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補植

盆景補植

發布時間: 2022-06-29 01:22:49

⑴ 馬尾松做盆景如何 選坯和挖掘,這幾點要特別注意

選坯
馬尾松盆復景素材雖制可從小培育,但沒有十多二十年時間樹身起不了。
荒皮,要做成精品盆景費時很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要是挖掘山野老樁,那些經樵夫常年砍伐,或惡劣環境摧殘,樹身矮壯古拙、扭曲變化、盤根錯節、枝幹叢生,不能成材的老樁頭,正是製作盆景的好坯。要著重選擇那些矮化、蒼老、又可以理出過度自然、富有變化的主幹,最好是帶有現成的嫁妝枝托、或出枝位置合理、芽點較為緊湊、有取捨餘地、具有培養前景的樁頭。再就是選擇根盤比較協調、側根較多、伸展較平、較易成活的樁頭。山野挖樁必須盡量把對環保的影響降到最低,並採取一些諸如補植苗木等措施,反對三光政策般的濫挖。
挖掘
馬尾松的挖掘時間雖因所屬地域有所不同,但差別不會太大,一般宜在公歷10至11月份開始休眠期和二月底至三月份其葉芽開始萌動期間,一定要避開梅雨季節,因馬尾松喜燥怕濕,雨天挖掘,一是坭團難打,二是土壤太濕根系透氣不好,不利開根成活。

⑵ 新買的盆栽需要換盆嗎如何養花可以降低成本

新購買的盆花是否應該更換?答案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特定情況對它進行區別對待。大致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在原始花盆中種植,另一種是商人從花卉基地購買的裸盆栽花卉的重新種植。

種植在花盆中的盆栽植物不同意立即更換花盆。它們需要維護一段時間,並且在恢復電位器時還不算太晚。盆栽花卉,從苗圃到市場銷售,再到家庭維護,生長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水溫和光照環境優良的花園到銷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我曾經由花商仔細管理盆栽植物,只定期噴水以免絆腳。可以說這個過程不利於植物的生命力,當我們在家裡購買它時,我們應該對玉感到可惜,並要小心照顧它。

老實說,如果種花只是附庸風雅,裝飾外觀,比較和追逐風,奢侈而富麗堂皇的,實際上沒有多少方法可以節省成本。你不知道嗎,一個花盆價值幾萬,一個花架價值很多,君子蘭的天價是幾千萬。這樣如何降低成本?這被稱為燒錢和種花。如果生長的花是脫離生命的愛情,目的是培養一個人的個性,美化環境,培養氣質,生長的花朵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甚至成本,而且鮮花的非凡香味將充分。我幾乎痴迷於生長的花朵,但是,我是一個訪問花卉市場的吝嗇鬼,而不是花一分錢。 Clivia是一位朋友要求的三葉苗。現在培養了一罐七大壯麗蘭花

被自己繁殖和養殖的綜合植物幼苗積累了不少於一百個幼苗,所有這些都是親戚和朋友的禮物。漫長的花朵是園藝部門假期丟棄的垃圾。如果我得到寶藏,我會拿起他們回家回家。至於蜘蛛廠,少量小枝條從垃圾中擠壓,它被淹沒了。我的朋友有一個珍貴的山茶花。我花了五元買低品質的苗木。經過兩年的維護,求我的朋友嫁接一個。至於灌封土壤,採用本地材料並自己配置。花盆由普通罐和美麗的塑料罐製成,每個人都有幾元。

⑶ 如何製作山松盆景

山松生長快,壽命長,四季常青,蒼古雄奇,氣質剛直不屈,兼也挺拔秀麗,高雅不俗。上世紀五十年代陶鑄《松樹的風格》一書對此曾大加贊賞,並廣為流傳。松樹的風格無疑對盆景一族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馬尾松是山松的一種,廣泛生長於江南地區各有一千八百米以下山地丘陵,山東省南部、河南、湖北及西南各省也多能見其蹤跡。馬尾松身干蒼勁嶙峋,荒皮粗厚,呈黑褐色甲狀塊裂,樹勢挺拔,樹高可達三十米以上,枝幹輪生,針葉常綠,一束二針,偶有見一束三針的,針葉長15—25厘米。馬尾松適應力強,抗風耐寒,耐高溫、耐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性的紅壤土或花崗岩風化土最適宜其生長。馬尾松木質柔韌,樹液飽滿,輸水線縱橫交錯,可塑性極強,造型容易,枝條拿彎扭曲定型快,成型後針葉蒼翠賞目,觀賞期長,是製作盆景的上乘素材,但因其主根粗長,側根較少,移植操作要求較高,影響成活率,加之針葉較長,自然生長多柔軟下垂,顯渾鬆散,故以前似乎培植較少。筆者對馬尾松情有獨鍾,培植探索多年,現將一些體會提供愛好者參政。

一、 選坯
馬尾松盆景素材雖可從小培育,但沒有十多二十年時間樹身起不了
荒皮,要做成精品盆景弗時很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要是挖掘山野老樁,那些經樵夫常年砍伐,或惡劣環境摧殘,樹身矮壯古拙、扭曲變化、盤根錯節、枝幹叢生,不能成材的老樁頭,正是製作盆景的好坯。要著重選擇那些矮化、蒼老、又可以理出過度自然、富有變化的主幹,最好是帶有現成的嫁妝枝托、或出枝位置合理、芽點較為緊湊、有取捨餘地、具有培養前景的樁頭。再就是選擇根盤比較協調、側根較多、伸展較平、較易成活的樁頭。山野挖樁必須盡量把對環保的影響降到最低,並採取一些諸如補植苗木等措施,反對三光政策般的濫挖。
二、 挖掘
馬尾松的挖掘時間雖因所屬地域有所不同,但差別不會太大,一般宜在公歷10至11月份開始休眠期和二月底至三月份其葉芽開始萌動期間,一定要避開梅雨季節,因馬尾松喜燥怕濕,雨天挖掘,一是坭團難打,二是土壤太濕根系透氣不好,不利開根成活。
馬尾松的挖掘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枝葉修剪要適度。在挖掘之前,一般都要較大強度地修剪裁減枝葉,但必須與生勢必須強弱,體量根 須坭團大小相適應、相平衡,枝葉留得過多,會因根系供水不足而失水枯萎,留得太少,則會因光合作用缺乏而悶根爛根,同時還要經適應造型考慮,某些造型需要保留或養粗的枝條盡量少剪或不剪,對一些枯枝不要輕易裁去,大枝托的鋸口不要太平,看似鋁板,應多面一些製作加工餘地,以使樹態更顯自然蒼老。二是在挖掘時,除主根過長必須裁短外,應多保留側根,特別是筷子頭大小的討食根,這些側根容易爆發新根促其成活。所有斷根斷面都必須剪平,爛根應清除干凈。三是起挖時一定要帶好坭團,所帶坭團大小要視樁頭大小,須根分布狀況和運較條件而定,除非個別沒有主根或土質關系坭團難打,有條件的盡量帶大一些,先確保成活,上盤前再作裁減。坭團起土後要用膠帶或草繩橫豎縛扎結實,以保運輸裝卸不散,坭團結不結實是成活的一大關鍵。四是樁頭起挖後應適當遮陰並向枝葉噴水,減少停留時間,盡快運回培植。有些很好的樁頭由於挖起停放時間過長,失水顯弱影響成活,實在可惜。
三、 養坯
馬尾松樁頭運回後,有條件的應盡量地栽一年以上,沒有地栽條件的,可用木箱或陶質大盤養坯,所用土壤可用河沙、煤灰和黃壤土混合,既能松疏透水而又保濕,也可用其他松疏素土,忌粘性鹼性。縛扎坭團的草繩應拆除,以防發酵燒根。培土後四周用竹簽插實,然後充分灌水,務必使土壤濕透並與樹根貼實,之後一周只需向枝葉噴水、不必澆水,也無需蔗遮陽,除非氣溫超過30℃,更不能用薄膜罩套,只要保持土壤有一定濕度(偏干)即可。土壤過濕,甚至積水,成活率就很低。如因空氣濕度太大土壤偏濕,可在表面加干土吸水,遇雨天要用薄膜覆蓋坭石防水。如果整個過程把握得好,一般成活率可達70%以上。
好坯難得,成活不易,養坯一定要耐心細致,注意觀察,切忌浮燥心急。判斷樁頭是否成活,不能光看是否萌發新針葉,因等一次抽芽放針往往是樁內原有積蓄的養分和活力生長出來的,此時不一定已長出新根或新根非常嫩小尚未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供樹樁所需,仍需小心養護,直到芽頭延伸至第二次萌發。一般年底挖掘的樁頭要過了第二年七月份才能確認生死。如果出現芽頭變軟,葉色灰暗,定必死無疑。
馬尾松樁頭養坯起碼一年,養坯期間除確因逼芽需要外,不要隨意剪除枝葉、摘除芽頭,更不要挖土觀察根部生長情況和貿然施肥。主要枝托要任其瘋長,把樹勢養壯,使皮層變松。待樹勢旺盛,便可上盤或就地造型。

⑷ 如何製作山松盆景

山松生長快,壽命長,四季常青,蒼古雄奇,氣質剛直不屈,兼也挺拔秀麗,高雅不俗。上世紀五十年代陶鑄《松樹的風格》一書對此曾大加贊賞,並廣為流傳。松樹的風格無疑對盆景一族更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馬尾松是山松的一種,廣泛生長於江南地區各有一千八百米以下山地丘陵,山東省南部、河南、湖北及西南各省也多能見其蹤跡。馬尾松身干蒼勁嶙峋,荒皮粗厚,呈黑褐色甲狀塊裂,樹勢挺拔,樹高可達三十米以上,枝幹輪生,針葉常綠,一束二針,偶有見一束三針的,針葉長15—25厘米。馬尾松適應力強,抗風耐寒,耐高溫、耐貧瘠、對土壤要求不嚴,微酸性的紅壤土或花崗岩風化土最適宜其生長。馬尾松木質柔韌,樹液飽滿,輸水線縱橫交錯,可塑性極強,造型容易,枝條拿彎扭曲定型快,成型後針葉蒼翠賞目,觀賞期長,是製作盆景的上乘素材,但因其主根粗長,側根較少,移植操作要求較高,影響成活率,加之針葉較長,自然生長多柔軟下垂,顯渾鬆散,故以前似乎培植較少。筆者對馬尾松情有獨鍾,培植探索多年,現將一些體會提供愛好者參政。

一、 選坯
馬尾松盆景素材雖可從小培育,但沒有十多二十年時間樹身起不了
荒皮,要做成精品盆景弗時很長,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要是挖掘山野老樁,那些經樵夫常年砍伐,或惡劣環境摧殘,樹身矮壯古拙、扭曲變化、盤根錯節、枝幹叢生,不能成材的老樁頭,正是製作盆景的好坯。要著重選擇那些矮化、蒼老、又可以理出過度自然、富有變化的主幹,最好是帶有現成的嫁妝枝托、或出枝位置合理、芽點較為緊湊、有取捨餘地、具有培養前景的樁頭。再就是選擇根盤比較協調、側根較多、伸展較平、較易成活的樁頭。山野挖樁必須盡量把對環保的影響降到最低,並採取一些諸如補植苗木等措施,反對三光政策般的濫挖。
二、 挖掘
馬尾松的挖掘時間雖因所屬地域有所不同,但差別不會太大,一般宜在公歷10至11月份開始休眠期和二月底至三月份其葉芽開始萌動期間,一定要避開梅雨季節,因馬尾松喜燥怕濕,雨天挖掘,一是坭團難打,二是土壤太濕根系透氣不好,不利開根成活。
馬尾松的挖掘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枝葉修剪要適度。在挖掘之前,一般都要較大強度地修剪裁減枝葉,但必須與生勢必須強弱,體量根 須坭團大小相適應、相平衡,枝葉留得過多,會因根系供水不足而失水枯萎,留得太少,則會因光合作用缺乏而悶根爛根,同時還要經適應造型考慮,某些造型需要保留或養粗的枝條盡量少剪或不剪,對一些枯枝不要輕易裁去,大枝托的鋸口不要太平,看似鋁板,應多面一些製作加工餘地,以使樹態更顯自然蒼老。二是在挖掘時,除主根過長必須裁短外,應多保留側根,特別是筷子頭大小的討食根,這些側根容易爆發新根促其成活。所有斷根斷面都必須剪平,爛根應清除干凈。三是起挖時一定要帶好坭團,所帶坭團大小要視樁頭大小,須根分布狀況和運較條件而定,除非個別沒有主根或土質關系坭團難打,有條件的盡量帶大一些,先確保成活,上盤前再作裁減。坭團起土後要用膠帶或草繩橫豎縛扎結實,以保運輸裝卸不散,坭團結不結實是成活的一大關鍵。四是樁頭起挖後應適當遮陰並向枝葉噴水,減少停留時間,盡快運回培植。有些很好的樁頭由於挖起停放時間過長,失水顯弱影響成活,實在可惜。
三、 養坯
馬尾松樁頭運回後,有條件的應盡量地栽一年以上,沒有地栽條件的,可用木箱或陶質大盤養坯,所用土壤可用河沙、煤灰和黃壤土混合,既能松疏透水而又保濕,也可用其他松疏素土,忌粘性鹼性。縛扎坭團的草繩應拆除,以防發酵燒根。培土後四周用竹簽插實,然後充分灌水,務必使土壤濕透並與樹根貼實,之後一周只需向枝葉噴水、不必澆水,也無需蔗遮陽,除非氣溫超過30℃,更不能用薄膜罩套,只要保持土壤有一定濕度(偏干)即可。土壤過濕,甚至積水,成活率就很低。如因空氣濕度太大土壤偏濕,可在表面加干土吸水,遇雨天要用薄膜覆蓋坭石防水。如果整個過程把握得好,一般成活率可達70%以上。
好坯難得,成活不易,養坯一定要耐心細致,注意觀察,切忌浮燥心急。判斷樁頭是否成活,不能光看是否萌發新針葉,因等一次抽芽放針往往是樁內原有積蓄的養分和活力生長出來的,此時不一定已長出新根或新根非常嫩小尚未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供樹樁所需,仍需小心養護,直到芽頭延伸至第二次萌發。一般年底挖掘的樁頭要過了第二年七月份才能確認生死。如果出現芽頭變軟,葉色灰暗,定必死無疑。
馬尾松樁頭養坯起碼一年,養坯期間除確因逼芽需要外,不要隨意剪除枝葉、摘除芽頭,更不要挖土觀察根部生長情況和貿然施肥。主要枝托要任其瘋長,把樹勢養壯,使皮層變松。待樹勢旺盛,便可上盤或就地造型。

⑸ 黃荊盆景木質腐朽部分要清除嗎

黃荊盆景木質腐朽部分,當然要清除。
黃荊栽培技術
栽植
邊坡選擇:在分布區域,黃荊對土壤無特殊要求,非坡面或技術上限制性因素,均可栽植。
整地:根據邊坡位置、地點、坡度、面積大小、形成特點及配置需要,確定整地時間、方式、方法、規格。可能整地暫時破壞局部邊坡,為防止和減少不利影響,對於新形成坡面,如:農田水利建設中新建塘壩堤埂、路渠護坡、土地整理堆積坡面等,可在栽前臨時整地。其他坡面可提前2至3月整地,以改善立地條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進幼林生長。雜灌較多的邊坡,應進行植被清理。
定植:穴採用30厘米乘20厘米乘20厘米,緊實板結等山地邊坡和地段,擴大整穴規格。整地中做好翻土堆放,以便回土。密度設計,根據邊坡長度、坡度,按照行距1至2米,從坡頂到坡底「品」字形、「三角」狀配植。
管理
施肥:生產上很少施肥。黃荊早期生長慢,可施用一些氮肥,或採取深翻埋青,或以耕代撫間種豆類和綠肥。達到疏鬆土壤,增強土壤透氣和蓄水性能,有利根系伸展,促進幼林生長。
撫育:撫育工作應做好補植、除萌、開溝排水、除草鬆土等項工作。本著留優去劣、留稀去密、分布均勻的原則,可分一至二次間伐,最後每667平方米保留400至500株。
黃荊常作園林盆景栽培,管理比較粗放,也很適合家庭盆栽觀賞。綠化方面,可用作綠籬。
黃荊為小徑材,材質好,可加工小型用具;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成棉,花和枝葉可提芳香油。黃荊俗有「千年鋸不得板,萬年架不得橋」的說法,也就是永遠長不大的意思。因此,黃荊只可作為造林困難地綠化、水土保持之用,選擇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栽種。是營造邊坡防護林,可以較快實現邊坡生態恢復,是一種較好的固坡和水土保持植物。

⑹ 有關蘇州園林的散文

陳從周<說園>堪稱經典,兼具文學和美學價值,共五篇
。現附其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說園
我國造園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世界園林中樹立著獨特風格,自來學者從各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見,如今就我在接觸園林中所見聞掇拾到的,提出來談談,姑名「說園」。
園有靜觀、動觀之分,這一點我們在造園之先,首要考慮。何謂靜觀,就是園中予游者多駐足的觀賞點;動觀就是要有較長的游覽線。二者說來,小園應以靜觀為主,動觀為輔,庭院專主靜現。大園則以動觀為主,靜觀為輔。前者如蘇州網師園,後者則蘇州拙政園差可似之。人們進入網師園宜坐宜留之建築多,繞池一周,有檻前細數游魚,有亭中待月迎風,而軒外花影移牆,峰巒當窗,宛然如畫,靜中生趣。至於拙政園徑緣池轉,廊引人隨,與「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彷彿,妙在移步換影,這是動觀。立意在先,文循意出。動靜之分,有關園林性質與園林面積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盆景園,則宜以靜觀為主,即為一例。
中國園林是由建築、山水、花木等組合而成的一個綜合藝術品,富有詩情畫意。疊山理水要造成「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山與水的關系究竟如何呢?簡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縮小(網師園水池仿虎丘白蓮池,極妙),處理原則悉符畫本。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貫通,全園生動。我曾經用「水隨山轉,山因水活」與「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隨地作低平」來說明山水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從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啟示。明末清初疊山家張南垣主張用平岡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園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們能初步理解這個道理,就不至於離自然太遠,多少能呈現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國園林的樹木栽植,不僅為了綠化,要具有畫意。窗外花樹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間古樹三五,幽篁一叢,乃模擬枯木竹石圖。重姿態,不講品種,和盆栽一樣,能「入畫」。拙政園的楓楊、網師園的古柏,都是一園之勝,左右大局,如果這些饒有畫意的古木去了,一園景色頓減。樹木品種又多有特色,如蘇州留園原多白皮鬆,怡園多松、梅,滄浪亭滿種箬竹,各具風貌。可是近年來沒有注意這個問題,品種搞亂了,各園個性漸少,似要引以為戒。宋人郭熙說得好:「山水以山為血脈,以草為毛發,以煙雲為神采」。草尚如此,何況樹木呢?我總覺得一地方的園林應該有那個地方的植物特色,並且土生土長的樹木存活率大,成長得快,幾年可茂然成林。它與植物園有別,是以觀賞為主,而非以種多斗奇。要能做到「園以景勝,景因園異」,那真是不容易。這當然也包括花卉在內。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國園林是各具風格的。古代園林在這方面下過功夫,雖亭台樓閣,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風花雪月,光景常新。我們民族在欣賞藝術上存乎一種特性,花木重姿態,音樂重旋律。書畫重筆意等,都表現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達到耐看耐聽,經得起細細的推敲,蘊藉有餘味。在民族形式的探討上,這些似乎對我們有所啟發。
園林景物有仰觀、俯觀之別,在處理上亦應區別對待。樓閣掩映,山石森嚴,曲水灣環,都存乎此理。「小紅橋外小紅亭,小紅亭畔、高柳萬蟬聲。」「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這些詞句不但寫出園景層次,有空間感和聲感,同時高柳、杏梢,又都把人們視線引向仰觀。文學家最敏感,我們造園者應向他們學習。至於「一丘藏曲折,緩步百躋攀」,則又皆留心俯視所致。因此園林建築物的頂,假山的腳,水口,樹梢,都不能草率從事,要著意安排。山際安亭,水邊留礬,是能引人仰觀、俯觀的方法。
我國名勝也好,園林也好,為什麼能這樣勾引無數中外遊人,百看不厭呢?風景洵美,固然是重要原因,但還有個重要因素,即其中有文化、有歷史。我曾提過風景區或園林有文物古跡,可豐富其文化內容,使遊人產生更多的興會、聯想,不僅僅是到此一游,吃飯喝水而已。文物與風景區園林相結合,文物賴以保存,園林藉以豐富多采、兩者相輔相成,不矛盾而統一。這樣才能體現出一個有古今文化的社會主義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入尋味立峰是一種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細看才象。九獅山亦然。鴛鴦廳的前後梁架,形式不同,不說不明白,一說才恍然大悟,竟寓鴛鴦之意。奈何今天有許多好心腸的人,惟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裝了人工大魚,熊貓館前站著泥塑熊貓,如做著大廣告,與含蓄兩字背道而馳,失去了中國園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風景。魚要隱現方妙,熊貓館以竹林引勝,漸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過去有些園名,如寒碧山莊(注二)、梅園、網師園,都可顧名思義,園內的特色是白皮鬆、梅、水。盡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額真是賞景的說明書。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人臨其境,即無荷風,亦覺風在其中,發人遐思。而對聯文字之雋永,書法之美妙。更令人一唱三嘆,徘徊不已。鎮江焦山頂的別峰庵,為鄭板橋讀書處,小齋三間,一庭花樹,門聯寫著「室雅無須大;花香不在多」。游者見到,頓覺心懷舒暢,親切地感到景物宜人,博得人人稱好,游罷個個傳誦。至於匾額,有磚刻、石刻,聯屏有板對、竹對、板屏、大理石屏,外加石刻書條石,皆少用畫面,比具體的形象來得曲折耐味。其所以不用裝裱的屏聯,因園林建築多敞口,有損紙質,額對露天者用磚石,室內者用竹木,皆因地制宜而安排。住宅之廳堂齋室,懸掛裝裱字畫,可增加內部光線及音響效果,使居者有明朗清靜之感,有與無,情況大不相同。當時宣紙規格、裝裱大小皆有一定,乃根據建築尺度而定。園林中曲與直是相對的,要曲中寓直,靈活應用。曲直自如。畫家講畫樹,要無一筆不曲,斯理至當。曲橋、曲徑、曲廊,本來在交通意義上,是由一點到另一點而設置的。園林中兩側都有風景,隨直曲折一下,使行者左右顧盼有景,信步其間使距程延長,趣味加深。由此可見,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有些曲橋,定要九曲,既不臨水面(園林橋一般要低於兩岸,有凌波之意),生硬屈曲。行橋宛若受刑,其因在於不明此理(上海豫園前九曲橋即壞例)。
造園在選地後,就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作為此園之特徵,表達出預想的境界。北京圓明園,我說它是「因水成景,借景西山」,園內景物皆因水而築,招西山入園,終成「萬園之園」。無錫寄暢園為山麓園,景物皆面山而構,納園外山景於預園內。網師園以水為中心。殿春簃一院雖無水,西南角鑿冷泉,貫通全園水脈,有此一眼,絕處逢生,終不脫題。新建東部,設計上既背固有設計原則,且復無水,遂成僵局,是事先對全園未作周密的分析,不加思索而造成的。園之佳者如詩之絕句,詞之小令,皆以少勝多,有不盡之意,寥寥幾句,弦外之音猶繞梁間(大園總有不周之處,正如長歌慢調,難以一氣呵成)。我說園外有園,景外有景,即包括在此意之內。園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於「時」,花影、樹影、雲影、水影、風聲、水聲、鳥語、花香,無形之景,有形之景,交響成曲。所謂詩情畫意盎然而生,與此有密切關系(參見拙作《建築中的借景問題》)。
萬頃之園難以緊湊,數畝之園難以寬綽。緊湊不覺其大,游無倦意,寬綽不覺局促,覽之有物,故以靜、動觀園,有縮地擴基之妙。而大膽落墨,小心收拾(畫家語),更為要諦,使寬處可容走馬,密處難以藏針(書家語)。故頤和園有煙波浩渺之昆明湖,復有深居山間的諧趣園,於此可悟消息。造園有法而無式。在於人們的巧妙運用其規律。計成所說的「因借(因地制宜,借景)」,就是法。《園冶》一書終未列式。能做到園有大小之分,有靜觀動觀之別,有郊園市園之異等等,各臻其妙,方稱「得體」(體宜)。中國畫的蘭竹看來極簡單,畫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摺子戲,亦復喜看,每個演員演來不同,就是各有獨到之處。造園之理與此理相通。如果定一式使學者死守之,奉為經典,則如畫譜之有「芥子園」。文章之有八股一樣。蘇州網師園是公認為小園極則,所謂「小而精,以少勝多」。其設計原則很簡單,運用了假山與建築相對而互相更換的一個原則(蘇州園林基本上用此法。網師園東部新建反其道,終於未能成功),無旱船、大橋、大山、建築物尺度略小,數量適可而止,亭亭當當,象一個小園格局。反之,獅子林增添了大船,與水面不稱,不倫不類,就是不「得體」。清代汪春田重葺文園有詩:「換卻花籬補石闌,改園更比改詩難;果能字字吟來穩,小有亭台亦耐看。」說得透徹極了,到今天讀起此詩,對造園工作者來說,還是十分親切的。園林中的大小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無大便無小,無小也無大。園林空間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變化,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因此大園包小園,即基此理(大湖包小湖,如西湖三潭印月)。是例極多,幾成為造園的重要處理方法。佳者如拙政園之枇杷園、海棠塢、頤和園之諧趣園等,都能達到很高的藝術效果。如果入門便覺是個大園,內部空曠平淡,令人望而生畏,即入園亦未能游遍全園,故園林不起游興是失敗的。如果景物有特點,委宛多姿,游之不足,下次再來。風景區也好,園林也好,不要使人一次游盡,留待多次,有何不好呢?我很惋惜很多名勝地點,為了擴大空間,更希望一覽無余,甚至於希望能一日游或半日游,一次觀完,下次莫來,將許多古名勝園林的圍牆拆去,大是大了,得到的是空,西湖平湖秋月、西泠印社都有這樣的後果。西泠飯店造了高層,葛嶺矮小了一半。揚州瘦西湖妙在瘦字,今後不準備在其旁建造高層建築,是有遠見的。本來瘦西湖風景區是一個私家園林群(揚州城內的花園巷,同為私家園林群,一用水路交通,一用陸上交通),其妙在各園依水而築,獨立成園,既分又合,隔院樓台,紅杏出牆,歷歷倒影,宛若圖畫。雖瘦而不覺寒酸,反窈窕多姿。今天感到美中不足的,似覺不夠緊湊,主要建築物少一些,分隔不夠。在以後的修建中,這個原來瘦西湖的特徵,還應該保留下來。拙政園將東園與之合並,大則大矣,原來部分益現局促,而東園遼闊,遊人無興,幾成為過道。分之兩利,合之兩傷。
本來中國木構建築,在體形上有其個性與局限性,殿是殿,廳是廳,亭是亭,各具體例,皆有一定的尺度,不能超越,畫虎不成反類犬,放大縮小各有范疇。平面使用不夠,可幾個建築相連,如清真寺禮拜殿用勾連搭的方法相連,或幾座建築綴以廊廡。成為一組。拙政園東部將亭子放大了,既非閣,又不象亭,人們看不慣,有很多意見。相反,瘦西湖五亭橋與白塔是模仿北京北海大橋、五龍亭及白塔,因為地位不夠大,將橋與亭合為一體,形成五亭橋,白塔體形亦相應縮小,這樣與湖面相稱了,形成了瘦西湖的特徵,不能不稱佳構,如果不加分析,難以辨出它是一個北海景物的縮影,做得十分「得體」。
遠山無腳,遠樹無根,遠舟無身(只見帆),這是畫理,亦造園之理。園林的每個觀賞點,看來皆一幅幅不同的畫,要深遠而有層次。「常倚曲闌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如能懂得這些道理,宜掩者掩之,宜屏者屏之,宜敞者敞之,宜隔者隔之,宜分者分之,等等,見其片斷,不逞全形,圖外有畫,咫尺千里,餘味無窮。再具體點說:建亭須略低山巔,植樹不宜峰尖,山露腳而不露頂,露頂而不露腳,大樹見梢不見根,見根不見梢之類。但是運用上卻細致而費推敲,小至一樹的修剪,片石的移動,都要影響風景的構圖。真是一枝之差,全園敗景。拙政園玉蘭堂後的古樹枯死,今雖補植,終失舊貌。留園曲溪樓前有同樣的遭遇。至此深深體會到,造園困難,管園亦不易,一個好的園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園的歷史,更應知道園的藝術特徵,等於一個優秀的護士對病人作周密細致的了解。尤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更不能魯莽從事,非經文物主管單位同意,須照原樣修復,不得擅自更改,否則不但破壞園林風格,且有損文物,關繫到黨的文物政策問題。郊園多野趣,宅園貴清新。野趣接近自然,清新不落常套。無錫蠡園為庸俗無野趣之例,網師園屬清新典範。前者雖大,好評無多;後者雖小,贊辭不已。至此可證園不在大而在精,方稱藝術上品。此點不僅在風格上有軒輊,就是細至裝修陳設皆有異同。園林裝修同樣強調因地制宜,敞口建築重線條輪廓,玲瓏出之,不用精細的掛落裝修,因易損傷:傢具以石凳、石桌、磚面桌之類,以古樸為主。廳堂軒齋有門窗者,則配精細的裝修。其傢具亦為紅木、紫檀、楠木、花梨所制,配套陳設,夏用藤棚椅面,冬加椅披椅墊,以應不同季節的需要。但亦須根據建築物的華麗與雅素,分別作不同的處理。華麗者用紅木、紫檀,雅素者用楠木、花梨:其雕刻之繁簡亦同樣對待。傢具俗稱「屋肚腸」,其重要可知,園缺傢具,即胸無點墨。水平高下自在其中。過去網師園的傢具陳設下過大功夫,確實做到相當高的水平,使游者更全面地領會我國園林藝術。古代園林張燈夜遊是一件大事,屢見詩文,但張燈是盛會,許多名貴之燈是臨時懸掛的,張後即移藏,非永久固定於一地。燈也是園林一部分,其品類與懸掛亦如屏聯一樣,皆有定格,大小形式各具特徵。現在有些園林為了適應夜遊,都裝上電燈,往往破壞園林風格,正如宜興善卷洞一樣,五色繽紛,宛或餐廳,幾不知其為洞穴,要還我自然。蘇州獅子林在亭的戧角頭裝燈,甚是觸目。對古代建築也好,園林也好,名勝也好,應該審慎一些,不協調的東西少強加於它。我以為照明燈應隱,裝飾燈宜顯,形式要與建築協調。至於裝掛地位,敞口建築與封閉建築有別。有些燈玲瓏精巧不適用於空廊者,掛上去隨風搖曳,有如塔鈴,燈且易損,不可妄掛,而電線電桿更應注意,既有害園景,且阻視線,對拍照人來說,真是有苦說不出。凡茲瑣瑣,雖多陳音俗套,難免絮聒之譏,似無關大局,然精益求精,繁榮文化,愚者之得,聊資參考!

⑺ 松樹的樹干是什麼樣子的

松樹是松科松樹常綠大喬木,極少數在特定環境下呈灌木狀。主根發達可穿透岩石,側根稀疏;樹干粗壯褐色至黑褐色,深縱裂,常有油脂分泌;枝條輪生,一年1輪或2~3輪;葉片針形2~5針一束,四季常綠,束束向上;花果均為球形,單性花,雌性同株,花期2~3月,果熟8~10月;松樹大多長的挺拔高大,頂風逆雪,充滿陽剛之氣。

松樹種類較多在我國全境均勻分布,耐旱耐寒耐瘠薄,但怕水濕,在懸崖峭壁也能很好的生存,因此松樹又稱先鋒樹種,可用於瘠薄山場的土壤改良。松樹是強光照植物,喜陽但也具有一定的耐陰性,在土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生長最佳。松樹的壽命可長達數千年,是長壽的代名詞,民間有松鶴延年之說,據記載,廣西南山寺一棵不老松樹齡達3000年。

松樹用途極其廣泛,渾身是寶。首先松樹是世界三大速生樹種之一,材質軟硬適中,建築傢具均可利用,是重要的用材樹種之一;其次松脂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於提煉松香松節油;松樹的種子松子是著名的乾果,營養豐富口感獨特;松樹同時也是園林綠化盆景的主要樹種之一。同時松針松樹皮是養花的好植料,松樹球果可做工藝品等等。

松樹適應性較強,在我國各地均可栽培種植。栽培種植松樹需要根據松樹的生理特點,選擇光照條件好,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的山場種植,同時還需根據不同松樹的生長速度確定合適的初植密度,如生長較快的國外松每畝初植110株即可,而生長緩慢的馬尾松每畝至少需要初植333株以上。松樹側根欠發達,栽植成活率不高,需及時補植,加強撫育直至林木郁閉。

松樹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也是自然狀態下分布最廣泛的樹種之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適應能力,用途極其廣泛,深受民眾喜愛

⑻ 怎樣種植樹庄盆景

樹樁盆景,在栽培方麵包括:培養樹壞、加工造型、栽盆配景等過程;在管理方麵包括:澆水、施肥、修剪、整姿等工程。
第一節 工具與材料
樹樁盆景的栽培和管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主要有下列幾種:
1、工具:剪刀、鉗子、鋸子、刀子、小鏟鍬、竹扦、鑿子、錘子;
2、器皿、用具:水壺、篩子、噴霧器、施肥用具;
3、材料、葯物:攀扎材料(棕絲、銅絲、鐵絲和麻皮等)、各種葯品。
家庭製作盆景不一定要求上述工具樣樣具備,也可用其它的代用工具。
第二節 樹坯的培育
1、繁殖的方法
樹樁盆景的主要材料——樹木,有兩個來源:一是繁殖苗木,進行較長時間的培養;二是向山野掘取樹樁,再作一定的培養加工。當然,也可向花農購買樹坯進行加工;在野外掘取樹樁應該遵守林業部門的有關法規,而且盡可能不破壞生態環境。
樹木的繁殖基本上分兩大類:一是有性繁殖,即用種子形成新個體,這種繁殖所育成的苗木叫做實生苗;另一類是無性繁殖,即利用植物的莖、葉或根來培育成新的個體。有扦插、嫁接、壓條和分株等方法,這種繁殖是母本階段發育的延續,能保持住母樹的特性。盆景中樹木繁殖大多採用無性繁殖。
每一種繁殖方法其優缺點:如用種子播種形成幼苗,要培育成老態龍鍾的樹樁盆景則很長的時間,甚至經過二、三代人的培育才能完成;但如果用於微型盆景,則可較好地塑造一株微小的「老樹」,用播種的形式較容易獲得大量的樹木材料。用無性繁殖的方式是盆景成型時間短,而且能保持母本的持性(如花色、花香等)。採用扦插的形式也可以獲得大量的樹木材料,廣州常見的福建茶、六月雪都是很容易扦插生根的植物。嫁接可以改造「樹形」,如在樹干適當的位置嫁接枝條,可以使樹形大大改善。採取哪種繁殖方式主要與植物本身的生物特性有關,有的植物種子很容易萌發,有的植物枝條很容易扦插生根,有的植物嫁接很容易成活,所以繁殖方式要具體視何種植物而定。
2、山野掘取
山野掘取是指從山野里掘取老樹樁,經過培養加工作為盆景的素材。用這種方法,可以大大縮短盆景的培養時間,並常常能選到形態自然而又古拙的老樹樁。
在林木茂盛的山區,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樹樁,反而在荒山瘠地比容易尋找。這些地區的樹木,由於經過多年人工砍伐,留下古老的樹樁,就是很好的採掘對象。特別是懸崖峭壁的石縫中,由地樹木的發育受到阻礙,生長得很慢,年歲愈久則愈顯蒼老。另外,生長在高山風口的樹樁,由於風濤的自然加工,軀干多遒勁曲折,樹葉多平整並列,姿態比較古怪,不同於凡品,並容易成活。其它生長在田邊,河邊和屋角的樹木,只要經常砍伐,積年累月,也會形成老樁。一般生長在向陽坡處的樹樁,較之陰坡處的生長旺盛健壯,採掘後培育,生長力強。
一般採掘的時間多在二、三月間進行。
在採掘時,把不必要的根枝剪去,並用濕苔包好,或就地用土混水拌成厚泥漿,將根部放在泥漿中浸泡數分鍾,俗稱「打漿」,以保護細根不致失水而枯萎,放在陰暗處或就地假植,以便保存。樹樁要保留副根和須根,這是成活的重要關鍵。主根一般可以截斷,但松柏類和直根樹種,則必須保留主根,否則不易成活。運輸過程要注意防止碰傷根枝。
採掘來的樹樁,應選擇一塊陽光充足、土壤疏鬆肥沃和排水便利的地方進行栽種。另一種方法是將挖回來的樹樁栽入泥盆,放在溫室進行催芽發青。注意澆水、噴水,防止失水枯死,但不能過澇以免爛根。
3、養坯
無論用哪一種繁殖方法育出的樹木,或是經過山野掘取獲得的老樹樁,都必須先進行地植,培養一定的時期,叫做「養坯」。在養坯的同時還要進行樹木的造型加工,直至樹木的干、枝和根等基本符合盆景的造型要求時,才可栽進盆中。這是培養盆景的多、快、好、省的方法。如果不經過養坯,就直接上盆,那麼很難成型。此外,樹木上盆後一般不易長大,因此培養大的樹樁也有困難。
養坯必須根據植物的生理特性、生長特點,選擇適宜的地方和土壤。養坯的主要工作是澆水和施肥。根據樹樁的不同季節進行澆水,既不能少又不能澇。為使樹木生長良好和盡快成型,施肥很重要,但要控制施肥的時間、濃度、次數。還要做好修剪、摘芽、鬆土、除草和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養坯的時間有2、3年,也有10年以上的,要根據樹坯的基礎情況、樹木的種類以及造型要求等而定。如要將一棵樹苗培養成大型的樹樁盆景,一般至少需要15年以上,松柏類時間更長;而製作小盆景的樹木,以及山取的老樹樁,一般只需3-5年即可成型。
(1)樹樁處理
根部處理:要考慮到成活的需要,又便於以後上盆加工。主根要適當短截,根的底部最好修成水平狀,還要根據自然根系結構,從而根過渡到側根、須根。短截主根應盡量多留側根和須根,以保證樹樁的成活生長。根部短截切不可一步到位,可等成活後發出新根,再逐漸修剪短截,以適於上盆時在盆缽中能容納為宜,且使根端與盆缽壁部有一定空隙,以利生長。
根部處理
枝幹處理:自然生長的枝幹,往往雜亂無章,必須進行一次初步重修剪。根據樹坯材料的特點,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坯樹乾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來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勻稱協調、線條優美的盆景作品。
截干處理:把多餘的枝條剪去,留下造型需要的枝幹。
倒置處理:巧妙利用樹樁的自然形狀,把斜向處理處理生長的樹樁旋轉90度,塑造成懸崖式樹樁盆景。
截口處理:在樹型確定後,要截去多餘的枝幹,其鋸口處理,因樹種習性不同,處理方法也不同。有些植物(雀梅),鋸口貼近主幹,很容易炸皮,影響美觀。故鋸截時可稍留一節枝幹,癒合後再截除。對一般傷口易癒合的樹種(如三角楓、黃楊等),則可貼近主幹鋸截。截口應盡量避開正面,要平整光滑,使截口與主幹自然癒合,不致有礙觀賞。截口最好及時塗上防腐劑或蠟質,以防傷口感染病蟲害。
(2)栽植
採掘樹樁大多養坯一年後再進行上盆加工,在此期間,先進行就地栽植。栽植方法有地栽、容器(盆缽或木箱)栽植。要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養坯。
地栽:栽前應深翻土壤,挖好排水溝,最好在栽植時,攙進1/2山土。樹樁宜用干土,根的縫隙易於搗實,澆水後,土和根可緊密融合。利於樹樁成活和生長。在南方雨水多,土質粘性大的地方,應採用壟栽法,以利於排水,防治爛根。栽植樹樁的土壤,如是下山樁,最好選擇素心土,已養坯一年以上的樹樁,可用營養土。
地栽
磚圍地栽
盆栽:採掘的樹樁除地栽外,也可選用泥盆、木箱、籮筐等栽培。容器的大小視樹樁的大小而定。底部留有排水孔,為了透氣性良好,可在底部墊層粗砂。盆栽有利於結合造型加工和精細管理。為了提高盆栽的成活率,可連盆帶樹埋在泥土裡,可保持盆土濕潤,促進生根和萌發枝葉。
「連盆帶樹」的地栽
套栽:野外採掘的老樁,根心枯空,樹齡老化,新陳代謝功能差,成活率較低,冬季易受凍害,可採取套栽法養坯。樹樁栽植地里或泥盆內,用塑料薄膜袋或其他袋狀物將枝幹套住,留出頂部芽點位置,周圍填土,待葉芽萌發後,再將套袋由上往下逐漸拆除。套栽法可以保濕保暖,有利於老樁的萌發更新,提高成活率。
套栽
利用瓦片培養懸崖式盆景樹樁。
注意事項:(1)樹樁剛栽時一般培土較高,成活後,生長旺盛期,樹樁基部易萌發新根,如不及時清除周圍壅土,日久新根越長越旺,而原來主根會逐漸被新根替代而死亡。所以栽植成活後,生長正常時,要及時除去培土,逐漸將主根露出,促進原根生長出更多須根。(2)一般盆景根樁的培養,要按上盆時的姿態栽植,如斜乾式盆景則枝幹要傾斜栽植;懸崖式則枝幹要下垂,或栽植後利用頂端向上生長的習性,將盆栽樹樁傾斜放置,讓枝冠下垂彎曲。(3)新栽樹樁剛成活時,切不可施肥,待生長正常時,逐漸施肥,促進枝葉生長。
第三節 樹樁的造型加工
(一)加工的方法
造型加工主要有剪與扎兩種方法。剪的方法為嶺南盆景的主要造型方法,最適於萌發力強的樹種,如福建茶、榆、九里香、六月雪等。
修剪的時期,要分別樹種,加以處理。一般落葉樹宜在落葉後發芽前修剪,常綠樹則宜在生長旺盛時修剪,定期發芽的樹種宜在發芽前修剪,觀花樹種宜在花後修剪。此外,一般春夏季節,宜讓樹木自然生長一段時間後再進行修剪。
金屬絲扎法:即用銅絲或鐵絲卷繞在樹枝上,再將樹枝進行各種彎曲。金屬絲的粗細根據樹枝的大小而定。先將金屬絲的一端固定在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再作螺絲狀的卷繞,必須貼緊枝幹,但不可用力過猛,以防損傷樹皮或扭斷枝幹。枝乾的彎曲一定要慢,防止折斷枝幹。
棕絲扎法:即全部用棕絲捻成的不同粗細的棕繩將枝條紮成各種彎曲形狀。進行扎時先將棕繩打一個套結,固定在需要彎曲枝的下端,如枝的基部,交叉處或葉柄處的枝條上均可;再將打成套結後的兩根棕繩交叉幾下,放在需要彎曲的枝的上端,打一活結,使枝條置於其中。然後慢慢彎曲枝條,使成需要的弧度,收緊打死結,即完成一彎。
無論採用金屬絲或棕絲的扎法,到一定的時間,必須即時拆除,如繼續讓其留在枝上,就會因為枝條的生長而陷入皮層,造成「金屬絲傷」或「陷棕」。
(二)加工的標准
自然界的樹木形態是千變萬化的,作為自然界樹木縮影的樹樁盆景造型,當然也應是多種多樣的。各地不同風格和流派,標准也不盡相同欣賞者也各有所好。因此,樹木的造型加工,很難用具體的標準定下來。
首先,樹木必須符合自然和富有畫意。符合自然就是要使人感覺到在自然界曾經看到過這種樹木景象,這就必須注意不可矯揉造作,力求保持樹木固有的姿態。但僅僅符合自然是不夠的,還必須富有畫意。富有畫意是指在自然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加工。要通過各種手段達到源於自然,高於自然的目的,這同繪畫的道理是一樣的。
樹木的主幹形態最為重要,其好壞決定整個樹木的造型。主幹一般以粗壯為好,應能表現出大樹的姿態。主幹要自下而上漸細,不宜突然變細,或相反有某一段超過下面的粗度。此外,主幹可直可曲,視造型需要而定,但都必須自然。
樹木的根部形態也很重要,僅次於主幹。根露才能顯出老樹的特徵,但露得太多也未必好,反而失卻自然。最好是有露有藏,露中有藏。根的形態多種多樣,有的形如鋼爪,緊緊抓住土面;有的好似龍蛇,蟠曲奇妙。但都須與主幹配合,渾然成為一體。
乾和根是基礎,有了好的基礎,還須有好的枝葉。一般枝要曲,才有美感。用剪的方法形成的彎曲,比較蒼勁;用扎的方法形成的彎曲,比較柔和,兩者各千秋,可根據造型需要選擇。枝葉要做到疏密有致,應根據不同的式樣、不同的樹種來決定疏密。另外,葉子的大小也有一定關系,如果是中、小型的盆景,應選擇葉子較小的樹木,整體才能顯得較為協調協。
(三)加工造型
1、蓄養
蓄養和養護是不同的概念,養護是指樹木盆景在生長過程中的保養護理,而蓄養是指樹木盆景造型過程中採取蓄養方法結合攀扎、修剪、嫁接、雕刻使根、干、枝的形態按人的意願去發展。一盆好的樹木盆景,它的根、干、枝須比例合理勻稱,在造型過程中其枝幹彎曲、冠型剪裁較容易處理,而粗細協調、勻稱、比例合理必須依賴於蓄養才能完成。蓄養好比「加法」,修剪刻挖好比「減法」,樹木造型須「加」、「減」並用,巧為互補。蓄養能發達根系,利於傷口癒合,使枝、干、根比例合理勻稱,樹型豐滿、自然美觀,彌補攀扎修剪之不足。
(1)蓄根:根是樹木賴於生存的主要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決定樹木長勢的優劣。從樹木盆景角度來講,根的造型是表現盆景美的重要部分。蓄養好根,除有利樹木生長外,還能增強樹木盆景造型藝術的感染力,使之更加完美。俗話說:「無根」即為插木,沒有好的根盤,不能稱得上盆景佳作。
山野採掘樹樁一般樹齡較長,根部較大。由於自然生長,枝幹姿態很美,根部往往有不足之處,在養坯時,可採取補根法,誘發新根。樹樁一側無根可採取靠接法,選擇同種樹苗緊貼根部栽植。第二年樹樁及補植樹苗剪去。這種補根法,可使老樁殘缺根系恢復生機,更新生長。利用樹樁蓄根法,可塑造出理想的根型。
此外,在蓄根的技法中,還可採用懸根法、墊根法、盤根法、擠根法、圍套法等,培養各種型式(如平展根、提懸根、盤根、連根等)根系,這對繁殖功的蓄根更為適合。
根樁根部左側缺根,影響造型。取同種植物的小植株,去除右側根部,並用刀修成鍥形,成要補根的樹樁基部缺口吻合,固定培養。

嫁接成活一段時間後,可剪去接穗上部,只留與砧木結合的根。

墊根法:選取健壯的盆景樹材,將全部根系掘起,洗掉泥土,剪去所有向下根系,注意保留四周側根,清理成放射型,用扁形物體如木板、瓦片等墊在根部下端,再用棕絲或易腐繩帶將根系均勻地縛扎在墊物上。

盤根法:選用根部柔軟易於盤曲的盆景材料,如榕樹、榆樹等,春季挖掘起全部根系,洗去泥土,保留適於盤曲的長根,將錐開榨塞入根部中間,把根沿棕外圍分開,再編排盤曲長根,粗細有別,自然得體,使根型呈喇叭狀,再用易爛繩帶縛扎。將盤曲處理的樹材植於地下,或植於稍大的泥盆中。

擠壓法:在樹木生長過程中,不斷採取物理處理方法,對根基部主根進行抑制擠壓,使其形成板根狀。擠壓應分多法逐漸進行,切不可操之過急,否則對植物根部造成不可癒合的創傷,
圍套法:用圍套的方法,控制根的擴張,迫使根系向下生長,培養不同形式的懸垂根。此法可用於培養提根式樹樁盆景。

(2)蓄干:干是樹木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樹冠與根連成一個整體,起著養分的輸送和支撐樹冠的作用。從樹木盆景加工來講,乾的粗細、力度、動勢,對整體造型起到舉足輕重的影響。如要制在一盆樹木盆景佳作,必須根據樹材的自身特點,先蓄好根、干,再蓄分枝、側枝。野外採掘樹樁的蓄干,要根據不同樹種的習性,靈活掌握。凡生長速度慢,截面很難癒合的樹種,如松柏類及雜木類的雀梅、枸杞、六月雪等,採掘時應最大限度保留好根、干、枝,求其完整。而採掘到一些生長較快且傷口易於癒合的樹種,根盤非常好,干形不理想,可下決心將幹部不理想部分截除,重新蓄養主幹。截面大者可養成雙干,截面小者可畜養成單干。
剖干蓄養法:野外採掘到的雜木樹樁如三角楓、榆樹、福建茶等生長較快樹種,根盤甚好,而上部的干不夠理想,可將其鋸除,並將乾的截面剖切成雙干型或三干型。第二年春,根據發條的情況確定干型。雙干型的將主幹截成一高一矮,一主一次,參差有致。並任其生長,用蓄枝截干法,蓄出主幹。當蓄養的主幹基本理想後,再用金屬絲攀扎分枝、側枝。經過數年蓄干、攀扎,使剖幹部位蓄養的枝幹,日趨豐滿成型。

單干蓄養法:根部完好的樹材,如上部主幹不理想,可在適當高度截去,重新蓄養枝幹,截面小者可蓄養成單干。

(3)蓄枝:枝條是樹木盆景造型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無枝則無冠。在樹材加工造型中,往往因為枝與干、枝與枝之間粗細比例,排列位置不合理,而難成佳作。樹木的自然生長規律,是下粗上細,如因造型不當,下部乾瘦弱,而頂端枝條反而粗壯,則失去自然美。所以必須採取抑上養下措施,有足夠營養供給下部枝條,使其長粗,形成豐滿的枝冠。
枝條蓄養應在根、干造型基本完成後,再對枝冠進行製作。但不要急於求成,可由下向上逐步推進,越是接近頂部枝冠,成型越快。所以對頂部枝條進行定位、綁扎,應及時剪除徒長枝、四強枝,蓄養下部枝條,讓其長粗,當下部枝幹蓄養達到一定粗度時,再蓄養側枝,根據造型需要,或以修剪為主,或以攀扎為主,進行不同造型處理,在下部枝幹造型基本成型後,再逐步向上推移。這樣就使得枝與干、枝與枝比例協調、合理,形成優美的枝冠。

(4)蓄截口:山野挖掘的樹樁,在養坯過程中,需要進行造型剪截,形成大小不等的截口。截口癒合不好,逐漸潰爛,不僅有礙觀賞,而且影響其生長和壽命。因樹種不同,以及截口大小、生長快慢的差異,其癒合能力各有不同。闊葉樹種癒合能力強,松柏類的癒合能力差。截口大的樹材,最好地栽養坯,不急於造型,枝條定位後,任其生長不加束縛,其截口癒合就快得多。
斜鋸後的截口用刀將周圍削去一部分,呈小圓弧形,以利於截口的癒合。留條位置應根據造型的需要,留在截口的一側,不宜對稱留條。蓄截口的枝條應放在需要增粗的位置,當所留枝條長到1.5-2厘米粗時,即可剪去,如截口尚未癒合好,可繼續再留條直至截口癒合為止。
截口過大癒合困難時,可用靠接的方法,運用該樹的枝條靠接截口處。嫁接癒合後,剪去接枝,在截口中間的嫁接枝條上繼續放條蓄養截口。
2.造型
(1)攀扎彎曲:在樹木盆景造型過程中,枝幹彎曲是造型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內容,通過彎曲來改變枝幹原來形式,合理佔有空間方位從而達到形式美。在我國傳統的樹木盆景造型中,多用棕絲、棕皮來攀扎,彎曲調整枝幹。其棕法技巧,仍值得借鑒。
傳統棕法攀扎不易傷害植物,工整秀麗,但技術要求高,工時長。金屬絲攀扎易於操作,可隨時所欲,得心應手,省工省時,且難拆卸。所以彎曲攀扎時,可據制用者的喜好及造型需要,選用棕絲或金屬絲,也可金、棕並用。
對枝乾的彎曲,要了解不同樹種的習性,根據粗細,把握好時間季節,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尤其對主幹的彎曲要做到胸有成竹,能彎到什麼程度,就彎到什麼程度。亦可分階段逐步加大彎曲度,彎曲時注意保護木質部和表皮。對於一些粗干造型可彎可不彎,盡量少彎或不彎。小苗培育的盆樹材應自幼彎曲攀扎,山野採挖大型盆景樹樁,可通過改變種植形式,或巧借樹勢來減少彎曲度。
①金屬絲攀扎:常用的金屬絲有銅絲、鉛絲、鐵絲,根據攀扎樹材的粗細、韌性、色澤,選擇不同粗細的金屬絲。因金屬絲強度大,易損植物表皮,可用彈性好且質地軟的牛皮紙、棉布、塑料製成帶狀,將金屬絲包纏起來,必要時也可將攀扎的樹干也包纏起來。注意及時拆卸,以防金屬絲嵌入木質部。
攀扎應先主枝,後次枝,再小枝,由下往上、由里往外、由粗至細。將金屬絲始端固定,可一根,也可兩根並用,貼緊枝幹,按金屬絲和和枝乾的相切45度角向上攀繞,至需要位置時,將金屬絲末端緊靠樹皮,不得翹起。
雜木類在生長季節攀扎,在半木質化時最適宜,此時枝條生命力特別旺盛,即使折裂,也容易癒合。松柏類宜在休眠期攀扎。
②棕絲攀扎:視被攀扎枝幹粗細,將棕絲捻成不同粗細的棕繩,根據枝幹生長的位置、彎曲形式,找出最佳的攀扎點與打結的位置。開始的攀扎點應盡量選擇分枝、樹節,或粗糙處,以防棕繩滑動。如攀扎點光滑,可用棉織物纏繞。彎曲間距視枝的粗細,硬軟程度,靈活掌握。枝條細軟間距可短一些;硬且粗的,間距可長一些,彎曲部內弧處用鋸拉口,深度小於干徑的1/2,並用麻皮纏住傷口。攀扎時間,除傳統攀扎外,自然式造型的可根據需要適時攀扎。攀扎對樹干有傷害時,可在早春進行,利於傷口的癒合。攀扎順序,先扎主幹,後扎大枝,再扎小枝。扎枝葉時,先扎頂部後紮下部。
③金、棕並用攀扎:金屬絲對小枝的綁扎時間快、效果好、且有力度,但對較粗枝乾的彎曲,較為因難。而棕絲攀扎無論粗細皆可。棕絲攀扎,主要通過兩點的收縮,使枝條彎曲,其彎曲的形式,柔多剛少。因此,把金屬絲和棕絲並用,能取長補短,剛柔相濟。主幹枝的彎曲用棕絲攀扎、牽拉,小枝條的彎曲用金屬絲綁扎。
點擊:金、棕攀扎示意圖
④其他攀扎方法:枝幹彎曲除用金屬絲、棕繩攀扎外,還可以利用剖干、鋸切、開槽、絞、吊、拉、頂的方法。
點擊:枝條彎曲的方法
主幹不是太粗,且傷口癒合較為因難的樹種,可在中間部位,按垂直彎曲方向切割與弧長相等。切割完畢後,用棕皮或麻皮將切口包紮緊,將棕絲扣套在乾的基部,把兩股繩絞在一起系在乾的上端打活結,彎曲到位後再打死結固定。
(2)修剪:從造型來講,修剪和攀扎都是為了改變枝乾的彎曲形式,佔有的空間位置,從而達到樹木造型的目的。從養護管理來講,修剪是為了保持和維護已成型的樹木景觀。按造型順序的先後,可分為定位剪、縮剪、疏剪等。
修剪時間:雜木類盆景一年四季均可修剪,松柏類宜在休眠季節修剪。梅雨季節雨水多,空氣濕度大,樹木生長旺盛,應少剪,或不重剪,大量枝葉被剪去會影響正常生長,嚴重時導致死亡。另外,接近秋末不可重剪,強剪後新芽陸續萌發,寒流一來會凍死嫩芽。重剪、強剪的最佳時間為1-2月份樹木處於休眠期。但一些不耐寒樹種不宜在冬季修剪,因傷口較難癒合,易留疤痕。
一般來講,樹木長勢強、生長旺盛的可多剪,生長瘦弱的則少剪。從樹木造型需要,通常要剪去雜亂的交叉枝、重疊枝、平行枝、輪生枝、對生枝、瘦弱枝、病態枝等。留下枝條的養分集中,可長得健壯。

熱點內容
買了溫室花卉 發布:2025-08-23 11:04:47 瀏覽:131
總裁的出牆戲妻七夕 發布:2025-08-23 11:04:36 瀏覽:737
聯合活動花語 發布:2025-08-23 11:01:50 瀏覽:274
鏡子對綠植 發布:2025-08-23 10:41:41 瀏覽:77
哪裡可以看蘭花劫 發布:2025-08-23 10:22:33 瀏覽:206
櫻花校園模擬器最新版有門下載 發布:2025-08-23 10:14:26 瀏覽:203
黑色情人節發布會電影 發布:2025-08-23 10:13:23 瀏覽:552
梅花怎麼畫花 發布:2025-08-23 10:12:47 瀏覽:984
花卉草木 發布:2025-08-23 09:57:51 瀏覽:379
草莓盆栽賣點 發布:2025-08-23 09:49:23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