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地型盆景
A. 自然型盆景主要有哪些形態
自然型:模擬自然界孤木、叢林神貌,形狀多變,姿態萬千。其造型可概括為以下形式。
直乾式:樹干直立,枝條分生橫出,疏密有致,層次分明。此式能表現出雄偉挺拔、巍然屹立、古木參天的樹姿神韻。我國嶺南盆景的大樹型和浙派盆景的風格形式多屬此種。
斜乾式:樹干向一側傾斜,一般略彎曲,枝條平展於盆外,樹姿舒展,疏影橫斜,飄逸瀟灑,頗具畫意。所用樹材,有來自山野老樁,也有以老樹加工製作而成。一般樁景多採用斜乾式。
卧乾式:樹干橫卧於盆面,如卧龍之勢,樹冠枝條則昂然向上,生機勃勃,樹姿蒼老古雅,有似風倒之木,富於野趣。配盆多用長方形盆,可配山石加以陪襯,以求均衡美觀。
曲乾式:樹干彎曲向上,猶如游龍。常見的形式取三曲式,形如「之」字。枝葉層次分明,樹勢分布有序。川派、徽派、揚派、蘇派盆景常用此種形式。
懸崖式:樹干彎曲下垂於盆外,冠部下垂如瀑布、懸崖,模仿野外懸崖峭壁蒼松深海之勢,呈現頑強剛勁的性格。用盆多取高筒式,適於幾案陳設,因樹冠懸垂程度不同而分為下列三種情況:一是小懸崖:冠頂懸垂程度不超過用盆高度之一半者;二是中懸崖:冠頂下垂不超過盆底部為中懸崖;三大懸崖:冠頂下垂至盆底以下為大懸崖。
枯乾式:樹干呈枯木狀,樹皮斑剝,多有孔洞,木質部裸露在外,尚有部分韌皮部上下相連,冠部發出青枝綠葉,枯木逢春,返老還童又不失古雅情趣。日本常用人工造成枯乾式。
劈乾式:主幹劈成兩半,或劈去一邊,使樹干呈枯皮狀態,然後讓這一劈干長出新枝葉,再進行藝術加工,使其古拙、奇特。
附石式:這種形式還是以突出樹樁為主,山石為配景(有時也以山石為主),樹根附在石頭上長,再沿石縫深入土層,或整個根部生長在石洞中,好像山石上生長的老樹有「龍爪抓石」之勢,古雅如畫。樹樁主幹有直干、斜干、曲干、枯乾等多種形式。如附在一塊枯木上生長,稱之為木附式或叫貼木式。
單乾式:每盆只種樹一株,一個主幹。主側枝分布均勻,構圖簡潔,挺秀莊重,這是盆景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它可以是直干。斜干、曲乾等形式。
雙子式:樹二株或樹一株,干為二,而造型可以多樣化,分主次、高低、正斜,生動幽雅,富於畫意。
三乾式:樹一株(或三株),干為三。要有主次之分,忌雷同,應做不等邊三角形構圖,有高有低,有直有斜,使其具活潑古雅之趣。
叢林式:多株叢植,宛如原野,山間簇生叢叢疏林。
提根式:通過栽培技藝和造型手法,變化虯曲蜿蜒的根系形態,呈蒼古氣勢。
連根式:連根式地上部分多干或叢林,根部裸露相連,這種形式多選用植株根部易萌發不定芽的樹種,如福建茶、火棘等。另有兩種根枝相連的「過橋式」、「提籃式」。
垂枝式:利用某些樹種或品種枝條下垂的生長習性稍微加工而成,如垂柳姿態。常用樹種有迎春、檉柳、垂枝梅、垂枝碧桃、龍爪槐等。
枯梢式:模擬自然界老樹枯枝或受雷擊的現象,樹木顯得老態龍鍾,奇特古雅。
多乾式:樹干叢生,高低參差,虯枝四齣。其中又有雙乾式、三乾式或一本多乾式之分。
風動式:枝葉風飄一方,富有動感,如疾風勁草。
B. 盆景有哪些造型
樹樁盆景造型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直乾式分為單干、雙干、多乾等形式。單乾式主幹只有一個,樹干挺拔直立而不彎曲,枝葉層次分明;雙乾式主幹有兩個,一樹雙干或把同種兩樹植於一盆。一左一右,一高一低,相互呼應,長短不等,配合自然;多乾式主幹有三個以上,一木多乾式或同一種樹多株植於一盆,姿態高低參差不齊,前後錯開,顯示出古老莊重或形似林海。
(2)懸崖式俗稱「倒掛式」,主幹下垂如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的倒掛樹木。
(3)合栽式數株同種或異種樹木(或草本)同栽一盆,謂之合栽式。其數量以單數為宜。如將「松、竹、梅」同栽一盆而表現「歲寒三友」。
(4)斜乾式主幹向一側斜彎曲,力求自然,枝條分布均勻,具有詩情畫意。
(5)卧乾式樹干橫卧並布滿盆面,但枝葉向上生長。
(6)曲乾式主幹左右盤曲,先向右扭,再向左扭,層次分明,形似蟠龍;或是主幹雖然上升,而將主枝蟠曲層疊如雲。此種造型應用較廣。
(7)提根式自然界有些樹木常生於石隙岩旁,天長日久,表土流失,根群裸露,將其移栽盆中,保持此狀。
(8)附石式先用多孔的石頭,經過加工後,把松柏類的根引入石頭的洞孔中,盤根錯節,年久融合為一體,好像峭壁中的千年古樹。也可把老根抱附在石上,根尖扎入盆土中,好似樹木屹立於山石之上。
C. 這是什麼盆景
這是大葉綠蘿。
D. 盆景各派的圖片及特點區別是什麼
有傳復統的五大派別:
揚派、制嶺南派、川派、蘇派、海派,若這五大派再加上湖北,福建和浙江,就是常說的八大派。
五大流派盆景各有特點:
1、揚派特點是片式,比較薄,層次分明;
2、嶺南派特點是自然,層次清楚,自然生長,自然修剪;
3、川派特點是三彎九拐;
4、蘇派特點是技條多,層次不分明;
5、海派特點是飽滿。
E. 匍地類木本植物有哪些
匍匐植物是花卉植物與造園植物的總稱,莖平卧在地上生長的植物,往往在節處有不定根。依其觀賞部位不同,可分為:觀花植物如菊花、荷花;觀莖植物如仙人掌類、白皮鬆等;觀根植物如榕樹、提根盆景樹種;觀體態植物如雪松、龍柏和垂枝型、矮生型、匍匐型植物等。觀賞植物種類豐富,約有150個科。
蔓長春花:長春花屬常綠半木質匍匐植物,有近白色水液,莖細長而蔓生,花枝直立。葉對生,闊卵形或橢圓形,長3~7cm,花單生葉腋,花冠漏斗狀,淺藍色,徑約2.5cm;具白色副花冠。果雙生,直立,花期5月。
花葉常春藤
(加那利常春藤)常春藤屬常綠植物。匍匐生長,幼莖略淺紅色,偶產生少量氣生根,但吸附攀援能力很弱。單葉互生,葉密,近三角形,常3~5淺裂。傘形花序;花白色。果球形。我國普遍作觀賞栽培。花葉常春藤的形態、習性類似攀援類植物中的洋常春藤,喜溫暖、濕潤、半陰環境及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霜凍及乾燥氣候,但藤蔓較短,葉片較大,幾乎無吸附攀升能力。常用於盆栽或由上向下垂吊。生長力較弱,幼株前3年不換盆,後可每年早春發芽前換盆。扦插繁殖。
地瓜藤,榕屬常綠植物,匍匐生長,長達2m以上,具白色乳汁;節上有托葉落後的托葉環痕,莖棕褐色,觸地生根。葉堅紙質,倒卵狀橢圓形,長達10cm,面深綠色,略粗糙,邊緣有鋸齒或波狀淺齒,具三出脈。隱頭花序有短梗,生於無葉枝上,常淺埋土面,近球形,徑5~15mm,熟時淡紅色,味甜可食。
F. 匍地類植物
匍地類植物學名是匍匐植物,直接查匍匐植物,有網路介紹
G. 您認為在園林應用中,喬木、灌木、藤本和匍地類中,哪類應用比較常見或重要為什麼
喬木是指樹身高大的樹木,由根部發生獨立的主幹,樹乾和樹冠有明顯區分。通常6米至數十米。喬木按冬季或旱季落葉與否又分為落葉喬木和常綠喬木。如木棉、松樹、玉蘭、白樺等。
灌木是指那些沒有明顯的主幹、呈叢生狀態的樹木,一般可分為觀花、觀果、觀枝乾等幾類。常見灌木有玫瑰、杜鵑、牡丹、女貞、小檗、黃楊、沙地柏、鋪地柏、連翹、迎春、月季等。
藤本是指莖細長,纏繞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莖較粗大木質化的稱木質藤本。如北五味子、葛、木通等;莖長而細小草質的稱為草質藤本。如何首烏、葎草、栝樓、絲瓜、白扁豆等。
草本是指具有木質部不甚發達的草質或肉質的莖,而其地上部分大都於當年枯萎的植物體,但也有地下莖發達而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和常綠葉的種類。一年生草本是指在一年內開花,結果後即乾枯死亡的草本,如旱蓮草,馬齒筧等。二年生草本是第一年生根,莖,葉等營養器官,第二年開花,結果後即乾枯死亡的草本,如青蒿,薄荷等。多年生草本是能活兩年以上的草本植物,白茅根,崩大碗等;的多年生草本其地上部分隨氣候條件改變,可以枯萎或死亡,但其地下部分仍可以存活多年,當生長條件適合,則能再由根部抽出莖葉來,仙鶴草等。
H. 請問我家買這個紫色盆栽是什麼植物
是天鵝絨竹芋,竹芋的一個品種,不是藤蔓植物。請看圖。
提醒網友,詳細介紹請參考網路。如你認為此回答答案正確,你也滿意,請按下採納,謝謝!
I. 盆景有分類嗎
五大流派為:五大流派: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閩派、桂派、京派、香港、台灣、魯新派。
兩大類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扎、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採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布局,採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厘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壁盆景:掛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掛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掛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