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留園綠植

留園綠植

發布時間: 2022-06-07 04:04:14

⑴ 北京哪座公園門票2元有京城「小留園」之稱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得有一個在路上。一起來找尋那些遺失的,不一樣的美好,探尋不一樣的魅力。

北京境內的公園景點是非常多的,北京市民注重精神層面與生活質量,因此北京城內的公園建築是非常多的,其中除了現代化的公園建築,也有不少的歷史悠久的公園建築,我們熟知的天壇公園,北海公園,中山公園等公園,都是北京城內著名的公園,公園的存在,也將北京這座城襯托得更有人情味,將國家化城市,競爭激烈的環境烘托得不那麼的嚴峻,公園也是北京市民最青睞的地方,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處北京眾多公園中的一處。

⑵ 留園位於蘇州那裡

留園位於姑蘇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林毛巾假山為著名的「石」周秉忠(部長)。清嘉慶時期,劉蜀建家鄉漢碧別墅,又稱劉園。在公園里,十二峰的太湖石是一個奇跡。咸寧統計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繕拓建,易名留園。
公園佔地面積約50畝,可分為中、東、西、北四個風景區。通過一條蜿蜒的走廊連接起來。迂迴連續,長達700米,經過幽渡溝,美麗的色彩重現。
中間是原涵碧山莊的基址,中間是寬闊的水池,西面和北面都是山。東面和南面是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樹參天,呈現出一種山林陰森的氣氛。溪水蜿蜒在山間,像池水的源頭。

⑶ 中國古典園林植物配置與造景手法與現代園林應用造景有哪些不同

風格比較:
1、思想與功能:a)指導思想,園林是時代的產物,在每個階段均有其不同的特點。古典園林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形成了自然山水風景園的獨特風格。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園林逐漸進入我國園林中,西方園林講究幾何圖形的組織,在明確的軸線引導下作對稱布置,甚至將花草樹木都修剪成各自規整的幾何形狀,形式上均衡對稱,一切都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強調人工美或幾何美,可見,西方園林認為人工美高於自然美。在先哲們的思想中漸漸滲透了現代哲學,物質科學,生命科學,思維科學,管理科學,融入了中外園林藝術的優秀風格,孕育了中國現代園林學科新體系的發展。可見,中國現代園林是在延續中國古典園林造園精髓的基礎上,融入了部分西方的造園藝術,綜合涉入了自然社會和現代科學·藝術·倫理等,形成了園林風格交融·園林文化豐富·園林形式多樣·園林特點眾多的新格局。
b)功能性質,無論是古典園林還是現代園林,其基本的功能定位都屬於觀賞性。唯一不同的是服務對象。古典園林僅服務於以宮廷或以貴族為代表的極少數人,園林的功能都圍繞他們的日常生活或心理需求展開。這實際上是一種脫離大眾定位的功能定位,同時也反映出等級社會中中國園林功能性的局限與單一。古代園林的最初設計僅從景觀意境出發,並無商業目的,而現代園林,部分被作為贏利場所,充斥著商業競爭的氣息,扭曲了園林本身應具有的生態本質。隨著現代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更加開放的生活方式激發的人們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現代園林設計為順應這一趨勢,在保持園林設計觀賞性的同時,從心理學·行為學等角度分析大眾的多元要求,研究開放式空間中的種種行為現象,對現代園林設計進行了重新定位,如根據人的行為跡象得出合理順暢的流線類型(抄近路·左拐彎·識途性等);通過定點研究人的各種不同行為趨向與狀態模式,確定不同戶外設施的選用設置等。總之,現代園林的功能定位上,不再局限於古典園林的單一模式,而是在微觀上進行深化和細化,在宏觀上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2.園林建築:園林建築是獨特的園林要素,它強調人與生活的關系,是平易的,接近日常生活內部空間組合,以庭院為單位構成族群建築,它普遍採用木質材料,給人提供明確使用的情調。園林建築的美學精神可借用白華先生的一句話來概括,即:「於有限中見到無限,又於無限中回歸有限」。園林所屬性質的不同與地域的不同,決定了建築風格·空間細分形式和色彩的不同,如皇家園林建築的體量大·裝飾豪華·色彩金碧輝煌,給人一種恢弘堂皇的皇家氣派,江南私家園林建築輕巧·靈活·通透·樸素·淡雅,表現出秀麗·雅緻的風格。在古典園林中,建築居於次要地位,表現出自然化的特點,但在局部上,它往往又成為構圖中心。現代園林中的建築是全園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力求突出自然美,達到自然美與人工美的統一。建築材料多樣化,風格迥異。許多新型建築材料不僅在性能上耐風吹日曬,使用壽命也較大。在建築色彩上,古典園林多以暖色調為主,而現代園林則一句用地功能的不同,設置形式多樣的顏色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3.植物造林:
a)材料選擇上的轉變,總體來說,在植物選擇上的轉變主要是從單一轉向多樣,據調查,蘇州8座園林中(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獅子林,環秀山莊,滄浪亭等),各院重復栽種的植物有羅漢松·白玉蘭·桂花等11種植物,重復率達100%;而重復率在50%以上的植物有70種左右。由此可見,在植物材料的選擇上,古典園林的特點是種類少·局限性強,如擁有優越自然條件的江南私家園林,在北方氣候條件限制下的皇家園林。我國擁有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僅高等植物就有3萬余種,其中木本植物8000餘種,而古典園林中尤其是江南私家園林種植種類不超過200種,僅佔2.5%。相比之下,現代園林設計在植物選擇上,由於在植物功能上的拓寬,生態·防護·生產功能的增加,對植物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現代園林已不再拘泥於少數具有觀賞寓意·詩情畫意的植物,而開始注重在植物配置中堅持生物多樣性原則和鄉土性原則。
b)配置形式上的轉變,在配置形式上,現代園林打破了古典園林的規律性,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植風格為自然式。常與造園風格保持一致。但受「片山塊石·似有野趣」或「咫尺山林」思想影響,古典園林中的植物配置形式受到了限制。雖然發揮使人產生想像自然美景的作用,但並不能體現出大自然的「真正」存在。古典園林中除採用孤植·對植·列植·叢植等形式外,還有一些規律性的做法,如高山栽松·岸邊植柳·山中掛藤·水上放蓮·修竹千竿·雙桐相映·愧蔭當庭·移竹當窗·栽盆繞屋等常採用古典園林配置手法。同時,花台·盆景·盆栽等形式在古典園林的室內室外·廳前屋後·軒房廊側·山腳池畔等處也較常見。如今,盆景·盆栽已進入各家各戶的庭院和陽台空間,花台已演變為現代的花壇·花境等形式。現代園林設計手法的更新和植物配置多功能的要求,是植物配置形勢正在走向多元化。植物材料選擇的多元化發展為多元化形式提供了必要條件。在平面和裡面空間層次的營造上,喬木·灌木·草本植物的搭配,常綠與落葉植物的搭配,較符合實際需求的科學比例配置,另外,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和專類園·濕地·森林公園·防護林等綠地形式的開拓,賦予了植物配置更多載體和功能。
c)配置原則上的轉變,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使現代園林植物造景成為現代園林的亮點。古典園林式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不同植物的文化寓意豐富植物的觀賞內容,寄託援助的思想情懷,這樣的例子在古典園林中屢見不鮮,如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被認為是脫離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徵;竹則被認為是剛直不阿,有氣節的君子。植物配置與詩情畫意的結合,如蘇州拙政園的「聽雨軒」·「留聽閣」借芭蕉·殘荷在風吹雨打的條件下所產生的聲響效果而給人以藝術感受;承德離宮中的「萬壑松風」景點,也是借掠松林發出的瑟瑟濤聲感染人。古典園林植物造景較強調藝術性原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園主和造園家所具文化背景和審美情趣的影響。對現代的園林設計師來說,結合時代特徵挖掘其藝術及文化內涵,並將其運用到現代園林設計中有較大的借鑒作用。由於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不僅使得人認識到植物的美化和觀賞功能,而且還看到其環境資源價值,如改善小氣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等生態作用。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並為野生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場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長規律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是現代植物配置設計中必須遵循的准則。
4.園林小品
a)惙山置石,由於古人出行不便,於是產生了「一卷代山」的想法,如蘇州獅子林中的惙山置石。現代園林中的置石雖缺乏像古典園林假山置石那樣系統化·程式化的理論,但結合新時代園林建造的歷史背景,探尋適應現代人親近自然的心理特徵,以生態效益為目的,利用新材料新技術創造富有時代氣息的置石作品,同時與其他物質要素緊密結合,以求共同建造優美的富於生機的自然景觀,從而創造清新寧靜的生態環境。
b)園林雕塑,在古典園林中應用較多的是惙山置石,隨著西方造園藝術的滲透,廣泛運用與西方園林的現代雕塑也被我國所吸收。從造型上來說,有人物·靜物等;從材料的使用上,有不銹鋼·陶瓷·木·銅·骨等,種類繁多,它們具有裝飾美化的作用,現代園林則將各種材料的園林雕塑配置於園林作品中,以豐富園林文化內涵。
c)園林照明,「張燈夜遊」曾是古典園林中極富情趣的活動,同樣,現代園林中的照明更為重要。它並非單純的將園林照亮,而是利用夜色的朦朧與燈光的變幻,使園林呈現出一種與白晝迥然不同的異趣,同時造型優美的圓燈在白天也具有特殊的裝飾作用。
d)現代機械,由於園林范圍的擴大,使用人數的增加,園林建設和養護問題迫在眉睫,因此,比起古典園林,現代園林在這方面發展較大,在園林工程中已投入使用大量現代機械,如工程機械·種植養護機械·場圃機械等。
5,結語:古典園林代表了那個時代的面貌·精神·文化,當時並不感到有何缺陷,現代人若走進雅緻小巧的古典園林,或許在感嘆院內「別有洞天」的同時,也會為古典園林的一點「小」和「遠」感到遺憾。傳統的園林由於受時代的限制和時空的局限,人們習慣慢慢刑場園林景色,仔細品味·推敲·聯強,強調詩情畫意,講究步移景異。古典園林雖然在層次上較為豐富,表示的意境深遠,但是一味的追求曲徑通幽與曲折變化,顯得封閉有餘,開敞不足,往往不適合現代生活的需求。城市生活的快節奏是人們更樂意接受明快的園林藝術風格和表現形式。當前,面對各種思潮的沖擊,應把傳統園林的造園手法·空間布局·美學文化與西方的遭遇按姓氏·造園理論等以及現代造園技法相結合,以創造更符合中國情節的中國園林。

⑷ 論園林植物的重要性

園林景觀中的組成元素很多,如園林植物、園林建築、園林小品、園路、園橋、水體、山石等,其效用雖各不相同,但園林景觀中如果沒有園林植物就不能稱為真正的園林,因此,園林植物在園林景觀中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
園林植物種類繁多,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形態,色彩,風韻,芳香等美的特色。而這些特色又能隨季節及年齡的變化而有所豐富和發展。例如春季梢頭嫩綠,花團錦簇;夏季綠葉成蔭,濃彩覆地;秋季嘉實累累,色香齊俱;冬季白雪掛枝,銀裝素裹;四季各有不同的風姿妙趣。園林設計中,常通過各種不同的植物之間的組合配置,創造出千變萬化的不同景觀。從園林規劃設計的角度出發,根據外部形態,通常將園林植物分為喬木、灌木、藤本、竹類、花卉、草皮六類。當然由於受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喬木、灌木、花卉、草皮在北京地區景觀設計中運用較多,藤本和竹類常作為點綴出現。

園林設計中,常通過各類植物的合理搭配,創造出景緻各異的景觀,愉悅人們的身心。由於地理位置、生活文化以及歷史習俗等原因,對不同植物常形成帶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甚至將植物人格化。例如我國常以四季常青的松柏代表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並且象徵長壽、永年;歐洲許多國家認為月桂樹代表光榮,橄欖枝象徵和平。一些文學家、畫家、詩人更常用園林樹木這種特性來借喻,因此,園林樹木又常成為美好理想的象徵。最為人們所知的如松竹梅被稱為「歲寒三友」,象徵堅貞、氣節和理想,代表著高尚的品質。一些地區,傳統上有過年要有「玉、堂、春、富、貴」的觀念,既要在家中擺放玉蘭、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藉以寄託對於來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這是詩人白居易對園林植物形成春光明媚景色的描繪。「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這是詩人王維對園林植物形成「靜」的感受。各種植物的不同配植組合,能帶給人們豐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園林植物不但具有美化環境、陶冶情操的功能,還具有改善環境,凈化空氣的作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科學數據顯示,每公頃森林每天可消耗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這就是人們到公園中後感覺神清氣爽的原因。城市中,園林植物是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調節器。在光合作用中,植物每吸收44克二氧化碳可放出32克氧氣,園林植物為保護人們的健康默默地做著貢獻。當然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是不同的,如每1克重的新鮮松樹針葉在1小時內能吸收二氧化碳3.3毫克,同等情況下柳樹卻能吸收8.0毫克。通常,闊葉樹種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強於針葉樹種。在居住區園林植物的應用中,就充分考慮到了這個因素,合理地進行配置。此外,還要給習慣早鍛煉的人提個醒,早晨日出前植物尚未進行光合作用,此時空氣中含氧量較低,最好在日出後再進行鍛煉,相比較而言,下午空氣中氧氣含量較高,此時鍛煉為佳。
園林植物還能分泌殺菌素。據統計數據顯示,城市中空氣的細菌數比公園綠地重多7倍以上。公園綠地中細菌少的原因之一是很多植物能分泌殺菌素。根據科學家對植物分泌殺菌素的系列科學研究得知,具有殺滅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能力的主要園林植物有:雪松、側柏、圓柏、黃櫨、大葉黃楊、合歡、刺槐、紫薇、廣玉蘭、木槿、茉莉、洋丁香、懸鈴木、石榴、棗、鑽天楊、垂柳、欒樹、臭椿及一些薔薇屬植物。此外,植物中一些芳香性揮發物質還可以起到使人們精神愉悅的效果。
園林植物又可以吸收有毒氣體。城市中的空氣中含有許多有毒物質,某些植物的葉片可以吸收解毒,從而減少空氣中有毒物質的含量。當然,吸收和分解有毒物質時,植物的葉片也會受到一定影響,產生卷葉或焦葉等現象。經過實驗可知,汽車尾氣排放而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臭椿、旱柳、榆、忍冬、衛矛、山桃既有較強的吸毒能力又有較強的抗性,是良好的凈化二氧化硫的樹種。此外,丁香、連翹、刺槐、銀杏、油松也具有一定的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普遍來說,落葉植物的吸硫能力強於常綠闊葉植物。對於氯氣,如臭椿、旱柳、衛矛、忍冬、丁香、銀杏、刺槐、珍珠花等也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
園林植物還具有很強阻滯塵埃的作用。城市中的塵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還含有細菌和其他金屬性粉塵、礦物粉塵等,它們即會影響人體健康又會造成環境的污染。園林植物的枝葉可以阻滯空氣中的塵埃,相當於一個濾塵器,使空氣清潔。各種植物的滯塵能力差別很大,其中榆樹、朴樹、廣玉蘭、女貞、大葉黃楊、刺槐、臭椿、紫薇、懸鈴木、臘梅、加楊等植物具有較強的滯塵作用。通常,樹冠大而濃密、葉面多毛或粗糙以及分泌有油脂或粘液的植物都具有較強滯塵力。
園林植物對於改善小環境內的空氣濕度有很大影響。一株中等大小的楊樹,在夏季白天每小時可由葉片蒸騰5千克水到空氣中,一天即達半噸。如果在一塊場地種植100株楊樹,相當於每天在該處灑50噸水的效果。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蒸騰能力。
不同植物的蒸騰度相差很大,有目標地選擇蒸騰度較強的植物種植對提高空氣濕度有明顯作用。北京電視台播放的一個節水廣告中,表現的是通過用塑料袋罩住一盆綠色植物來收集水,就是利用了植物的蒸騰力。
園林植物還具有減弱光照和降低噪音的作用。陽光照射到植物上時,一部分被葉面反射,一部分被枝葉吸收,還有一部分透過枝葉投射到林下。由於植物吸收的光波段主要是紅橙光和藍紫光,反射的部分主要是綠光,所以從光質上說,園林植物下和草坪上的光具有大量綠色波段的光,這種綠光要比鋪裝地面上的光線柔和的多,對眼睛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在夏季還能使人在精神上覺得爽快和寧靜。城市生活中有的很多噪音,如汽車行駛聲、空調外機聲等等,園林植物具有降低這些噪音的作用。單棵樹木的隔音效果雖較小,叢植的樹陣和枝葉濃密的綠籬牆隔音效果就十分顯著了。實踐證明,隔音效果較好的園林植物有:雪松、松柏、懸鈴木、梧桐、垂柳、臭椿、榕樹等。
通過這些科學數據和人們的切身感受可以體會到,園林植物不僅能使人從視覺上、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帶給人們健康、安靜的生活環境。

⑸ 對比留園和頤和園(規模,布局,植物之類的) 話要簡單點 每個對比不超過三句話

規模:留園3萬平,明式園林,頤和園290萬方,是歷朝歷代不斷修繕的,有個代的風格特點!

⑹ 請教這是什麼植物,留園里的。

圖為蝶形花科植物錦雞兒,學名Caragana sinica
灌木,高1-2米。樹皮深褐色;小枝有棱,無毛。托葉三角形,硬化成針刺,長5-7毫米;葉軸脫落或硬化成針刺,針刺長7-15(25)毫米;小葉2對,羽狀,有時假掌狀,上部1對常較下部的為大,厚革質或硬紙質,倒卵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長1-3.5厘米,寬5-15毫米,先端圓形或微缺,具刺尖或無刺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花單生,花梗長約1厘米,中部有關節;花萼鍾狀,長12-14毫米,寬6-9毫米,基部偏斜;花冠黃色,常帶紅色,長2.8-3厘米,旗瓣狹倒卵形,具短瓣柄,翼瓣稍長於旗瓣,瓣柄與瓣片近等長,耳短小,龍骨瓣寬鈍;子房無毛。莢果圓筒狀,長3-3.5厘米,寬約5毫米。
供觀賞或做綠籬。根皮供葯用,能祛風活血、舒筋、除濕利尿、止咳化痰。

⑺ 園林形式有哪些

園林山石與植物配置的幾種不同形式
在園林中,當山石與植物組織創造景觀時,要根據山石本身的特徵和周邊的具體環境,精心選擇植物的種類、形態、高低大小以及不同植物之間的搭配形式,使山石和植物組織達到最自然、最美的景觀效果。柔美豐盛的植物可以襯托山石之硬朗和氣勢;而山石之輔助點綴又可以讓植物顯得更加富有神韻,植物與山石相得益彰地配置更能營造出豐富多采、充滿靈韻的景觀。 一:山石為主、植物為輔——層次分明、靜中有動
在庭院入口、中心等視線集中的地方特置大塊山石;或安置於公園主景區、草坪一角、軸線焦點等形成醒目的點景。在山石的周邊常綴以植物或作為背景烘托或作為前置襯托,形成了一處層次分明、靜中有動的園林景觀。這樣以山石為主、植物為輔的配置方式因其主體突出,常作為園林中的障景、對景、框景,用來劃分空間,豐富層次,具有多重觀賞價值。蘇州留園的冠雲峰兼備瘦、皺、漏、透於一體,圍繞冠雲峰配置石榴、芭蕉、南天竹、枸杞等灌木,前植低矮的各色草花,遊人駐足平台或漫步曲廊之中,但見湖石山峰高聳奇特、玲瓏清秀,其旁植物花葉扶疏、姿態娟秀、蒼翠如洗。與其說冠雲峰一枝獨秀,不如說在這些綠色的背景和前景鮮艷的暖色襯托下它早已經和這些植物共同構成了留園的象徵。與古典園林相比,現代園林中的石材更多地融入了現代人追求簡潔精練的風格。石材的品種在湖石、黃石、英石的基礎上多用人工塑石、卵石。低矮的常綠草本植物或宿根花卉層疊疏密地栽植在石頭周圍,精巧而耐人尋味,良好的植物景觀也恰當地輔助了石頭的點景功能。假山的植物配置宜利用植物的造型、色彩等特色襯托山的姿態、質感和氣勢。假山上的植物多配植在山體的半山腰或山腳,配植在半山腰的植株體量宜小,蟠曲蒼勁,配植在山腳的則相對要高大一些,枝幹粗直或橫卧。揚州個園的黃石假山山間有古柏出石隙中,堅挺的形態與山勢取得調和,蒼綠的枝葉又與褐黃的山石形成對比。山腳的青楓姿態挺拔、清爽高挑,增加了景深,陪襯了秋山的明凈。
二:植物為主、山石為輔——反樸歸真、自然野趣
以山石為配景的植物配置可以充分展示自然植物群落形成的景觀,設計主要以植物配置為主,石頭和疊山都是自然要素中的一種類型。,利用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等多種花卉植物,栽植在樹叢、綠籬、欄桿、綠地邊緣、道路兩旁、轉角處以及建築物前,以帶狀自然式混合栽種可形成花境,這樣的仿自然植物群落再配以石頭的鑲嵌使景觀更為協調穩定和親切自然、更富有歷史的久遠。比如幾塊奇石和植物成組配置環境一角。石塊大小呼應,有疏有密,植物有機地組合在石塊之間,蒲葦、矮牽牛、秋海棠、銀葉菊、傘房決明、南天竹、桃葉珊瑚等花境植物參差高下、生動有致。幹道兩側以翠竹林為景觀主體,林下茂盛蔥郁的陰生植物、野生花卉、爬藤植物參差錯落、生動野趣,偶見塊石二三一組、凹凸不平、傾側斜欹在濃林之下,密叢之間,漫步其中,如置身效野山林,讓人充分領略大自然的山野氣息。
三:植物、山石的配置——相得益彰、因地制宜
在揚州個園的月洞門之前,有一副粉牆為紙、竹石為畫的畫面,這里翠竹秀拔、綠蔭宜人、石筍參差、搭配有情,使人想起雨後春筍生機勃勃的意境。植物與山石相得益彰的配置方式還有岸邊植物配置、岩石園植物配置、園林植物與群石配置形式等。廬山植物園里的岩石園是我國的第一個岩石園。這里模擬高山植被群落、結合山中岩石地貌,模仿自然,傍山疊石,石中有花,花中有石,情趣盎然,595種高山植物與廬山的砂頁岩和變質岩造就了天然景觀。在園林中,植物已不是植物學意義上的植物,山石也已不礦物學意義上的山石,它們已由純自然的客觀存在物轉化為園林的主觀存在物。「位置得宜」就是說必須將一花一石安置得當,使它們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人的性靈,體現自然界的生態,從而創造出園林美。因此植物與山石的配置要體現出整體美、自然美,要注意形式與神韻、外觀與內涵、景觀與生態的統一,讓人們在欣賞和感受外形的同時,能領悟到深邃的內涵。原文鏈接: http://www.yt160.com/a/news/2012.html?1305349119

熱點內容
情人節感 發布:2025-09-07 17:59:54 瀏覽:650
山茶花郭沫若賞析 發布:2025-09-07 17:59:11 瀏覽:724
一朵薔薇花電影下載 發布:2025-09-07 17:46:32 瀏覽:511
大門造景綠植 發布:2025-09-07 17:38:03 瀏覽:261
櫻花紅1號 發布:2025-09-07 17:22:37 瀏覽:562
義烏國際花卉市場 發布:2025-09-07 17:18:53 瀏覽:338
盆栽天嬌 發布:2025-09-07 17:14:38 瀏覽:491
距離七夕節還有多少天 發布:2025-09-07 17:05:07 瀏覽:950
蘭花瀏陽荷 發布:2025-09-07 17:04:19 瀏覽:936
南長街七夕 發布:2025-09-07 17:04:19 瀏覽: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