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盆景石
㈠ 假山盆景石材種類有哪些
一、硬石類
太湖石:是太湖之中的石灰岩岩石,經過長期波濤的沖擊和風化溶蝕而成。意趣天然的太湖石有青、白、黑三色,質地堅硬,浸潤不枯。米芾在《論石》中指出太湖石有「瘦、透、漏、皺」四大特色。瘦,嶙峋兀立,體態苗條;透,四面通達,紋理縱橫;漏,渦洞相套,玲瓏貫通;皺,則皺褶豐富,筋脈顯著。以千姿百態的太湖堆砌假山,點綴庭院,美化了我們的生活空間。
靈壁石:生長於赤深泥土中,石灰質岩,自然形成,粗曠渾然,色澤黑黝居多(黃、褐、紅、白兼有),以色淺為主,石質堅硬,扣之有聲,古有作鍾磬。所以有「八音石」和「磬石」之稱,又有「靈壁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如玉(宋代詩人方岩)」的美譽。河南開封市相國寺內有靈壁石一座,座下鐫刻「艮岳遺石」四字,據考證為北宋遺石,彌足珍貴。
千層石:是沉積岩的一種,有深灰色、褐色和土黃色等色調,有的層中夾礫石。千層石形狀如國畫中的折帶效,質地極堅硬,體重,不吸水,可加工。用千層石造景,可橫層劈截或粘接組合,特別適宜於樹石盆景和駁岸、散點石配置,做山水盆景時,橫疊後,氣勢宏偉,厚重中又顯出輪廓線的變化。但注意切不可露人工雕鑿痕跡。石體組合成型後,可點綴、懸垂常綠藤本植物及草類植物。
斧劈石:斧劈石屬硬質石材,其皴紋與中國畫中「斧劈皴」相似,但因石質較軟,可開鑿分層,又稱「雲母石片」。斧劈石屬頁岩,經過長期沉澱形成,含量主要是石灰質及碳質。同時色澤上雖以深灰、黑色為主,但也有灰中帶紅銹或淺灰等變化,這是因為石中含鐵及其它金屬成份變化所致。斧劈石因其形狀修長、剛勁,造景時做劍峰絕壁景觀,尤其雄秀,色澤自然。但因其本身皴紋凹凸變化反差不大,因此假山施工時技術以度較高,而且吸水性能較差,青苔難於生長,多在山體周圍栽植攀援類植物。
龜紋石:學名「華瑩山多壁珊瑚石」,圖案為多角狀復體,呈六邊形,酷似龜紋,其對角線長8-10毫米,內部結構單網狀。該化石為典型暖水生物群體,早在二迭紀前,經海水沖積,地殼變化,形成珊瑚化石。產於長江流域一帶,因受江水沖刷積淀而成,屬硬質石淡褐,石紋效法如鋸截斧砍,但龜裂自然,最適宜表現大江和江河駁岸及散點石造景。製作龜紋石盆景時,要依紋配山,散點石及山足石可用切割機切成平台,上面可點綴樓、台等,植物配植多樣性不受限制。
黃蠟石:又稱黃龍玉。黃蠟石為蠟石中最為珍貴的品類。其硬度大,摩氏硬度7°左右,韌性也強,極富穩定性。古代稱田黃石為「石帝」,稱黃蠟石為「石後」。
黃蠟石是嶺南石玩界廣為流行的石玩,是傳統賞石中質地最為堅硬緻密的一種,潤滑細膩,質勝於玉,久經把玩,包漿滋潤,極富靈氣。黃蠟石,既有玉石的質地,又有奇石的可觀可玩可賞,黃蠟石是稀有資源,而當中這么可人的膠蠟、凍蠟卻是稀中之稀,難免就成了貴中之貴了。
二、軟石類
軟石類質地松疏,多孔隙,易雕鑿、能吸水,可生長苔蘚,有利草木紮根生長。養護多年生的軟石盆景,每當春夏間一片蔥綠,生趣盎然,民間稱之為「活石」,缺點是較易風化剝蝕。
砂積石:色多淡黃,質松,易琢,吸水性強,易長青苔,於植物生長有利。砂積石系泥沙與碳酸鈣凝聚而成,質地不太均勻,有松有緊,含泥沙多處松,含碳酸鈣多處堅。缺點是易損壞,冬季移至室內,免凍壞。常用於表現崇山峻嶺、山青水秀景色。產於安徽、浙江、廣西、四川、湖北、山東等地。
上水石:「蘆管石」或「吸水石」 全國各地均有產出,是由泥沙和碳酸鈣膠合地表石質砂岩經地質作用而成,除泥沙和碳酸鈣外,還含有部分植物殘體。由於這些有機物質混在其中,從而形成這種石料粗細不同,縱橫交錯的管狀結構,表層基本上屬軟質石材,極易上苔,吸水性強,容易加工造型,注意砍鑿用力不要太猛,否則易斷裂。蘆管石顏色主要為土黃色、黑土黃色、灰白色。由於粗細不同的管狀紋理構造使其形態自然,多奇峰異洞。上水石表面的管狀結構有粗管和細管之分,粗管稱竹管石、細管俗稱麥稈石
蘆管石:白色或淡黃,石質與砂積石近,多以錯綜復雜的管狀紋理構成,分粗蘆管和細蘆管兩種,粗如茅竹,細如麥桿(麥桿石),管孔交叉,瘦骨嶙峋,玲瓏剔透形狀奇特,是表現奇峰異洞、山水風光的好景石。產地與砂積石同,有時相互夾雜一起。
雞骨石:乳黃或灰黃,表面皴紋復雜,皴裂很渾,常常透空,有似雞骨狀。吸水性能一般,透漏的突點較顯著。缺點是過於奇特,處理不當,有失真實感,可作山水盆景,亦可作樹木盆景配石。
浮石:又名浮水石,灰黃、淺灰或黑色等,以灰黑色最好,系火山噴發熔岩泡沐冷凝而成。質地細密疏鬆,內多孔隙,能浮水面。吸水性能極好,易附植各種小植物,易加工出各種皴紋。缺點是易風化,很少有大料,多作小型山水盆景。
海母石又名海浮石,珊湖石,白色,系海洋中珊瑚貝殼等次生物遺體積聚而成,質地疏鬆,分粗質和細質兩種,粗質較硬,不便加工,細質為好,有些還能浮於水面。吸水性好,易琢,但孔隙內多含鹽分,需多次漂洗方能附植。常作中、小型山水盆景。
㈡ 盆景石種類誰知道有哪些
盆景製作來石料的種類:
(源1)砂積石、(2)蘆管石、(也稱麥稈石)、(3)浮石、(4)海母石(珊瑚石)(5)鍾乳石、(6)英石(石灰岩石)、(7)靈壁石、(8)蠟石、(9)斧劈石、(10)木化石。
除上述常用的石料外,還有其他岩石,如產於廣東花縣的菊花石、芙蓉石,肇慶的端石和白星岩石,浙江的松皮石、石筍,四川的龜紋石、雞骨石等等,也可作山水盆景的材料。
㈢ 太行石盆景如何欣賞
太行石盆景如何欣賞?我們要從藝術審美3個方面來分析,才能欣賞太行石盆景的藝術之美。下面就簡單的給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太行石和盆景藝術的結合之美
太行石和盆景結合,做成太行石盆景,是藝術的結合,使它們的觀賞價值更高,石頭與樹木的巧妙完美結合,使其文化內涵豐富,意境更加深遠,通常太行石盆景構思精巧,形式多樣,枝幹飄逸,姿態優美,是2者完美的結合。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感謝大家的閱讀。
㈣ 觀賞石有哪些主要種類
家庭觀賞石種類有以下
1、竹葉石
竹葉石,又稱豆瓣石,產於河北省邢台縣太行山區。該石呈金黃、深紫、青藍等色,石體上鑲嵌著似竹葉狀的條紋,其紋理有的平整,有的凸起於石面,清新素雅。
2、太行豹皮石
太行豹皮石,也稱虎皮石,產於河北省石家莊西部太行山區。該石外表光潔滑潤,有狀似虎皮、豹皮一樣的斑斕色彩,紋理、色澤亦都很美。
3、淶水雲紋石
淶水雲紋石,產於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該石屬沉積岩,其雲紋由岩石不同物質的層狀構造經自然風化後形成,常呈現各種似深山繞霧狀的景象。
4、上水石
上水石,產於河北省邯鄲市磁縣、保定市易縣等地。該石上水性能強,盆中蓄水後,傾刻可吸到頂端。石上可栽植野草、蘚苔,青翠蒼潤,為製作盆景的佳石。
㈤ 誰知道盆景的石頭是什麼石
通用名是盆景石。應該是一種岩石類的泥石或者火山岩,通常為岩溶石灰岩或燧石條帶灰岩,族層狀結構硅酸鹽礦物石。很常見,各處都有,看各自愛好,可能會取一些好名字,比如千層石、泰山那邊叫山景石。
㈥ 什麼是盆景石
盆景石用石也是觀賞石,它不同於雨花石,因為它通過人的加工、組合,使之更適於觀賞。山水盆景主要由石組成,根據石的不同性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質地堅硬、不易吸水、難生青苔的硬石,如英石、木變石、千層石、太湖石等;一類是質地較松軟、易吸水分並能生長苔蘚的軟石,如砂石、蘆管石、水浮石、雞骨石等。
盆景一般是在盆內栽上幾株小植株,經過修剪、整形、縛扎、布局,造成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樹形,再點綴幾塊石料,使盆內植株抽枝發葉,開花結果。盆景一般分為植物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植物盆景又有古樹粧、小苗之分,還有觀果、觀葉、觀干、觀根等。種栽的形式有單乾式、雙乾式、叢林式、卧乾式、懸崖式、恆水式、露根式等;以植物大小而言,可分為巨型大盆景、中型盆景和微型盆景三種。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由於各地區的地理環境不同,氣候差異很大,各地的植物生長各有特點,各地區用以製作樹樁盆景的樹種不一,因而創作的題材和技法也就各不相同。盆景創作的題材和手法也不盡相同。而且盆景藝術是反映作者的主觀意趣、思想和文化傾向的,於是自然會形成多種不同的藝術風格。 所謂風格,就是藝術的個性。也就是成熟的藝術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獨特追求。任何的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風格,才會有生命。風格越鮮明,藝術生命則越強。所以,只有提倡風格,才能使自身的藝術有歷久不衰的生命力並不斷發展。 在一個地區中風格相似的藝術家,自覺與不自覺地組成群體進行活動,互相影響,推動藝術發展,並受到當地的群眾所認可,他們相互推廣,久而久之就自然會形成一個藝術流派。這個流派的風格既有藝術家自身的個性,又與整個地區的藝術追求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又具有區別於其他流派藝術風格的鮮明特徵,從而奠定了這個地區流派的藝術風格,並得到其他流派的承認。這就是流派風格。
㈦ 英石中的假山盆景石都有什麼
這應該是屬於文玩一類的或者是景觀欣賞一類的特點,主要是為了覺得漂亮,所以才購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