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潘二盆景

潘二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5-29 10:24:21

❶ 開封好玩的地方

  • 1.清明上河園全景5A景區

    地址:開封市龍亭區大興街道龍亭西路5號

❷ 家庭盆栽石榴怎麼多掛果

要使盆栽石榴多掛果,根據其生物學習性,要做好澆水、施肥、修剪專等養護工作。

(屬1)花期控制澆水一般在傍晚氣溫低時澆水,澆水至濕潤即可。

(2)適當疏花疏花時,多疏花萼呈圓筒狀,子房不發育的雄花,少疏或不疏花萼下部子心膨大呈球形的雌花。

(3)注意防風避雨在陽台上養花,樓高風大,要做好防風避雨,尤其夜間,更要及時保護。

(4)採取保蕾措施當花蕾形成後,用10微克/克的萘乙酸鈉溶液,早上對枝、葉、花蕾噴霧多次,可防落蕾。

(5)人工授粉要使石榴多掛果,就要進行人工授粉。用清潔毛筆在每朵花上,相互塗抹。整株授粉可根據花先後間斷進行。人工授粉後,3~5天可以看到效果。

❸ 《金瓶梅》里西門慶娶了潘金蓮之後,為什麼要讓她住在花園

在《金瓶梅》中,西門慶嫁給潘金蓮回家後,並沒有安排她與其他妻妾同住。相反,她在主房間前面的花園里找到了一棟房子,並在樓下騰出了三個房間供她居住。書中這樣描述潘金蓮的生活環境:一個獨立的小角門進去,院子里有一盆花草盆景。白天,是個僻靜的地方。一邊是外間,一邊是卧室。西門慶用十六兩銀子,買了一張黑漆漆的金床,上面有鮮紅的戒指和金窗簾,還有珍貴的大象和鮮花來接妝,還有桌椅來裝飾得整整齊齊。從「花花綠綠」、「人跡罕至」來看,西門慶為潘金蓮安排的住所是美麗、寧靜、優雅的。

古代大戶人家的房子分為花園和住宅兩部分。根據春夏秋冬的景色,花園設計有假山、竹林、池塘等。花園里的建築以風景為背景,風景利用了建築。建築處處相連,曲徑通幽。而房子卻整潔有序。也就是說,房子有規律,認真,花園自由,生機勃勃。住宅的主要用途是居住,而花園主要用於娛樂。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認為住在花園里更浪漫,更賞心悅目。但參考與《金瓶梅》同時期的作品《牡丹亭》,園林是古代女性不宜涉足的禁地。在《牡丹亭》中,杜麗娘直到十六歲才知道家裡有個後花園。然而,有一次她和她的丫環進去花園游泳後,被父母訓斥了一頓。因為她害怕看到美麗的風景,和鳥獸發生關系後,會對愛情的渴望感同身受。

所以在封建禮教下,園林是一個充滿風情的地方。住在院子里的女人不受封建禮教的認可,彷彿是養在外面的二奶。當西門慶安排潘金蓮和李瓶兒住在花園里時,他可能只是把他們當成情婦,而不是自己的妻子。全書除了西門慶、潘金蓮、李瓶兒三人的場景外,作者對西門慶與其他幾位女士的性交都做了輕描淡寫的描寫。此外,《金瓶梅》中的西門家族大多發生在花園里,包括潘金蓮、龐,甚至還有宋慧蓮、李貴傑、如意二……對西門慶來說,花園是他浪漫的場景。

他的妻子吳月娘不容易進入花園。李和孫雪娥這兩個在西門慶失寵的掌管家庭財務和飲食的女人,很少有機會入園。雖然婁宇不做任何家務,喜歡參觀花園,但這是出於她對生活的熱愛,所以她不住在花園里。住在花園里的,在正經女人眼裡都是「妓女」。所以,西門慶雖然寵著潘金蓮和李瓶兒,但其實並不被尊重,他們只是他娛樂的玩物。在外人眼裡,不被尊重,與社會倫理不同。李瓶兒死於血崩後,西門慶死於縱欲過度,潘金蓮被宋武趕出西門慶府,吳月娘把花園里的房子都鎖了,沒幾個人再進去。

過了幾年,龐、舊地重遊,只見園中雜草叢生,狐狸在假山上築巢,亭中傢具殘破,堆得滿是塵土,滿目凄涼。繁華已盡,這里發生的「李瓶兒對玉亭竊竊私語,潘金蓮對葡萄架大做文章」之類的風流韻事,都只是過眼雲煙。

❹ 蘇派盆景有哪些藝術風格

蘇派樹樁盆景分為規則、自然兩大類,其藝術風格的主要表現為:第一是古雅。將幾內十年甚至幾百年樹容齡的枯乾老枝,縮龍成寸,移植在咫尺的盆中,顯得古樸蒼勁。

第二是製作精細,靈巧入微。宛如江南絲竹樂那樣,予人以典雅、綺麗、朋快、流暢的感受。但它的「精」,絕不是細密繁瑣,而是精巧在布局構思和氣韻意境上,體現了「大膽落墨,小心收拾」的中國畫理。

第三是深受蘇州古典園林的影響。有人稱蘇州盆景是濃縮了的蘇州園林。江南的造園名手,明代有張南陽、計成;清代有張漣、石濤等,他們都是既擅長繪畫,又以造園聞名。隨舉一石,顛倒置之,無不蒼古成文,迂迴人畫。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蘇州園林可說是蘇州盆景的模本,反之,蘇州盆景也可說是蘇州園林的小樣。第四是運用中國繪畫的畫理,講究意境。例如按照文徵明詩意創作的水石盆景「倚空石壁」,追求潘夭壽畫意的千層石水石盆景「雲起」,以及榆桑合栽的「牧歸桑榆晚」等,都是立意新穎,構思精巧,取法自然,意境深遠,寓景抒情,妙趣橫生。

❺ 這底下什麼字呢

逆時針轉90度:

鐵畫軒制

資料——

戴國寶,字玉屏,(1875-1926),著名紫砂店號「鐵畫軒」創辦人,紫砂陶藝人。藝名「玉道人」、「玉屏道人」、「訪雪」「鐵畫軒主人」。出於光緒元年(1875),祖籍江蘇句容郭庄鄉陽巷村。咸豐年間父輩為避戰亂遷居江蘇如臬雙甸。戴國寶幼年雙親亡故,隨嫁李姓的姐姐生活。十多歲時回南京,拜金陵著名民間畫師華約三為師,學畫做生章。戴國寶虛心好學,起早摸黑,勤奮練字臨摹,打下扎實的書畫基礎。
光緒二十年(1894),戴國寶藝成後離南京到上海創業,初在四馬路(今福州路)青蓮閣茶館門前租小屋開店畫人像。當時四馬路熱鬧繁華,商鋪、茶樓、戲院、書寓林立,客商遊人雲集,商意甚濃。其時,瓷器除青花、彩繪外白胎瓷刻書畫為人所喜愛。戴國寶用鑲嵌金剛鑽刀頭的鐵筆,學改七薌素描筆法.仿新羅山人畫譜,署款「玉屏」、「訪雪」、「玉道人」,鐫刻山水、花卉、三星、仕女於瓷,栩栩如生,古樸典雅,剛如鐵劃.媚若銀鉤,生意日臻興旺,遂以刻瓷為業。「鐵畫軒」名自此始。
1902年,戴國寶立業成家。1910年將店移至城隍廟九獅亭畔(鐵畫軒現址)擴大經營。民國初年,宜興潛洛紫砂藝人蔣祥元(蔣蓉的祖父)游廟,見戴國寶在白瓷上鐫刻的書畫,用刀遒勁,章法森嚴,十分欣賞,相談甚契,結為至友。蔣勸戴經營紫砂,以鐵畫技藝鐫刻紫砂,必有所成。戴隨蔣到宜興潛洛、上岸、蜀山考察,試刻紫砂茗壺得心應手。
翌年,戴國寶覓得盧家街(今福民街)52號店面,正式開辦「鐵畫軒陶器號」,主要經營宜興紫砂陶器。貨源由蔣祥元負責從宜興提供。訂制的紫砂器均署刻「玉屏生」或「鐵畫軒」款號,楷書行書皆有。底款大壺鈐印大方章或大圓章陽文篆書「鐵畫軒制」,小壺鈐長方小章陽文楷書「鐵畫軒制」。壺蓋壺把有制壺人印款。鐵畫軒初期以經營紫砂陶器為主業,兼營寧波竹器、揚州漆器、漢口木盤、青田石雕。紫砂器品種繁多,壺為主,次有盆、瓶、鼎、罐、餐具、文具、帽筒、水滴子等等。戴國寶經常到潛洛窯場,打樣生產,操刀銘刻,訂制名人名作。至二十年代,鐵畫軒在福民街已發展成為店面二間、三進身、三層樓和一間一廂二樓二底帶有假山水池的貨棧一幢,在上海頗具規模的紫砂專營陶器店了。
1923年,戴國寶為創名牌,籌集資金,與蔣祥元、朱培金等人合股在潛洛五庄創辦「鐵畫軒陶器廠」,交二外甥李相榮管理廠務。聘范大生、胡耀庭、強義海、盧元璋等為制壺技師;聘陳少亭、邵宏俊、饒壽川、談泉明等為陶刻技師。長年訂制俞國良、吳雲根、汪寶根、陳光明、李寶珍、儲銘、史蓮生等人的壺坯。供貨的還有王寅春、顧炳榮的水平,錢盤根的花盆,潘柏壽的杯碟,蔣二郎的水滴子,毛順興、趙干泰的商品壺等等。顧金聲專制彩釉彩繪出口南洋歐美產品。本廠自行生產常銷產品和承製打樣定貨,花色繁多,泥彩繽紛,坯頭頂真,刻工講究。戴國寶悉心經營,尤在陶刻裝飾上苦下功夫,形成鐵畫軒製品獨有的特點風格,聲譽日盛。戴國寶既重視紫砂國內市場,還注意開拓國外市場,上世紀二十年代前後,東洋(日本)生意火紅。上海虹口居住日僑眾多,不少日本人開的商行經銷紫砂茶具。日人喜愛慣用八件茶具,一壺,一茶洗、一挑子,五杯。外粉紅、內白釉,果元、上方等造型,鐫刻鍾鼎文、心經。日僑購用,還長銷日本市場。盆景用盆的「水底」和各式盆栽花盆,長年打包運銷日本大阪、名古屋等地。日本客商丸喜、海步等每年來店選購和訂制,鈐「長春堂」印章。烤火用的均釉火缸、紫砂小火缽也是大量銷日本品種。小火缽體積比飯碗稍大,置桌上手邊烘手取暖。外粉紅、內無釉,造型有圓、瓜楞等式。長年銷往南洋的以暹邏(今泰國)為主要市場,客商運紅木進口銷紫砂出口。品種是全紅泥水平、紫泥獨鈕和各式彩繪的一般商品壺。歐美市場由外貿商行和外商洋行選購,裝箱報關由輪船運出。主要品種有彩釉十五件茶具、咖啡具和茶葉罐、煙灰缸等雜件。
戴國寶傾心竭力二十餘年弘揚紫砂,推銷國貨,積勞成疾。這位多才多藝的經營家、鐵畫軒主人,因患肺病不治於1926年冬去世,享年51歲。

鐵畫軒的第二代傳人--戴相明
戴相明(1924-2002)小名蓮生,繼承家業為鐵畫軒第二代傳人。三歲時,其父鐵畫軒創辦人戴國寶病逝,戴國寶夫人戴楊德宜接掌店務。
戴楊氏,楊德宜(1882-1961),小戴國寶8歲,江蘇溧水柘塘下圩庄人。父輩在漢口做官,父母早故,在鄉由二伯母撫養成人。家教識字,有一定文化。二十歲嫁戴國寶,妝奩頗豐,助戴國寶創業經營,精明能幹。1926年戴國寶去世後,挑起鐵畫軒重擔。選用朝奉,提攜三外甥李鴻鈞(1896-1952)任經理,將長女下嫁李鴻鈞,外甥成為女婿,李鴻鈞負責對外業務。任用大徒弟湖北鄂城葛店人嚴春承(首時)為外賬房。朝奉有泰興人陳宗山、南京人唐明庭、宜興人李紀良等,徒弟張甫林、唐明湘(三十年代曾自立門戶)、陳正清十數人。部份朝奉能以簡單日語、英語應對上門購貨日人洋人。二外甥李相榮已為廠主經營潛洛鐵畫軒陶器廠,里外協力,團結一致,遵循舊規,振興門庭。
戴楊德宜在財務上採取同業中慣用的措施,簽發短期本票調節資金。「鐵畫軒本票」信譽良好,到期兌付無誤,在宜興蜀山可換現鈔使用,常州大成綢廠、無錫時和布莊皆願收兌。三十年代期間,市場穩定,由戴楊德宜當家,朝奉們齊心努力,生意發展十分順利,內銷興旺,外銷東洋、南洋、歐美均有發展。紫砂製品種類不斷出新,花色之多前所未見。陶刻署款自戴國寶去世後全部改刻「蓮生」、「鐵畫軒主人」,由陶廠陶刻藝人陳少亭、饒壽川、談泉明等鐫刻。店中貨源充沛,庫存滿倉,二樓三樓均以鐵柱支撐大梁,可見當時業務之興盛。
抗戰爆發,鐵畫軒地處上海南市淪陷區,不能開門營業。稍後,移至法租界貝勒河(今黃陂南河)412弄內石庫門居住,因無門面,只能小規模經營。留二三朝奉賣存貨做些本市小批發,香港未淪陷前還有點南洋生意。其時,上海租界市面異常繁榮,而宜興窯場停頓,路上交通阻隔,貨源中斷,鐵畫軒存貨中大量花盆和茗壺被有門市的同業「徐升永」和「仁昌」廉價批去銷售,獲利殊豐。
戴相明自教會中學高中畢業,見老母年逾花甲,精力不濟,店中庫存減損無數,樓倉已顯空藹,無奈輟學從商。此時上海租界華界皆被佔領,可以返回福民街居住,但仍不能開門營業。1943年春,戴相明首次經常州、抵宜城、渡溪上、翻龍背到潛洛會見二表兄李相榮,陶廠已因戰事而敗落,不勝感嘆。拜訪眾多紫砂窯戶和技師,恢復供貨關系,小量紫砂產品運滬經營。在這一段年月中,因戴蔣二家父輩關系密切,蔣祥元長子燕亭寓居上海為紅棉山房等古董商製作仿古紫砂器。秘不示人的精湛作品,戴相明能常見賞。旗人郎玉書請顧景洲仿製的明清紫砂亦偶有所瞥。1945年抗戰勝利,戴相明積極籌劃裝修原址恢復營業。請回朝奉和師兄三人帶來徒弟二人於年底開門應市。遵循鐵畫軒特色,堅持貨品符合規格,進貨親手敲檢驗收,門售貨真價實,銷貨出口無須客商檢視,貨抵從無糾涉,信譽昭著,業務逐漸興盛,重顯昔日名風。此時紫砂產品一部份有陶刻藝人鐫刻「蓮生」、「鐵畫軒主人」署名,多數從窯戶進貨已無如上款號。從業之餘,戴相明學過法文、日文,進大專班讀修辭學,充實文化知識,提高經營才能。
為擴大出口業務,戴相明將產品拍照編號列明價碼,通過外商洋行、華人商行和香港、泰國客商選購或訂貨,絡繹不斷打包裝箱外銷,成為弘揚宜興紫砂的上海獨一商號。隨著出口業務發展,戴相明在貨棧內建置炭爐,聘請顧金聲徒弟陳生大專職燒爐彩釉以應市場需要。此間,由於鐵畫軒與上袁顧炳榮的長年業務關系,戴相明到宜興必訪顧景洲。顧景洲陶藝頂級,商品精微,胸中有墨,出言有序,相談契合,成為知己,往來留宿同榻而眠。戴相明每次進山進貨,定貨品種先經顧景洲挑承製,後及他人。
鐵畫軒最大的一筆生意在1948年,由華商出口公司外銷美國。所定製品有上方筆筒、小元香爐、綠釉煙碟等十餘種上萬件,數量幾能在品生窯裝一通窯。承製該筆製品的有顧景洲、毛順興、徐祖純、顧金聲、基德昌、束六度等。由於1949年初天氣陰濕,把持窯場者拿撓,出窯產品質量較次,影響後批生意,深為遺憾。
1948年,戴相明介紹顧景洲認識江寒汀、吳湖帆、唐雲等著名書畫篆刻家。顧景洲興奮不已,主動精心製作石瓢壺五把,鈐上任書博篆刻的「顧景舟」底印、王仁輔篆刻的「景舟」蓋印。壺坯輕舟運滬,戴相明攜坯隨江寒汀至吳湖帆家書畫,吳老夫婦正當午膳。吳家古玩文物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唐寅、征明書畫依牆而掛,曼生、玉麟茶壺隨幾置放。餐畢,吳湖帆飽墨執筆懸腕在五把壺坯上各題詩一首,四把壺上各畫竹一枝,第五把壺上由江寒汀畫鷓鴣一雙相贈湖帆道兄。畫成,仍由戴相明交貨船帶送顧家,顧景舟銹刻自己的一把,餘四把請其表弟陶刻好手談堯坤鐫刻。陶藝一絕,書畫一絕,珠聯璧合,完美之極。五把石瓢,顧景舟自留一把,餘四把慨贈江寒汀、吳湖帆、唐雲、戴相明。戴的一把底印是王仁輔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蓋印是任書博刻的「顧景舟」款。「顧景舟」之「舟」自此啟用。戴的石瓢上刻字為「為君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先生屬,吳情並題。江的壺上刻字是「寒生綠蹲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屑,吳倩並題。四把石瓢壺畫竹落款皆為「湖帆」二字,紫砂史上簡朴大方,剛柔相濟,精絕無比的五把石瓢茶壺,至今存世者二,三把散失。可惜!
戴相明讀書用功,處世謹慎,祟尚正氣,辦事認真,工作上頗有成就。喜愛書畫古玩,嗜茶欣賞茶壺,收藏紫砂五十多件,四對「玉屏」鐫刻的三星、山水白瓷帽筒。紫砂名作有楊氏竹段、黃玉麟魚化龍、陳光明提罐、范大生元方竹鼎、汪寶根陰筋竹鼎、程壽珍掇球、儲銘洋桶、王寅春仿古、景舟石瓢等等,惜在「文革」中悉數散失。戴相明經營鐵畫軒十數年,呈現中興之勢,至1956年公私合營,按政策安排進上海市土產公司任職,1986年退休。

❻ 開封有什麼特色

豫劇,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其中祥符調是豫劇的一支重要流派,發源於豫東地區的開封。明末清初,河南地方戲曲汴梁腔、梆子秧腔、女兒腔等傳統優秀民歌長期融會貫通的基礎上而逐步形成豫劇祥符調,祥符調唱、念俱用標準的汴梁音韻,發音多假嗓,音域屬上五音。

開封的汴綉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遊客必買的藝術佳品。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主要分布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及其周邊地區。朱仙鎮木版年畫具有構圖飽滿,線條粗獷簡煉,造型古樸誇張,色彩新鮮艷麗等特點。

(6)潘二盆景擴展閱讀: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後梁、後晉、遼朝、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繼在此定都,被譽為八朝古都。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從元明清到新中國初期,開封一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

❼ 歙縣的旅遊

歙縣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雲南麗江、山西平遙並稱為「中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內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旅遊資源極為豐富。
許國石坊、棠樾牌坊群、漁梁壩、鄭氏宗祠、竹山書院、許村古建築群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安碑園石刻、漸江墓、長慶寺塔、太平橋、南譙樓、忠烈祠坊、聖僧庵壁畫、黃賓虹故居、貞白里坊、新州石塔、方春福宅、張林福宅、方士載宅、豐口四麵坊、殷尚書坊及大司徒坊、潘氏宗祠、吳氏宗祠、風雨廊橋、東譙樓、徽州府衙、敬本堂、曹氏二宅、稠墅牌坊群、天心堂、棠樾古民居、員公支祠、周氏宗祠、汪華墓、昱嶺關、大母堨、昌溪廟坦及水口、紫陽橋、葉村洪氏宗祠、萬年橋、太湖祠、槐塘雙坊、石潭吳氏宗祠、 巴慰祖宅、 徽州府衙、蕃村鮑氏宗祠、王氏故宅、鄭村和義堂、 雄村五石坊、吳承仕宅、張曙故居、蜈蚣嶺梯田及大隊部舊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境內還有徽州國家森林公園、清涼峰國家自然保護區。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徽州古城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歙縣雄村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古代攔河壩,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位於歙縣城南1公里處的練江中,壩南端依龍井山,北端接漁梁古鎮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邊側有許多叉口,拾級而下,使可下到漁梁壩。漁梁壩壩長143米,底寬27米,頂寬6米,高約5米,壩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堅石壘砌而成,每塊石頭重達噸余。它們壘砌的建築方法科學、巧妙,有專家認為,漁梁壩的設計、建設和功能,均可與橫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稱作「江南都江堰」。
2005年,漁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漁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可乘1路公交車至漁梁景區站或乘坐1或2路車至漁梁景區西入口(香格里拉小區)站。 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 古牌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青石板鋪成的路面狹長、悠遠,宛如再現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楊家大院、古私塾許家廳、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見的木盾牌坊一「葉氏貞節坊」等等。可乘1或2路公交車至遊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後步行800米。 新安碑園是一座典型的徽州私家園林式建築,它憑太白樓,靠披雲峰,借練江水,臨太平橋,以曲折有致而又含豐富的借景表現手法,依山傍水而築,顯得幽深而奇巧。它因陳列了兩套著名帖刻《余清齋》和《清鑒堂》而馳名。整個園林由真賞亭庭院、小天都庭院、兩清堂庭院、披雲小築庭院等部分組成。
太白樓,徽派樓宇式建築。它背靠披雲山峰,面臨練江水,原為一座灑肆。唐代詩人李白來歙訪隱士許宣平不遇,曾在此飲酒,後人為紀念李白,特將酒肆改名為「太白樓」。可乘1或2路公交車至遊客中心站後經太平橋步行400米。 徽商大宅院位於歙縣縣城練江之西,與練江之東的徽州古城遙遙相對,故亦稱「西園」。徽商大宅院完美重現了明代建築肥梁瘦柱、簡約舒展,清朝及民國建築內涵豐富、雕飾細膩的特徵風貌。
由歙縣20所瀕危的明、清、民國時期的徽派建築異地拆遷而成。可乘1路公交車至徽商大宅院站。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大學時代曾名知行,歙縣黃潭源村人。他於1917年從美國學成歸國,著力推行平民教育,創辦南京曉庄師范學校,推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陶行知紀念館位於歙縣城內中和街。1984年由崇一學堂舊址改建,1991年和2003年兩次擴建,佔地1700平方米。紀念館大門為南向,用青灰色水磨磚砌,大方磚門額鐫刻胡耀邦手書「陶行知紀念館」六個填金大字。門廳正中設陶行知全身漢白玉坐像,二樓為展廳,陳列陶行知生平介紹和有關文獻、實物,廳後為崇一學堂舊址。可乘1或2路公交車至遊客中心站或徽州府衙站後步行400米。

❽ 記金華的雙龍洞資料

雙龍洞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 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 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 余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她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

❾ 記金華的雙龍洞的資料

[金華]雙龍洞

雙龍洞屬岩溶景觀,位於雙龍洞景區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為特色,是整個雙龍風景名勝區核心景觀和標志景觀,根據史料記載,西漢元帝年間(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劉仲卿大將遭誣貶後,隱居於金華山中,唐代的柳宗元為之撰寫了《劉仲卿隱金華洞》(雙龍洞古代亦稱金華洞),從那時算起,雙龍洞的歷史已長達2000多年。

雙龍洞海拔約520米,由內洞、外洞及耳洞組成,洞口軒朗,兩側分懸的鍾乳石一青一黃,酷似兩龍頭,兩龍頭在外洞,而龍身卻藏在內洞,故名「雙龍洞」。傳說,古代婺州連年大旱,民不聊生,青龍和黃龍地知後,偷來天池水,拯救了百姓,卻因觸犯天條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壓住脖頸,困在雙龍內洞,但雙龍仍頑強的仰頭吐水,清澈泉水至今潺潺不絕。

外洞寬敞高廣,面積約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集會。常年洞溫保持在17℃左右,冬暖夏涼。特別是在炎炎炎夏日,金華人和遊客到洞中納涼已成千古風俗,比起天然空調,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古人形容得好:「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涼」。

外洞洞壁有眾多摩崖石刻,洞口北壁「雙龍洞」三字,傳為唐人手跡,後由民國交通次長臨摹刻撰;南壁「洞天」二字,為宋代書法家吳琳的墨寶;「三十六洞天」五個大字,則為國民黨元老、近代書法家於佑任先生之手筆;最里邊石壁上還有「水石奇觀」石刻和清代名人探洞游記碑刻;近代合肥遊人的「雙龍洞」三字石刻,很有趣味,他將「龍」字反刻,寓意雙龍洞的兩龍頭,要站在洞廳內往外反過來看,才能看到他們的真面貌(見圖1)。

外洞廳北有一掛黃色「石瀑」,儼然是古人衣袍,這就是傳說的「呂先生藏身」景點,相傳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隱身於此,又有傳說是,有個村姑誓不嫁搶她的財主,被鎖困在洞中,呂洞賓就是從這里去營救洞中的村姑的。靠廳北盡頭就是「駱駝仰首」、「石蛙窺穴」、「雄獅邁步」、「金鷂展翅」等景觀,特別是洞中的岩溶景觀「仙人田」層層疊疊,使人不由產生來到世外的感覺。

內外洞之間有巨大的屏石橫亘相隔,僅有狹窄的地下河相通,河長15餘米,寬3米多。要想進入內洞,只有屏息仰卧小船中,逆水擦岩而過,不得稍做抬頭,否則就有碰破鼻尖之虞,很是驚險,游覽方式為世界獨有(見圖2)。古詩雲「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覓泉源卧小船」就是描寫歷史上就是如此探洞的。明朝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年前,則是向洞前的潘老太太借了澡盆,解衣游進雙龍內洞的。

「千尺橫梁壓水低,輕舟仰卧人回溪」,進入內洞就宛如置身仙境龍宮了。內洞更大於外洞,面積約3500平方米,洞內鍾乳石、石筍、石幔、石柱、石鍾、地下泉水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洞內你就可以見到兩龍的龍身、龍爪、龍尾了。其他主要景觀有「晴雨石」、「仙人掛衣」、「雪山羅漢堂」、「將軍腿」、「金華火腿」、「北京烤鴨」、「仙人床」、「倒掛蝙蝠」、「彩雲追月」、「天馬行空」、「海龜探海」、「龜蛇爭仙丹」、「青蛙盜仙草」、「壽星與仙桃」、「拇指泉」和郁達夫命名的「盆景小瀑布」等20多個岩溶景觀,琳琅滿目,惟妙惟肖,遊客至此,都會忘記塵世的喧囂,體驗「洞中方一日,人間已三載」的神奇。

明代的徐霞客根據雙龍洞「外有二門,中懸重幄,水陸兼奇,幽明湊異」的獨特景觀特點和價值,把她列為「金華山八洞」的第一位。

熱點內容
夏季里荷花開 發布:2025-09-11 10:33:00 瀏覽:448
櫻花圖簡筆 發布:2025-09-11 10:11:36 瀏覽:152
劍川紅蘭花 發布:2025-09-11 10:11:35 瀏覽:157
扇子花卉 發布:2025-09-11 10:10:45 瀏覽:128
七夕新華網 發布:2025-09-11 09:35:11 瀏覽:120
一支玫瑰圖片唯美圖片 發布:2025-09-11 09:29:58 瀏覽:448
一朵攀枝花 發布:2025-09-11 09:18:55 瀏覽:689
雙溝牡丹系列酒價格 發布:2025-09-11 09:12:32 瀏覽:493
淮安丁香 發布:2025-09-11 08:57:46 瀏覽:948
衛生紙玫瑰 發布:2025-09-11 08:57:41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