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盆景展
Ⅰ 沭陽縣的旅遊
2013年,沭陽縣啟動建設了沭陽生態旅遊示範區,區域面積331.8平方公里,人口24.3萬,花木面積50萬畝,著力構建大生態、大旅遊、大觀光體系。蘇北花木生態旅遊園、沭陽植物園、古栗林、花博園、虞姬禪寺。沭陽縣蘇北花卉示範園
蘇北花卉示範園位坐落在新沂河畔,整個示範園佔地1600多畝,辦公科研機構佔地200多畝,綠化覆蓋率高達98%,示範園分為東、西兩個大區,分布著常綠喬木種植區、落葉喬木種植區、花灌木種植區和鄉土樹種種植區等十多個種植區近百個品種。示範園既有沭陽鄉土樹種,如杏樹、椿樹、榆樹、槐樹、茶樹等;又有沭陽可以生長的南方樹種,如香樟、櫸樹、深山含笑、山茶等品種;同時水生植物的運用也開辟了沭陽的水面無花的先河,設計了荷花、蓮藕、昌蒲、水蔥等水生花卉。
沭陽縣清真寺
位於沭陽縣城馬巷北首(現沭城馬巷43號),佔地120平方米。古樹掩映,地處幽靜。坐西面東,院門北向,磚木結構,灰瓦蓋頂,明清式建築。匾額上書「清真寺」三個行書大字,清秀飄逸,觀之不俗。三間大殿,四間廊房,整個院落設計古樸典雅,具有東方古老民族庭院式樣之美。回民每逢齋戒日或婚喪嫁娶,大都在清真寺舉行集會,或做禮拜,宣講教義,或進行沐浴等民族風俗活動。沭陽縣圓覺禪林
圓覺禪林位於沭陽縣城區大連東路北側,為該地區唯一集寺院、游覽禮佛為一體的大型佛教寺院。圓覺禪林主要建築有山門鍾鼓摟、素齋館、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摟、寶塔。其中,天王殿面闊28米、高15米,外形為單檐廡殿式仿古建築;大雄寶殿面闊39米、高21米,為重檐廡殿式仿古建築;寶塔總高38米,是一組仿中國唐代佛教大乘佛法早期的一組高層密檐寶塔建築。
沭陽縣虞姬公園
虞姬公園,總面積達120餘畝,可供數十艘微型船舶嬉遊的人工湖,水面寬闊迴旋。一座座雕琢寓趣的石欄橋,立在位置各需的水面上。兩水相夾的「東西湖堤」,地勢高聳,樹木密集。
沭陽縣虞姬生態園
虞姬生態園312畝的景區,在設計上突出「以綠為骨,以水為媒,以人為本」的理念,景點布置上追求「源於自然,高於自然」。設計模擬自然界中的洲、嶼、堤、河、山等現象,並形成了以植物造景為主的生態、園林景觀。在植物配置上,我們明顯地可以感受到,這里注重植物多樣性的應用,苗木品種繁多。在虞姬生態園內,水生植物的運用也開辟了沭陽水面無花的先河,設計了荷花、昌蒲、水蔥等水生花卉,正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遍布綠海之中的林蔭小道在園內也是隨處可見,景區內道路及土建面積已達30000平方米。
沭陽縣夢溪植物園
夢溪植物園位於迎賓大道東延伸段南側,沭陽新城區的東部,總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一期面積14萬平方米,水面3.5萬平方米,二期面積6萬平方米,是集游覽、休閑、文化、娛樂等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公園突出夢溪文化,以《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故事、書畫、器用、官政、異事、葯理等十七個方面進行設計景點,如活字印刷、水中佛經等。沭陽縣南湖公園南湖公園位於沭陽南部新城區,沭陽縣花仙子——美麗的石榴仙子雕像已經被搬至公園北門,優美的姿勢矗立在沭陽花木博物館前。花木博物館總面積4800平方米左右,館內共分為與花木有關的8個展廳,在花木博物館東南方向,還設有三維立體畫館,蘇北首家身臨其境8D互動影院加盟店落戶南湖公園。
沭陽普善寺
沭陽普善寺又名虞姬禪寺,位於沭陽縣新河鎮境內的古栗林景區內,坐落在古樹蒼木林中,香氣繚繞,共設3座大殿。
賢官亭公園
賢官亭公園,坐落在沭陽城北14公里處的賢官鎮鎮區中心,佔地面積418畝,由賢官亭、賢官亭廣場、文化廣場、鄉土植物園、文化中心、健身廣場、沭新河景觀大橋、水上庄園、沙河寺、蔣園新村等組成。鄉土植物園栽植本土樹木達百餘種,包括皂角、杜仲、白馬樹、楝棗、枸括、白籽、花椒等稀有樹種,地方特色明顯,鄉土氣息濃厚。賢官亭公園現為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
沭陽縣中央濱水公園
沭陽中央濱水公園位於南部新城五中溝兩岸,全長約4.5公里。主體按照「桃紅柳綠、落櫻繽紛、玉樹絨花、蘆荻飛影」四種特色鮮明的生態景觀設計,在空間功能區劃方面,公園設計了一些親水平台,以活動健身、休憩閑談、親水娛樂、特色散步功能為主,結合各種植物進行規劃,在不同區域創造不同風情的河道景觀。打造景觀的同時,還把沭陽豐富的人文歷史貫穿入整個設計,以沭陽歷代主官、當代社會各界名人、歷代高考狀元為主線,與各景點結合,形成一個景觀游園、人文長廊。
沭陽縣柴米河灣生態公園
米河灣生態公園位於南部新城柴米河與柴沂乾渠之間,規劃西起淮沭河、東至宿遷大道。公園一期為上海南路至宿遷大道段,佔地約500畝。公園按照「一園一景」的設計定位,主要通過各種梅花的成片栽植,輔以麥冬、蘆葦等地被和水生植物,等到春天梅花盛開之時,這里繁花滿園,一片香海,將是遊客探梅、賞梅的絕佳去處。
沭陽梅園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以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為契機,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居民提供「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以梅花為主的特色公園——梅園便是其中之一。梅園位於河濱新村北側、天津路西側,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整個梅園按生態游園設計,主要栽植紅梅、綠梅、臘梅等梅花品種,營造高矮搭配、喬灌混合、落葉與常綠互補等園林景觀效果。
花木大世界
江蘇沭陽花木大世界位於沭陽縣紮下鎮,佔地430畝,總投資1億元,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建有交易攤位1000餘個,現有業主800餘戶,常住人口3000餘人。該景區辟有盆景區、苗木區、大樹區、散戶區、生活區、服務區、辦公區等功能區域。景區建有「網路信息中心」,利用「花木大世界網」、《江蘇花木行情》和《花木大世界報》及高立柱廣告等,為市場經營客商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服務。花木大世界先後獲評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產業化經營項目、省三星級誠信文明市場、省農副產品百強市場、省誠信經營示範市場、市重合同守信用企業等。
崇孝苑
崇孝苑以海內外書法名家的書寫孝道名言作品為主要內容,讓人抬頭舉足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崇孝苑環境優美,景色怡人。苑內有藏書近萬冊,先後被省市縣評為「優秀校外輔導站」、「優秀農家書屋」、「關心下一代康樂校外教育輔導站」、「夕陽紅俱樂部」、「康樂文體中心」、「生育文化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基地」、「鄉鎮特色文化基地」。景區已經成為人們讀書學習、遊玩休閑、體育鍛煉、藝術享受的好去處。
海寧皮革城
江蘇沭陽·海寧皮革城於2008年11月開業,市場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一樓為皮革箱包交易區,二樓為皮裝、毛皮交易區,三樓為精品皮裝、時尚裘皮交易區。該景區是全國唯一上市的皮革類專業市場——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公司(股票代碼002344)旗下的子公司和連鎖專業市場,是蘇魯皖地區皮革交易第一平台。景區經過8年的精心培育和發展,如今已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現有300餘家國內外知名品牌進場直銷,以款多、時尚、價低、質好為特色,引領華中、華北地區皮革潮流。市場每年吸引40萬遊客前往旅遊購物,2010年被宿遷市工商局評為「十佳安全文明市場」;被江蘇省市場管理協會授予「誠信經營示範市場」稱號;2013年成為宿遷市工商局「零投訴」先進市場,同時被省工商協會評為消費者放心市場,被省工商局評為「五進」示範站先進單位。
吳苓生革命烈士陵園
吳苓生,又名吳麗石,1899年生於沭陽縣顏集鄉,是我縣最早參加革命的共產黨人。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由李大釗介紹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5年學成回國,被中央派往東北開展工作,先後任中共哈爾濱特支書記、中共北滿地委書記、中共東北三省特派員、中共滿州省委組織部長。1929年冬,轉赴山東,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1930年2月,被叛徒出賣, 1931年4月5日在濟南英勇就義,年僅32歲。1962年5月8日,為褒揚烈士,沭陽縣人民政府將吳苓生烈士靈樞遷入沭陽烈士陵園,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家鄉人民始終懷念著這位勇敢堅定、驍勇善戰的革命烈士。吳苓生烈士塑像使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高12米,植以松柏為襯,寓意烈士與世長存,吳苓生烈士塑像之所以坐西朝東,一方面,是塑像與東側烈士碑廊相呼應,形成廣場東西主軸線的結構布局;另一方面,是烈士以堅定的目光眺望東方,每天看到朝陽從東方冉冉升起,寓意吳苓生烈士滿懷對新中國美好未來的無限嚮往和憧憬。
Ⅱ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是什麼樣子
沭陽概況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隸屬地級宿遷市,轄35個鄉鎮(場),縣域面積2298平方公里,耕地204萬畝,人口176萬,是全省人口最多、陸域面積最大的縣。
沭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春秋時屬魯國,戰國時建郯子國,西漢武帝時置厚丘縣,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陽縣,因縣治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境內顏集鎮是絕代佳人虞姬的故鄉,「霸王別姬」故事千載傳誦。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曾任沭陽主簿,率民眾治理沭河、六塘河,政聲遠播。清代詩人袁枚任沭陽縣令期間,留下許多詩篇佳話,親植紫藤(袁公藤)今仍吐芳展綠。清朝末年沭陽才女劉清韻攜10本傳奇下江南,江浙名士為之傾倒,傳為美談。晚清進士李映庚,官至肅政使,創作我國第一部軍樂譜。建國前後,沭陽孕育了攝影大師吳印咸,著名記者兼作家白夜,京劇表演藝術家、"活紅娘"宋長榮,魯迅研究專家王士菁,著名歷史學家葉蠖生,兩院院士李德義,新時代"活雷峰"張子祥等傑出人才,他們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作出了貢獻,為沭陽人民贏得了榮譽。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今日的沭陽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沭陽交通發達。京滬高速公路、新長鐵路、205國道、245、324、326省道在縣城交匯。東去連雲港白塔埠機場40分鍾,西到徐州觀音機場1個小時。沭陽縣水路暢通,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新河縱穿南北。我省20大內河港口之一的沭陽港,年吞吐量在300萬噸以上,過淮沭河與長江聯接,經沭新河、薔薇河、古泊河達連雲港港口。
沭陽資源十分豐富。沭陽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商品豬基地縣和科技先進縣。年產糧食100萬噸、油料6.23萬噸、棉花0.51萬噸,年出欄商品豬近200萬頭。沭陽花木名揚天下,全縣花木總面積31萬畝,花卉苗木品種3000餘種,各類盆景83餘萬盆,是全國最大的花木基地,有「東方花都」之譽。2005年,全縣實現花卉銷售收入22億元。被譽為全省花卉銷售龍頭的蘇北花卉盆景公司具有國家二級園林設計資質,縣內新河鎮2000年被省花木協會評為花木之鄉,顏集鎮2001年被中國花木協會評為「中國花卉之鄉」。沭陽是傳統的林業大縣,全縣楊樹成片林達61.56萬畝,林網總面積達232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3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6.5%。沭陽水產資源優勢明顯,全縣水域面積62.2萬畝,可利用養殖水面12萬畝,盛產青魚、鯉魚、鰱魚等淡水魚類。沭陽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非金屬礦9種,能源礦1種,其中藍晶石、水晶、磷、雲母礦以及黃砂、陶土等都具有較高開采價值
社會事業
解放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沭陽的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產業化進程,使之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目前,全縣共有各類教育機構963所,其中國家級示範高中和省級重點中學各1所。新建民辦教育機構326個,固定資產投入1.4億元,涌現了一批教學設施先進的民辦學校。城鄉醫院、衛生室配置合理,城區的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設備先進,技術雄厚。全縣鄉鎮衛生院全部完成民營化改制,興辦私立醫院10多家,誕生了沭陽眼科醫院、仁慈醫院、五官科醫院、心血管醫院、平安醫院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民辦醫療機構。殯儀產業得到新的發展,擁有民間投資的天府園墓地和蘇北唯一的星級殯儀館萬福殯儀館。地方色彩鮮明的淮海戲、僮戲、淮海鼓鑼、琴書、花船、快板等文藝形式迅速發展,文學、戲劇、音樂、曲藝、繪畫、書法、攝影、雕刻以及廣播、電視等各種藝術門類空前繁榮,縣、鄉 、村三級文化網路逐步形成。
城市建設
沭陽舊時多臨河建街,沿街辟巷。明正德七年(1512)始築土城,萬曆四十四年(1616)改建磚城。鄉村集鎮多始建於元代,明、清時期漸趨規模,定期集散。 城鄉屋宇簡陋,道路晴塵雨濘。新中國成立後,逐步改造舊城區。1956年城區南擴,1981年向東西拓展。至1987年城區面積為6平方公里,共建街道20條,人均居住面積為5.91平方米。近年來,沭陽全面實施"群鎮崛起、拉動內需,群馬拉車、增強輻射,眾星拱月、形成體系,城鄉一體、促進發展"的戰略,堅持高標准建設、高要求管理、高速度開發,城鎮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城市建設走上了發展快車道,"眾星拱月"式城鎮體系逐漸形成,截止2005年底,全縣人口城鎮化率已達35.8%,全縣新建樓房面積419.6萬平方米。城區基礎設施配套面積擴大到51平方公里,新鋪水泥路89.1千米;南京東路、廣州路、上海路等23條路段實施無桿化改造;鋪設天然氣主管道90千米、支管網20千米;新建、改造水沖式公廁132座;建成廣場40個,城區綠地面積94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5.2%。今天的沭陽,街道寬敞,樓房鱗次櫛比,綠地成片,繁花似錦,環境優美,管理有序,人氣旺盛,基本實現了硬化、綠化、美化、凈化、亮化目標,中等城市框架日益凸現,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嶄新局面。
自然地理
沭陽地處江蘇北部,沂沭泗水下游,屬魯南 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縣域介於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東與連雲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全縣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縣內最高峰韓山海拔70米,除潼陽、茆圩、劉集、悅來等鄉鎮有些崗嶺外,土地平衍,河網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條河流縱橫境內。
沭陽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最高氣溫14.3℃,最低13.3℃。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最低氣溫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363.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行政區劃
沭陽古有厚鎮、渠頭、劉庄口等鎮,惜毀於兵火。明清增至36個鎮。民國期間,裁鎮設9市1鄉,後改為10區162鄉鎮,大小集鎮星羅棋布。新中國成立後,區鄉屢有更動,至20世紀80年代相對穩定,計35個鄉鎮(場),另有10多個集市。現轄29個鎮、5個鄉,1個農場,472個行政村(居)委會,170多萬人口,是全省人口最多的縣份。
文化生活
--------------------------------------------------------------------------------
作為黃淮平原上的一座古城,沭陽地處南北交匯之地,自古就是商品集散重地,素有"商賈雲集處"之美譽。幾百年來,南來北往的客商不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沭陽的繁華與富庶,更促進了南北文化在沭陽的交流、融合,也使沭陽產生了極具特色的地方民俗風情和居民個性特徵。沭陽人在日常交往中熱情大方、講話禮貌,既有北方人的豪爽好客,更兼有南方人的情感細膩;沭陽的民間文藝既具有北方的豪邁剛硬之氣概,更兼有南方清新婉約的特色。民國初年,現代文明的新風吹進了沭陽,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傳統健康的民俗得到了保留相傳,陳規陋習被摒棄,新的風尚在全縣逐步形成。據記載,得以保留的具有沭陽特色的民俗風情有:節日上有六月六、冬至、祭灶等;飲食上有"無酒不成席"、"狗肉不上席"之說;民俗上,主屋朝南稱為"堂屋";禮儀上,老人過壽"過九不過十",提前一年過生日;文化上,有淮海戲、僮戲等古老劇種及民歌和高蹺、秧歌、腰鼓等民間舞蹈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思想的進一步解放,西方和港台文化進入了沭陽人的生活,沭陽古老的民俗風情中融入了更多的現代內容,也更具現代特色。
下面一個是你最關心的話題:
沭陽經濟
沭陽是中國花木之鄉、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全國農副產品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全國著名的蔬菜生產基地、新興食用菌生產基地、木材加工基地和著名的圖書集散中心。
近年來,沭陽縣委、縣政府堅持從縣情出發,堅持求實務實落實,奮力創業創新創優,大力實施以項目推進為發展主體,以全員招商和全民創業為發展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狠抓產業大轉移、房地產大開發兩大機遇,全面加快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三化進程,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保持快速穩健勢頭。經濟運行初步進入良性循環階段,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4.79%、55.1%和9.8%,分別是「九五」末的1.9倍、2.8倍和1.29倍;一般預算收入占財政總收入比重居全省縣市前列,增幅列全省66個縣市區第6位。工業突破成效明顯,2005年,凈增加列統企業57家,總數達272家;紡織、服裝、鞋帽、玩具等產業向集群態勢演進,現代輕紡工業城雛形已經呈現。全民創業如火如荼,年納稅超10萬元民營大戶達344戶,民營經濟直接稅收增長38.3%,約占國地稅收入80%。城市建設亮點紛呈,建設品位和檔次不斷提升,中等城市框架日益凸現,縣城基礎設施配套面積已擴大到51平方公里,人口達39萬,「一心多點」大商貿、大物流格局初步形成。求實創新蔚然成風,推行「一線工作法」和工作會辦制,實行「立即就辦」和無借口工作法,建立健全項目幫辦服務制度,不斷完善「七抓」維穩工作機制。前不久,我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縣」。
Ⅲ 沭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沭陽縣的十大旅遊景點有以下:1、新河鎮古栗林公園、2、周圈盆景市場、3、沭陽虞姬生態園4、沭陽夢溪植物園
5、沭陽蘇北花卉示範園
6、沭陽花木大世界
7、沭陽普善寺
8、沭陽虞姬公園
9、沭河公園
10、沭陽烈士陵園
Ⅳ 江蘇沭陽有什麼古代名人啊
虞姬(?—前202),秦末漢初人,項羽愛姬,沭陽顏集鎮虞溪村人,性剛烈,善歌舞,習武藝,隨夫征戰四方。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杭州)人,北宋初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和科學家。宋皇祐六年(1054),沈括蔭任沭陽主薄,繼任東海、寧國(今安徽宣城)、宛丘(今河南淮陽)等地胡璉
縣令。 胡璉(1469-1542),字重器,別號南津,沭陽新河人。明代軍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弘治乙卯(1495)科舉人,乙丑(1505)科進士,歷任南京刑部郎中、閩廣兵備道,累擢升巡撫、戶部右侍郎。璉博學多才,精通經史,兵備尤精,膽略過人,改進西洋火器並用於武裝軍隊,為我國學習和改進西方堅船利炮之先驅人物。晚年教授門徒,兼修國史,著有《南津詩集》行世,卒後贈太常寺少卿。 胡效才,胡璉之子,沭陽新河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進士,授河南道御史,後改任真定府知府。諫官史道、閻閎因建言獲罪,胡效才挺身而進,上疏辯護,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正德、嘉靖年間宦官當道,敗壞朝綱,時人敢怒不敢言。胡效才以國事為重,上疏彈劾宦官,痛斥宦官用事之弊端,朝野為之咋舌。 胡應嘉(?-1570),字祈禮,號杞泉,沭陽新河人,胡璉之孫,父胡效忠為明正德十四年(1519)舉人,官至順天府治中。應嘉出身書香之家,幼年受良好教育,學業大進,青年即中舉。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進士及第,初任江西宜春縣知縣,不久任吏科給事中,後三遷都給事中。晚年匯編《科甲奏疏》。 胡簡敬(1631-1695),字又弓,沭陽新河人。順治八年舉人,順治十二年二甲七十七名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國子監司業、吏部侍郎、翰林院侍讀學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康熙十二年(1673)主持重修《沭陽縣志》。胡簡敬年暮時攜康熙御賜的宮廷奇花異草回到新河,擴建先祖胡璉留下的胡家花園。從此,沭陽大開養花植木之風,歷經百年,終成為舉國聞名的的花木大縣,新河也成為中國花木第一鄉。在新河周圈花圃中,至今袁枚
仍成長著胡氏遺留下來的珍貴盆景——地柏「卧牛望月」,貴為沭陽花木之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小字瑞官,號簡齋,又號存齋,晚年號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 白夜(1919-1988),原名費啟,筆名白夜,沭陽馬廠鎮秦馬棚小費庄人。白夜幼年受到家庭良好教育,聰明好學。民國21年(1932),進清江浦私立淮北中學讀書,常在淮陰師范學校吳覺主編的《大華日報》上發表白話詩,並廣泛閱讀魯迅、郭沫若、茅盾、成仿吾、郁達夫等名家作品。 吳印咸,沭城鎮人,我國著名攝影藝術家,全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20年代登臨雲台山拍攝風光藝術照片30餘幅,刊於其父吳鐵秋的《蒼梧片影》一書中。30年代在縣城舉辦影展,開沭陽影展之先河。之後,拍攝了《風雲兒女》、《都市風光》、《生死同心》、《馬路天使》等4部影片,並首次在上海青年會展出攝影作品56幅。 宋長榮,沭城鎮人。1950年下半年進「長」字科學藝。是年淮陰地區戲劇會演,他榮獲青年演員一等獎。1957年6月,在南京演出《玉堂春》、《勘玉馴》等劇目,連演3個月而不衰,被譽虞姬
為戲劇「明珠」。蘇十佳人物。 吳海燕,沭陽顏集人,1954年生於上海。吳海燕本是京劇舞台上一位文武全能的刀馬花旦,她從事電影工作,可以說是半路出家,被時人稱為「上影一枝花」。代表作品:《海霞》(1974)、《綠海天涯>(1978)、《等到滿山紅葉時》(1978)、《白蓮花》(1979)、《檢查官》(1981)、《水鎮情絲》、《還鄉》、《特區姑娘》、《你好,太平洋》、《同齡女友》、《伴飛》、《加州來客》。 徐子容清代著名山水畫家 張德亭水墨梅花畫家 魏鷺西清代詩人 劉清韻清代劇作家 謝侖仙進步詩人 李映庚中國近代軍樂的創始人 沈括
葉祥麟著名文學家 葉蠖生著名哲學家史學家 吳鐵秋教育家 吳印禪著名植物學家 孫曉雲著名書法家、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趙梅林著名書畫家、江蘇省書協、美協會員 陳士桂著名畫家、淮陰師范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陳亦人著名中醫學家
Ⅳ 沭陽在什麼地方
江蘇境內的一個縣城,隸屬宿遷市 縣域介於北緯33°53′至34°25′,東經118°30′至119°10′之間,東西60公里,南北55公里。東與連雲港接壤,南與淮安市毗鄰,西倚宿遷,北接徐州,是徐、連、淮、宿四市結合部。全縣地形呈不規則方形,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地面高程在7-4.5米。縣內最高峰韓山海拔70米,除潼陽、茆圩、劉集、悅來等鄉鎮有些崗嶺外,土地平衍,河網密布,有新沂河、淮沭新河等29條河流縱橫境內。
沭陽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最高氣溫14.3℃,最低13.3℃。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最低氣溫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363.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全縣轄35個鄉鎮(場),縣域面積2298平方公里,耕地204萬畝,人口176萬,是全省人口最多、陸域面積最大的縣。
▲沭陽風俗文化
沭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春秋時屬魯國,戰國時建郯子國,西漢武帝時置厚丘縣,北周武帝建德七年(公元578年)置沭陽縣,因縣治位於沭水之陽(沭河)而得名。境內顏集鎮是絕代佳人虞姬的故鄉,「霸王別姬」故事千載傳誦。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曾任沭陽主簿,率民眾治理沭河、六塘河,政聲遠播。清代詩人袁枚任沭陽縣令期間,留下許多詩篇佳話,親植紫藤(袁公藤)今仍吐芳展綠。清朝末年沭陽才女劉清韻攜10本傳奇下江南,江浙名士為之傾倒,傳為美談。晚清進士李映庚,官至肅政使,創作我國第一部軍樂譜。建國前後,沭陽孕育了攝影大師吳印咸,著名記者兼作家白夜,京劇表演藝術家、"活紅娘"宋長榮,魯迅研究專家王士菁,著名歷史學家葉蠖生,兩院院士李德義,新時代"活雷峰"張子祥等傑出人才,他們為祖國的解放和建設作出了貢獻,為沭陽人民贏得了榮譽。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今日的沭陽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沭陽交通發達。京滬高速公路、新長鐵路、205國道、245、324、326省道在縣城交匯。東去連雲港白塔埠機場40分鍾,西到徐州觀音機場1個小時。沭陽縣水路暢通,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新河縱穿南北。我省20大內河港口之一的沭陽港,年吞吐量在300萬噸以上,過淮沭河與長江聯接,經沭新河、薔薇河、古泊河達連雲港港口。
沭陽資源十分豐富。沭陽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商品豬基地縣和科技先進縣。年產糧食100萬噸、油料6.23萬噸、棉花0.51萬噸,年出欄商品豬近200萬頭。沭陽花木名揚天下,全縣花木總面積31萬畝,花卉苗木品種3000餘種,各類盆景83餘萬盆,是全國最大的花木基地,有「東方花都」、「花木之鄉」之譽。2005年,全縣實現花卉銷售收入22億元。被譽為全省花卉銷售龍頭的蘇北花卉盆景公司具有國家二級園林設計資質,縣內新河鎮2000年被省花木協會評為花木之鄉,顏集鎮2001年被中國花木協會評為「中國花卉之鄉」。沭陽是傳統的林業大縣,全縣楊樹成片林達61.56萬畝,林網總面積達232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38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46.5%。沭陽水產資源優勢明顯,全縣水域面積62.2萬畝,可利用養殖水面12萬畝,盛產青魚、鯉魚、鰱魚等淡水魚類。沭陽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非金屬礦9種,能源礦1種,其中藍晶石、水晶、磷、雲母礦以及黃砂、陶土等都具有較高開采價值。
Ⅵ 沭陽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沭陽縣,因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簡稱沭,地處徐州、連雲港、淮安、宿遷四市邊界結合部,是江蘇省三個直管試點縣之一,屬魯南丘陵與江淮平原過渡帶。有「中國花木之鄉」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之稱,下面給大家介紹沐陽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1、吳印咸故居
清代建築,四梁八柱,青磚小瓦,院落古樸,清靜幽雅。這里是中國著名的攝影大師吳印咸和他父親吳鐵秋居住過的宅院。
2、胡家花園
胡家花園位於新河鎮周圈村、周圈盆景長廊東側。胡家花園有著「一門三進士、淮海第一家」的美譽。
3、南湖公園
公園總面積1193畝,園內設有南湖、中國•沭陽花木博物館、三維立體畫藝術館、兒童游樂園、觀景亭、崇孝苑等景點,其中湖面面積442畝,由中心湖泊和西側景觀河兩大水體組成。
4、蘇北花卉園
蘇北花卉園位於沭陽縣廟頭鎮境內,佔地1600多畝,其中辦公科研機構佔地200多畝,綠化覆蓋率高達98%,花卉園分為東西兩個大區,包括常綠喬木種植區、落葉喬木種植區、花灌木種植區、鄉土樹種種植區等十多個種植區,設有瓜果採摘、盆景製作、特色燒烤等旅遊項目。
5、虞姬生態園
虞姬生態園佔地312畝,在設計上突出「以綠為骨,以水為媒,以人為本」的理念,景點布置上追求「源於自然,高於自然」。
6、夢溪植物園
植物園突出夢溪文化,圍繞《夢溪筆談》中所記載的故事、書畫、器用、官政、異事、葯理等17個方面進行景點設計,如活字印刷、水中佛經等。
7、崇孝苑
崇孝苑以海內外書法名家的書寫孝道名言作品為主要內容,讓人抬頭舉足都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崇孝苑環境優美,景色怡人。
8、吳苓生革命烈士陵園
吳苓生烈士塑像使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高12米,植以松柏為襯,寓意烈士與世長存。
9、淮海抗日根據地紀念館
紀念館共設淮海抗日根據地的開辟、淮海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而斗爭、革命前輩在淮海、淮海抗戰英烈、淮海之子等六個展區,共展出歷史圖片700餘幅,實物50餘件。
Ⅶ 沭陽國際花木城的簡介
沭陽國際花木城 坐落於江蘇沭陽,該縣人口187餘萬。沭陽縣有著400多年的花木種植歷史,縣內新河鎮2000年被省花木協會評為花木之鄉,顏集鎮2001年被中國花木協會評為「中國花卉之鄉」。2006年以來,沭陽相繼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全國百家綠色小康縣」、「中國十大魅力鄉村」、「魅力江蘇農業旅遊景點」、「江蘇省自駕游基地和精品旅遊景點」等稱號。多位中央領導曾到實地視察、指導花木發展。全縣花卉苗木種植總面積45萬余畝,花卉苗木品種3000餘種,各類盆景,主要分布在新河、顏集、紮下、廟頭、潼陽、龍廟、十字等7個鄉鎮。有20萬人從事花卉苗木種植,1萬多人從事花木經紀。綠化工程類企業全縣現有注冊花木企業288家,其中一級園林綠化資質企業1家,二級園林綠化資質企業18家,三級企業67家,市政綠化企業、雕塑景觀企業等202家。到十二五末,全縣花卉苗木種植總面積達60萬畝。 公司名稱 沭陽藍添花木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性質 合資 公司地址 江蘇省沭陽縣紮下鎮 注冊資金 3000萬 成立時間 2012 員工數 56 充分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致力打造一個立足沭陽,區域聯動,輻射全國,面向世界,集花卉展示交易、信息發布、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觀光旅 游於一體,各項配套功能完善的國際花卉交易市場。
Ⅷ 沭陽出過多少名人
1、虞姬
虞姬,是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美人,名虞(yú)(一說姓虞),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為其作《垓下歌》。
相傳虞姬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艷,並有「虞美人」之稱。後人曾根據《垓下歌》,以及相傳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結局是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項羽兵敗之際,在楚營內自刎,由此流傳了一段關於「霸王別姬」的傳說。
2、袁枚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浙江慈溪。清朝乾嘉時期代表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和美食家。
袁枚倡導「性靈說」,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又與趙翼、張問陶並稱「性靈派三大家」,為「清代駢文八大家」之一。文筆與大學士直隸紀昀齊名,時稱「南袁北紀」。主要傳世的著作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及《補遺》,《隨園食單》、《子不語》、《續子不語》等。
3、沈括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杭州)人,北宋初期傑出政治家、軍事家和科學家。宋皇祐六年(1054),沈括蔭任沭陽主簿,繼任東海、寧國(今安徽宣城)、宛丘(今河南淮陽)等地縣令。
4、呂繼英
呂繼英(1911-2000),沭陽吳集小呂庄人。蘇北淮海區婦女救國會副會長,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母親。
5、章新勝
1948年11月生,沭陽人,曾任蘇州市市長、教育部副部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世界大學生體育聯合會副主席、亞洲大學生體育聯合會主席、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主席,現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理事會主席。
Ⅸ 首屆中國唐風盆景展
「首屆中國唐風盆景展」將在西安市南郊杜陵原上佔地兩千多畝的中國唐苑之內舉回辦。作為答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分會場之一,中國唐苑也將在9月30日掀開神秘面紗開園,「首屆中國唐風盆景展」則同時開展。
目前,中國唐苑內聚集了3萬盆不同風格、不同品種的盆景,植入了3萬余垂柳、古槐、黑松等百年樹齡的古樹,還擺放著大量被歷史遺棄的古民俗石器。
Ⅹ 有沒有沭陽這個地方
江蘇省宿遷市:
沭陽縣地處江蘇北部,下轄38個鄉鎮、場,縣城總面積2298平方公里,總人口174萬,是全省人口最多、陸域面積最大的縣。
沭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春秋時屬魯國,戰國時建郯子國,西漢設縣治,北周建德七年(公元578年)建沭陽縣,固縣治位於沭水之陽而得名。境內顏集鎮是絕代佳人虞姬的故鄉,「霸王別姬」故事千載傳誦。宋代大科學家沈括曾任沭陽主簿,政聲遠播。清代詩人袁枚任沭陽縣令期間,留下許多詩篇佳話,親植紫藤今仍吐芳展綠。攝影大師吳印咸,著名記者、作家白夜,京劇表演藝術家「活紅娘」宋長榮,新時代「活雷峰」張子祥等為沭陽人民贏得過無數贊譽。
沭陽交通發達。京滬高速公路、新長鐵路、205國道、227、230、304、307省道在縣城交匯。東去連雲港白塔埠機場40分鍾,西到徐州觀音機場2個小時。沭陽縣水路暢通,新沂河橫貫東西,淮沭新河縱穿南北。我省20大內河港口之一的沭陽港,年吞吐量在300萬噸以上,過淮沭河與長江聯接,連沭新河、薔薇河、古泊河達連雲港港口。
沭陽資源十分豐富。沭陽是全國十大商品糧基地縣、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商品豬基地縣和科技先進縣。年產糧食100萬噸、油料2.3萬噸、棉花10萬擔,年出欄商品豬近200萬頭。沭陽花木名揚天下,全縣花木總面積12萬畝,花卉苗木及盆景品種1600餘鍾,是全國最大的花木基地,有「東方花都」之譽。沭陽是傳統的林業大縣,森林覆蓋率達18.3%。礦產資源豐富。蘊藏非金屬礦9種,能源礦1種。藍晶石、水晶、雲母礦以及黃砂、陶土等都具有較高開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