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樹模
Ⅰ 模擬松樹盆景是如何製作的
模擬松樹盆景的製作工藝以及流程與模擬樹製作流程非常的相似,主要也是分為樹桿製作、樹枝製作、樹葉製作這三個部分來講。
樹桿製作一種是模具製作與其它模擬樹一樣通過原有模具進行合成樹桿。第二種是現場製作樹桿,是到現場根據造型設計進行雕塑方法製作。樹枝製作通常樹枝採用的材料是木材混合玻璃鋼材質方便製作樹枝造型。
樹葉製作樹葉是安裝在樹枝上的,製作完前兩步之後就可以對模擬松樹進行裝飾樹葉,樹葉安裝不易茂盛,也不易稀疏,太茂盛顯得整個樹太糟亂的感覺,太過於稀疏也會使得整個樹沒有「神色」,所以根據設計圖紙採用合適數量的模擬松枝即可。
Ⅱ 如何製作樹樁盆景
樹坯的選擇
無論選擇何類樹種作為樹樁盆景的素材,首先應進行坯料的篩選。樹坯的選擇來源於兩個方面,即山野樹坯的採掘和樹苗的培植,因為我們對樹樁的要求要以蒼古樸拙為主,因此一般都要選用樹齡長,形態優美,在自然生長中有一定造型可塑性的樹坯,若單以人工從小栽植到選為素材,再進行加工,則造型時間長,成型慢,所以盆景工作者大都在山野自然中採掘野生坯料來進行加工。
在採掘野生樹坯時,要以樹齡長久,生長旺盛,形態本身一般具有蒼古奇特,遒勁曲折,懸根露爪的坯料為好,同時必須注意根據具體坯料的生長特性,確定其採掘過程與採掘時間。我們認為,應以樹木進入休眠期後採掘較為妥當,如初冬至初春,冬季採掘須注意保護樹坯不受凍,以免來年難以成活,春季在樹木萌動時,採掘較好,既可避免傷凍而增加維護管理的難度,又可視其萌發姿態確定其技乾的去留。當然,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差別較大,應視各地氣候特點而定。
因山野採掘的樹坯,一般樹齡較長,因此在挖掘程序上一定要以保其成活為首要目的,如可以在挖掘時視樹種確定主根或側根、須根的截留以及多餘枝條的截留。通常要保留一部分主要的造型枝幹,並剪短使其萌芽,根據樹坯的具體情況考慮其將來造型,但注意在截取萌發力較弱的樹種時,要適當多留一些技條,採掘能在根部帶土則盡量帶土,若實在不能帶土,則用泥蘸糊根部用穀草或筐、簍包裝捆紮,鋪之以苔蘚,保護樹坯在運輸途中不致失水過度。樹坯一般在地下深埋養護為好,待其成活後,再逐年造型提根,同時注意旱天、澇天時及時澆水、噴水和排水,以避免失水或被淹導致根、幹部腐爛,故深埋時,最好提壠築埂,當然對病蟲害也應當及時檢查防活。
自幼培植的樹坯,則可在其主幹。分枝長到一定程度時再行鋸截造型,提根露爪,加工製作後即可栽植於盆中,但盆中土壤營養要跟上,為了使其萌發快速也可築埂植於地上。但要根據造型勤修剪、勤補皤。
樹坯的造型
樹坯造型一定要因材構思、因材造型,特別是自然類樹樁造型,切不可用規律類樹樁造型方法去死搬硬套。樹坯的加工造型方法大致分為蟠扎法和修剪法兩種。
修剪法
修剪一般是蟠扎基本造型後再進行的,有平剪、選剪等。但也有純粹用修剪方法進行造型的,如嶺南派盆景造型就是用純粹修剪的「蓄枝截干」的方法進行的。這是受中國畫法中「雞爪枝」「鹿角枝」造型的影響,「蓄枝」是指選定技位後蓄養技條,包括將來要成為樹乾的部分和根系,「截干」是指把不符合造型要求的樹干、枝條及根系截短或截除,它運用於嶺南盆景栽培造型的全過程,樹坯經挖掘後按造型要求長短、高矮進行截干截根,當定植萌發新技後經選定技位,矯正帶引技形朝向,蓄養到粗細合度時,按照造型要求的長、短、粗、細及時進行剪截,接著萌發新技,又再次進行剪截,如此反復交替,蓄枝截子,直至「鹿角」、「雞爪」技成型。而我國另一些盆景流派的修剪方法是「重扎輕剪」,或「輕扎重剪」,或「重扎重剪」等。
(棕絲蟠扎)
播扎法
播扎法是用棕絲或金屬絲對樹樁進行造型。棕絲蟠扎屬傳統盆景樹樁的造型方法,一般將樹干或樹枝作成半圓型的彎子,重復或變化造型,這彎子稱為「漢文拐」。在川派樹樁盆景造型中,棕絲的操作有搭絲、翻絲、偷絲、留結等。搭絲分為背、繞、箍等;翻絲分為單股上翻、單股下翻、雙股對翻、雙股下翻、雙股上翻;偷絲分為上吊偷、下吊偷。平偷、半彎偷、纏偷等;留結分為活結、定結、上結、下結、平結等;彎子有半彎、新月彎、一寸三彎、米彎等。
(金屬絲的兩種纏法)
樹干矯正法
金屬絲的蟠扎是用銅絲或鉛絲對樹坯進行造型,這種方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出時有麻煩,一般用鉛絲,銅絲價格較高。金屬絲的粗細是根據樹乾和樹枝的粗細來確定的,14號至20號絲較為常用。皤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在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纏繞。邊扭曲樹枝(干)邊纏繞,或左或右,絲與樹干(枝)成45度角。用力要均勻,以防扭傷樹干(枝)的形成層和樹皮,若是易脫皮的樹種或粗干,可先用麻、棕皮等包裹枝幹再行纏繞。
不論棕絲或金屬絲蟠扎,有時蟠扎較粗不易彎曲的主幹時,還可對樹干進行縱向或橫向開口使之易於彎曲。縱向開口有龍力法、滾刀法;橫向則有單切口法或連續切口法;川派樹樁造型中對大樹蟠扎則一般使用「撬扛彎曲法」。
(壅土提根法)
提根法
為了增加樹樁盆景的藝術價值和欣賞情趣,對一般樹根都要進行提根處理,使其基部顯露一部分造型有力、穩健的根部在盆的表面,給人以蒼古雄奇的審美意境。
提根法通常用深盆高栽壅土法;深盆平栽水沖法;桶、筐狀砂上或砂石培根法。深盆高栽提根法,是樹樁栽植於盆中,在根部堆土,使樹樁基部高於盆沿但不外露,待樹樁定植成活。後逐年用竹棍由上而下掏去壅土,廣露根部最後定型後再翻入淺盆中。深盆平栽水沖法,把樹樁深植於盆中,當其成活後,在每次沖水時,有意識讓水流稍強沖擊樹蔸部,使泥土脫落樹根逐漸顯露,再行翻盆,粗根即可露出。桶、筐狀砂土或砂石培根法,則是用無底的木桶或無底筐將樹樁圍住,裝入河砂或砂夾小卵石並時常在桶、筐內注入水肥,待樹樁的根部成活深入砂上下部泥土中時,再分若干次自上而下逐漸扒去砂石,每次間隔半年或一年,最後去掉桶筐後展露根部,再植入相宜的盆內。另外也可直接將樹根埋入地下提埂壅土,逐年去埂扒上,漸露根部。
雕鑿法
為了使樹樁顯現其在大自然中經風雨雷劈而呈現的蒼柏之態,可對樹干進行人工雕鑿,甚至可以劈開樹干。目前樹樁盆景創作中,由於大自然樹樁的採掘日漸不易,蒼老的樹樁更是寥若晨星,因此人們多是在自己栽培的樹木去選擇粗壯的素材進行加工,這些樹木因為樹齡短,又未在大自然中經風歷雨,就必須對其進行老態處理,這種處理多用於松柏類等生長較為緩慢的盆景。如對神枝和舍利乾的處理就是一例。比如,將一株松柏類的樹樁用雕刻工具按構思將其干較上部分樹皮,依吸水線扭曲、迂廻剝去,顯出樹干木質紋路,然後塗上石硫合劑或防腐劑以避免病害,經過養護而成為一株蒼勁的樹根。
盆缽的配備
樹樁盆景的配盆要根據樹樁的造型特點進行配備。在大小、深淺、款式、色調、質地上都要協調一致。(斜乾式樁景用盆)
從選擇盆缽的大小看,若用盆過大,則使盆內顯得空曠,樹木顯得矮小,同時含土太多也就會蓄水過多,造成根部缺氧爛掉或徒長。用盆過小,又會使盆景顯得頭重腳輕,缺乏穩定感,且造成水分、養分不足,影響植物生長。
一般來說,矮壯型的樹木,單株栽植時盆口面積應小於樹冠面積;盆長要大於樹乾的高度;而高聳型的樹木,孤植時所用的盆口面積則必須大於樹冠范圍;盆的長度可小於樹乾的高度;樹樁組合類盆景,盆長要大些,要留有布景組合空間。而盆的深淺對樹樁的生長和景觀的美觀也有影響。用盆過深,可使樹樁景觀顯得矮小;用盆過淺,又會使主幹粗壯、技盤豐茂的樹樁顯得頭重足輕,給人一種不穩定感,而且相對來說養分含量和水分含量都較少,難以栽種。(直乾式樁景用盆)
樹樁的形狀也是選盆的重要因素,如直立式宜選較深一點的盆缽,特別是規律類盆景更是如此。斜干、卧乾式可選深淺適中的盆,懸崖式樹樁則只能根據懸飛程度選擇深千筒或中深千簡盆。樹石組合類盆景則應選用淺盆以利於水面,石材的處理。同時在盆的形狀上也應有所變化,樹木扭曲蜿蜒、虯勁變化,則可選圓盆或橢圓盆。樹木剛勁有力則可選稜角分明的盆缽;盆缽上的裝飾線條也不宜太多,若太花俏會影響樹樁本身美的展示。
在色調上也應視具體樹樁而定,如金彈子,樹干黑褐,樹葉深綠,宜選用色彩較淡的紫砂盆或土陶盆;而六月雪樹干淺黃,樹葉翠綠,則應以深色盆為好。樹樁盆景的配石與配件。
樹樁盆景中常用山石或配件與樹木配合布置,這是我國盆景藝術的一種獨特造景手法。在一盆松柏盆景中,配置一些山石,會使盈尺之樹,顯出參天之勢。在懸崖式的盆景中,放置尖削的峰石於根際,就彷彿樹木生長在懸崖絕壁之上。樹樁盆景有山石點綴,就增添了詩情畫意和自然趣味。松樹配石的盆景和竹配石的盆景,都是一種襯托和對比的手法。
配石可分自然式和庭園式,自然式配石即模仿山野樹木與奇峰怪石的自然配合;庭園式配石即模仿庭園中人工布置樹石的配景。配件是指亭、台、樓、閣、動物和人物等小型陶瓷質或石質模型。樹木盆景增加配件後,可增添生活氣息。應用配件時,要注意符合自然環境和景趣,注意遠近、大小比例,以及色彩的調和。配件通常放置在盆景的土面上或配石上。供陳設觀賞或展覽的臨時性裝飾處理,在平時一般不放置配件,以免影響樹木的澆水、施肥等管理工作。
Ⅲ 我的世界盆景樹模怎麼做
方法一:
要製作盆栽,請放置一個泥土,並挖除其四周的方塊,然後版在四個洞上放置活權板門,將它們開啟以貼平泥土。接著填平洞,在泥土上放置一朵花就大功告成了。
方法二:另外一種製作方式是將泥土四周放上告示牌再放置植物。
方法三:
現在,盆栽也可通過三個紅磚來製作。
Ⅳ 十大好養盆景樹種
好養,顧名思義就是容易成活,打理容易。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些容易照顧和成活的樹種吧。排名不分先後喲。
一、黃荊
黃荊素有【養不死的黃荊】之稱,其生命力頑強,抗病能力強,蟲害少,生長速度也頗為快速,成型時間短,分布廣泛,獲得素材容易。
二、紫薇
紫薇也是非常棒的盆景植物,它的主要特點是分支非常多,美麗的粉色花兒也是非常艷麗的,也有白色和紫色的品種呢! 注意春季花開現蕾之後要搬到室內溫涼通風的地方,延長花期,養護得當,花期長達3-4個月。
三、平枝栒子
它往往是生長在岩石懸崖的縫中,它也是一種半落葉的灌木,非常適合作為盆景,屬於新手盆景植物,它可以保持長久的綠色,喜歡陽光,也比較耐陰。
四、石榴
石榴是我非常喜歡的品種之一,我也是喜歡看的,它有著迷人的樹干,還有艷麗的花朵和果子,都是非常美麗的。
五、福建茶
很多花友都喜歡,適合製作大小的盆景,它有著亮澤的葉子,如果溫度適宜,它那白色的小花能夠全年開花呢!當然也有小小的紅色小漿果可以欣賞!它喜歡陽光,溫度不高不低最好,不耐寒。
六、三角梅
三角梅也是最好的盆景植物之一,它的主要特點是豐富多彩,漂亮,美麗的花兒彷彿飄飛在樹上的彩蝶。它的生長比較快,能夠製作成各種風格,喜歡呆在每天有6個小時的環境,不耐寒。
七、火棘
非常棒的觀花觀果樹種,非常適合做小盆景。幾乎沒有什麼病蟲害。養護難度小。
八、榔榆
榔榆樹是我國比較常見的盆景植物了,是理想的盆景植物,因為它耐修剪,很容易做造型。比較好養,能夠適應大部分的溫度,耐寒性一般。
九、三角楓
最容易成活,養護的樹種之一,生長速度快,容易造型,成型快。
十、對節白蠟
有【盆景之王】的美譽,生長速度快,耐修剪,抗病能力強,傷口癒合能力強。適應性非常好。
Ⅳ 樹木盆景的造型有哪些作用
要通過對樹木進行藝術加工才能製作成盆景,使之成為一件顧盼呼應、疏密得當、層次分明、虛實相生,盡可能完美的盆景藝術作品。因此,樹木盆景的造型技巧,是彌補樹木本身的缺陷和提高盆景藝術審美情趣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盆景藝術造型創作之前,首先必須考慮的是樹木造型的總體構思設計。
一件完整的樹木盆景作品,要通過精心製作,方得以完成。因此其創作成品不是一朝一夕、一揮而就可以完成的,而是必須經過多年的努力,才能完成。
由於樹木材料種類、特性不同,形象各異,姿態萬千,這就需要製作者根據樹種材料的特點和形態,加以反復觀察琢磨,來決定造型式樣及其所表達的構思意向,做到「因材制宜、揚長避短」地進行樹型基本總體構想,在腦海中繪出藍圖,或在紙上畫出設計構圖,形成一個較完整的藝術節思路:如「直乾式」的挺拔偉岸,「斜乾式」的險峻蒼茫,「風吹式」的頑強堅毅等。這些景象都是大自然在人腦中直接反映的縮影,製作者的構思正是他的思想與所需造型樹木的結合。它要求既合乎自然情理,不能憑空捏造,又要高於自然景象,而不是對自然簡單再現,應「師法自然」而又勝於自然。通過對樹木細致地觀察、分析、研究,取其大要,去其繁雜,根據設計藍本對原始樹木進行剪裁加工,並運用藝術的強化、變形、誇張等技巧,使樹木盆景達到雖是人工創作卻富有「野趣天成」的藝術美感。
盆景樹木的根、干、枝、葉,應該作為主要考慮的構思設計對象。這四個方面的相互配合聯系決定了樹型總體設計的大方向,也決定了主題意圖。同樣的斜曲干樹木,利用人工技藝,經過根、枝的處理,可做成「斜飄式」(臨水式)或「懸崖式」盆景,也可把同樣的直干樹木,通過攀扎、雕琢技巧,做成「曲乾式」或「腐乾式」盆景等等。這正是人工造型技巧的主觀能動性,根據總體構思設計,進行藝術加工的結果。
Ⅵ 如何給盆景樹做造型
盆景樹做造型首先應該遵循自然的方法。在自然界,樹木的生長具有最大的優勢,也就是說,樹木總是努力向上生長,爭取更大的生長空間。生長也需要光合作用,所以自然界中的樹木應該是穩定的,並確保樹體的所有部分都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陽光,所以大多數樹木會與上錐體和下墩形成穩定的三角形結構。這種形式也符合人們的審美習慣。因此,這種配置已經完全用於盆景造型。(這是初學者的要求,當他們對三角形結構感到舒適時,他們不會被它束縛。
對於初學者來說,在製作盆景時,他們應該粗略地畫出圖形,然後把每根樹枝綁起來,放在適當的位置,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
需注意以下幾點:
(1)樹枝放在原地的基礎上(即整體三角形放在原地)不要寸直樹枝,張馳度。
(2)注意樹枝的分布應做到四格八布,即樹枝向四面八方伸展,使盆景顯得豐滿而穩定。
(3)注意主要分支的收集和發布,以便相互呼應。例如,盆景樹可以向左移動,放在右邊(即漂浮的樹枝),也可以向右移動,放在左邊,這樣可以給人一種生動美麗的感覺。
(4)注意細化大樹枝末端過密的小樹枝。如果小樹枝的位置不令人滿意,則應將它們系好並放置到位。
(5)沒有必要追求分支的層次。一些盆景樹創造了一個極其美麗的意境,只要整體形狀到位,樹枝沒有明顯的層次
Ⅶ 誰知道樹木盆景怎麼製作!
樹木盆景是選用觀賞樹木的幼樹或老樹樁,經過培養、藝術加工和栽植布置在精緻的盆缽中製成的。它的製作藝術,最要緊的是掌握各種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充分發揮它們的自然姿態美、風韻美和色彩美。如松柏的蔥郁蒼勁,梅樁的古雅幽芳,榆楓的質朴蒼古,綠竹的瀟灑秀麗,雀梅、黃楊的枝朗葉等。樹木盆景的栽培、製作與管理,是一項既富有藝術性,又富有科學性的細致工作。一盆造型優美、耐人欣賞的好盆景,是經過藝師巧匠美學的構思和精湛的藝術手法而構成的,還要通過精心的養護管理,才能保證它生長茂盛和姿態優美。樹木盆景的製作管理技術,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樹種選擇、樹胚培養、加工造型、上盆配景和養護管理等。養護管理又包括:放置場所、澆水、施肥、修剪整姿、翻盆換土、病蟲害防治等。
1.樹種的選擇
適宜製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很多。一般以盤根錯節、枝密葉細、姿態優美、花果艷麗者為佳。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
我國樹木盆景的取材,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年)五溪蘇靈著《盆景偶錄》中記載樹木盆景甚多,把盆景植物分為四大家、七賢、八學士和花草四雅。
四大家: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
七賢:黃山松、瓔珞柏、榆、楓、冬青、銀杏、雀梅。
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蠟梅、南天竹、山茶、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
花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
上述古代樹木盆景選用的樹種,有許多還是我們現在製作盆景的常用材料。但目前不斷引種發掘,適宜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已有一二百種之多,通常可分為以下幾類:
松柏類:日本五針松、黃山松、黑松、錦松、柳杉、水杉、水松、檜柏、偃柏、金葉檜、翠柏、鋪地柏、絨柏、線柏、瓔珞柏、刺柏、羅漢松、紫杉等。
雜木類:榔榆、黃楊、雀梅、赤楠、檵木、九里香、朴樹、福建茶、檉柳、小葉女貞等。葉木類:三角楓、紅楓、銀杏、構骨冬青、鳳尾竹、羅漢竹、佛肚竹、棕竹、蘇鐵等。
花木類:山茶、茶梅、金雀、貼梗海棠、梅花、碧桃、紫薇、垂絲海棠、西府海棠、迎春、桂花、杜鵑、六月雪、探春等。
果木類:果石榴、火棘、南天竹、金桔、佛手、山楂、枸骨、金彈子、胡頹子、紫金牛、老鴉柿、柿、枸杞、珊瑚櫻等。藤本類:凌霄、常春藤、絡石、扶芳藤、紫藤、忍冬等。
2.樹樁的採掘與培育
樹木盆景的素材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繁殖育苗和採掘樹樁。前者採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等繁殖方法取得樹苗,進行自幼培養,造型比較自由,樹木枝乾的粗細比較勻稱,但費時較長;後者從山野挖取多年的樹樁,因材處理,進行培育加工,可以大為縮短時間,常常還可選到形態自然優美、古雅樸拙的老樁,製作成盆景佳品。缺點是受到樹樁固有形態的限制,主幹與側枝之間的粗細比例不易勻稱。此外,有些珍貴樹種如五針松、枷欏木、紅楓等,在山野採挖不到,只好靠人工繁殖取得樹苗。
關於繁殖育苗技術,在許多園藝書籍中均有介紹,本書不再贅述。這里將樹樁採挖與培育方法作一介紹。
採挖樹樁必須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否則難於成活,更難於成品,既浪費時間、人力,又浪費了自然資源。
選擇採掘的樹樁,要從樹種、樹齡、形態以及發展前途等方面綜合考慮。關於樹種的選擇,前面已有介紹。至於樹齡,以年久樁老者為貴,但也須長勢旺盛。樹樁的形態,不要一味追求怪異、象形(象形並不是盆景藝術的選擇標准),而以具有蒼古奇特、遒勁曲折的特點為佳,特別應注意根部和主幹的形態。樹樁一般不宜太高太大,以利於成活和便於加工,又適於上盆和陳設。有些樹樁雖存在某些缺陷,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只要可以加工彌補,仍然可以取用。
採掘樹樁的時間,一般宜在樹木進入休眠期後,以初春化凍,樹木尚未萌發之前為宜。深秋、初冬採掘也可,但冬季養護較麻煩,尤其在北方,須進溫室養護。至於寒冬臘月,由於土層凍結,採掘困難,且易傷根,故不太適宜。採掘樹樁的時間還要因地制宜,根據樹種的習性來決定,對於不耐寒的樹種,宜在3~4月份間採掘,以免遭受凍害。
在採掘時,一般可將主根截斷,但要多留側根和須根。對於松柏類和某些直根樹種,則宜適當多留些主根,否則不易成活。樹樁挖起後即可進行一次重修剪,修剪要根據樹樁的形態,並初步考慮到日後的造型。一般保留一部分主要枝幹並短截,其餘全部剪去。萌發力弱的常綠樹種,如松柏類等,不可將枝葉剪光。採掘的樹樁,根部不必帶土,最好放進泥漿里蘸一下,裝入筐簍,並填塞苔蘚,以保護須根不致因失水而枯萎。帶回後須盡快栽種。
山野採掘的樹樁,無論其自然形態如何優美,要製成盆景,還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育,稱做"養胚"。有些盆景愛好者,急於求成,將剛採掘的樹樁栽進較淺的釉盆或紫砂盆中,甚至懸根露爪,試圖一氣呵成盆景,結果多難於成活,更不易成型,所謂欲速則不達。
養胚最好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進行地植,或採取泥盆栽植,以便於結合造型加工。栽植要適當深埋,最好僅留芽眼於土外,主幹較高的樹樁,可用苔蘚包在主幹上。栽後要澆一次透水,並用少許稻草蓋在樹樁上,以保持濕度。夏季高溫時,要搭棚遮蔭,並經常噴水。冬季要圍以草簾,防止寒凍。平時要注意水分補充,樹木生長旺盛期更不可缺水,但也要注意澆水不可過多,以防止造成爛根現象。在天氣乾燥時,最好常往葉面上噴水。要使樹胚盡快成型,施肥很重要,新栽的樹樁,根較幼嫩,宜薄肥勤施。肥料可用腐熟的餅肥或糞肥,稀釋後再用。養胚期間還要做好修剪、摘芽、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修剪主要指剪去日後造型時不需要的枝幹,以免消耗養分。還要剪去枯枝、病枝等,否則會影響新芽的抽生或導致病蟲害的蔓延。
摘芽主要指摘掉多餘的芽。一般保留日後造型所需要的芽(包括備用芽),其餘的芽全部摘掉,以免長出無用的枝幹。待保留的芽長成枝幹時,可作進一步選擇,剪去不用的枝幹,並摘去留下枝乾的頂芽,促使腋芽萌發側枝,增加枝葉的層次與密度。
3.樹胚的加工造型
自幼培養的樹苗,一般在3~5年後開始加工造型;山野採掘的樹樁,大多在養胚一年後即可進行加工造型。
加工前可將地栽的樹胚挖起來,臨時栽進大小基本適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樹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加工製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創作的藝術手法,對樹胚材料先進行仔細觀察和推敲,根據材料特點來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協調勻稱、線條優美、意境深遠的有生命的盆景藝術作品。如選用松樹為材料,就宜於表現其主根的蒼勁與挺拔,枝葉平整展開呈雲片狀;柏樹就宜於表現其主幹古拙奇特,枝葉呈團簇狀;梅花造型則宜疏枝橫斜;迎春則宜垂枝拱曲;……這是從樹種的自然特性來考慮的。此外,還要從樹樁的固有形狀來考慮,如有些樹樁的主幹挺直,可順其自然,作成直乾式;有些樹樁主幹自然彎曲,適於作成曲乾式或懸崖式;有些樹樁主幹枯禿,則宜於作成枯峰式的……因材處理可以使盆景製作既節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完全任其自然,就談不上盆景藝術了,但是人工的痕跡過甚,卻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對於樹樁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規,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幹後枝條,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鑿,可根據樹種和造型的需要來確定。不同地區由於習慣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異。一般對於松柏類及萌發力弱的樹種,以攀扎為主。對於榔榆、雀梅、福建茶、三角楓等萌發力強的樹種,可以修剪為主。用攀扎法工的樹樁,造型自如,曲折多變,且成型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樹樁,則蒼勁自然,但成型較慢。在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樹木生長快,適於攀扎造型;北方地區,氣候寒冷,樹木生長較慢,適於攀扎造型。當然這些都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各地盆景的風格與流派不同,造型方法迥然有別,如嶺南派採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揚派採用"一寸三彎"的攀扎造型法;蘇派則用"粗扎細剪"造型法;徽派則採用"之形彎曲"造型法;川派則採用"方拐"或"掉拐"法造型等等。我們掌握修剪與攀扎的最基本方法,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常常可以產生理想的效果。
(1)攀扎法:即通過棕絲、麻皮或金屬絲等攀扎材料,將樹木枝幹彎曲成各種形狀。
金屬絲扎法:該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時稍有麻煩。最好是用經過火燒的鐵絲,但通常用的是較經濟的鉛絲,根據所攀扎枝乾的粗度來選用適度粗細的鐵絲。金屬絲一般選用12~24型號,對號使用。鐵絲粗度選用表
鐵 絲 12號 12號 16號 18號 20號 22號 24號
枝幹直徑 15毫米 10毫米 6毫米 4毫米 3毫米 2毫米 1 A5毫米
攀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於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徐徐纏繞,使金屬絲與枝幹約成45°角。如要將枝幹向右扭旋下彎,金屬絲則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反之,則按逆時針方向纏繞。注意邊扭旋邊彎曲,才能使金屬絲緊貼樹皮,同時枝幹也不易斷裂。用力不可過猛,以防損傷樹皮或扭斷枝幹。對石榴、紅楓等一些皮薄易受損傷的樹種,可先用麻皮包卷枝幹,然後再攀扎金屬絲。在一根枝上如有重復的金屬絲纏繞時,須注意纏繞方向的一致,盡量避免交叉。
棕絲攀扎法:是我國盆景傳統造型方法。它的優點是:棕絲與枝幹顏色調和,加工後即可供欣賞,並且不易損傷樹皮,拆除方便,但攀扎難度較大。一般先將棕絲捻成不同粗細的棕繩,將棕繩的中段縛住需彎曲的樹干下端(或打個套結),將兩頭相互絞幾下,放在需要彎曲的枝幹上端,打一活結,再將枝幹徐徐彎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緊棕繩打成死結,即完成一個彎曲。一般彎曲不宜過分,否則易失卻自然形態。棕絲攀扎的關鍵在於掌握好力點,要根據造型的需要,選擇下棕與打結的位置。
棕絲攀扎的順序:開始時,先扎主幹,後扎枝葉;扎枝葉時,先扎頂部,後紮下部;每扎一個部分時,先扎大枝,後扎小枝;在扎主幹時,應從基部到頂部。
各地盆景老藝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種棕絲攀扎方法,稱作棕法。這種棕法因地區或流派不同而略有區別,但基本原則是相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用棕絲將樹木枝幹紮成所需要的形態。棕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掌握基本原則後,可根據造型需要靈活處理。
彎曲較粗的枝幹,可先用麻皮包紮,並在需彎曲處的外側襯一條麻筋,以增強樹乾的韌性。如枝幹過粗,彎曲困難,還可用"開刀法",即用鋒利小刀在樹干彎曲處切開一條3~5厘米長的深口,切面再按上法用麻皮包紮,這樣既便於彎曲,又不易折斷。為利於切口癒合,最好使切面與彎曲所在的平面垂直。
Ⅷ 樹石盆景的樹木要怎樣造型
樹石盆景的樹木造型:樹與石比例要協調,統一和諧。石剛樹柔。剛柔相濟。盤石樹根,有粗有細,有露有藏,曲直分明。懸崖樹景與絕壁石景,一奇一險,互相映照。在造型上因石而異,樹木玲瓏屈體石上。形態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在春天樹木萌動前,將用於製作盆景的樹樁栽入瓦盆或木箱,栽種前先把主根剪除,並把側根向四周分開,在幾條側根之間放一塊石頭,為以後樹根的附石做准備,若一時無合適的石頭也可用磚塊代替。第二年春天換盆時,去掉樹根上的土和石頭或磚塊。根據樹根生長的形狀進行構思,選擇形狀相適宜的石頭,並在上面雕出溝槽,然後把樹根嵌入溝槽內,再用金屬絲纏繞固定好,最後將樹木和山石一齊栽入盆中,深度以不露山石為宜。第三年春天換盆時,解除植株根部的金屬絲,並對其根部進行修剪,將妨礙造型的根去掉,過長的根適當截短,然後用金屬絲把樹根、山石1/3以下處重新纏繞固定,栽入盆中,把山石的1/3露出土面。同時對樹木的枝幹進行蟠扎造型。第四年春天換盆時,解除纏繞在根部的金屬絲,把山石2/3以上處樹根上的須根剪除,只留下幾條較粗的側根,栽種時把山石露出土面2/3,同時對枝幹進一步修剪、蟠扎造型。
到了第五年,樹根已牢固地嵌入山石,樹干也已基本成型,就可上盆觀賞了。這種造型方法所需時間長,但可欣賞到虯曲蒼勁的樹根。適合於旱式與水旱式兩種樹石盆景。
第二種:是利用山石上原有洞穴或重新雕鑿洞穴,在洞穴內盛土,把造型好的樹木栽入其內。這種方法成型較快,但因山洞體積不大,盛土不多,難以栽種較大的樹木,多用於水旱式樹石盆景的製作。
第三種:是將顏色、紋理相近,而形狀、大小各異的山石,用水泥粘合成一個中空的圓筒狀或其它不規則形狀,其內盛土,然後把樹木栽入。此外,也可將大小、形狀適宜的山石旁堆土,將樹木栽入土中,經裝飾後使山石、樹木成為一體。此法製作的盆景可大可小,可用於各種形式的樹石盆景。
製作好的樹石盆景要對盆面進行美化,或植青苔、栽小草;或點綴配件、擺放配石,盡量不要有裸露的土壤。在日常養護中,可根據所栽種樹種的不同進行管理,使植物既不衰弱,又不狂長,並經常修剪。總之,樹石盆景中的樹木因生存環境較差,管理要格外小心謹慎,以使山石上的樹木生機勃勃。
Ⅸ 樹木盆景的樹乾的種類及造型方法有哪些
樹木盆景因造型手法不同,通常分為規則型、象形型、自然型3種,從發展趨勢看,以自然型為主。
1、 規則型:多為傳統形式,有一定規范程式,造型工整嚴謹,適合廳堂或門庭對稱布置;氣氛莊重華貴。除揚派盆景、川派盆景、通派盆景、徽派盆景等仍保留傳統形 式,其他流派已在繼承法基礎上加以創新。如揚派盆景的「台式」、「巧雲式」、盆景;川派盆景的「滾龍抱珠」、「對拐」、「方拐」、「掉拐」、「三彎九倒 拐」、「大彎垂枝」、「直身加冕」、「接彎掉拐」、「老婦梳妝」、「綜合式」盆景;通派盆景二彎半的「文樹」、「武樹」盆景;徽派盆景的「游龍彎」盆景 等。
2 、象形型:以松柏類或觀花類植物剪紮成龍、鳳、獅、虎、象、鷹等飛禽走獸以及人物、圖案,並題以吉祥用語,如「龍鳳呈祥」、「二龍戲珠」、「萬象更新」、「大展宏圖」等,以供祝賀、喜慶、節日用。
隨著時代的前進,象形盆景已不多見。開封龍亭公園應用象形盆景剪扎技藝與植物造型相結合,將地栽圓柏剪綵紮成龍鳳、塔亭以及熊貓、唐老鴨、火車、直升飛機等造型,組成龍亭植物造型園,別開生面。
3 、自然型:模擬自然界孤木、叢林神貌,形狀多變,姿態萬千。
其造型可概括為12種形式。
直乾式:樹木直立,有古木參天、巍然屹立氣勢,廣州又稱大樹型。
斜乾式:樹干橫卧土面,而枝條、樹冠平展於盆外,猶如臨水古木,故也稱臨水式。
懸涯式:樹干向外懸掛下垂,有似蒼崖古松。樹干懸掛不低於盆底稱半懸崖,低於盆底的稱全懸崖。揚州又稱「掛口」。
卧乾式:樹干橫卧土面,而枝條、樹冠崛起伸展,似雷擊風倒之勢。
曲乾式:樹幹革命蟠曲虯龍,多見於傳統的形式。
多乾式:樹干叢生,高低參差,虯枝四齣。其中又有雙乾式、三乾式或一本多乾式之分。
枯乾式:運載干斑駁,洞穿蝕空,極饒蒼古之氣。
垂枝式:枝葉下垂紛披,猶如柳垂綠波。
風動式:枝葉風飄一方,富有動感,如疾風勁草。
連根式:粗根裸露相連,莖干高你參差,錯落有致。揚州俗稱「過橋」,廣東、廣西稱「連理樹」。
提根式:通過栽培技藝和造型手法,變化虯曲蜿蜒的根系形態,呈蒼古氣勢。
叢林式:多株叢植,宛如原野,山間簇生叢叢疏林。
根據「中國盆景評比展覽」評比委員會研究決定,中國盆景分為特大、大、中、小、微型五種規格。
樹木盆景規格以樹木的根頸部至樹梢的長度衡量。山水盆景、樹石盆景以盆的長度衡量。竹草盆景似同樹木盆景,微型盆景分別似同樹木盆景、山水盆景。
Ⅹ 如何養盆景樹
掌握養護盆景最關鍵的幾個技巧,盆景樹養幾十年都沒有問題
盆景一是種非常美麗的觀賞植物,在很多家庭裡面都會擺上一兩盆,它看起來非常獨特,也非常有自然的特徵,盆景樹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樹種,是很受人歡迎的。我國的盆景歷史悠久,但是現在卻很少人知道如何將它養好。如果你是一個新手盆景愛好者,那你要怎麼照顧好這些獨特的植物呢?
下面有幾個養護栽培盆景樹的基本原則:
第一點:光照
養護盆景樹每天都要保持5~6小時以上的直射光,當然這個要求也會根據盆景樹的種類會略有不同,根據盆景樹是否喜歡光照給直射光或散射光,但是一定不能養在過度遮陰的地方。
我們在很多園藝展覽上看到盆景樹擺放在室內遮陰處,但過了展覽,這些盆景樹就是要搬到有陽光的地方,只能短暫的養在遮陰處。
平常養護盆景樹每天都是需要較多的直射光的,如果你的盆景樹養在陽光不多的地方,你就需要稍微增加光照了,保持長時間的陽光照射,可以讓盆景樹長得更好。
不過也不能讓盆景樹一下子暴曬,如果從光線較暗的地方移到強烈的直射光環境下,就是要逐步進行。盆景樹也要避免過多的人造光照明,因為這些人造光不能給盆景樹提供所需的光譜。
第二點:澆水注意養護盆景樹需要定期澆水,一般都是等土面下,2~4厘米的土壤都幹了再進行澆水,每次澆水要澆透,避免只澆一點點水,也不要讓土壤完全乾燥。
養護盆景樹也要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澆水是特別講究技巧的,比如在夏季和冬季差異就很大,陽光照射比較多的時候,就要增加澆水頻率,溫度降低、陽光較少就要降低澆水頻率,一般都是等土面下2~4厘米的土壤都幹了,就進行澆透水一次。定期檢查土壤的干濕情況,但是要避免弄傷根系,澆水的時間最好是選擇在早上,在夏天溫度較高的時候,甚至是要早晚澆水。
在冬季溫度降低之後,每周澆水要超過一次在休眠的季節,過多的水分對盆景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陽光照射變少了,澆水要降低;如果陽光照射量增加,澆水頻率要增加。
第三點:土壤選擇栽培盆景樹要使用特定的盆栽土,可以直接到花店買盆景土,每一種盆景樹都需要不同的土壤栽培。栽培盆景樹要選擇特定的盆景土,良好的盆栽土可以保持更好的保水能力和良好的排水性,避免土壤積水,而且還要有一定的肥力,保持適當的pH值,也就是土壤的酸鹼性,保持在6.5~7.5之間最適合。
盆景樹也要定期換盆,這個要看它的根系生長狀況的盆景樹,從一個盆換到另外一個盆要選擇合適的時間,最好是在冬季休眠的時候進行換盆,休眠期間更不會儲存大量的能量,將換盆後就能夠快速恢復生長了。
第四點:土壤和換盆養護盆景樹一般是1~5年換一次盆,如果平常的養護都比較正常,這個還是有品種的差異。
一些生長比較快、植株比較年輕的盆景樹,一般都是要一兩年換盆一次,一些比較老的盆景樹就要五年左右換一次盆。除了觀察更新的生長狀況,還可以看一下它的葉子,如果盆景樹還有不斷的新葉子長出來,剛長的嫩葉變淡黃色,就證明需要換盆了。如果盆景樹底部的枝條上也出現小芽,換盆的時候就是要適當修剪盆景樹的根系。
第五點:施肥和適當修剪
養護盆景樹要定期進行修剪,避免枝葉過度旺盛,還要保持一定的株型,這樣才更具觀賞性。養護盆景樹一定要定期給肥,而且要給專用的盆景肥,如果是室內的盆景,則要減少施肥的頻率。
養護盆景樹施肥的頻率比平常的盆栽植物還要高一些,養護盆景樹要給適當的翠姆磷酸二氫鉀肥料,施肥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在生長期施肥,避免在冬季休眠時間施肥。
為了讓盆景樹保持更好的狀態,一定要定期修剪,可以給它塑造好看的株型,修剪要選擇在適當的時間,最好的是在剛剛停止休眠恢復生長的時候,修剪的工具一定要鋒利。
如果盆景樹長得太高,就是要進行掐頂,這樣可以控制它的高度,也能保持良好的株型,盆景樹只要養護得當,養幾十年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