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盆栽
1. 這竹筍能活嗎,放在水中能生根嗎
不能活的
2. 竹筍是空心的嗎
竹筍是空心的。只不過沒有長成後的竹子那樣明顯。
竹子是草本植物,竹子莖的空心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竹子的空心結構既省材料又有比較強的支持力,以便於竹子長得更高更快更挺拔。
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較深,竹鞭和筍芽借土層保護,冬季不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春季。麻竹、綠竹等叢生型竹種的地下莖入土淺,筍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凍害,出筍期主要在夏秋季。
竹原產熱帶、亞熱帶,喜溫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區。毛竹生長的最適溫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綠竹要求年平均溫度18~20℃,1月份平均溫度在10℃以上。故在中國南方竹林茂盛,而秦嶺-淮河以北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濕潤、排水和通氣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 5~7為宜。
3. 冬筍的市場效益好,冬筍適合在哪些地區種植
蘆筍,若是從種子播種再到小苗栽植的話是有一段很長時間的等待,家庭盆栽養殖建議購買小苗直接栽種。 因蘆筍的根系十分發達,且採收期高達十年之久,栽種蘆筍一定要施足底肥,整地施肥。選土質疏鬆,肥水條件好,透氣性強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將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後,做東西畦,畦長10~15米,畦寬1.2米。
種植竹筍的時間在春季是最好的,要知道竹筍的生命力非常頑強,在春季種植竹筍它非常容易發芽,而且成活率會很高,一般種植竹筍的地方有很多,受溫度的影響,種植時間上也會有不同,選擇好要在哪裡種植竹筍,然後整地,整地之後施基肥,竹筍的品種也非常多,要選擇顆粒飽滿,產量高的種子,然後育苗,出苗之後,挖穴移栽竹筍。
4. 一年的嫩毛竹有啥用
毛竹稈高,葉翠,四季常青,秀麗挺拔,經霜不凋,雅俗共賞。自古以來常置於庭園曲徑、池畔、溪澗、山坡、石跡、天井、景門,以及室內盆栽觀賞。常與松、梅共植,被譽為「歲寒三友」。毛竹根淺質輕,是屋頂綠化的極好材料。又無毛無花粉,在精密儀器廠、鍾表廠也極適宜。
毛竹是竹類植物中用途最為廣泛的竹種,也是森林木竹中用途最多的樹種之一。毛竹的用途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在人們衣、食、住、行、觀、用、飾各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擁有材用、食用、葯用、觀賞、飼用、環保等眾多功用,是無污染綠色寶庫中一顆璀璨明珠,是營建綠色銀行的理想物種。
(1)材用:毛竹竹稈高大通直,材質堅韌輕強,割裂性高,收縮量小,彈性、剛性好,硬度大,纖維長,篾性優良,紋理通直,光滑亮潔,竹材廣泛應用於各行工程領域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不僅原竹可做梁、柱、椽、檀、壁,更是其竹材加工可製作各種農具、工具、傢具、文具、體育器材、樂器材料、日常用具用品、工藝美術品、旅遊手工藝晶、玩具、餐具、裝飾和玩意等,毛竹製品可謂應有盡有,包羅萬象,五花八門,樣樣齊全。尤其是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先進設備和新工藝,對毛竹等竹質人造建材系列新型產品的研製和應用,是竹材利用方面的一次技術革命,開拓了竹材進入工業領域利用的全新局面。
(2)食用:在工業污染越來越嚴重的現代世界,人們對天然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大,綠色食品倍受青睞,毛竹是培植無污染綠色食品的最佳種類,毛竹的竹筍、利用毛竹培植的竹蓀食用菌,以及以從毛竹竹稈中提煉的竹汁和從竹葉中提煉的提取物為原料開發出的系列飲料產品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
毛竹竹筍,古稱竹芽、竹胎、竹萌、竹肉,又分冬筍、春筍、鞭筍,以冬筍為最佳。毛竹筍富含蛋白質和可食性纖維素,以及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與鐵、鈣、磷等礦質營養元素和糖分及脂肪等,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15.23%,纖維素含量在6—8%左右,與一般食品相比,其脂肪含量較低僅為2.46%。竹筍所含蛋白質經水解後可得到18種氨基酸,其中8種氨基酸為人體所必需,2種氨基酸為人體所必需。毛竹竹筍不僅營養豐富,且其肉脆鮮嫩,味美可口,尤其毛竹冬筍享有「天下第一筍」的美譽。竹筍是我國傳統的佐餐疏菜和保健食品,古時我國有「無筍不成席」之說,可見在歷代竹筍也是宮宴家席上的佳餚珍品。目前,毛竹竹筍已開發加工出筍干、筍絲、煙筍、酸筍、淡筍、筍衣、罐頭筍、咸鹽筍、保鮮方便筍等眾多竹筍系列食品。
5. 什麼品種的竹子最好看
湘妃竹又名斑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植物桂竹的變型,產於湖南、專河南、江西、浙江等地屬。
竹竿布滿褐色的雲紋紫斑。稈高7-13m,莖3-10cm。稈具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與原變種之區別在於稈有紫褐色斑塊與斑點,分枝亦有紫褐色斑點。為著名觀賞竹,稈用作制工藝品及材用。
6. 春筍在選種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擇
春筍作為大家餐桌上最常見的一種食物,口味鮮美並且我的較高的營養價值,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不過春筍雖然好吃,但是它的種植方式可不簡單。尤其是在春筍的選種上,更是需要經過層層挑選的,那麼你知道春筍的選種要經歷哪些步驟呢?
在春筍種植的後期管理上也要及時注意對竹苗的施肥和灌溉,可根據竹苗的特點以及出芽的春筍的質量來進行澆水和施肥,通常一年內的時間澆灌時間大約在4次左右,同時也要注意雨水季節防止雨水過量,及時引流,以免影響春筍的產量和質量。
7. 毛竹盆栽養殖用什麼土最好
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紅壤最好.
毛竹栽培技術
毛竹是安徽省主要的經濟栽培竹種之一,按照培育目的的不同,一般可分為材用林、筍用林和筍材兩用林等3種,其營造技術主要是把握好以下4個環節。
一、造林地的選擇
選擇適宜的造林地是培育優質、高產毛竹林的基礎之一。①交通便利,便於竹林地的水肥投入、筍期看管和產品運銷。②地形適宜,立地良好。宜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谷台地,坡度在25°以下的山麓緩坡和丘陵崗地,背風向陽為好。最好選土層深厚(在50厘米以上)、質地疏鬆、肥沃濕潤(富含有機質和豐富的礦質營養)的酸性或微酸性沙壤土或紅壤(如烏沙、香灰土),並有良好的水肥保持和通透性能。乾旱貧瘠和風口地帶不宜作造林地。
二、造林季節
不同造林方式適宜的造林季節有差異。對於移竹造林來說,一年中除大寒大凍和高溫乾燥季節外,其他季節均可進行造林。從立春到雨水這段時間為最佳造林季節,此時毛竹正處於休眠狀態,且竹株中積累的營養最多,移栽易活,發筍力強。移鞭造林則在竹筍出土前15~30天為宜,即2月下旬到3月中下旬,此時竹鞭中積累了一定的養分,且筍芽已有一定程度的膨大,栽後經一段時間環境適應即可發筍生長。
三、造林整地
整地工作完成的好壞,不僅關繫到造林成活率和成林滿園的快慢,而且對今後的竹筍產量也有一定的影響。整地應在造林前1個月完成。
丘崗地要求全墾整地,15°~25°坡地可水平帶狀整地,25°以上坡地採取塊狀整地。砍灌後清理林地,再墾地挖宕。墾挖深度在30厘米以上,去除樹根、柴蔸和大石塊,結合平整地面,每公頃普施10~14噸豬牛欄糞或塘泥等。然後,按造林設計的栽植密度布點控栽植穴,各種造林方式的栽植穴大小不同,一般移竹造林穴長1.2米左右,寬0.5~0.6米,深0.4~0.5米;實生苗造林穴長0.8~1.0米,寬0.4~0.5米,深0.4米;移鞭造林也可開水平溝栽植。
四、造林方法
毛竹主要用移竹方式造林,也可採用實生苗或移鞭方式造林。
1.移竹造林
①母竹的選擇。毛竹以1~3年生竹發鞭能力最強,因此應當選擇分枝低,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3年生竹株作母竹。為方便運輸和栽植,母竹的粗度通常為3~6厘米胸徑,但如果就近挖取母竹,最好選胸徑8~10厘米的母竹,以利造林後發壯筍成大竹,提早成林滿園。②母竹的挖掘與運輸。首先判斷母竹竹鞭走向,通常母竹第一級枝或竹梢的指出多為去鞭方向,若兩者指向一致則必為去鞭方向,然後沿竹鞭走向,在距母竹40~60厘米處起挖,留來鞭20厘米左右,去鞭40~50匣米,挖掘時注意保護筍芽和「螺絲釘」,截去竹梢,留枝5~7盤(乾旱天氣遠距離運輸可留枝3~5盤)。母竹盡量多帶宿土(10~20千克)。母竹運輸的關鍵在於保護筍芽與「螺絲釘」不受操作以及母竹不失水。應盡量選擇陰雨天或夜間運輸,並縮短母竹起挖與栽植間隔時間,最好用草繩或麻布包紮母竹竹蔸和宿土。③栽植和栽後管理。毛竹筍用林移竹造林的栽植密度一般為600株/公頃左右(4×4米),若就近取母且母竹來源充足,可加大栽植密度至900株/公頃(3×3.5米),以促進早日成林滿園。如果資金或母竹來源不足,也可栽500株/公頃左右(4×5米)。栽前將腐熟豬牛欄糞或餅肥加適量復合肥拌土填入栽植穴內,再回表土踩實,放入母竹,使母竹宿土團略低於地面為宜。注意保持竹鞭入土平展,深度均勻,來鞭靠壁,去鞭先端留有餘地,以利鞭芽發展。竹桿可順其自然,不必直立。「栽松不松,栽竹不實」,壅實土壤,不可在鞭上方踩踏,防止損傷筍芽。母竹宿土上方覆土5~10厘米厚即可,使竹基周圍略高出地面澆透定根水,竹基蓋草。粗大或歪斜母竹要扎架支撐,防風刮搖動,傷害「螺絲釘」。栽後久旱不雨要定期澆水。栽值2~3年內,每年鬆土除草2次(5~6月,9~10月)或間種農作物(以豆類為好),實行以耕代撫,護筍養竹,禁止挖筍和豬、牛等牲畜進入林地,適當施肥(在新竹周圍溝施或穴施)。
2.實生苗造林 由於毛竹種子難得,生產中很少採用這種造林方法。通常取2~3年實生苗上山造林,在起苗時,剪去一半頂梢和枝葉以減少竹苗蒸騰,要求竹苗帶一定長度竹鞭和適當宿土。毛竹實生苗常採用叢狀栽植,4~6株苗/叢,栽植密度為600叢/公頃(4×4米~3×3.5米)。栽植方法同移竹造林。
3.移鞭造林
此法常在母竹不足或資金缺乏的情況下採用。在生長正常的毛竹林中,挖取2~4年生,生長健壯,鞭芽飽滿(最好帶有冬筍)的黃色竹鞭,截成0.8~1.0米長鞭段,起鞭時注意不要撕裂和損傷鞭芽,保留3~5個健壯飽滿芽。運輸中注意保持竹鞭潮濕。栽植密度900~1050穴/公頃(3×3.5米~3×3米),栽植時每穴或溝內施入腐熟農家肥和復合肥,並與土拌勻,置放竹鞭,保持鞭身平卧和筍芽芽尖朝上,覆土壅實,鞭上蓋土厚保持在10厘米左右,適量澆水,覆蓋稻草,穴周圍和溝兩側開排水溝,防止雨季積水爛鞭。栽後注意定期適量澆水。當年春夏發筍出土後,選擇保留粗壯竹筍1~3支/穴,其餘竹筍及時去除,以保證新竹質量。當新竹展葉時,剪去梢頭,留5~7盤枝葉,並適當追肥。
8. 請教製作竹子盆景方法
可以。用長方形或橢圓形的盆景盆,把竹子導出盆來,用同樣的土栽到新盆專里,位置離一邊約三屬分之一,另一邊三分之二(黃金分割),以便為以後生長留出空間。表面可以根據你的愛好,鋪一層白色小石子,也可以在另一邊的寬敞處立一塊細長的石頭遙相呼應。養護你自己會了,就不多說了。
9. 竹盆景怎麼製作
盆景竹製作的材料一般有觀音竹、佛肚竹、湘妃竹、矮竹、翡白竹、黑葉竹、鳳尾竹、金絲竹和方竹等。在2—4月,選擇竹叢邊發育良好的一二年生的根,稈上應帶有竹鞭,進行分株。挖掘時要注意保護竹鞭上的芽,盡可能多帶點土。然後剪去稈的中上部,留下基部約60厘米長的一段作為種竹,直立種入口徑為10厘米,高度為7厘米的盆子中,進行培育。栽培時施肥極少,以免長得過於高大。到第二年就可在這基礎上加工成小盆景了。製作盆景竹最好在4—5月幼筍出土時帶鞭分植,製作完成後盆土要保持微濕。20天後即可成活。盆景竹要放在陰涼通風處,夏季要向葉面噴水,以免葉面發焦。冬季到移入室內,保暖過冬。
10. 養育盆景佛肚竹,這幾點一定要注意,別說我沒告訴你
佛肚竹枝葉叢生,性喜溫暖濕潤,喜陽光,不耐旱,也不耐寒,宜在肥沃疏鬆的砂壤中生長。佛肚竹一般盆栽於5厘米深的淺盆內,以選用面積較大的長方形或橢圓形盆為佳,這樣有利於竹鞭水平橫向生長。若盆中再點綴些小塊湖石或石筍石,則更顯得景緻自然秀美。
佛肚竹生長季節均可移植,但以在早春二月和梅雨季節最好。移植時,選3-5竿母竹,盡量多帶地下竹鞭,要避免弄傷竹與鞭連接處。移植後應置於陰濕處養護半個月,再移至陽光充足處。佛肚竹平時養護,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但不能大濕;氣候乾燥時,應經常向葉面噴水。新竹抽出後,為控制竹的高度,可通過控水來抑制其生長;每次扣水至頂梢嫩葉發灰微卷時,再澆透水。往復幾次,就可明顯抑制植株長高。除盛夏外,都應給予全日照。此竹雖喜肥,但盆栽竹一般要少施肥,只在新筍抽出前施一次餅肥,秋末施一次雞糞或豆餅作基肥即可。若施肥過多,易導致枝竿生長旺盛,不利保持植株低矮秀雅之姿。越冬應移入室內向陽處,使室溫保持在0℃以上。
生長良好的佛肚竹,能在春末秋初分別萌發兩次新竹。春末夏初萌發的竹,竹節間隆起膨大,而秋發竹,竹節間大多不膨大,且節間長,一般不留。但也可用來留作母株,分株繁殖後長出的新竹,仍能隆起。由於盆栽佛肚竹土層較淺,養分有限,增殖不旺,所以一般不宜直接用作分株繁殖,便可利用秋發竹和主竿上的次生嫩枝來進行分株或扦插繁殖。這種枝上的節部都有隱芽,具有發根抽筍的能力。具體做法是:在梅雨季節,選取基部帶有腋芽的嫩枝條3-5節,並帶部分小葉,用500ppm萘乙酸浸插穗基部10秒種,然後斜埋入土壤或蛭石中,但不要太深,末端應露出土外,再用稻草覆蓋,噴水保濕,有全光噴霧條件則更好,20餘天就可萌發出不定根。新根長出後要減少噴水;土插者可留床養護,勤施薄肥,待第二批新筍萌出後再移植。如生根後即上盆,則要放在背陰處養護半月,才能逐步增見陽光。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注意幾點:①盆土。要求含有豐富的腐殖質,如果每年換1次土的話,平日可不用施肥。②澆水。生長期間必須保持盆土的濕潤,在炎熱的夏天和乾燥的日子要經常向葉面噴水。冬季控制澆水,每周向葉面噴1次溫水。③施肥。生長期間每月施1次稀薄腐熟的有機肥,並注意經常鬆土透氣;冬季停止施肥。④溫度。冬季放在室內向陽的地方,溫度需保持在5℃以上。⑤光照。在春季春筍萌發開始到新筍長出,要盡量多見光並適當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