藝術五大流派是什麼
1、嶺南派盆景
以「花城」廣州為中心的廣東盆景,因地處五嶺之南面稱為嶺南派。嶺南派盆景形成過程中,受嶺南畫派的影響,旁及王山谷、王時敏的樹法及宋元花鳥畫的技法,創造了以「截干蓄枝」為主的獨特的折枝法構圖,形成「挺茂自然,飄逸豪放」特色。
2、川派盆景
有著極強烈的地域特色和造型特點。其樹木盆景,以展示虯曲多姿、蒼古雄奇特色,同時體現懸根露爪、狀若大樹的精神內涵,講求造型和製作上的節奏和韻律感。
3、蘇派盆景
以樹木盆景為主,古雅質朴,老而彌健,氣韻生動,情景相融,耐人尋味。蘇派盆景擺脫傳統的造型手法,採用「粗扎細剪」的技法。
4、揚派盆景
受高山峻嶺蒼松翠柏經歷風濤「加工」形成蒼勁英姿的啟示,依據中國畫「枝無寸直」畫理,創造應用11種棕法組合而成的扎片藝術手法。
5、海派盆景
以造型形式比較自然,不受任何程式限制,而聞名於世。其造型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直於式、斜乾式、曲千式、臨水式、懸崖式、枯乾式、連根式、附石式,還有多於式、雙乾式、合栽式、叢林式,觀花與觀果盆景。
❿ 盆景它的最大的成功是什麼
盆景造型有以下幾個基本原則,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故只有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創作實踐中靈活地運用,才能獲得理想的造型,使盆景創作取得成功。
第一節意在筆先
立意即構思,寫文章在動筆之前,先確定寫什麼、怎麼寫?盆景創作的立意,即盆景的主題思想,就是想表現什麼、如何去表現?盆景作品成功與否,與其立意的優劣,有直接的關系。立意庸俗,當然創作不出造型新穎、具有詩情畫意的盆景來。清代乾隆時期詩人兼畫家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說:「作畫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則奇,意高則高,意遠則遠,意深則深,意左則左,意庸則庸,意俗則俗。」這是很有道理的。
有人把盆景的立意和意境相混淆,其實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概括地說,立意是盆景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而盆景的意境則是指盆景藝術作品的情景交融,並與欣賞者的情感、知識相互溝通時所產生的一種藝術境界。它不是盆景的具體外形。盆景的意境,好似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性,但又不象文學作品的思想性那樣明顯,它是內在的、含蓄的,需要欣賞者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思考和聯想,才能體味其中之美妙。如當人們看到給一株樹干粗短、枝葉茂盛的五針松盆景命名為《有志不在年高》時,就會使人想到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多少英姿勃發的青少年,為國家民族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業績,從而激發人們獻身祖國、振興中華的豪情壯志,這種情景交融的聯想和想像就是意境。
盆景的立意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發,或受到某種事物的啟迪,而產生創作的動機。比如當你游覽黃山時,看到千姿百態、馳名中外的松樹,如迎客松、倒掛松等,其頑強的生命力使人倍受感動,於是想用盆景的形式把美妙的自然景觀再現出來,這就產生了創作的慾望,並根據這一慾望進行立意,然後選材進行創作。另一種情況是「見樹生情」,或叫「見物生意」。比如當你挖到一棵好的樹樁,或親友贈送一株樹木素材時,盆景創作的經驗使你不會草率下剪,而是左觀右望,上下打量,反復推敲,當眼前的樹木和頭腦中儲存的圖
象即樹木的造型結合在一起時,構思就完成了,立意也就產生了。前者可謂「因意選材」,後者則是「因材立意」。規則式造型大多是「因意選材」,而自然式造型則大多是「因材立意」。
山水盆景的立意也有兩種情況。
一是當你在國內游覽了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之後,深為祖國錦綉山河的壯麗景色所感染,產生了創作的慾望,想把看到的自然風光再現出來,或因看到某種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受到啟發想進行創作,進而選擇適當的材料製成盆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
下面以盆景《中流砥柱》的情況為例,說明盆景創作立意的過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的改革開放,像和煦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使百花爭艷,萬木蔥蘢。改革開放大大加快了四化的步伐,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涌現出一大批英雄模範人物,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做出了巨大貢獻。看了他們的事跡很受感動,於是我想創作一件盆景來贊頌這些改革能手。那麼究竟創作什麼樣的盆景才能表現這些英雄人物堅韌不拔、在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發揮支柱作用呢?經過反復思考,最後決定以《中流砥柱》命題進行創作。
接下來,面臨如何選材的問題,就是選用什麼樣的石料才能表現這些改革能手們的堅強、剛直,在改革的驚濤駭浪中巍然屹立的精神風貌呢?最後選中了斧劈石。但是我又考慮如果製作一件孤峰獨秀式的山水盆景,峰巒雖然高大,卻不合乎命題的要求,因為改革能手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大批,所以採用眾多峰巒的平遠式較為理想。然而,不太高的峰巒能夠表現這些英雄人物形象嗎?我想到中國有幾句名言:「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多少翩翩少年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偉大業績,當今的改革能手中青年佔多數,這些不太高的峰巒不是恰好能表現上述思想內容嗎?最後我選定了多峰巒的平遠式造型。
在選石構思中,我突然想起桂林市解放橋附近的灕江中,有一小山屹立江上,在小山下游還有一些大小不等的洲渚,於是我以這些自然景物為藍本進行創作。
中流砥柱是指江河中的小山。為表現其抗擊驚濤駭浪、堅如磐石的氣勢,我將盆景上的峰巒略向江河上游傾斜,使其造型更為生動有力。
山水盆景立意的另一種情況是,先有了石料,創作者根據石料的多少、形態、特點等,反復琢磨後再立意,然後動手進行創作。例如,有一塊型號較大、體態嶙峋的瘦形松質石料,對其反復觀察後感到,如將它鋸開反而不美,可揚長避短,設計一件孤峰獨秀式山水盆景,寓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詩情畫意。製作時,根據石料的形態特點,因材制宜,因勢利導,先把石料外形輪廓加工成孤峰獨秀式石料素材;再在峰巒正面雕琢出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山路要下寬上窄、時隱時現,通往山巔;在山路下部配置人物,好似在奮力向上攀登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