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盆景工作
1. 北京盆景的介紹
北京盆景是漢民族族優秀的傳統藝術之一,大約形成於明代,形成流派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實際上也有幾百年的歷史。由於受到自然和社會諸種條件限制,北京盆景發展一直緩慢,1980年成立北京市盆景協會,特別是在舉辦了幾次全國性的盆景藝術作品展覽後,北京盆景才有了長足的進步,並很快形成了自己的造型技法和藝術特色。 在造型方面吸取了南、北兩派之長,以剪為主,以扎為輔,剪扎結合。北京盆景學習和繼承了首都古典園林藝術的優秀傳統,並由於受到中原文化的薰陶,因而其盆景藝術風格表現為敦厚穩健,古雅質朴。
2. 北京盆景的特色
北京盆景學習和繼承了首都古典園林藝術的優秀傳統,並由於受到中原內文化的薰陶,因而容其盆景藝術風格表現為敦厚穩健,古雅質朴。
常用樹種有:鵝耳標、朴樹、荊條、華山松、鼠李、楓樹、榆樹、山植、檜拍、雲杉等多達40餘種。
常用石材有:斧劈石、砂積石、千層石、鍾乳石、雞骨石等。
如今北京盆景,已不只一上那麼多的了, 很多喜歡養花養草的人家自家也會培養一些簡單易活的盆景。
3. 問:在北京適合做盆景生意嗎。想自己在北京種植,給些意見和經驗吧
最好不要投資
4. 我想在北京開個花卉 盆景 假山 水陪 水族一系列的店前景如何呢
現在北京相關的市場有很多
建議慎重考慮
5. 盆景最早出現於什麼時候
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現知考古、文獻記載:中國盆景起源於東漢(公元25—220年),形成於唐(公元618~907年),興盛於明清(公元1368~1911年)。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雖然集居城市,仍然留戀、酷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為適應需要產生「囿」、「苑」,發展形成「自然山水園」;產生「畫」,發展形成「自然山水畫」;產生「盆栽」,發展形成「盆景」。三者隨著人類的社會活動、經濟發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相互提高。
據現有考古、文獻記載,浙江省餘桃縣河姆渡新石器貴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一片五葉紋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萬年青的植物,說明早在公元前1萬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已將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觀賞。河北望都東漢墓墓壁畫中出現繪有一陶質卷沿圓盆,盆內栽有六枝紅花,置於方形幾架之上,植物、盆盎、幾架三位一體的盆栽形象,特別是幾架的使用,說明早有東漢就已把盆栽作為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山水畫興起,當時畫家宗炳遍畫平生經歷過的山水,張於一室,以供臥遊,並寫下《畫山水序》,序中說:「昆閬之形,可圍於方寸之內。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回。」這種對「咫尺千里」和「小中見大」的體會,既能促使他把山水樹石縮在素絹上成為山水盆景畫,也可啟發他縮人盆盎成為盆景,可足不出戶,高枕臥遊。
發展到唐代(公元618~907年)出現寫意山水園和山水畫,盆栽者應用山水畫理將山石與植物組派盆景作出可貴的貢獻;廣州盆景藝人孔泰初、莫眠府、素仁、陸學明等人在繼承傳統基礎上,受嶺南畫派的山水樹木繪畫技法的影響,創造以順其自然的「截干蓄枝」剪枝造型,形成具有「飄逸豪放」特色的嶺南盆景;蘇州盆景藝人朱子安在著名作家和園藝家周瘦鵑提倡、指引下,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對傳統的「順風式」、「垂技式」、「六台三托一頂」等手法進行創新,創造「粗扎細剪」的技法,製作力求順乎自然,使其千姿百態,各具風韻的蘇派盆景;上海盆景藝人殷子敏率領其學生,博採眾家長,在學習我國優秀傳統藝術和外來風格的基礎上刻意求新,創立「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
除各地園林部門建立盆景園,培育、創作、展覽盆景外,不少城市業余愛好者,在工作之餘,常以製作、欣賞盆景作為愛好。
1979年9月至10月,國家城建總局在北京主辦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全國「盆景藝術展覽」,展出各類盆景1100多盆。這以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分會每隔數年,舉辦一次「中國盆景評比展覽」,至今已成功舉辦四屆,使中國盆景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迅速發展。
同時,我國盆景界積極參加國際重大展覽,利用各種機會宣傳中國盆景藝術,使中國盆景走向世界,並在國際盆景界享有盛譽。
6. 北京哪裡可以學花卉種植或者盆景的地方!培訓、上班都可以!
好多大學都開設了花卉園林專業,比如四川農大、沈陽農大等高等院校,一般當地的社區也有這樣的業余培訓班
7. 盆景造型前哪些准備工作
思想改造後的溥儀,是新中國再生之人,不願意再娶曾經的滿族格格(否則如何表明自己與過去決裂的心意呢)。周總理親切地為溥儀介紹了苦命的二婚護士李淑賢,自然是溥儀的最佳選擇。完顏立童記是婉容表妹,溥儀其實是對不住婉容的,曾經殺掉了婉容的私生女,逼得婉容精神崩潰,溥儀心理有陰影。即使當年美如仙,如今年紀已近半百,與三十幾歲的李淑賢一比,視覺方面差距不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