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刺勒綠植
㈠ 贊美綠色植物的詩句
1.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
2.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
3.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
4.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
5.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
6.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12.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送別》)
13.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14.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
15.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16.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17.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㈡ 讀了《草原》這篇課文,想到哪些描寫草原的古詩名句
1. 讀了草原這篇課文,你想到哪些描寫草原的古詩名句請寫下來.
《敕勒歌》【南北】無名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池,直塹回塘灧灧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塞上行》【唐】鮑溶
西風應時筋角堅,承露牧馬水草冷。
可憐黃河九曲盡,氈館牢落胡無影。
2. 草原這篇課文中有哪些描寫草原美的句子
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是六年級上冊書上的16課 草原 嗎?如果是的,請採納。
3. 在《草原》這篇課文里有什麼寫的美的句子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
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這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3、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4、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5、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綉上了白色的大花。 6、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慾流,輕輕流入雲際。
7、走了許久,遠遠地望見了一條迂迴的明如玻璃的帶字—河! 8、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似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
㈢ 敕勒歌詩中描寫顏色的詞語是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詩中的蒼和茫就是顏色。
㈣ 贊美草原的詩歌有哪些
《敕勒歌》 北朝
樂府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初春小雨》【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滁州西澗》【唐】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北山》【宋】王安石
北山輸綠漲橫池,直塹回塘灧灧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豐樂亭游春》【宋】歐陽修
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
遊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寄劉駕》【唐】曹鄴
一川草色青裊裊,繞屋水聲如在家。
悵望美人不攜手,牆東又發數枝花。
《塞上行》【唐】鮑溶
西風應時筋角堅,承露牧馬水草冷。
可憐黃河九曲盡,氈館牢落胡無影。
㈤ 長城謠引用「敕勒川,陰山下」的作用
1.作者通過寫長城抒發對國家熱烈的愛
2.《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隆,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3.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承載著我們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它經歷了我們民族的恥辱與光榮。對於身處台灣的詩人來說,長城就是家鄉,長城就是祖國,長城就是日思夜想的爹娘!她要訴說的,就是對家鄉、對祖國、對親人的思念。用第二人稱「你」,便於更加直接傾瀉內心激盪的感情,把心中的長城置於眼前,面對面地傾訴火熱的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