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探究關於綠植的環境保護

探究關於綠植的環境保護

發布時間: 2022-06-23 19:41:27

㈠ 如何保護植物

(1)不要亂砍亂伐,珍惜稀有物種。

(2)合理種植,盡量少用化學農葯,肥料。

(3)合理謹慎引入外來物種,控制空氣污染,防止酸雨腐蝕綠色植物。

(4)減少氯的排放,防止臭氧層被破壞,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綠色植物。



(1)探究關於綠植的環境保護擴展閱讀

人們必須清晰地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們自己。地球已經在宇宙中存在了46億年,而目前已知的哺乳動物物種周期不過幾百萬年。因此,沒有任何一個物種對於地球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包括人類在內。保護野生動植物,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

保護野生動植物,還要杜絕一切奢靡浪費。以崖柏為例,本來生活在懸崖峭壁上的珍稀植物,僅僅因為商家出於牟利目的的推崇,便被瘋狂挖掘,甚至幾近絕跡,令人扼腕嘆息。

㈡ 保護綠色植物的措施有哪些

1、認真做到「三個抄一」:向家人做襲一次小區環境保護宣傳。參加一次撿拾白色垃圾的活動。為保護小區的環境出一份力。
2、做到不攀折花枝;不壓、踢樹木。不往林帶里倒臟水、扔垃圾。不在樹上亂刻亂畫;不在樹木、花叢上晾曬衣物。不在觀賞草坪上踢球玩耍、踐踏草坪。
3、要增強制止不文明行為的勇氣。不僅自己不損壞綠化,而且還要對破壞綠化的不文明行為大聲說「不」,並及時妥善予以制止。
4、.積極協助物業等部門做好小區的綠化、美化、凈化工作。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產生的污染,對環境少一份破壞、多一份關愛,共建綠色家園,共創美好園區。
5、不要亂砍亂伐,珍惜稀有物種。
6、合理種植,盡量少用化學農葯,肥料。
7、合理謹慎引入外來物種,控制空氣污染,防止酸雨腐蝕綠色植物。 8、減少氯的排放,防止臭氧層被破壞,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綠色植物。

㈢ 植物對我們很重要我們應該怎樣珍惜和保護植物

保護的目的是為了利用,利用的開始則是進行保護.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儲藏在植物體中,供人類及其他動物使用。保持水源、維持水體的自然循環以減少旱澇。調節氣候,防止水土流失,減輕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保護環境、凈化空氣及監測污染。為人類社會適應自然變化提供了選擇的機會和原材料(選擇價值)等。維持生物物種和生態平衡的可持續利用。
植物保護--控制有害生物在植物生長和產品貯藏期間為害的措施。
對植物有害的生物種類繁多,主要有害蟲和害蟎,以及各種病原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類病毒、類菌原體、線蟲、原生動物和多種雜草等。此外,還包括其他有害動物如軟體動物(蝸牛、蛞蝓等)、鼠類以及害鳥、害獸等。長期以來,植物保護研究和防治的對象僅包括病蟲害,而未包括雜草和鳥、獸害。隨著農業生產和植物保護科學技術的發展,研究和防治對象的范疇逐漸擴大到為害農作物的各種有害生物。
病、蟲、雜草等有害生物除在其發生地區為害農業生產外,有的還常隨同農產品、包裝器材、運輸工具等被帶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在許多國家,如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壞腐病、馬鈴薯甲蟲、板栗疫病、白松皰銹病、黑森癭蚊、棉紅鈴蟲、美國白蛾、葡萄根瘤蚜、豚草、毒麥等為害嚴重的病蟲雜草都是由國外傳入的。這些有害生物若適應了新的環境條件,而又缺乏原發生地的天敵,就可能發展成為新的嚴重問題。例如,馬鈴薯甲蟲在美國原發生在落基山脈以西,以野生茄科植物為食料;19世紀50年代轉而取食由移民帶入的新食料植物馬鈴薯,並隨著馬鈴薯栽培范圍的擴大而蔓延為害,1874年達到大西洋沿岸,1946年已遍布西歐易北河以西直到奧地利一帶地區。又如為害蘋果樹和梨樹的火疫病起源於北美,1904年傳到加拿大,以後又傳入紐西蘭,1957年在英國發現,1966年傳到波蘭,以後又傳至丹麥、聯邦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1970年在美國南部、墨西哥、智利與瓜地馬拉均有發現;此外,甚至已傳至亞洲和中東一帶。各種有害生物的迅速傳播及其所導致的巨大損失充分說明,加強植物保護已成為保障農業生產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植物保護面向多種有害生物,防治措施也多種多樣,在生產上應用較廣的可歸納為下列幾大類:
①植物檢疫。即根據國家頒布的法令或法規,通過檢疫檢驗措施,防止危險性有害生物的擴大蔓延。
②農業防治。包括利用各種耕作栽培管理措施、選育和利用抗性良種,以抑制有害生物的發生數量。
③生物防治。即利用生物或其代謝產品控制有害動植物。
④化學防治。即適當施用各種化學農葯,以防治有害生物。
⑤物理機械防治。即根據有害生物的生物學特性或特殊習性,利用某些器械的物理、機械作用,抑制有害生物的發生發展

㈣ 植物是如何保護環境的

1、固土作用,當下雨時樹根可以使泥土牢固,防止水土流失、山體滑坡等問題。2、固碳作用,光和作用後,把空氣中的碳保存下來,放出去氧氣,固碳可以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減少溫室效應。

㈤ 綠色植物對環保的作用探究

自古以來,植物一直在默默地改善和美化著人類的生活環境。在植物王國里約有7000多種植物可供人類食用,有不少植物具有神奇的治病效果。民間草葯約有5000~6000多種,現代葯物中有40%來自大自然。科學家還從美登木、紅豆杉等植物中提取抗癌物質,其療效十分明顯 綠色植物是生態平衡的支柱,因為植物能凈化污水,能消除和減弱雜訊,能耐旱固沙,能耐鹽鹼、耐澇,能監測二氧化硫、氟、氯、氨等的污染。 綠色植物依靠光合作用維持生長,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人類維持生命的氧。據調查,林區空氣中有較多的負氧離子,吸入人體後,可以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並對慢性氣管炎、失眠等有療效。還有許多植物能分泌殺菌素,殺死周圍的病菌,如桉樹分泌的殺菌素,能殺死結核菌、肺炎病菌等。一棵松樹一天一夜能分泌2千克殺菌素,可殺死白喉、痢疾等病菌。 雨露滋潤禾苗長,萬物生存靠太陽。優美環境哪裡來,植物綠葉立奇功。這里讓我講講綠色植物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尤其是對城市環境的重要作用。 利用光能,製造氧氣。據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陽光能5.4x1024焦耳,綠色植物年固定太陽能大約為5x1021焦耳;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類和各種動物在內的所有異養生物賴以生存能量基礎。此外30億年前地球上CO2含量約91%,幾乎沒有氧,是根本不適應人類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約3億年才達到現代的水平,這些都是綠色植物的作用。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夏季每天分別釋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氣。全球綠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氣總量約為1000多億噸。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15-20立方米,消耗氧氣約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氣,由長勢良好的草坪提供,則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固定CO2,合成有機物。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每天可分別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綠色植物也進行呼吸作用放出CO2,但白天光合固定的比呼吸放出的要多20倍以上)。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凈生產干有機物約為1500-2000億噸,這是全球人類和異養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物質。現在地球空氣中CO2的濃度為0.036%多,而100年前為0.028%,但今後濃度加速升高,溫室效應將使海平面上升,並且多種災害頻發。 防風固沙,加速降塵。在風害區營造防護林帶,在防護范圍內風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護林帶的農田比沒有的要增產20%左右。內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11萬畝,固定了近千個沙丘,年沙暴日數由3.7天減少到1.5天,年揚沙日數由54天減為20天,最大風速由40米/秒下降到17米/秒。森林的葉面積總和可達它佔地面積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鬆大約擁有針葉660萬個,一棵成年椴樹的葉總面積30000平方米以上,一株165年的松樹針葉的總長度可達250公里。這樣大的葉面積,加上葉片上一些毛狀結構,對塵埃有很大吸附作用。據測算,在綠化的街道上,空氣中的含塵量要比沒有綠化的地區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塵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在林木茂盛的地區,地表徑流只佔總雨量的10%以下;平時一次降雨,樹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葉持水量可達自身乾重2-4倍;每公頃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噸;5萬畝森林相當於100萬立方米貯量的水庫。科學家們觀測發現森林覆蓋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無林地減少60%;還有人對坡度為13度的山地做過觀測,發現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據北京林業大學在密雲水庫流域研究,在天然降雨下,荒坡產沙量是刺槐林地的4-12倍,是油松林地的19-44倍。四川蒼溪縣龍王公社大躍進中森林砍伐殆盡,1964年三天降雨250毫米,沖毀土地1000畝;經造林,覆蓋率恢復到30%,1981年兩天降雨290毫米,沒有成災。1996年河北邢台邯鄲等地暴雨成災,使太行山區許多農田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邢台的前南嶼村等地由於營造了喬灌草結合的水土保持林以及經濟林果梯田,大災之年仍是一派豐收景象。 調節氣候,增加降水。一棵中等高大的桉樹,一年要從土壤中吸水近4噸;一個夏季每棵樹平均要蒸騰2噸水分;森林上空的空氣濕度比無林區高達10-25%左右,比農田高5-10%;按每公頃生長旺盛的森林,每年向空中蒸騰8千噸水分計算,大約要消耗40億千卡熱量。據測定,夏天綠地中地溫一般要比廣場中白地低10-17度,比柏油路低12-22度;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氣溫高3-4度。據統計,林地的降雨量比無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在俄羅斯的森林地區,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區,造林使當地的年降水量增加12%(約150毫米)。我國的觀測證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氣凝結水也估算在內,則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有的學者認為,我國西北綠化後,降水量可增加110毫米,屆時西北乾旱缺水狀況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吸收毒物,殺滅病菌。每公頃柳杉林每月約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還要高一倍;每公頃刺槐林和銀樺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氣和12公斤的氟化物。據報道,通常在污水暫存池放養小球藻48小時,被凈化的污水可用於農田灌溉;把蘆葦栽培在實驗水池中,結果它們能使水中的磷酸鹽、有機氮、氨和懸浮物分別減少20%,60%,66%和30%;1公頃鳳眼蓮一晝夜能從水中吸收錳4公斤,鈉34公斤,鈣22公斤,汞89克,鎳297克,鍶321克,鉛104克等。中科院植物所的專家用植物清除重金屬污染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現已發現有300多種植物能分泌出揮發性的殺菌物質;1畝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殺菌素;擁擠的商場內每立方米空氣中有細菌400萬個,林蔭大道上為58萬個,綠化公園10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新鮮的桃樹葉可驅殺臭蟲;黃瓜的氣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蔥和番茄植株可趕走蒼蠅;木本夜來香或羅勒能驅蚊。 指示植物,監測環境。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監測大氣污染及污染物質。空氣中SO2濃度達到1-5ppm時,人才能聞到氣味,而紫花苜蓿在0.3ppm時就會出現症狀。在清潔環境中桃樹葉片的氟含量在10mg/kg左右,但含量達到50mg/kg以上,就會出現傷害症狀。唐菖蒲對氟化物特別敏感,用它可監測磷肥廠周圍大氣的氟污染。 減弱噪音,利人健康。實驗證明,1.5公斤TNT炸葯的爆炸聲,在空氣中能傳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傳播40米。實驗結果表明,1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30%噪音;250平方米草坪可使聲音衰減10分貝;據測定,城市公園的成片樹林可減低噪音26-43分貝,綠化的街道比沒有綠化的減少10-20分貝;沿街房屋與街道之間,留有5-7米寬的地帶種樹綠化,可以減低車輛雜訊15-25分貝。 五顏六色,美化生活。植物是綠化美化城鄉的最佳材料。五顏六色的植物花朵、許多植物散發的芳香,給人以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感覺。例如菊花的香味對頭痛、頭暈和感冒均有療效。此外綠地和森林裡的新鮮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在森林裡每立方米空氣中高達2萬個以上,而在城市室內空氣中只有40-50個。負氧離子能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對肺病有一定治療作用。據調查凡是環境綠化美好的地方,事故發生率減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優美的環境還能極大地激發人的創造創作靈感。

㈥ 綠色植物對環保的作用

雨露滋潤禾苗長,萬物生存靠太陽。優美環境哪裡來,植物綠葉立奇功。這里讓我逐條詳細地講講綠色植物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尤其是對城市環境的重要作用吧。

1、製造氧氣
據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陽光能5.4x1024焦耳,綠色植物年固定太陽能大約為5x1021焦耳,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類和各種動物在內的所有異養生物賴以生存能量基礎。此外30億年前地球上CO2含量約91%,幾乎沒有氧,是根本不適應人類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約3億年才達到現代的水平,這些都是綠色植物的作用。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夏季每天分別釋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氣。全球綠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氣總量約為1000多億噸。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15-20立方米,消耗氧氣約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氣,由長勢良好的草坪提供,則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2、合成有機物
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每天可分別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綠色植物也進行呼吸作用放出CO2,但白天光合固定的比呼吸放出的要多20倍以上)。地球全部植物每年凈生產干有機物約為1500-2000億噸,這是全球人類和異養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物質。地球空氣中CO2的濃度為0.036%多,而100年前為0.028%,但今後濃度加速升高,溫室效應將使海平面上升,並且多種災害頻發。

3、防風固沙
在風害區營造防護林帶,在防護范圍內風速可降低30%左右;有防護林帶的農田比沒有的要增產20%左右。內蒙古赤峰市40年造林11萬畝,固定了近千個沙丘,年沙暴日數由3.7天減少到1.5天,年揚沙日數由54天減為20天,最大風速由40米/秒下降到17米/秒。森林的葉面積總和可達它佔地面積的75倍,一棵成形的白皮鬆大約擁有針葉660萬個,一棵成年椴樹的葉總面積30000平方米以上,一株165年的松樹針葉的總長度可達250公里。這樣大的葉面積,加上葉片上一些毛狀結構,對塵埃有很大吸附作用。據測算,在綠化的街道上,空氣中的含塵量要比沒有綠化的地區低56.7%;草地上空的粉塵量只有裸露地的1/6到1/3。

4、保持水土
在林木茂盛的地區,地表徑流只佔總雨量的10%以下;平時一次降雨,樹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葉持水量可達自身乾重2-4倍;每公頃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噸;5萬畝森林相當於100萬立方米貯量的水庫。科學家們觀測發現森林覆蓋率30%的林地,水土流失比無林地減少60%;還有人對坡度為13度的山地做過觀測,發現每年流失的土沙量,裸地是林地的48倍。據北京林業大學在密雲水庫流域研究,在天然降雨下,荒坡產沙量是刺槐林地的4-12倍,是油松林地的19-44倍。四川蒼溪縣龍王公社大躍進中森林砍伐殆盡,1964年三天降雨250毫米,沖毀土地1000畝;經造林,覆蓋率恢復到30%,1981年兩天降雨290毫米,沒有成災。1996年河北邢台邯鄲等地暴雨成災,使太行山區許多農田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邢台的前南嶼村等地由於營造了喬灌草結合的水土保持林以及經濟林果梯田,大災之年仍是一派豐收景象。

5、調節氣候

一棵中等高大的桉樹,一年要從土壤中吸水近4噸;一個夏季每棵樹平均要蒸騰2噸水分;森林上空的空氣濕度比無林區高達10-25%左右,比農田高5-10%;按每公頃生長旺盛的森林,每年向空中蒸騰8千噸水分計算,大約要消耗40億千卡熱量。據測定,夏天綠地中地溫一般要比廣場中白地低10-17度,比柏油路低12-22度;冬季草坪地表平均氣溫高3-4度。據統計,林地的降雨量比無林地平均高16-17%,最低多3-4%。在俄羅斯的森林地區,一般年降水量可增加1%-25%,在印度南部的平原地區,造林使當地的年降水量增加12%(約150毫米)。我國的觀測證明,森林能使降水量平均增加2%-5%,如果把森林增加大氣凝結水也估算在內,則森林能提高平均降水量的10%。有的學者認為,我國西北綠化後,降水量可增加110毫米,屆時西北乾旱缺水狀況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6、吸收毒物
每公頃柳杉林每月約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還要高一倍;每公頃刺槐林和銀樺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氣和12公斤的氟化物。據報道,通常在污水暫存池放養小球藻48小時,被凈化的污水可用於農田灌溉;把蘆葦栽培在實驗水池中,結果它們能使水中的磷酸鹽、有機氮、氨和懸浮物分別減少20%,60%,66%和30%;1公頃鳳眼蓮一晝夜能從水中吸收錳4公斤,鈉34公斤,鈣22公斤,汞89克,鎳297克,鍶321克,鉛104克等。中科院植物所的專家用植物清除重金屬污染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現已發現有300多種植物能分泌出揮發性的殺菌物質;1畝松柏林每天可分泌2公斤殺菌素;擁擠的商場內每立方米空氣中有細菌400萬個,林蔭大道上為58萬個,綠化公園10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新鮮的桃樹葉可驅殺臭蟲;黃瓜的氣味可使蟑螂逃之夭夭;洋蔥和番茄植株可趕走蒼蠅;木本夜來香或羅勒能驅蚊。

7、監測環境
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監測大氣污染及污染物質。空氣中SO2濃度達到1-5ppm時,人才能聞到氣味,而紫花苜蓿在0.3ppm時就會出現症狀。在清潔環境中桃樹葉片的氟含量在10mg/kg左右,但含量達到50mg/kg以上,就會出現傷害症狀。唐菖蒲對氟化物特別敏感,用它可監測磷肥廠周圍大氣的氟污染。

8、減弱噪音
實驗證明,1.5公斤TNT炸葯的爆炸聲,在空氣中能傳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傳播40米。實驗結果表明,1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30%噪音;250平方米草坪可使聲音衰減10分貝;據測定,城市公園的成片樹林可減低噪音26-43分貝,綠化的街道比沒有綠化的減少10-20分貝;沿街房屋與街道之間,留有5-7米寬的地帶種樹綠化,可以減低車輛雜訊15-25分貝。

9、美化生活
植物是綠化美化城鄉的最佳材料。五顏六色的植物花朵、許多植物散發的芳香,給人以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感覺。例如菊花的香味對頭痛、頭暈和感冒均有療效。此外綠地和森林裡的新鮮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負氧離子,在森林裡每立方米空氣中高達2萬個以上,而在城市室內空氣中只有40-50個。負氧離子能給人以清新的感覺,對肺病有一定治療作用。據調查凡是環境綠化美好的地方,事故發生率減少40%,工作效率可提高15-35%。優美的環境還能極大地激發人的創造創作靈感。

以上,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㈦ 植物在環境保護中有什麼作用

綠化植物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作用,還具有凈化空氣、凈化污水和降低雜訊等功能。
凈化空氣植物凈化空氣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① 保持大氣層中氧和二氧化碳(CO□)平衡。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大氣層中CO□濃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綠色植物是氧氣的主要製造者和CO□的消耗者,對保持氧和CO□的平衡有重要作用。據計算,每公頃植物一年釋放的氧:農作物為3~10噸,落葉林為16噸,針葉林為30噸,常綠闊葉林為20~25噸。一株樹齡百年的山毛櫸(Fa□us s□lvatica),其葉片總面積約為1600平方米,進行光合作用時,每小時可吸收CO□約2352克,釋放氧1712克。據計算,大約150平方米的葉面積,可以滿足一個人的需氧量。
② 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植物能吸收氟化氫、二氧化硫、氯、二氧化氮、氨、臭氧、汞蒸汽、鉛蒸汽以及過氧乙醯硝酸酯、乙烯、苯、醛、酮等氣體。如氟化氫通過40米寬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林帶比通過同距離的空曠地後的濃度可降低近50%。二氧化硫通過一條高 15米、寬15米的法國梧桐 (Platanus acerifolia)林帶濃度可降低 25~75%。綠化植物能阻擋、過濾和吸收有害氣體,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③ 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綠化植物不但能夠阻隔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而且能夠過濾和吸收放射性物質。如一些地區樹林背風面葉片上的放射性物質顆粒只有迎風面的1/4。樹林背風面的農作物中放射性物質的總放射性強度一般為迎風面的1/20至1/5。又如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有1毫居里的放射性131碘時,在中等風速的情況下,1公斤葉子在1小時內可吸滯1居里的放射性碘,其中2/3吸附在葉子表面,1/3進入葉組織。不同的植物凈化放射性污染物的能力也不相同,如常綠闊葉林的凈化能力要比針葉林高得多。
④ 減少空氣中的灰塵。綠化植物能夠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據測定,一個位於綠化良好地區的城鎮,其降塵量只有缺乏樹木的城鎮的1/9至1/8。草地也有顯著的減塵作用,它不僅能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能固定地面塵土。如有草皮的足球場比無草皮的足球場上空的含塵量少2/3至5/6。
⑤ 減少空氣中的細菌。一方面由於樹木可以減少灰塵,從而減少了附著在灰塵上的細菌;另一方面由於一些植物能分泌揮發性物質,具有殺菌或抑菌的能力。如在一個城市綠化差的街道上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細菌數目,比同一城市綠化好的街道上高1~2倍以上,比同一城市樹木茂盛的植物園中高40~50倍。松、柏、樟等樹木能夠分泌揮發性抑菌物質,在這類樹林中,空氣中細菌含量比植物園還少。
香樟,能分泌揮發性抑菌物質
凈化污水森林有凈化水源的作用。據測定,從每平方公里無林山坡流下來的水中溶解物質的含量為16.9噸,而從有林山坡流下來的水中含量則為6.4噸。如果水流過30~40米寬的林帶,其中氨含量可降低到原來的1/2至2/3。森林還可以減少水中細菌的數量。水流通過30~40米寬的林帶後,每升水中所含細菌數量比不經過林帶的減少1/2。水流通過 50米寬的生長 30年的楊、樺混交林後,所含細菌數量能減少9/10以上。此外,各種水生和沼生植物也能凈化污水。如在試驗水池中種植蘆葦(Phra□mites communis)後,水中懸浮物減少30%,氯化物減少90%,有機氯減少60%,磷酸鹽減少20%,氨減少66%,總硬度減少33%。又如在含有十幾種有機化合物的污水中栽植水蔥(Scirpus valis),經過一定時間,有機化合物

㈧ 植物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植物基產品避免了動物生產,保護了動物福利,同時也不會造成家養牲畜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占據大片土地、消耗大量飲用水所帶來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現象。根據牛津大學研究,大部分植物基食品都是低碳之選,碳排放比動物性食物低 10 到 50 倍。另外,使用植物基替代品可以減少過度捕撈帶來的海洋危機,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對於環保這一大 BOSS ,植物基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了。植物基市場越來越火爆,如何提升植物基產品的口感,成了生產商們共同關注的問題,思賓格酵母抽提物在植物基應用上擁有諸多的風味解決方案

㈨ 保護我們身邊的植物應採取的措施

保護植物最只要是保護植物的多樣性,保護其多樣性就要做到一是禁止濫砍濫伐.這樣才不會導致植物滅絕.二是不要隨便向當地引進外來植物.因為外來植物在當地十分有可能不存在天敵.會毫無節制地大量生長.使當地植物沒有土地來生長很快會滅絕.植物的多樣性自然會破壞.

㈩ 綠色植物對保護環境的作用是什麼

1、保持大氣層中氧和二氧化碳(CO₂)平衡。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大氣層中CO濃度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綠色植物是氧氣的主要製造者和CO的消耗者,對保持氧和CO的平衡有重要作用。據計算,每公頃植物一年釋放的氧,農作物為3~10噸,落葉林為16噸,針葉林為30噸,常綠闊葉林為20~25噸。一株樹齡百年的山毛櫸,其葉片總面積約為1600平方米,進行光合作用時,每小時可吸收CO約2352克,釋放氧1712克。

2、降低大氣中有害氣體的濃度。植物能吸收氟化氫、二氧化硫、氯、二氧化氮、氨、臭氧、汞蒸汽、鉛蒸汽以及過氧乙醯硝酸酯、乙烯、苯、醛、酮等氣體。如氟化氫通過40米寬的刺槐林帶比通過同距離的空曠地後的濃度可降低近50%。二氧化硫通過一條高 15米、寬15米的法國梧桐 林帶濃度可降低 25~75%。綠化植物能阻擋、過濾和吸收有害氣體,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

3、減少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綠化植物不但能夠阻隔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而且能夠過濾和吸收放射性物質。如一些地區樹林背風面葉片上的放射性物質顆粒只有迎風面的1/4。樹林背風面的農作物中放射性物質的總放射性強度一般為迎風面的1/20至1/5。又如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有1毫居里的放射性碘時,在中等風速的情況下,1公斤葉子在1小時內可吸滯1居里的放射性碘,其中2/3吸附在葉子表面,1/3進入葉組織。不同的植物凈化放射性污染物的能力也不相同,如常綠闊葉林的凈化能力要比針葉林高得多。

4、減少空氣中的灰塵。綠化植物能夠阻擋、過濾和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據測定,一個位於綠化良好地區的城鎮,其降塵量只有缺乏樹木的城鎮的1/9至1/8。草地也有顯著的減塵作用,它不僅能吸附空氣中的灰塵,還能固定地面塵土。如有草皮的足球場比無草皮的足球場上空的含塵量少2/3至5/6。

5、減少空氣中的細菌。一方面由於樹木可以減少灰塵,從而減少了附著在灰塵上的細菌;另一方面由於一些植物能分泌揮發性物質,具有殺菌或抑菌的能力。如在一個城市綠化差的街道上每立方米空氣中所含的細菌數目,比同一城市綠化好的街道上高1~2倍以上,比同一城市樹木茂盛的植物園中高40~50倍。松、柏、樟等樹木能夠分泌揮發性抑菌物質,在這類樹林中,空氣中細菌含量比植物園還少。

(10)探究關於綠植的環境保護擴展閱讀:

據估算,地球每年入射太陽光能5.4x1024焦耳,綠色植物年固定太陽能大約為5x1021焦耳,這些能量就是地球包括人類和各種動物在內的所有異養生物賴以生存能量基礎。此外30億年前地球上幾乎沒有氧,是根本不適應人類生存的。只是到了距今約3億年才達到現代的水平,這些都是綠色植物的作用。

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和公園綠地,夏季每天分別釋放750公斤和600公斤的氧氣。全球綠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氣總量約為1000多億噸。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15-20立方米,消耗氧氣約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氣,由長勢良好的草坪提供,則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熱點內容
新加坡花藝學校 發布:2025-08-24 18:29:29 瀏覽:567
魚缸盆景圖片欣賞 發布:2025-08-24 18:14:55 瀏覽:532
蘭花合型 發布:2025-08-24 18:05:22 瀏覽:373
七夕節出差 發布:2025-08-24 18:04:44 瀏覽:828
鶴慶賣蘭花 發布:2025-08-24 18:04:35 瀏覽:588
小梔子花卉 發布:2025-08-24 17:58:38 瀏覽:612
玫瑰花卡片 發布:2025-08-24 17:53:39 瀏覽:376
杭州玫瑰之約 發布:2025-08-24 17:53:00 瀏覽:777
蘭花花苞鑒賞 發布:2025-08-24 17:37:21 瀏覽:272
萬寶荷花池 發布:2025-08-24 17:15:35 瀏覽: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