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野梅盆景

野梅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6-23 20:42:10

梅花盆景怎麼養

1、土壤。雖說梅花對土質的嚴苛程度不是很高,但也要選用土壤疏鬆質地肥沃的,而且不要經常灌水在盆景中,多餘的水根很難吸取,排水又不方便,根很容易爛掉。市場上有專門培育梅花的土壤可以去購買。

2、溫度。梅花是冬天開花,這是它成長最旺盛的季節,雖說它不懼嚴寒,但是並不代表它不需要光照,如果光照不充足的話,它會減慢光合作用,將會發育不好,開花量也會變少。它喜歡濕潤,如果你把它安放在屋內的話,要保持通風。

3、濕度。如果梅花還在生長,要適當的給它澆澆水,如果是夏天天氣炎熱,可以給它的周圍噴灑水霧,保證它需要的濕度。夏天一般需要一天澆水兩三次,春天和秋天相對較少,只要一兩次。冬天只要在盆中乾燥的情況下再澆。

4、施肥。梅花的生命力很旺盛,不需要經常呵護它,也不要時不時的為它加肥,如果冬天快要到來,在這之前給它加肥一次,如果它要開花了,也在這之前加肥一次。如果你打算新種一盆梅花,首先要准備基肥,這是保證它健康成長的基礎條件。

5、修理。修理梅花有很多好處,把殘枝落葉去除首先梅花的觀賞性更強了,其次養料也不會被浪費,不然殘枝落葉會分去枝幹需要的養分。所以我們要去除這些枯葉殘枝,如果梅花長出來很多的分枝,我們也要裁掉一些,這樣才能把營養用到該用的地方。

(1)野梅盆景擴展閱讀

可以露地栽培,也可以盆栽,生長比較脆弱,水分管理要適當,切忌過濕,以免漬水爛根,導致樁頭枯萎死亡,常給葉面和干枝灑水,對衰老樁景有養葉護根的作用。樁景栽培梅花需要進行重剪,使形成矮小樹體,細枝可用棕絲蟠扎,粗枝需刀刻、斧劈、火烤彎曲造型。

即「弔死鬼」。危害梅花、果梅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囊袋蛾等。幼蟲為絲質袋囊所包裹,囊外附有較大的碎葉片或少數排列零亂的枝梗。一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在袋囊內越冬;4-5月化蛹,5月底羽化,6月上旬為幼蟲孵化高峰,到11月復以老熟幼蟲在囊內越冬。

⑵ 烏梅花盆栽的種植方法是什麼呢

1、梅花按種型分為三個種系,分別為真梅種系、杏梅種系、李梅種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為五個大類。

第一類叫直枝梅類。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宮粉等9種。

第二類名為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類名為龍游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游,僅1類(龍游梅類)1型(玉蝶龍游型)。

施肥:

1、盆栽烏梅最好選擇梅花專用肥料、可以以復合肥、有機肥、花肥、都可以!

2、烏梅不許太多肥料、新梢生長期間可以長期施肥1—3次、六月下旬左右可以控制肥水、促進花芽分化、秋天可以在曾加一些施肥!冬天可以適量施肥!

修剪:在萌發心,枝條、需要經常修剪的、把密枝疏除、弱枝剪掉、修剪再好在萌芽方向修剪:可以達到外觀美麗自然!

五、養護要注意:烏梅喜溫、在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可以促進生長、烏梅比較耐旱寒、耐旱、最怕積水、發生澇水容易根系腐爛現象!

以上就是個人種植經驗、如有不足之處、請多多指教!

⑶ 花的資料告訴我

河南"洛陽牡丹花天下無"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牡丹花原產我國西北部,秦嶺和陝北山地多野生。牡丹花的栽培歷史悠久,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艷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里的長安花,就是指牡丹。
牡丹是中國的傳統名花,被譽為「國色天香」,號稱「花中之王」,是雍容華貴的富貴花、吉祥花。牡丹在中國分布范圍廣泛,栽培品種繁多,深受國人喜愛。古詩雲「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在眾多的花卉之中,牡丹以其花朵碩大,色澤艷麗,芳香濃郁,品質高雅而被稱謂「百花之王」。「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國色天香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頌贊不己。
牡丹花別名木芍葯,毛莨科灌木,高的可達兩米,一般為1米左右。花朵單生枝端,直徑可達16厘米,相當碩大。花萼有5片;花瓣5片或為5的倍數,重瓣花則更為珍貴。花有紅、白、紫紅及黃色,十分艷麗。
牡丹的花姿千變萬化,層出不窮。花朵如蓮,如葵,如綉球,令人眼花繚亂;花瓣似朱唇,似秀眉,似金鱗,妙趣橫生;有的俏立枝頭,有的低垂葉下,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牡丹的適應性很強,栽培地區較廣。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定為洛陽市市花。

⑷ 梅花分幾種種類

梅花是梅樹的花,寒冬先葉開放,花瓣五片,有粉﹑白﹑紅等顏色。是有名的觀賞植物,為南京、武漢、無錫等地市花。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大品種有30多個,下屬小品種有300多個,一般花期在2-3個月左右。
梅按種型分為三個種系,分別為直梅種系、杏梅種系、李梅種系。其下,主要又按枝姿分為五個大類。
第一類叫直枝梅類。枝直上或斜生。這是梅家族中歷史最悠久,成員最繁茂的一類,下分品字梅、宮粉等9種。
第二類名為垂枝梅類。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第三類名為龍游梅類。枝天然扭曲如龍游,僅1類(龍游梅類)1型(玉蝶龍游型)。
第四類名為杏梅。乃梅與杏(山杏)之種間雜交,宋代的范成大在《梅譜》中首次對它進行了記載,花、葉、枝居於梅杏之間,'杏梅類』不香或微香(非梅香),花托腫大。下有單瓣杏梅型及春後型。
第五類是櫻李梅類,乃紫葉李與宮粉梅之人工雜交種,紫葉紅花,重瓣大朵,抗寒。
其品種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梅、紅梅、照水梅、綠萼梅、大紅梅、玉蝶梅、灑金梅等型。其中宮粉梅最為普遍,花瓣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梅花瓣紫白;綠萼梅花瓣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徵。一是快樂,二是幸福,三是長壽,四是順利,五是我們最希望的和平。梅花的五片花瓣,分別象徵著吉祥。梅花開放在初春,為元月花的代表。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常見的梅花品種圖片:

宮粉梅

宮粉梅屬梅花品系中真梅系直枝梅類宮粉型,其花復瓣至重瓣,呈或深或淺的紅色。宮粉梅是觀賞型花梅,開花繁密,花色淡紅,尤其難得的是能散出較為濃郁的清香。在古代,人們習慣將宮粉梅與硃砂梅統稱為紅梅,因為不看木質部,單從花色或花型上看,宮粉梅與硃砂梅有些相似。







硃砂梅
硃砂梅為真梅系直腳梅類,枝條直伸或斜展,不下垂成拱形也不扭曲。花萼絳紫色;單瓣、重瓣或半重瓣;花瓣深紅色;新生小枝木質部深紅色。代表品種:白須硃砂、紅須硃砂、單瓣硃砂、硃砂台閣,骨里紅,烏羽玉,早種硃砂,江南硃砂,徽州骨紅,淡暈硃砂等。





紅梅
紅梅是梅花的一種,這種植物可用於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可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古代強調"梅花繞屋"、"登樓觀梅"等,均是為了獲得最佳的觀賞效果。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等。紅梅也是中國文人喜歡呤詠的對象,畫作和詩歌很多。紅梅為落葉小喬木,薔薇科,杏屬。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
硃砂梅和紅梅的區別:硃砂梅的枝條顏色是烏紅色的枝條,紅梅的枝條上面是綠色枝條帶灰色的。






大紅梅
大紅梅為薔薇科杏屬植物。枝條直立或斜展,似宮粉型而花色大紅,開花特鬃,甜香甚濃。這個是屬於杏梅系中的紅梅,還有一種花大而且比這個更鮮艷的就是大花梅。其實就是重瓣的,花朵比普通的梅花大而豐厚。紅梅和大紅梅很多都用來製作盆景。






照水梅
照水梅,果用實生類型梅樹,是雲南主栽優質品種,主要分布在雲南騰沖、麗江、鶴慶、劍川等縣.其中騰沖照水梅最佳。它樹體生長勢強,樹冠高大開張.枝繁葉茂.葉片較大、較厚,長橢圓形,邊緣具細鋸齒,花白色,5瓣單層排列.花冠直徑1.5—2厘米,雄蕊38~40枚,雌蕊1枚。花萼5片。深紫紅色,1月中旬盛花。小枝暗綠,於枝紫褐色。果實頂端一邊突起.果大核小.單果重可達83.3克,一般果重30~40克。可食率一般為87%~90%,高的達93.6%.果形指數1.05,pH值1.O。果肉具酸、香、細、嫩、脆等特點。坐果率高,豐產性能好,大小年不明顯,是目前雲南最優質的品種類型。6月中旬硬熟。





綠萼梅
綠萼梅,別名:酸梅、烏梅。薔薇科、杏屬梅花的一種,為喬木植物。原產我國西南及台灣,主產江蘇,浙江。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鍾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喜光,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的環境。



金錢綠萼梅
金錢綠萼梅著花中密,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花徑3.4-3.6cm,花蕾淡米黃色,花態蝶形,近平展,花色正面乳白,反面極淺之黃綠;花瓣40-84枚。花有濃香,偶結實。花特大,瓣特重,系優良品種。

玉碟梅
玉碟梅,薔薇科杏屬植物,多年生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幼嫩時兩面被短柔毛,成長時逐漸脫落,或僅下面脈腋間具短柔毛;葉柄長1-2厘米,幼時具毛,老時脫落,常有腺體。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梗短,長約1-3毫米,常無毛;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萼筒寬鍾形,無毛或有時被短柔毛;萼片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圓鈍;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雄蕊短或稍長於花瓣;子房密被柔毛,花柱短或稍長於雄蕊。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頂端圓形而有小突尖頭,基部漸狹成楔形,兩側微扁,腹棱稍鈍,腹面和背棱上均有明顯縱溝,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玉碟梅有30多個品種,如玉碟、粉碟、紫蒂白等。



灑金梅
灑金梅屬梅花品系中真梅系直枝梅類灑金型。灑金梅不僅花色奇特,而且大多數花繁密,枝型緊湊,適宜做盆景及切花。花單瓣、復瓣或重瓣,花色以白色為主,但每朵白花上必灑紅條或紅斑,有時一束白花枝跳出幾片紅瓣,甚至一樹可跳出幾枝紅花。這跳出的紅花枝不再變化,此後一直開紅花,說明紅花的遺傳性比較強。

珍珠梅
珍珠梅原產於亞洲北部,中國河北、甘肅、山東、山西、內蒙古、江蘇等地均有分布。是一種落葉闊葉灌木類植物,性喜陽光並具有很強的耐陰性,耐寒、耐濕又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一般土壤中即能正常生長,而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長勢更強。生長較快,萌櫱力強,耐修剪。

蠟梅
蠟梅別名:金梅、臘梅、蠟花、黃梅花。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常叢生。葉對生,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花著生於第二年生枝條葉腋內,先花後葉,芳香,直徑2~4厘米;花被片圓形、長圓形、倒卵形、橢圓形或匙形,無毛,花絲比花葯長或等長,花葯內彎,無毛,花柱長達子房3倍,基部被毛。果托近木質化,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冬末先葉開花,栽培變種有磬口蠟梅;柴油心蠟梅;狗繩蠟梅。蠟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花芳香美麗,是園林綠化植物。根、葉可葯用,理氣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風濕麻木、風寒感冒,刀傷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煩口渴、氣郁胸悶;花蕾油治燙傷。

素心梅
素心梅為臘梅的一種,為落葉叢生灌木,木本植物,是名貴觀賞花木。花瓣長橢圓形,向後反卷,花色淡黃,心潔白 ,花香芳馥,因其花朵較大,又稱「荷花梅」。

磬口梅
磬口梅 臘梅品種之一,花瓣較圓,色深黃,心紫色,香氣濃。按花心顏色分為葷心和素心兩種,葷心中,香氣濃,花心紫色,又稱「檀香梅」。

美人梅
美人梅(學名:Prunus × blireana cv. Meiren):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法國引進。由重瓣粉型梅花與紅葉李雜交而成。葉片卵圓形,長5~9厘米,葉柄長1-1.5厘米,葉緣有細鋸齒,葉被生有短柔毛,花色淺紫,重瓣花,先葉開放,萼筒寬鍾狀,萼片5枚,近圓形至扁圓,花瓣15-17枚,小瓣5-6梅,花梗1.5厘米,雄蕊多數,自然花期自3月第一朵花開以後,逐次自上而下陸續開放至4月中旬。紫紅色。花粉紅色,繁密,先花後葉。花期春季。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開闊的環境。要求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嫁接、壓條、扦插繁殖。優良的園林觀賞、環境綠化的樹種。

榆葉梅
榆葉梅又叫小桃紅,因其葉片像榆樹葉,花朵酷似梅花而得名。為灌木稀小喬木,高2-3米;枝條開展,具多數短小枝;小枝灰色,一年生枝灰褐色,無毛或幼時微被短柔毛;冬芽短小,長2-3毫米。枝紫褐色,葉寬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3裂狀,緣有不等的粗重鋸齒;花單瓣至重瓣,紫紅色,1~2朵生於葉腋,花期4月;核果紅色,近球形,有毛。榆葉梅在中國已有數百年栽培歷史,全國各地多數公園內均有栽植。本種開花早,主要供觀賞,常見栽培類型有重瓣榆葉梅(花重瓣,粉紅色;萼片通常10枚)、鸞枝榆葉梅(花瓣與萼片各10枚,花粉紅色;葉片下面無毛)。




垂枝梅
垂枝梅,薔薇科,分布於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喜溫暖氣候,較耐旱怕澇,庭植觀賞植物。枝條自然下垂或斜垂,花有紅、粉、白各色。


龍游梅

龍游梅枝幹自然扭曲,樹冠散曲自然,宛若游龍。其花復瓣、其色雪白、其香猶若脂龍游梅粉,既可賞花又可賞枝,是難得的盆景上品。龍游梅,開白色重瓣花,為梅中珍品,品種甚少,只有兩個品種。龍游梅具有奇特的枝態,既可觀花,又可賞形。所以,龍游梅盆景可謂盆中精品。龍游梅的花期較早且短,其單朵花期僅8天。所以,栽培時注意與其他梅花混植。

杏梅
杏梅,又稱「洋梅」、鶴頂梅(《農圃全書》)、日本稱「豐後梅」、「鵝梅」等。杏與梅分別為薔薇科的兩個不同樹種,各自具有獨特的性狀,而杏(或山杏)與梅的天然雜交種,既包含杏的性狀,又包含梅的性狀。杏梅系的梅花觀賞價值高,花徑大、花色亮且花期長。

櫻李梅
櫻李梅和杏梅一樣不是真梅,是梅與紅葉李(或櫻)的種間雜交種。在中國梅花品種分類系統中屬於櫻李梅系。櫻李梅是一個值得推廣的梅花品系,其優點在於:一、較易著花且開花繁密。例如同在一個貧瘠地,其他梅品不易開花,而櫻李梅卻能開花。二、較易繁殖。三、由於滲入了櫻李的性狀,大大增加了梅的抗寒性。引種實踐證明,櫻李梅系的梅花可耐-25℃的低溫。四、櫻李梅為晚花品種,在武漢,它將梅花與桃花、櫻花之間起了一個很好的銜接作用。五、葉似紅葉李,為紫紅色,甚為優美,是一個既可觀花,又可賞葉的優良梅花品種。

⑸ 梅花的生長過程是怎麼樣的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綠,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獨早,「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被譽為花魁。「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象徵我們龍的傳人之精神。梅花培植起於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歷史。梅是花中壽星,我國不少地區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梅,至今還在歲歲作花。梅花斗雪吐艷,凌寒留香,鐵骨冰心,高風亮節的形象,鼓勵著人們自強不息,堅忍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從中笑」。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式乾果,不勝枚舉。
形態特徵:落葉小喬木,高達lO米,常具枝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干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花多每節l一2朵,多無梗或具短梗,談粉紅或白色,徑2-3厘米,有芳香,多在早春先葉而開,花瓣5枚,常近圓形;彎片5枚,多呈繹紫色;雄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核果近球形,徑約2-3厘米,黃色或綠黃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具小凹點,與果肉粘著,4-6月果熟。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繁殖與栽培:梅花以嫁接為主,播種也可。嫁接常備用切接或芽接。砧木以實生梅苗為好。切接可以早春萌動時進行,也可在冬季,用不帶土的裸根砧苗在室內進行切接或劈接。芽接多在6--9月進行,多用盾形芽接法。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如果用梅的老樹干靠接,可快速形成盆栽樹樁。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注意治蟲用葯時避免使用樂果,因樂果對梅花易主生葯害而導致落葉。
梅花,又名春梅、紅梅。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少有灌木。高可達5一6米。樹冠開
展,樹皮淡灰色或淡綠色。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
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短,具腺。
花梗短,1一2朵右生於1、2年生枝梢,萼筒鍾狀,有紅,暗紅及綠色等。花有單瓣或重
瓣,白色、紅色或淡紅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開花,後發葉。核果近圓球形,
黃色或帶綠色,5-6月成熟。
梅花原產於我國,主要以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栽培為盛。喜溫暖而稍濕潤的氣候,
宜在陽光充足、通風涼爽處生長,其性畏澇,能耐旱。
梅花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花木,尤以風韻美著稱,每當冬末春初,疏花點點,清香遠
溢,在中國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梅果可入葯,梅花沖水可代茶。梅果素有「健康食品」之稱,可加工成各
式乾果,不勝枚舉。

⑹ 梅花應該怎麼種植是越冷越好嗎

花中君子---梅花
學名:Prunus mume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科名:薔薇科

梅花原產我國,現在我國已栽培應用的梅花品種有300個以上,並仍有野梅分布於山間。野梅以西南山區,尤其是滇、川兩省為分布中心,井東延至鄂西地區。西藏的被密.通麥等 地(海拔2100-3300米)有野梅分布。

雲南除南部外,野梅幾乎遍布全省,尤以滇西北的下關、大 理、洱源一帶(海拔1800-2600米)最多。四川野梅主產於丹巴、漢川、廣源、萬源、西昌、會 理、漢源等山區(海拔1300-2500米)。湖北宜昌、恩施等效低的山地(海拔300-1000米),也有野梅分布。

野梅在我國分布的次中心,在沿鄂南、贛北、皖南、浙西的山區一線。在湖北咸寧汀泅區聶家 鄉長豐村後山、江西景德鎮瑤里鄉白石塔三礦區香菇場、安徽黃山市金家螃共青村山腳和黃山風 景區東坡英蓉橋,以及浙江昌化(海拔1800米)山間等地,現均有野梅散生於闊葉常綠落葉混交 林中。在鄂南、贛北及皖南,野梅皆分布於低山(海拔100一300米)。 此外,在廣西東北的興安和西部的那坡,廣東韶關(小梅關),福建邵武將石地區(海拔500 米)、祟安星村鄉桐木村(海拔600米)、南平(海拔360米)等地,以及台灣中部及北部等處山區, 均有野梅分布。

至於梅花的栽培分布,露地栽植區主要在長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及其郊區。向南延至珠江流域, 最南為海南島的海口市。向北達到黃淮一帶,而現在其最北以北京為界。目前以藝梅、賞梅著稱 的,有武漢磨山、無錫梅園、蘇州光福與洞庭西山、南京梅花山、成都草堂寺、杭州孤山、超山 及靈峰、昆明西山及黑龍潭、上海澱山湖及萃庄公園、安徽激縣及合肥、山東青島及披縣、河南 部陵、廣州羅崗、江蘇揚州及泰州、貴州貴陽以及台灣省霧社梅峰等地。

在國外,栽培梅花的不多,只有日本藝梅之風較盛,品種也較多。朝鮮也栽培一定數量的梅花,歐美僅在大植物園中可以見到梅花。近年來,大洋洲的紐西蘭也在發展梅花切花栽培,品種多 屬官粉型,個別屬於硃砂型,6-7月(南半球冬季)開花。

落葉小喬木,高達lO米,常具枝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干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葉廣卵形至卵形,長4-10厘米,先端長漸尖或尾尖,邊緣具紉銳 鋸齒,基部闊楔形或近圓形,幼時兩面被短柔毛,後多脫落,成長的葉多僅在下面脈上有毛,而以 腋間為多;柄長O.5-1.5厘米;托葉脫落性。花多每節l一2朵,多無梗或具短梗,談粉紅或白 色,徑2,3厘米,有芳香,多在早春先葉而開,花瓣5枚,常近圓形;彎片5枚,多呈繹紫色;雄 蕊多數,離生,於房密被柔毛,罕為2-5(離心皮)或缺如,於房上位,花柱長。核果近球 形, 徑約2-3厘米,黃色或綠黃色,密被短柔毛,味酸;核面具小凹點,與果肉粘著,4-6月果熟。 梅除原種外,還存在若干變種。

我國主要有以下幾個梅樹野生變種。
一、曲梗梅:果梗長而曲,為Dclavay於1888年在雲南大理大坪於(澤音)附近採得的野生變種。

二、毛梅:葉背各部、花梗、花托、尊片、子房與花柱下半部等 處均有毛。福建南平海拔360米處現仍有

中國梅花現有300多個品種,按進化與關鍵性 狀可分為3系、5類、16型。真梅系是梅花的嫡系,是由梅花的野生原種 prunus mume或變種演化而來,而不滲入其他物種的血統。

真梅系品種既多且富變化,按枝姿(直 上、下垂、扭曲)分為3類,即:直枝類(枝直上)、垂枝類(枝下垂)和龍游類(技扭曲)。 直枝梅是中國梅花中最常見、品種最多、變化幅度最廣的一類,在3類之中出現最早。它又 可按花型、花色、萼色等標准分為7型,即:江梅型、宮粉型、玉蝶型、硃砂型、綠彎型、灑金 型和黃香型。垂枝梅和龍游梅是枝姿奇特、富有韻味的兩類梅花,前者枝垂如垂柳,後者扭曲似龍桑。它 們都富有畫意,而品種不多,均系演化程度較高而品種形成餃晚的類別。

垂技梅又分為4型,即: 單粉垂枝型、殘雪垂枝型、白碧垂校型和骨紅垂枝型等。龍游類現僅有1個型(玉蝶龍游型)、1 個品種('龍游'梅)。 杏梅系品種形態介乎杏、梅之間,或頗似杏,而核表有小凹點--這是梅的典型特徵。它們是 梅與杏P.armneniaca或山杏P.sibirica的種間雜種,在植物學上屆杏梅變種 P.mume var. bungo的 種間雜種。

梅喜溫暖氣候。但在江南花木中,仍以梅較為耐寒,且開花·特早,梅花一般不能抵抗 -15一-20℃以下的低溫,僅杏梅系、櫻李梅系的品種可抗-20--30℃的嚴寒。它對溫度很敏 感,一般當旬平均氣溫達6-7℃時開花,乍暖之後尤易提前開放。

從栽培分布來說,梅多集中 於長江流域一帶,這說明它是喜暖而又有一定抗寒力的。梅的這種喜暖性,還可從各地花期懸殊 甚大來證實,如海口在12月,廣州和台灣在1月,廈門、昆明在l一2月,重慶、成都多在2月初, 長江中游如武漢及兩湖等地在2月,下游如江、浙、皖、滬在2-3月,鄭州、西安在3月上中 旬,青島、報縣、北京在3月底一4月中旬。一種花木從12月到4月開在祖國由南到北的大地 上,這在百花園中是比較少見的。同時,同一地點的梅花常隨當年氣候變化而花期早晚不一,有 時相差一個月或更久,這是梅花喜溫的又一證明。如武漢的盛花期1980年為2月中下旬,1%1年為 3月上旬,1982年為1月下旬一2月上旬,1983年為2月中下旬,1984年為2月下旬。3月上旬, 1985年為3月上旬,1986年為2月下旬一3月上旬,1987年為1月下旬一2月上旬,1988年為1 月下旬一2月中旬。

梅花在落葉期還需要一定低溫的刺激,在完全沒有冬天的熱帶,它的生長發 育也就不正常,表現出"節律紊亂"。例如在海南 島的海口,於12一1月,在梅樹上既有盛開的花,也有含苞的蕾,還有成熟的果、半大的幼果,老 葉未落,新梢已發。綜上可知,梅喜溫暖而較耐寒,又需冬季一定低溫的刺激,而以年平均溫度 在16-23℃的地區,生長發育最好。

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要求排水良好,澇漬數日即可大量落黃葉或根腐致死。在 年雨量l000毫米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而又具有一定的抗旱性,這是它能在北京引種馴化成功 的重要生物學基礎。

梅對土壤要求不嚴,且頗能耐瘠薄,幾乎能 在山地、平地的各種土壤中生長,而以粘壤土或壤土為佳。土壤以中性至微酸性最宜,微鹼性也 可正常生長。一般忌在風口栽培,在北方尤屬大忌。 梅是陽性樹種,最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否則,易造成樹勢衰弱,開花稀少甚至全不開花。 梅是長壽樹種,有存活千年的。如杭州超山原有20株宋梅,由蘇拭手植(1056年),至最後一株枯 死(1933年),樹齡長達877年。現存最老的"壽星梅"是昆明溫泉曹溪寺的元梅,已有700多年的 高齡,仍每年開花結果。

播種3-4年後,實生苗即可開花。7-8年後,開花漸盛。嫁接苗如培養得法,1- 2年後即可開花。生長勢在初期40-50年內最旺,以後生長漸緩,生勢漸衰。 總的來說,梅開花及生長起始季節早,花果年發育期短,樹體休眠期長,樹勢易恢復,栽培 易成功。梅萌芽發枝力甚強,故較耐修剪。潛伏芽壽命長,受刺激後極易萌發,故老樹易於復壯。淺 根樹種,平地栽種的,根系分布於表面40厘米土層中,山地栽種的,則根系較深。花後始抽捎發葉,新梢6-7月停止生長。新梢停止生長後約15-20天(約在7月下旬。8月上旬),就進行花芽分化n花芽多在1年生枝的葉 腋間形成,每處l一2個,個別有3-4個的。

1987年春,武漢東湖磨山植物園有一盆'扣瓣大紅'梅,在同一葉腋開花6朵,實屬罕見。主要 按長度可將梅花分為4級(類)花技,即:刺花杖,頂端化為刺,節間極短;束花枝,長3厘米 以下,常呈聚束狀;短花枝。長4一ld厘米;中花枝,長11;30厘米;長花枝,長30厘米以上。梅 花品種之間的著花疏密差異甚大,凡束花枝、刺花技、短花枝比例高的,開花就繁密;其腋芽分 化復花芽(每節2-4朵)多的,也如此。

一般在長江流域房地單朵花期7一17天,群體花期(初開50%至花謝90%)10-25天。但不同品種的梅花,其花期差異甚大。如'龍游'梅等單朵花期僅8天,'骨紅垂枝'等群體花期也僅8天,均屬最短;而'矯枝'等單朵花期14天以上,'粉皮宮粉'等群體花朔均20天以上,則屬最長。花期長短與氣溫(室溫)高低聯系密切:在冰點以上條件下,如溫度低,花期長;溫度高,花期就短。

梅的繁殖方法,最常用的是嫁接,扦插、壓條次之,播種又次之。作為梅的砧木,南 方多用梅或桃,北方常用杏、山杏或山桃。

杏與山杏都是梅的優良砧木,嫁接的成活串也高,且 耐寒力強,北方尤多用之。梅共砧表現良好,尤其用老果梅樹堯作砧嫁接成古梅樁景,更為相宜。 通常用切接、劈接、舌接、腹接或靠接,於春季砧木萌動後進行;腹接還可在秋天進行。也可以 利用冬閑,用不帶土的砧苗在室內進行舌接,然後沙藏或出栽。至於靠接,多以果梅老克與梅花 幼樹相接,時期春、秋俱宜。 芽接多於6-9月進行,多行盾狀芽接法。

長江流域一帶在進行芽接時,接芽可帶木質部較 厚。北京等地因氣候乾燥,接芽可以帶極薄的木質部或完全不帶木質部;也gJ用方塊芽接("單門 開")等。 梅的硬木扦插,多在長江流域應用。如武漢於11月扦插10-15厘米長1年生枝,收效尚好。 梅因品種不同,其成活率的差別較大。一般以,素白台閣,等成活率最高,可達80%以上。扦插前 如將插條用咧跺丁酸(500PPm水劑)作快浸處理(5-10秒),然後扦插,成活率可更高,對難 於生根的名品如'送春''金錢綠萼'等,還有一定的促進長根作用。 壓條為安徽獻縣洪嶺鄉及四川重慶附近繁殖梅花的傳統方法,子早春進行。將1-2年生、根 際萌發的枝條用利刃環剝大部,埋入土中深3-4厘米。平時只在夏秋旱時澆水,於秋後割離,以 後再行分栽。高壓是在繁殖大苗時採用的方法,可於霉雨季節進行。

為了培育砧木或新品種,可用種子播種。約在6月收成熟種子,將種子清洗晾乾,實行秋播。 如行春播,就應混濕沙層積,以待來春播種。如為育種用的,以連肉(或凈於)夏播為好。 至於梅花的組織培養,是項高效率的新型繁殖法,現在武漢試驗初獲成功 梅花的栽培,有園林栽培、切花栽培、盆景栽培以及催延花期栽培等方式。

露地園林栽培梅花,最重要的是要適地適樹。首先要選擇適當的地點,切合其生態要求。栽植 時,應注重突出梅花主題,並要有松、竹等常綠樹作背景、客景。一般栽2-5年生大苗,栽植 方式可用孤植、叢植或群植。培植大面積的梅林、梅嶺或梅山時,應於陽坡或半陽坡栽種,株距3- 5米。

要疏密有致,配置自然。經掘樹穴、施基肥後,再定植和澆透水,加強管理。梅樹整形,以 自然開心形為宜。修剪一般宜輕度,並以疏剪為主、短截為輔。在管理期間,一船要施3次肥,即 在秋季至初冬施基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盡早施速效性肥,如人糞尿、尿素等"催 花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約6月底、7月初),要適當控制水分,並施過磷酸鈣、氯化鉀等速效 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平時要注意對梅花的管理,包括灌溉、誹水、除草及病蟲防治 等。

以生產切花為主要目的栽培梅花,多在露地成片栽種,栽植母株,株行距可較小(3x 3米), 主幹分枝點留低(約30厘米),並適當重剪。多施肥料,以促進大量生長較長的花枝,供瓶花及其 他花卉裝飾之用。適合作切花栽培的品種,要求其長勢能健旺,而且年年能著花繁密。宮粉型梅 花應作為切花主體,綠萼型、玉碟型次之;硃砂型只要略有陪襯即可。

梅較抗病蟲害,其抗根癌、不遭線蟲危害的能力彌足珍貴。梅常享高壽,這與它少有毀滅性 病蟲害有關。但也有幾種常見病蟲害,如白粉病、炭疽病、穿孔病、膏葯病;流膠病;天牛類 (主要為紅頸天牛)、蚜蟲c多種)、介殼蟲類、蓑蛾類、刺峨類、夜蛾類、枯葉蛾類、卷葉蛾及蘋 毛蟲等害蟲,故應注意勿種植過密,搞好通風和排水,並加強日常撫育管理。已發生病蟲害後,須 及時根治。在葯物防治中,須注意避免對梅噴射樂果,否則易引起早期落葉等副作用。 梅耐整形修剪,發杖力強,花芽形成甚易,故特適盆景栽培。先將繁殖成活的苗本經露地栽培 數年後,於年底上盆。盆土宜輕松、肥沃,盆底要施底肥,最下鋪一層磚酒或粗土塊,以利排水。

栽前與栽後,均要加以整形修剪。整剪可較強,必要時可用刀切、棕絲扎、鐵絲纏,甚至用斧劈、火 燒,總以"疏、敢、曲"和"蒼勁自然"為原則,而忌"順風梅"、"疙瘩梅"、"屏風梅"、"龍蛇梅"等呆板程式。 修剪梅樁、盆梅,應較房地梅花為重。盆梅澆水要適度,太多易落黃葉,太干易落青葉. 都可造成大害。但新技長至所需長度(30厘米左右)後,約在6月間要適當控制水分,並增施追 肥,以促花芽之分化。花前先置於冷室向陽處,含苞待放時移至室內觀賞。花後應進行強度短截,仍 移至露地培養,藉以恢復元氣,增強長勢。

梅花適於催延花期栽培,現已可做到今其在春節、"五一"、"七一"、國慶節、元旦等節日開 花。梅是對溫度很敏感的花木,要使它在元旦或春節開花,因時間已接近自然花期,更易做到。要 注意的是增溫不可太猛,且要經常灑水,以保持其空氣濕度,並將它放置於陽光充足處,花蕾露 色後,移至低溫處,這樣可維持10-20天不開花:若給予15-20℃的條件,則經一周左右即可開花。 梅花初開後,為了延長其觀賞期,宜將室溫調節至lO℃左右。否則,幾天後就花謝抽葉了。

如要 在"五-"梅開,可將花芽豐多的盆梅置於略高於冰點的冷室中,延至翌年4月上中旬逐漸移出室 外。若要提前至國慶節開花,則要在抽梢長30厘米後及時"扣水",重施追肥,並摘除全部葉片,冉 依次給以低溫和增溫處理,以促其新形成的花芽提前於國慶節前夕吐蕊。

梅花育種的基本任務與方向是:
一、抗寒育種;

二、改變花期,如選育,早梅,'二 度'梅、'四季'梅等類品種;

三、選育花、果族用的品種;

四、改變株形、枝姿,如選育矮生、垂 枝、龍游等類各色品種;

五、選台重瓣大花、著花繁密的備色新品種,包括各種新奇花色,加深 黃、金黃、橙紅、彩紋、濃綠、紫黑等:

六、選育抗污(二氧化硫等)新品種;等等。

梅花育種主要通過以下途徑:
一、引種: 如近年北京林業大學自合肥及武漢引入,送春'梅等,自青島引入'單瓣杏'梅等,大 大豐富了北京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種。這是簡單的引種栽培。通過這種引種 馴化的方法,已選育出較抗寒、抗旱的新品種,如'小梅'、'北京玉蝶,等,這些梅可在一般冬季露 地越冬,入春開花。

二、株選或芽變選種:通過優株選擇或發現芽變(整株或枝條),再通過營養繁殖(扦插、嫁 接等)固定,即可使優良新品種脫穎而出。如80年代初期武漢市東湖風景區磨山植物園從,'凝 馨'中選育了'早凝馨'新品種。

三、實生苗選種:在壯齡母樹上採收天然授粉所結種子,播後從實生苗中選出更好的新品種。 這是一條多快好省的選種途徑。

四、品種間雜交:正確選擇親本,排好雜交組合,人工去雄、授粉、套袋。母本要選結實力 強的品種和單株,並應具多種優良性狀;父本要選花粉多、萌發力強,無重大缺點而有特殊優點 正好與母本互補考。

梅在園林(包括風景名勝區)中,可用孤植、叢植、群植、林植等方式種植,也可單 株或數株栽於屋前、坡上、石際、路邊、塘畔或天井內,總以在地勢高燥、陽光充足之處,較自 然地配植為宜。最好用蒼翠的常綠樹或深色建築物為背景,方可格外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如 松、竹、梅相搭配時,蒼松是背景,修竹作客景,梅花則系怒放於兩種常綠樹之間的主景--這真 是一組相對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也是一幅相得益彰、互為補益的"歲寒三友圖"。

還可用不同的 梅花類型、品種,來栽成專類園形式,如梅花山、三友路、梅嶺、梅峰、梅園、梅溪、梅徑、梅塢, 等等。梅花也可作切花,或用於盆栽、盆景。有些果梅可加工食用,如話梅、青梅、漬梅、梅干、 梅膏、陳皮梅等。此外,梅於還可製成風味特殊的梅酒、梅醋。烏梅是用青黃梅於加工製成的名 葯。梅花曬干後,也可入葯。梅木堅韌而富彈性,是理想的手杖和雕刻等紉木工用材。

⑺ 梅花的特點是什麼

梅花的象徵意義高潔 傲骨之風 不畏嚴寒 堅強 美麗 貧寒卻有德行的人,梅花代表著堅強的品格!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有關梅的傳說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國流傳深遠,應用極廣。

梅花的特點——不畏嚴寒,開放在堅冰。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梅花原產我國的西南、東南、華中及台灣等地,性喜溫暖,以 在年平均氣溫15℃一23℃的環境中生長最好,但也能耐較低溫度,休眠期可耐零下10℃—20℃的低溫,而類型及品種間的耐寒性差異甚大,如杏梅系的抗寒性大於真梅系的抗寒性,而其中的單杏型最強,象「單瓣杏梅」,可耐零下25℃一30℃的低溫,梅花對溫度特別敏感,每年花期早晚變動較大,當溫度達到10℃時,即能提前開花。

⑻ 關於梅花的習性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具有強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動力。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別的花都是春天才開,它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有骨氣的!幾千年來,它那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鼓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畏艱險,奮勇開拓,創造了優秀的生活與文明。有人認為,梅的品格與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全國上至顯達,下至布衣,幾千年來對梅花深愛有加。「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種花卉都望塵莫及。」株高約5-10米,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梅花為落葉小喬木,樹干灰褐色,小枝細長綠色無毛,葉卵形或圓卵形,葉緣有細齒,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芳香,花瓣5枚,白色至水紅,也有重瓣品種。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6~7月果實成熟。

熱點內容
新加坡花藝學校 發布:2025-08-24 18:29:29 瀏覽:567
魚缸盆景圖片欣賞 發布:2025-08-24 18:14:55 瀏覽:532
蘭花合型 發布:2025-08-24 18:05:22 瀏覽:373
七夕節出差 發布:2025-08-24 18:04:44 瀏覽:828
鶴慶賣蘭花 發布:2025-08-24 18:04:35 瀏覽:588
小梔子花卉 發布:2025-08-24 17:58:38 瀏覽:612
玫瑰花卡片 發布:2025-08-24 17:53:39 瀏覽:376
杭州玫瑰之約 發布:2025-08-24 17:53:00 瀏覽:777
蘭花花苞鑒賞 發布:2025-08-24 17:37:21 瀏覽:272
萬寶荷花池 發布:2025-08-24 17:15:35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