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乒乓葡萄
1. 盆栽葡萄樹為什麼要去圈須呢
為了美觀,為植物定型用。
養殖處理要點:
一、新梢處理。葡萄樹發芽後要及時抹去弱芽、雙芽。當明顯可見葡萄花序時開始定梢,把生長過密、發育不良的枝條盡早抹除,留強壯枝條,這樣才能長出大粒葡萄。摘心應在花序以上長出4~8片葉時進行。摘心後,除頂端副梢留3~4片葉反復摘心外,其餘副梢留1片葉摘心。
二、疏花、疏果。要長出乒乓球大的葡萄,每畝葡萄產量必須控制在1500~2000公斤。每條強壯枝只能留1個花穗,始花前1周先疏去副穗及花穗主軸基部的3~6個支軸,始花期再掐去1~2厘米長的穗尖。待果坐穩後立即進行疏果,將受精不良的、向外突出的、夾在果穗中間的果全部疏去,留下發育良好的大果,每穗留果30粒左右。
三、巧施肥水。除施足基肥外,在葡萄樹萌芽前畝施速效氮肥15公斤左右;花後1周結合灌水,每畝施15公斤復合肥和10公斤氯化鉀,同時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
四、防治病害。花前以防黑痘病為主,噴葯3~5次;花後以防灰霉病為主,兼防黑痘病,噴葯2次;坐果後20天內以防果粒黑痘病為主,噴葯1~2次;著色成熟期以防炭疽病、白腐病為主,噴葯2~3次。葯劑可選用波爾多液、多菌靈、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
2. 這樣的葡萄老樁可以做成盆景賣嗎
老樁是巨峰葡萄,當年80年代從日本引進的,有幾顆的枝條嫁接了乒乓葡萄和奶油葡萄,但只有幾顆,截取老樁的話長出來的也依舊是巨峰葡萄。
3. 藤稔葡萄的種植技術
你看看有用沒有?!
藤稔葡萄,最適宜年均溫10-18℃,土壤pH值在5.5—7.0的低山丘陵紅壤、溪灘地種植,以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上種植最佳。現將有關的栽培技術摘錄如下:
一、建園
(一)園地選擇
1.地理位置
俗稱「乒乓葡萄」的藤稔葡萄在全國各地都較適應。:論荒山、河灘及零星散地,均可種植。種植面積較大的應選:靠近消費市場、交通方便的地方。
2.地形與地勢
山地坡度要小於15度,平原地下水位在0.8米以下。免低畦田建園,選擇相對地勢高、排灌方便的地塊。葡萄是光果樹,故宜選擇向陽的南坡。
3.土壤與水源
對土壤的適應性強,除重鹽鹼土外,都能種植,但以p值5.5-7的含大量有機質的沙壤土和壤土最宜。紅黃壤陵和沙質地建園,都需改良土壤後方可種植。選擇園地還需考慮水源的位置,保證旱能灌,澇能排。
(二)種植規格
1.種植密度
每667平方米種150-180株。
2.種植架式
藤稔葡萄較適宜的架式為籬架和立體架,其中尤以立體架為好。
(1)立體架,株距1.3-1.5米,行距4-5米,每兩行為一組合,組合間相距1.5米。立體架有平頂式和連疊式等。平頂式架面高1.8—2米。連疊式前部架高2.2-2.4米,後部架高1.5—1.8米。定植後3—4年內以籬架結果,以後籬架、棚架形成立體結果。立體架的優點在於:兼有棚架、籬架兩種架面的綜合優點,結果早,空間營養面積大,單位面積產量高。
(2)籬架,架面高1.8-2米,行距2.25-2.5米,株距1.5米左右,每隔4米立一支柱,掛3-4道鐵絲。優點是通風好、光照足、栽培操作方便。
(3)架材與搭架,搭設葡萄架的支柱用鋼筋水泥柱,粗10厘米X12厘米,長1.4米X2.6米,埋設深度60厘米。如拉鐵絲的邊柱應加粗到12厘米X14厘米,長3米,向外傾斜30度,以錨石加固。棚架的架面用鐵絲或竹竿縱橫排列成40厘米左右的方格狀。
3.行向
行向應和常年的風向一致,多以南北向為好,既可改善通風條件,又減少了風的危害。
(三)定植
1.定植時間
藤稔葡萄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因農事關系,多為春植。春植以2月為宜,因此時地溫回升,葡萄根系開始活動及芽眼即將萌動。春植最遲不超過3月中旬(芽眼萌動期);秋植時間定在落葉前50天左右。栽後及時澆水保持土壤的濕度,利於苗木恢復生長。
2.苗木選擇與修整
苗木要盡量選用健壯的一級苗。定植前對機械損傷的主側根和細根作適當的修整,但避免修剪過重,盡量保證苗木根系的完整性。
3.整地挖溝(穴)
定植前需做好開溝作畦、挖定植溝、穴等工作,沙土結構的園地可採用穴植,穴深60—80厘米寬。質地粘重的園地和紅黃壤丘陵地建園,採用溝植為好,因為溝植排灌水好,能起到抗旱排澇的作用,溝深60-80厘米,溝寬80—100厘米。挖時取出的表土和深層土分別放置溝穴上部的兩側。對於土層較薄且底層土壤堅硬的園地,需採用高畦種植,畦高25厘米、寬100-120厘米。
4.施足基肥
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以堆肥或廄肥為主),過磷酸鈣50千克(紅、黃壤結構的用鈣鎂磷肥)。溝(穴)植在底部填20厘米左右的垃圾或雜草、秸稈之類的材料並踏實。再將有機肥、磷肥與表土混拌均勻或分層填人,再整成15厘米高、100厘米寬的畦待植。施肥時,離畦面30厘米的范圍內,不要施用肥料,以免燒根死苗。高畦種植的,先將足量的有機肥和磷肥撒施土層表面,然後進行深翻土,再整成25厘米高、100—120厘米寬的畦待植。
5.定植
按距離定點挖穴定植,邊栽邊培土,同時輕提苗木,使土壤盡量進入根系間,再培土壓實,澆透水,掌握淺栽原則,使老剪口露出地面3-5厘米。
6.定植後的地膜覆蓋
定植後,可以通過地膜覆蓋,利用其增溫、保水、保肥等優點,促進葡萄植株早發根、多發根,加速恢復根系的生長活動。
此法在實踐中應用效果相當顯著,但使用中必須做到:
(1)地膜覆蓋後,需將根際的破口用土封好,防止雨水大量進入。如能在地膜上加蓋塑料小棚,效果更佳(雨天加蓋,晴天撤掉)。
(2)每株幼苗的地膜覆蓋面積應在1平方米以上,最好整畦覆蓋,起到增濕、保肥、保水的作用,並可在多雨的年份避免土壤的持水量過多而引起爛根。
(3)在春季冷空氣過後,溫度回升過高時(有時地膜內溫度達40~C以上),必須在根系分布范圍的地膜上加蓋雜草等覆蓋物,避免溫度過高燙傷幼根(因為根系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2—23~(2)。
(4)撤膜時間一般應在當地氣溫相對穩定,春季有短時間的高溫來臨前進行。不可在冷空氣來臨前撤膜,否則新發的幼嫩根系會因適應不了氣溫的急劇變化而受損,影響葡萄植株的健康生長。
7.注意事項
(1)選擇晴朗乾燥的天氣進行定植,藤稔品種細根多且叢生,雨天或雨後馬上種植,往往影響根系的正常生長而成活率不高。
(2)粘性重的紅黃壤土及壤土栽培,應採用墊沙、覆沙種植,有利於根系的生長。方法是穴底先墊一層1厘米的河沙,將苗木的根系均勻地分布在沙上,然後在根上履一層沙土,以看不見根系為准,再培土壓實。
(3)南方早春及夏季多雨地區不能採用溝植或穴植,否則陣雨稍多時定植溝或穴會成為「積水槽」,造成苗木毛細根霉根腐爛,影響成活率。
二、夏季修剪
葡萄栽培過程中,夏季修剪非常重要。通過這項工作可以及時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有利花芽分化,促使果穗和果粒充分發育,保證枝蔓和果實能及時而充分地成熟,為當年和次年結果創造良好的條件。葡萄夏季修剪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幼樹和結果樹所採取的方式有所不同。
(一)幼樹夏季修剪
做好幼樹定植當年的夏季整形修剪工作,能使藤稔葡萄提早結果,保證定植後第二年達到一定的豐產性。具體方法為:
1.抹芽
時間在可辨別芽的質量好壞時進行。留強去弱,留接近地面的一個壯芽生長,其餘一律抹除。
2.除卷須
卷須在人工栽培的情況下,有害無益,即妨礙植株生長,又消耗養分,故應在幼嫩時及時除去。
3.摘心
當幼樹生長到8-10葉時,第一次摘心,以後除留頂端一個副梢繼續生長外,抹除其他的副梢,培養成一根主蔓,定蔓後,及時引縛(但不宜縛得過緊)。當頂端副梢再長到10—12片葉時,第二次摘心。此次摘心後,除頂端留一副梢繼續生長外,抽發的其餘副梢均留1—2葉反復摘心。但在梅雨季節,應多留幾片葉摘心,目的是緩和樹勢,防止主蔓的冬芽因雨水過多而萌發,保證次年能夠結果。第二次摘心後,當主蔓生長到1.6米左右時,再行摘心。此後頂端留2-3個副梢,4—5葉反復摘心,至10月初,對各個生長點再進行一次全面摘心,從而完成幼樹的夏季修剪。
(二)結果樹的夏季修剪
結果樹的夏季修剪包括抹芽、定梢、摘心、除卷須等項工作,目的是節省並集中樹體養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當年高產豐收。
1.抹芽
抹芽的目的是保證架面通風透光,枝蔓、花、果的充分發育和成熟。
(1)時間:四月上旬萌芽後進行若干次。
(2)抹芽方式
①對根際及老蔓上的不定芽除需留作更新蔓和補空外,一律抹去。②對結果母枝抹芽,需根據主蔓粗度和預定產量所要求的新梢數,確定抽發新梢所需的主芽數,抹去基部的弱芽,朝上或向下生長的芽和所有副芽,同時按一定距離疏除病芽。只有在主芽所萌發的結果枝不足時,保留一部分相對健壯的副芽,以便抽生結果枝結果,保證具有一定的結果量。③抹芽程度 抹芽程度必須控製得當,開始時不宜過重,否則會引起新梢旺長,導致落花結果。強樹幼旺樹可稍遲抹芽,弱樹和老樹則應提早抹芽。
2.定梢
(1)定梢時間,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新梢上出現花序,能區別結果枝與營養枝時進行。第二次在花前5—7天或結合新梢摘心同時進行。
(2)定梢數量,根據預計的產量而定,保證有一定比例的結果枝和不結果的預備新枝,旺樹可多留,小樹應少留,結果枝的比例稍大於預備枝。結果枝基本上在每15-20厘米時留一根。
(3)定梢方法,第一次定梢以除去營養枝為主,凡細弱、過密,部位不當的枝條(背生枝、叉口枝)及不作預備枝更新用的營養枝等都除去,保留結果枝和補空用的,更新用的營養枝。此次除梢量占總除梢量的70%-80%。
第二次定梢量最終決定架面的新梢密度,補充第一次除梢的不足(僅佔20%-30%)。按所需新梢的數量,選留理想的結果枝和更新用的營養枝,除去有病蟲、穗小和部位不合理的結果枝等。但在花序數不足的年份,則應保留全部結果枝,見花即留,以保證產量。
3.主梢摘心
摘心的目的是避免浪費,集中養分供應花、果實的生長發育和樹體養分的積累。
(1)摘心時間,結果枝摘心在花前一周進行,預備枝在5月底至6月底進行。
(2)摘心方法
①結果枝摘心根據生長勢而定,在花穗以上留6-9片葉摘心。原則上是中庸枝留6-7葉,強壯枝留8—9葉。②預備枝摘心,除延長枝外,一般留8-10片葉摘心。主蔓延長枝摘心可根據具體要求而定。
4.副梢處理
除副梢頂端1-2個副梢留3-4葉反復摘心外,其餘副梢都採用「留一絕後」或「留二絕後」的方法處理。對摘心再抽生的副梢及早除去。副梢處理的程度應達到保證藤稔葡萄的葉果比30:1的要求。
5.綁蔓
綁蔓工作必須根據整形的要求進行。冬季修剪後,就要進行綁蔓,以後隨著新梢的生長,不斷進行綁蔓,綁蔓的方法採用「8」字形扣,打扣時不宜過緊,以免絞縊。預備枝上新梢的引縛以促進生長為主,架面上單枝更新結果母枝上的新梢除了結果枝傾斜引縛外,應在其基部選一新梢直立引縛,作為更新枝。
6.除卷須
在整個葡萄生長期,結合其他栽培管理,及時摘除所有卷須,以節省養分。
三、冬季修剪
(一)修剪時間
藤稔葡萄冬季修剪和其他葡萄一樣,時間一般在落葉後至次年傷流期來臨前進行,以12月至次年1月最為適宜,如過早會影響樹體營養積累,過晚則會引起大量傷流,導致植株衰弱,影響開花結果。
(二)枝梢修剪標准
1.短梢修剪
從基部算起,剪留1-3節。
2.中梢修剪
剪留4—7節。
3.長梢修剪
剪留8—12節。
(三)不同樹齡的修剪方法
1.定植當年幼樹冬季修剪
定植當年幼樹的冬季修剪要結合整形工作進行。在夏季修剪的基礎上,將樹體整形成單蔓龍干形。根據藤稔葡萄的品種特性,同時又為了保證第二年有一定產量,第一年應以單蔓龍干形為好。剪留的長度,應根據主蔓的粗度確定。如主蔓離地面20厘米處直徑能達到1.8、2.0厘米時(只要定植當年加強栽培管理,一般都能達到標准),冬季修剪時,留15個左右的飽滿芽剪除其餘部分。主蔓上的副梢,必須全部剪除。
2.定植第二年的樹體修剪
利用當年的結果枝,每隔20-25厘米組成一個結果枝組。除頂端結果枝採用長梢或超長梢修剪作為延長枝外,其餘結果枝一律行短、中梢修剪,以中梢修剪為主。
3.結果樹的修剪
(1)修剪原則,從第二年起結果樹的樹形已基本形成,因此冬季修剪原則是以產定剪。根據所預定的產量指標確定修剪量,安排合理的結果母枝數。
(2)修剪方法,對已經結果過的結果枝全部剪除。對生長枝行短、中梢修剪,強枝中梢修剪,中庸枝短梢修剪,作為次年的結果母枝。掌握循環修剪的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重剪回縮,利用隱芽的萌發,重新培養結果母枝,控制結果部位上移。
(四)修剪技術
1.枝條質量的識別
優質的枝條應充分成熟,節間較短,節部突出,不平直,芽高聳,形大,充實,鱗片包緊,枝褐色,髓部小,橫斷面圓形,否則為劣質枝條,不宜作結果母枝。
2.剪截方法
為防止剪口芽失水抽干,結果母枝剪截時應距離保留芽跟2厘米以上或在上部芽眼破芽破節剪。縮剪或疏剪時一般留1厘米的樁頭,疏剪時要防止破傷。
3.更新修剪
雙枝更新:用一長一短兩根母枝組成結果枝組,長的作中梢修剪,用以結果;短的用短梢修剪(留二芽)作預備枝,次年長的抽生結果枝結果,短的預備枝抽出兩根枝蔓,冬剪時,疏去結果枝及結果母枝,對預備枝抽生的壯枝,再行一中一短修剪,組成新的結果枝組,以後每年反復進行。
單枝更新:在冬剪時只留一根結果母枝,不留預備枝,進行中梢修剪,引縛時行平縛或弓形引縛,後部抽出的結果母枝選壯的兩根用作雙枝更新。
4.綁蔓
綁蔓要與修剪意圖相同,一般做到結果母枝分布均勻合理和充分利用架面。
四、疏花蔬果
(一)疏花穗
目的是為了保證樹體合理的結果量而採取的措施。
1.疏花穗時間
在始花前一周開始進行為好。
2.疏花穗方法
疏去上穗、畸形穗、病蟲穗,對餘下的花穗原則是強枝留2穗,中庸枝留1穗,弱枝不留穗,同時疏去穗基部的2-5個支軸,花穗小的少除,大的多除。支軸以12—14段為宜。
(二)定果穗
1.定果穗數
打1/5-1/4的穗尖,留下的根據預計的產量,確定合理的留穗數量,疏除過多的果穗。
留穗數=2(穗/千克)×預計產量(千克)
1-損耗率
(損耗率一般為10%-20%)
2.定果穗時間
在謝花落果結束後(果粒如綠豆大小)立即進行越快越好。
3.定果穗方法
在保證預定留穗數良好的前提下,保留坐果良好的大果穗,進一步疏去坐果鬆散、穗形較差的果穗。
(三)疏果
疏果是保證藤稔葡萄大果粒特點的關鍵措施,疏果時間的遲早,對果粒的大小有明顯的影響。
1.疏果時間
疏果時間在定果穗後,立即進行,越早越好,也可結合定果穗同時進行,因為此時已能辨別果粒的好壞。
2.疏果方法
將受精不良的(扁圓形,果柄細)、向外突出的、鑽在果穗中間的、果頂朝里的、果柄特別長的極小果粒疏剪掉。留下經過受精的顆粒呈橢圓形的、大小均勻一致的好果粒。
藤稔葡萄的留果數,以25—30粒最佳。白果穗的基部到頂端,每個支軸的留果數可依據以下比例:4、4、3、3、3、2、2、2、2、1、1、1、1、l,分成12段共30粒。
(四)套袋
目的是為了保持果實表面色澤整潔,有「賣相」,以及防治病蟲害對果實的危害。
1.套袋時間
在疏果後進行,套袋前噴布一次殺菌劑和殺蟲劑。
2.套袋方法
袋可用報紙做成,大小比果穗稍大些(過小會造成果實發育畸形)袋口應封在果穗枝上縛牢。
3.除袋時間
在採收前期,除袋時要小心,以免碰傷果實。
五、土肥水管理
(一)土壤管理
1.深耕熟化
在11月中下旬進行一次全園深耕,深度20厘米左右,紅黃壤丘陵和山地酸性土,要結合深耕普撒石灰,每667平方米100千克,相應提高pH值。
2.幼齡葡萄園的行間間作
幼樹間可種植草莓、花生、甜椒、矮生蔬菜和綠肥等。前提條件是不妨礙幼樹的正常生長。
3.成齡葡萄園的地面管理
一年中根據雜草發生和土壤板結情況進行數次中耕。一般採取株間清耕、行間除草相結合的方法。在清明至梅雨季節期間,由於田間雜草生長快,應視情況噴一次除草劑,梅雨後再噴1-2次。
(二)排水與灌溉
藤稔葡萄最適宜在年降雨量為600毫米左右,且雨量分布均勻的地區種植,其餘地區只要做好雨季排水和旱季灌水工作,栽培藤稔葡萄仍可獲得較高經濟效益。
1.排水
由於南方雨水大多集中在春季和梅雨季節,平原地區的園地,易造成內澇積水,嚴重影響葡萄的生長。因此,為做好雨季的排澇工作,必須使園地內溝溝相通,達到雨後畦面乾燥快,畦溝不積水的要求。在冬季要整修排水溝渠,夏秋季清理溝內雜草和泥塊,保持溝渠暢通。
2.灌溉
(1)灌溉的目的,水是組成植物各個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樹體營養物質運輸的媒介。水對於葡萄植株的整個生長過程都相當重要,乾旱缺水會造成葡萄植株生長發育不良、果形偏小、早期落葉和樹勢衰弱老化等。因此,栽培中必須掌握藤稔葡萄生長過程中各時期對水分的需求規律,結合當地的土壤含水量變化特點,安排好旱季的正常供水。
(2)灌溉的次數和時間,一般為三次。第一次在5月出現旱情時進行,第二次在梅雨後視旱情進行。第三次在持續伏旱、旱情嚴重的情況下進行。一般要求土壤始終保持持水量在60%左右。在采前半個月應停止灌水,以免降低果品質量。
(3)灌溉方法,以溝灌為主,使水分通過溝壁逐漸滲透,有條件的地區也可用噴灌等。
(4)灌水量,每次灌水量以達到濕潤土壤深度40-50厘米(根群密集處)為宜。
(三)施肥
對幼樹施肥只是為了保證其營養生長的需要,促使植株生長旺盛,擴大樹冠,達到早結果、早豐產的目的。而對結果樹施肥不但要保證枝梢等營養生長的需要,還要保證開花、結果等生殖生長的需要,因此在施肥種類和方法上就有所區別。
1.幼樹施肥
幼樹定植前雖然已施了基肥,但多是遲效性肥料,當年不可能全部分解而被植株所吸收。因此,在生長期中,需採取薄肥勤施的原則,追施速效肥,保證幼樹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求。幼樹施肥,應做到以下三點:
(1)第一次追肥的時間在新梢長至8—10葉後進行,以後每隔7-10天施一次。8月份前,一般以速效氮肥為主,8月份後,以磷、鉀肥為主,到10月下旬為止。
施肥方法是將化肥溶於水中(或將化肥溶於淡人糞尿中)淺溝施。樹小時濃度低些,1份化肥加4份水,樹大時可用1份化肥加2份水。濃度過高易造成傷根。在每次施肥後,最好澆水一次,加快肥料的滲透,及時被根系吸收利用。
(2)在5月底、6月初(Bp第一次發根高峰前夕),進行一次重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方法是在靠近葡萄根系的兩側挖一條深25厘米、寬40厘米的穴,用腐熟的家禽(畜)的糞加復合肥施下,每株施15千克左右,再加2%比例的化肥,然後蓋土澆透水。此次施肥的目的是為下一步地上部生長高峰提 供養分。
(3)除上述施肥外,每隔10天,在傍晚(或上午露水干後)進行一次根外追肥,但以傍晚時效果最好。用作根外追肥的肥料有0.3%的尿素、0.5%的磷酸二氫鉀、0.3%氯化鉀等。在缺素嚴重的地方,還需注意對微量元素的施用。
2.結果樹施肥
結果樹必須保持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因此在施肥上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
(1)催芽肥,萌芽前,追施一次速效氮肥,以促進枝梢和花穗發育,擴大葉面積,每667平方米施肥量15千克左右。方法是結合鬆土,在植株的根際周圍淺溝施。
(2)花前肥,開花前,施一次磷、鉀為主的復合肥料,以滿足開花坐果的需要。方法同催芽肥。此次肥要控制氮肥的數量,否則會造成枝梢生長過旺,影響開花受精。
(3)膨果肥,謝花坐果後(一般8—1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復合肥10千克,以滿足幼果膨大的需要。
(4)催熟肥,膨果肥施後10天左右,每667平方米施鉀肥20千克,以促進果粒進一步增大,提高果實的含糖量。方法是先撒施土層表面,再淺翻人土中,然後澆透水。鉀肥的施用不宜過遲,否則在掛果過多的情況下,對促進當年的果實成熟作用不大,同時使果實的抗病力下降,造成豐產不豐收。
(5)復壯肥,採收後,為了補充大量損耗的養分,需及時追施一次速效氮肥。隔半月後,再施一次磷、鉀為主的肥料,以恢復樹勢,防止早期落葉,增強光合作用。
(6)除上述施肥外,藤稔葡萄還應重視對硼、鋅等微量元素的使用。否則,會影響植株正常的生長結果。其缺素症狀和矯治方法如下:
①缺硼症狀:開花時花蕾不能正常開放,花冠乾枯脫落,嚴重時引起大量落蕾,新梢頂端卷須乾枯,節間變短,葉面凹凸不平或向背面反卷,葉緣和葉脈間出現黃化。
矯治方法:控制連續施鉀肥,早春施硼沙,花前一周葉面噴施0.25%硼酸溶液加0.5%消石灰溶液。
②缺鋅症狀:新梢節間短,葉片小,葉脈間葉肉黃化,嚴重時乾枯脫落,果穗形成大量無核小果。
矯治方法:在花前2-3周和花後數周葉面噴0.5%硫酸鋅加0.5%消石灰溶液。
3.秋肥
(1)時間,施秋肥是為了保證梢株第二年的豐產穩產,早施為好,最適時間在9月底—10月初。早施的目的是為了使施肥時損傷的部分根系癒合快,有利於根系的新陳代謝。
(2)施肥方法,以有機肥為主,加適量的速效氮肥。株施肥量為20千克左右。具體操作:在植株一側(下年在另一側,交替進行)挖一條深25厘米、寬40厘米的溝(隨樹齡增大而加深),將腐熟有機肥與過磷酸鈣施人溝內(比例為100:1),與土相拌,加土覆蓋,然後澆透水,此次施肥後,當年不需再施肥。
另外,採用高畦栽培的施肥方法是:除進行溝施外,還應在畦面鋪約2厘米厚的有機肥料,然後覆土,增加畦的高度,連續幾年,直至畦高40—50厘米時為止。目的在於促使葡萄抽生不定根,增加吸收面積。
4. 嫁接的乒乓球葡萄第一年怎麼管理
乒乓球葡萄是俗稱,正常叫藤稔葡萄。你這個葡萄已經種好了,我就省略的講。
1.種植密度
每667平方米種150-180株。
2.種植架式
藤稔葡萄較適宜的架式為籬架和立體架,其中尤以立體架為好。
(1)立體架,株距1.3-1.5米,行距4-5米,每兩行為一組合,組合間相距1.5米。立體架有平頂式和連疊式等。平頂式架面高1.8—2米。連疊式前部架高2.2-2.4米,後部架高1.5—1.8米。定植後3—4年內以籬架結果,以後籬架、棚架形成立體結果。立體架的優點在於:兼有棚架、籬架兩種架面的綜合優點,結果早,空間營養面積大,單位面積產量高。
(2)籬架,架面高1.8-2米,行距2.25-2.5米,株距1.5米左右,每隔4米立一支柱,掛3-4道鐵絲。優點是通風好、光照足、栽培操作方便。
(3)架材與搭架,搭設葡萄架的支柱用鋼筋水泥柱,粗10厘米X12厘米,長1.4米X2.6米,埋設深度60厘米。如拉鐵絲的邊柱應加粗到12厘米X14厘米,長3米,向外傾斜30度,以錨石加固。棚架的架面用鐵絲或竹竿縱橫排列成40厘米左右的方格狀。
3.行向
行向應和常年的風向一致,多以南北向為好,既可改善通風條件,又減少了風的危害。
(三)定植
1.定植時間
藤稔葡萄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因農事關系,多為春植。春植以2月為宜,因此時地溫回升,葡萄根系開始活動及芽眼即將萌動。春植最遲不超過3月中旬(芽眼萌動期);秋植時間定在落葉前50天左右。栽後及時澆水保持土壤的濕度,利於苗木恢復生長。
2.苗木選擇與修整
苗木要盡量選用健壯的一級苗。定植前對機械損傷的主側根和細根作適當的修整,但避免修剪過重,盡量保證苗木根系的完整性。
3.整地挖溝(穴)
定植前需做好開溝作畦、挖定植溝、穴等工作,沙土結構的園地可採用穴植,穴深60—80厘米寬。質地粘重的園地和紅黃壤丘陵地建園,採用溝植為好,因為溝植排灌水好,能起到抗旱排澇的作用,溝深60-80厘米,溝寬80—100厘米。挖時取出的表土和深層土分別放置溝穴上部的兩側。對於土層較薄且底層土壤堅硬的園地,需採用高畦種植,畦高25厘米、寬100-120厘米。
4.施足基肥
667平方米施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以堆肥或廄肥為主),過磷酸鈣50千克(紅、黃壤結構的用鈣鎂磷肥)。溝(穴)植在底部填20厘米左右的垃圾或雜草、秸稈之類的材料並踏實。再將有機肥、磷肥與表土混拌均勻或分層填人,再整成15厘米高、100厘米寬的畦待植。施肥時,離畦面30厘米的范圍內,不要施用肥料,以免燒根死苗。高畦種植的,先將足量的有機肥和磷肥撒施土層表面,然後進行深翻土,再整成25厘米高、100—120厘米寬的畦待植。
5.定植
按距離定點挖穴定植,邊栽邊培土,同時輕提苗木,使土壤盡量進入根系間,再培土壓實,澆透水,掌握淺栽原則,使老剪口露出地面3-5厘米。
6.定植後的地膜覆蓋
定植後,可以通過地膜覆蓋,利用其增溫、保水、保肥等優點,促進葡萄植株早發根、多發根,加速恢復根系的生長活動。此法在實踐中應用效果相當顯著,但使用中必須做到:
(1)地膜覆蓋後,需將根際的破口用土封好,防止雨水大量進入。如能在地膜上加蓋塑料小棚,效果更佳(雨天加蓋,晴天撤掉)。
(2)每株幼苗的地膜覆蓋面積應在1平方米以上,最好整畦覆蓋,起到增濕、保肥、保水的作用,並可在多雨的年份避免土壤的持水量過多而引起爛根。
(3)在春季冷空氣過後,溫度回升過高時(有時地膜內溫度達40~C以上),必須在根系分布范圍的地膜上加蓋雜草等覆蓋物,避免溫度過高燙傷幼根(因為根系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2—23~(2)。
(4)撤膜時間一般應在當地氣溫相對穩定,春季有短時間的高溫來臨前進行。不可在冷空氣來臨前撤膜,否則新發的幼嫩根系會因適應不了氣溫的急劇變化而受損,影響葡萄植株的健康生長。
7.注意事項
(1)選擇晴朗乾燥的天氣進行定植,藤稔品種細根多且叢生,雨天或雨後馬上種植,往往影響根系的正常生長而成活率不高。
(2)粘性重的紅黃壤土及壤土栽培,應採用墊沙、覆沙種植,有利於根系的生長。方法是穴底先墊一層1厘米的河沙,將苗木的根系均勻地分布在沙上,然後在根上履一層沙土,以看不見根系為准,再培土壓實。
(3)南方早春及夏季多雨地區不能採用溝植或穴植,否則陣雨稍多時定植溝或穴會成為「積水槽」,造成苗木毛細根霉根腐爛,影響成活率。
二、夏季修剪
葡萄栽培過程中,夏季修剪非常重要。通過這項工作可以及時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有利花芽分化,促使果穗和果粒充分發育,保證枝蔓和果實能及時而充分地成熟,為當年和次年結果創造良好的條件。葡萄夏季修剪是一項技術要求很高的工作,幼樹和結果樹所採取的方式有所不同。
(一)幼樹夏季修剪
做好幼樹定植當年的夏季整形修剪工作,能使藤稔葡萄提早結果,保證定植後第二年達到一定的豐產性。具體方法為:
1.抹芽
時間在可辨別芽的質量好壞時進行。留強去弱,留接近地面的一個壯芽生長,其餘一律抹除。
2.除卷須
卷須在人工栽培的情況下,有害無益,即妨礙植株生長,又消耗養分,故應在幼嫩時及時除去。
3.摘心
當幼樹生長到8-10葉時,第一次摘心,以後除留頂端一個副梢繼續生長外,抹除其他的副梢,培養成一根主蔓,定蔓後,及時引縛(但不宜縛得過緊)。當頂端副梢再長到10—12片葉時,第二次摘心。此次摘心後,除頂端留一副梢繼續生長外,抽發的其餘副梢均留1—2葉反復摘心。但在梅雨季節,應多留幾片葉摘心,目的是緩和樹勢,防止主蔓的冬芽因雨水過多而萌發,保證次年能夠結果。第二次摘心後,當主蔓生長到1.6米左右時,再行摘心。此後頂端留2-3個副梢,4—5葉反復摘心,至10月初,對各個生長點再進行一次全面摘心,從而完成幼樹的夏季修剪。
(二)結果樹的夏季修剪
結果樹的夏季修剪包括抹芽、定梢、摘心、除卷須等項工作,目的是節省並集中樹體養分,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當年高產豐收。
1.抹芽
抹芽的目的是保證架面通風透光,枝蔓、花、果的充分發育和成熟。
(1)時間:四月上旬萌芽後進行若干次。
(2)抹芽方式
①對根際及老蔓上的不定芽除需留作更新蔓和補空外,一律抹去。②對結果母枝抹芽,需根據主蔓粗度和預定產量所要求的新梢數,確定抽發新梢所需的主芽數,抹去基部的弱芽,朝上或向下生長的芽和所有副芽,同時按一定距離疏除病芽。只有在主芽所萌發的結果枝不足時,保留一部分相對健壯的副芽,以便抽生結果枝結果,保證具有一定的結果量。③抹芽程度抹芽程度必須控製得當,開始時不宜過重,否則會引起新梢旺長,導致落花結果。強樹幼旺樹可稍遲抹芽,弱樹和老樹則應提早抹芽。
2.定梢
(1)定梢時間,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新梢上出現花序,能區別結果枝與營養枝時進行。第二次在花前5—7天或結合新梢摘心同時進行。
(2)定梢數量,根據預計的產量而定,保證有一定比例的結果枝和不結果的預備新枝,旺樹可多留,小樹應少留,結果枝的比例稍大於預備枝。結果枝基本上在每15-20厘米時留一根。
(3)定梢方法,第一次定梢以除去營養枝為主,凡細弱、過密,部位不當的枝條(背生枝、叉口枝)及不作預備枝更新用的營養枝等都除去,保留結果枝和補空用的,更新用的營養枝。此次除梢量占總除梢量的70%-80%。
第二次定梢量最終決定架面的新梢密度,補充第一次除梢的不足(僅佔20%-30%)。按所需新梢的數量,選留理想的結果枝和更新用的營養枝,除去有病蟲、穗小和部位不合理的結果枝等。但在花序數不足的年份,則應保留全部結果枝,見花即留,以保證產量。
3.主梢摘心
摘心的目的是避免浪費,集中養分供應花、果實的生長發育和樹體養分的積累。
(1)摘心時間,結果枝摘心在花前一周進行,預備枝在5月底至6月底進行。
(2)摘心方法
①結果枝摘心根據生長勢而定,在花穗以上留6-9片葉摘心。原則上是中庸枝留6-7葉,強壯枝留8—9葉。②預備枝摘心,除延長枝外,一般留8-10片葉摘心。主蔓延長枝摘心可根據具體要求而定。
4.副梢處理
除副梢頂端1-2個副梢留3-4葉反復摘心外,其餘副梢都採用「留一絕後」或「留二絕後」的方法處理。對摘心再抽生的副梢及早除去。副梢處理的程度應達到保證藤稔葡萄的葉果比30:1的要求。
5.綁蔓
綁蔓工作必須根據整形的要求進行。冬季修剪後,就要進行綁蔓,以後隨著新梢的生長,不斷進行綁蔓,綁蔓的方法採用「8」字形扣,打扣時不宜過緊,以免絞縊。預備枝上新梢的引縛以促進生長為主,架面上單枝更新結果母枝上的新梢除了結果枝傾斜引縛外,應在其基部選一新梢直立引縛,作為更新枝。
6.除卷須
在整個葡萄生長期,結合其他栽培管理,及時摘除所有卷須,以節省養分。
5. 家庭栽種葡萄是什麼品種好呀
乒乓葡萄。果穗圓錐形,果粒橢圓形,,似乒乓球大小,紫黑色,味酸甜,含糖17%,品質中上等。長勢強,抗病力較強,巨峰葡萄這種葡萄肉質較硬、味淡且苦,在這些葡萄中口感是最差的!~我看還是乒乓葡萄好~
6. 湖北荊州適合用大棚種植哪些品種的葡萄
荊州栽培的葡萄品種:
早熟的以夏黑、京亞、為主,金星無核、紅標無核等有少量的零星種植。還有部分歐美雜交種黑色甜菜、早巨選以及歐亞種的黑巴拉多、夏至紅、鄭州早玉等早熟品種目前處於觀察試種階段。早熟品種的種植面積約佔葡萄種植總面積的5%左右。中熟品種以藤稔為主,占總種植面積的85%以上,另有不到5%的高妻、先峰等巨峰系列品種的種植。葡萄晚熟品種幾乎為零。
荊州區葡萄栽培的發展歷史
傳統上葡萄在本地屬非適應栽培區。20世紀60年代以前, 在荊州區范圍內除了家戶庭院有零星種植外,
基本上沒葡萄成片種植園。1964年原江陵縣園藝場從河北昌黎引進白香蕉、希母勞特、玖瑰露等10多個葡萄品種成片定植50畝地進行試種。1966年投產,引種的白香蕉和希母勞特表現出特有的適應性,
且豐產、優質, 平均畝產2000公斤左右。從此, 本地的葡萄開始走向市場。到70年代末, 原江陵縣葡萄種植面積發展到500畝左右。80年代,
葡萄的巨峰系列品種在本地不斷得到傳播和推廣。本年代末, 本地葡萄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畝左右。90年代初, 浙江金華對藤稔葡萄果實膨大劑的運用,
特大粒的「乒乓葡萄」引起全國的關注。同時也推動了本地葡萄的發展。在原江陵縣范圍內,90年代末葡萄種植面積增加到2000餘畝。跨入21世紀,
我區的葡萄種植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尤其是荊州區彌市鎮, 把葡萄種植作為提高經濟效益的產業進行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葡萄種植面積為2000餘畝,
到2013年全鎮葡萄種植面積超過20000畝。8年間葡萄種植面積擴大了10倍, 每年以2000多畝的速度遞增,已成為該鎮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荊州區葡萄栽培現狀
種植分布: 荊州區7個鎮、2個農場管理區, 目前葡萄種植大面積集中在江南的彌市鎮,
佔全區總種植面積的90%以上。江北的其它鎮、場葡萄種植相對較多的也只有菱湖、馬山、太湖等地的小面積種植,成片集中種植100畝以上的很少。種植模式: 我區葡萄種植現有露地和設施種植兩種模式。葡萄產區彌市鎮2013年統計: 露地葡萄面積8000餘畝(多為1-2年未投產園),
占總面積的40%左右。設施栽培面積為60%左右, 達12000多畝, 其中簡易避雨栽培面積8400餘畝, 占設施種植面積的70%左右,
大棚促成栽培面積3600畝左右, 約占總設施栽培面積的30%。荊州區其它地方的葡萄種植模式90%以上為露地種植。存在問題: (1)是葡萄種植的品種結構過於單一。無論是露地還是設施栽培,80%以上為中熟品種藤稔。藤稔在本地雖能表現出果大、豐產、適應性強的優點,但其果實品質不佳。由於大面積果實成熟期集中,
造成一定的銷售壓力, 經濟效益難以提高。(2)是栽培管理技術缺乏。主要突出表現在修剪、施肥、病蟲防治等重要實際操作管理措施上。修剪上,
有很多葡萄種植戶冬剪時採用千篇一律的「剪平頭」而不留預備枝的定格修剪模式,造成樹體結果部位逐步上移和大小現象。施肥上,
存在長期超量使用化肥和直接施用未經發酵的有機質肥料。不合規律的大量施肥造成土壤理化性狀變差。2014年彌市一葡萄種植戶在施用壯果肥後,
園內出現大量植株萎蔫和死樹現象, 經調查種植戶在5畝葡萄園內一次性施入尿素80公斤(兩包), 氮磷鉀復合肥200公斤(四包), 硫酸鉀肥100公斤(兩包)
。超過正常施用量的幾倍,因而引起植株中毒和死亡。在病蟲防治上, 不按規定標准用葯出現植株葯害的現象也時有發生。(3)是葡萄苗木繁育體系不健全。葡萄為多年生果樹,
栽培的成功與否, 苗木品種選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到目前為止,
本區還沒有一家較為正規的葡萄苗木繁育基地。近年來,我區所發展的葡萄種源絕大多數在外地引入,存在著極大的隨意性。對控制葡萄檢疫性病蟲害,
發展品種的合理布局以及所引進品種在本地的適應性等方面潛伏隱患。如:2006-2011年,
在我區的太湖管理區、彌市鎮、李埠鎮等地先後從外地引進部分紅地球、京秀、紅乳等葡萄品種進行定植。由於這些品種自身的生長特性不適宜在本地種植,造成產量低和無產,給種植戶代來損失。
方法對策: 根據目前我地葡萄品種現有栽培的結構狀況,在今後的發展中不斷調整品種結構。控制藤稔、香悅、巨玖瑰、高墨、高妻等中熟品的繼續發展,擴大在我地適應性強、豐產、果實品質優已栽培成功而且經濟效益高的極早熟和早熟品種夏黑、金星、早生高墨、火星等,適量探索發展一定規模晚熟品種。通過早、中、晚葡萄品種的合理搭配種植和運用促成、延遲等栽培模式將現有我地集中在兩個月(7一8月)
大量上市的葡萄延長至五個月(6一10月) 。這樣能起到緩解銷售壓力和提高經濟效益的雙重效果。荊州區葡萄發展前景
氣候條件適宜葡萄的生長: 我區地處江漢平原, 年平均溫度16攝氏度左右,
氣候溫合、無霜期長、有效積溫高,葡萄生長發育快。在管理得當的情況下, 第一年種植笫二年就有產量,第三年就可達到豐產。種植葡萄經濟效益高:
目前我地露地種植的中熟葡萄品種藤稔畝產值在5000元以上,
大棚促成栽培的可超過10000元。早熟品種的促成栽培產值可達到20000-30000元。2008年筆者在荊州市科技園定植特早熟品種金星無核1.2畝(三個棚),
採用大棚促成栽培,每年6月初(5-10日) 上市,7月初(7月5日前) 銷售結束。2009-2013年平均畝產量2000公斤左右, 產品進入本地超市,
銷售價16-20元/公斤, 每年平均畝產值36600多元,五年總產值22萬元。有足夠的葡萄發展資源:
荊州區有一定面積的丘陵、坡地,而且人口密集勞力多。有足夠的土地和人力資源供發展葡萄生產。隨著近年來畜禽養殖業的不斷壯大,
為葡萄種植提供豐富的有機肥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發展城郊特色葡萄種植: 荊州區大多數土地種植面積位於荊州市市郊。有利於發展城郊葡萄的設施種植,
建立葡萄盆栽園、觀光園等。尤其是盆栽葡萄即能食用又可觀賞, 可進入城區千萬家, 向農業都市化發展。調整葡萄種植模式可代來更高的效益:
我地在今後的葡萄發展中, 在栽培模式上可充分利用早、晚熟品種, 採用設施促成和設施延遲栽培模式。這兩種栽培方式,縱觀我地、本省乃至全國,
對提高葡萄的經濟效益仍然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葡萄外運具有獨特的交通便利條件:荊州區位於荊州市城區中心,
南有黃金水道長江,207與318國道縱、橫穿越東西、南北。獨特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 為提供葡萄產業化發展的果品外運創造了極其優越的條件。現代新型肥料的興起,給荊州葡萄發展帶來新的希望,依靠新型肥料和生態營養液,營養費,葉面肥,提高葡萄作物產量,提升作物品質!
7. 騰引葡萄為什麼那麼大健康嗎
健康,就是普通水果,只是新品種。
藤引葡萄,看著跟巨峰差不多,但是比巨峰甜很多,而且顆粒大。最便宜的15塊一斤,一般都是20多一斤。
1、藤引葡萄就是常說的乒乓葡萄,個頭非常的大,味道很好。
2、乒乓葡萄是日本巨峰群品種,親本為日本神奈川縣青木一直以井川682先鋒育成。果穗平均重400~500克。果粒極大,不疏粒10克左右,經疏粒及激素處理可達20克甚至更大。果皮紫黑色、中厚,肉質軟多汁,淡草莓香味。樹勢健壯。
8. 葡萄的種類一共有幾種
葡萄品種很多,全世界約有8000多種,我國現有700多種。
根據地理分布不同,真葡萄亞屬各種可分為三個種群:
一、歐亞種群
為栽培價值最高的種,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本種可分為兩亞種:野生順型森林葡萄和栽培類型。歐亞種葡萄的抗寒性較弱,易染真菌病害,不抗根瘤蚜,抗石灰能力較強,在抗旱、抗鹽及對土壤的適應性等方面,不同品種之間有差異。
二、北美種群
包括28個種,僅有幾種在生產上和育種上加以利用,多為強健藤木,生長在北美東部的森林,河谷中。在栽培和育種中常用的種有:
(一)美洲葡萄野生於美國東南部和加拿大南部。抗寒力強,可耐-30℃,抗病力中等,生產上較多栽培的是本種與歐亞種葡萄的自然雜交品種伊沙拜拉、康可、卡它巴等。其中康可是優良的制紅葡萄汁的著名品種。
(二)河岸葡萄原產北美東部,抗寒力強,可耐-30℃,抗真菌病害和抗根瘤蚜的能力很強,在育種在主要利用它來培育抗根瘤蚜的砧木。河岸葡萄與美洲葡萄的雜交品種貝達可用作抗寒砧木。
三、東亞種群
包括39種以上,生長在中國、朝鮮、日本、前蘇聯遠東等地的森林、山地、河谷及海岸旁。在中國生長約30種,變種及類型豐富,主要用作砧木、供觀賞及作為育種原始材料。
(8)盆栽乒乓葡萄擴展閱讀:
葡萄的營養價值:
葡萄的營養成分葡萄不僅味美可口,而且營養價值很高。成熟的漿果中葡萄含糖量高達10%-30%,以葡萄糖為主。葡萄中的多種果酸有助於消化,適當多吃些葡萄,能健睥和胃。
葡萄中含有礦物質鈣、鉀、磷、鐵以及多種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C和維生素P等,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疲勞過度大有裨益。
研究發現,葡萄比阿司匹林能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並能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對預防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每天食用適量的鮮葡萄,不僅會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還特別有益於那些局部缺血性心臟病和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患者的健康。鮮葡萄中的黃酮類物質,能「清洗」血液,防止膽固醇斑塊的形成。葡萄越呈黑色,含黃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