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盆景架子
1. 盆栽放在陽台上,怎麼擺放才不會佔地方
一般情況下在陽台擺放盆栽,我都會選擇把盆栽者吊起來放。因為這樣做不僅美觀,還不會佔有太多的空間,而且陽台每天都會有陽光的照耀,這些盆栽被陽光照射以後,經過光合作用會散發出非常多的氧氣,這對於凈化空氣也有著非常好的效果,非常有助於我們身體健康,如果數量足夠多的話,即使每天我們不打開窗子,空氣中的氧氣含量也足夠我們家人使用的了。當然除了這種擺放的方式以外,還有以下幾種擺放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充分利用陽台的空餘空間:
3、直接放在窗檯上
最後如果我們實在是沒有空間的話,可以選擇把盆栽直接放在窗檯上,因為一般家庭的窗檯利用率都不是很高,這時如果把盆栽放在窗檯上,看上去不僅美觀,而且不會佔用我們陽台太多的地方,最重要的是這種效果從外面看我們的屋子的話,也會非常的漂亮。而且窗檯是早上第一縷陽光就照耀到的地方,綠色植物受到光合作用會更加快速的生長和釋放更多的氧氣,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2. 盆景的幾架
幾架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它的造型、色彩、質量要求,都有講究。幾架必須與盆緊密配合,對畫面起調節和烘托作用。 一、幾架的大小、樣式、重量等,必須與景和盆的比例要協調。幾架要略大於盆,不能盆大於架;在樣式上,基本上是園對園、方對方、長對長;至於鼓形盆、變形盆等可放置天然的樹根幾架上,以增添幾份古雅氣息;深盆應配置高架,淺盆應配置矮幾;幾架的重量也要和景、盆相適應,使其平穩、牢靠、協調。 二、在色彩上應講求清雅朴實,以深色為宜。一般常用棕色、紫色、褐色、黑色;色彩要從屬於盆和景,力求和諧,不能喧賓奪主。 三、幾架按材料分,有木質幾架、天然樹根幾架、竹幾架、石質幾架、陶瓷幾架、以及無光鋁合金、有機玻璃、膠木、水泥等材料製成的幾架等。 1、木質幾架。一般用硬木製成,有紅木、楠木、紫檀、銀杏、黃楊、柚木、樟木、棗木、昆甸木、酸枝等,其中,以紫檀、黃楊等質量最佳,紋理較清晰。紅木色澤古樸莊重,如外塗生漆,便可以保持木質木紋不受干濕影響,歷來在習慣上受到重視和歡迎。 木質幾架分落地式和案頭式二種。落地式一般較高,直接在地上安置,有博古架、雙連高低幾、方桌幾、圓桌幾、半圓幾、方高幾、圓高幾、琴幾等。案頭式幾架則較為矮小,便於安置在桌台上。有方形、長方形、多邊形、枕頭形、圓形、雙連高低形、海棠形、四角形等,其架的邊角和腿腳樣式各不相同。 上述木質幾架又分清式和明式兩種。清式雕刻鑲嵌,華麗精巧;明式古樸雅緻,結構簡練。 2、竹質幾架,較富朴實的鄉土氣息,輕巧淡雅,移動方便。有斑竹、紫竹幾架等。 3、天然樹根幾,一般多用山野枯死的樹根、根墩,除掉無用的枝和根,保留彎曲和古朽部位,進行乾躁、去皮、防腐、防蟲、雕刻、著色、上漆等處理。可以單根製作,也可多個拚接膠合。製作成各種樣式,有自然趣之感。也有用名木雕刻成樹根幾形狀的。 4、用山石雕琢的石墩、石架,以及用水泥鋼筋和陶瓷製成的石架、擱幾、瓷墩、幾座等,適合室外庭院中,尤其是放置大盆景,經得起日曬雨淋,且能與自然環境相協調。 四、在幾架的選配上,要充分配合盆與景的造型格調。一般觀花觀果的盆景,可選用較輕、顏色較深的幾架;姿態柔美的觀葉盆景,應選配穩實、色深、粗線條的幾架,配四角長方幾;微型盆景一類,要求造型精巧別致,才能顯示微型盆景獨特的藝術效果,有什景架、博古架、書卷架、花瓶架、梅花、,葫蘆幾等。 五、在幾架的養護上,室內擺放要通風透光,防止潮濕霉爛。室外要防止變色變形,防止風雨及害蟲襲擊。平時擦拭要免留水漬印,並防止沙子摩擦出傷痕。移動要輕抬慢放,防止損壞。
3. 擺放裝飾物、藝術品、盆景什麼的櫃子,叫什麼啊
你說的有個統一類別名稱,叫做家居擺件。
4. 誰知道樹木盆景怎麼製作!
樹木盆景是選用觀賞樹木的幼樹或老樹樁,經過培養、藝術加工和栽植布置在精緻的盆缽中製成的。它的製作藝術,最要緊的是掌握各種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充分發揮它們的自然姿態美、風韻美和色彩美。如松柏的蔥郁蒼勁,梅樁的古雅幽芳,榆楓的質朴蒼古,綠竹的瀟灑秀麗,雀梅、黃楊的枝朗葉等。樹木盆景的栽培、製作與管理,是一項既富有藝術性,又富有科學性的細致工作。一盆造型優美、耐人欣賞的好盆景,是經過藝師巧匠美學的構思和精湛的藝術手法而構成的,還要通過精心的養護管理,才能保證它生長茂盛和姿態優美。樹木盆景的製作管理技術,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樹種選擇、樹胚培養、加工造型、上盆配景和養護管理等。養護管理又包括:放置場所、澆水、施肥、修剪整姿、翻盆換土、病蟲害防治等。
1.樹種的選擇
適宜製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很多。一般以盤根錯節、枝密葉細、姿態優美、花果艷麗者為佳。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強、耐修剪、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
我國樹木盆景的取材,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清代嘉慶年間(1796~1820年)五溪蘇靈著《盆景偶錄》中記載樹木盆景甚多,把盆景植物分為四大家、七賢、八學士和花草四雅。
四大家:金雀、黃楊、迎春、絨針柏。
七賢:黃山松、瓔珞柏、榆、楓、冬青、銀杏、雀梅。
十八學士:梅、桃、虎刺、吉慶、枸杞、杜鵑、翠柏、木瓜、蠟梅、南天竹、山茶、羅漢松、西府海棠、鳳尾竹、紫薇、石榴、六月雪、梔子花。
花草四雅:蘭、菊、水仙、菖蒲。
上述古代樹木盆景選用的樹種,有許多還是我們現在製作盆景的常用材料。但目前不斷引種發掘,適宜作樹木盆景的材料已有一二百種之多,通常可分為以下幾類:
松柏類:日本五針松、黃山松、黑松、錦松、柳杉、水杉、水松、檜柏、偃柏、金葉檜、翠柏、鋪地柏、絨柏、線柏、瓔珞柏、刺柏、羅漢松、紫杉等。
雜木類:榔榆、黃楊、雀梅、赤楠、檵木、九里香、朴樹、福建茶、檉柳、小葉女貞等。葉木類:三角楓、紅楓、銀杏、構骨冬青、鳳尾竹、羅漢竹、佛肚竹、棕竹、蘇鐵等。
花木類:山茶、茶梅、金雀、貼梗海棠、梅花、碧桃、紫薇、垂絲海棠、西府海棠、迎春、桂花、杜鵑、六月雪、探春等。
果木類:果石榴、火棘、南天竹、金桔、佛手、山楂、枸骨、金彈子、胡頹子、紫金牛、老鴉柿、柿、枸杞、珊瑚櫻等。藤本類:凌霄、常春藤、絡石、扶芳藤、紫藤、忍冬等。
2.樹樁的採掘與培育
樹木盆景的素材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繁殖育苗和採掘樹樁。前者採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分株等繁殖方法取得樹苗,進行自幼培養,造型比較自由,樹木枝乾的粗細比較勻稱,但費時較長;後者從山野挖取多年的樹樁,因材處理,進行培育加工,可以大為縮短時間,常常還可選到形態自然優美、古雅樸拙的老樁,製作成盆景佳品。缺點是受到樹樁固有形態的限制,主幹與側枝之間的粗細比例不易勻稱。此外,有些珍貴樹種如五針松、枷欏木、紅楓等,在山野採挖不到,只好靠人工繁殖取得樹苗。
關於繁殖育苗技術,在許多園藝書籍中均有介紹,本書不再贅述。這里將樹樁採挖與培育方法作一介紹。
採挖樹樁必須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否則難於成活,更難於成品,既浪費時間、人力,又浪費了自然資源。
選擇採掘的樹樁,要從樹種、樹齡、形態以及發展前途等方面綜合考慮。關於樹種的選擇,前面已有介紹。至於樹齡,以年久樁老者為貴,但也須長勢旺盛。樹樁的形態,不要一味追求怪異、象形(象形並不是盆景藝術的選擇標准),而以具有蒼古奇特、遒勁曲折的特點為佳,特別應注意根部和主幹的形態。樹樁一般不宜太高太大,以利於成活和便於加工,又適於上盆和陳設。有些樹樁雖存在某些缺陷,但從發展的眼光來看,只要可以加工彌補,仍然可以取用。
採掘樹樁的時間,一般宜在樹木進入休眠期後,以初春化凍,樹木尚未萌發之前為宜。深秋、初冬採掘也可,但冬季養護較麻煩,尤其在北方,須進溫室養護。至於寒冬臘月,由於土層凍結,採掘困難,且易傷根,故不太適宜。採掘樹樁的時間還要因地制宜,根據樹種的習性來決定,對於不耐寒的樹種,宜在3~4月份間採掘,以免遭受凍害。
在採掘時,一般可將主根截斷,但要多留側根和須根。對於松柏類和某些直根樹種,則宜適當多留些主根,否則不易成活。樹樁挖起後即可進行一次重修剪,修剪要根據樹樁的形態,並初步考慮到日後的造型。一般保留一部分主要枝幹並短截,其餘全部剪去。萌發力弱的常綠樹種,如松柏類等,不可將枝葉剪光。採掘的樹樁,根部不必帶土,最好放進泥漿里蘸一下,裝入筐簍,並填塞苔蘚,以保護須根不致因失水而枯萎。帶回後須盡快栽種。
山野採掘的樹樁,無論其自然形態如何優美,要製成盆景,還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培育,稱做"養胚"。有些盆景愛好者,急於求成,將剛採掘的樹樁栽進較淺的釉盆或紫砂盆中,甚至懸根露爪,試圖一氣呵成盆景,結果多難於成活,更不易成型,所謂欲速則不達。
養胚最好選擇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陽光充分的地方進行地植,或採取泥盆栽植,以便於結合造型加工。栽植要適當深埋,最好僅留芽眼於土外,主幹較高的樹樁,可用苔蘚包在主幹上。栽後要澆一次透水,並用少許稻草蓋在樹樁上,以保持濕度。夏季高溫時,要搭棚遮蔭,並經常噴水。冬季要圍以草簾,防止寒凍。平時要注意水分補充,樹木生長旺盛期更不可缺水,但也要注意澆水不可過多,以防止造成爛根現象。在天氣乾燥時,最好常往葉面上噴水。要使樹胚盡快成型,施肥很重要,新栽的樹樁,根較幼嫩,宜薄肥勤施。肥料可用腐熟的餅肥或糞肥,稀釋後再用。養胚期間還要做好修剪、摘芽、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修剪主要指剪去日後造型時不需要的枝幹,以免消耗養分。還要剪去枯枝、病枝等,否則會影響新芽的抽生或導致病蟲害的蔓延。
摘芽主要指摘掉多餘的芽。一般保留日後造型所需要的芽(包括備用芽),其餘的芽全部摘掉,以免長出無用的枝幹。待保留的芽長成枝幹時,可作進一步選擇,剪去不用的枝幹,並摘去留下枝乾的頂芽,促使腋芽萌發側枝,增加枝葉的層次與密度。
3.樹胚的加工造型
自幼培養的樹苗,一般在3~5年後開始加工造型;山野採掘的樹樁,大多在養胚一年後即可進行加工造型。
加工前可將地栽的樹胚挖起來,臨時栽進大小基本適合的盆中,以便操作和造型。大型樹胚也可就地加工造型。
加工製作要遵循一系列盆景創作的藝術手法,對樹胚材料先進行仔細觀察和推敲,根據材料特點來決定表現什麼樣的題材和如何造型,也就是"因材處理"。將樹胚根、干、枝的骨架按盆景藝術的規律安排,使之成為具有協調勻稱、線條優美、意境深遠的有生命的盆景藝術作品。如選用松樹為材料,就宜於表現其主根的蒼勁與挺拔,枝葉平整展開呈雲片狀;柏樹就宜於表現其主幹古拙奇特,枝葉呈團簇狀;梅花造型則宜疏枝橫斜;迎春則宜垂枝拱曲;……這是從樹種的自然特性來考慮的。此外,還要從樹樁的固有形狀來考慮,如有些樹樁的主幹挺直,可順其自然,作成直乾式;有些樹樁主幹自然彎曲,適於作成曲乾式或懸崖式;有些樹樁主幹枯禿,則宜於作成枯峰式的……因材處理可以使盆景製作既節省人工,又有天然野趣。如完全任其自然,就談不上盆景藝術了,但是人工的痕跡過甚,卻又失去自然美。因此,對於樹樁的造型,切不可墨守成規,套用模式。
造型加工方法也有一定程序性,通常是先主幹後枝條,由下而上的攀扎、修剪或雕鑿,可根據樹種和造型的需要來確定。不同地區由於習慣的不同,其加工方法也有所差異。一般對於松柏類及萌發力弱的樹種,以攀扎為主。對於榔榆、雀梅、福建茶、三角楓等萌發力強的樹種,可以修剪為主。用攀扎法工的樹樁,造型自如,曲折多變,且成型較快;用修剪法加工的樹樁,則蒼勁自然,但成型較慢。在南方地區,氣候溫暖,樹木生長快,適於攀扎造型;北方地區,氣候寒冷,樹木生長較慢,適於攀扎造型。當然這些都是就一般情況而言,各地盆景的風格與流派不同,造型方法迥然有別,如嶺南派採用"蓄枝截干"的修剪造型法;揚派採用"一寸三彎"的攀扎造型法;蘇派則用"粗扎細剪"造型法;徽派則採用"之形彎曲"造型法;川派則採用"方拐"或"掉拐"法造型等等。我們掌握修剪與攀扎的最基本方法,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常常可以產生理想的效果。
(1)攀扎法:即通過棕絲、麻皮或金屬絲等攀扎材料,將樹木枝幹彎曲成各種形狀。
金屬絲扎法:該法簡便易行,屈伸自如,但拆除時稍有麻煩。最好是用經過火燒的鐵絲,但通常用的是較經濟的鉛絲,根據所攀扎枝乾的粗度來選用適度粗細的鐵絲。金屬絲一般選用12~24型號,對號使用。鐵絲粗度選用表
鐵 絲 12號 12號 16號 18號 20號 22號 24號
枝幹直徑 15毫米 10毫米 6毫米 4毫米 3毫米 2毫米 1 A5毫米
攀扎時,先將金屬絲一端固定於枝乾的基部或交叉處,然後緊貼樹皮徐徐纏繞,使金屬絲與枝幹約成45°角。如要將枝幹向右扭旋下彎,金屬絲則按順時針方向纏繞;反之,則按逆時針方向纏繞。注意邊扭旋邊彎曲,才能使金屬絲緊貼樹皮,同時枝幹也不易斷裂。用力不可過猛,以防損傷樹皮或扭斷枝幹。對石榴、紅楓等一些皮薄易受損傷的樹種,可先用麻皮包卷枝幹,然後再攀扎金屬絲。在一根枝上如有重復的金屬絲纏繞時,須注意纏繞方向的一致,盡量避免交叉。
棕絲攀扎法:是我國盆景傳統造型方法。它的優點是:棕絲與枝幹顏色調和,加工後即可供欣賞,並且不易損傷樹皮,拆除方便,但攀扎難度較大。一般先將棕絲捻成不同粗細的棕繩,將棕繩的中段縛住需彎曲的樹干下端(或打個套結),將兩頭相互絞幾下,放在需要彎曲的枝幹上端,打一活結,再將枝幹徐徐彎曲至所需弧度,再收緊棕繩打成死結,即完成一個彎曲。一般彎曲不宜過分,否則易失卻自然形態。棕絲攀扎的關鍵在於掌握好力點,要根據造型的需要,選擇下棕與打結的位置。
棕絲攀扎的順序:開始時,先扎主幹,後扎枝葉;扎枝葉時,先扎頂部,後紮下部;每扎一個部分時,先扎大枝,後扎小枝;在扎主幹時,應從基部到頂部。
各地盆景老藝人在長期實踐中,總結了許多種棕絲攀扎方法,稱作棕法。這種棕法因地區或流派不同而略有區別,但基本原則是相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利用棕絲將樹木枝幹紮成所需要的形態。棕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掌握基本原則後,可根據造型需要靈活處理。
彎曲較粗的枝幹,可先用麻皮包紮,並在需彎曲處的外側襯一條麻筋,以增強樹乾的韌性。如枝幹過粗,彎曲困難,還可用"開刀法",即用鋒利小刀在樹干彎曲處切開一條3~5厘米長的深口,切面再按上法用麻皮包紮,這樣既便於彎曲,又不易折斷。為利於切口癒合,最好使切面與彎曲所在的平面垂直。
5. 樹木盆景配盆如何選擇,技巧全在這
我國生產的盆缽種類繁多,款式千變萬化,色彩也極其豐富。就質地來說,有瓦盆、陶盆、釉盆、瓷盆、石盆等,各自的性能和作用都有所不同,其中以陶盆和釉盆較為常用。宜興砂陶盆和廣東佛山釉陶盆,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紫砂是統稱,為宜興所創,包括朱泥、紫泥、黃泥、青泥、老泥、梨皮泥、白泥、海棠紅、硃砂紫、定窯白、冷黃金等泥種,用其製成的陶盆,造型美觀,色彩素雅,而且有一定的透水、透氣性,有利於植物生長發育,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兼備。佛山釉陶盆,造型優雅,釉色凝潤,富有裝飾效果,也是盆中之上品。廣西的「雲盆」又稱「靈芝盆」,是在石灰岩溶洞中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天然盆缽,盆邊曲折層疊,形態自然,用於栽種植物,製作盆景,頗有野趣,別具一格。
盆景界稱為「一棵樹(石)兩壺三架」。顯然,火柴盆是盆景創作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盆栽盆景應在碗的大小、深度、樣式、顏色和質地等方面進行選擇。

第四、壺色素雅,效果更佳。彩陶盆、深紫、朱弘、象牙白、藍等。釉料也有很多顏色。陶器的顏色適合大多數種類,常綠針葉樹,有一個紅色,紫色陶器盆,更優雅簡單。紅楓要用白色或淺黃色的釉盆,銀杏要用深色琉璃盆,如藍釉盆會導致紫藤較差,選用白釉盆為好,白色、迎春花、掃帚等使用暗陶壺或釉盆等。
以上四點只是基本原則,不是絕對標准。盆景樹木種類繁多,實際操作有時很復雜,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把握。
6. 古代放著房間里上面放著一盆花的高高的架子叫什麼
花幾又稱花架或花台,大都較高,它的用途主要是承托花盆、盆景,常置於版紗槅前的天然幾的兩側,或權置室隅。高1.66米或1.66米以上。花幾比茶幾出現得晚。到了清代中期以後才開始出現這種細高造型的幾架。到了晚清,花幾非常盛行,現在流傳於世的花幾大多是這個時期的作品。花幾的式樣較多,不僅有圓,有方,有高有矮,而且根據花盆、盆景的需要,還有各種小花幾,有的稱之為座子。產品屬「小件」。
7. 怎麼製作盆景
製作盆景的操作步抄驟如下:襲
1、准備材料一個花盆,加入石子,土壤。
(7)木盆景架子擴展閱讀:
培育盆景的技巧:
1、培育盆景樹還要保持適宜的溫度,的溫度保持在20~27度之間,溫度不要太高,冬天太冷的時候就需要搬到室內,溫度在5~10度左右就差不多,但是不同的植物需要不同的溫度。冬天的溫度不要太高,大部分的植物在冬天都是要適當的休眠,這樣來年才有更好的狀態。
2、培育盆景樹一定要有較多的光照,如果光照不足,就很容易發黃掉落,而且生長會非常瘦弱。
3、養護盆景樹要注意定期補充水分,不要讓土壤完全乾燥,定期澆水,還要不時給葉片噴水,但是不要噴大水,保持葉片濕潤,但是晚上要保持乾燥。可以避免真菌病害,葉片保持潔凈,不要有太多的灰塵。冬天要稍微控制澆水,避免土壤過度潮濕。
8. 盆景幾架的類型
1、水泥幾架 水泥預制。室外陳設,放置大型盆景。常見於盆景園中,形式自由,多為兩件式,亦有與建築連成一體的,如博古架式。 2、天然樹根幾架 天然老根經加工,外面塗上紫褐色的塗料。亦有用黃楊木一類的硬木料雕刻成老樹根狀。3、竹幾架多用斑竹和紫竹製成,亦有用普通竹經熏制模仿斑竹和紫竹製成的。外面可塗或不塗清漆,為保留竹的質感,就不要塗漆。竹幾架結構簡煉,自然純朴,色彩淡雅,多見於南方,一般均用於室內陳設,亦有地式和桌案式之分開。 4、陶瓷幾架 有地式和桌案式。地式一般為鼓狀或圓管狀,室內外陳設均可;桌案式多為不規則狀的,一般較小,用於室內陳設。 5、木幾架一般用硬木製成,精細。常用木料有紅木,紫檀木, 銀杏木、棗木、楠木、黃楊、柚木等。以紅木最常見,一般以清漆塗飾,以保留木料原色。木質幾架在形式上,主要有明式和清式之分。明式幾架結構簡煉,色調凝重,造型古雅;清式幾架結構精巧,線條復雜,多用雕鏤刻花,還有用絲、螺甸嵌鑲裝飾的。 木質幾架均用於室內(裝飾)陳設。按陳設方式分地式幾架和桌案式幾架兩類。地式幾架一般較高,直接放在地上,多屬傢具范圍,有方桌、長桌、圓桌、半圓桌、琴幾、茶幾、方高幾、圓高幾、雙連高低幾以及博古架等。其中桌類大多需要在其上面另加上桌案式幾架,再放置盆景;幾類則可直接放置盆景;博古架比較自由,可另加小幾架,亦可直接放置。桌案式幾架一般較矮小,置於桌案之上,其上再放盆景。常見有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海棠形、多邊形、書卷形及雙連高低式、什景式、多件式(兩個或四個分開的部分共同陳設一盆景的幾架)等。幾架規格也有多種,高度變化不等,書卷形、長方形、橢圓形等多較矮,主要放置淺盆;圓形、方形等則有高有矮。 6、其它幾架 有用角鋼焊成的地幾架,多用於室外陳設較大盆景;有用松樹、杉樹的枝幹,連皮作成的地式幾架,古樸別致;還有小巧玲瓏的塑料桌案幾架等。
9. 盆景盆缽與幾架
盆缽:顧名思義,盆景即為盆中之景。所以說盆缽不單是盛水擺石的容器,而且是盆景的藝術組成部分。其本身不但要溶於盆景之中,還必須與盆景主題協調。專家們說:一景、二盆、三架、四名。可見一個好的作品從景、盆、架、名幾個方面都不可偏廢。盆缽與景物相協調可使盆景更加優美,否則則反。 山水盆景用盆 一般用較淺的盆缽,淺口盆可使景物顯得高大,水域寬闊,而且能顯現山腳水底的景物美。 盆缽的形狀與色澤 一般來講,山水盆景宜用長方形和圓形盆缽。長方形盆顯得大方且剛勁有力,常用來表現雄偉、挺拔、險峻的山景。橢圓盆缽則顯得柔和優美,常用來表現秀麗開闊的平遠式景色。還有些特殊形狀的盆缽也可以,只是要與山石主體相配,有助於實現作品主題即可。 盆缽的顏色一般選擇比較淡的為宜,常見的有白色、淡藍色、淡黃色等。選用盆缽要與作品的主題相配合,如雪景用白色,夜景用墨色等等。 盆體的材質則根據個人財力而量力而行,如漢白玉、墨玉、靈芝盆等對作品的意境作用很大,但價格昂貴 盆景的質地不同而形成各種盆缽,如石質盆、紫砂盆、釉陶盆、木質盆、水泥盆、銅質盆、塑料盆等。 石質盆用大理石、漢白玉等鑿制而成,質地堅硬色澤淡雅。多為白、乳白色,或有深淺不同的灰色紋,最為名貴的是墨玉石盆。大小規格不一,一般為上等盆缽,使用者首選,但是,不要過於突出盆缽,否則喧賓奪主。 紫砂盆古老的盆缽,以宜興產的為佳。該盆質地細膩,堅韌,式樣多,具有古樸典型之風,有民族風格。 釉陶盆陶(瓷)器外邊施釉彩,風格各異,大小不一,可隨心所欲地定製,釉彩也多姿多彩,選擇餘地大。 木質盆用硬質木材且不易浴水變形的木材製作,有些外部上漆,調合成各種自然石紋等效果,足可亂真。木質盆常用表現沙漠、雪景等遼闊景象。 塑料盆用塑料壓制而成,具有輕便、便宜之特點。 銅質盆用銅鑄成,多為橢圓型淺口盆,古典味濃,國內少見,日本韓國有不少。 水泥盆用高標號水泥加石米製成,易製作、造型簡單、便宜。大型或異型盆缽常用水泥盆。
10. 植物搭個架子,不知用什麼材料好
那要看你打什麼架子了。
葡萄什麼的自然是混泥土和金屬的,這樣既可以用好幾年,也可以承受住重量。
南瓜,羊眼豆等一年生的建議用竹子,木頭什麼的,成本低,一年打一次也可以。
蟹爪蘭,仙人指,某些盆景的定型用架子自然是鐵絲好啦,易於塑性。
還有一些例如紫藤之類的,架子也要有觀賞性,這樣的話用石材,高級木料都有的。
應該全了,還有疑問繼續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