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綠植
A. 一種在雪中也能生長的植物
雪蓮 學名:Saussurea involucrata 英名:Snow Saussurea 別名:大苞雪蓮、荷蓮、優缽羅花(梵語譯名) 保護級別 3 分布 新疆/烏魯回木齊答/西藏/青海/甘肅 現狀 漸危種。雪蓮在我國分布於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種高療效葯用植物。由於過度採挖,種子發芽率低,繁殖困難,生長緩慢,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嚴加保護,將有滅絕的危險。 如果照現在這樣速度發展下去,不出10年就會滅絕. 海拔下限(米) 2400 海拔上限(米) 4000 科名:菊科 化學成分:含雲香甙,雪蓮內脂,生物鹼,揮發油,多糖。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株高15cm—35cm.莖粗壯,根頸部具纖維狀殘葉基。葉密集簇生,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無柄。頭狀花序10個—20個密集成球狀生於莖端,無梗,蓮座狀總苞片3層—4層,被白色疏長毛,花冠紫色。花期7月—8月。
B. 植物能在冰雪中生長嗎
梅花或雪蓮
: 因為那些植物里有抗寒的成分,
所以能在雪中生長
C. 不怕寒冷的植物有哪三個
不怕寒冷的植物:
1、石竹
石竹裡面的歐石竹和長夏石竹是特別耐寒的,溫度只要保持在0度以上,就能開花。冬天經歷了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地面部分會因為低溫而乾枯,但根系是沒有問題的。等到春天溫度升高以後,就又能萌發新芽生長,開出燦爛的花兒來。五彩石竹的耐寒能力雖然沒有歐石竹和長夏石竹好,但零下5度以上的環境中生長也問題不大。
D. 不怕冷的盆栽植物有哪些
1、梅
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版橢圓形,葉邊常具權小銳鋸齒,灰綠色。
2、蘭花
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3、柏樹
柏樹,為柏科側柏屬的一種常綠喬木,在中國分布極廣,北起內蒙古、吉林,南至廣東及廣西北部,人工栽培范圍幾遍全國,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柏樹為一般對於柏類植物的統稱,柏樹包含側柏、圓柏、扁柏、花柏等多個屬。
4、迎春花
迎春花與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統稱為「雪中四友」,是中國常見的花卉之一。迎春花不僅花色端莊秀麗,氣質非凡,具有不畏寒威,不擇風土,適應性強的特點,歷來為人們所喜愛。
5、水仙
水仙性喜溫暖、濕潤、排水良好。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為傳統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
E. 描寫雪中植物的詩句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F. 在雪中盛開的花是什麼花
1、臘梅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權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花芳香美麗,是園林綠化植物。
2、雪蓮花
雪蓮花生長的環境極其惡劣,其生長的環境一般的植物根本無法存活,雪蓮花卻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中和空氣稀薄的缺氧環境中傲霜鬥雪、頑強生長。也正是雪蓮卻這種獨有的生存習性和獨特的生長環境使其天然而稀有,並造就了它獨特的葯理作用和葯用價值。
3、雪滴花
雪滴花原產於歐洲中部及高加索地區,已有很多國家栽培。其適應性強,比較耐寒,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往往是雪中的一道風景。
(6)雪中綠植擴展閱讀:
蠟梅的文化內涵:
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斗寒傲霜,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權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利於庭院栽植,又適作古樁盆景和插花與造型藝術。
蠟梅是我國特有的珍貴花木,原產於中部的秦嶺、大巴山、武當山一帶。近年在湖北神農架發現有大面積的野生蠟梅林。在河南省鄢陵縣姚家村,幾乎家家戶戶的屋前宅後都遍植蠟梅,素有「姚家黃梅冠天下」的美譽。姚家村種植蠟梅有著悠久的歷史。
傳說,原來蠟梅並無芳香的氣味。西周鄢國(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國君,很喜歡黃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讓黃梅吐香,否則全部處死。在束手無策時,一位姓姚的叫化子帶來幾枝臭梅,幫助嫁接在黃梅上。
過了一段時間,黃梅花苞發出了陣陣清香。國君龍顏大喜,立即下令把姓姚的花匠召到花園當花工。後來鄢國被鄭國所滅,宮廷一片廢墟。但花園保留下來,成了一條姚家村,專門種養黃梅。
G. 朋友們冬天除了青松、臘梅和翠竹還有什麼不畏嚴寒的植物!
1、冬青
常綠喬木,為亞熱帶樹種,喜溫暖氣候,有一定耐寒力。適生於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較耐陰濕,萌芽力強,耐修剪。對二氧化碳抗性強。常生於山坡雜木林中,生於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常綠闊葉林中和林緣。
同時,冬青也適宜在草坪上孤植,門庭、牆際、園道兩側列植,或散植於疊石、小丘之上。冬青常採取老樁或抑生長使其矮化,用作製作盆景。
2、君子蘭
主要於冬春開花,花期長達30-50天,一般在元旦至春節前後。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君子蘭屬於石蒜科半陰性植物。其生長忌強光和高溫,喜涼爽,適於生長在肥厚、排水性良好、濕潤的土壤中。
3、山茶花
山茶花其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因植株形姿優美,花形艷麗繽紛,葉片濃綠光澤。山茶花作為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品種極多,屬於世界名貴花木之一。
4、彩葉北海道黃楊(黃金甲)
彩葉北海道黃楊(黃金甲)四季葉片金黃色與碧綠色相間,耐受溫度范圍廣,耐-25℃—52.5℃溫度;耐乾旱,耐水濕,喜光,耐陰;根系發達,耐移栽,成活率高;生長迅速,萌櫱能力強,易於繁殖;掛果量大,種子萌發率高。
5、水仙
冬季的代表之花,主要在冬季開花。水仙花獨具天然麗質,芬芳清新,素潔幽雅,超凡脫俗。因此,人們自古以來就將其將其與梅花、茶花、迎春花並列為雪中「四友」。人們用它慶賀新年,作「歲朝清供」的年花。
H. 生長在雪中的植物
雪蓮,人參,松柏
I. 適合東北室外種植的花卉綠植都有哪些
可以種植迎春、海棠、榆葉梅、玉簪、丁香、萱草、紫藤、鬱金香、月季、一葉蘭、君子蘭之類的。
J. 雪山上有什麼植物,灌木叢,動物
地貌學上常把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稱為高山地帶,而植物地理學上則喜歡用樹線作為高山的起點。因為隨著山地海拔的升高,氣溫不斷下降,到了一定海拔時,樹木,嚴格地說是喬木,上不去了;若再往上去,風大、寒冷,樹木很難存活。因此,通常把某一山地,樹木能夠生存的最高海拔作為樹線。在這個高度以上,就只有草本植物,至多再加上一些矮小灌木能夠生存下去;等到了海拔5000米以上時,就連草本植物也極稀少了。而常年積雪的地帶則根本無植物生存,有的石頭上頂多隻見到地衣而已。
高山氣候嚴酷,大風及風雪交加的天氣如同家常便飯;而且氣溫低,晝夜溫差變化劇烈,常常是夜裡零度以下,白天卻可升至30°C,有的地段還少水。這樣的條件植物怎麼能生活?然而就是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高山植物經過長年的適應,練就了種種絕招得以存活下來,它們在逆境中求生存的本領令人驚嘆!
如果爬到某山的高山地段,你會發現那裡的植物,若是灌木必然矮小成團,草本植物也如此,它們貼在地面生長,有細密分枝,整個植物如墊子一般,這樣可以減少大風對它的沖擊,還能減少能量的消耗。如墊狀點地梅,是一種報春花科的小草本,特產於西藏、雲南、四川、甘肅、新疆和青海,生於海拔4000~5300米高山裸露的砂質岩石或高山草甸上;尤其是在西藏定日縣境內,加布拉冰川海拔5000多米的草甸上,出露的岩石被它們妝點得好像一塊塊白色圓餅;因為它的花白色,有5個裂片,猶如白梅著地面而得名。
高山植物有奇種,例如塔黃,是蓼科大黃屬植物,在西藏南部、雲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4000~4900米的高山草甸上或礫石灘上多見。植株呈狹尖寶塔形,高1米以內。奇怪的是,它的植株中上部有許多苞片,苞片較大,下垂,而且一層覆蓋一層,就像瓦塊一般,下雨時,雨水淋不進去。可不要小瞧了它的苞片!因為苞片蓋著花,不讓雨水和冷空氣侵害花朵,致使裡面的溫度比外面的高,就像天然的溫室一樣, 吸引了好些小昆蟲鑽到裡面去取暖呢!
高山植物的一大特點是莖比較粗,葉厚、根多而深。它們的莖、葉和根富含糖分和蛋白質,有的含量可達乾重的25%。這是由於植物在高山生長緩慢,而營養消耗少,但光合作用積累養分多的緣故。粗壯的莖葉中還貯存了空氣,以抵抗高山氧氣不足的惡劣環境。如千里香杜鵑(一種杜鵑花)為高山小灌木,枝細而密,高卻不足一米,葉片厚。如果切開葉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會發現它的葉裡面有許多空隙,貯存了空氣。千里香杜鵑分布在青海及四川西北部的高山灌叢地帶,海拔可達4800米。
此外,高山植物根系都很發達,這是由於健壯的根系可以深深扎入地下砂石空隙中,吸取深層的水分和養分,供給植株充足的營養;而且使植物牢牢的固定在地面,頗有「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氣概。
艷麗的花朵
高山植物常有艷麗的花朵。中國有世界聞名的三大高山花卉:杜鵑花、報春花和龍膽花,分別屬於杜鵑花科、報春花科和龍膽科,都各有很多種,盛花時常在高山爭奇斗艷。為什麼高山植物的花特別美麗?科學家深入研究發現:高山上紫外線強烈,紫外線容易破壞花瓣細胞中的染色體,阻礙核苷酸的合成,對花本身有害;然而長期的適應,使花瓣產生大量類胡蘿卜素和花青素,這兩種物質可以吸收紫外線,保護染色體。類胡蘿卜素可使花瓣呈黃色,花青素則使花瓣呈現紅色、藍色和紫色。海拔越高的地方,紫外線越強,花瓣裡面上述兩種物質也越多,花瓣的顏色也就更豐富、更艷麗了。
杜鵑花
報春花
龍膽花
還有堪稱一絕的藏波羅花,屬紫薇科。人們常以為高山太「苦」,植物開不出大花來,然而事實卻相反。許多高山植物,如藏波羅花等,就可以開出大而紅艷的花朵,它的花朵就像是直接從土裡鑽出來的一樣,花朵斜生,挨著地面,生於西藏海拔達5400米的高山草甸上,在高山流石灘上也能見到。
高山植物的魅力
除了美麗的高山花卉,高山植物中還有許多葯用植物,例如雪蓮花等。雪蓮花屬於菊科風毛菊屬,有多個種,產於新疆天山一帶的雪蓮是最有名的。
最早記載雪蓮的書是我國清代趙學敏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一書,書中曰:「雪荷花形似蓮花」,「較荷花略細,其瓣薄而狹,可三、四寸,絕似筆頭」;又雲:「大寒之地積雪,春夏不散,雪中有草,類荷花,獨莖,亭亭雪間可愛」。趙氏文字中的「瓣」就是花序外面的總苞葉,呈乳白色,花序有雪襯托,與荷花相似,故得「雪荷花」之名。清代文人紀昀(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正式用了「雪蓮」這一名稱,他說:「塞外有雪蓮,生崇山積雪中,狀如今之洋菊,名以蓮耳」。人們常說的雪蓮就是這個種。
不過有一種誤解是,在采雪蓮時,生長在雪裡的是「雪蓮」,生長在石頭縫里的是「石蓮」。實際上,雪蓮並不都生在雪地,在石縫里也能生長,所謂的「石蓮」也就是雪蓮。雪蓮一般生於高山雪線以下,2000~3500米之間的冷凍帶上。
雪蓮為著名中葯,全草入葯,有通經活血、散寒除濕的功能,對風濕性關節炎和婦女病有較好的療效。其他種雪蓮,著名的有苞葉雪蓮,產於西藏、雲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海拔3500~4500米的高山草甸和流石灘上,植物樣子有點像雪蓮,苞葉也較大,只是呈黃色。藏醫把其本種代雪蓮使用,全草入葯,功效與雪蓮相同。
高山葯用植物中,還有一類是有名的「紅景天」,屬於景天科紅景天屬,此屬有90多種,我國有70多種,其中西藏有32種。用該屬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提純後製成的浸膏,不僅可用作在特殊環境下從事特殊工作的有關人員的保健葯物;又是抗疲勞葯物,有強身益智的作用。功效似人參,並優於人參。因為紅景天沒有人參那種興奮過強的副作用,在航天、軍事及運動醫學上都被用作保健葯。有些種還可治療多種疾病,如長鞭紅景天,藏醫常用其治療肺結核及心血管病。
陝西太白山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岩石縫中,生長有一種貝母名叫「太白貝母」,屬於百合科貝母屬,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有鱗莖,可以入葯,有潤肺、化痰、止咳的功能,為治療呼吸道疾病之要葯。當地民謠中有形容野外識別、採摘此類貝母的訣竅:「花似燈籠葉似韭,五月開花六月休,要采貝母岩上走。」
還有一種葯草,當地叫「太白米」,人們認為它是健胃葯,實際是屬於百合科的假百合,也為多年生草本,生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叢中,其鱗莖就叫「太白米」,根叫「太白蒜」,鱗莖和根入葯,有健胃止嘔、鎮痛止咳的功能。還有一種叫「太白菊」,屬於菊科,生於太白山頂部高山草甸帶中,全草入葯,有止咳明目的功能,為治療肺病之良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