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香盆景
❶ 紅天香桂花的特性
紅花天香台閣是最勤花的桂花品種,比較不耐寒,適合南方種植。對空氣適量要求較高。對養分水分的需求也較大,適合偏酸性土壤。
紅花天香台閣桂花的特點
1、花期長,全年盛花期可高達二百多天。
2、花徑碩大,是目前桂花所有品種裡面花徑最大的。
3、花色多變,春天黃色,秋冬橙黃色。
4、花香濃郁,雖屬於四季桂品種,但是花香卻和金桂花香差不多。
5、應用范圍廣,即可用作園林綠化,也非常適合用作盆景栽植。
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兩點建議:
1)盡量採用較大、較深的花盆;
2)施足底肥。
❸ 南京古林公園好玩嗎
你好!你如果沒有去過可以去玩玩,下面是古林公園的介紹供你參考:
古林公園處地勢高下,地形多變,具有創建公園的自然環境。四方八景閣在公園中心最高處。新建的閣樓,面積575平方米,主體三層,重檐,總高16米,第三層配外迴廊,供遊客佇立觀景。遊人在頂層平台眺望,園內各景區景色和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形勢盡收眼底。底層配大平台基座,面積454平方米,花崗石踏步140平方米。與公園西部海拔36米的高丘上興建的303米的電視發射塔,形成一幅絕好的對景。
梅展
每到梅花節,南京古林公園就會舉辦「梅展」。 該公園通過引種栽培,有小綠萼、桃紅硃砂、殘雪、大羽、佐橋紅等60個優良 品種,近3000株梅花對外展出,該公園還在大門假山中設立了330平方米的梅花盆景展覽, 共有大小梅花盆景藝術盆桶百餘盆,讓人們在欣賞之餘,感受到梅花藝術的深刻內涵。
古林寺
古林公園因其地原有古林寺而得名。據史載,古林寺最早稱觀音庵,為梁代高僧寶志創建。南宋淳熙(1174~兒89年)中改稱古林庵。其時,屋僅數楹,方圓百尺。明萬曆十二年(1584),由高僧古心法師改庵為寺,拓基增建,遂成一巨剎。萬曆四十一年(1613)古心因助雪浪洪恩大師修報恩寺琉璃塔頂有功,由官府奏報皇帝,御賜「古林律寺」額和十寶:紫衣、龍藏、觀音像、軒轅鏡、金香爐、紫金缽、玉蒲團、烏金板、量天尺、混天球及萬壽戒壇匾。
修復
清咸豐三年(1853)戰火中殿宇均毀。後經寺僧如鵲營巢,歷40年修復,稍具叢林規模。光緒二十六年(1900)九月初八,寺後山凹起火,寺廟盡焚。時住持輔仁和尚,募集巨資,率眾僧重加修建和增拓,計建有山門、牌樓、彌勒殿、韋馱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萬壽戒壇、鍾板堂、上客堂、爰道堂、庫房及諸僧執事寮共計百餘間。建成的殿宇,壯麗崇宏,金碧輝煌。
對外開放
幾經興廢,至建國初期,古林寺頹廢不堪,成為農民菜地。1959年為省級機關園藝場,殘牆斷壁的古林寺就不復存在了。1964年撥交市園林主管部門辟為古林苗圃。古林溝壑高下,地形多變,具有創建公園的自然環境。1981年1月正式批准建園,1984年4月23日紀念南京解放35周年時對外開放。
杜鵑坡
由正門入,眼前即是杜鵑坡。坡上有數十年生的參天大樹板栗和麻櫟。其西北又有天然植被為之屏障,構成蔭濕溫暖的小氣候環境,宜於杜鵑花的生長發育。陽春三月,各種杜鵑花開斑斕,紅花似火,黃花如金,白花玉潔,在碧綠嫩葉映襯下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使遊人領略春天的來臨。
遠香榭
杜鵑坡向南沿塊石砌成的石級繞至後山,滿園蒼松翠柏,綠竹黃楊,遠香榭立在其間。遠香榭建築面積60平方米,仿古典園林鋼筋混凝土結構,雖無雕龍畫鳳,卻也玲瓏美觀,典雅樸素,四圍走廊,室內常有花、畫、盆景展覽,亦可在榭內品茗休憩。水榭東、西、北三面地帶開闊,栽有濃郁芬芳的臘梅、玉蘭、芙蓉、綉球、桂花等花灌木,因而常年花期不斷,四季飄香。配以清澈的水池,遊人常駐足留戀不願離去。
牡丹園
由遠香榭南去,即為牡丹園。牡丹園位於公園西南隅。該園依山鑿石而建,兩米多高的牡丹仙子塑像立於園中。牡丹素以花大形美,被譽為「國色天香」,有花中之王的美稱。園內共收集、栽培250多個品種,3000多株,多引自牡丹之鄉河南洛陽、山東荷澤兩地。園中還配以芍葯。「穀雨看牡丹」,牡丹、芍葯相繼盛開時,滿園奼紫嫣紅,富麗堂皇。遊人置身園中,心曠神怡,樂而忘返。園中建有牡丹亭,仿古典園林鋼筋混凝土結構,面積約150平方米。沿亭側曲廊可至天香閣。牡丹亭建築因地制宜,因山而建,建築別致。人在亭中品茗賞花,情趣怡然。
茶花塢
在牡丹園北,塢因山而造,低窪處人工築水塘三處並使之相通,又堆砌土丘三個組成半島。島上廣植多品種茶花,並配置多種花灌木。漫遊於山茶間,令人興趣盎然。距茶花塢不遠,是一片翠竹,竹林旁有兩株12米高的槐樹,古拙健壯,根部相距尺許,而上部樹身纏繞相連,自然形成「連理枝」。有的青年男女,雙雙對對在兩槐結合處攝影留念。
梅花嶺
位於公園東邊山嶺脊部,瀕臨虎踞北路。嶺上栽有百餘株蒼勁挺拔的高大雪松,數百株各類春梅。沿嶺西向,遍植黑松、毛竹、臘梅。臘月隆冬,組成一幅自然松、竹、梅歲寒三友畫卷,堪稱一絕佳景。嶺巔建有晴雲亭,面積30平方米,仿古典園林鋼筋砼結構,兩邊建有石座,供遊客休息。
月季園
從虎踞北路南大門入,沿園路向南是月季園。園中栽有數百株月季。春到人間,月季盛開,滿園五彩繽紛,蔚為壯觀。
盆景園
在月季園西北隅,是「金陵盆景」的生產基地之一,佔地200平方米,並配有600平方米玻璃溫室。園內常年培育和展出的盆景,品種花色齊全。大小規格配套的各式樹樁和水石盆景及觀葉植物,供遊客觀賞和購買,又提供外貿出口。沿盆景園拾級而上,左側有一開闊坡地,廣植茶樹、梅花。據傳,大醫學家、文學家陶弘景(452~536)曾在此隱居過。園內正在興建球宿根花卉園,並將1978年日本友人贈送鄧穎超的150株櫻花定植園內。
四方八景閣
在公園中心最高處。新建的四方八景閣,面積575平方米,主體三層,重檐,總高16米,第三層配外迴廊,供遊客佇立觀景。底層配大平台基座,面積454平方米,花崗石踏步140平方米。遊人在頂層平台眺望,園內各景區景色和鍾山龍蟠、石城虎踞之形勢盡收眼底。與公園西部海拔36米的高丘上面興建的303米高的電視發射塔,形成一幅絕好的對景。
南北朝時,古林一帶廣植海棠與梅花,風景秀麗。每當早春,梅花盛開,嬌蕾多姿,花香四溢。有安徽仕人鮑元,來此賞花,因鮑母小名梅,故見梅而拜,並捐資建「拜梅庵」一座,以緬懷慈母情誼。從此,古林梅花名噪一時,賞梅者絡繹不絕。惜此庵早毀。1981年制定之公園建設總體規劃,古林公園系建成以四季名花造景為主的花卉專類園。經過7年辛勤拓建,於1987年底,初步建成以名花異卉為主,娛樂、科普相結合的花卉公園。供游覽的有牡丹芍葯園、月季園、杜鵑坡、梅花嶺、山茶塢和遠香榭等景區。這些景區內,配以古樸典雅的亭、廊、軒、榭等仿古典園林建築,栽植牡丹、芍葯、杜鵑、山茶、月季、梅花、櫻花,主次相襯,各具特色。景區內有牡丹亭、天香閣、遠香榭、晴雲亭及四方八景閣等。這些建築,設計新穎,造型獨特,為景點增添了藝術魅力。
❹ 天香台閣的主要價值
「天香台閣」既可廣泛用於南方各地的園林綠化,又可用作大苗盆栽,製作成典雅古樸、清秀自然的盆景供室內擺放觀賞。
桂花的配植形式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式和規則式兩類。自然式配植以模仿自然、強調變化為主,具有活潑優雅的自然情調,其中有孤植、叢植、群植等方法。規則式配植多以某一軸線為主,成對稱和成行排列,以強調整齊、對稱為主,給人以雄偉、壯觀之感,有對植、列植等方法。
園林植物種類繁多,在確定桂花專類主題公園的搭配植物時,應考慮兩者的協調關系,包括對土壤條件、光照、溫度、水分及養分的要求。另外,搭配植物的枝、葉、果,要求能夠補充、豐富和提高桂花的景觀效果。同時要照顧到四季植物協調搭配,營造具有中國文化韻味的四季異景的園林。植物配植的對比要注意:形體高與低,橫與豎;色彩艷麗與明暗;虛與實,密與疏;動與靜,飄香與花影等等。這種植物與其附近環境中的物體協調統一,就能造成園林空間的分隔,使人如入畫中,獲得開朗、幽深、靜謐、嬌艷、興奮、清爽等感覺。 經過保鮮的桂花含有食鹽、白礬以及桂花單寧等成分,風味苦咸,酸澀,不能直接食用,須按各種桂花加工製品的質量要求,進一步深加工才能製成資源優勢的桂花商品。市場常見的桂花製成品有干糖桂花、糖醬桂花、鹹味桂花、清水桂花、桂花浸膏、桂花酒、桂花茶、桂花晶和桂花核桃糖等。
由於桂花的使用價值極高,花朵營養極為豐富,桂花香氣持久穩定,甜濃芳郁,具有開胃通氣和增進食慾的良好作用,所以不僅在甜食點心中常被用作調香劑,而且有些菜餚也常用它做調味品和香料。這些食品包括喜聞樂餐的炸桂花年糕、桂花赤豆糕、蘇式桂花糖年糕、桂花小年糕、桂花豬油年糕、桂花餅、桂花粥、桂花栗子羹、桂花脆皮鱖魚、桂花鴨肉茄子餅、桂花杏仁豆腐和桂花山葯等美不勝數。 桂花除了在食品中廣泛的應用之外,並可入葯。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已有「桂根取皮貼牙痛可斷根」、「同麻油蒸熟,潤發及作面脂」的記載。由於桂花適生范圍廣,人們喜歡種植,容易就地取材,因此成為民間治病的良好葯材。
❺ 盆栽四季桂花樹掉葉是什麼原因
1、澆水過多。
盆栽抄四季桂樹葉脫落,可能是水分過多的問題,四季桂花是耐旱植物,澆水不要過勤。
過多的水分會讓盆土產生積水,積水會讓四季桂的根部呼吸不暢,從而會造成生長不良、根系腐爛、葉面發黃脫落。
2、溫度不適。
桂花是木本植物,在夏季不適宜在室內放置時間太長。
一般放2-3天左右就應放到室外一周左右,讓它曬曬太陽、喝露水,不然四季桂花掉葉或葉變黃,最後死亡。
3、發生葉枯病。
葉枯病全年的任意時間段均可以發生在四季桂的身上,該病會使四季桂的葉片很大面積的枯黃脫落。
(5)南京天香盆景擴展閱讀:
桂花樹又名木樨,為木樨科常綠喬木。桂花原產中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也有。在中國有25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在黃河以南和廣東的西南地區大量露地種植。
桂花樹的培植注意事項:
屬長日照植物,喜在充足的陽光和土層肥厚、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長,土壤要微酸,PH5.5~6.5。
忌鹼土,怕積水和煤煙。北方需盆栽,低溫溫室越冬,0℃左右的溫度對盆栽的桂花不會有害。
❻ 盆栽天香台閣葉枯怎麼辦
剛種沒多久的天香台閣桂花的葉子枯黃並掉落是怎麼回事?經過我這么多版年來的調查統計,出現權這種現象大部分是因為以下2個原因。
第一,桂花爛根造成的。有些客戶種植天香台閣桂花的土地沒有做好排水設施,比如排水溝等,天香台閣桂花土地長時間積水可能將桂花苗的根部浸泡腐爛,桂花爛根的最直接的表現都是掉葉子。所以桂花苗田一定要留好排水溝,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第二,天香台閣桂花缺水造成的。通常桂花缺水的話會出現桂花的葉子先乾枯然後再脫落,但是有很多人發現脫落的葉子並沒有乾枯;在冬季或者氣溫較低的時候,如果天香台閣桂花缺水的話就會直接掉葉子而葉子也並看不出乾枯的現象,氣溫低的時候天香台閣桂花葉子水分蒸發比較慢。
❼ 新移栽的原生天香台閣盆栽,在北方室內可以放暖氣的屋裡嗎
可以放在屋裡
1.土壤:天香台閣喜歡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可以採用泥炭、園土、沙土、河沙混合在一起培育,ph值要在5.5-6.5。培養好的土壤在上盆之前採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的消毒,最好選用瓦片是最好的,它的滲水透氣性非常不錯的。盆土的基質是有效的,一般在1-2年時間換盆一次,換盆在早春時候進行,這樣更加的有利於植物的成長。
2.澆水:天香台閣喜歡高溫、乾燥的環境,所以要掌握好澆水情況。在夏季的時候多澆水,保持土壤的濕潤度在50%左右是最適合的。而在陰雨和萌芽的時候呀少澆水,反正盆土積水情況,以免造成爛根。夏季進行遮陰處理,溫度不能高於35攝氏度,而且在花盆的周圍噴水可以達到降溫效果。
3.施肥:天香台閣生長的時候喜肥,可以在發芽的時候每一個星期精細一次施肥。在7月份的時候使用翠姆復合肥,9月份的時候施用磷肥,這樣讓桂花更好茂盛的生長,從而提高觀賞價值。
4.修枝:天香台閣可以在春秋兩個季節的時候進行修枝,第一次在秋季開花以後,然後修剪掉植株比較長的而且過於茂密的枝梢留下粗壯的短枝。第二次修剪在早春沒有萌芽之前,修剪掉枯枝、弱枝、病枝,讓它能夠更好的萌芽。一般達到矮壯、主幹粗、枝葉勻稱的要求就可以了。
5.防治病蟲危害:天香台閣出現的病蟲危害比較多,有褐斑病、枯斑病、炭疽病等,可以選用對應的葯物來消除,或者手工去除。
二、注意事項
1.澆水的時候不要出現積水的現象,否則會爛根。
2.選擇抗性比較強的天香台閣品種。
3.如果是在室內養殖要保持充足的光照情況,這樣才能更好的生長。
❽ 桂花樹的資料
桂花樹,又名漢桂,漢中市市樹。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現四川、陝西、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中國的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山海經·南山經》就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國桂花經廣州、印度傳入英國,之後便迅速擴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東南亞各國都普遍栽培,成為重要的香花植物。 桂花樹風姿飄逸,碧枝綠葉,四季常青,枝幹較細,飄香怡人。桂花樹為常綠闊葉喬木,高可 桂花樹達15米,樹冠可覆蓋400平方米,桂花實生苗有明顯的主根,根系發達深長。幼根淺黃褐色,老根黃褐色。葉面光滑,革質,近軸面暗亮綠色,遠軸面色較淡。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陝西(南部)、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 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耐高溫而不甚耐寒,為亞熱帶樹種。桂花葉茂而常綠,樹齡長久,秋季開花,芳香四溢,是我國特產的觀賞花木和芳香樹。我國桂花集中布和栽培的地區,主要是嶺南以北至秦嶺、淮河以南的廣大熱帶和北亞熱帶地區,大致相當於北緯24°~33°。該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並形成了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更加適宜。 桂花終年常綠,枝繁葉茂,秋季開花,芳香四溢,可謂"獨佔三秋壓群芳"。在園林中應用普遍,常作園景樹,有孤植、對植,也有成叢成林栽種。在我國古典園林中,桂花常與建築物,山、石機配,以叢生灌木型的植株植於亭、台、樓、閣附近。舊式庭園常用對植,古稱"雙桂當庭"或"雙桂留芳"。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樹,能收到:"金風送香"的效果。桂花對有害氣體二氧化硫、氟化氫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礦區的一種綠化的好花木。 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廣大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0℃,溫最適生長氣是15~29℃。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有的結果,有的不結果。一般第二年4—12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種,一般要5—15年才開花。無性繁殖用枝條扦插、嫁接、壓條可以當年開花。 宋代記載:「月待圓時花正好,花將殘後月還虧,須知天上人間物,同稟清秋在一時」,指出其開花的基本規律:即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月圓時,桂花盛開,半個月後花凋榭了,月亮也虧缺了。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 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 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吸收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綠化。 桂花 桂花樹經過長時間的自然生長和人工培育的干擾,現在已經演化出很多的桂花樹品種,經過我國植物學家的廣泛調查與研究,大致將桂花樹分為四個品種,即丹桂,金桂,銀桂和四季桂。其中丹桂,金桂和銀桂都是秋季開花又可以統稱為八月桂。 丹桂 丹桂花朵顏色橙黃,氣味濃郁,葉片厚,色深。一般秋季開花且花色很深,主要以橙黃、橙紅和朱紅色為主。丹桂分為滿條紅,堰紅桂,狀元紅,硃砂桂,敗育丹桂和硬葉丹桂。 金桂 金桂花朵為金黃色,且氣味較丹桂要淡一些,葉片較厚。金桂秋季開花,花色主要以黃色為主(檸檬黃與金黃色)。其中金桂又分為球桂,金球桂,狹葉金桂,柳葉蘇桂和金秋早桂等眾多品種。 銀桂 銀桂花朵顏色較白,稍帶微黃,葉片比其他桂樹較薄,花香與金桂差不多多不是很濃郁。銀桂開花與秋季,花色以白色為主,呈純白,乳白和黃白色,極個別特殊的會呈淡黃色。銀桂分為玉玲瓏,柳葉銀桂,長葉早銀桂,籽銀桂,白潔,早銀桂,晚銀桂和九龍桂等等。 四季桂 四季桂,也有很多人將四季桂稱為月月桂。花朵顏色稍白,或淡黃,香氣較淡,且葉片比較薄。與其他品種最大的差別就是它四季都會開花,但是花香也是眾多桂花中最淡的,幾乎聞不到花香味。四季桂分為月月桂,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和天香台桂。 桂花曬干後,可以沖茶。 桂花其本在9~10月份開花,呈淡黃色,濃香。 廣西省桂林市因桂花樹成林而得名。 八月桂花遍地開,桂花開放幸福來。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後、廣場、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發情思,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 桂花樹盆景照片集錦(2張)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月中的宮殿,宮中的仙境,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桂樹竟成了「仙樹」。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李清照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 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緻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於叢生岩嶺間而稱「岩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屬木犀科、木犀屬植物。原產我國西南、華南及華東地區,現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資源,尤以蘇州市(桂花公園、市花)栽培最為集中。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區,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難,一般採用盆栽,冬季移入溫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長。 古人對桂花開花的天氣條件,有大量記載。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無聲濕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黃」,宋代陸游:「重露濕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詩中「冷露」、「露密」說明開花天氣要早晚冷涼;「烘與蒸」說明天氣還會一度出現較高的溫度。這種早晚冷涼、白天燠熱的天氣既有利於桂樹的營養積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樹開花隨之加速,蘇州人稱之為「木犀蒸」。中秋前後天氣突然熱起來,竟像夏季一樣,桂花一經蒸郁,就爛爛漫漫地盛開了。桂花開花既需要一定的濕度,還要有一定的溫差。 據文字記載,中國桂花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南山經》提到的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呂氏春秋》中盛贊:「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東漢袁康等輯錄的《越絕書》中載有計倪答越王之話語:「桂實生桂,桐實生桐」。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桂就受人喜愛。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看來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記載:「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間無雜樹。」南京為天朝古都,南朝齊武帝(公元483—493年)時,湖南湘州送桂樹植芳林苑中。《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葯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唐代文人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紅桂,鍾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紅桂,先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此時園苑寺院種植桂花,已較普遍。 桂花的神話傳說不斷出現,尤其是唐代小說中的吳剛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傳說中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毛主席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於這一典故。 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如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曉露秋暉浮,清陰葯欄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詩人庭院中的芍葯欄桿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階桂影秋綽約」說明在玉色的台階前植桂。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周《客座新聞》中記載:「衡神詞其徑,綿亘四十餘里,夾道皆合抱松桂相間,連雲遮日,人行空翠中,而秋來香聞十里,其數竟達17000株,真神幻佳景」。可見當時已有松桂相配作行道樹。在現代園林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葉繁茂,四季常青等優點,用作綠化樹種。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對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傳統配置中自古就有「兩桂當庭」、「雙桂留芳」的稱謂,也常把玉蘭、海棠、牡丹、桂花四種傳統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貴之諧音,喻吉祥之意。 在眾多名花中,桂花是一種長壽植物,據全國15個省市調查資料表明:現存百年以上古桂2200餘株,千年以上的古株約佔0.5%,這些古桂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為我們挖掘桂花文化,開展科技研究,開發旅遊資源提供了十分寶貴的資料。 有人對桂花開花習性作過專題研究,桂花開花以一年生新梢為主,其花量多少與桂花的發枝力、腋芽數、百朵花重等有密切關系。 人們喜歡桂花,目前全國有16個省(區)市、縣將桂花作為市花、省花、縣花。歷史上五大桂花老產區:湖北咸寧、蘇州吳縣、廣西桂林、杭州滿覺隴、四川新都。 桂花樹是崇高、貞潔、榮譽、友好和吉祥的象徵,凡仕途得志,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月宮仙桂」的神話給世人以無窮的遐想。四季桂花(又叫日本桂花),四季開花,四季飄香。夏秋兩季芳香濃郁,春冬兩季微有香氣。四季栽培,即可美化環境,又可入葯。其根燉肉服,治虛火牙痛、喉痛。無論是陽台、庭院均可栽培。其栽培技術是: 陽台栽培 陽台栽培選用幼株最為適宜。高30~50厘米的幼株先將放花盆處鋪放一層4厘米厚的碎石子,又將花盆底部鑽幾個小孔(以便利水),再將花盆放在碎石上面。然後將花盆裡裝入細泥土,即栽培桂花苗株,栽苗後用細泥土覆蓋苗株樹根4~5厘米厚,又將泥土拍緊。最後(用清水)淋定根水將花盆泥土浸透。待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時,撬開根部處的泥土,按每株施發酵後的油餅100克。3個月後,可按每株用碳銨100克對糞水500克淋一次,以後做到少施、勤施為宜。 庭院栽培 ①50~100厘米高的小苗株,打窩栽培。窩深40厘米、窩寬50厘米。打窩後將窩內泥土欠細。然後栽培,栽苗後覆蓋細泥7~10厘米厚。然後將泥土拍緊,最後(用清水)淋定根水將窩內泥土浸透。②大株為 100厘米以上的,打窩栽培。窩深60厘米、窩寬80厘米。打窩後仍將窩內泥土欠細,然後栽培樹苗,栽苗後覆蓋泥土10~15厘米,再將泥土拍緊後,仍然(用清水)淋定根水將窩內泥土浸透。待大、小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時按每株施人畜糞尿1千克淋一次。3個月後,又按每株用碳銨150克對糞水1~2千克淋施一次。以後做到勤施、少施為宜。 整形 ①陽台栽培的桂花樹,應修剪整理為球形,其形秀麗可觀。②庭院栽培的桂花樹應剪整理為傘形其形增添樂趣美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❾ 盆栽桂花天香台閣怎樣配土 比例
盆栽桂花天香台抄閣
土壤:天香台閣喜襲歡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可以採用泥炭、園土、沙土、河沙混合在一起培育,ph值要在5.5-6.5。培養好的土壤在上盆之前採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的消毒,最好選用瓦片是最好的,它的滲水透氣性非常不錯的。盆土的基質是有效的,一般在1-2年時間換盆一次,換盆在早春時候進行,這樣更加的有利於植物的成長。
2.澆水:天香台閣喜歡高溫、乾燥的環境,所以要掌握好澆水情況。在夏季的時候多澆水,保持土壤的濕潤度在50%左右是最適合的。而在陰雨和萌芽的時候呀少澆水,反正盆土積水情況,以免造成爛根。夏季進行遮陰處理,溫度不能高於35攝氏度,而且在花盆的周圍噴水可以達到降溫效果。
❿ 天香閣和紅花天香哪個好
紅花天香較好。
紅花天香台閣是我國桂花中的一個珍稀新品種,屬於比較知名的四季桂品種,花開周期長,花朵形成有樓台的模樣。
紅花天香台閣是最勤花的桂花品種,比較不耐寒,適合南方種植。
紅花天香應用范圍廣,即可用作園林綠化,也非常適合用作盆景栽植。
紅花天香花色多變,春天黃色,秋冬橙黃色。
紅花天香花徑碩大,是目前桂花所有品種裡面花徑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