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廣陵區盆景

廣陵區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7-02 03:47:46

❶ 揚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a. 個園:30元,據網友介紹比何園好玩就去了。說實話,感覺一般,沒有蘇州或者杭州園林好玩。象個竹園,有一些假山,亭子。節日人多,就看的不爽了。
b. 瘦西湖:門票50元。我們去的時候正好下著雨,更有味道了。感覺很不錯,沿著河道慢慢走,拍拍照很舒服,劃船的話感覺也會很好。值得一去。
(secret:從瘦西湖在平山堂路的北門售票入口右側,有一條小道,裡面住著五六戶人家,走進去不遠,在左邊的大片池塘中有一條一條田堤直通瘦西湖裡面的主幹道,不過有鐵絲網攔著,可以翻過去,要小心衣褲不要被鉤到。不過據當地人說,不久這里要幾戶人家要搬遷走,那時候可能就。。嘿嘿。如果有同游的人,在進院後租了船,開到北門這里也可以接人上去,因為北門的船碼頭是在園林外面路邊的,不過不要被人看到。)
c. 朱自清故園:門票5元,在小巷中,很寧靜。
d. 瓊花觀:門票15元。一個人較少,但很玲瓏的園林。園林很小。
(secret:正門口兩側的道走到底,有半人高的台階,如果你能翻過去,嘿嘿)
e. 老街:主要就是富春茶樓出來的幾條巷子隨便走走。往東北可以走到朱自清故園,瓊花觀,汪氏小苑。富春茶樓門口是刀具一條街,掛著揚州第一刀牌子的小攤,很不錯的剪刀,刀具等,奇形怪狀的把玩也很有意思。價格不貴,一把金色不銹鋼剪刀無論大小尺寸7元,萬用組合旅行刀8元。

❷ 介紹下揚州歷史

揚州歷史:揚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時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相當於現在的「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揚州地域內,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

這個揚州雖然包容了隋朝後的揚州(今揚州),但和隋朝後那個繁華的揚州城(今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春秋時,稱「邗越」(後建立邗國,邗國為周代的方國之一,後被吳所滅,建吳都)。

秦、漢時稱「廣陵」、「江都」等,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周時稱「吳州」。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揚州刺史部,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治所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國時魏、吳各置揚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至此,完成了歷史上的揚州和今天的揚州在名稱區劃、地理位置上的基本統一。歷史上繁華的揚州城,即今揚州市老城區-廣陵區。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分全國為10道,揚州屬淮南道。

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揚州為廣陵郡。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廣陵郡復改揚州。唐末,江淮大亂。昭宗天復二年(902年),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在揚州受封吳王。天祐十六年(919年),楊渭(隆演,楊行密次子)正式建吳國,以江都為國都,改揚州為江都府,改元武義。

吳天祚三年(937年),南唐滅吳,以金陵(今南京市)為國都,以揚州為東都。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後周改江都府仍為揚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分全國為十道,揚州屬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又分全國為15路,揚州屬淮南路。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揚州屬淮南東路。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後,江都縣析出廣陵縣,揚州增領廣陵、泰興2縣。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揚州大都督府。次年,改大都督府為揚州路總管府,領高郵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區)5州,並直領江都、泰興2縣。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罷除江南行中書省,設置京師(後改南京),揚州府屬之。二十三年,分六合屬應天府,崇明屬蘇州府,揚州府領3州7縣,並直轄江都、儀真、泰興縣,高郵州領寶應、興化縣,泰州領如皋縣,通州領海門縣。

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為江蘇、安徽二省,揚州府屬江蘇省 。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太平軍攻佔揚州,曾改揚州府為揚州郡,改甘泉縣為甘泉天縣,歷時8個多月。清末,揚州府領高郵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長(滁州)、儀征、興化、寶應、東台縣,俗稱「揚八屬」。

(2)廣陵區盆景擴展閱讀:

揚州的過年習俗

「老揚州人十分看重拜年,特別是家中的晚輩在春節期間一定要給長輩拜年,甚至有『不來拜年,不認往來』的俗規。」

揚州人在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必須有安豆炒百葉(寓百事平安)、水芹菜(寓路路通)、燒雜燴(寓全家福)、燒鰱魚(寓年年有餘、吉慶有餘。此魚當晚不吃),同時要煮好「隔年陳」,大年初一不吃生的東西,不動刀剪,也不掃地,掃地會掃走運氣,會破財。

過年拜年時,親友上門,互致恭賀新禧、萬事如意、健康長壽等祝福話語,揚州人家家都會端上桌盒,內置各種果品茶食,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橘子。揚州方言里「橘」和「吉」發音相近,揚州人借橘子向來客表示祝福。隨手,老人給了一個橘子說:「新年走大局(橘),大吉大利!」

揚州人在大年初一,要全家人一起在家吃湯圓。做法多種多樣,其中有四喜湯圓,用四種餡心做成: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取意事事如意、合家團圓。還有的人家在大年三十夜,家中長男要向房屋頂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拋灑黃豆,防火防災,祈求來年家中一切平安。

❸ 揚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大明寺

大明寺不僅僅是一座普通的寺廟,它還是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地。而寺院的魅力不僅是在於許願祈福。寺內繚繞的煙塵,若有似無的清香,茂盛的樹木,以及清脆的鳥鳴聲,從視覺到聽覺到嗅覺,無一不讓人感到寧靜與舒適。

4、古運河

隋楊朝代的舉國工程,留下的歷史遺珠。集長江與運河、天然和人工、歷史和現實、經濟文化與一體的色彩斑斕內涵豐富的旅遊線路。尤其是燈光曼妙,畫風奇異,夜晚與白天的交錯,百轉千回風情萬種。

5、唐子城景區

以唐古城文化著稱,是漢隋唐宋城池疊加保存下來的遺址,有隋宮、唐子城、宋保佑城及其城牆、護城河、塘西華門、唐十字街遺址和鐵佛寺、漢陵苑(漢廣陵王墓博物館),唐城遺址博物館(唐詩碑廊)等景觀。

❹ 揚州富春為什麼叫富春

富春包子。。。揚州富春因為富春包子出名的,所以叫富春

❺ 揚州二日游景點

瘦西湖——揚州最具代表性的景區
何園——晚清第一名園
個園——清代四大名園之一
大明寺——鑒真東渡紀念堂
汪氏小苑——揚州鹽商府邸,徽派建築
茱萸灣——生態旅遊景點,內設動物園
揚州是風景秀美的旅遊城。揚州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譽為"淮東第一觀"、竹西最佳處。揚州園林始於漢代,唐代即"園林多是宅"。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四季假山峰巒巧迭,移步換景,氣象萬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樓台亭閣如畫,融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建築風格於一體。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是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風光秀麗著稱。特別是瘦西湖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天下諸湖。漆器、玉器等傳統工藝品是揚州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樸典雅;玉器選玉精良、因材設計,度勢造型、雕琢精緻。揚州刺綉以劈絲精細、針法縝密著稱。揚州剪紙以明朗朴實、清新秀麗見長。著名的揚州盆景栽培藝術獨特,有"一寸三彎"之說,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五大流派之一。揚州是由中國烹飪協會正式認定的"淮揚菜之鄉",素有"吃在揚州"的美譽。

大明寺

大明寺位於萬松蒼翠的蜀岡中峰,是始建於南朝劉宋時的古剎。殿宇宏敞,花木蔥蘢。唐代鑒真大師曾主持此寺,傳經講律。寺內古代建有九層的棲靈塔。大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臨賦詩、傳為佳話。南北朝時代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創建,年號就做寺名。清乾隆皇帝(1736~1795年在位)行幸此寺時,親筆為此寺題了「法凈寺」山號,於是改名「法凈寺」,現又恢復為「大明寺」。

個園

揚州個園 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東關街的北段,是中國園林中以疊石見長的著名園林景觀,亦是全國的四大名園之一。個園建成於清朝的嘉慶年間,為大鹽商黃英泰的居所。園內有多種竹,園主人又特別愛竹,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竹葉形狀類似「個」字,故取名「個園」。個園的名字令人想起宋朝文學家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的詩意。

個園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構思與建築。起布局之奇,用石之奇,在中國園林藝術中可謂是獨樹一幟。在面積不足五十畝的園子里,竟然開辟了四個形態逼真的假山區,分別命以春、夏、秋、冬之稱。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為中心,遊人沿著順勢真的方向,可盡覽四季秀景。"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從用石極奇的角度上講,個園採用了不同質料的石料,以體現不同的季節。十二生肖石象徵生機勃勃的春天,玲瓏剔透的太湖石象徵盛夏的江南秀色,引用黃石烘托秋天群山峻秀的挺拔身姿,更用顏色潔白的雪石突出冬日裡積雪未化的寒冷感覺。

何園

揚州何園 別稱寄嘯山莊,位於揚州徐凝門街的花園巷內,是清朝光緒年間,湖北漢黃旗道台-何氏增建的宅院,因此得名何園。何園是揚州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私家園林,既有江南私家園林特色,在細微處又兼有西洋特點,有著當時的鮮明特色。

瘦西湖

瘦西湖為我國著名的湖上園林,坐落在揚州市西北,自古以來便是江南的游覽勝地。瘦西湖總面積103.7公頃,其中水面面積 49.9公頃,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部分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吹台、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玲瓏花界、熙春台、望春樓、吟月茶樓、湖濱長廊、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等兩岸景點,儼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國畫長卷。湖面迂迴曲折,迤儷伸展,彷彿神女的腰帶,媚態動人。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說。

❻ 隋唐時期的江南第一都市是哪裡景色怎麼樣

提起江蘇的經濟強市,遊客必提蘇州、南京、無錫,實際上在隋唐時期,揚州才是江南地區的第一都市,這要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的開通。

很多遊客說“蘇州園林甲天下”,是很多中國園林的母本,實際上揚州園林也毫不遜色。這座長江以北的城市,因為民間建築和民風民俗高度江南化而被稱為“最後的江南”,是江蘇長江以北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到這里遊玩,不看園林是一種遺憾。


何園的園景和蘇州園林有幾分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設計師在繪制圖紙的時候並沒有受到傳統思維的束縛,而是放飛自我,於廣寸之間放入奇思妙想,呈現引人入勝之景,不管哪個季節游園,都有不一樣的視覺美感。

❼ 揚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揚州是風景秀美的旅遊城。揚州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譽為"淮東第一觀"、竹西最佳處。揚州園林始於漢代,唐代即"園林多是宅"。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四季假山峰巒巧迭,移步換景,氣象萬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樓台亭閣如畫,融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建築風格於一體。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是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風光秀麗著稱。特別是瘦西湖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天下諸湖。漆器、玉器等傳統工藝品是揚州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樸典雅;玉器選玉精良、因材設計,度勢造型、雕琢精緻。揚州刺綉以劈絲精細、針法縝密著稱。揚州剪紙以明朗朴實、清新秀麗見長。著名的揚州盆景栽培藝術獨特,有"一寸三彎"之說,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五大流派之一。揚州是由中國烹飪協會正式認定的"淮揚菜之鄉",素有"吃在揚州"的美譽。 瘦西湖——揚州最具代表性的景區 何園——晚清第一名園 個園——中國四大古典園林之一 大明寺——鑒真大師曾經修行過的地方 汪氏小苑——揚州鹽商府邸,徽派建築 茱萸灣——生態旅遊景點,內設動物園 揚州主要旅遊景點:揚州個園 ·瘦西湖 ·何園 ·鳳凰島 ·大明寺 ·揚州登月湖 ·漢陵苑 ·瘦西湖?二十四橋 ·瘦西湖?五亭橋·史可法紀念館 ·荷花池公園 ·八怪紀念館·縱棹園 ·茱萸灣公園 ·古運河 ·荷園 ·正潤生態園 ·冶春園 ·仙鶴寺 ·高旻寺 ·西郊森林公園 ·唐城遺址博物館 ·界首鎮護國寺 ·周恩來少年讀書處·竹西公園 ·馬可波羅紀念館 ·高郵盂城驛·汪氏小苑 ·銅山森林公園 ·御碼頭 ·盆景園 ·揚州龍山 ·江都水利樞紐風景區 ·龍虯庄遺址 ·瓜洲古渡風景區 揚州瘦西湖 最佳旅遊時機 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的春季,揚州迎來旅遊旺季,也是游覽揚州的最佳時間。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揚州市都舉行「煙花三月經貿旅遊節」,此時的揚州煙雨朦朦,稀有的瓊花正當盛開,花香撲鼻,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此外,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揚州舉行的「二分明月文化節」,是賞月的最佳時節。主要活動有游園賞月、乾隆皇帝水上游、運河夜遊、美食節等 最不適宜季節:7、8月份是揚州最熱的時節,但同時也是淡季,好處就是門票便宜。

❽ 揚州的資料

揚州
「富甲天下」 的揚州城,地處江蘇省中部,東與泰州、鹽城市交界;西與南京市六合縣和安徽省天長市接壤;南臨長江,與鎮江隔江相望;北與淮安市毗鄰;中有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與萬里長江在這里交匯,歷來是水陸交通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蘇北的重要門戶,也是一個風景園林城市。

名稱由來

揚州,古代作楊州(按:漢碑中楊字皆從「木」,從「手」系後人所改,王念孫有詳細考證),楊州的名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淮海惟楊州」。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個廣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黃海、長江廣大地域內的江蘇、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據唐代杜佑《通典》所載,在古楊州地域內,唐代設有三十九個郡府,一百九十六個縣。這個楊州雖然包容了今天的揚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揚州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漢武帝時,在全國設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楊州刺史部。這個刺史部管轄的范圍相當於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黃梅、廣濟;河南固始、離城等地。東漢時治所在歷陽(今安徽和縣),末年遷至壽春(今安徽壽縣)、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國時魏、吳各置楊州,魏的治所在壽春,吳的治所在建業(今江蘇南京市)。西晉滅吳後,治所仍在建鄴(曾改名建業,後又改名建康)。

今天的揚州,春秋時稱「邗」、秦、漢時稱「廣陵」、「江都」、東晉、南朝置「南兗州」、北周時稱「吳州」。漢揚州包括江蘇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國時魏、吳各有揚州,吳揚州治建業,魏揚州治壽春。隋開皇九年改吳州為揚州,但總管府仍設在丹陽(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將揚州治所從丹陽移到江北,從此廣陵才享有揚州的專名。

揚州市情概況

揚州現轄廣陵、維揚、邗江3個區和寶應、高郵、江都、儀征4個縣(市)。全市總面積6638平方公里,人口467萬;其中市區面積973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3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28萬。揚州是全國首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生態建設示範市、國家城市信息化試點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煙花三月下揚州」,每年公歷5月1日--5日,揚州市都舉行「煙花三月旅遊節」,此時的揚州煙雨蒙蒙,瓊花盛開,花香撲鼻,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揚州舉行的「二分明月文化節」,是你賞月的最佳去處。主要活動有游園賞月、乾隆皇帝水上游、運河夜遊、美食節等。

揚州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自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以後,古代揚州幾度繁榮,是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東南第一大都會、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素有「雄富冠天下」之稱。這里有春秋時代的邗溝(中國最古老運河段),漢代廣陵王墓,隋代煬帝陵,南北朝古剎大明寺,唐宋古城遺址,唐鑒真紀念堂,宋伊斯蘭教普哈丁墓,仙鶴寺,明清私家園林個園(以四季疊石聞名於世),何園(以中西合璧建築風格享譽海內)等眾多名勝古跡,使古城揚州散發出無窮的魅力。1982年國務院公布揚州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揚州還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雅緻園林。 揚州的"瘦西湖"歷史悠久,受歷代造園專家的青睞,在十里長的湖區兩岸,營造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湖區聖境;觀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靈山」之稱;「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河處教吹簫」,自古是賞月的佳絕處;揚州還有歷史悠久的古剎大明寺,有「城市山林」美譽的何園,四季假山著稱的個園,有隋煬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宮遺址等等,美景數不勝數,實是江南瑰寶。

揚州歷史上是一個戲曲之鄉,著名的地方戲劇揚劇、揚州評話、揚州清音等,至今為民眾所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揚州傳統工藝、漆器、玉雕、刺綉、絨花等,其歷史遠的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近的繁盛於清代。以藝術精湛、製作精美著稱,有的產品遠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揚州是著名的歷史古城。揚州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屢經風雲變幻,幾度興衰,幾度輝煌。漢代的興盛,唐代的繁盛,明清的鼎盛,使這座古城為祖國的繁榮作出了積極的貢獻。西漢為揚州歷史上的第一次發展高峰。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確立了揚州的交通樞紐地位。盛唐時期的揚州雄富冠天下,時有"揚一益二"之稱。清代中期,揚州成為漕運樞紐和全國最大的鹽業經銷中心,成為全世界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的大城市之一。多年的歷史積淀,使揚州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成為目前國內歷史風貌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城之一,古跡、遺址、文物眾多,僅市區就有各類文保單位148個,其中國家級4個(個園、何園、普哈丁墓園、隋唐宋揚州城遺址)、省級16個。市區的文昌路,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之稱。

揚州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名城。揚州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伴隨著經濟的幾度繁榮,積淀了厚重璀璨的揚州文化。文學創作、藝術建樹、學術研究、文物積累、工藝製作等,是揚州人的自豪,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一大批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曾在揚州為官、游訪,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杜牧等曾先後在揚州生活。康乾時期,以鄭燮、金農、李方膺、羅聘等為代表的"揚州八怪"畫派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清代形成的揚州戲曲、評話、書院、雕版印刷、修志、藏書等頗為興盛,成為揚州文化的象徵。今天的揚州,科教文化比較發達,已多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城市。

揚州是風景秀美的旅遊城。揚州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譽為"淮東第一觀"、竹西最佳處。揚州園林始於漢代,唐代即"園林多是宅"。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四季假山峰巒巧迭,移步換景,氣象萬千。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何園,樓台亭閣如畫,融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建築風格於一體。蜀岡-瘦西湖風景區是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名勝區之一,以風光秀麗著稱。特別是瘦西湖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天下諸湖。漆器、玉器等傳統工藝品是揚州旅遊資源的重要內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樸典雅;玉器選玉精良、因材設計,度勢造型、雕琢精緻。揚州刺綉以劈絲精細、針法縝密著稱。揚州剪紙以明朗朴實、清新秀麗見長。著名的揚州盆景栽培藝術獨特,有"一寸三彎"之說,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五大流派之一。揚州是由中國烹飪協會正式認定的"淮揚菜之鄉",素有"吃在揚州"的美譽。

揚州是開放的新興現代城。揚州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開放城市。唐代揚州是東南地區的最大都會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當時在揚外商達1萬多人。高僧鑒真大師六次東渡到達日本。韓國的崔致遠、阿拉伯的普哈丁、義大利的馬可·波羅等都曾留下足跡。1988年,揚州被批准對外開放,現已與7個國家的9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揚州的對外經濟合作不斷加強,與包括德國賓士、美國高露潔、義大利比瑞利、美國德州儀器、荷蘭飛利浦等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一批大公司合資合作,已形成了汽車、船舶、電纜、精細化工、化纖及紡織面料、食品六大支柱產業和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興產業。

揚州文化

揚州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一樣,它不是博物館櫥櫃里陳列的一件古董,它是山間夜行照亮前程的一支火把。在剛勁的山風中有時光華四射,有時暗淡微弱。許多火把被山風吹滅了,而揚州文化這支火把沒有熄滅,依舊光彩照人,走過2000多年的歷史隧道,走到現代,走到今天。

揚州文化的頌歌,聲音極為響亮的是清代汪中的《廣陵對》。他歷數2000年來揚州忠臣烈士的事跡,文學道藝的人才,孝子貞婦的行為,名人學者的著述,如數家珍,總體說是「異人間出,邦家之光」。他敘述在歷史的長河中,揚州在農業、鹽鐵業以及交通方面對國家貢獻之大,又述及在歷史轉折關頭揚州作出的犧牲之巨,是一座無愧於天下的歷史名城。汪中此論,時在乾隆五十二年,即康乾盛世即將閉幕之際,他和寫《紅樓夢》的曹雪芹不同,無法預見封建大廈行將崩塌,揚州即將衰弱。

今人贊頌揚州文化,當推宋振庭。他說:「揚州文化是綜合的中華民族文化,不管愛好什麼的人,都可以找到他的所愛。」他列舉古跡、詩文、繪畫、宗教、祠墓、飲食、園林諸方面揚州作出的貢獻,他的中心意思是說:「揚州是喚起中華民族自豪感的好地方。」他對揚州文化的優勢方面如數家珍,贊美備至。他也寫到明天的揚州,語焉不詳,因為上個世紀80年代,執筆者尚未能感受到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到來。

也有人批評揚州文化,如朱自清,朱先生說揚州人「小氣和虛氣」。小是眼光如豆,虛是虛張聲勢。康乾以後,鹽業衰落,揚州城市被邊緣化了,長期處於封閉狀態,是眼光如豆的根子;業已衰落但曾經闊過,則又是喜歡虛張聲勢的根源。朱自清對於家鄉愛之深,所以痛之切。他對揚州文化之衰,不是一針見血,而是兩針見血。還有一位易君左先生譏笑揚州人「懶惰、浪漫、頹廢的不景氣」,易先生最後打官司打輸了,但是易先生並未輸理。揚州今日文化基因中,眼高手低、言多行少、害怕艱苦、閉目塞聽而妄自尊大的成分,誰敢說已絕跡了呢?

一座城市從它建立那天起,逐漸具有一種文化精神,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文化精神逐漸變化,或者由保守愚昧走向昂揚開放,或者由奮發向上走向消極頹廢,不會一成不變。經2000多年升沉起落歷史命運的揚州,尤其如此。意識形態作用於經濟,但又為經濟基礎,即生產力狀況與生產方式所決定。我們土地上揮舞第一鍬開挖邗溝的先民和今日在電腦桌前用鍵盤指揮南水北調的人員,不會具有統一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

揚州文化最為奮發、最具強勢的時代是在唐代。「街垂千步柳,霞映兩重城」,還有「市橋燈火連霄漢,水郭帆檣近半牛」,揚州的物質文明是揚州人親手創造的,可以想見當日揚州人走在月明橋上必然高視闊步,一臉的豪邁氣象。揚州人寫的《春江花月夜》,眼睛裡看到的是大江瀚海、明月星光、長飛鴻雁、潛躍魚龍,視通萬里的同時,思考的是人生宇宙。後代人從唐人的吟哦里,讀出了磅礴、恢宏、壯闊和大氣,讀出了唐代揚州人人與自然的諧和,讀出了智慧與靈性,揚州不僅是揚州人的揚州,也是天下人的揚州。書生到了揚州,反思於「肯學諸儒輩,書窗誤一生」,於是意氣風發,別有他圖;失意人到了揚州,高唱「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城市風貌使他看到光明、看到希望。當年揚州到處閃耀著希望的火苗,到處擂響著人生奮進的戰鼓。後人模仿唐詩,寫來寫去總是不像,秘密沒有別的,因為時代缺少大唐氣象,城市缺少唐代揚州的那種文化精神,一切模仿的努力只是徒然。

揚州文化精神趨向於「小氣與虛氣」的時代是在清末民初。南北交通線他移,城市邊緣化,咸豐年間不幸又成了拉鋸的戰場,廬舍為墟,滿目瘡痍。揚州不僅失去了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地位,而且又失去了蘇中地區的中心地位,淪為江北小城。修腳剃頭成了主要產業,雞爭鴨鬥成了文學表現的主要內容,揚州人眼睛裡看到的是籠鳥斗蟲、紙牌麻將,不再是千山萬壑、滄海大江。揚州漸漸坐井觀天,於是有了「小氣」;揚州又往往傷感於昔日的輝煌,於是又有了「虛氣」。小氣與虛氣的統一,於是懶散與頹廢的病菌潛入肆虐,說清末民初的揚州文化是近於「破落戶的飄零子弟」的文化,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

揚州文化,一言難盡。說它輝煌,說它沒落,說它昂揚向上,說它頹廢消沉,說它博大精深,說它江河日下,都有一定的依據,就看從什麼角度介入,就看評介的是歷史的哪一個階段。文化是動態的,揚州文化之薪火也是不滅的。慶幸的是,近幾十年來,揚州文化的走向,是走向新生,走向振作,走向崛起,這是不爭的事實。

市花市樹

瓊花為歷史上罕見的名花,每年農歷三四月間,正是瓊花盛開的時候。每朵花大如玉盤,由八朵玉瓣小花簇擁著花蕊,微風吹過,散發出絲絲清香。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為其寫下了動人的詩篇,「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的故事更使此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這些詩文強調瓊花是揚州獨一無二的產物。揚州博物館收藏的清阮元題畫的「瓊花真木」石刻一塊,所描繪的瓊花圖樣與我們今天所見的聚八仙並無二致,由此推定古人所詠瓊花就是今天的聚八仙。鑒於揚州和瓊花的密切關系,1985年7月16日揚州市人大第一屆十六次全委會根據民意評選,決定將瓊花定為揚州市市花。

芍葯,自古以來被視為吉祥和愛情之花,揚州芍葯的栽培始於隋唐,極盛於宋和清,歷代記載皆稱:芍葯「處處有之,揚州為上」,「芍葯之種,古推揚州」。如今,揚州芍葯已有上百個品種,再現當年風采。2005年揚州市根據民意,決定將芍葯定為揚州市市花。

銀杏被稱為中國的「國樹」,全國古銀杏以江蘇最多,揚州又居江蘇省前列,揚州城內百年以上銀杏93株,揚州最古老的銀杏,當推石塔路中的唐代銀杏,樹高20餘米,樹冠直徑18米,此樹與唐石塔相顧成景,成為揚州的一個標志景點之一。著名作家艾煊稱贊銀杏,「它是揚州城史的載體,它是揚州文化的靈魂,它是一座有生命的揚州城的城標。」1985年,市人大決定其為揚州市樹。

揚州素有「綠楊城郭」的美稱,楊柳是揚州的標志之一。隋煬帝開鑿運河下揚州,將柳樹種植運河兩岸,並賜給其姓,所以才有「楊柳」名稱。隋唐以來,柳樹與揚州的風景一直存有著直接的關系。

行政區劃

揚州城區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現設廣陵、維揚、邗江3個區,轄江都、高郵、儀征3個市和寶應縣。全市共有97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全市轄區總面積6638平方公里,市區規劃面積113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72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56.3萬,其中市區人口128萬。揚州除通用漢語普通話外,方言主要為北方方言區的江淮官話。

現轄區域在東經119度01分(儀征市移居、青山一線)至119度54分、北岸31度56分至33度25分(寶應縣西安豐、涇河一線)之間。南部瀕臨長江,北與淮陰、鹽城接壤,東和鹽城、泰州毗聯,西與天長(安徽省)、南京、淮陰交界。境內有長江岸線 80.5公里,沿岸有儀征、邗江、江都;京杭大運河縱穿腹地,全長143.3 公里,由北向南溝通白馬、寶應、高郵、邵伯4湖,匯入長江。揚州市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運河交匯處,東經119度26分、北緯32度24分。

地形氣候

揚州處於江淮平原南端,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受季風環影響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4.8℃,與緯度地區相比,冬冷夏熱較為突 出。最冷月為1月,月平均氣溫1 .8℃: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為27.5℃。全年無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時;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市區北部地形為丘陵,京杭運河以東和沿江地貌為長江三角洲漫灘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境內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擁有80多公里長江岸線,水深江闊,岸線穩定。

自然資源

揚州擁有豐富的資源,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境內資源豐富,盛產糧、棉、油及水產品等,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地下溫泉和礦石等礦產資源。
據1999年10月底統一調查統計,全市土地面積為998.72萬畝,園地17.96萬畝,林地12.52萬畝,牧草地0.58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33.18萬畝,交通用地30.35萬畝,水域311.19萬畝,未利用地10.25萬畝。

行政區劃

2005年,揚州市轄3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即廣陵、維揚區、邗江3個區,江都、高郵、儀征3個市和寶應縣。

揚州市 面積6634平方千米,人口454萬人(2004年)。
維揚區 面積 87平方千米,人口 28萬人。郵政編碼225002。
廣陵區 面積 69平方千米,人口 31萬人。郵政編碼225002。
邗江區 面積 824平方千米,人口 55萬人。郵政編碼225002。
儀征市 面積 901平方千米,人口 59萬人。郵政編碼211400。市人民政府駐真州鎮。
江都市 面積1330平方千米,人口106萬人。郵政編碼225200。市人民政府駐仙女鎮。
高郵市 面積1962平方千米,人口 83萬人。郵政編碼225600。市人民政府駐高郵鎮。
寶應縣 面積1461平方千米,人口 92萬人。郵政編碼225800。縣人民政府駐安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 *

--------------------------------------------------------------------------------

歷史沿革

泰州、揚州地(專)區 1949年4月21日,揚州、泰州是兩個行政區。揚州專區:轄揚州市和寶應、高郵、興化、溱潼、江都、儀征、六合縣等1市7縣。泰州專區:轄泰州市和泰縣、泰興、靖江、東台、台北、海安、如皋縣等1市7縣。
1950年1月11日,原泰州專區的如皋、海安兩縣劃歸南通專區,東台、台北兩縣劃歸鹽城專區。撤銷溱潼縣。同年2月6日,揚州專區與泰州專區合並為泰州專區,下轄泰州、揚州兩市及泰縣、泰興、靖江、興化、高郵、寶應、儀征、六合、江都9縣。5月12日,泰州市與泰縣合並為泰縣。揚州市改為揚州縣。6月6日恢復泰州市,為專區轄市。8月8日,撤銷揚州縣建制,成立揚州市。歸蘇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轄。

揚州地(專)區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設揚州專區。原由蘇北人民行政公署直轄的揚州市,和原屬皖北滁縣專區的江浦縣劃入揚州專區。泰州專區在劃出如皋、海安2縣給南通專區,劃出東台、台北(今大豐)2縣給鹽城專區以後與揚州專區合並。揚州專區轄揚州市、泰州市和泰興、泰縣、江都、儀征、六合、高郵、寶應、興化、靖江、江浦2市10縣,專署駐揚州市。
1954年,揚州、泰州2市改為省轄市。
1956年,3月由江都縣部分地區設置邗江縣(駐揚州市)。儀征、六合、江浦3縣劃歸鎮江專區,後復劃回揚州專區;原屬鎮江專區的揚中縣劃入揚州專區,後復劃回鎮江專區。揚州專區轄11縣。
1958年,原由省直轄的揚州市劃歸揚州專署領導。撤銷邗江縣,並入揚州市。撤銷泰州市和泰縣,合並設立泰州縣。將江浦、六合2 縣交由南京市領導。揚州專區轄1市9縣。
1960年4月,以寶應縣的寶應湖西地區設立金湖縣(駐黎城鎮)。揚州專區轄1市9縣。
1962年,原由南京市領導的六合、江浦2縣劃入揚州專區。撤銷泰州縣,恢復泰州市和泰縣。揚州市原邗江縣轄區,復置邗江縣。以興化縣的塘港河以東地區,設立興東縣(駐戴窯鎮)。揚州專區轄2市13縣。
1964年,撤銷興東縣,並入興化縣。揚州專區轄2市12縣。
1966年,儀征、金湖、江浦、六合4縣劃歸六合專區。揚州專區轄2市8縣。
1970年,揚州專區改稱揚州地區,專署駐揚州市,轄揚州、泰州2市及寶應、興化、高郵、泰興、泰縣、靖江、江都、邗江8縣。
1971年,原屬六合地區的儀征、六合2縣劃入揚州地區,轄2市10縣。
1975年,六合縣劃歸南京市領導。揚州地區轄2市9縣。揚州地區的泰州市和興化、高郵、寶應、靖江、泰興、泰縣、江都、邗江、儀征共1市9縣歸揚州市領導。

揚州市 1983年,撤銷揚州地區和揚州市,設立地級揚州市。原揚州地區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縣、高郵、靖江、寶應、泰興、興化、儀征9個縣劃歸揚州市管轄。揚州市設廣陵區和郊區。揚州市共轄1市9縣2區。
1986年4月,撤銷儀征縣,設立儀征市。1987年12月,撤銷興化縣,設立興化市。1991年4月,撤銷高郵縣,設立高郵市。1992年9月,撤銷泰興縣,設立泰興市。1993年8月,撤銷靖江縣,設立靖江市。1994年4月,撤銷江都縣,設立江都市。1994年7月,撤銷泰縣,設立姜堰市。
1996年8月,泰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將揚州市代管的泰興、姜堰、靖江、興化4市劃由泰州市代管。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揚州市總人口4588554人; 廣陵區 527038 郊區 184955 寶應縣 869972 邗江縣 545458 儀征市 610356 高郵市 797752 江都市 1053023(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2000年12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邗江縣,設立揚州市邗江區,以原邗江縣的行政區域為邗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蔣王鎮。揚州市共轄4縣(市)3區。

2002年1月14日,揚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明確市開發區和廣陵區、郊區、邗江區行政管理區域的通知》(揚府發[2002]7號):根據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揚州市市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01]221號)文件精神,揚州市明確揚州經濟開發區和廣陵區、郊區、邗江區行政管理區域。
一、將邗江區施橋鎮、八里鎮劃歸揚州經濟開發區代管。揚州經濟開發區代管范圍為:北至文匯東、西路;東至大學南路向南入古運河,折東沿橫溝河進入京杭大運河,折南經夾江至長江;西至新城河,向南至江陽中路,折西至揚瓜公路,向南至南繞城公路,折東沿南繞城公路至邗江路向南延伸線(振興路),折南至儀揚河,沿瓜洲鎮與八里鎮的區域界線進入長江;南部以長江與鎮江交界。其代管區域72.06平方千米,人口9.95萬人。
二、將郊區灣頭鎮劃歸廣陵區代管。廣陵區行政管理區域范圍為:東部與江都市、邗江區杭集鎮交界;北部與邗江區太安鎮毗鄰;從紅星島北端的京杭大運河起,向南折西入古運河,沿古運河至黃金壩,轉向南至天星橋,沿北護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閘入古運河與郊區分界;沿古運河折東進入橫溝河,南部以橫溝河、大眾河與揚州經濟開發區代管的施橋鎮、邗江區霍橋鎮毗鄰。其行政管理區域67平方千米,人口29.36萬人。
三、郊區行政管理區域范圍為:從紅星島北端的京杭大運河起,向南折西入古運河,沿古運河向西至黃金壩,轉向南至天星橋,沿北護城河向西至二道河,折南沿二道河、安墩閘入古運河與廣陵區分界,北部、西部與邗江區毗鄰的原界址不變,南部至文匯東、西路。其行政管理區域81平方千米,人口19.74萬人。
四、邗江區行政管理區域范圍為:外圍東部以邵伯湖、高水河、芒稻河、夾江與江都市分界,西北部與高郵市毗鄰,西部與儀征市交界,南部以長江與鎮江交界;中部分別與廣陵區、郊區和揚州經濟開發區毗鄰。其行政管理區域756.94平方千米,人口49.43萬人。

2002年11月11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2]182號):揚州市郊區更名為維揚區。

2002年,揚州市總面積6634平方千米,轄9個街道、89個鎮、8個鄉,323個居委會、1249個村委會。3個市轄區總面積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53.50平方千米;轄9個街道、23個鎮、4個鄉,107個居委會、228個村委會。
廣陵區面積65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1個鎮、1個鄉,43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
邗江區面積824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19個鎮,28個居委會、164個村委會。
維揚區面積78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1個鎮、3個鄉,18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
寶應縣面積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3.09平方千米;轄15個鎮、1個鄉,53個居委會、235個村委會。
儀征市面積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4.30平方千米;轄9個鎮、2個鄉,59個居委會、193個村委會。
高郵市面積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1.00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鄉,52個居委會、283個村委會。
江都市面積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8.15平方千米;轄23個鎮,52個居委會、310個村委會。

2003年,揚州市總面積6634平方千米,轄11個街道、81個鎮、7個鄉,308個居委會、1251個村委會。3個市轄區總面積98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58.31平方千米;轄11個街道、15個鎮、4個鄉,108個居委會、246個村委會。
廣陵區面積65平方千米;轄4個街道、1個鎮、1個鄉,46個居委會、21個村委會。
邗江區面積824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11個鎮,28個居委會、160個村委會。
維揚區面積78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1個鎮、3個鄉,18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
經濟開發區轄2個街道、2個鎮:揚子津街道、文匯街街道、八里鎮、施橋鎮。
寶應縣面積146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3.09平方千米;轄15個鎮,51個居委會、234個村委會。
儀征市面積90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6.28平方千米;轄9個鎮、2個鄉,44個居委會、186個村委會。
高郵市面積19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6.50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鄉,52個居委會、282個村委會。
江都市面積1330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20平方千米;轄23個鎮,53個居委會、303個村委會。

❾ 揚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揚州三個好玩有景點一個俗稱,叫做「瘦大個」。

首先第一個景點就是「瘦」,這里的瘦指的是瘦西湖,人們都知道杭州有個西湖,在揚州也有個瘦西湖,揚州的瘦西湖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的美譽,春天的時候湖岸兩邊垂柳依依,沿岸還有很多鮮花開放,就算是很么也不幹,沿著瘦西湖走一圈也是一種享受。瘦西湖如今開發的大小景點大約有14個,其中較為出名的有石壁流淙、熙春台、萬花園、小金山、徐園、五亭橋、二十四橋等。

然後再來揭曉這個「大」,大字指的是大明寺,這座寺廟位於揚州市區西北郊,這座寺廟已經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大明寺景區它細分為三大部分,主體部分為寺廟建築,東部則是棲靈塔,西部則為後花園,其中棲靈塔是可以登上去的,需要額外收費,不過很多人都會選擇登頂參觀,登上棲靈塔頂可以遠眺瘦西湖,場景還是比較的壯觀的。

最後一處景點就是「個」字了,這個其實不難猜,指的是個園,個園位於廣陵區東北隅,作為江南園林景觀之一,個園以疊石藝術而出名,這是景點的特色,個園裡面除了自然景觀之外,還有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也很出名。

熱點內容
貝母花語 發布:2025-08-18 11:08:16 瀏覽:288
平展示的插花 發布:2025-08-18 10:45:05 瀏覽:979
金宇七夕 發布:2025-08-18 10:44:52 瀏覽:173
一朵被風折斷的野花歌曲名字 發布:2025-08-18 10:42:48 瀏覽:922
2016鄭州情人節活動 發布:2025-08-18 10:42:40 瀏覽:615
葫蘆科綠植 發布:2025-08-18 10:25:03 瀏覽:763
海棠節定州 發布:2025-08-18 10:24:56 瀏覽:435
盆景合夥證 發布:2025-08-18 10:13:30 瀏覽:758
耐水性的花卉 發布:2025-08-18 10:10:04 瀏覽:847
火影同人開在木葉的水蘭花 發布:2025-08-18 10:08:00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