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盆景探海弎

盆景探海弎

發布時間: 2022-05-31 08:16:51

① 金華雙龍洞里的仙瀑洞里有什麼景物

雙龍洞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酷似龍頭,故名「雙龍洞」。外洞寬敞,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駐足。常年洞溫為15℃左右,冬暖夏涼一股清泉從內洞流出,縱貫外洞,流向山湖。此水終年不涸,清澈見底,遊人夏天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之感。故有「石勝太湖,水比三泉」(金山、惠山、虎跑)之贊。

洞口西壁「雙龍洞」三字,恃為唐人手跡;東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傑出書法家於右任之手筆。進洞,須經蛤蟆嘴逆水而行,洞穴寬約3米,長約12米,水面離穴頂約一尺左右。遊人入內,必須仰天平卧小舟中,徐徐送入洞內,臉面相距穴頂僅數寸。奇中有趣,趣中寓險。「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入回溪。」這正是雙龍洞的獨特誘人之處。

舟至洞內豁然開朗,內洞面積約200多平方米,洞底崎嶇不平,洞頂高低起伏,石壁上的鍾乳石、地面上的石筍、縱橫交錯,奇形怪狀,千姿百態,似人似物,各具風采,故取名有「黃龍吐水」、「青蛙盜仙草」、「單峰駱駝」、「龜蛇共生」、「壽星仙桃」、「彩雲遮月」、「倒掛蝙蝠」、「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金雞展翅」、「龍台龍帳」、「龍麟龍爪」等妙趣橫生的景觀,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在燈光相映下,宛似置身於水晶龍宮之中。其中「黃龍吐水」一景,深得近代文學大師郁達夫的贊賞,喻之為「盆景小瀑布」。明代大旅行家、探險家徐霞客游此洞時,在游記中寫道:「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者矣」。

游完內洞,折返外洞,可以從外洞東南角一名為「龍耳」的小洞出去,再折向東北拾級而上,經赤松亭至冰壺洞。

② 描寫假山的優美段落

1) 亭台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假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
2) 只見秀麗的石塔沐浴著玫瑰色的霞光,彷彿一隻鮮嫩的春筍,永遠向上生長。
3) 假山下的荷池曲徑,小橋流水「丁冬,丁冬」的水聲夾雜在陣陣的歡聲笑語之中,交織成一曲動人的「春曲」。
4) 別成一格的還有那些石頭……有的石頭像蓮花瓣,有的像大象頭,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錯落成橋,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側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有的什麼也不像,黑忽忽的,一動不動,堵住你的去路。
5) 今天,我觀察了一個假山,它的形狀奇特表面凸凹不平,有五座假山,「三長兩短」意思是有三座長的假山,有兩座短的假山。它凸出來的線彎彎曲曲,假山上灰塵很多,很臟,看上去已經好幾年沒人動了。
6) 春天,假山似乎顯得精神多了,它周圍清澈的水也不斷噴出,形狀各異,各不相同。假山旁的綠樹上,有三四隻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好象在開演唱會一樣。
7) 山腳下有一座石拱小橋。小橋造型別致,有光滑的橋面,筆直的橋欄。橋下有水,有小魚蝦。沿橋頭向上望去,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由橋面一直通向山頂。在半山腰的懸崖上,建有一座石頭雕刻成的寶塔,它氣勢雄偉,形象逼真,不亞於一座真寶塔。在寶塔的尖頂上,有一隻鷹(石頭做的)展開雙翅,好像盤旋在天空。在寶塔左右的草叢中(塑料的)有一隻色彩斑斕的東北虎(石頭的),那神態好似正在覓食吼叫。
8) 舉目四望,世界是綠色的。竹子、鐵杉、青岡、鵝掌楸、黑松林……濃濃淡淡的綠,復蓋了逶迤起伏的群山,風一吹,林濤四起,像群山深深的'呼吸,給人一種神秘幽遠的感覺。最使人著迷的,是那條從高高的山坳中奔流而下的溪澗,山泉澄澈得如同有了生命的水晶,喧嘩著,打著旋渦,吐著白沫,蜿蜒流瀉在堆滿亂石的山谷里。
9) 當我們在遠處望見一座假山時,不禁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出於好奇,我們一行三人踏上了「探險」之路。在繞過重重彎道後,假山終於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爬山計劃開始實施。起初,路還算好走,經過有點難度的地方,大家互相幫助,也能解決。可是,後面的道路不像我們預想的那樣順利,顯得越來越艱險了。但是,我們才不在乎,大家手拉著手,小心地往前走。
10) 聽爸爸說這座假山下面以前有水,水裡有小蝌蚪和金魚,他們在裡面游泳、嬉戲;現在水乾枯了,金錢和小蝌蚪沒有了,但是它依然那麼美麗。這座假山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樂趣,春天我們在假山旁種花,夏天,我們在假山下納涼,秋天我們在假山旁捉迷藏,冬天我們在假山旁堆雪人、打雪仗。
11) 看,是一座多高的小假山呀!小假山「位於」我家。從假山的頂部看起,一隊可愛的丹頂鶴兄弟准備「展翅欲飛」,那「筆抖」的石級左拐右拐,真像一位青年在搖搖晃晃地尋找回家的路呢!假山的左下側有一個美麗的小亭子,亭子左邊,有一間破破爛爛的小茅屋,裡面靜靜地,好像一個人都沒住進來過。啊,唐朝最著名的詩仙李白業在這兒,他笑口顏開,好像在自己欣賞自己寫的古詩呢!詩人的下面,有一架用竹板造成的拱形小橋,遊人在橋上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慢慢地散步,啊,在這清澈透底的水池裡也游著許多五顏六色的魚兒,魚兒成群結隊地游著,真像是在給橋上的遊人們表演呢!

13) 水池中,有三座高低不同的山,中間的那座山最高,在三米以上。在山的頂部,有一座潔白而有美麗的塔。塔共六層,呈四邊形,塔尖是紅色的,其它部分呈白色,亭亭玉立。大山左右兩邊還有兩座小山。在大山和右邊的小山中間,有一個小涼亭,這個涼亭的「屋檐」是紅色的,底下是支撐「屋頂」的四根柱子,是黃色的。在涼亭的下面,還有一階兒台階,台階連著一架拱橋。小水池中屹立著兩只丹頂鶴,它們的羽毛是黑白相間的,一隻抬著頭,一隻低著頭。它們的眼睛炯炯有神。噴水池的周圍是用粉色和白色砌成的,好看極了!
14) 假山上的石頭是奇形怪狀的。遠看,有的像瀑布……在假山腳下的東西兩側,各有一隻潔白的仙鶴,那神態,好像正在唱歌。用手觸摸它一下,它便左右擺動,又好似要翩翩起舞。原來這兩只仙鶴的腳,被固定安裝在水泥柱上的兩個彈簧上。兩只仙鶴彷彿是兩個衛兵,護著這座小假山。
15) 學校的假山千姿百態。那些設計在假山上的亭子,連樓梯也做得特別精緻;那些站在懸崖峭壁上拍翅膀的仙鶴,也正准備展翅高飛。學校的假山維妙維肖,令人心曠神怡,我恨不得馬上變小,鑽進那裡過著像仙女般的生活。

③ 黃山奇石中雲海的特色是什麼

黃山四絕,是指中國安徽黃山的四種獨特景觀。分別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之一:奇松
其實,黃山"無處不松,無松不奇",黃山奇松,是黃山的奇絕景觀,位列"四絕"之冠,是我國東部高山的主要松屬中的一種。黃山鬆鬆的生長高度,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花崗岩分布區,其松針葉短粗而稠密,葉色濃綠,枝幹麴生,樹冠扁平,盤根於石,傲然挺立,以天然造型而稱奇,它以堅石為母,雲霧為乳,在極艱難的環境中緩慢生長,一株外形矮小的黃山松,樹齡往往也在幾百年,甚至千年以上。
黃山之美始於松。黃山松,生於危崖,立於絕地,是大自然優勝劣汰而生出的天子驕子。它形態奇美,神韻非凡,「矯如龍,盤如虯,昂如鶴,立如人,偃如雨蓋,卧如扶欄」,是安徽省得省樹。黃山是松樹的海洋。「峰峰石骨峰峰松」。目前黃山十大名松中,如裸根似盤龍五爪的龍爪松,盤麴生長、伏卧昂首的卧龍松,探海凌波的探海松,引入仙境的接引松和生長有56棵枝椏,象徵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松,以及黑虎松、連理松等,無不令人叫絕,拍手稱奇。
黃山四絕之二:怪石
在波瀾壯闊的黃山峰海中,怪石嶙峋,星羅棋布,形態殊異,爭相競秀,可謂「峰峰無石不迷人」。目前載入《黃山志》中有名的黃山怪石就達121處,還有許多頗具觀賞價值的怪石,至今還尚未命名,正待我們敞開思維,為他們命名立傳。
黃山怪石,大者就是一座玲瓏剔透的小山峰,如仙桃峰、筆鋒,老人峰等,這些亦峰亦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於世的奇峰,蓋由於這些峰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而小型怪石,卻恰似一座大的盆景,如「猴子觀海」上的「猴石」,「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緻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 如天都峰側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登梅」,若從皮鵬的入口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這些怪石,均屬變換岩石地貌景觀。
黃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徵,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的石景賦予了活力。有些石名,還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道德觀念,如「關公擋曹」講的是「義」,「周王拉車」體現的是「禮」,「孔明借東風」 宣揚的是是「智」,「武松打虎」 宣揚的是是「勇」,「介子背母」 宣揚的是是「孝」,「蘇武牧羊」宣揚的是「節」,這些寓教於游的石名,能給人們的認識以深刻的啟迪。
黃山四絕之三:雲海
"黃山自古雲成海",這是已故的劉伯承元帥在暢游黃山後欣 然留下的詩句。雲海是山嶽風景區的重要景觀,而黃山雲海更為千山之最,是黃山最引人入勝的景觀。
雲海的形成,有其原因和規律,黃山山高谷地,林木繁茂,日照時間短,水分不易蒸發,因而濕度大,水氣多。雨後常見屢屢青煙,自山谷升起。全年平均有霧天250日左右,真可謂雲霧之鄉。而每年的冬春季節,因為冷空氣活動頻繁,在雨雪天氣後,常常出現大面積的雲海,尤其是壯觀的雲海日出,讓無數遊客流 連忘返。
黃山雲海,令人叫絕,其山秀峰疊峙,危崖突兀,幽壑縱橫。氣流在山巒間穿行,上行下跌,環流活躍。漫天的雲霧和層積雲,隨峰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迴旋,時而舒展,構成了一幅奇特的千變萬化的雲海大觀。古人有詩贊曰:望中洶涌如驚濤,天風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驚濤上,宛然舟楫隨波漾。
黃山四絕之四:溫泉
黃山因群峰高聳,暖、冷空氣在其上空對峙時,成雲致雨,落即為澗,山澗溪流,匯聚而下,瀑布飛虹,沖積成譚,潭溢而成溪泉。黃山有名可數的就有36源、24溪、3名瀑、 15潭、15泉、7池和2湖。山中水體勝景,隨處皆是。溪流縱橫交錯,深潭清澈見底,流水潺潺,如同鳴弦;聽濤看泉,別有風味。黃山以瀑水景觀為最,懸垂如練,濺珠噴玉。黃山瀑水,以九龍瀑、人字瀑,百丈泉最為壯觀,或懸垂噴涌,或迂迴奔鴻,或飄忽瀟灑,氣勢各一,饒有情趣。
溫泉是黃山四絕之一,因為此泉有一定的醫療價值,又稱「靈泉」,水溫常年保持在42℃左右,日出水量達400噸。黃山溫泉水質純正,溫度適宜,清澈甘醇,來黃山游覽的歷代文人雅士均曾沐浴期間,並留下了大量的詩詞譽之.賈島就稱: 「此水真吾師」。郭沫若贊曰「黃山黃山誠是奇,尚有溫泉足比華清池」。

④ 中國梅花盆景造型有哪些藝術流派

(1)疙瘩梅 主幹基部打結或繞圓圈,形似一「疙瘩」,故稱疙瘩梅。此種手法在揚州多見。

(2)劈梅 蘇州人喜將果梅老樹截去上部主幹,劈成兩半,每一半都帶根,上部嫁接花梅品種,成對上盆。

(3)順風梅 利用蟠扎手法,將梅樁上所有的枝條扎向同一側(包括1年生新枝),蟠扎時要求平行而不雜亂,且呈迎風狀。順風梅在靜態中體現著動態美,揚州多見。

(4)屏風梅 梅樁主幹直立,正面寬闊,側面狹窄,剪扎時將枝條向左右兩側作彎曲,構成一扁形景冠。從正面看,好像一個屏障,山東、河南多見。

(5)游龍梅 梅樁主幹從基部到頂部蟠曲呈「S」形數彎,狀如游龍。蟠曲彎多在同一平面上,側枝均出自主幹的凸彎上,而且也作一定的彎曲,左右對稱。觀賞時只宜從正面觀賞,作對稱式陳設,安徽多見之。

(6)圓球梅 一般梅樁30厘米定干,定干後再以最粗的側枝為准,留6~10厘米截頂,另外的枝條都按比例截頂,使整個樹冠最後成圓球形,故稱圓球梅。此種手法在北京黃土崗一帶見之。

(7)花籃梅 形狀似花籃,故名。此手法對砧木摧殘較大,接芽不易成活,故要求較高的製作技術。在北京黃土崗等地區見之。

圖12 自然式梅樁造型

直乾梅:主幹直立,不斜也不彎。

斜乾梅:上盆時將主幹向一側傾斜栽植即可得到斜乾梅,也可用修剪的方法養成。

曲乾梅:將主幹扭成不規則的彎,彎不宜過多,1~3彎即可,應力求自然。可在幼樹地養時進行製作。

懸崖梅:懸崖梅,猶如蛟龍探海。幼樹和已長粗的梅樹都可培養。懸崖梅觀賞時,應換上千筒盆,並置於略高的幾架上。懸崖梅屬於自然式的梅樁造型,在我國許多地方可見。

卧乾梅:主幹傾斜橫卧於盆面,傾斜在30°以下,且卧倒的一段至少要佔全乾長的1/2。卧乾梅造型也屬於自然式,許多地方多見。

露根梅:樹根露出土面形似鷹爪,因而得名。梅樁上盆時,先把盆土上滿,然後用水沖澆根部,以後常用竹簽剔土。每年換盆時,有意識地把根繫上提,幾年後,露根可達10厘米。露根梅屬自然式造型,許多地方多見之。

垂枝梅:垂枝梅是梅花品種的一個類型,其枝條自然下垂,形成一種優美的樹態。

龍游梅:龍游梅也是梅花品種的一個類型,其枝條自然扭曲,好似虯龍,蒼勁古樸。

杜鵑花盆景常見的造型形式有哪些

1.直乾式,主幹直立,不彎不曲,主枝向前後左右平伸,層次分明,雄偉挺拔,巍然版屹立直乾式又有單干雙權干多乾等形式直立性強的杜鵑花都可以培育成單乾式樹型,如多數大葉大花種春鵑;雙乾式則一主一從,一高一矮,一粗一細,相互依偎;多乾式以3~5株合栽一盆,各干要粗細有別,高低錯落

2.懸崖式,樹干伸出盆外彎曲下垂,模仿懸崖峭壁蒼松探海之勢其莖干垂掛的幅度很大,樹梢低於盆底者為全懸崖;樹梢不超過盆底的為半懸崖造型時以蟠扎為主,需從小培育

3.圓球型,樹冠緊密豐滿圓潤,外形似球狀或半球狀樹型宜選樹型低矮枝條細密花小而繁的小葉小花種通過反復摘心修剪,加密樹冠,達到整齊圓滿的效果

4.雲片型,主幹明顯,枝條向兩側平斜伸展,似雲片狀,層次清晰,高低錯落,自然灑脫

⑥ 中國有哪些奇松,分別是什麼樣的

迎客松
十大名松之一的迎客松是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該樹地處海拔1680米處,樹高10.1米,胸徑65.6厘米,枝下高2.5米。
黃山延綿數百里,千峰萬壑,比比皆松。黃山松,它分布於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為母,頑強地紮根於巨岩裂隙。黃山松針葉粗短,蒼翠濃密,干曲枝虯,千姿百態。或倚岸挺拔,或獨立峰巔,或倒懸絕壁,或冠平如蓋,或尖削似劍。有的循崖度壑,繞石而過;有的穿罅穴縫,破石而出。忽懸、忽橫、忽卧、忽起,「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幹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鬱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
叢青翠的枝幹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
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徵了。迎 客 松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挺立於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壽逾八百年,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枝下高2.5米。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開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旅遊。它是黃山松的代表。姿態蒼勁,翠葉如蓋,剛毅挺拔,彬彬有理,形象可愛。
送客松姿態獨特,枝幹蟠曲,遊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
「手臂」,好像在跟遊客依依不捨地告別。
陪客松位於黃山玉屏峰前文殊台上,海拔1670米處。四棵古松,猶如仙女,亭亭玉立,姿態秀麗,常年累月在此陪伴遊人觀景,故名。樹齡均已500年,均高5米。東側兩棵,干圍1.15米;西面兩棵,干圍1米。冠幅直徑均為5米。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遊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探海松
立於卧雲峰陡腰,地處海拔1670米,樹高僅3.5米,側枝傾伸前海,猶如蒼龍探海,戲攪浮雲。樹齡約500年。

豎琴松
豎琴松位於卧雲峰側北坡的豎琴松以形取勝,它主幹挺直,頂狀如傘,形似豎琴,又如古時官署中的轅門

連理松
被遊客寄予純潔愛情含義的「連理松」,位於始信峰途中海拔1630米處,拔地而起,一根兩干,並蒂齊肩,如情侶相依。樹高20.6米,樹齡約400年。

黑虎松
十大名松之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於白鵝嶺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海拔1650米處,傳說獅子林有一高僧入定時,見一黑虎卧於松頂,後尋黑虎不見,只見古松高大蒼勁,干枝氣勢雄偉,虎氣凜凜,故名為黑虎松。該松枝稠葉密,遮天閉日,覆蓋面積約百餘平方米。樹高8米,胸徑71.3厘米,地徑79.6厘米,枝下高5.2米,冠幅12.5米×10米。樹齡約450年

新送客松
黃山十大名松之一的「送客松」由於樹齡老化,雖經多種措施搶救仍然枯死。目前,黃山景區管委會已初步為送客松選定了「接班人」。
據悉,「送客松」的接班人距離「迎客松」50餘米,樹干挺拔、分枝合理、呈旗形樹冠,與原「送客松」形神相似、體量略大,長勢旺盛;該樹依託的背景與願樹相同,均為蓮花峰,非常適合遊人觀賞和拍照留影。。

⑦ 記金華的雙龍洞文章的題目如何得名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

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⑧ 石榴樹如何造型

盆栽觀賞桃樹的樹形有哪些

桃樹的整形修剪:1.整形,盆栽觀賞桃樹的樹形有直干形和彎干形,直干形有一主枝曲線形、二主枝鹿角形、三主枝開心形、主幹形及Y形等。三主枝開心形樹長到30厘米時,從10厘米處兩側選兩個芽,然後將芽上部枝條拉成水平形,這樣兩側的芽就會快萌發,形成三主枝開心形,待新枝長到20厘米時摘心,並將枝條拉成水平形,促發副梢。如拉平的枝條上長出直立的枝條,可以基部剪除,以防徒長。拉平的新枝和老枝均在6月20日前摘心,促發副梢,當年可形成花芽。主幹形是日本島村和夫提出來的,即在中央領導幹上設結果枝組,無主側枝。盆栽觀賞桃植株高度要矮,枝組可以少一些。一般高度在1米以內,枝組距15~20厘米。4月上中旬注意抹掉並生芽,強勢芽。5月中旬至6月上旬,剪除樹冠內的直立枝、徒長枝、疏掉過密枝,7月上中旬對部分新梢扭梢,除去過密副梢,開張角度,對生長旺的樹,在根際范圍內每1平方米施15%多效唑2克,控制生長。9月中下旬,再次疏掉過密枝,直立枝和著生部位過低的枝。這樣,在主幹上著生5~6個結果枝組,單軸延伸不分叉。保護地桃樹栽培都用Y形,干高20厘米,選兩個主枝分枝角45~50度,兩主枝間夾角90~100度,主枝上不配側枝,配一部分小型的枝組,樹高控制在1~1.2米左右。二主枝鹿角形與Y形相似,但主枝的角度稍小些,在主枝的上部配置小型的單軸枝組,如鹿角狀。

一主枝曲線形是用鉛絲扎縛枝幹整形,鉛絲粗度為扎縛枝條最粗處的1/3,長度為枝條長的1倍半。扎時先主幹後主枝再側枝,由下往上,由粗至細,纏綁樹干時,將金屬絲的末端插至盆底,固定在土壤上,插金屬絲地方在主幹後面,不使金屬絲顯露出來,桃樹皮薄,容易流膠,在扎縛金屬絲前,先把金屬絲外卷紙,避免樹皮受傷。纏繞鉛絲與樹枝直徑成45度角,可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鉛絲緊靠樹皮,不能太松,繞到枝端時,將鉛絲頭緊靠樹皮上,不能突出來。鉛絲繞好後就可將枝條彎曲,邊彎邊順著纏繞鉛絲的方向輕扭旋,使鉛絲始終靠著樹皮而不鬆散開來。桃樹生長迅速,鉛絲大約3~4個月後即可拆除。然後根據造型的要求進行整形,重新排列枝條的位置,使樹形符合作者的意圖。彎干形大部分用於提根樹的造型,可以造成鹿角形、公雞形、快馬形、麒麟形、鶴形、猴形及其它的動物造型,還可造成蒼龍探海、金雀鬧林、碧葉凌空、蛟龍騰雲、相依、橫空出世、花枝招展等盆景形式。

⑩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

[金華]雙龍洞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

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餘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她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

熱點內容
花卉網頁製作 發布:2025-09-11 02:04:55 瀏覽:263
沙子適合種什麼盆栽 發布:2025-09-11 01:54:20 瀏覽:687
梅花香自苦寒來上一句 發布:2025-09-11 01:42:56 瀏覽:475
箱根櫻花季 發布:2025-09-11 01:37:58 瀏覽:768
盆栽花卉綠鑽養護方法 發布:2025-09-11 01:22:50 瀏覽:74
插花配詩詞 發布:2025-09-11 01:15:52 瀏覽:278
綠植的品種及名稱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 發布:2025-09-11 01:11:19 瀏覽:297
一朵杏花圖片 發布:2025-09-11 01:09:45 瀏覽:604
山茶花的意思是什麼 發布:2025-09-11 01:08:09 瀏覽:725
新海棠作品 發布:2025-09-11 01:06:48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