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子刺盆景
A. 蒙子樹屬於珍貴樹種嗎
不屬於。
珍貴樹種是屬於我國特產稀有或瀕於滅絕的樹種以及目前雖有一內定數量,但也逐漸容減少的優良樹種的統稱。
珍貴樹種劃分為兩類:
第一類包括坡壘、紫荊木、銀杉、格木等9種及水杉、珙桐、禿杉等5種原生種,要嚴禁採伐,加強保護管理,如因特殊需要,報林業部批。
第二類包括楠木、紅椿、野荔枝、紅杉等12種。
(1)蒙子刺盆景擴展閱讀:
蒙子樹的價值:
1、傢具用途
柞榛木傢具鑒賞,古代的柞榛木傢具屬細木傢具,製成後不上色、不髹漆,打磨上蠟後,可達到光素的效果。其清雅的風格與黃花梨傢具非常相像。
柞榛木傢具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一玲表會變得光亮呈紅褐色,包漿明顯,效果很好。現今存世的柞榛木傢具,以蘇作為多。特別在南通地區、蘇南太湖流域、蘇北大運河地區均有見。傢具制式多為美人榻、炕桌、太師椅等。
2、具有葯用價值。
葉入葯,能散瘀消腫,治跌打扭傷等。
B. 這個是蒙子樹嗎
無圖無真相
不能判斷這個是蒙子樹
蒙子樹枝、幹上常具有長刺
小枝銹色
C. 大家有人知道一種叫蒙子樹嗎,樹枝帶敇,青色的樹不高像雨傘那的,如知道的告知一下叫什麼樹名有圖片也行
中文學名 柞木,又名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網路驗證時注意,由於蒙古櫟的別名柞樹與本種名稱相近,很多粗心大意的人將兩者混淆,對於搜索結果需要謹慎鑒別。另外,你說該樹像雨傘,其實屬於誤解,正常生長的柞木樹形並不像雨傘,你說的屬於人工修剪造型的結果。
柞木最新分類——楊柳科 Salicaceae>>柞木屬 Xylosma>>柞木 Xylosma congesta,過去的分類屬「大風子科」。
D. 這是什麼刺
刺柞木。柞木(拉丁學名:Xylosma racemosum(Sieb. et Zucc.)Miq. ),別名: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也稱蒙古櫟;大風子科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棕灰色,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葉柄短,總狀花序腋生,花小,花梗極短,花萼卵形,花瓣缺;花絲細長,花葯橢圓形,子房橢圓形,漿果黑色,球形,種子2-3粒,卵形,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E. 這是什麼樹樹身上有刺
蒙子樹
蒙子樹中低海拔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常生長河谷石壁上,枝、幹上常具有長刺,小枝銹色。
中文學名
蒙子樹
拉丁學名
Mongolian oak
別稱
柞針、蒙子樹、鑿刺樹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F. 這是什麼樹
這是柞木(拉丁學名:Xylosma racemosum(Sieb. et Zucc.)Miq. ),別名: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也稱蒙古櫟;大風子科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5米國家,二級珍貴樹種;樹皮棕灰色,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葉柄短,總狀花序腋生,花小,花梗極短,花萼卵形,花瓣缺;花絲細長,花葯橢圓形,子房橢圓形,漿果黑色,球形,種子2-3粒,卵形,花期春季,果期冬柞木喜光、耐寒、能抗-50度;耐乾旱、耐貧瘠、喜中性至酸性土壤。耐火燒、根系發達、不耐鹽鹼;比重大,空氣干密度0.63-0.72gcm立方。材質堅硬,紋理美觀、具有抗腐耐水濕等特點。請看圖。
提醒網友,詳細介紹請參考網路。如你認為此回答答案正確,你也滿意,請按下採納,謝謝!
G. 這是什麼樹,長刺
柞木(拉丁學名:Xylosma racemosum(Sieb. et Zucc.)Miq. ),別名: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也稱蒙古櫟;大風子科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棕灰色,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葉柄短,總狀花序腋生,花小,花梗極短,花萼卵形,花瓣缺;花絲細長,花葯橢圓形,子房橢圓形,漿果黑色,球形,種子2-3粒,卵形,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柞木喜光、耐寒、能抗-50度,喜涼爽氣候;耐乾旱、耐瘠薄、喜中性至酸性土壤。耐火燒、根系發達、不耐鹽鹼;材質堅硬、比重大(氣干密度0.63-0.72g/cm3)、紋理美觀、具有抗腐耐水濕等特點。
柞木大風子科、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國家二級珍貴樹種,中國東北林區中主要次生林樹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北、華北、西北各地,華中地區亦少量分布。在俄羅斯、日本、蒙古及朝鮮半島也有分布。
中文學名
柞木
拉丁學名
Xylosma racemosum (Sieb. et Zucc.) Miq.
別稱
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形態特徵
柞木 (原變種),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4-15米;樹皮棕灰色,不規則從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裂片向上反卷;幼時有枝刺,結果株無刺;枝條近無毛或有疏短毛。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菱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無毛或在近基部中脈有污毛;葉柄短,長約2毫米,有短毛。
花小,總狀花序腋生,長1-2厘米,花梗極短,長約3毫米;花萼4-6片,卵形,長2.5-3.5毫米,外面有短毛;花瓣缺;雄花有多數雄蕊,花絲細長,長約4.5毫米,花葯橢圓形,底著葯;花盤由多數腺體組成,包圍著雄蕊;雌花的萼片與雄花同;子房橢圓形,無毛,長約4.5毫米,1室,有2側膜胎座,花柱短,柱頭2裂;花盤圓形,邊緣稍波狀。
漿果黑色,球形,頂端有宿存花柱,直徑4-5毫米;種子2-3粒,卵形,長2-3毫米,鮮時綠色,干後褐色,有黑色條紋。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H. 蒙子樹一般生長在什麼地方海拔高度
應該是海拔幾十米至幾百米
蒙子樹是一種中低海拔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常生長河谷石壁上,枝、幹上常具有長刺,小枝銹色。性喜光,也能耐陰,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耐寒,也耐旱。分布於中國西南地區、長江以南地區、台灣省。
I. 銼樹是什麼樹木
銼樹,錯樹(不知甚解的人讀錯的音),鑿樹(湖南郴州),刺鑿(廣東)
中文學名 柞木
拉丁學名 Xylosma racemosum (Sieb. et Zucc.) Miq.
別 稱 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柞木(拉丁學名:Xylosma racemosum(Sieb. et Zucc.)Miq. ),別名:鑿子樹,蒙子樹,葫蘆刺,紅心刺,也稱蒙古櫟;大風子科柞木屬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5米;樹皮棕灰色,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葉柄短,總狀花序腋生,花小,花梗極短,花萼卵形,花瓣缺;花絲細長,花葯橢圓形,子房橢圓形,漿果黑色,球形,種子2-3粒,卵形,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J. 蒙子樹長什麼樣子
原形態:
中低海拔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常生長河谷石壁上,枝、幹上常具有長刺,小枝銹色。
單葉、互生,卵狀至橢圓狀,長約5cm左右,幼株時常寬卵形、約2cm長,硬紙質,鋸齒緣,葉背光滑,葉基不明顯三出脈,柄短,托葉顯著。幼株的葉常呈條片狀。雌雄異株,腋生短總狀花序。花小,黃白色,無花瓣,雄蕊多數。
形狀:
木或小喬木,高2—15米;有刺。葉革質,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4—8厘米,寬3—4厘米,頂端漸尖或微鈍,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細鋸齒,兩面無毛。總狀花序腋生,長1—2厘米,有細柔毛;花淡黃色或綠黃色,形小,有短柄;萼片近圓形;雄花的雄蕊多數,花絲較萼片長數倍;雌花的花柱極短,柱頭稍肥厚。漿果球形,成熟時黑色,直徑3—5毫米;有種子2—3。花期5月,果熟期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