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盆景市場
1. 竹文化旅遊業怎樣「火」
中國是世界上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竹、最善用竹的國家。竹子與中國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新華字典》中「竹」作部首的字就有187 個。用竹子製成的生活實用品、工藝美術品數不勝數;頌揚竹的文學作品比比皆是。人們崇拜竹子,贊美竹子。竹子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又與蘭、梅、菊並稱「花中四君子」。「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備受國人贊賞,奉為做人的准則。蘇軾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歷史上有「竹祖龍孫道崇拜」,民間有「爆竹聲聲祈平安」的習俗。竹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稱贊竹子是「東方美的象徵」,譽中國為「竹文化的國家」。竹文化及其特色所具有的廣泛吸引力,正是竹文化旅遊市場的潛力所在。發掘利用竹文化,發展竹文化旅遊,對豐富旅遊內容,提高旅遊文化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和發展旅遊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發掘利用竹文化旅遊資源方略 1.竹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我國現有400 多竹種和約360 萬公頃竹林,賞竹勝地有浙江安吉竹鄉、江西吉安竹城、九華閔園竹海、四川長寧竹海等。江西新奉特大毛竹、廣西花坪方竹林、湖南沅陵湘妃竹、四川重慶慈竹、安徽池州羅漢竹、四川江安人面竹,這些奇特的竹種引人入勝。竹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竹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我國已完成了竹資源普查,不少地區除通過國家森林公園及風景名勝區對竹種質資源保護外,還專門建設竹子引種園、竹子公園來保護和利用竹子種質資源和竹子物種多樣性。 2.竹人文景觀建設 (1)竹與中國園林中國園林一直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竹子在園林中運用相當廣泛,形成了一整套理論和方法。如竹類植物成景的各種方法、園林植物分類的各種方法、竹子園林建築方法等等。用竹子造園的最早記載見於《拾遺記》:「始皇起虛明台,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唐宋時期,文化藝術達到空前繁榮,詩、書、畫發展,特別是竹詩、畫盛行。竹子用以象徵文人的氣節,文人墨客從不同角度欣賞和歌詠竹子,寫出了竹子嬋娟挺秀、飄逸蕭灑的風姿;虛心高潔、傲雪凌霜的神韻。這時期中國園林在魏晉、南北朝「自然山水園」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唐朝文人王維規劃的「輞川別業」中就有「斤竹林」、「竹里館」等竹景。宋徽宗趙佶親自規劃的「壽山艮岳」是北宋山水宮苑以竹造園的典型。從北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及南宋周密《吳興園林記》中可了解到竹子造園在唐宋兩代已相當廣泛,達到「園園有竹」的鼎盛時期。明清園林繼承了唐宋傳統,且形成了地方風格,其中以宅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園林發展的一個高峰。 竹子與山石、水體、建築等結合及其組成的竹林景觀,是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竹子園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計成的《園冶》、文震亭的《長物志》等都對竹子造園作了詳盡精闢的論述。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及揚州個園、惠州逍遙堂等在竹子造園上技藝相當精湛,成為典範。盆景是中國園林發展的重要分支,以竹子為材料製作的盆景在宋代的諸多名人畫卷上都可以看到,到明清時期,「歲寒三友」類盆景廣為流傳,《考盤余錄》、《群芳譜》等都對竹子盆景製作和欣賞進行了介紹。竹子盆景發展到今天出現了許多精品。如周瘦鵑先生的《竹林七賢》、《竹趣圖》等,還有揚州的《滯湘流水》、《翠野圖》、《竹林逸隱》、《東坡遺風》等一大批竹子盆景珍寶。中國園林中的竹園、竹景、竹盆景在今天的旅遊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竹園林有成都望江公園、九江翠竹園、上海浦東的竹園新村、都江堰青山竹院、重慶縉雲山風景名勝區等,還有重慶竹子公園、吉安竹子公園、寧波竹子引種園正在建設。 (2)竹與建築景觀。竹子不僅生長速度快,而且有重量輕,加工方便的特性。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利用竹子建造房屋,北宋《營造法式》「竹作」篇詳細論述竹子在建築上的作用、范圍、施工技術規范,我國滇南傣、景頗等少數民族的竹樓,是當地民居的特色。由於竹子竿形有別於其它建材,具有特殊韻味,竹子用於園林建築極為普遍,上海安東公園的翠竹樓,重慶縉雲山楠木寨、鳳凰度假村等竹欄竹靠、吊頂天花、護壁掛落、桌椅板凳,無不為竹。上海植物園盆景園,杭州劉庄、花港公園等均有造型精妙的竹製長廊。隨著近年來竹材防腐防蛀難題的解決,漂白、著色等技術的革新,新型竹質復合板的研製,竹子建築越來越豐富多彩,更有許多仿竹製品、琉璃瓦,為園林建築的藝術化、多樣化展示了廣闊的前景。1984 年由雲南建築部門設計建造的全竹大型竹樓在瑞士蘇黎世「世界自然奇觀」展覽會上展出,引起轟動。 (3)竹文化展覽館。竹文化展覽館可以從竹子種質資源、竹業技術、竹子建築、竹食品、竹工藝美術、竹詩畫、竹子樂器等方面分別設計展覽項目。可以說,竹文化發展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面鏡子。因而竹文化展覽館的建設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泛的吸引力。《中國竹類植物圖志》已由林業出版社出版。《竹業叢書》也正在陸續問世。我國地大物博,竹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為竹文化展覽館的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各地則可根據自身特點,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創出特色。這樣,既有利於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區域文化建設。 3、竹文化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 竹工藝美術品有竹雕、竹編、竹枝竹節造型等。 (1)竹雕。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竹簡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在竹器上雕刻圖紋和文字的竹雕工藝也因運而生。竹雕工藝主要有竹根雕、竹筒雕、竹片雕等形式。在歷史上,明代中後期是我國竹雕藝術興盛期,在江南形成了金陵竹雕(刻)和嘉定竹雕(刻)兩大流派。著名的代表作有潘西風《竹菊石筆筒》,朱纓《竹林七賢》、《根雕佛手》和《劉阮入天台》,尚勛《八駿筆筒》,吳魯珍《王君涌》竹筒筆。上海嘉定、浙江黃岩、湖南邵陽、四川江安是我國著名的竹雕產地,近年來出現了許多雕刻十分精細的竹雕工藝品。上海市「滕王閣序」竹微雕精品就是其中的一件藝術佳作。 (2)竹編。中國竹編藝術源遠流長,近年來由於竹篾漂白脫脂獲得成功,用漂白蔑絲編織的動物產品,美觀逼真,素靜雅緻,目前已發展到八大類、上千個品種。其中《白尾海鳥》、《白孔雀》、《仙鶴》、《熊貓》、《展翅山鷹》亨有盛譽,被稱為「東方珍寶」。 (3)竹枝、竹節、竹根造型。巧手的藝人用竹枝、竹節、竹根,通過自己的巧思和精作,別出心裁地創制出生動的藝術品,著名的有蜀南《群鹿》、黃山《紅衣少女》、峨眉山《普賢騎象》、《琴娃》、《猴子》。浙江的千姿百態的竹製動物以及各地旅遊點的《灕江小竹筏》等,讓人感到驚喜、振奮和親切。此外,還有許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很高觀賞價值的竹工藝美術品,如杭州天目山翠竹產區製成的工藝竹衣,古樸典雅,頗受世人喜愛。 4、竹旅遊食品的開發 上古初民「巫術思想」認為竹是一種神物,食竹便具有「竹的靈性」。這種巫術觀同樣在文明社會中也存在。竹材不含任何毒素,李時珍《本草綱目》、孫思邈《千金方》、忽思慧《飲膳正要》對竹子的葯用、食用價值多有記載。在醫葯方面,竹葉、竹茹、竹瀝為化痰去熱、止煩的重要中葯,嫩竹葉可有效治療心情煩躁。中國飲食素有「南庖豐筍菜」之說,以竹材、竹筍和其它竹產品為原料可以生產多種多樣的天然食品。我國目前著重開發的竹食品有竹筍和竹筍製品、竹子食用菌(竹菌)、竹木糖醇和竹汁飲料。一大批名特優竹食品陸續涌現。1992 年浙江林學院和浙江臨安於潛酒廠聯合研製的竹汁神酒也已間世。優質竹食品的開發對方便居家旅遊,豐富人民生活,促進健康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開拓竹文化旅遊市場 1.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 我國竹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分布廣泛。這為我國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資源條件,有利於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但各地競相開發和發展竹文化旅遊,如果不注重科學研究和統一規劃,盲目發展,則勢必事與願違,不僅不利於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反而會造成竹文化資源的極大破壞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這種情況在前幾年的「溶洞熱」及近幾年的「人造景觀」中已有表現,決不可重蹈覆轍。運用現代市場營銷學理論,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竹文化旅遊資源的發掘與利用研究,可以為旅遊部門(企業)提供可行性、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損失。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是有效開發竹文化旅遊資源、發展竹文化旅遊業的前提。 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目標市場的選擇。要求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狀況、市場結構、進入市場的相關企業的情況以及自身資源、技術、資金、服務等情況,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避開激烈競爭,選定目標市場,進而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確定自己的開拓市場戰略和市場營銷策略。在此基礎上,確定旅遊企業的產品規格、產品特色以及產品開發方向。將旅遊者的需要列為產品(旅遊項目)設計的中心內容。這樣的產品和旅遊項目由於適銷對路能滿足旅遊者的需要,一定會受到廣大旅遊者的歡迎。 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教聖地九華山來說,佛教是其特色。「觀光朝聖」是其主要旅遊市場,發展九華山竹文化旅遊可以考慮著重在竹文化與佛文化的關繫上下功夫,進行竹景開發、竹工藝品生產銷售、竹詩畫文學作品展覽、竹文化旅遊活動設計等,圍繞地藏王菩薩作文章。這樣選擇的目標市場,便於發揮九華山的資源和市場優勢,便於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適時推出和進入市場,也便於九華山旅遊業特色的形成和發展,使九華山竹文化與佛文化相得而益彰。 2.竹文化旅遊宣傳促銷 宣傳促銷是企業選擇一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場合,通過感染力強、吸引力大的宣傳媒體,引導、啟發、刺激目標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和勞務的促銷活動。宣傳促銷是開拓竹文化旅遊市場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營銷手段,如何設計費用低廉、可信度高、效果好的宣傳促銷方式是旅遊企業值得研究的課題。宣傳促銷需要系統設計、分步實施,必須有訓練有素的專人負責和可靠的組織保證。 竹文化旅遊宣傳促銷,不應小打小敲。應從大處著手,弘揚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優秀傳統文化——竹文化。對於某一個地區來說,也應將其竹文化放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中來宣傳其特色。這樣的宣傳促銷可以使旅遊者(包括潛在的旅遊者)在中國文明的背景下來認識目的地的文化特色,更好地產生旅遊動機,獲得更好的效果。搞好宣傳促銷工作,除了組織保證和不失時機外,還需要旅遊活動內容生動、新穎、有趣,旅遊服務質量全面提高。只有這樣,旅遊企業的形象才能優化,信譽才能提高。 3、竹文化旅遊產品開發 旅遊產品是旅遊者消費的終極對象,也是旅遊業經濟、社會、環境效益賴以實現的物質基礎。旅遊產品屬於服務產品。它具有綜合性、無形性、不可轉移性、時間性、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性等特點。如何解釋和衡量旅遊產品的質量是旅遊業經營管理人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旅遊產品既然是服務產品,禮儀、態度、速度和效率則是旅遊者感受到的重要方面。要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就必須提高技術,改善設施,培訓人員和加強管理。要全面提高旅遊產品質量還必須在旅遊內容、旅遊項目、旅遊線路等設計上做文章。這是使旅遊者到目的地旅遊(購買旅遊產品)的關鍵。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應以全國一盤棋、整體開發的思想為指導,首先做好竹文化旅遊資源的普查、發掘與整理工作,再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特點制定竹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規劃,明確開發利用程序、發展重點。這樣,各地就可以按照統一規劃,實施有效開發,確保竹文化旅遊業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既需要有較高的服務質量,更需要有引人入勝的旅遊內容、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各地按照統一規劃在完成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的基礎上,即可進行適銷對路的竹文化旅遊產品開發。 筆者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幾種竹文化旅遊產品供參考:1、竹景(園林)觀賞游覽線;2、竹民俗風情游覽線;3、竹詩畫、工藝美術游覽線;4、竹產業技術游覽線;5、竹美食游覽線;6、竹文化節。
2. 為什麼有的人創業那麼厲害,做個小販賣盆栽都能賺到很多收益 ,比如付文傑。真的是學歷高的
有學識,有家底,有創意,抓住機遇了,賺錢是比較快的
3. 開一個花卉盆景店需要注意的問題
首先,來你要有強大的資金源後盾。雖然盆景的利潤高,但是收益期太長了。你還要大的關系網,盆景是少數人玩的東西,普通老百姓是不願意花太多的錢買盆景的。我建議你可以開花店,賣賣小盆栽,也搞搞盆景還是可以的。這樣會拉住你的生意,就算剛開始沒人買高價格的,但時間長了,名氣大了,自然收益就打了。我是盆景愛好者。
4. 園林綠化中一、二年花卉品種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
現狀: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中國種植花卉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十五」期間,中國花卉種植面積已達64萬公頃,比「九五」期末的15萬公頃增長326.7%。其中,種植面積5萬公頃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省,2萬公頃以上的有河北、山東、湖南、甘肅等省。中國花卉面積已佔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國有花卉市場2586個,企業64908個,其中種植面積在3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8334家,花農1251313戶,從業人員4401095人,專業技術人員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國重點花卉產區初步形成,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化產業形成了以雲南、四川、江蘇、浙江、海南為重點的南方熱帶、亞熱帶花卉產區;以廣東、福建為重點的南方熱帶觀葉植物產區;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為重點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北京、山東、河北為主的北方花卉產區;以遼寧為中心的東北花卉產區。
5. 花卉盆栽的市場大嗎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美的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逢年過節,買盆栽美化家庭或作為禮品送人的,將成為一種時尚。所以花卉盆栽的市場很大。
6. 盆景的無土栽培
盆景,尤其是樹樁盆景,是有生命的雕塑藝術品。只有通過連年的養護管理才能達到葉色濃綠、花果滿枝、姿優韻美、生機盎然,才能實現和維持它們理想的觀賞裝飾效果。如果養護管理跟不上,搞不好,再好的樁景也會因養護管理失誤而造成枯萎死亡,其藝術生命也即終結。所以,養護管理是樁景創作和維持過程中的一項長期繁雜的工作。
盆景無土栽培即不用土壤而採用某些無機材料作基質澆灌營養液的栽培新技術。盆景無土栽培具有如下優點。
(1)生長快、周期短、質量高,盆景植物生長健壯、根系發達。無土栽培對盆景植物龍柏、雪松、紫杉、蜀檜、紫荊、雀梅、小葉榕、杜鵑、六月雪、火棘、小葉黃楊等有明顯得促進生長作用,而且能增強盆景植物的抗寒耐暑和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提高盆景的觀賞效果。
(2)無毒、無臭、無菌,清潔衛生。無土栽培盆景不用土壤和有機肥.不污染周圍環境,使其更適宜賓館、飯店、辦公室和居室的室內裝飾,有利於盆景的普及,使盆景能進入千家萬戶。盆景無土栽培能徹底根絕有害病菌和蟲卵,使植物處於無菌或少菌條件下進行栽培。無土栽培基質和營養液均無菌、無病蟲隱患。
(3)為盆景出口創匯創造了有利條件。盆景是中國花卉生產和出口的拳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絕對優勢。但是,有些國家如美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等都不允許帶土入境,限制了中國盆景的出口。無土栽培盆景則完全解決了這些問題,為順利通過海關檢疫檢查提供了技術保證。另外,無土盆景的重量大大減輕,便於搬運,為盆景批量出口提供了有利條件。
(4)可以充分發揮盆景的淺奇風格。盆景植物生長不靠土壤而用營養液,因此,基質可以減少到最低限度,盆缽可以更淺,從而更加突出景物的觀賞效果。由於基質的微孔性,盆缽可以用更精美的材料製作,使盆景變得更加美觀優雅。
(5)減輕勞動強度,節省勞力。無土栽培盆景簡化了栽培中的翻盆換土、除草等工序,而且搬運輕便,大大節省了勞力。
(6)為盆景工廠化規模生產和電腦的應用開拓了新的前景。
7. 教教我!!!!!!!!!!!!!!
名稱
【中文名】榕樹
【英文名】Ficus microcarpa
【別名】細葉榕、成樹、榕樹須
形態特徵
桑科椿屬常綠大喬木,高20-25米,生氣根。葉革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0厘米,寬2-4厘米。花序托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扁倒卵球形,直徑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時黃色或淡紅色; 癭花和雌花同生於一花托中。
生境分布
生長於村邊或山林中。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南部、雲南、貴州。印度、緬習馬來西亞也有。
用途
可作行道樹。樹皮纖維可制漁網和人造棉。氣根、樹皮和葉芽作清熱解表葯。
桑科榕屬植物榕樹Ficus microcarpa L. f.,以葉和氣根(榕樹須)入葯。全年可采,曬干。
中葯特性
【性味歸經】
葉:微苦、澀,涼。
氣根:微苦、澀,涼。
【功能主治】
葉:清熱,解表,化濕。用於流行性感冒,瘧疾,支氣管炎,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百日咳。
氣根:發汗,清熱,透疹。用於感冒高熱,扁桃體炎,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葉3~5錢,氣根0.5~1兩。
【摘錄】
《全國中草葯匯編》
榕樹——世界上樹冠最大的樹
榕樹。學名(Ficus microcarpa L.f.),桑科,常綠喬木。榕樹根據用途可分為綠化樹、榕樹樁盆景、榕樹瓜(地瓜榕、人參榕)盆景。由於榕樹根系發達,根部常隆起,並凸出地面,因她的要塊造型獨特,令漳州人對榕樹情有獨鍾。以植物生理學對榕樹進行科學的栽培,使榕樹根塊較快成長,並控制其枝椏的成長高度,栽培出不同規格、不同風格、形態各異的盆景,具有天然雕刻和美術加工相融並琢的培育方式。為榕樹盆景的觀賞價值提升,並成為漳州繼水仙花之後又一獨特花卉 。從最小50克的微型榕至2000克的不同規格盆景。形態自然、根盤顯露、樹冠秀茂、獨特風韻的人參榕,觀姿賞形,令人妙趣橫生,心情愉悅。適宜擺設居家、辦公室及公共場所。近年來風靡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是本公司的主要出口產品,占據盆景市場較大份額,是一種高檔的時尚花卉。
榕樹是桑科榕屬植物的總稱,全世界已知有8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尤以熱帶雨林最為集中。我國榕樹屬植物約100種,其中雲南分布67種,西雙版納有44種,佔中國已知榕樹總數的44.9%,佔全世界的5.5%。
榕樹是熱帶植物區系中最大的木本樹種之一,有板根、支柱根、絞殺、老莖結果等多種熱帶雨林的重要特徵。生長在西雙版納的44種榕樹具有大板根的有17種,能形成各種氣生根或支柱根的有26種。絞殺現象是榕屬植物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一個特殊現象;而獨樹成林則是某些榕樹由絞殺階段向獨立大樹過度轉變時長眾多的粗大支柱所形成的熱大雨林特殊景觀。
榕樹是野生食物的重要來源;在西雙版納地區被利用作蔬菜的榕樹主要有木瓜榕、蘋果榕、厚皮榕、高榕、聚果榕、突脈榕、黃葛榕等。木本野生蔬菜富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幫助人體消化的纖維素和苦味素。傣族人民普遍認為:常吃木本植物的嫩枝葉可使人健康長壽,也可為少女保持體態輕盈。也是重要的民族葯用植物,在榕樹中有9種植物被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葯用的部位包括根、樹皮、葉和樹漿等。
榕屬植物中,有17種為具有板根的大喬木,有26種具有氣生根或支柱根,有8個種具有老莖生花果現象,有24種在幼苗階段是附生植物,其中有21種隨著榕樹的生長,通過絞殺植物階段發展成為喬木或大橋木,以致形成獨樹成林,這些特殊的生態現象構成了園林景觀。許多榕樹有開展的樹冠、濃蔽的樹陰,一直是傳統的庭院植物,如高榕、菩提樹、垂葉榕、榕樹等。榕屬的一些種類已成為重要的園林觀賞樹種,培育出葉色、形態各異的園藝品種,垂葉榕、榕樹已有十多個園藝品種。
榕樹的很多種類具有板根現象、老莖生花、空中花園和絞殺現象,景觀奇特雄偉,反映了熱帶雨林的重要特徵;而一些種類被當地民族視為神(龍)樹和佛樹,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榕樹文化。該園佔地約15畝,已收集榕屬植物近103種,園內高榕、垂葉榕、菩提樹、鈍葉榕、木瓜榕等已形成樹包塔、獨樹成林、絞殺現象等景觀和豐富的科學內涵已使該園日趨成為一個接近於自然森林外貌的生態公園,給人們以奇而美的享受。
榕樹生長在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地區,這里氣候潮濕,雨水充足。
榕樹 ( Ficus microcarpa 又名:細葉椿、小葉榕)
形態特徵:桑科椿屬常綠大喬木,高20-25米,生氣根。葉革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長4-10厘米,寬2-4厘米。花序托單生或成對生於葉腋,扁倒卵球形,直徑5-l0毫米,乳白色,成熟時黃色或淡紅色; 癭花和雌花同生於一花托中。
生長分布:生長於村邊或山林中。分布於廣西、廣東、福建、台灣、浙江南部、雲南、貴州。印度、緬西馬來西亞也有。
用途:可作行道樹。樹皮纖維可制魚網和人造棉。氣根、樹皮和葉芽作清熱解表葯。
樹冠最大的樹--榕樹
常言道,獨木不成林。可是自然界唯有榕樹能"獨木成林"。 榕樹是屬於桑科的常綠大喬木,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的樹冠 之大,令人驚嘆不已。 在孟加拉國的熱帶雨林中,生長著一株大榕樹,鬱郁蔥蔥,蔚然成林。 從它樹枝上向下生長的垂掛"氣根",多達4千餘條,落地入土後成為"支 柱根"。這樣,柱根相連,柱枝相托,枝葉擴展,形成遮天蔽日、獨木成 林的奇觀 。巨大的樹冠投影面積竟達1萬平方米之多,曾容納一支幾千人 的軍隊在樹下躲蔽驕陽。 在我國廣東新會縣環城鄉的天馬河邊,也有一株古榕樹,樹冠覆蓋面 積約15畝,可讓數百人在樹下乘涼。我國台灣、福建、廣東和浙江的南部 都有榕樹生長,田間、路旁大小榕樹都成了一座座天然的涼亭,是農民和 過路人休息 、乘涼和躲避風雨的好場所 。福州市的榕樹特多,所以稱為 "榕城"。 榕樹的果實扁圓形,生於葉腋,果徑不到1厘米,可以食用 。種子萌 發力很強,由於飛鳥的活動和風雨的影響,使它附生於母樹上,攝取母樹 的營養,長出許多懸垂的氣根,能從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分;入土的支柱 根,加強了大樹從土壤中吸取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這就是"獨木成林" 的奧秘。
小資料
福州市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歷史悠久,據宋樂史(930~1007年)撰《太平寰宇記》載,「榕……其大十圍,凌冬不凋,郡城中獨盛,故號榕城"。
宋福州太守張伯玉為防旱澇又編戶植榕,呈現"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景象。榕樹便成為福州古城風貌特徵之一。榕樹葉茂如蓋,四季常青,枝幹壯實,不畏寒暑,傲然挺立,象徵著開拓進取、奮發向上的福州人精神。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根據廣大群眾的舉薦,決定命名榕樹為市樹。1997年8月28日,福建省人大第八屆34次會議通過以榕樹為省樹的決議。
北宋福州太守張伯玉植榕
張伯玉(1003~約1068年),字公達,建安(今建甌縣)人。北宋天聖二年(1024年)登進士第。以後又登書判拔萃科。慶歷元年(1041年),出任吳郡從事兼郡學教授;接著以秘書丞為太谷令。他愛民勤政,廣興水利。慶歷四年(1044年),范仲淹以其敢言清節,薦於朝廷任職。皇佑元年(1049年)官侍御史。當時陳執中為相,伯玉說:「天下未治,未得真宰相故也。」因而得罪陳執中,出知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仁宗皇帝惋惜伯玉,離京前,賜銀錢五萬。至和年間(1054~1056年),伯玉任嚴州副知州。嘉佑八年(1063年),以度支郎中知越州(今浙江紹興)。伯玉興學育才,作出很大成績。治平二年(1065年),伯玉移知福州,即令編戶浚溝七尺,植榕綠化。數年後,「綠蔭滿城,暑不張蓋」,伯玉植榕聲名盛極一時。伯玉多學而博識,文章為曾鞏嘆服。他嗜酒善詩,有「張百杯」、「張百篇」之號。官終檢校司封郎中。著有《蓬萊詩》2卷,已佚。
綠色主義——榕樹
南方的樹,以榕為記,有一本書上說是榕不過吉,吉安以北,就不見了,這是地理上的限制。我所在處,榕樹是市樹,配以水塘風荷,應該是很美的。看了廣東雲南那些榕樹,有個發現:這里的榕樹,多是女的——沒有鬍子。到有一天,見到一棵男的榕樹,長著關雲長式的鬍子,美髯公呵,趕緊把學過林的找來問,答曰:是品種不同。原來不是性別。
從此也就注意榕樹的特色了。當出現一棵太不同的榕樹,就預想其為另一品種,和人一樣,太有個性,總是另類。也就認得了幾種:小葉榕,高山榕,人參榕。人參榕是做盆景的上選,根肥如人參,如蘿卜,總覺得是轉基因一類,我不喜歡。
榕樹是一種大樹,有一種鋪天席地的氣象。傍著樹,可以支架棚房,那是鄉間小茶館,樹下幾張竹椅,幾張小幾,茶碗和茶壺,江聲和蟬聲,是久違了的童年。榕樹看去就是一座綠色的大山,褐色的樹干,想起的是山道彎彎,若樹上有洞,有凹,長出點菇蕈,紅黃花色,就是赴墟回家的一把把小傘。
榕樹是越剪越能長,一枝未剪的,就直直地長,另一枝,被剪了,在下一個枝椏中長出一枝,東西橫斜,一片濃綠。這同我的脾氣差不多,經常看見那些重點培養的東西不成器,就覺得爽!
小學有一株大榕樹,中學有不少榕樹,就有對榕樹的記憶。小學的榕樹,樹冠齊及教室,聽不進課時就盯著它看,樹上居然有麻雀啁啾,新奇鳥語,依然聽不明白。中學只有幾本書讀,不讀書時讓我們讀樹,在榕樹上刻過山人大名,這已檢討過了。榕樹結果,一種小小的紅色漿果,如微型紅富士蘋果,也可吃,酸甜的。從生態鏈上說,應該是鳥類的食物,有電視片《種子的計謀》,說植物的繁衍常靠種籽喂鳥獸,很有道理。小學時常在書包中裝著許多榕樹果,人鳥爭食,這事我不幹已久了。
松樹柏樹,頂天立地有大將軍氣派,而榕樹卻無此殊榮,也許,榕樹是文人的樹吧,往這個方面想,居然也有不少相同的。首先,文人不能太單一,必須有許多文字以外的東西支撐,覆蓋面要大;其次,文貴曲,文似看山不喜平,或者說似看樹不喜直,直的樹是作為棟梁材的,文章沒有這個用途,所以,第三,文章是讓人舒服的,有綠蔭下的清涼,進行光合作用,提供氧氣,若在榕樹下作報告,恐怕就不會大腦缺氧。有一種樹作為文人的形象,照樣好大一棵樹,說什麼一為文人便無足觀,何必自輕自賤於斯?若有錯,大概就錯在想當棟樑上。
榕樹最美在根,盤根錯節,起伏不定,根與樹沒有根本的區別。最有意思的,是有氣根的那種,常常讓我往學業上想:說根深葉茂,自然沒有問題。但有時候,有些東西,不是一次能學完的,練好武功打天下,閉關多少年,往往仍不敵高手。倒是邊做邊學,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就喜歡那榕樹,哪裡有營養,就伸一枝根下去,不僅汲取養份,弄不好,劍走偏鋒,副業成了主業,讓人弄不明白「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不也頂好?聽說廣東新會的小鳥天堂,那榕樹就找不著最初的根了,人家不作棟梁,也自自在在營造了天堂。
8. 武漢有哪些花鳥奇石市場啊
武漢中華奇石館
2005-6-5 作者:報刊文摘 來源:武漢花卉網
武漢盆景奇石根雕藝術館自1988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以來,在市建委的領導和支持下,逐步發展,並達到一定規模。我館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盆景、奇石、根雕專業性展館,在歷屆全國性大型展覽中,榮獲許多榮譽,並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下設有辦公室、奇石館和盆景園。在編職工12人,流動崗位職工2人。
一、奇石館地處漢陽翠微路歸元寺旁,佔地面積6700㎡,建築面積2500㎡。是目前國內藏石品種最豐富,設置完善,具有明清建築風格的大型園林式藏石館。屋內有觀賞石、鍾乳石、礦物晶體等八個展廳,展區面積1800㎡,展品3000餘方,數百個品種。室外盆景展區面積2000㎡,有「高山流水」大型山水組景,「楚天一絕」「姑蘇楓火」等大型自然景點九個,盆景60餘件。
武漢中華奇石館曾多次參加國內外的賞石展覽活動,如:一至五屆中國賞石展覽暨國際賞石展覽、柳州國際奇石節、亞太地區盆景雅石展、香港國藝博覽會,均取得優異成績(附後),尤以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最為突出。作為國際展覽的第二展區,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及國外賞石專家數千人,高度評價了我館,他們一致認為不論是從規模上、品種上,還是作品檔次、展示效果、風格都處於全國領先地位,許多城市建委領導來館參觀,如上海、杭州等地方領導也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並以遊客至上,將展覽主題切入到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點,以礦物晶體和化石為媒介,向各國遊客展示了東方奇石文化的魅力。
二、盆景園位於墨水湖畔,與武漢市動物園毗鄰,佔地26畝,建築面積3500㎡,是以盆景、根雕展覽為主的一個古典園林。 展示盆景作品1200餘件,已建成大型景點有:特大樹石組合盆景斷崖千層總是春、石林竹海、卧雲橫空、東岳松翠、靈屏神韻、崇山峻嶺都竟秀、巨龍戲珠等。室內展區湖光樓面積3500㎡,五個大型展廳,展示根雕作品200餘件,是武漢市民賞玩盆景、觀光休閑的一個高雅文化場所。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別具一格,獨具匠心」的造景標准,進行盆景園的景點製作。
盆景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湖北盆景資源豐富,合理利用資源,發展湖北武漢盆景文化事業是我們宗旨。園內以湖北特有的對節白臘、榆、文母、三角楓等為素材,以湖北楚文化「飛揚的動勢、活潑的節奏、自然的神韻、寫意的效果」為造型風格,其動勢盆景在全國盆景界已頗具影響。其造型動勢飛揚,節奏分明,立意新穎,雖由人作完若天成。令人心曠神怡。每年接待遊客十餘萬人次。並受到盆景界專家及廣大遊客的好評。
盆景園積極參加國內外盆景交流展覽活動,如: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全國二至五屆盆景評比展覽,全國花卉園林博覽會,省市盆景評比展覽,取得了優異成績,確立了盆景園在全省盆景界的龍頭地位。
武漢盆景奇石根雕藝術館是在市建委領導下建設和發展起來的。不僅是湖北省旅遊定點單位,還是武漢市盆景奇石研究交流中心,以弘揚中華盆景奇石文化為宗旨。近些年來,我館把爭創市級文明單位乃至省級文明單位,作為館內的重要工作,積極推動藝術館精神文明建設,2002年我館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作為對外服務的窗口單位,積極配合武漢市山水園林城建設,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實現創全省一流的盆景園,創全國一流的奇石館這一發展目標,在建委的領導和支持,在全體職工的勤奮努力,開拓創新下,更好完成今後的工作任務。
漢陽翠微路61號
郵編:430050
值班電話:84843750
漢口:武勝路花鳥市場,在泰合廣場對面;武漢港花鳥市場,在江漢路江邊出口處,對面的江邊;
武昌:中北路花鳥市場,在中北路,東湖路段;卓刀泉花鳥市場,在華師東門對面;元寶山花市,在武漢理工大學南門處!
這只是我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
9. 昔日清朝皇後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兩八旬老翁會做,會失傳嗎
昔日清朝皇後佩戴的通草花,全國僅剩兩八旬老翁會做,很有可能會失傳。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文化博大精深,藝術百花齊放,特別是一些民間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工藝更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在揚州旅遊期間,我們在當地一個叫486的非遺文化聚集園區就看到很多豐富多彩、爭奇斗艷的民間藝術僅我們印象深刻,比如說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通草花便是其中之一。
古代揚州經濟發達,文化繁榮,城鄉仕女均喜裝飾,以戴花為美。宋人王觀《芍葯譜》雲:“揚人無貴賤皆戴花。”民間節日和寺廟里也常以各種工藝花為裝飾。因此,揚州制花業在民間植根尤深,發展迅猛,成為全國工藝花的製作中心和集散地之一。
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通草花的葉子,製作起來也並不容易。在操作的過程中,手勁力度大小非常關鍵,也十分難以把握,需要非常耐心和細心,太小的力,花瓣不容易成形,力度太大,通草片就會輾碎。為了讓花葉具有天然葉子脈絡分明的特點,傳統的揚州通草花葉子都是在磚頭上雕出片片樹葉,再用通草進行壓制,按照道理說,每一種花都要配套不同的葉子專用磚頭。為了這些葉子,他們可沒少下功夫,在路上走著就把葉子和花都記在心上,回去再用刻刀一筆筆刻印在磚頭上,如刻印章一樣。最多的時候,家裡積攢了上百個磚頭葉子樣子,無一重復。
如今,全國通草花技藝的傳承人僅剩下戴春富和錢宏仁兩位八旬老翁,他們也曾嘗試過各種方法免費收徒,到老年大學授課,來找他學習的人也是絡繹不絕。然而走了來,來了走,根本沒有人靜下心來好好學習,前幾年有一位90後的小姑娘跟著學了四年,去年還是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