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白菖蒲
⑴ 菖蒲的寓意
菖蒲的寓意:
1、脫俗出塵
菖蒲的植株非常簡單,它沒有粗壯的莖干,也沒有凌亂的分枝,只有葉片,葉叢生,而且直立生長,就像一根根線條,簡潔大方,它雖生長在泥土中,但卻透出一種清新脫俗的感覺。菖蒲象徵著不與濁世同流合污,寓意脫俗出塵的品質,代表君子的品行。
⑵ 花菖蒲的日常養護方法詳解 和菖蒲的區別
通常我們見到的花菖蒲有兩種,一種是種植在水中,一種種在高於水面的土中。正常情況下土中的花菖蒲不如水中的花菖蒲,栽培通常選擇濕地進行。
花菖蒲喜歡是濕潤的環境,生長對水的需求量較大,種植過程中保證充足的光照,光照時間控制在6小時以上;足夠的空氣濕度及土壤濕度,適時施肥。
花菖蒲的繁殖主要有播種、分株及組培三種方式。
播種主要在春秋季節進行。分株可以在春、秋、花後進行,組培可以在任意時間進行。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肩膀側芽、葉片、莖尖,經過消毒後,進行分化培養,這樣可以培養出大量的植株。
花菖蒲需要適當的澆水施肥,盆栽植株管理要細致一點,施肥不要過濃,以免燒根。地栽植株管理相對粗放,春季和花後各施一次肥即可。
花後,要及時剪除病葉,殘根以及花莖。換盆移栽時,將植株上部分的葉片剪掉,留下20cm進行移栽,對於一些引進品種,栽種前用生根劑浸根。
花菖蒲定植後,周圍會長出許多雜草,要及時鬆土除草。除草在土壤較干時。人工拔出。
菖蒲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端午節有把菖蒲葉和艾捆一起插於檐下的習俗;根莖可制香味料。亦稱為堯韭。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原產中國及日本,北溫帶均有分布。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橫走,稍扁,分枝,直徑5-10毫米,外皮黃褐色,芳香,肉質根多數,長5-6厘米,具毛發狀須根。葉基生,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4-5毫米,向上漸狹,至葉長1/3處漸行消失、脫落。葉片劍狀線形,長90-100(-150)厘米,中部寬1-2(-3)厘米,基部寬、對褶,中部以上漸狹,草質,綠色,光亮;中肋在兩面均明顯隆起,側脈3-5對,平行,纖弱,大都伸延至葉尖。花序柄三棱形,長(15-)40-50厘米;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長30-40厘米;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狹錐狀圓柱形,長4.5-6.5(-8)厘米,直徑6-12毫米。花黃綠色,花被片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寬約1毫米;子房長圓柱形,長3毫米,粗1.25毫米。漿果長圓形,紅色。花期(2-)6-9月。
花菖蒲:是玉蟬花的變種。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根狀莖短而粗,須根多並有纖維狀枯葉梢,葉基生,線形,葉中脈凸起,兩側脈較平整。花葶直立並伴有退化葉1-3枚。花大直徑可達15厘米。外輪三片花瓣呈橢圓形至倒卵形,中部有黃斑和紫紋,立瓣狹倒披針形。花柱分枝三條,花瓣狀,頂端二裂。蒴果長圓形,有棱,種皮褐黑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以日本栽培最盛,己育出一百多個品種。
⑶ 昌蒲草怎樣種植
1、【種植環境】
最適宜生長的溫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以地下莖潛入泥中越冬。喜冷涼濕潤氣候,陰濕環境,耐寒,忌乾旱。生於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邊、沼澤濕地或湖泊浮島上,也常有栽培。
2、【種植方式】
將收集到成熟紅色的漿果清洗干凈,在室內進行秋播,保持潮濕的土壤或淺水,在20℃左右的條件下,早春會陸續發芽,後進行分離培養,待苗生長健壯時,可移栽定植。
3、【栽培技術】
露地栽培,選擇池邊低窪地,栽植地株行距小塊20m、大塊50m,但一定要根據水景布置地需要,可採用帶形、長方形、幾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種。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同時灌水1-3厘米。盆栽時,選擇不漏水的盆,內莖在40-50厘米,盆底施足基肥,中間挖穴植入根莖,生長點露出泥土面,加水1-3厘米。
4、【折疊施肥】
菖蒲在生長季節的適應性較強,可進行粗放管理。在生長期內保持水位或潮濕,施追肥2-3次,並結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為主,抽穗開花前應以施磷肥鉀肥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厘米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殘葉,集中燒掉或漚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換分栽1次。
⑷ 盆栽菖蒲如何種植
盆栽菖蒲的關鍵點:
1、菖蒲的分株的最佳時間:穀雨(4月14日菖蒲生日過後進入生長旺盛期);
2、植料:疏鬆的砂質壤土(仙土,植金石、蛭石、河沙、赤玉土、營養土等混合的土壤);
3、施肥:適量有機顆粒肥置於盆面(菖蒲的施肥也比較糾結,不肥則葉色泛黃,又不耐肥);
4、澆水:葉干土濕(喜濕潤,忌乾旱。日常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為宜,但澆水過多,也易造成葉黃);
5、光照:菖蒲喜陰,但還需要散射光(建議平時養護可以放置於大中型盆景的樹蔭下);
6、剪葉:越修剪葉越細是大家的共識,但是修剪次數也不易過於頻繁,定期去除腐葉和黃葉,使之保持最佳的觀賞效果。
拓展資料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橫走,稍扁,分枝,直徑5-10毫米,外皮黃褐色,芳香,肉質根多數,長5-6厘米,具毛發狀須根。葉基生,基部兩側膜質葉鞘寬4-5毫米,向上漸狹,至葉長1/3處漸行消失、脫落。葉片劍狀線形,長90-100(-150)厘米,中部寬1-2(-3)厘米,基部寬、對褶,中部以上漸狹,草質,綠色,光亮;中肋在兩面均明顯隆起,側脈3-5對,平行,纖弱,大都伸延至葉尖。花序柄三棱形,長(15-)40-50厘米;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長30-40厘米;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狹錐狀圓柱形,長4.5-6.5(-8)厘米,直徑6-12毫米。
花黃綠色,花被片長約2.5毫米,寬約1毫米;花絲長2.5毫米,寬約1毫米;子房長圓柱形,長3毫米,粗1.25毫米。漿果長圓形,紅色。花期(2-)6-9月。
⑸ 菖蒲需要曬太陽嗎
可以曬太陽,以防止霉變。但是建議晾曬,不要暴曬,暴曬容易變質。
菖蒲作用:
菖蒲和艾葉燃燒產生的煙氣具有很強的驅蚊滅蟲、抑制細菌和病毒的作用,是一種空氣消毒的良方。
採集菖蒲葉及艾草,在陽光下曬干,在陰涼乾燥處保存的陳年菖蒲和艾草更佳。在室內防火容器中點燃,待其燃盡熄滅即可,在室外院落也可選擇上風防火處點燃,均可達到驅蟲消毒的效果。
(5)盆栽白菖蒲擴展閱讀:
菖蒲根莖橫走,稍扁,分枝,外皮黃褐色,芳香,肉質根多數,具毛發狀須根。葉基生,基部兩側具膜質葉鞘;葉片劍狀線形,長90~150厘米,基部寬、對褶,中部以上漸狹,草質,綠色,光亮;中肋在兩面明顯隆起,平行側脈3~5對,大都伸延至葉尖。
花序柄三棱形,葉狀佛焰苞劍狀線形,肉穗花序斜向上或近直立,狹錐狀圓柱形,密生細花;花黃綠色,兩性,花被片6,廣線形,膜質透明,先端淡褐色,長約2.5毫米;子房長圓柱形。漿果長圓形,紅色。花期2~9月。
⑹ 盆栽菖蒲用什麼土栽
火山岩1,桐生砂1仙土1,顆粒石子1。
(顆粒直徑1-3毫米就可以,粉末不要緊,盆地孔用紗窗。大水會沖干凈的。)加總量5%的稻殼炭(如果有蛭石用片狀比較好加總量5%利於發根。)特別乾燥的環境加10%左右的泥炭就可以,如果土養可以加入石子,不是黃沙,菖蒲親石不親泥。切記!什麼土最合適?大量澆水10秒可以滴完就可以。要有足夠的瀝水性。
⑺ 這是什麼花
鳶尾花
鳶尾屬(拉丁學名:Iris L.),單子葉植物綱,百合目,鳶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塊莖或匍匐狀根莖;葉劍形,嵌疊狀;花美麗,花序生於分枝的頂端或僅在花莖頂端生1朵花;花較大;花被花瓣狀,有一長或短的管,外彎,花柱分枝擴大,花瓣狀而有顏色,外展而覆蓋著雄蕊;子房下位,胚珠多數,果為蒴果。本屬模式種:德國鳶尾(Iris germanica L. )原產歐洲,中國各地常見栽培。
⑻ 菖蒲是什麼
菖蒲也叫做白菖蒲、泥菖蒲等,屬於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葉子呈劍形,長度在90cm~180cm之間,寬度也就在1cm~3cm之間,通身為泛有光澤的綠色,6月~9月開花,花朵為黃綠色。菖蒲生得秀雅而美麗,生長在水邊,常用於園林綠化,也可以作為造景或布景所需,運用很廣。
菖蒲的園林用途:
菖蒲葉叢翠綠,株型優美,端莊秀麗,葉子還具有香氣,最適合水景岸邊以及垂直綠化使用,也可作為盆栽花卉觀賞,花朵也是切花的材料之一,它的病蟲害極少,基本不生病。還有驅蚊蟲的功效。
⑼ 「昌蒲草」的種植方法是什麼
1、【種植環境】
最適宜生長的溫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以地下莖潛入泥中越冬。喜冷涼濕潤氣候,陰濕環境,耐寒,忌乾旱。生於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邊、沼澤濕地或湖泊浮島上,也常有栽培。
2、【種植方式】
將收集到成熟紅色的漿果清洗干凈,在室內進行秋播,保持潮濕的土壤或淺水,在20℃左右的條件下,早春會陸續發芽,後進行分離培養,待苗生長健壯時,可移栽定植。
3、【栽培技術】
露地栽培,選擇池邊低窪地,栽植地株行距小塊20m、大塊50m,但一定要根據水景布置地需要,可採用帶形、長方形、幾何形等栽植方式栽種。栽植的深度以保持主芽接近泥面,同時灌水1-3厘米。盆栽時,選擇不漏水的盆,內莖在40-50厘米,盆底施足基肥,中間挖穴植入根莖,生長點露出泥土面,加水1-3厘米。
4、【折疊施肥】
菖蒲在生長季節的適應性較強,可進行粗放管理。在生長期內保持水位或潮濕,施追肥2-3次,並結合施肥除草。初期以氮肥為主,抽穗開花前應以施磷肥鉀肥為主。每次施肥一定要把肥放入泥中(泥表面5厘米以下)。越冬前要清理地上部分的枯枝殘葉,集中燒掉或漚肥。露地栽培2-3年要更新,盆栽2年更換分栽1次。
⑽ 菖蒲是什麼植物
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
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邊、沼澤濕地或湖泊浮島上,也常有栽培。[3] 最適宜生長的溫度20-25℃,10℃以下停止生長。冬季以地下莖潛入泥中越冬。喜冷涼濕潤氣候,陰濕環境,耐寒,忌乾旱。
4分布范圍
原產中國及日本。廣布世界溫帶、亞熱帶。南北兩半球的溫帶、亞熱帶都有分布。分布於我國南北各地。
四、主要價值
1、去病
江南人家每逢端午時節,懸菖蒲、艾葉於門窗,飲菖蒲酒,以祛避邪疫;夏、秋之夜,燃菖蒲、艾葉,驅蚊滅蟲的習俗保持至今。菖蒲劍葉盈綠,端莊秀麗,是室內盆栽觀賞的佳品。
用菖蒲製作的盆景,既富詩意,,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菖蒲具有吸附空氣中微塵的功能,可免燈煙熏眼之苦。
2、驅蟲
菖蒲還是極好的「綠色農葯」。將菖蒲根莖500克搗爛後,加水1-1.5千克熬煮兩小時,經過濾所得的原液,兌水3-6千克,可有效防治稻飛虱、稻葉蟬、稻螟蛉、蚜蟲、紅蜘蛛等蟲害。
3、觀賞
菖蒲是園林綠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其豐富的品種,較高的觀賞價值,在園林綠化中,得以充分應用。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適宜水景岸邊及水體綠化,也可盆栽觀賞或作布景用。葉、花序還可以作插花材料。園林上叢植於湖,塘岸邊,或點綴於庭園水景和臨水假山一隅,有良好的觀賞價值。
室內觀賞多以水培為主,只要清水不涸,可數十年不枯。栽培時可依據個人喜好、放置地點、株體的大小,選擇中等深度的玻璃或其他不漏水的器皿,將菖蒲莖段洗凈,去除老根、過長根,在濃度為2克/升~3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小時後,以卵石、石子、粗河砂充填固定在盆中,加水置於光線充足處即可。日常除及時補水外,定期在水中添加少許市售營養花肥或復合化肥,便可使其生長繁茂。菖蒲耐寒,冬季無需特殊養護,只要將枯枝殘葉清理即可。
4、葯用
全株芳香,可作香料或驅蚊蟲;莖、葉可入葯。
【藏葯】榜那:塊根治流感,,炭疽病,風濕痛;葉、花、花蕾治發熱性疼癰、頭痛、牙痛《滇省志》。
根狀莖(白菖蒲):苦、辛,溫。化痰,開竅,健脾,利濕。用於癲癇,驚悸健忘,神志不清,濕滯痞脹,泄瀉痢疾,風濕疼痛,癰腫疥瘡。
菖蒲其花、莖香味濃郁,具有開竅、祛痰、散風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強身健體。歷代中醫典籍均把菖蒲根莖作為益智寬胸、聰耳明目、祛濕解毒之葯。
五、植物文化
菖蒲先百草於寒冬剛盡時覺醒,因而得名。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耐苦寒,安淡泊」,生野外則生機盎然,富有而滋潤,著廳堂則亭亭玉立,飄逸而俊秀,自古以來就深得人們的喜愛。
先民崇拜該草類,把菖蒲當作神草。《本草·菖蒲》載曰:「典術雲:堯時天降精於庭為韭,感百陰之氣為菖蒲,故曰:堯韭。方士隱為水劍,因葉形也」。
人們在崇拜的同時,還賦予菖蒲以人格化,把農歷4月14日定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葉,積海水以滋養之,則青翠易生,尤堪清目。」正由於菖蒲神性,加之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數千年來,一直是中國觀賞植物和盆景植物中重要的一種。
古人蒔養菖蒲的方法更為絕妙:「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細,甚者根長二三分,葉長寸許。」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端午節有家家戶戶門上插菖蒲、艾葉之俗,可以辟邪驅痛。利用它直線的葉片,表現出初夏的清涼感覺。
菖蒲在德國的花語:婚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