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園盆景
1. 蘇州園林-------留園的簡介
http://www.xfguide.com/art/2928/
那裡有很詳細的介紹哦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2. 蘇州四大園林的留園
Lingering Garden
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冠雲峰
留園內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
楠木殿
楠木殿是對「五峰仙館」的俗稱。五峰仙館的建築用材非常奢華,樑柱全部採用楠木,中間也全部採用紅木銀杏紗隔屏風。使用如此貴重的木材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但是在抗戰時,楠木殿成了馬棚,飢餓的行軍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樣子。後來抗戰勝利後修葺園子時,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魚化石
保存在五峰仙館的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
3. 留園的來歷
留園位於蘇州古城西北的閶門外,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當時已罷官的太僕寺少卿徐泰時邀請疊石名人周時臣設計建造的私家園林,名東園。
清嘉慶三年(1798年),劉恕在原已破落的東園舊址基礎上改建,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命名為寒碧庄,同時因園主姓劉,所以也叫做劉園。道光三年(1823年)起,園林開始對民眾開放,成為一處著名景點。
但到太平天國時,由於戰禍和缺乏管理,留園逐漸荒蕪。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北布政使盛康(盛宣懷之父)購得此園,花了三年時間進行大規模改修、增建,終於在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並以「劉園」的同音易名為「留園」。
但此後的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留園又被棄置,甚至淪為軍隊養馬之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州市政府接手此園進行整修,於1954年重新對民眾開放。今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等並列為中國四大古典園林。
(3)留園盆景擴展閱讀:
園林歷史
留園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為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時人稱東園,其時東園「宏麗軒舉,前樓後廳,皆可醉客」。瑞雲峰「妍巧甲於江南」,由疊山大師周時臣所堆之石屏,玲瓏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黃石疊石,似為當年遺物。
泰時去世後,「東園」漸廢,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園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在「東園」故址改建,經修建於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
因多植白皮鬆、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園內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莊」, 俗稱「劉園」劉恕喜好法書名畫,他將自己撰寫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園中廊壁。
後代園主多承襲此風,逐漸形成今日留園多「書條石」的特色。劉恕愛石,治園時,他搜尋了十二名峰移入園內,並撰文多篇,記尋石經過,抒仰石之情。嘉慶七年(1802),著名畫家王學浩繪《寒碧庄十二峰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留園
4. 留園和拙政園哪個好玩,有何不同
拙政園與留園都是江南的私家園林,相比來說,拙政園更值得推薦。
相比拙政園,留園要秀氣一些,遊客也沒有拙政園那麼多。但是因為面積比較小,所以人多的時候也會顯得有些擁擠。留園有免費的講解,可以跟著聽聽。要比清凈、精緻有比留園優秀的,比名氣、規模又和拙政園差得遠。
5. 蘇州留園簡介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內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清著名實業家政治家,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游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留園後庭湖面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每扇窗戶各不相同,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余,視野空間大為拓寬。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門票:50元
6. 蘇州留園有哪些特點
特點是: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
留園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層層相屬的建築群組,變化無窮的建築空間,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虛實相間,曠奧自如,令人嘆為觀止。佔地30餘畝的留園,建築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園分成主題不同、景觀各異的東、中、西、北四個景區,景區之間以牆相隔,以廊貫通,又以空窗、漏窗、洞門使兩邊景色相互滲透,隔而不絕。園內有蜿蜒高下的長廊670餘米,漏窗200餘孔。
(6)留園盆景擴展閱讀: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
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全園大致分為中、東、西、北四部分,中部為原留園所在。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7. 蘇州留園有什麼美景
你好,怎麼說呢。首先回答你,蘇州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版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權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
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是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風格十分明顯是清代風格。
留園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的景點有綠蔭、恰杭、可亭、西樓、冠雲峰、濟仙亭、濟仙亭。
留園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吸引眾多遊客。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採納。
8. 游蘇州留園的日記
留園有三寶:冠雲峰 、楠木殿 、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 。
留園齊聚太湖石十二峰,全國絕無僅有。
留園有各種不同特色的假山,中區土疊黃石,西區土石渾然天成---林木之山,北區----板壁牆掛假山,東區---池中之山。
留園的盆景歷經滄桑,自然之美雖由人作,宛自天開。
留園最具動感的還是真人評彈、吳曲蘭薰表演,聲調委婉,令人神往,大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曲徑幽幽有幾何 之慨。
9. 留園位於蘇州那裡
留園位於姑蘇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林毛巾假山為著名的「石」周秉忠(部長)。清嘉慶時期,劉蜀建家鄉漢碧別墅,又稱劉園。在公園里,十二峰的太湖石是一個奇跡。咸寧統計年間,蘇州諸園頗多毀損,而此園獨存。光緒初年為盛康所得,修繕拓建,易名留園。
公園佔地面積約50畝,可分為中、東、西、北四個風景區。通過一條蜿蜒的走廊連接起來。迂迴連續,長達700米,經過幽渡溝,美麗的色彩重現。
中間是原涵碧山莊的基址,中間是寬闊的水池,西面和北面都是山。東面和南面是建築。假山以土為主,疊以黃石,氣勢渾厚。山上古樹參天,呈現出一種山林陰森的氣氛。溪水蜿蜒在山間,像池水的源頭。
10. 誰知道留園里的假山盆景是哪種石頭
留園中的冠雲峰用的是太湖石,水池中的「峰巒」用黃疊石壘砌而成,留園還有印月、青芝、雞冠、奎宿、一雲、拂袖、玉女、獼猴、仙掌、累黍、箬帽、干霄等十二奇石。在東方文化中,山、石是人文性格的物化表現。留園的山石玲瓏多姿,既表現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中國自古以來特有的愛石、藏石、品石、詠石、畫石的石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