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視盆景
1. 關於插花的幾個問題!急急!30分
花材的寓意及諧音的運用 中國自古有用花草果木表達心情的風俗習慣,饋贈對方一些有意義的花材,表達內心語言。取自花材的形狀、香氣、季節,賦予花材特別的含意。用花的寓意、象徵和諧音表達愛和友情。《詩經·衛風·木瓜》描述了用木瓜丟向意中人的「擲果」示愛風俗。特別是「蓮」,「蓮」的諧音同「戀」相同,為我國愛的花材的代表,暗示男女之間的愛戀。不僅花,蓮子、蓮藕也有同樣的意義。年輕的女孩常送蓮子給自己喜歡的男子,因蓮子與「憐子」同音,委婉地表達出自己愛戀的心情。萱草為百合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一日花」,是中國的母親花。「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門,不見萱草花。」那時的成年男子,大多在外奔波,無法常回家向母親請安,便在母親居住的北堂屋栽植萱草,讓母親欣賞,忘掉憂愁,因此萱草又稱忘憂草。芍葯也叫「將離草」、「別離花」,情侶把它當作愛的證明,或理再次見面的證物。《詩經》有「維士與女,以其相謔,贈之以芍葯」的描述:有許多少男少女談笑著互相送芍葯。「柳」是古人送別詩里常用的熟景。如王維《送元二使西安》中「渭城朝雨 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詩句。「柳」又發「留」的音,有惜別的意思。唐代詩人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一詩:「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惟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折取柳枝送給遠行的朋友,藉此祝福朋友一路平安,告訴朋友,不願你離去的心情。在插花藝術創作中,依據花材的諧音表達主題已成為中國傳統插花的獨有特色。如取玉蘭、海棠、牡丹和桂花的諧音表達「玉堂富貴」的主題,反映人們祈盼既富而貴的意願。以橘子、萬年青和如意的諧音表達「萬事如意」的主題。以銅錢、拂塵、萬年青、李子的諧音「前程萬里」的作品,以牡丹瓶插諧音「富貴太平」,以牡丹、水仙配佛像諧音為「富貴神仙」的清供插花也舉不勝舉。朝歲插花中最為明顯,有喜慶、吉利、祈求平安、除舊布新、迎春接福的意思。
中國式
1.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現剛勁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態,給人以端莊穩重的藝術美。宜平視觀賞。
2.傾斜型
將主要花枝向外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彎曲或傾斜生長的枝條,表現其生動活潑、富有動態的美感。宜平視觀賞。總體輪廓應呈傾斜的長方形,即橫向尺寸大於高度,才能顯示出傾斜之美。
3.平展型
平展型是將主要花枝橫向斜伸或平伸於容器中,著重表現其橫斜的線條美或橫向展開的色帶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左右,基本上與花器成水平狀造型。
4下垂型
將主要花枝向下懸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韌易彎曲的植物,表現其修長飄逸、彎曲流暢的線條美,畫面生動而富裝飾性。
5.合並花型(組景式插花)
合並花型是將兩種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組合為一體,形成一個整體的造型作品 。
6.寫景式插花
寫景式插花是在盆內的方寸之間表現自然景色的一種插花形式
西方式
對稱式花型
三角型,扇型,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
圓錐型等
不對稱式花型
L型,不等邊三角型,彎月型,S型等
三角型是西方插花的基本形式之一。花型外形輪廓為對稱的等邊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下部最寬,越往上越窄,形似金字塔狀。三角形結構均衡、優美,給人以整齊、庄嚴之感,適於會場、大廳、教堂裝飾,置於牆角茶幾或角落傢具上。常用淺盆或較埃的花瓶作容器。
扇型為放射狀造型,花由中心點呈放射狀向四面延伸,如同一把張開的扇子。它用於迎賓慶典等禮儀活動中,以烘托熱鬧喜慶的氣氛,裝飾性極強
倒T型是單面觀對稱式花型,造型猶如英文字母T倒過來。插制時豎線須保持垂直狀態,左右兩側的橫線呈水平狀或略下垂,左右水平線的長度一般是中央垂直線長的2/3,插發與三角型相似,但腰部較瘦,即花材集中在焦點附近,兩側花一般不超過焦點花高度,倒T型突出線性構圖,宜使用有強烈線條感的花材
半球型
這是四面觀賞對稱構圖的造型,插花的外形輪廓為半球型,所用的花材長度應基本一致,整個插花輪廓線應圓滑而沒有明顯的凹凸部分。半球型插花的花頭較大,花器不甚突出。這種插花柔和浪漫,輕松舒適,常用於茶幾、餐桌的裝飾
圓錐型為四面觀賞的對稱花型。外形如寶塔,穩重、庄嚴。從每一個角度側視均為三角形,俯視每一個層面均為圓形。其插法介於三角型與半球型之間。
l這是一個不對稱花型,適於擺設在窗檯或轉角的位置。與倒T型基本相似,但它左右兩側不等長,一側是長軸,另一側是短軸,強調縱橫兩線向外延伸。
不等邊三角型是一種一面觀賞不對稱均衡的花型,具有動態美。是藝術插花中最常用的花型。
2. 製作盆景藝術品應注意哪些基本原則
盆景製作應主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1)師法自然,因材處理
盆景表現的是大自然的景象,因此一定要順應自然,符合自然規律。而且,盆景所用的材料,如植物、山、石、水、土等,都應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態和色彩。特別是植物,還具有生命的特徵。因此,製作盆景時要按照不同材料的不同屬性,因材處理。如松柏類宜表現古樸蒼勁的風格,若用它表現婀娜的風韻則要失敗。
(2)主次分明
任何一件藝術品,各部分之間都不可能是同等的。必然有主有次。在進行盆景創作時,必須要採取一定的手段突出主體,以增強感染力。
突出主體,首先要確定主體的體量、位置和形狀,再考慮配體該如何配置。這樣,才更能取得整體的和諧統一。另外,主體的位置也很重要。一般來說,主體不宜放於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邊緣,而應稍偏向一側,放在視覺的重心處。
還可以通過體量、色彩、質地等方面的對比來突出主體。如一棵不太高的小樹,可通過安置一匹小馬作配件,突出樹體的高大來。在顏色上,主體用純度高一些、顏色鮮明一些的色彩,配體用稍灰一點的顏色來襯托主體,可對主體起烘托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利用透視關系中的近大遠小、近清晰遠模糊的原理來突出主體。
(3)虛實相生,疏密得當
在盆景的創作中,虛與實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實,給人以依託;虛,給人以想像。虛和實在盆景中應用非常普遍。比如,在山水盆景中,山為實,水為虛,通過山和水的結合,如水岸線的變化等,達到虛實相生的目的。就山石本身來說,山為實體,為使其虛化,我們在山上鑿洞引瀑,種植樹木。就水體而言,水為虛體,為使其實,可在水中放置小石或舟筏等。
在盆景創作中,虛實結合還指盆景各要素不能平均分配。要有節奏、有韻律地進行安排。用疏與密的變化來表現虛和實。
(4)顧盼呼應
盆景中各元素,如樹木、山石、水面和旱地,無論是主是次,是虛是實,是聚是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進行創作時,各個組成部分必須要有一定的呼應,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顧盼呼應體現在盆景的許多方面。如在景物的動勢方向上,在種類、形體、線條、色彩、質地、虛實、疏密和輕重等各個方面,均要取得顧盼呼應的整體一致感。如在製作山水盆景時,主峰應以剛直線條為主,則配峰也應有剛直的線條與之相呼應。又如,在主景中以某種色彩為主,那配景中也需要有這種色彩,這樣才能取得整體一致的感覺。
(5)露中有藏
古人說「景愈藏則境界愈大,景愈露則境界愈小。」所以,在盆景的創作中,適當地藏起一部分,可以在很小的范圍內表現出很大的境界,並能引起人們無窮的想像,以達到創作的深意。對於山水盆景來說,露中有藏就是使山峰之間互相遮掩,以豐富層次,增加景深。如要表現林木的幽深,則要注意樹木之間,前後樹干互相穿插遮擋,有露有藏。有露有藏是表現盆景意境的重要手法,要注意應用。
(6)巧拙互用
巧,即靈巧;拙,指樸拙,雅拙。巧和拙同樣能給人以美感。在樹木盆景中,往往樹木姿態愈古拙,愈能給人以美感。比如說梅花,花本身靈活飄逸,所以其主幹一定要蒼勁、古樸。才能體現其豐韻。在山水盆景中,山如果雄偉深厚,則山上之樹一定要精巧,與山形成古拙之對比方可。
(7)「三遠」法
「三遠」法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基本理論。按照人的視點高低,可分為仰視高遠,俯視深遠,中視平遠。在盆景製作中,要力求表現「三遠」。
(8)比例恰當
中國畫論中有「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理論,反應了盆景製作中各景物之間的比例關系。合理地處理景物之間的比例關系,可以在小小盆缽中表現廣闊的景緻,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例如,用一拳頭大小的小石表現山峰,如單獨設景,則顯得過於矮小,如能在旁邊襯一黃豆大小的人物塑像,則會感覺石高如山,挺拔蒼峻。
(9)情寓於景
盆景是一門借景抒情的藝術。優秀的盆景不但能再現自然美景,更能引發觀賞者感情上的共鳴。所以在製作盆景時,一山一水,一木一草,都應滲入作者的情思,凝聚作者的情感,使觀賞者不但能看到盆中之景,更能體會到景中之情
3. 川派盆景的滾枝式出枝是怎樣做的
滾枝式:又分大滾枝式與小滾枝式兩種,通常根據傳統的習慣和樹木的特性,不同的樹種採用不同的枝式。一是小滾枝型:此種形式的蟠扎方法基本上與花枝平枝式相似,見枝蟠枝,所不同的是這種形式有立彎、斜彎和回曲三種枝。樹頂為尖頂形,主幹頂端不蟠枝盤。此型蟠成的枝盤組合成一個圓錐形樹冠。從上往下俯視為橢圓形,整個樹冠連成一個枝片。立彎枝是將主幹或枝盤上的枝條,向上蟠扎,使之與主幹並立,填補主幹上沒有枝的空處。立彎與主幹並列,猶如副干,在樹冠空虛部位蟠扎枝盤。斜彎枝是將著生在枝盤上的向上生長的直立短枝與向下生長的短枝,往旁邊蟠1~2個彎子。由於彎子傾斜,所以稱斜彎枝。又因彎子如懸掛的弓,故又稱掛弓枝。回曲枝是在出枝蟠曲時,在出枝附近發生空缺,可將此枝條蟠曲回去,填補空白,這彎曲回去的枝條叫回曲枝。此型的要求是各出枝間的排列均勻或基本均勻,多餘的枝條可以剪除,適用於觀花的樹種,如蠟梅、桃花、梅花、櫻花、榆葉梅、郁李等。二是大滾枝型:此型的主幹處理,用掉拐法與滾龍抱柱法。枝法是見枝蟠枝,所有的枝條均不剪除,所有的枝條都要蟠完。蟠枝時彎欹自由,主要是填平補齊,哪裡缺就往哪裡蟠。上、下、左、右均可蟠枝。惟一要求是樹冠是一個枝葉均勻分布,沒有空缺的圓錐形。葉的正面和枝的頂端只能向外,不能向內。從上向下俯視為橢圓形。此式適用於常綠闊葉樹種和枝頂開花的樹種。如杜鵑、山茶花、桂花等。亦可一盆兩花或三花合栽,使其枝條交錯蟠扎。如杜鵑花、白杜鵑、疏節夏花杜鵑三花合栽;紅、白、粉三色山茶花及丹桂、金桂、四季桂的合並,就會顯得更加五彩繽紛。
4. 游南嶽記賞析作文500字
嶽麓山在長沙市區之西,東臨湘江,面積約8平方公里,古人贊譽其「碧嶂屏開,秀如琢珠」。唐宋以來,嶽麓山即以林壑幽美,山幽澗深聞名。六朝羅漢松、唐宋銀杏、明清松樟相當著名;愛晚亭、清風峽、蟒蛇洞、禹王碑、嶽麓書院等景觀聞名遐邇。這里還葬有黃興、蔡鍔等著名人物。嶽麓山春天滿山蔥綠、杜鵑(市花)怒放;夏日幽靜涼爽;秋天楓葉流丹,層林盡染;隆冬玉樹瓊枝,銀裝素裹,四季風景宜人。 嶽麓書院在山之東麓,始建於宋開寶九年(976年),朱熹、張 主講期間是全盛時期,有學生千人,成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府,後又變成高等師范學校。1925年改為湖南大學。書院現存古建築尚有御書樓、文昌樓、半學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經堂、自卑亭等,讓人緬懷書院輝煌歷史。 嶽麓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名山勝地。 位於清風峽口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廣袤無垠的湖湘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偉人。 嶽麓山也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這里長眠了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帝制,實現共和而獻身的先烈;為捨生取義而慷慨赴的志士仁人;還長眠了抗日戰爭時期為抵禦外侮而浴血疆場,以身殉國的中國軍民。 那一座座為他們樹立的豐碑墓誌,永遠昭示和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構成了嶽麓山的一幅幅悲壯肅穆的人文景觀。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系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古城長沙湘江兩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動植物以及文化古跡、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紀念遺址等組成,為城市山嶽型風景名勝區。已開放的景區有麓山景區、橘子洲頭景區。其中麓山景區系核心景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規劃開放的景區有:天馬山、桃花嶺、石佳嶺及土城頭景點等,總面積達36平方公里。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南接衡岳,北望洞庭,西臨茫茫原野,東瞰滔滔湘流,玉屏、天馬、鳳凰、橘洲橫秀於前,桃花、綠蛾竟翠與後,金盆、金牛、雲母、圭峰拱持左右,靜如龍蛇逶迤,動如駿馬奮蹄,凌空俯視如一微縮盆景,測視遠觀如一天然屏壁。可謂天工造物,人間奇景,長沙之大觀。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自古以來就以山清水秀著稱於世,它主要有清風峽景區、雲麓峰景區、萬景園風景帶、赫石坡景區、儒家勝地、佛寺探幽、雲麓道宮、橘子州頭等景區。 清風峽景區:嶽麓書院至麓山寺的谷地,名叫清風峽。《嶽麓書院志》記載:「當溽暑時,清風徐至,人多休息,故名以次得。」歷朝歷代的人們都將這里看成是避暑的天然勝地。清風峽自然景色秀美,峽內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溪澗盤繞,流泉星羅棋步。風物景色隨著氣候和季節的轉換,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峽內還有眾多的文物古跡為世人所矚目,內有歷史悠久的佛寺名塔—舍利塔,有我國四大名亭之一的愛晚亭,有著名的二南詩刻,以及劉道一等近代名人的墓葬。 歷史 嶽麓山位於長沙西郊,湘江西岸,是南嶽衡山72峰之一,南北朝時的《南嶽記》就提到:「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嶽麓為足」,嶽麓山由此得名。嶽麓山周圍有天馬、鳳凰、綠蛾、金牛等峰嶺拱護,連巒疊峰數十公里,山中石骨巷秀,樹木蔥郁,如一翡翠玉屏,橫叢在湘江兩岸,人們稱它「碧嶂屏開,秀如琢玉」,有「嶽麓之勝,甲於楚湘」的美譽。所以,自古有無數的文人墨客、達官顯要到這里游賞,從而留下了眾多的歷史古跡與文化故事。到宋代,隨著潭州講學之風的盛行,嶽麓山更是勝友如雲,張、朱熹等人經常留連山間,感慨「年華供轉徙,眼界得清新」,使嶽麓山文化色彩更加濃厚。 嶽麓山雲麓峰左側峰巒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嶽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徵,是宋代摹刻至此的。這塊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相傳4000多年前的洪荒時代,天下被淹沒洪水之中,大禹為民治水,到處奔波,疏導洪流,竟「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家門不入」,最終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傳說大禹曾到過南嶽,並在岣嶁峰立下了這塊石碑。東漢趙嘩《吳越春秋》就記載了這一傳說:「禹登衡山,夢蒼水使者,投金簡玉玉字之書,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處。」唐代韓愈為此登臨岣嶁峰尋訪禹碑,雖未親見,卻留下了「蝌蚪拳身薤葉撥,鸞飄風伯怒蛟螭」的詩句。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嶽,在岣嶁峰摹得碑文,過長沙時請人翻刻於嶽麓山顛。宋以後,碑被士所掩。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禹碑名聞於世。明楊慎曾撰禹王碑釋文: 「承帝日咨,翼輔佐卿。洲諸與登,鳥獸之門。參身洪流,而明發爾興。久旅忘家,宿嶽麓庭。智營形折,心罔弗辰。往求平定,華岳泰衡。宗疏事裒,勞余神。鬱塞昏徙。南瀆愆亨。衣制食備,萬國其寧,竄舞永奔。」 據學者研究,這篇碑文既不同於甲骨鍾鼎文,也不同於籀文蝌蚪文,很難辨認,楊慎釋文也只是一說,難作定論。加上我國歷代碑石中尚無夏禹時代的實物例證,因而此碑很可能是後人假託而成。但韓愈所聞,何致翻刻卻是事實,所以即使是唐宋時所刻石碑,也已是千餘年前的珍貴古物了。明清兩代,吟詠禹王碑的詩詞很多,有朱翊鑾的《禹跡亭》、崔應科的《禹碑》、石公蔭的《登禹王碑憩望》、沈一揆的《禹碑》等等。大都表達了對大禹治水功績的敬仰和對碑文難以認釋的感嘆,如沈一接的詩雲: 「平成績奏幾千年,石壁遺文尚宛然。豈是後人偏好事,應知古聖示心傳。龍蛟影動雲煙亂,珠露光凝日月懸。愧我讀書無萬卷,空來擬議未能詮。」 現在全國各地有10餘處禹碑,據說都是由嶽麓山禹碑復刻的,由此也可見它的珍貴。 嶽麓山除禹王碑外,還有一塊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碑高近3米,寬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李邕撰文和書寫,黃仙鶴刻石。碑額篆書「麓山寺碑」4個大宇,碑文共1400餘字,駢散文體兼用,敘述了麓山寺自晉泰始(265-274)年間建立至唐開元(713-741)立碑時500年間的興廢修葺、歷代禪師宣揚佛法的經過,以及嶽麓山的佳麗風光。 李邕,揚州江都人,史書記載「邑之文,於碑頌是所長」。由於他任過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所以這碑又名「北海碑」。李邕撰寫的此碑碑文為行楷書,詞句華麗,字體秀勁,集漢魏碑銘之長。在李邕一生書寫過的眾多碑銘中,以麓山寺碑最為精美,碑的背面還有米芾等宋元名家的題名,因而歷代書家都將它視作珍品。由於此碑的文采、書法、刻工都精湛獨到,所以人們又稱它「三絕碑」。「三絕碑」在我國古代碑刻藝術中聲譽很高,碑字用行書是此碑新創,筆力雄健渾厚,後起書法大師,如蘇、米芾等都沿襲其法。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擬之」。自古至今,許多著名文人游覽嶽麓山時都特意來觀摩此碑,宋代的張、明代的李東陽等都留下了吟詠它的詩篇,可見其對後人影響之大。 唐代是詩的盛期,當駱賓王、杜甫;李白、李商隱等著名詩人往來吟詠古長沙時,長沙本地的俊傑之士也才華畢露,他們撰文作詩,聯句競對,從而引出了一則王磷、李群玉麓山競對的佳話。王是長沙人,善作詩詞,才思敏捷,唐咸通(860-872)年間,由觀察使崔鉉推薦,到長安參加「日試萬言科」。考試那天,王請到10位書吏,各給筆墨紙張,然後自己往來口授,10吏筆不停書。首題《黃河賦》3000字,數刻而成,再記《鳥散余花落》詩20首,到中午就已寫就了7000言。當時掌權的宰相路嚴見王才華出眾,想羅致門下,派人召見王,王謝絕,路嚴大怒,絕了王的仕途。王便獨自返回長沙,寄情於山水之間放懷詩酒。一天,他在嶽麓山偶遇另一位湖南名詩人李群玉。李群玉曠逸不樂仕進,專以吟詩自娛,詩筆妍麗,才力邁健,又好爭勝斗強,恃才自傲。兩個要遇時,李群玉問王:「公何許人?」王回答:「日試萬言王。」因為李群玉一向看不起孜孜於功名仕途的人,又認為日試萬言只有應酬工作,算不得真才華,便在言語中對王顯出輕視的態度,王覺察到後,裝作不知,只是提議兩人以聯句較量才力,李群玉毫不在意,一口應允。不料王占對快捷,佳句泉涌,李群玉幾乎無法應付,當王吟出「芍葯花開菩薩面,棕櫚葉散夜叉頭」的絕句時,李群玉不覺傾倒,連嘆「好句、好句」,自愧不如。從此,李群玉與王結為好友,麓山競對的佳話也在湖南廣為流傳。 宋代嶽麓山還產生了一則湖湘學派的創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南宋初年,金兵不斷南侵,宋高宗趙構偏安江左,執掌朝柄的秦檜等人畏敵如虎,一味妥協投降,胡寅目睹國家的內憂外患,心急如焚,對南寧朝廷極為不滿,對秦檜之流深懷憎恨,他憤而辭去京官,請示歸回湖南和父親胡安國、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一次,胡寅正在長沙嶽麓山游覽麓山寺,突然聽到秦檜黨羽劉旦來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氣憤,便揮筆在牆壁上大書「是何南海之鱷魚,來作長沙之鳥。」南海鱷魚的比喻,來唐代韓愈的《祭鱷魚文》。傳說韓俞初任南海邊潮州刺史,知道惡溪中有鱷魚把百姓的牲口幾乎吃光了,便寫了《祭鱷魚文》投入惡溪命鱷魚限日離開潮州遷往南海,否則將弓矢捕殺殆盡,結果鱷魚懼怕潛走,以後潮州永無鱷魚。劉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將他比喻成了那兇殘虛偽的潮州鱷魚,又到長沙來為害百姓了。劉旦見了這題句,知道是在譏諷自己,便向秦檜告狀。胡寅因而落職,20年不再做官。這表現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學派創始人一樣,節操凜然,一身骨氣,為嶽麓秀山增色不少。
5. 怎樣拍攝梅花盆景
需要一架穩定的三腳架和快門線,以增加相機的穩定性,使作品焦點瓷實,具有較高的清晰度。還應該准備合適的背景布,要求平展無摺痕,無污跡,色彩淡雅,顏色以白、淺灰、淺藍、黑等為佳。不宜用顏色過於鮮艷的紅色,以免有喧賓奪主之感,綠色由於與大多數植物的葉色接近,也不宜採用。選擇背景時還要注意,如果植物是深色的要選擇淺色背景,而淺色的植物應選擇深色背景,總之,背景的顏色要與主體盆景的顏色有所區別。若沒有背景布,還可用干凈的白牆做背景,效果也不錯。
盆景的最佳拍攝季節因樹種而異,觀花、觀果類盆景應在花期或果實成熟時拍攝;常綠樹種宜在生長期拍攝;落葉植物則可在新葉剛長出後或生長季節拍攝;而某些骨架優美的盆景多在落葉後或新芽萌動時拍攝;有些樹種的盆景一年四季各有特點,都能拍攝,如石榴盆景春季新葉紅暈鮮亮,夏季紅花似火,秋季碩果滿枝,冬季落葉後,枝幹蒼勁虯曲,富於變化,拍攝時要注意各個季節的不同特徵。拍攝盆景多採用自然光,室內室外皆可進行,以薄雲遮日的多雲天為佳,此時光線強度適中,反差小,能夠表現植物的細部。天氣晴朗時拍攝要注意光線的均勻性,避免光線明暗對比過強,否則會造成強光部分曝光過度,陰影部分曝光不足,使亮部發白,暗部發黑,沒有中間層次。陰天及小雨天的散射光自然柔和,也可以進行拍攝,但要注意稍微增加一級曝光,以使畫面明快。光位可用側光、側逆光,盡量少用順光和閃光燈,否則會使畫面發白,缺乏層次。逆光能夠很好地表現盆景的輪廓,但其光比過大,會導致主體曝光不足,畫面晦暗,不能表現其細節,可用反光板等設備進行補光,並注意不要讓陽光照射到鏡頭上,以免在畫面上形成「光暈」。
拍攝前應對盆景做適當修剪整形,剪除影響樹形的枝、芽,根據需要在盆面擺上配件、奇石等,用潔凈的布將盆擦乾凈。要根據盆景造型選擇拍攝角度,注意左右、前後的位置,既可從正面拍攝,也可從側面拍攝,甚至從後面拍攝。並注意相機的高低位置,一般來講,普通的樹樁盆景可用平視的角度拍攝,懸崖式盆景則適宜用仰視的角度拍攝,而山水盆景常從俯視的角度拍攝。構圖時應根據盆景的造型選擇橫幅或豎幅,注意盆景的完整性,不光要把植物、山石等主體拍全,還要將盆拍上。
在盆景展覽時,作品是不讓隨意搬動的,應盡量用原有的環境進行拍攝,可用顏色純凈的展板做背景,也可用純色的布做背景。若光位不適宜拍攝,可等待一段時間再拍攝。
6. 「觀雲海」是什麼意思
觀雲海的意思是冷靜觀察雲的海洋。
雲海:是一種在平靜氣候條件下穩定的積層,它由朵朵雲塊連綿成浩大的雲的海洋。廬山雲海,別有風采。它的形成,是廬山地區的水氣經過地面輻射,受到山地地形的影響,在山腰壑谷間集成地形雲,這一類低雲往往因山坡阻擋,多在1000米左右高度流動,廬山主要山峰多在1000米以上。因此,居高臨下,便可以在許多地方看到雲海壯景。如在望江亭、小天池、含鄱口、龍首崖、佛手崖等處皆可俯視觀賞。當萬頃雲層匯攏在山澗峽谷之間,無邊的雲浪便排空卷來,一座座山嶺被浪頭吞沒,偶而有幾處高聳的峰尖露出海面,若隱若現,可使人頓生「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的感覺。茫茫雲海,滔滔銀波,如萬馬奔騰,直涌天邊。清代詩人江鶴亭以詩贊述雲海說:「白雲倒海忽平鋪,三十六峰連吞屠,風帆煙艇雖不見,點點螺髻時有無。」
7. 家裡的盆景怎麼才能擺的好看感覺與環境格格不入,擺放位置有什麼講究嗎
大致上從這4個方面來考慮盆景在家居環境中所擺放的位置,應該就能解決大部分新手盆友家裡盆景太多,擺放雜亂的窘境了。我是@花房姑娘娟子,和大家分享家居養花、盆景等方面的知識、技巧和經驗,記得點個贊,關個注,謝謝!
8. 盆栽桂花樹應該怎麼種植
桂花的種植與養護的方法: 育苗技術桂花一般採用扦插育苗,單干桂花多採用播種育苗,現介紹如下:
1、采種桂花9至10月開花,果實於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成熟。當果實進入成熟期,果皮由綠色逐漸轉為紫黑色時即可採集。採集的果實堆漚3天左右,待果皮軟化後,浸水搓洗,去果皮、果肉,得到凈種,稍加晾乾濕潤沙藏。因桂花種子有後熟期,一般要濕沙催芽8個月後才能發芽。
2、育苗常用播種育苗法。播種育苗能獲得大量的桂花實生苗,適宜用作行道樹。播種常用寬幅條播,行距20至25厘米,幅寬10至12厘米,每畝播種20公斤,每畝地產桂花苗2.5至3萬株。播種前要將種臍朝向一側,覆一二厘米的細土,再蓋上薄層稻草,噴水至土壤濕透,以防土壤板結和減少水分蒸發。當種子萌發出土後,及時揭草,將草放置於行間,既可保持土壤濕潤,又能防止雜草生長。
栽培繁殖要點播種、壓條、嫁接和扦插法繁殖。當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實生苗始花期較晚,且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壓條繁殖,用於繁殖良種。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貞、小葉女貞、小蠟、水蠟、流蘇和白蠟等樹種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扦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移植常在秋季花後或春季進行,也可在梅雨季節移栽,大苗需帶土球,種植穴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不需遮蔭,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安全越冬。病蟲害有枯斑病、枯枝病、桂花葉蜂、柑橘粉虱、蚱蟬等。
1.栽植 應選在春季或秋季,尤以陰天或雨天栽植最好。選在通風、排水良好且溫暖的地方,光照充足或半陰環境均可。移栽要打好土團,以確保成活率。栽植土要求偏酸性,忌鹼土。盆栽桂花盆土的配比是腐葉土2份、園土3份、沙土3份、腐熟的餅肥2份,將其混合均勻,然後上盆或換盆,可於春季萌芽前進行。
2.光照與溫度 在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可露地栽培越冬。盆栽應冬季搬入室內,置於陽光充足處,使其充分接受直射陽光,室溫保持5℃以上,但不可超過10℃。翌年4月萌芽後移至室外,先放在背風向陽處養護,待穩定生長後再逐漸移至通風向陽或半陰的環境,然後進行正常管理。生長期光照不足,影響花芽分化。
3.澆水與施肥 地栽前,樹穴內應先攙入草本灰及有機肥料,栽後澆1次透水。新技發出前保持土壤濕潤,切勿澆肥水。一般春季施1次氮肥,夏季施1次磷、鉀肥,使花繁葉茂,入冬前施1次越冬有機肥,以腐熟的餅肥、廄肥為主。忌濃肥,尤其忌入糞尿。盆栽桂花在北方冬季應入低溫溫室,在室內注意通風透光,少澆水。4月出房後,可適當增加水量,生長旺季可澆適量的淡肥水,花開季節肥水可略濃些。
4.整形修剪 因樹而定,根據樹姿將大框架定好,將其他葫櫱條、過密枝、徒長枝、交叉枝、病弱枝去除,使通風透光。對樹勢上強下弱者,可將上部枝條短截1/3,使整體樹勢強健。
養護要點(1)中耕除草。在以主幹為中心1米直徑的樹盤內重點鬆土和除草。灌水或降雨後,為防止土壤板結進行中耕鬆土。
(2)澆水與排澇。桂花的澆水主要在新種植後的一個月內和種植當年的夏季。新種植的桂花一定要澆透水,有條件的應對植株的樹冠噴水,以保持一定的空氣濕度。桂花不耐澇,及時排澇或移植受澇害植株,並加入一定量的沙子種植,可促進新根生長。
(3)合理施肥。施肥應以薄肥勤施為原則,以速效氮肥為主,中大苗全年施肥三四次。早春期間在樹盤內施有機肥,促進春梢生長。入冬前期需施無機肥或垃圾雜肥。其間可根據桂花生長情況,施肥一兩次。新移植的桂花,追肥不宜太早。移植坑穴的基肥應與土壤拌勻再覆土。
(4)整形修剪。
①剝芽:發芽時將主幹下部無用的芽剝掉。
②疏枝:保持一定的枝下高,剪去無用枝條,一般成材後的桂花枝下高在1.5米左右。
③短截:剪去徒長的頂部枝條,使桂花高度保持在3.5米左右,冠幅2.5至3米。
配置特點:
桂花的配置形式大體上可以分為自然式和規則式兩類。自然式配置以模仿自然、強調變化為主,具有活潑幽雅的自然情調,有孤植、叢植、群植等方法。規則式配置多以某一軸線為主,呈對稱或成行排列,以強調整齊、對稱為主,給人以雄偉肅穆之感,有對植、列植等方法。
1、孤植。桂花樹型優美,可孤植成景。南京靈谷寺大草坪上孤植著一株桂花王,形如巨傘,在周圍成片的桂花林的映襯下,個性鮮明,具有「鶴立雞群」的效果;鎮江焦山景區桂花廣場中也有一株孤植桂花,廣場呈方形,廣場中央用卵石做成一個大圓,圓的中心取桂花花開四瓣的特徵,以十字形花瓣狀砌成花壇,花壇中心栽培一株姿態優美的桂花,俯視其景,方中有圓,圓中有花,不僅體現出「花開月圓,幸福圓滿」的寓意,而且點出了廣場主題。
4.列植自古以業桂花就有種植在甬道兩側的習慣。列植主要體現植物的整齊美、線條美,樹齡相近的桂花一般樹型近似,按直線或曲線以等距離栽植,很容易取得整齊一致的藝術效果。在園林中,桂花一般作為行道樹、林帶及水邊等綠化栽培或作為樹牆,綠籬栽培。南京靈谷寺道路的兩側就是以桂花與其他樹種配置作為行道樹栽培的,使道路兩側的植物景觀富有層次變化,十分獨特。焦山定慧寺圍牆外,分別以數株桂花列植,黃牆、碧瓦,綠樹色彩豐富,構圖優美。
病蟲害防治病害防治:
桂花褐斑病、桂花枯斑病、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見的葉部病害,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葉,削弱植株生長勢,降低桂花產花量和觀賞價值。
桂花褐斑病
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黃斑點,逐漸擴展成近圓形病斑,直徑2至10mm,或因病斑擴展受葉脈限製成為不規則病斑。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病斑外圍有一黃色暈圈。褐斑病一般發生在4至10月份,老葉比嫩葉易感病。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次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
桂花枯斑病
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葉尖端侵入,發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小點,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後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大斑,邊緣為深褐色。枯斑病發生在7至11月份,在環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全年可發生。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水傳播侵染。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發病。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後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病較重。
桂花炭疽病
該病侵染桂花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邊緣有紅褐色環圈。在潮濕的條件下,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炭疽病發生在4至6月份。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由風雨傳播。
防治措施
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
其次加強栽培管理。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增施有機肥及鉀肥;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科學使用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以後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重病區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
蟲害防治:
家庭養殖桂花的主要蟲害是蟎,俗稱紅蜘蛛。一旦發現發病,應立即處置,可用蟎蟲清,蚜蟎殺,三唑錫進行葉面噴霧。要將葉片的正反面都均勻的噴到。每周一次,連續2-3次,即可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