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盆景協會
㈠ 東湖梅園的東湖梅園
東湖梅園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就已建成「冷艷亭」、「暗香橋」、「水清橋」「梅花崗」、「梅花觀止」等景點。1998年,磨山管理處投資改建梅園大門,1999修建了國內一流的梅花展覽館「一枝春」館。2002~2003年間,東湖梅園新植梅樹近千株,其中大梅樹200餘株。2004年,東湖梅園擴建工程納入武漢市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進行梅園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園林小品的修建,依據總體規劃及第九屆全國梅展的要求,梅園內新增展館「香雲別苑」,園林小品花溪、碼頭、棧道、亭橋及「梅友」雕塑,新修園路1000多米,並進行了入口廣場的改造及園林綠化布置,面積擴大到800餘畝,總投入達1500多萬,2009至2010年由大連萬達集團捐贈600萬,與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共同興建的東湖古梅園,佔地150畝,分古梅花區和古蠟梅區,由 「梅花香徑」、「美人谷」、「浣花溪」、「中國梅文化館」及「梅花傳奇人物彩塑」等景點組成。建有青梅煮酒、梅妻鶴子、李白呤詩、李清照等梅花傳奇人物雕塑四組;毛澤東浮雕一組、蠟梅地景、梅花景觀4處;金石篆刻12處。全園共栽植從全國各地收集的百年以上梅花和蠟梅近200株,最高樹齡達800年。2010至2012年間新建了東門、小北門,完善了停車場、洗手間等旅遊基礎設施。所有這些舉措,從根本上改變了以往梅園單季觀賞的弊端,東湖梅園已不再僅僅是梅花展覽專類園,而是集旅遊、休閑、科研、科普、生產於一體的綜合性園林。
這是一片充滿詩意的土地!
這里洋溢著濃郁的楚風楚韻,一年四季風情萬種!
春來山明水秀、鳥語花香;夏來萬人湖濱戲水,南國海濱風光;秋來楓葉滿山紅遍,桂花十里飄香;冬來萬千候鳥,滿湖覓食歡唱。
這就是著名的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 東湖梅園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建有全世界最大的梅花資源圃,培育種植珍貴梅樹品種320餘個,20000多株,是全世界梅花品種最大、最多、最全的梅花培育基地。
下面介紹幾種東湖梅園內珍貴的梅花品種:
龍游梅:東湖梅園中的梅花珍品,枝幹罕見的自然彎曲,姿態似群龍翻滾,枝芽淡綠有棱,花色玉白,具有濃香。
美人梅:由法國人育成,我國從美國引進,系歐洲紅葉李和中國宮粉梅的雜交後代。花為重瓣,淡紫紅色,葉似紅葉李,花、葉均美,為暗紫紅色,是梅花中唯一的紅葉品種。
多子玉蝶:此品種是由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培育的新品種,花期晚,重瓣性特強,花瓣多達65枚,雌蕊多達25枚,最大花徑達4厘米,是目前國內最好的玉蝶品種。
雪海宮粉:此品種是由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培育的新品種,開花極為繁密,花期早,花色粉白至乳白色,遠觀似雪,花香馥郁,是營造「雪海香濤」景觀的優良品種。
金錢綠萼:花蕾大而扁圓,中心有孔,酷似古銅錢,花徑在3.5厘米左右,花瓣在40至48瓣之間,真是具有花中財神的氣勢。
黃香梅:真梅系直枝梅類黃香型梅花,淡黃色,宋代范成大《梅譜》中記載的「百葉緗梅」,即是指它,百葉緗梅失失去了八百年,在1985年才在安徽重新發現,關於黃香梅的黃色需要給大家說明一下,它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黃色,而是一種「似黃非黃」,似白非白之色,而且此種顏色一般在花蕾期和含苞待放時才具有的,而盛開時的梅花幾乎為白色。
復瓣跳枝:令人稱奇的是一顆梅樹上有紅白兩色花或半白半紅,或白色花瓣上嵌合著美麗的絲絲紅色條紋,斑斑點點煞是可愛。
紅千鳥:由日本引進,花色呈罕見的紫紅色,在陽光的印射下如紅如火焰,是遊客喜歡的梅花品種之一。
淡豐後:由日本引進,花朵大直徑可達4CM,花開兩色,花正面為近白色,反面淡粉紅色。
紅台垂枝:此品種是由東湖梅園工作人員培育出的梅花珍品,花色紅艷,集台閣、垂枝等特徵於一體,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照水梅:《花鏡》雲:「照水梅,花開皆向下而香濃,奇品也」,從這可知,照水梅和垂枝梅有不同的概念,照水梅是指花開朝下之梅,垂枝梅是指枝條自然下垂之梅,不知您有沒有注意,梅花開花的習性多是側開式或俯開,而沒有仰開的,那麼照水梅中有個品種「紫蒂白照水」,她不僅花開朝下,而且花心具台閣,真可謂梅中奇品。
算珠台閣:其花蕾象一顆顆的算盤珠子,扣瓣大紅是花瓣在邊緣處向內扣或小碗狀。台閣變異現象,即一朵梅花中再生了一朵梅花,形成台閣狀,專家學者認為台閣梅這一花中長花的現象是由梅花雌蕊發生變異而成,俗稱懷胎抱子。梅花的台閣變異雖然是品種的特徵之一,但這一變異並不十分穩定,這是隨栽培條件或氣候條件的變化而生長的,在水肥充足氣候條件好的年份出現的台閣花就多,台閣現象就明顯。 東湖梅園自1983年舉辦梅花節以來,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1997年舉辦第五屆全國梅展以前,東湖梅園每年梅展以賞梅為主,形式單一,每屆的賞梅收入不足20萬。第五屆全國梅展是東湖梅園發展的里程碑,該屆梅花節在賞梅的基礎上,開展了各類豐富的梅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的省內外遊客前來賞梅,不但樹立了梅花節的品牌,同時也帶動了整個磨山風景區經濟的飛躍發展,形成東湖梅園發展的第一高峰。
在2005年,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舉辦的第九屆梅花蠟梅展覽在東湖梅園舉辦,本屆全國性梅花蠟梅展,使武漢市成為繼昆明市之後又一個舉辦過兩屆全國性梅展的城市。對於該屆梅花節,武漢市政府極為重視,投資1700多萬元對東湖梅園進行擴建和改造,新建了一組明清江南園林式庭院建築—妙香國,及其配套工程芳溪、放鶴亭、枕香榭、惜紅橋、梅友銅像等。新的梅園由一季開放賞梅的傳統模式,變為一個常年讓遊客親近自然、休閑觀光的好去處。該屆梅花節梅花品種多、展覽規模大、梅盆景藝術派別全,位居歷屆梅展之冠,十餘項參與性強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深受市民喜愛。梅展收入在200萬元左右,武漢東湖梅花節也成為武漢市民春節期間賞花、休閑、娛樂的大型園林盛會。這是東湖梅園發展的第二次高峰。
2010年,由大連萬達集團贊助,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市旅遊局、文化局、廣電局、教育局、公安局、共青團武漢市委與我委共同承辦的「2010年中國武漢東湖梅花節」於2010年2月8日至3月18日在東湖磨山景區成功舉辦。本屆梅花節將以「梅開東湖,春滿江城」為主題,以東湖豐富的旅遊資源和大連萬達集團的全力支持為依託,以賞梅、品梅、迎春、鬧春為宗旨,突破以往的辦節模式,從單純的游園活動轉變為以游園為基礎的大型群眾參與性主題文化活動,通過梅花節主題歌、影視劇本的徵集、「梅飛色舞」天天演、「以梅為媒」情緣會、「發現東湖」攝影大賽等一系列活動的舉辦,極大的提高了東湖風景區的知名度、擴大了東湖梅花節品牌的影響力。特別是與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合作打造了一台「首映中國·梅舞東湖」開幕式晚會,在2010年新春賀歲之際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華人華僑隆重推出了一台群星薈萃的大型演出,成龍、柳雲龍、容祖兒、朱茵等眾多明星紛紛到場獻藝。毛新宇、王健林以及省市領導共同為梅花節揭幕。這台演出成為我省舉辦的最高規格的文藝晚會之一,受到了省市領導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梅園收入創下歷史新高。東湖梅園迎來了辦節以來的第三個高峰。 位於中國梅文化館周邊,結合現代園林造景手法,配以各種水生植物,流水潺潺;從上俯視宛如一條蒼龍盤繞在中國梅文化館旁,顯示出中國梅文化的博大精深。
為明清江南園林式亭院,其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館內搜藏了大量的名人字畫、書詩典籍,是中國梅文化精神之所在,其配套工程有芳溪、放鶴亭、惜紅橋、「梅友」銅雕像等景點。
㈡ 2014武漢梅園的梅花開了么
有些已經開了
亮點一:賞花篇
芳香四溢——蠟梅展
東湖梅園內植有蠟梅100餘種,3000多株,是全國蠟梅品種最多、最集中之地,遊客在園中可欣賞到世界上90%的蠟梅花品種。今年東湖梅園對蠟梅園進行了擴建升級,並新引進了130餘棵獨干蠟梅,使其品種更為豐富。花開之際,萬枝蠟梅芳香四溢,使梅園成為省內最大香療園。
多種多樣——珍品展
東湖梅園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建有全世界最大的梅花資源圃,培育種植珍貴梅樹品種320餘個,20000多株,是全世界梅花品種最多、最全的梅花培育基地。喜愛梅花的遊客,可在梅園欣賞平時難得一見的珍貴梅花品種,如梅中財神――「金錢綠萼」、梅中奇品――「紫蒂白照水」、令人稱奇的跳枝極品――灑金梅、來自美國的美人梅等,並可欣賞雪海香濤的梅花盛景。
傲然遒勁——古梅展
東湖古梅園是全世界古梅最集中之地,也是全國唯一將古梅集中養護、集中管理、集中展示的地方。古梅園面積150畝,園內植有百年以上古梅、古蠟梅近200株,樹齡達三百年以上古梅有20餘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古梅樹齡達800餘年,是名副其實的「梅祖宗」。古梅園環境優美,特色人文景觀眾多,一步一景,建有「梅花香徑」、「中國梅文化館」、「觀梅台」等景點,早春時節,園內千萬朵古梅花綻放,令人流連忘返。
千姿百態——盆景展
東湖梅園雲集了全國最全的梅花盆景派別,梅花節期間將在中國梅文化館、一枝春館等庭院中向遊客展示徽派的游龍梅盆景、蘇州的劈梅盆景及師法自然而高於自然的漢式梅盆景等,同時還將展出近千盆以梅花為主的插花藝術品,利用盆景和插花藝術將大自然的和諧美景盡收眼前。
亮點二:環境篇
東湖梅園的園林景緻可謂「天然去雕飾」,它依山環水,在地里位置上得天獨厚,既可以欣賞煙波浩渺、水鷗點點的湖光,又能仰望青松聳翠、飛鳥翩翩的山色。這里環境優美,不僅精心種植了珍貴梅花,還採納江南園林造園之法,搭配種植松、竹、柏、樟等古樹名木,形成「歲寒三友」的景觀。園內還建有眾多梅文化景觀,「梅花觀止」、「梅花香徑」、「美人谷」、「浣花溪」、一枝春館、中國梅文化館等,花景間的完美搭配,營造出一種典雅別致、溫馨和諧的詩意畫境。
同時,為了更好的服務遊客,創造出讓遊客滿意的優質環境,今年對梅園內的基礎服務設施等進行了全面升級,如翻新賞花小徑、新增休息座椅、改造公共廁所、重建服務商亭,更新道路指示牌等。
亮點三:梅文化篇
為了展示梅花精神,體現傲骨凌霜的姿態,弘揚源遠流長的梅文化,本次梅花期間將開展梅花書畫展、銅雕藝術展、梅花詩詞展、梅花科普知識展等大量的文化活動。梅花節期間將與書畫協會等合作展示梅花書畫藝術,邀請知名花鳥、畫梅大師,書畫家等展示其梅花花鳥作品。並在中國梅文化館--畫梅館中設免費的畫筆和墨、紙等讓遊客在賞梅之餘現場潑墨畫梅,一展才華。
遊客在賞梅之餘,還能參加豐富的文化活動。今年梅花節將開展「賞梅鬧元宵,猜謎揚廉政」元宵燈謎會、梅花節高校相聲大賽、「梅飛色舞」天天演、梅花龍表演、新春祈福等活動。
㈢ 無錫梅園梅花的花期
今年梅園梅花開放比以往推遲了10―15天;
2月下旬進入梅花初開階段,整個觀賞花期預計可持續到3月中下旬
「春天從梅園開始」,這是無錫梅園的著名宣傳語。而今年春節期間無錫各大園林遭遇了多年未見的大雪災,游園人數猛跌4成。因此,廣大市民都盼望著早日到梅園踏春賞梅。那麼,今年春節前的連日暴雪及持續低溫天氣,對梅花的開花是否有影響?今年梅園賞梅的最佳觀賞期又從何時開始?能夠持續到什麼時候?為此記者2月22日采訪了著名梅花專家、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常務理事、無錫市梅園公園管理處副主任董斌仁。
今年的暴雪天氣對梅花的生長、開花會帶來哪些影響?董斌仁介紹,今年1月末,無錫地區連下三場大雪,形成歷史罕見的災害性天氣,之後又持續低溫,最低氣溫達到-4.8℃。這場大雪沒有對梅園梅花的生長造成實質上的影響。低溫天氣推遲了梅花開花的花期。今年梅園梅花開放比以往推遲了10―15天左右,將於2月下旬進入梅花初開階段,部分「早花」、「中花」品種將集中開放,整個觀賞花期預計可以持續到3月中下旬。據了解,早花型梅花如紅冬至、寒紅、早玉蝶、八重冬至等,將於2月下旬―3月上旬開放;中花型梅花如人面桃花、變綠萼、紅露梅、桃紅台閣等將於3月上旬―3月中旬開放;晚花型梅花如豐後、美人梅、晚跳枝、送春、淡豐後等將於3月上中旬―3月下旬開放。
據介紹,梅花以是否結果為標准分為果梅和花梅兩大類。目前梅園共收集梅花品種近400個,精品梅花樁景2000餘盆;有52個梅園特有梅花品種獲得國際登錄成功。同時還匯聚了如無錫自然剪景梅、揚州疙瘩梅、蘇州劈梅、雲南拐梅、安徽游龍梅、四川滾枝梅等全國梅樁盆景主要流派。今年梅園賞梅亮點多多,觀賞佳絕處主要有誦豳堂、古梅奇石圃、梅花博物館、念劬塔等景點
㈣ 青島市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十梅庵的梅花開了,可以去看看。十梅庵村位於青島市李滄區湘潭路街道轄區東部,東臨圍子山,南臨虎頭石山(老虎山),西南與大棗園村相接,北與灣頭村相鄰。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其中企業佔地120公頃,山林210公頃,村落、街道、綠地130公頃,全村共有住戶1132戶,人口3200人,主要有臧、張、庄、魏、盛等姓氏。明永樂初年庄氏先祖從「雲南大槐樹里」遷至此地,後有臧、張等姓氏陸續遷來。因村前山坡建有一廟宇,門前種植十株梅花樹而得名。該廟毀於戰爭年代,其遺址在「四清」時被清除。村東部山坡上有一商周遺址——「古城頂」,佔地約十畝。
景點介紹
青島梅園 位於青島市李滄區十梅庵村,始建於1995年,佔地近800畝,現有梅花品種200多個,其中世界稀有品種26個,梅樹近2萬株,梅花盆景5000多盆,是繼武漢、南京、無錫之後中國第四大梅園,也是我國長江以北最大的一片梅林。青島梅園成功完成「南梅北移」的科研難題,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梅花之鄉」,被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全國重點梅花栽培、繁殖、研究基地,並被列為「南梅北移綜合技術推廣與北方梅園建設示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國家「863」計劃。
禽鳴苑 地處青島梅園東側,佔地120畝,現有各種鳥類100餘種,5700餘只。園內有國家珍貴的一、二類保護鳥類及多種候鳥,在展出和喂養方式上以散養為主,注重人與鳥類的交流。「禽鳴苑」是鳥類自然放養觀賞區,已建成的景點有松鶴瀑、天鵝湖、潛龍池、鳥類表演場和北方最大的詠梅書法藝術碑林等。2001年共接待遊客27萬人次,旅遊收入60餘萬元。嶗山巨峰爬爬山也挺好;即墨洗洗溫泉也挺舒服!
㈤ 壽光花卉
綠樹成蔭、花果飄香的彌河兩岸是壽光的千年風景,綠油油的蔬菜是壽光的特有基調,就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花卉盆景業近年來蓬勃發展,由壽光市花卉盆景協會鼎力打造的集繁育、展銷與一體的「怡心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典藏花卉珍品,濃縮行業風雲「怡心園」佔地8000平米,這里花卉盆景種類多、品質優:有福建茶、雀梅、榔榆、榕樹、黃楊、紅葉、赤楠;有水旱山石盆景,有老氣橫秋的松柏盆景;有繁華盛開的九里香、百日紅、梅花盆景;有氣質非凡的迎春花,有觀花觀果於一體的石榴盆景。其中最具代表的中國十大名花的桂花及桂花盆景。紅黃白三色輝映,八月桂花遍地開,香飄數里,更有「不向三春爭妖艷,獨於八月放奇香」,看後使人流連忘返。 為發展壽光的花卉盆景事業,市花卉盆景協會特定於今年9月18日「在怡心園」舉辦第三屆花卉盆景展銷會。
㈥ 怎麼加入中國梅花臘梅協會
有盆景協會
㈦ 奉賢梅花節
一、時間:2014年2月22日——3月16日 二、地點: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香梅谷
(一)「一湖三嶺七道灣」總體格局
2014上海梅花節主展區位於香梅谷內,海灣國家森林公園開放區域的東側,佔地2000畝,春季以梅花景觀為主。梅花已種植35000餘株,品種達到126種,稀有梅樁盆景百餘盆,構成了梅花、竹林,松杉等景觀林的自然混交林。谷內水系逶迤,地形起伏,東西兩部各有一處湖泊,西部以探香湖為核心,營造一湖三嶺的景觀效果,東部則以香雪湖為核心,以七道灣為主要景觀特色,構成了一湖三嶺七道灣的總體格局――-
一湖:探香湖及三孔廊橋「探香橋」,梅花節期間,遊客可探香湖畔踏梅雪,探香橋上尋梅蹤,踏雪、尋梅、吟詩作賦,有雪,有梅,有詩,好一處清靜脫俗的世外之源。
三嶺:以探香湖和玉辰坊為核心,分為西、南、東三嶺,分別以詠梅詩詞命名為寒香嶺、暄妍嶺、春歸嶺。
七道灣:
1、垂龍灣展示粉花垂枝、殘雪垂枝、白碧垂枝、骨紅垂枝型的10個不同品種和龍游型梅--龍游和香篆,形成群龍聚會的特殊景觀。
2、綠萼灣展示大花綠萼、二綠萼、小綠萼、變綠萼、飛綠萼和金錢綠萼等綠萼型梅花。
3、江梅灣 (香雪海)展示寒紅、密花江梅、列公梅等為主的江梅型梅花,江梅開花之時,一眼望去,如海盪漾,若雪滿地,故名「香雪海」。
4、宮粉灣展示密叢晚粉、人面桃花、素白宮粉、浮牡丹等宮粉型梅花品種。
5、硃砂灣展示姬千鳥、紅千鳥、多萼硃砂、粉紅硃砂、緋司、墨梅、鐵骨紅、照水硃砂等硃砂型梅花品種。
6、灑金灣展示筋入春入野、單瓣調枝、復瓣晚跳、筋入茶萼等灑金型梅花。
7、春後灣展示杏梅系單瓣杏梅型的谷雪、大湊,單瓣型梅和春後型的北京豐後、貴妃、八重楊羽等品種。
梅花節特別設置了玉辰坊梅花盆景區域,展示有精品梅樁百餘件,盆栽梅花三百盆等,配以梅花字畫和攝影作品,全方位展示梅花的文化內涵。
推薦線路:
1)游樂活動區(游樂園、卡丁車、跑馬場)-燒烤-百鳥湖水上森林-香梅谷(一軸二湖三嶺七道灣)-出園
2)香梅谷(同上)-天喔茶莊午餐-遊船碼頭-游樂活動區(同上)-出園
活動內容:
(一)一個貼近市民的開幕式
1、時間:2014年2月22日
2、地點:香梅谷-玉辰坊室外
3、內容:百萬市民「99游上海」系列活動(方案另附)市區啟動儀式,到達海灣森林公園後舉行迎接第一批遊客暨開幕式
1)上海(海灣)梅花研究所揭牌儀式
2)中國花卉協會梅花蠟梅分會授牌
3)遊客揭幕儀式
4)開幕式音樂會
(二)兩個萬人大型賞梅活動
1、新民晚報大型讀者日活動
2014年是新民晚報成立85周 年,也是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元年,媒體全新起航之年。在梅花節期間舉辦新民晚報「讀者活動日」,首屆上海梅花節當天對新民晚報讀者門票半價,並由專車在地鐵 八號線沈杜公路站(原航天博物館站)接送,讀者日活動,新民晚報及各報系記者編輯將與讀者見面,新民晚報及報系各部門將精心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回饋讀者(方案另附)。
2、「3.12植樹節」萬人植樹建「市民梅園」
開辟「市民梅園」,邀請市民種植和認養梅花樹、梅花灣、梅花橋、梅花景點,形成特別園區,擬安排3月8日女性家庭專場,3月9日白領及公司專場,營造全社會愛綠植綠護綠氛圍,同時舉行上海首屆市民綠化節閉幕式活動
(三)、三個梅花主題藝術展
1、「海風梅展」海派梅花藝術展覽
通過圖片和文字,利用展板的形式,向入園參觀的遊客節慶普及「海風」梅花的豐富內涵和背景故事。遊客邊走邊游邊看,讓「梅」文化逐漸滲入遊客心中。除海派梅花外,其他相關梅花的科普圖文知識,亦可在展覽中展出。
地點:玉辰坊
內容:梅花相片30幅、古木展品20件、毛主席詠梅畫像1幅、名人題詞梅花畫10件、名人題詞10件等。
2、海派書畫名家筆會及作品展
通過劉海粟美術館,邀請滬上及長三角地區專業藝術機構25家及書畫名家20位及書畫愛好者10位,聯合舉辦傳揚梅花精神的書畫筆會,名家與愛好者同場揮毫,抒寫梅花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地點:玉辰坊
3、「相襯紅梅」奇石秀木盆栽襯托海風紅梅
依託公園內部的奇石館、木雕館、盆栽館等優勢資源,進行合理整合,通過景區內部引導,以及展館的外部設計包裝,吸引遊客參觀,豐富游覽路線。
地點:公園12處博物館
四)四大賞梅互動活動
1、新民晚報--「印象梅花」海風梅花主題攝影大賽
大 賽分為專業攝影和市民隨手拍兩個板塊,節慶期間,組織專業攝影人進行拍攝創作,同時遊客也可將自己在梅園中隨手拍攝的圖像作品,發送至比賽指定郵箱。景區 將收到的攝影作品上傳至官網比賽專屬平台,網民可通過投票方式,進行評選,優勝者可獲得對應獎品。優秀作品製作成冊,並在新民晚報進行匯展。
2、「寄語梅花」花言梅語心心相印
設置許願梅花樹,遊客可將代表心意的卡片,絲帶等懸掛至許願樹上,寄思寄情,同時製作以梅花為背景的塗鴉板和鏤空頭部的梅花主題背景板,供遊客隨意書畫心語及拍照留念。
地點:休閑長廊
3、「梅飛色舞」插花表演讓梅花更嬌艷
邀請藝術家,在景區內通過插花表演的藝術形式,將梅花的魅力成倍提升,讓遊客對梅花更加喜歡。插花作品還可以現場無底價進行拍賣,拍賣款項可捐助公益事業。
地點:公園盆景苑
時間:2014年3月9日-10日
4、世界森林日互動活動
與野保站合作,組織大型觀鳥活動,與環保組織合作,組織海灣森林負氧離子測定活動,安排一次新民晚報健康大講堂活動,由醫學、植物、養生專家談「森林與健康」。
(五)五大梅花體驗
1、舌尖上的梅花:「品味梅花」滿口甜蜜,暢吃梅花糕
梅花糕為江南地區傳統的特色小吃,以其型如梅花,口味甜蜜著稱。在節慶開幕式期間,可現場贈送給每位嘉賓一個。而節慶期間每逢雙休日中午12-13時,當天生日的遊客每人贈送一個(公園農家菜領取)。
節慶期間,公園天喔茶莊、農家菜、梅林餐廳、森林燒烤、跑馬俱樂部為遊客提供豐富、可口的美食,游賞梅花的同時,品味鄉村美饌。
2、拳腳上的梅花:梅花功夫中華武術秀
由武術團體表演梅花拳等武術套路。讓市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神,和與梅花有關的武術秀眼花繚亂。並邀請民俗演出團隊表演奉賢民俗(奉賢滾燈、舞獅)等
地點:公園大草坪
時間:2014年2月22日-2月23日
3、耳畔邊的梅花:「梅音繞梁」聆聽天籟遊走夢里梅園
邀請民樂演出團隊,在周末的特定時間,進行民樂演奏。以「梅花三弄「傳統民樂曲目,附以其他樂曲曲目,進行演出。通過聽覺讓遊客,在遊玩的過程中心馳神往。
地點:廊橋
時間:2014年3月1日-3月2日
4、畫中的梅花:「梅花天使」美麗畫卷大愛無疆
組織100名特殊兒童及家長分兩日進行游園活動,通過公益組織的老師引導教授,讓孩子們對梅花進行想像繪畫。在公園現場和通過網路對孩子們的畫作進行宣傳和拍賣,收入所得捐贈給公益組織和作者。
時間及安排:
1)3月9日:自閉症兒童群體50名
2)3月15日:智力欠缺的兒童群體50名
5、分享回味的梅花:新媒體分享與梅花旅遊紀念品開發
㈧ 著名的盆栽樹有哪些
1.蘇鐵
又稱鐵樹。蘇鐵科,蘇鐵屬。常綠木本植物,樹高約2米。樹干圓柱形,粗壯,不分枝,有明顯螺旋狀排列的菱形葉柄痕。羽狀葉著生於樹干頂部,長0.7~2米。羽狀裂片數可達100對以上,厚革質、條形、堅硬,向上斜展微呈「V」字形,邊緣顯著向下反卷,葉色深綠,有光澤。雌雄異株。雄球花圓柱狀單生樹干頂端,直立,小孢子葉扁平鱗狀或盾形,螺旋狀排列。雌花大孢子肉質羽狀分裂,裂片12~18對,密生淡黃色茸毛。產於福建、台灣、廣東,各地有栽培。喜光,對煙害及空氣污染的抵抗力強。宜植於沙質壤土,但略為黏質土壤也能適應,惟需排水良好,否則根部易受水濕影響而生長不良。華南、西南各省區多露地植於庭園,長江流域各地和華北多盆栽,但要補充鐵質,如施礬肥水(硫酸亞鐵肥水)或在盆內施放鐵屑、鐵釘等物。冬季在溫室越冬。蘇鐵是亞熱帶植物,在原產地年年都能開花,但移至北方盆栽後,氣候等條件不能滿足生長發育要求,不易開花。同屬種有:①台灣蘇鐵(C.taiwaniana),樹高約3米。羽狀葉長1.8米,羽狀裂片90~144對,條形,薄革質,中部羽狀裂片長,邊緣不反卷,中脈兩面隆起。葉柄兩側有刺。雄球花近圓柱形,大孢子葉密生黃褐色或銹色毛,成熟後脫落。產於台灣,廣東、福建等地有栽培。②篦齒蘇鐵(C.pectinata),樹高3米。羽葉長1.2~1.5米,葉柄兩側具疏刺,刺略向下彎。羽狀裂片80~120對,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厚革質,堅硬,中部羽狀裂片較長,邊緣稍反曲,葉脈在兩面隆起。雄球花錐狀圓柱形,大孢子葉密被褐黃色茸毛。產於雲南西南部,昆明有栽培,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也有分布。③華南蘇鐵(C.rumphii),樹高4~8米,上有殘存葉柄。羽葉長1~2米,近直展,上部拱彎,葉軸下部通常有短柄。羽狀裂片50~80對,長披針狀條形或條形,革質,綠色,有光澤。雄球花橢圓狀長圓形;大孢子羽狀分裂,被茸毛,後脫落。
2.南山茶
又稱雲南山茶花。山茶科,山茶屬。常綠大灌木至喬木,樹高可達1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無毛,棕褐色;葉橢圓狀卵形,鋸齒細尖,表面深綠而無光澤,網狀脈顯著,背面淡綠色。花2~3朵,直生於葉腋,無花柄,形大,徑約20厘米。花色自淡紅至深紫,花瓣15~20枚,內瓣倒卵形,外瓣闊倒卵形或圓形,緣常波狀;萼片形大,內方數枚呈花瓣狀。花期很長,在原產地早花種自12月下旬始開,晚花種能一直開到4月上旬。原產我國雲南,江蘇、浙江、廣東等省有栽培,北方各省多盆栽。喜側方庇蔭,耐寒性比山茶弱,喜溫暖濕潤氣候,畏嚴寒酷暑。生長季適溫18℃,越冬溫度-5℃以上。如果氣溫降至0℃,則花蕾會受凍而逐漸枯落,但枝條抗寒力較強,可經受-12℃的低溫而不死亡。空氣相對濕度以60%~80%為理想。對土壤的酸鹼性反應比山茶更為敏感,以pH5左右最佳,可在pH3~6的范圍內正常生長。忌鹼土,以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壤最好。南山茶是我國雲南特產、並享有國際盛名的觀花樹種之一。生長緩慢,但壽命很長。花期較久,花芽大都著生於近枝梢部,花朵繁密似錦,極美艷,可謂一樹萬苞,妍麗可人。每年開花時節,如火燒雲霞,花海一片。古人曾謂茶花有十絕:花美,壽長,氣魄大,膚雅,姿美,根奇,葉茂,性堅,顏榮,宜賞。為園林綠化用珍貴樹種。
3.羅浮
又稱金橘。芸香科,金柑屬。常綠灌木,樹高3米,通常無刺,多分枝。葉互生,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革質,全緣或具不顯細齒;葉柄具極狹翅,頂端有關節。花小,萼、瓣各5,1~3朵腋生,白色有芳香。果橢圓球形,長約3~5厘米,金黃色。原產我國南部,華北及長江中、下游常溫室盆栽觀賞,為我國民間新春佳節的賀歲佳品。
4.佛手
芸香科,柑橘屬。枸櫞變種,常綠小喬木或小灌木。為著名的葉、花、果兼賞型南方園林樹種,多作園景樹或盆栽應用。地栽樹高可達1.5米、蓬徑2米,盆栽多1米左右、蓬徑0.4米。葉革質,墨綠,有光質。花序圓錐狀或腋生花束,花朵潔白,成簇開放,香氣襲人。春花以單性花居多,形體細長,頂端尖銳,因子房發育不良不能結果,但可採摘曬干泡茶或作葯用。夏秋季以兩性花為主,形體短壯,尖端圓鈍,坐果率較高。果實幼時青綠色,成熟後色澤橙黃,有奇香,在樹上掛果時間可長達3~4個月之久。春果一般在夏末成熟,頂端分裂如手指,呈伸指形,俗稱「開佛手」;夏果在秋冬成熟,一般為握拳狀,稱為「閉佛手」。古代鄉土詩人雪樵贊曰:「蒼煙罨丘壑,綠橘種百手;黃柑大佳麗,伸指或握拳;清香撲我鼻,直欲吐龍涎。」佛手除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外,全株皆能入葯,營養保健功能亦非常顯著,在國內外市場十分搶手。可在南方適宜地區結合園林樹種的選擇、應用,大力推廣,以增效益。浙江金華是佛手經濟栽培的主要產地,有「佛手之鄉」的美譽。生長期適溫20℃,安全越冬溫度5~15℃,長期低於0℃即顯凍害。佛手菌根數量較多,易腐爛,斷根後不易恢復。
5.澳洲鴨腳木
又稱昆士蘭傘樹、放射葉鵝掌柴。五加科,傘樹屬。常綠喬木,株高可達30米以上。掌狀復葉,似傘狀。幼樹有小葉3~5枚,成年植株7~16枚,葉長橢圓形,革質,葉緣偶有鋸齒,綠色。花序長達1~1.5米,紫紅色。原產地澳大利亞、新幾內亞,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較耐陰,怕強光暴曬。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否則受凍落葉。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澳洲鴨腳木株形碩大,葉態清麗,為大型室內盆栽觀葉樹種。配置於門庭兩側和廳堂中央,輕快柔和,舒展自如。擺放樓梯或屋角,春色盎然,生機蓬勃。常見變種有:①斑葉海灣鴨腳木(var.variegata),葉片深綠色,有不規則乳白色斑紋。②短柄傘樹(var.compacta),植株矮性,葉片、葉柄均小而短,適合盆栽觀賞。
6.斑葉橡皮樹
又稱印度橡皮樹、斑葉印度榕。桑科,榕樹屬。常綠大喬木,株高20~25米。主幹粗壯,分枝力強。莖幹上有大量氣生根,褐綠色。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肥厚、革質,葉面深綠色,鑲嵌乳黃色和灰綠色的不規則條紋。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喜溫暖多濕、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環境。生長季適溫16~21℃,越冬溫度不低於5℃,否則易受凍害。土壤以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壤土為宜。斑葉橡皮樹葉大色美,是常用的大型耐陰觀葉樹種,盆栽陳設賓館大堂和家庭居室的極佳材料。南方常配置建築物前、花壇中心和道路兩側,是效果很好的景觀樹。常見的觀賞變種和栽培品種有:①狹葉白斑橡皮樹(cv.Doescheri),葉片較狹,葉面綠色,鑲嵌乳白色和黃色不規則條紋。②金邊橡皮樹(var.auero-marginata),葉面淡綠色,葉緣為淡黃色。③紅葉橡皮樹(cv.Rubra),新葉淡紅色,葉緣紅色。④紅緬樹(cv.Decora),葉片寬,深綠色,有光澤。
7.花葉垂榕
又稱花葉垂枝格。桑科,格樹屬。垂榕的栽培品種,常綠灌木。株高1~2米,分枝較多,小枝柔軟下垂。葉片互生,密集,革質倒卵形,淡綠色,葉脈及葉緣具不規則的黃色斑塊。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喜溫暖、濕潤和散射光的環境。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否則葉片易受凍大量脫落。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斑葉垂榕樹形優美,葉片綺麗,耐陰性好,是目前室內裝飾十分流行的盆栽觀葉樹種。適用於賓館、車站、空港、商廈的廳堂綠飾,雍容華貴。用於點綴家庭客廳、書房,清新悅目。栽培品種有:①斑葉垂榕(cv.Variegata),葉片綠色,葉面鑲嵌不規則乳黃色斑緣。②爪哇垂榕(cv.Exotica),葉片長,亮綠色,邊緣呈波狀,葉尖呈螺旋狀。還有星光(cv.Starlight)、金皇(cv.Golden King),以及矮生種微金(cv.MiniGold)和微星(cv.MiniStar)。
8.帝王葵
又稱伐訶納葵。棕櫚科,帝王葵屬。多年生常綠小喬木,株高6~8米。莖干單生,棕色。葉大,長1.5~3.5米、寬70~90厘米,羽狀不分裂,葉面鮮綠色,背面銀色,有微柔毛,羽狀脈明顯,邊緣具淺缺刻,葉柄基部具纖維狀葉鞘。肉穗花序,長50厘米,有3~4分枝。原產南太平洋的馬克薩斯群島和波利尼西亞群島。喜高溫潮濕和陽光充足環境。怕強光暴曬,較耐陰。不耐寒,生長季適溫25~30℃,越冬溫度不低於15℃,低於8℃時葉片易受凍變黃。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酸性沙質壤土。帝王葵屬大型觀葉植物。葉片巨大、壯麗,葉緣不分裂,形似碩大的羽毛扇,在棕櫚科植物、甚至在觀葉植物中不多見。盆栽用於大型公共場所的廳堂擺放,色翠姿美,氣派非凡。小型盆栽可點綴居室、客廳、書房,翠葉綠羽生機蓬勃。在南方,配置在公園、風景區內或布置大型建築物兩旁,其龐大的體姿,十分引人注目。
9.魚尾葵
棕櫚科,魚尾葵屬。常綠喬木,樹高達20米。葉二回羽狀全裂,每側羽片14~20枚,中部較長,下垂。裂片厚革質,酷似魚鰭,端延長成長尾,近對生。葉軸及羽片軸均被棕褐色毛及鱗秕,葉柄長1.5~3米。葉鞘巨大,長圓筒形,抱莖,長約1米。原產中國南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等地低海拔林中,耐陰,喜濕潤酸性土。為本屬中最耐寒種,能耐-5℃左右短暫低溫。樹形美麗,葉型奇特,為良好的盆栽綠化樹種,陳設廳堂,綠葉婆娑,如游魚在即,同屬喬木型種董棕(C.obtusa),產印度和泰國北部及我國西雙版納,原產地分布至海拔100米高山,能耐-4℃低溫。灌木型種肯氏魚尾葵(C.cumingii)、短穗魚尾葵(C.mitis)等較不耐寒。
10.散尾葵
棕櫚科,散尾葵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狀,株高5~8米,基部多分枝,叢生。莖黃綠色,葉痕明顯、似竹節。葉羽狀復葉,平滑細長,葉柄尾部稍彎曲,羽狀小葉線形,淺綠色。果實紫黑色。原產馬達加斯加島。喜高溫多濕和半陰環境。不耐寒,怕強光暴曬。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10℃。適生腐殖質豐富、疏鬆的沙質壤土。散尾葵株形優美,兼富竹的風韻和熱帶情調,又有耐陰和管理方便的特點,是應用廣泛的優良觀葉樹種。盆栽布置居室小型空間,清幽淡雅。綠飾賓館、商廈、車站等公共場所,典雅豪華。在南方與其他高大棕櫚類景觀樹配置,優美雅緻。切葉作插花素材,應用廣泛。同屬觀賞種有卡巴達葵(C.cabadae),株高10米,莖干細長,基部膨大,葉片交互排列,小葉細長、亮綠色,果實小,紅色。
11.棕竹
棕櫚科,棕竹屬。常綠叢生灌木,樹高約2米,莖干圓柱形,有節。葉掌狀深裂,裂片4~10枚、葉脈疏顯,葉色翠綠,條形葉柄長10~20厘米。變種有斑葉棕竹(var.variegata),葉片具有金黃色條斑,異常美麗。產我國南部至西南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較耐陰,怕強光暴曬。不耐寒,生長季適溫13~18℃,越冬溫度不低於5℃。適生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壤土。棕竹葉形優美,挺拔瀟灑,四季常綠,盆栽觀賞作室內綠化裝飾,尤適於大型會場台側或作背景用,風采典雅,格調清麗。同屬種:①矮棕竹(R.humilis),植株稍矮小,葉掌狀深裂,裂片7~20枚,淡綠色,較柔軟。②粗棕竹(R,robusta),植株矮小,葉掌狀4深裂,裂片披針形。③細葉棕竹(R.gracilis),株高1米,葉片掌狀深裂,裂片數2~4枚,長條狀,具切狀齒缺。尤適於小型室內空間的盆栽綠飾。
12.袖珍椰子
又稱矮生椰子。棕櫚科,玲瓏椰子屬。多年生常綠小灌木,株高1~3米。莖干細長,直立單生,深綠色,具不規則環紋。羽狀復葉著生於枝頂,小葉20~40枚,裂片披針形,深綠色有光澤。雌雄異株,肉穗花序直立有分枝,花小,鮮橙紅色。原產墨西哥、瓜地馬拉。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怕強光直射。耐乾旱,不耐寒。生長季適溫18~24°C,越冬溫度不低於10°C。適生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袖珍椰子葉色翠綠光亮,樹姿扶疏俊美,盆栽點綴樓梯轉角處或卧室,活潑輕盈,生機蓬勃。如用於賓館大堂或會場列植布置,景觀繁盛。常見同屬種:①禾葉椰子(C.seifrizii),小型種,具匍匐莖,莖稈叢生狀;羽狀復葉,裂片長而窄,淡綠色。②匍匐椰子(C.stolonifera),小型種,株高2米,具匍匐莖,莖干呈攀援狀,形似藤條;葉寬闊,先端二裂,形似魚尾狀。③美麗袖珍椰子(C.elegans cv.Bella),植株矮,莖干生長慢,羽狀復葉,裂片寬,深綠色。④玲瓏椰子(C.metallica),是棕櫚科中最小的種類,株高不足1米,葉寬闊,先端二裂,似魚尾狀。
13.加那利常春藤
又稱愛爾蘭常春藤。阿爾及利亞常春藤。五加科,常春藤屬。多年生常綠藤木。株高7~10米,莖枝柔嫩,莖節處常長氣生根,成年莖呈半木質化。幼葉卵形,成年葉卵狀披針形,全緣或掌狀3~7淺裂,革質,基部心形。葉片全綠色,莖枝及葉柄為紅褐色。原產加那利群島。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較耐寒,怕強光暴曬。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生長季適溫15~22℃,越冬溫度10~15℃,能耐短暫-3℃低溫。加那利常春藤枝蔓飄逸,葉片素雅,適於盆栽懸垂欣賞,是綠飾家庭居室、陽台、窗檯和花架的理想材料,也可布置賓館、商廈、車站的門庭、立柱和牆面,景觀舒展自然。其栽培品種斑葉加那利常春藤(cv.Variegata),葉面深綠色,葉緣淡黃白色,中脈鮮綠色至灰綠色,有藍綠色斑塊。同屬種:波斯常春藤(H.colchica),常綠藤木,葉卵形或心臟形,徑8~18厘米。其栽培品種:齒葉常春藤(cv.Dentato),具軟齒狀葉片;斑紋齒葉常春藤(cv.Dendato Variegata),葉面上具深綠色、灰綠色和乳白色斑紋,是常春藤屬中葉片最大的品種。
14.斑葉薜荔
又稱雪荔、花葉木蓮。桑科,榕樹屬。蔓性常綠植物,莖蔓長約1米,節間易長氣生根。卵形葉宜生,深綠色,革質。葉緣有不規則的圓弧形缺刻,鑲嵌乳白色斑紋。原產中國和日本。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強,耐水濕,耐乾旱。喜富含有機質、疏鬆的沙質壤土。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能耐短時間-7℃低溫。低溫受凍後,葉片脫落。栽培品種:錦荔(F.sagittata cv.Variegata),蔓性常綠植物,初生枝蔓直立,發育成熟後下垂,單葉互生,披針形,全緣波狀,葉面起波皺,淺灰綠色,葉緣具乳白色鑲邊。常野生在岩石、樹樁或牆根的陰濕處。斑葉薜荔株形小巧玲瓏,葉色清新悅目,立柱或懸垂盆栽,觀賞效果俱佳,適書房、茶幾、案頭擺設,清幽典雅。成片栽植作為室內花園的地被植物,景觀效果新奇。美國有將斑葉薜荔製作成大型動物綠雕。
15.變葉木
又稱灑金榕。大戟科,變葉木屬。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片大小、形狀變化較大,顏色有黃、紅、粉、綠、橙、紫紅和褐色。葉質厚而光滑,具葉柄,聚生於頂部。總狀花序,花單性,不明顯,雄花白色,雌花綠色。原產印度尼西亞及太平洋島嶼。喜高溫、多濕和強光照射。夏季適30℃以上高溫,越冬溫度不低於15℃,否則易遭凍害落葉。喜肥沃、保水性較好的壤土。變葉木葉形千變萬化,葉色豐富多彩,栽培品種繁多,是觀葉植物中葉形和葉色、葉斑變化最誘人的種類,有「觀葉勝觀花」之效,是室內環境中十分理想的盆栽綠飾樹種。切葉是極好的花環、花籃和插花的陪襯材料。根據葉形變化,栽培變型有:闊葉變葉木(f.platyphyllum),戟葉變葉木(f.lobatum),長葉變葉木(f.ambiguum),螺旋葉變葉木(f.crispum),細葉變葉木(f.taeniosum)和飛葉變葉木(f.appendiculatum)等。
16.金邊胡頹子
又稱金邊麥婆拉。胡頹子科,胡頹子屬。胡頹子變種,常綠灌木。株高4米,有棘刺。小枝開展,被銹褐色鱗片。葉互生,草質,橢圓形至長圓形,葉面綠色,背面銀白色,葉緣具不規則黃色斑紋,葉柄粗壯。花銀白色。果實橢圓形,成熟時紅色。原產中國和日本,喜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既耐寒,又耐高溫酷暑;既耐陰,又不怕陽光暴曬。耐乾旱,怕水澇。生長季適溫20~25℃,越冬溫度不低於-5℃,能耐短時-10℃低溫。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金邊胡頹子枝條交錯,葉色亮麗,盆栽點綴居室、廳堂或公共場所,美艷絕倫。室外配置庭院或綴飾山石、池畔和建築物,層次分明,感觸清新,是南方城市園林、風景區重要的色葉類常綠灌木。老樁可製作盆景,是觀葉、觀果的精品。常見變種有:①金心胡頹子(var.fredericii),葉狹小,中央淡黃色,葉緣深綠色。②玉邊胡頹子(var.variegata),葉緣黃白色,中央部綠色。③圓葉胡頹子(var.simonii),葉片大,橢圓形,背部白色。
17.花葉木薯
又稱斑葉木薯。大戟科,木薯屬。木薯的變種,直立灌木,株高1.5~2米。塊根肉質,長形。掌狀葉3~7深裂,裂口幾達基部,裂片披針形,全緣,葉面綠色,中央有不規則的黃色斑塊,葉柄紅色。原產熱帶美洲。喜溫暖和充足陽光,耐半陰,不耐寒,怕霜凍。生長季適溫25~30℃,越冬溫度不低於15℃。要求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花葉木薯,掌狀裂葉,色彩鮮艷,嫵媚動人。盆栽點綴陽台、窗檯和小庭園,倩景嬌艷。大型盆栽美飾賓館、商廈、車站等公共場所,氣氛喜慶歡樂,令人流連忘返。南方室外配置亭閣、池畔、山石等處,景觀愜意非凡。常見同屬種:盾葉木薯(M.peltata),葉片盾狀,全緣,葉麵灰綠色,葉脈凸出明顯,粉紅色。
18.孔雀木
又稱手樹。五加科,假楤木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株高可達8米,莖、葉柄紫紅色有乳白色斑紋。掌狀復葉互生,小葉7~11枚,革質,線形,形似指狀,葉緣有粗鋸齒,中脈明顯,葉面光滑,暗綠色。原產澳大利亞和太平洋群島。喜溫暖濕潤環境,不耐寒。喜光,但不耐強光直射。生長季適溫18~20℃,越冬溫度不低於10℃,成年植株能耐5℃低溫。空氣濕度保持40%左右,葉片生長特別茂盛。適生肥沃、疏鬆的沙質壤土。孔雀木樹形優美,葉形雅緻,為名貴、稀有的觀葉植物。幼苗適合盆栽觀賞,常用於居室、廳堂和賓館布置。成年植株,在南方配置庭院,與水池、小品、堆石等組景,瀟灑自然。也可用於公園、風景區作園景樹。常見同屬種和品種有:①寬葉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Castor),掌狀復葉,小葉3~5枚,較寬闊。②斑葉孔雀木(D.elegantissima cv.Variegata),掌狀復葉,小葉深綠色,有黃白色斑紋。③狹葉孔雀木(D.veitchii),灌木,葉窄長,灰綠色,小葉周邊深紅色,中肋粉紅色;變種細葉孔雀木(D.veitchii war.gracillima),小葉狹窄,中脈白色。
盆景樹是盆栽樹微型應用的一朵奇葩。盆景是中國的傳統藝術,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藝術處理和園林加工,藉方寸之器,集中、典型地表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以景抒情,揮就深遠的山水畫軸,追求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以自然植物為主要材料的盆景,具有天然的神韻和生命的特徵,是自然美和藝術美有機結合的典範,是一種活的藝術品。
盆景創始於中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周時代,即出現觀賞植物的栽培及模仿山林的造園。據考古發現,河北望都東漢(公元25—220年)墓壁畫上即有盆栽花卉的圖形。陝西乾陵唐章懷太子墓(建於公元706年)中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表明盆景栽培在初唐已基本形成。宋代(960—1279年)繪畫藝術的空前發展,促進了盆景技藝的提高,造型已較完美,並已形成山水盆景和樹木盆景兩大類別。中國盆景在南宋時期傳到日本,20世紀初又由日本傳到西方,今天已成為世界性的樹木栽培藝術。近20年來,中國盆景先後參加了在法國、日本、美國、英國、比利時、加拿大、荷蘭、丹麥、義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新加坡等國及港、澳地區舉辦的展覽,中國盆景工作者多次應邀出席國際性的盆景學術會議,並在國外作示範表演。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中國盆景造型藝術,對世界盆景發生了深刻的影響,中國盆景的對外出口在逐年上升,國內各地的盆景園每年都接待眾多的國際遊客,對促進國際間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1981年中國花丼盆景協會成立,1988年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成立,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盆景的普及與提高,許多城市都建有專類的盆景園。江蘇省農林廳已建立若干省級盆景示範基地,盆景愛好者的個人收藏園也愈見增多,盆景的商品生產得以發展,以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
中國盆景,依照其創作材料、表現對象及造型特徵的不同,主要分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別,以及水旱盆景、花草盆景、微型盆景、掛壁盆景和異型盆景等衍生的類型。
樹木盆景以木本樹種為主要材料,通過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器中表現自然界的樹木山林。樹木盆景的造型,可分直干、斜干、卧干、曲干、雙干、多干、垂枝、藤蔓、叢林、連根、提根、臨水、附石、貼木、枯峰、懸崖等樣式。山水盆景以自然山石為主要材料,經過精選和工藝加工,布置於淺口水盆中,表現自然界的山水景象。山水盆景的造型,主要有孤峰、雙峰、群峰、偏置、散置、開合、懸崖、峽谷等式樣。
水旱盆景是山水盆景與樹木盆景相結合的產物。它以植物、山石、水土等材料,在盆器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景觀。水旱盆景的造型,常見的有水畔、溪澗、江湖、島嶼等樣式。花草盆景以草本花丼為主要材料,配石造景。微型盆景以體量來定義,指樹高或盆長在10厘米以下。掛壁盆景是垂直懸掛在牆上的直立置景形式。異型盆景,則是在特殊的器皿里對植物進行造型加工。
中國盆景素以詩情畫意見長,優秀的作品耐人尋味,發人遐思。「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盆景創作的重要原則,貴在源於自然、從中汲取創作素材,超越自然、就裡再現自然景觀。
盆景創作,必須按照自然材料的特點,因材處理、因勢利導,確定如何造型和表現主題,使作品達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首先,布局要做到「主次分清」,採取對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體突出;「繁中求簡」,抓住景物特點,使立意更加集中和典型。再是,布局要「虛實相生」,使觀者能有自由想像的天地;「動靜相襯」,使作品顯出生氣與度勢。盆景藝術,太平則沒有趣味,太奇又失去自然。應通過高低、起伏、疏密、開合等變化,表現出一種節奏和韻律,各部之間顧盼呼應,有機結合,以傳達人的情感,增強作品的表現力。「景愈藏則境界愈大,景愈露則境界愈小」,盆中景物不可一目瞭然,而應露中有藏,利於意境的創造,引發觀者的深思。
盆景要在些微之中表現出若大的境界,必須遵循透視法則。景物的體量、尺度應比例恰當,合乎自然情理,才能體現小中見大的觀賞效果。盆景藝術,不僅要逼真地反映出自然景物的形貌,而且更要表現景物生動而鮮明的神態和獨具匠心的個性,達到「形神兼備」的境界。景有盡而意無窮,才能耐人尋味,百看不厭。作品的命名,可以擴大和延伸作品所能表達的意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升華作品主題,提高欣賞價值。
造型優美的盆景,必須選配大小適中、深淺恰當、款式相配、色彩諧調、質地相宜的盆器,才能成為完美的盆景藝術品。樹木盆景多採用紫砂盆和釉陶盆,大型的也常用石盆。盆的底部均有出水孔,以利排水。盆土的配製要根據樹種的生物學特性來選用,不同盆景樹種對土壤理化性質的要求也不同,但一般都需要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的基質,以利樹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盆景樹種的選擇,一般以盤根錯節、葉小枝密、姿態優美、色彩亮麗者為佳,若有花果、具芳香,則更為上乘。同時,要求具有萌芽性、成枝力強,耐修剪,易造型,壽命長等生物學特性。目前我國使用的樹木盆景材料約有100~200種之多,通常可分為:①松柏類:五針松、黑松、黃山松、圓柏、刺柏、羅漢松、紫杉、澳洲紫杉等。②雜木類:榔榆、黃楊、雀梅、九里香、朴樹、福建茶等。③葉木類:三角楓、雞爪槭、銀杏等。④花木類:貼梗海棠、西府海棠、梅花、蠟梅、杜鵑等。⑤果木類:果石榴、火棘、金彈子、老鴉柿、佛手等。⑥藤木類:山葡萄、紫藤、凌霄、常春
㈨ 武漢武漢東湖門票免費嗎
可能是收費的。 東湖,位於武漢市之東。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整個風景區面積八十八平方公里,規劃建設范圍七十三平方公里,約占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一。每年接待遊客二百多萬人次,是武漢市最大的風景游覽地。 秀麗的山水、豐富的植物、濃郁的楚風情和別致的園中園,是本風景區的四大特色。東湖湖水面積三十三平方公里,浩渺、明凈;港汊交錯,岸線曲折,有九十九彎之稱;且一半的岸線被三十四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登高峰而望清漣,踏白浪覽群山,視角不同,可體味到不同的山水之精妙情趣。充沛的雨量和光照,濕潤的氣候和平原湖面山陵相間的地貌環境,孕育出東湖豐富的植物資源。據統計,風景區內有雪松、水杉、池杉、樟樹等各類樹木二百五十多種;景區內有梅花、荷花、桂花、櫻花、杜鵑花、菊花等各類木本花、草本花和水生花達390多種。花卉中,最著名的要數梅花和荷花。兩花的品種各收集了一百四十多個和三百多個,為全國之最,栽培技術和研究水平均領先全國。基於此,中國花卉盆景協會將"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和"中國荷花研究中心"設在東湖風景區。湖北為古楚國腹地,根據歷史典籍和傳說,東湖風景區建設了一批以楚文化為內涵的風景點。如紀念屈原的行吟閣、屈原塑像、屈原紀念館;楚人進行貿易商賈的楚市;楚之始祖祝融塑像;更有氣勢磅礴的楚天台和《離騷》碑刻,顯現出八百年楚國經濟文化的輝煌和博大。東湖還建有全國第一座寓言雕塑園,湖北最大的盆景園,全國四大梅園之一的磨山梅園,以及杜鵑園、薔薇園、水生花卉園等十三個植物觀賞園,這些處於景區之內的"園中園",在造園手法上借鑒於蘇州園林,亭台館榭、小橋流水、曲徑通幽等傳統工藝水平,在環境布置上則以植物見長,自然流暢,給遊客留下更大的活動空間。 東湖四季皆可游覽,素有「春蘭、秋桂、夏荷、冬梅」之美譽。三月蘭花四月櫻,湖面平如鏡,鳥雀唱山林;七月流火,熱不可當,湖水之浸潤,區域氣溫低於市內平均氣溫,入泳場以消暑,倚繁蔭而納涼,攀山頂可采風,秋高氣爽,桂蕾綻放,十里飄香,萬株紅葉,層林盡染;隆冬嚴寒,瑞雪紛揚,磨山數百畝梅花吐蕾綻放,疏影橫斜,冷艷暗香,淑女雅士,紛至沓來。 交通: 乘公汽14路,63路、501路,701路,電車8路,市內旅遊專線1路.
㈩ 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
首先不用擔心北京的天氣和消費,雖然氣候乾燥,消費不低,但是對於校園生活來說其實算不了什麼。
北京這個城市的好處在於任何事情你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中央政策你可以在第一時間享受到,有很多機會,很多信息,很多資源,但是壞處是,你是非常渺小的,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裡面有時候容易迷失。當然上海廣州深圳也一樣。選擇學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選擇城市,因為一旦你在某個城市上學,你今後的生活就可能以這個城市為基點。這可能是你命運轉變的一個點。所以要想好。
北林的風景園林是全國最好的,這個不需懷疑,實習的地點很多,去過杭州、蘇州等地方,如果是市內或者植物認知的實習那就更多了,市內圓明園、植物園等是經常去的。風景園林不需要經常在戶外(至少不需經常在野外),畢業後找工作比較容易,一般在相關設計單位、規劃院、園林設計公司等,待遇尚可,但是至少前3年會比較累,加班是常事。
如果你喜歡設計,又喜歡植物,來風園還是不錯的,如果你不喜歡植物千萬不要來,因為很多課程都與植物相關。
學費一年5500,住公主樓7#,除了洗澡打開水要去樓下水房,其他的還好,住宿費900.
北林比較小,但是校風還可以,男女比例也比較均衡,當然這些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