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多寶簪
Ⅰ 固倫和孝公主的史籍記載
清史稿 公主傳
高宗第十女
惇妃汪氏生,固倫和孝公主。乾隆四十年正月生,道光三年九月薨,年四十九。
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下嫁豐紳殷德。豐紳殷德,和珅子,附和珅傳
主,高宗少女,素所鍾愛,未嫁,賜乘金頂轎。和珅得罪,籍沒。仁宗命留資為主養贍。豐紳殷德再賜公爵品級,亦以主故推恩也
嘯亭續錄
和孝公主,惇妃所生,為純皇帝最幼女。上甚鍾愛,以其貌類己,嘗曰:「汝若為皇子,朕必立汝儲也。」性剛毅,能彎十力弓。少嘗男裝隨上較獵,射鹿麗龜,上大喜,賞賜優渥。下嫁於豐紳殷德。時駙馬恃和相勢頗驕縱,公主曰:「汝翁受皇父厚德,毫無報稱,惟賄日彰,吾代為汝憂。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一日積雪,駙馬偶弄畚鍤作撥雪戲,公主立責之,曰:「汝年已逾冠,尚作痴童戲耶?」長跽請罷乃已。」後和相籍沒,駙馬繼殂,公主持家政十餘年,內外嚴肅,賴以小康。於道光癸未秋病逝,今上親臨奠焉。
竹葉亭雜記
公主幼年時常呼相為丈人,一日上攜主游同樂園之買賣街,和珅時入值在焉。高宗見信估良者有大紅呢夾衣裳一領,主悅之。上因語主曰:萬向汝丈人索之,和亟以二十八金買而進之。望乎和為丈人,未知其故。主少時好衣冠作男子大。或因戲為此稱耶。
清實錄
○丁亥。諭、凡下嫁外藩固倫公主。例支俸銀一千兩。如系在京居住者。即照下嫁八旗之例支給。從前和敬固倫公主。雖系在京居住。而俸銀緞匹。仍照外藩之例支領。年久未便裁減。是以降旨、仍許照舊關支。今和孝固倫公主。系朕幼女。且在朕前承歡侍養。孝謹有加。將來下嫁後。所有應支俸祿。亦著一體賞給一千兩。以昭平允而示嘉獎。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十一月。
○又諭、明歲系朕八旬萬壽。皇子公主等、各有所需之項。著施恩皇六子、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五子、皇十七子、和敬公主、和孝公主、綿恩阿哥、各賞銀五千兩。綿億阿哥、綿惠阿哥、綿懿阿哥、各賞銀二千兩。俱由寧壽宮支領。
嫁妝清單
紅寶石朝帽頂一個,嵌二等東珠十顆。
金鳳五隻,嵌五等東珠二十五顆,內無光七顆,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顆,內烏拉正珠二顆,共重十六兩五錢。
金翟鳥一隻,嵌硌子一塊,碎小正珠十九顆,隨金鑲青桃花重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八顆,穿色暗驚紋小正珠一百八十人顆,珊瑚墜角三個,連翟鳥共重五兩三錢。
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東珠二顆。
帽後金花二枝,嵌五等東珠二顆。
金鑲珊瑚頭箍一圍,嵌二等東珠七顆,重四兩七錢。
金鑲青金方勝垂掛一件,嵌色暗驚紋小正珠二十四顆,守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顆,珊瑚墜角三個重四兩五錢五分。
金鑲珊瑚頂圈一圍,嵌二等東珠二顆,重五兩四錢。
鵝黃辮二條,松萬背雲二個,珊瑚墜角四個,加間三等正珠四顆,四等正珠四顆。
雙正珠墜一幅,計大正珠六顆,二等正珠六顆,加間碎小正珠六顆,金鉤重一兩七錢五分。
金手鐲四對,重三十五兩。
金荷連螃蟹簪一對,嵌無光東珠六顆,小正珠二顆,湖珠二十顆,米珠四顆,紅寶石九塊,藍寶石兩塊,錁子一塊,重二兩一錢。
金蓮花盆景簪一對,嵌暴皮三等正珠一顆,湖珠一顆,無光東珠六顆,紅寶石十二塊,錁子一塊,重一兩五錢。
金松靈祝壽簪一對,嵌無光東珠二顆、碎小正珠二顆,米珠十顆,錁子二塊,紅寶石四塊,藍寶石二塊,碧牙么二塊,重二兩。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盤,計珠一百八顆,珊瑚佛光塔、記念,銀鑲珠背雲,嵌小正珠一顆、米珠四顆,小正珠大墜角,碎小正珠小墜角,加間米珠四顆,金圈八個,連絛結共重一兩八錢五分。
碎小正珠小朝珠一盤,計珠一百八顆、珊瑚佛頭塔、記念,銀鑲珠背雲,嵌色暗五等正珠一顆,小正珠大墜角,碎小正珠小墜角,加間米珠四顆,銀圈八個,連絛結共重一兩四錢五分。
珊瑚朝珠一盤,青金佛頭塔,金鑲綠碧牙么背雲,碧牙么大墜角,松石記念,碧牙么黃藍寶石小墜角,加間色暗暴皮五等正珠四顆。
珊瑚朝珠一盤,催生石佛頭塔、銅鑲寶石背雲,嵌錁子一塊,綠晶一塊,松石記念,紅寶石大墜角,紅寶石小墜角二個,藍寶石小墜角一個,加間無光東珠一顆,小正珠三顆,飯塊小正珠十四顆,珊瑚蝠二個。
青石朝珠一盤,珊瑚佛頭塔、記念,銅鑲嵌背雲,紅寶石四塊,碧牙么一塊,藍寶石二塊,碧牙么大墜角,紅寶石小墜角,加間假珠四顆。
催生石朝珠一盤,珊瑚佛頭塔,記念,松石背雲,黃寶石大墜角,碧牙小墜角,加間飯塊小正珠一顆,碎小正珠三顆。
松石朝珠一盤,碧牙么佛頭塔,藍寶石背雲,紅寶石大墜角,珊瑚記念,紅藍寶石碧牙么小墜角,加間碎小珠四顆。
松石朝珠一盤。碧牙么佛頭塔,背雲,黃碧牙么大墜角,珊瑚記念,紅寶石碧牙么小墜角,加間變色小正珠一顆,飯塊小正珠三顆。
蜜臘朝珠一盤,碧牙么佛頭塔,背雲,記念,墜角,加間碎小正珠四顆。蜜臘朝珠一盤,碧牙么佛頭塔,背雲,記念,小墜角,紅寶石大墜角,加間碎小正珠三顆,假珠一顆。
醬色緞貂皮袍二件、青緞天馬皮袍一件。
醬色緞灰鼠皮袍一件、醬色羊皮袍一件。
醬色細羊皮袍一件、醬色緞上身羊皮,下接銀鼠皮袍一件、青緞貂皮褂二件、石青緞貂皮褂一件,石青緞綉八團金龍貂慊皮褂一件、石青緞綉八團白狐慊皮褂一件、青石緞四團夔龍銀鼠皮褂一件、青緞灰鼠皮褂二件。以上俱換面改作。
綉五彩緞金龍袍料五匹、綉五彩緞蟒袍料二十三匹、綉五彩紗蟒袍料二匹、織五彩緞八團金龍褂十八匹、綉五彩紗龍袍料三匹、片金二十匹、蟒緞二十匹、大卷閃緞三匹、小卷閃緞三十二匹、洋絨三十卷、妝緞三十匹、上用金壽字緞二匹,大卷八絲緞一百六十四匹、上用緞六匹、大卷宮蚰二十五匹、大卷紗二十二匹、大卷五絲緞一百六十匹。小卷五絲緞七十五匹、潞蚰八十匹、宮紗二十匹、綾一百匹、紡蚰一百匹,共九百四十匹。
金鑲玉草筋二雙、商銀痰盒二件,每件重兩八錢、銀粉妝盒一對,重三十八兩一件,三十七兩一件,銀執壺一對,每件重二十一兩、銀茶壺一對,每件重三十兩五錢、銀盆二件,重九兩七錢一件,重十兩三錢、銀盒一對,重七兩五錢一件,重七兩四錢一件、商銀小碟一對,重二兩五錢一件、一兩七錢一件、鍍金盒一對,重三兩一錢一件、三兩二錢一件、銀杯盤十分,共重三十二兩五錢、銀壺四把,重十三兩二件、銀匙上把,每件重六錢、玉杯八件。
象牙木梳十匣、黃楊木梳二十匣、篦子十二匣、大抿二十匣、剔刷一匣、刷牙刮舌十二匣。
擺紫檀格子(即多寶格)用:青漢玉筆筒一件,紫檀座、青玉杠頭筒一件,紫檀座、青玉執壺一件,紫檀座、漢玉仙山一件,烏木商絲座、漢玉鵝一件,紫檀座,擅紫漆案用、漢玉璧磬一件,紫檀架隨玉半璧一件、漢玉半壁一件,紫檀座、漢玉磬一樣,紫檀商絲架隨玉龍一件、漢玉璧一件,紫檀座、青玉瓶一件,紫檀座、擺黑漆筆硯桌用、漢玉筆架一件,紫檀座、漢玉水盛一件,紫檀座、紫檀畫玻璃五屏峰(風)簡妝二座(每座隨玻璃鏡一面)。紅雕漆長屜匣十對,雕紫檀長方匣六對、紅填漆菊花式捧盒二對。
Ⅱ 求女子古風簪釵名稱,一百個左右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1724138&chapterid=14
覺得不錯就採納專吧屬
Ⅲ 北京四合院是怎麼產生的
四 合 院(courtyard house)
(si he yuan)
四合院是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傳統住宅的統稱。在中國民居中歷史最悠久,分布最廣泛,是漢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歷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時,形式就已初具規模。
山西、陝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著許多由東、南、西、北四面房屋圍合起來的院落式住宅,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磚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規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兩邊建有東西廂房,是晚輩們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廂房之間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圍牆和臨街的房屋一般不對外開窗,院中的環境封閉而幽靜。
北京有各種規模的四合院,但不論大小,都是由一個個四面房屋圍合的庭院組成的。最簡單的四合院只有一個院子,比較復雜的有兩三個院子,富貴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幾座四合院並列組成的。中間還有一道隔牆。
四合院的典型特徵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一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對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將使民居的文化弘揚並發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它的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四 合 院
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
這種四合院,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而且現在仍然沿用著。這種院落,一般採用出入一個院門。平時,院門一關,處於一種完全封閉狀態。四合院的院門,大都採用木板大門。厚厚的木板製成的大門一端,上下都放在軸心裡,左右旋轉,可以關開閉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一般都比較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採用對稱的辦法建築成。當然,在南北、東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這種耳房,有的用來儲存糧食,成為糧庫及其它庫房,也有的做廚房,還有一個角落,一般是西南角為廁所,而東南角,則大都是院子的大門,這種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縣城及其附近的農村是較為普遍的。也有一些地方的院落,大門是開在南向中央的。
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牆。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徵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製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採用「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牆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院內,有用石板鋪設地面的,也有用磚鋪地的,還有用鵝卵石鋪地的,不盡相同。有的是院內地面全部鋪設的,也有把主要通道鋪設的,無論是怎樣鋪,院內總要留出幾塊地方種樹,栽花,作為庭院的點綴。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在建築上已經有很多變化。農村中,大都從原有的四合院基礎上發生大的演變。這就是,擴大正房的房間數,因為正房——北房採光好。因而,在蓋房時,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北邊的空間、地面,這就使院落成為不規則形,以北房為主的正房前面形成的一個方或長方形院落。
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
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
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
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
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
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東西廂房和南房組成的一個獨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時還有東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將四面的房子聯接,可避風雨。
北京的胡同一般是東西走向的,主要以走人為主,胡同北邊的四合院門一般開在院子的東南角,南邊的四合院門一般開在院子的西邊角。四合院是北京地區典型的民居形式。
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進院落,大型的有三四進院落和花院,二進院落一般是在東西廂房之間建一道隔牆,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員居住的,內外宅之間一般建豪華的垂花門,垂花門內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動時才打開,舊時說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既指此門,家中的男僕一般也不得進此門。街門比較簡單,街門一般建在院子的左邊。大型四合院最後一排正房為後罩房。
老北京人講究較多,如院門前不能種槐樹,因以前槐樹上會掉下來一種蟲子,俗名弔死鬼,擔心過路人說「這兒怎麼這么多弔死鬼啊」,因桑樹與「喪」同音,四合院邊也不種桑樹。北京人大都愛在院子中種夾竹桃。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民居形式,遼代時已初成規模,經金、元,至明、清,逐漸完善,最終成為北京最有特點的居住形式。
所謂四合,"四"指東、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圍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經過數百年的營建,北京四合院從平面布局到內部結構、細部裝修都形成了京師 特有的京味風格。
北京正規四合院一般依東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東、西廂房,四周再圍以高牆形成四合,開一個門。大門辟於宅院東南角"巽"位。房間總數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間,東、西房各3間,南屋不算大門4間,連大門洞、垂花門共17間。如以每間11-12平方米計算,全部面積約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間是庭院,院落寬敞,庭院中植樹栽花,備缸飼養金魚,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們穿行、採光、通風、納涼、休息、家務勞動的場所。
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1、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卧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台階。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兩則貼有對聯。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一般是北房5間,3正2耳,東、西廂房各3間,房前有廊以避風雨。另以院牆隔為前院(外院)、後院(內院),院牆以月亮門相通。前院進深淺顯,以一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後院為居住房,建築講究,層內方磚墁地,青石作階。
3、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後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游廊連接各處,佔地面積極大。 如果可供建築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則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築,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扇等等均為木製,木製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牆。樑柱門窗及檐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牆習慣用磨磚、碎磚壘牆,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牆牆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裝滴水,或者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佔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等,四合院的大門就由這些零部件組成。
大門一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是因此門外檐用牌樓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內宅"。
沒有垂花門則可用月亮門分隔內外宅。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頭椽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椽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
四合院的雕飾圖案以各種吉祥圖案為主,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以插月季的花瓶寓意"四季平安",還有"子孫萬代"、"歲寒三友"、"玉棠富貴"、"福祿壽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窗戶和檻牆都嵌在上檻(無下檻)及左右抱柱中間的大框子里,上扇都可支起,下扇一般固定。冬季糊窗多用高麗紙或者玻璃紙,自內視外則明,自外視內則暗,既防止寒氣內侵,又能保持室內光線充足。夏季糊窗用紗或冷布,這是京南各縣用木同織出的窗紗,似布而又非布,可透風透氣,解除室內暑熱。冷布外面加幅紙,白天捲起,夜晚放下,因此又稱"卷窗"。有的人家則採用 上支下摘的窗戶。
北京冬季和春季風沙較多,居民住宅多用門簾。一般人家,冬季要掛有夾板的棉門簾,春、秋要掛有夾板的夾門簾,夏季要掛有夾板的竹門簾。貧苦人家則可用稻草簾或破氈簾。門簾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裝夾板的目的是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風掀起。後來,門簾被風門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簾,涼快透亮而實用。
四合院的頂棚都是用高梁桿作架子,外麵糊紙。北京糊頂棚是一門技術,四合院內,由頂棚到牆壁、窗簾、窗戶全部用白紙裱糊,稱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幾年裱一次,有錢人家則是"一年四易"。
北京冬季非常寒冷,四合院內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個陷入地下的煤爐,爐中生火。土炕內空,火進入炕洞,炕床便被烤熱,人睡熱炕上,頓覺暖融融的。燒炕用煤多產自北京西山,有生煤和煤末的區別,煤末與黃土搖與煤球,供燒炕或做飯使用。
室內取暖多用火爐,火爐以質地可分為泥、鐵、銅三種,泥爐以北京出產的鍋盔木製造,透熱力極強,輕而易搬,富貴之家常常備有幾個爐子。一般人家常用炕??前爐火做飯煮菜,不另燒火灶,所謂"鍋台連著爐",生活起居很難分開。爐子可將火封住,因此常常是經年不熄,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熄滅,則以乾柴、木炭燃之,家庭主婦每天早晨起床就將爐子提至屋外(為防煤氣中毒)生火,成為北京一景。
四合院內生活用水的排泄多採用滲坑的形式,俗稱"滲井"、"滲溝"。四合院內一般不設廁所,廁所多設於胡同之中,稱"官茅房"。
北京四合院講究綠化,院內種樹種花,確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愛種的花有丁香、海棠、榆葉梅、山桃花等等,樹多是棗樹、槐樹。花草除栽種外,還可盆栽、水養。
盆栽花木最常見的是石榴樹、夾竹桃、金桂、銀桂、杜鵑、梔子等等,種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於階前花圃中的草茉莉、鳳仙花、牽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清代有句俗語形容四合院內的生活:"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可以說是四合院生活比較典型的寫照。
四合院一般是一戶一住,但也有多戶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況,多為貧困人家,稱為"大雜院"。大雜院的溫馨是許多老北京居民無法忘記的。
老北京的四合院院門
院門,是四合院的主要入口,北京人習慣叫它「街門」。在世間一切都急劇變化的今天,已很難以這些街門來判斷院主人的等級了。流連於綠樹掩映中的街巷,那眾多的舊式街門已經成為無聲的歷史,默默中帶給你無邊的聯想和啟迪,就像一位世紀老人,用顫抖的聲音向你訴說著早年的故事。
在北京那眾多的院門中,大致可以分出這樣兩類,即屋宇式門和隨牆式門。前者有門洞,門佔一間屋;後者沒門洞,只在牆上開門。細說起來,屋宇式大門又分成王府大門、廣亮大門、如意門等;隨牆門有小門樓、車門等。
咱先說這王府大門。以往對住宅的稱謂,《大清會典》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凡親王、郡王、世子、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的住所,均稱為府。」其中,親王、郡王的住所稱王府。至於那些不是鳳子龍孫的達官顯貴,盡管有封爵,或有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的頭銜,他們的住所也不能稱「府」,只能稱「宅」或「第」。在產權上,「府」和「王府」都是皇產,一旦撤掉爵位,就要相應地撤府,以備將來再分他人,「宅第」則一般都是私產。
就王府大門來說,親王府五間,郡王府三間,都是坐北朝南,門前有門罩(設有門窗和牆的房子),過道高出地面。府門東西各有一間角門,均叫阿司門,供人們出入。清代方睿師的《蕉軒隨錄》中說:「外官衙署正門左右各有一門,謂之東角門、西角門,下官參謁,均由角門入也。」角門的設置,使大門可以平日關閉,視時視事而開,是為禮儀方面的需要而設的。府門外有石獅、燈柱、拴馬樁和轄禾木(古人稱行馬)等設施。與府門相對的為影壁。如果兩座阿司門是東西相對,讓人通行的,其中必有一四方大院,因此府門前有石獅一對,故又稱此為「獅子院」。凡此格局者,其府門對面則非影壁,而是一排平房,舊為兵丁所住,或回事處等的所在。
王府大門的間數、裝飾、色彩等等都是按制度規定而建的。「親王府為綠色琉璃瓦,每門金釘六十有三,世子府減親王之二」,貝勒府就是正門三間,啟門一了。王府大門屋頂用筒瓦、大脊、設吻獸,垂脊上設仙人走獸,山牆上做排水溝滴,大門漆紅色,梁枋施彩畫。
葉廣芩的長篇小說《採桑子》中,記述了一座王府大門的面貌:「拐進鏡兒胡同,巨大的紅漆大門就闖進了眼簾。大門緊閉著,台階很高,有上馬石。因為長期無人走動,階前已長出了細草,上馬石也被土埋了大半截。大門對面的八字磚雕影壁,早已是殘舊不堪……這是朴薩克多羅親王的府第。」
相比之下,《紅樓夢》的描寫更具體,第三回里有文:「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正門都不開,只有東西兩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按照文中關於大石獅子的描寫,這座大門應算是清代親王府第的格局。但這樣的王府,門前應有一「獅子院」,而獅子不可能放在臨街的地方,臨街的該是東、西角門。像清代的鄭王府、禮王府、定王府等,府第的石獅子都在角門內。
有人問,現如今的張自忠路人民大學,也就是原先的和親王府,大門前的石獅子為什麼臨街呢?那是因為原來這里並沒有馬路,是後來開通的。
說完王府大門,再來說說廣亮大門。「廣亮」,顧名思義,應該是比較寬敞、豁亮的意思,這是相對旁邊的小門樓等較矮的院門而言的。
「廣亮」的原音是「廣梁」,說的是屋頂的大梁很寬廣。既然如此,院門還能小嗎?顯然,只有官高爵顯的人物,或民國以後的軍閥商賈們才有可能建造。為了顯眼,大門的這一間要比兩邊的房屋大一些,有自己的山牆,戧檐上施以磚雕花飾,屋頂加高,墀頭牆突出。廣亮,不僅體現在規模上,更體現在裝飾上:上有數對門簪,下有精緻的石鼓門枕,牆面的磚雕,木頭上的彩畫也無不考究。大門內外有影壁、屏門,設台階,一般比地面高出三五寸。大門兩邊的內牆上一般抹灰塗白,周邊加線腳。講究的用竹條或鐵棍做骨架,再用水泥沙子堆塑出浮雕花樣來。也有的在上面畫壁畫,再有的是磨磚對縫、平整光潔的所謂「硬心」裝飾。
廣亮大門的屋頂一般不弔頂,後來為了整齊也有加的。屋脊有兩邊斜伸的「清水脊」,也有「元寶脊」。廣亮大門的門,立在房屋進深的一半處,一半甚至更多的使用面積留在了門外。民國後為了治安的考慮,有的在門外加了一層鐵柵欄。廣亮大門與王府大門一樣,門外也有上馬石、拴馬樁或拴馬石等。
金柱大門所說的「金柱」,就是檐柱以內的柱子。金柱大門,就是將門框安在金柱上的大門。在規模上,金柱大門顯然比廣亮大門要小,門也窄,有的只有半開間。其他方面如大門的構造、屋頂、雕飾等,均與廣亮大門同。其門洞僅約一步進深,大門道的檐柱上有些裝飾,整體上顯得比廣亮大門輕巧。
與金柱大門相比,蠻子門最大特點是比金柱大門更往外推了一些,幾乎就在前檐柱的位置上。其他方面與金柱大門、廣亮大門差不多。蠻子門的出現,是因為房主的官品不高,至少不能建廣亮大門,索性院門外前推到屋檐下頭,屬於南方來京的官員或居民喜歡的式樣。「蠻子」是當時北京人對兩廣及南方偏遠地區人員的不尊重的稱謂。
《大都》一書中提到過這類街門:「終於,他回到椿樹胡同撳著自己家門的電鈴了,牆邊兒的幾棵高樹,透著嫩青的芽枝,讓風不住地吹盪。裡面噔噔地有人跑著,啪的一聲,門上的乳白圓電燈亮了。那人開了閂,從門隙張望了一下,開了門。他跨進大院來,發現前面門洞那邊沒有客人的車馬了,電燈也沒有開亮。」
這段描述表明,門洞里能停車,自然是因為大門往外推了,這正是金柱大門的特徵。而能照到外面的乳白圓電燈,肯定就在外推的門上頭。這里所描寫的,門洞內停車並非妄語。京劇藝術家王瑤卿的故居,也就是現在的宣武區培英胡同20號的門道內,因為寬敞,就曾是存放洋車的地方。王瑤卿、王鳳卿兄弟二人的交通工具就是它們。 在老北京,如意門的數量最多,因為這是一般民居用的。由於數量大,所以如意門的形式也多,可繁可簡。在等級嚴格的封建社會,有錢無官的人家,建小門不甘心,要建大門。於是,建成廣亮大門的規模,而門卻不大。這樣一來,既顯得與眾不同,但又未越制。另外,在門楣上大加雕飾,屋頂上出挑,山牆上有完整的鏤花裝飾。最高級的用博古、九世同居、獅子綉球、榮華富貴的紋樣,中等的用榮華富貴、番草、人物等,而且一般都做成橋或欄桿的樣子,顯得雍容華貴,又不犯制。
最簡單的如意門,只用瓦組成線紋、"五花象眼"等透空的花紋。這種大門的門扇減小,只用兩扇門簪,石枕為石墩,而非石鼓,開啟靈活。
到了民國年間,原有的皇族顯貴開始敗落,所用宅院陸續出賣。購買這些住宅的新富們為了遮掩,就在原廣亮大門的基礎上,在門道內砌牆,門道封在大門口內。這種由廣亮大門改成的如意門不少。這樣的大門,往往在山柱上留下原來裝門的槽口痕跡,甚至原有的門不拆,又在外檐下再加一道如意門。
隨牆門也叫牆垣門,其特點是無門洞,順牆開,只佔半間或大半間寬度,院門較窄。
小門樓是隨牆門中最常見的一種。在風格上仍追求屋宇的效果。它有兩堵極短的山牆,有屋頂,上做正脊,兩頭翹起,檐上裝飾著花草磚。所以說,盡管這種形式的院門等級最低,但普通人家也會盡可能地裝飾一番。特別是那牆垣式門樓,與房屋無異。用瓦片砌成的串串銅錢式樣,更顯得新穎別致。《四世同堂》中祁家住的就是這種小門樓,即花牆子門樓。
柵欄門也是隨牆門的一種,俗稱菱角門,一般用於大宅門的馬號。兩根木柱支著橫木,上邊用一種菱角形的木構件向外出挑,承托著屋頂,門扇是直欞柵欄門。
《大都》一書中,對這種柵欄門的描寫曾有幾處,這里選有代表性的引述如下:"從米市大街朝西一拐彎,進了胡同,這就到了。牆外種著四五棵槐樹,兩樹之間留著間隔。樹身外面用粗磚像矮牆似的砌高起來圍著它們,磚塊當間砌的時候留著透亮的空隙,磚垣上面平圓頂抹了幾層光滑硬實的洋灰……鈴鐺還沒住聲,忽然大門自動地打開了,馬車骨碌碌地奔進門內一條狹長的泥徑來。這兩邊都是房屋的磚牆……前面是一塊空敞的泥地院子,除了西北角的幾間屋子,這院子少見的空曠。玉英帶著靜山、金媽都下了馬車,跨上了四五級台階,迎面緊掩住的是四扇綠漆油飾的屏門,當中漆了四塊斜正方形的紅方塊兒,油著四個飽滿的黑字。"這一段描述了自進柵欄門到進院的場面,主要是停車場和馬號。
這種情景,在八道灣11號院門前,也曾出現過。那時的這里,並不像今天這樣只是一個紅磚壘起來的低矮門樓,相反,是一座大柵欄門,臨街還有一堵院牆。院內的空地有半畝大,專用於停車,能停好幾輛騾車呢。空場北面斜對著的才是朱紅的正式大門,還有門洞。據說清末民初時,這種帶柵欄門和停車場的大戶很多,尤其是王府大門外的空場左右的轅門,也有用柵欄門的。圓明園式門是清末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圓明園式門為代表的洋式院門,也出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之中。
圓明園式門的產生,源於皇帝在圓明園中建西洋樓,帝王的愛好也引起了王公貴胄的興趣,紛紛在自己的宅園中建洋式門樓。如恭王府花園東側大門的門樓,就是圓明園式門樓中的代表。這種門在西洋式立柱之上的女兒牆表面做中、西式花飾,或為西洋式花草或為中式文物古董,中西合璧,很有時代特色。
東城交道口南東棉花胡同15號即有一座磚雕拱門。高4米多,寬2米多,從金剛牆以上均為磚雕,上刻花卉及走獸,頂部有朝天欄桿,欄板上雕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拱門外兩側雕有多寶閣,閣內雕著暗八仙等圖案。整個拱門的磚雕,布局嚴謹,凹凸得當,做工精細,很是罕見。
另外,老北京宅院還有其他形式門。過去南城一帶的胡同里,有些住宅的臨街後山牆和其一側的院門外,還築一道木板牆,木板牆上再開一個門,叫板子門兒。木板牆和後山牆之間的空隙,設置廁所和放水桶、垃圾筐等礙眼的東西。住在板子門里的住戶,大多是獨門院的富裕人家,有人進出時隨手關門,較好地起到了防禦作用。
有些民居四合院臨街,於是就把臨街一面的房屋改成了鋪面的房屋做買賣,後面的院子或住家作為加工廠。北京人稱這樣的房子為鋪面房。這種鋪面房的門往往就是院門,同時還開有旁門或後門。這也是四合院之門的一種特殊形式。
Ⅳ 古代公主嫁妝清單,一般有些什麼
1、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准。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2、壓錢箱 ,九寶中的第九寶是壓錢箱,是古代女子嫁妝清單之一,藉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時也是女子婚後用於收藏心愛珍品之物。
3、鴛鴦枕 ,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4、龍鳳毛巾 ,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准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6、喜梳,喜梳也是中國古代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發梳在一起,秤之為「結發」,有「結發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7、鏡子,代表圓滿、完滿,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麗,是對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祝願;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託。
8、都斗,原是量糧食的器具,在婚嫁禮儀中用於彰顯男方的財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兒嫁過去之後也能過上豐衣足食、輕松無憂的富裕生活。
9、剪刀,是古代婚禮中的「六證」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裝剪裁之用,婚嫁禮儀中寓意新娘婚後生活的綾羅綢緞、前程錦綉,共享人生的榮華富貴。
10、算盤,生活中用於算籌收入和開支的計算工具,婚慶禮儀中的千足黃金算盤,寓意新人對未來安寧富裕生活的理想與規劃,能夠合理的投資理財,贏得廣茂財源。
11、綉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在花繁錦綉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
1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為衡量幸福的標准,指百子千孫,幸福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新人今後生活事業步步高升的祝福。
Ⅳ 四合院里進院是幹嘛用的
四合院的大體分布為大門、第一進院、大堂、第二進院、書屋、住宅等,兩側有廂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門相連接。對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將使民居的文化弘揚並發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四合院,是華北地區民用住宅中的一種組合建築形式,是一種四四方方或者是長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戶,住在一個封閉式的院子里,過著一種安逸、消閑、清靜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歡欣、天倫的樂趣,自然有一種令人悠然自得的氣氛。這種四合院,是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而且現在仍然沿用著。這種院落,一般採用出入一個院門。平時,院門一關,處於一種完全封閉狀態。四合院的院門,大都採用木板大門。厚厚的木板製成的大門一端,上下都放在軸心裡,左右旋轉,可以關開閉合,安全、可靠。四合院中,有正房,即北房。這是院中的主房,而且,一般四合院的走向也是坐北向南的。東西兩側,為東西廂房。東西廂房,一般都比較對稱,建築格式也大體相同或相似。南面建有南房,與北房相對應。整個四合院,大都按照中國傳統的」習慣,採用對稱的辦法建築成。當然,在南北、東西房形成的角落中,也有耳房。這種耳房,有的用來儲存糧食,成為糧庫及其它庫房,也有的做廚房,還有一個角落,一般是西南角為廁所,而東南角,則大都是院子的大門,這種四合院子的程式,在山西的縣城及其附近的農村是較為普遍的。也有一些地方的院落,大門是開在南向中央的。有些家庭,為了把院落裝飾點綴一番,還在院落一進門處的正對面,修建一個影壁,也即是一堵磚牆。在正對大門的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圖案或者大幅的書法字樣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書「福」、「祿」、「壽」等象徵吉祥的字樣。也有一部分影壁,繪上吉祥的圖案,如「松鶴延年」、「喜鵲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給四合院內製造了一種書香翰墨的氣氛。也有的農家,採用「五穀豐登」、「吉祥如意」、「福如東海」的字樣或圖畫。這種影壁,設在大門之內的迎門處,有的是單獨建築的,有的是鑲在廂房山牆上的。影壁,也稱照壁,壁身都為正方形,四周用磚雕裝飾,中間的方塊為書法或者繪畫。照壁分為基座和壁身兩個部分,除去給庭院增加氣氛,祈禱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種使外界難以窺視院內活動的隔離作用。
院內,有用石板鋪設地面的,也有用磚鋪地的,還有用鵝卵石鋪地的,不盡相同。有的是院內地面全部鋪設的,也有把主要通道鋪設的,無論是怎樣鋪,院內總要留出幾塊地方種樹,栽花,作為庭院的點綴。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在建築上已經有很多變化。農村中,大都從原有的四合院基礎上發生大的演變。這就是,擴大正房的房間數,因為正房——北房採光好。因而,在蓋房時,盡可能地充分利用北邊的空間、地面,這就使院落成為不規則形,以北房為主的正房前面形成的一個方或長方形院落。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 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 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一妻多妾(『一夫多妻』是誤解,古代妻只有一個而妾可以有多個:『一妻二平四偏妾)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 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 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 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四合院是由正房(一般是北房)、東西廂房和南房組成的一個獨立的院落,正房旁有時還有東西耳房,有抄手游廊將四面的房子聯接,可避風雨。北京的胡同一般是東西走向的,主要以走人為主,胡同北邊的四合院門一般開在院子的東南角,南邊的四合院門一般開在院子的西邊角。四合院是北京地區典型的民居形式一般的四合院都有二進院落,大型的有三四進院落和花院,二進院落一般是在東西廂房之間建一道隔牆,外宅一般是工作人員居住的,內外宅之間一般建豪華的垂花門,垂花門內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動時才打開,舊時說的大戶人家的小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既指此門,家中的男僕一般也不得進此門。街門比較簡單,街門一般建在院子的左邊。大型四合院最後一排正房為後罩房。
四合院雖有一定的規制,但規模大小卻有不等,大致可分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種:
1、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間,一明兩暗或者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卧磚到頂,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輩,祖輩居正房,晚輩居廂房,南房用作書房或客廳。院內鋪磚墁甬道,連接各處房門,各屋前均有台階。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門鈸一對,兩則貼有對聯。
2、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寬敞,一般是北房5間,3正2耳,東、西廂房各3間,房前有廊以避風雨。另以院牆隔為前院(外院)、後院(內院),院牆以月亮門相通。前院進深淺顯,以一二間房屋以作門房,後院為居住房,建築講究,層內方磚墁地,青石作階。
3、大四合院習慣上稱作"大宅門",房屋設置可為5南5北、7南7北,甚至還有9間或者11間大正房,一般是復式四合院,即由多個四合院向縱深相連而成。院落極多,有前院、後院、東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書房院、圍房院、馬號、一進、二進、三進……等等。院內均有抄手游廊連接各處,佔地面積極大。 如果可供建築的地面狹小,或者經濟能力無法承受的話,四合院又可改蓋為三合院,不建南房。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則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屬磚木結構建築,房架子檁、柱、梁(柁)、檻、椽以及門窗、隔扇等等均為木製,木製房架子周圍則以磚砌牆。樑柱門窗及檐口椽頭都要油漆彩畫,雖然沒有宮廷苑囿那樣金碧輝煌,但也是色彩繽紛。牆習慣用磨磚、碎磚壘牆,所謂"北京城有三寶……爛磚頭壘牆牆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裝滴水,或者不鋪瓦,全用青灰抹頂,稱"灰棚"。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佔一間房的面積,其零配件相當復雜,僅營造名稱就有門樓、門洞、大門(門扇)、門框、腰枋、塞余板、走馬板、門枕、連檻、門檻、門簪、大邊、抹頭、穿帶、門心板、門鈸、插關、獸面、門釘、門聯等等,四合院的大門就由這些零部件組成。
大門一般是油黑大門,可加紅油黑字的對聯。進了大門還有垂花門、月亮門等等。垂花門是四合院內最華麗的裝飾門,稱"垂花"是因此門外檐用牌樓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門外是客廳、門房、車房馬號等"外宅",門內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內宅"。
沒有垂花門則可用月亮門分隔內外宅。垂花門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頭椽子油成藍綠色,望木油成紅色,圓椽頭油成藍白黑相套如暈圈之寶珠圖案,方椽頭則是藍底子金萬字絞或菱花圖案。前檐正面中心錦紋、花卉、博古等等,兩邊倒垂的垂蓮柱頭根據所雕花紋更是油漆得五彩繽紛。
四合院一般是一戶一住,但也有多戶合住一座四合院的情況,多為貧困人家,稱為"大雜院"。大雜院的溫馨是許多老北京居民無法忘記的。
老北京的四合院院門
院門,是四合院的主要入口,北京人習慣叫它「街門」。在世間一切都急劇變化的今天,已很難以這些街門來判斷院主人的等級了。流連於綠樹掩映中的街巷,那眾多的舊式街門已經成為無聲的歷史,默默中帶給你無邊的聯想和啟迪,就像一位世紀老人,用顫抖的聲音向你訴說著早年的故事。
在北京那眾多的院門中,大致可以分出這樣兩類,即屋宇式門和隨牆式門。前者有門洞,門佔一間屋;後者沒門洞,只在牆上開門。細說起來,屋宇式大門又分成王府大門、廣亮大門、如意門等;隨牆門有小門樓、車門等。
咱先說這王府大門。以往對住宅的稱謂,《大清會典》中有著明確的規定:「凡親王、郡王、世子、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的住所,均稱為府。」其中,親王、郡王的住所稱王府。至於那些不是鳳子龍孫的達官顯貴,盡管有封爵,或有尚書、大學士、軍機大臣的頭銜,他們的住所也不能稱「府」,
說完王府大門,再來說說廣亮大門。「廣亮」,顧名思義,應該是比較寬敞、豁亮的意思,這是相對旁邊的小門樓等較矮的院門而言的。
「廣亮」的原音是「廣梁」,說的是屋頂的大梁很寬廣。既然如此,院門還能小嗎?顯然,只有官高爵顯的人物,或民國以後的軍閥商賈們才有可能建造。為了顯眼,大門的這一間要比兩邊的房屋大一些,有自己的山牆,戧檐上施以磚雕花飾,屋頂加高,墀頭牆突出。廣亮,不僅體現在規模上,更體現在裝飾上:上有數對門簪,下有精緻的石鼓門枕,牆面的磚雕,木頭上的彩畫也無不考究。大門內外有影壁、屏門,設台階,一般比地面高出三五寸。大門兩邊的內牆上一般抹灰塗白,周邊加線腳。講究的用竹條或鐵棍做骨架,再用水泥沙子堆塑出浮雕花樣來。也有的在上面畫壁畫,再有的是磨磚對縫、平整光潔的所謂「硬心」裝飾。
小門樓是隨牆門中最常見的一種。在風格上仍追求屋宇的效果。它有兩堵極短的山牆,有屋頂,上做正脊,兩頭翹起,檐上裝飾著花草磚。所以說,盡管這種形式的院門等級最低,但普通人家也會盡可能地裝飾一番。特別是那牆垣式門樓,與房屋無異。用瓦片砌成的串串銅錢式樣,更顯得新穎別致。《四世同堂》中祁家住的就是這種小門樓,即花牆子門樓。
柵欄門也是隨牆門的一種,俗稱菱角門,一般用於大宅門的馬號。兩根木柱支著橫木,上邊用一種菱角形的木構件向外出挑,承托著屋頂,門扇是直欞柵欄門。
《大都》一書中,對這種柵欄門的描寫曾有幾處,這里選有代表性的引述如下:"從米市大街朝西一拐彎,進了胡同,這就到了。牆外種著四五棵槐樹,兩樹之間留著間隔。樹身外面用粗磚像矮牆似的砌高起來圍著它們,磚塊當間砌的時候留著透亮的空隙,磚垣上面平圓頂抹了幾層光滑硬實的洋灰……鈴鐺還沒住聲,忽然大門自動地打開了,馬車骨碌碌地奔進門內一條狹長的泥徑來。這兩邊都是房屋的磚牆……前面是一塊空敞的泥地院子,除了西北角的幾間屋子,這院子少見的空曠。玉英帶著靜山、金媽都下了馬車,跨上了四五級台階,迎面緊掩住的是四扇綠漆油飾的屏門,當中漆了四塊斜正方形的紅方塊兒,油著四個飽滿的黑字。"這一段描述了自進柵欄門到進院的場面,主要是停車場和馬號。
這種情景,在八道灣11號院門前,也曾出現過。那時的這里,並不像今天這樣只是一個紅磚壘起來的低矮門樓,相反,是一座大柵欄門,臨街還有一堵院牆。院內的空地有半畝大,專用於停車,能停好幾輛騾車呢。空場北面斜對著的才是朱紅的正式大門,還有門洞。據說清末民初時,這種帶柵欄門和停車場的大戶很多,尤其是王府大門外的空場左右的轅門,也有用柵欄門的。圓明園式門是清末受外來文化的影響,以圓明園式門為代表的洋式院門,也出現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之中。
圓明園式門的產生,源於皇帝在圓明園中建西洋樓,帝王的愛好也引起了王公貴胄的興趣,紛紛在自己的宅園中建洋式門樓。如恭王府花園東側大門的門樓,就是圓明園式門樓中的代表。這種門在西洋式立柱之上的女兒牆表面做中、西式花飾,或為西洋式花草或為中式文物古董,中西合璧,很有時代特色。
東城交道口南東棉花胡同15號即有一座磚雕拱門。高4米多,寬2米多,從金剛牆以上均為磚雕,上刻花卉及走獸,頂部有朝天欄桿,欄板上雕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拱門外兩側雕有多寶閣,閣內雕著暗八仙等圖案。整個拱門的磚雕,布局嚴謹,凹凸得當,做工精細,很是罕見。
另外,老北京宅院還有其他形式門。過去南城一帶的胡同里,有些住宅的臨街後山牆和其一側的院門外,還築一道木板牆,木板牆上再開一個門,叫板子門兒。木板牆和後山牆之間的空隙,設置廁所和放水桶、垃圾筐等礙眼的東西。住在板子門里的住戶,大多是獨門院的富裕人家,有人進出時隨手關門,較好地起到了防禦作用。
有些民居四合院臨街,於是就把臨街一面的房屋改成了鋪面的房屋做買賣,後面的院子或住家作為加工廠。北京人稱這樣的房子為鋪面房。這種鋪面房的門往往就是院門,同時還開有旁門或後門。這也是四合院之門的一種特殊形式。
四合院的如意門臉兒
如意門臉兒 如意門是咱京城四合院住宅採用最普及、最常見的一種宅門形式。如意門屬於屋宇式大門中的一種,北京四合院的屋宇式大門還包括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和蠻子門。舊時,如意門的宅主不像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的宅主那樣具有相當的政治地位和品級,也不像蠻子門的宅主在經濟上有多富裕。如意門多為一般普通百姓所採用,形制不算太高,進而不受封建等級制度的限制。正是基於這一點,宅主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經濟狀況對如意門門臉兒大加裝飾也可素麵朝天。所以說,通過細心觀察和耐心研究這些個門臉兒。我們可以品味出當時宅主們的生活信仰、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一種閑適的玩趣等。
如意門與其他屋宇式大門的最大區別在於,前檐柱間砌牆,在牆正中位置留出門洞,安裝門扇。門洞左右上角各挑出一組「如意」形狀的磚雕,俗稱「象鼻梟」。門楣上方安裝門簪兩個,多刻有「如意」二字,除了這種鋟字類型的門簪,還有素麵和雕花類型。
前面提到,如意門門臉兒既可以被修飾的華美無比,也可以做得簡朴平淡。而考究的如意門,最經典最有看頭的,還要屬門楣上方以及墀頭牆部分的大面積磚雕了。
門楣雕刻大體上有四部分,從下至上依次是掛落、冰盤檐、欄板和望柱。在它們之上進行雕琢除了華麗美觀外,幾乎每個部分的圖案以及所代表的寓意都是不一樣的,甚至每一個帶有磚雕的如意門在裝飾上也是不盡相同的,令人百看不厭。
例如,東城區盛芳胡同1號為如意門的宅門形式,其掛落部分是以自然花草類題材為裝飾,雕有梅、松、牡丹、蘭、菊等精美圖案。這種以自然花草類圖案為題材再賦予一定的寓意,是中國古代建築裝飾的慣用手法,也經常被如意門以及其他形式的宅門所廣泛使用。掛落之上為冰盤檐。冰盤檐分若干層,呈細長條狀,磚雕小巧精緻,圖案樣式豐富,一般以花草、錦紋樣式居多。盛芳胡同1號如意門的欄板和望柱,雕以青銅器具、寶鼎、瓶、爐以及博古案等博古圖案,構圖典雅,書卷氣濃厚,給人以高雅脫俗的文化享受。
墀頭牆指的是山牆突出檐柱的部分。這部分的磚雕主要由戧檐、墊花和博縫頭組成。其中,戧檐的雕刻題材最為廣泛。盛芳胡同1號院「延年益壽」的戧檐磚雕,蝙蝠、團壽、盤長和祥雲團抱著「延年益壽」四個字,刻工十分精美。墊花分為兩種,一種是花籃狀墊花,其內常刻有牡丹、太平花等花草圖樣,而另一種是倒三角形墊花。如院門為如意門的東城區北竹桿胡同38號俞平伯故居的倒三角形墊花,鳳凰棲於牡丹叢中,富貴華麗,寓意吉祥。戧檐的外側突出的那部分稱之為博縫頭,常常刻萬事如意、鳳凰展翅以及富貴牡丹等吉祥圖案。
如意門除了門楣上方以及墀頭牆的磚雕別具特色外,還有一些構件,如屋脊上的蠍子尾和盤子、門墩兒、大門上的門鈸和門包葉、門簪以及門聯等,又為如意門增添幾分氣派和嫻雅,體現了設計者的匠心獨運和宅主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北京,常採用鋟陽字雕的方法把門聯刻在如意門和小門樓上,廣亮大門和金柱大門則無門聯,蠻子門也比較少見。這些門聯在形式上主要分為喜慶類、格言類、山水類和行業類等,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宅主們的信仰、職業、文化涵養以及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字體多為楷書或隸書。東城區西總布胡同49號院的如意門幾乎沒有磚雕修飾,給人一種清純淡雅之感。禮士胡同127號如意式宅門,門聯曰:「中心為忠如心為怒,柔曰讀史剛曰讀經」,此格言類門聯表現出宅主的那種以文化滋養性情的超凡脫俗的思想境界和人文品格。
雖然說如意門是一種等制比較低的門型,比不上王府大門、廣亮大門、金柱大門給人們所帶來的震懾力和沖擊力,但是如意門以它那雍容大方、朴實又不失情趣的一顆「心」感染著每一位在此居住,甚至是路過它的「有緣人」。「四大名旦」中的程硯秋和荀慧生、近代護國運動首領蔡鍔、現代作家翻譯家梁實秋、史學家教育家陳垣,還有葉聖陶、俞平伯、楊昌濟、李漁、林白水等傑出先輩和名人們都曾經與如意門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國北方的傳統民居,總的特點是以院落(或天井)為核心,依外實內虛的原則和中軸對稱格局規整地布置各種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為典型,是中國漢族傳統民居的優秀代表。
外院橫長,大門開在前左角即東南角,進入大門,迎面在外院東廂房的山牆上築磚影壁一座,與大門組成一個小小的過渡空間。由此西轉進入外院。大門之西正對民居中軸的南房稱"倒座",作客房,外院還有男僕室及廚、廁;由外院通過一座垂花門式的中門進入方闊的內院,即全宅主院。
北面正房稱"堂",大多為三間,遵守著明清朝廷"庶民廬舍不過三間五架,不許用斗拱,飾彩色"的規定。正房開間和進深尺寸都比廂房大,故體量最大。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長輩居住。耳房前有小小的角院,十分安靜,所以也常用作書房。這種一正房兩耳房的布局稱作"紗帽翅"。正房前,院子兩側各建廂房,其前沿不超越正房山牆,所以院落寬度適中,空間感覺甚好。
廂房是後輩們的居室。正房、廂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門與這三座房屋的前廊連接起來,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經過露天。廊邊常設坐凳欄桿,可在廊內坐賞院中花樹。 所有房屋都採用青瓦硬山頂。正房之後有時有一長排"後照房",或作居室,或為雜屋。較大的民居可以在堂後再接出一座四合院,以居內眷。或更在全宅一側接出另外一組四合院,也有的在一側接出宅園。
開在前左角的民居大門稱"青龍門",按後天八卦,北為坎,東南為巽,故宅門的此種布局稱坎宅巽門,按風水觀念認為是吉利的。實際上,宅門不設在中軸線上,使得從宅外進入必先通過一個小小過院,有利於保持民居的私秘性和增加空間變化(只有王府的宅門才放在中軸線上,認為以王侯之尊,即使不作坎宅巽門也可以免除外邪的侵害)。其他地區,不論南北,在一般民居中,坎宅巽門也十分通行。宅門都是一間,按大小和規格又有數種:如廣亮大門等級最高,進深大,門扇安在中柱一線,前後各有一個空間,前部空間兩側設守門人條凳,額枋下有雀替;金柱大門較小,門扇前移,安在金柱(即老檐柱)一線,門前空間也較小;蠻子門更小,門扇更前移,安在外檐柱一線,門前沒有空間。以上三種都用在官宦人家。再小的是如意門,有的面闊只及半間,門扇也在外檐柱,用在雖非官宦而相當殷富的人家。最小的是牆門,沒有進深,門上有小屋頂,或模仿西洋建築砌通天柱。
從外院進入內院的中門,通常是一座稱為垂花門的小門屋,施懸山"勾連搭"頂(即前後兩個雙坡頂相接),造型玲瓏,相當華麗,預示由此進入內宅,豐富了內外二院的景觀。在垂花門後檐柱處常設門扇,稱屏門,作用類同儀門,平時關閉,人由門前左右廊道繞入,遇大事或貴客蒞臨才開啟。以中門間隔內外,不僅保持了內院的安靜,同時也含有宗法禮制的意義。宋代一部生活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事林廣記》說:"凡為宮室(此指宅院),必辨內外,……男治外事,女治內事,男子晝無故不處私室,婦人無故不窺中門";"女僕無故不出中門,有故出中門亦必擁蔽其面"。可見,中門來源之早,是區別內外所必需。
北京四合院親切寧靜,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庭院方闊,尺度合宜,院中蒔花置石,一般種植海棠樹,列石榴盆景,以大缸養金魚,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間,好比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為人們所鍾情。遇婚喪大事可在院內臨時搭建大棚,以待賓客。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幾個大小空間,但分而不隔,互相滲透,增加了層次的虛實映襯和光影對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員在這里得到交流,為創造親切的生活情趣起了很大作用。
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為冬季多納陽光。冀南和晉陝豫等地,夏季西曬嚴重,院子變成南北窄長,以減少陽光。西北甘肅、青海,風沙很大,院牆加高,稱為"庄窠"。東北土地遼闊而氣候寒冷,為更多接納陽光,院子常十分寬大,宅牆內空地甚多。各地的四合院,適應家居生活的需要,都有著不同的特點。
中四合院一般都有三進院落,正房多是5間或7間,並配有耳房。正房建築高大,都有廊子。東、西廂房各3間或5間,廂房往南有山牆把庭院分開,自成一個院落,山牆中央開有垂花月亮門。垂花門是內外的分界線。民間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指的就是這道垂花門。前院又叫外院,外院東西各有一、兩間廂房,要比里院的廂房小一些,它多用作廚房或僕人的居室。鄰街是5至7間倒座南房,最東面一間開作大門,接著是門房,再是客廳或書房,最西面的一間是車房。
大四合院建築雄偉,房屋高大,院落重疊,前廊後廈,抄手游廊,垂花門,影壁,隔斷都十分講究,院內有院,院外有園,院園相通,為大型住宅建築,非一般人所能居住。
四合院的建築布局明顯受到古代風水說的影響,大門都不開在中軸線上,而開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所以路北住宅的大門開在住宅的東南角上,路南住宅的大門開在住宅的西北角上。大門內外設有影壁。
人一家長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各得其便。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適中,冬天太陽可照進室內,正房冬暖而夏涼,庭院是戶外活動的場所。正房或正廳無論在尺度上、用料上、裝修的精緻程度上都大於、優於其它房屋。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婦女住內院,來客和男僕住外院;符合中國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區分尊卑、長幼、內外的禮法要求。
北京的四合院講格局,講款式,講氣派,重傳統,整個院落布局嚴整、敞亮,使人有雅靜舒適之感,而老北京北京四合院,天下聞名。「雲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台百萬家」,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北京四合院。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講究,有房子,有院子,有大門,有二門,有游廊,有私塾,有客廳,有照壁,有庫房,有廚房,大戶人家連園林、車馬房一應俱全。關上大門,自成一統。站在北京四合院中環顧,中間舒展,廊檻曲折,有露有藏。四合院的神髓就在於一個「合」字,將一個的家庭的所有成員「合」在一起。「庭院深深深幾許」,只有在這古老的院落中,才能感受到這中國式的詩境。
大四合院:正房是前廊後廈,後邊有罩房。東西廂房南邊的花牆子中間有一座垂花門,門內是四扇木屏風,東西廂房都有抄手游廊,與垂花門相通。有的花牆子在垂花門兩旁,鑲上兩三個漏窗。
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圓月亮門兒,可以從過道到後院去,有的有過廳,可以穿行 。
外院,東西各有一道花牆,中間是月亮門兒,四扇綠油漆的木屏風,紅斗方字,東邊的是「動壁圖書」,西邊的是「西園翰墨」。可以從這個門兒到跨院去。
南房有穿山游廊,是以山牆開門,接起來的走廊。 如此布局,形成了東西南北互相連通的幾個院落。 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是清朝時的那王府(在金魚胡同)和恭王府(什剎海西街)等幾個,壯觀氣派,還帶花園。
中四合院,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間或七間,屋裡有木隔斷或落地罩,有的正房和廂房帶廊子。
五間的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是單開門,所謂「三正兩耳」。
七間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通的(在山牆開門)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個過道兒,可以通後院。
東西廂房的南邊,有一道院牆,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都是磚地,雨過天晴的院子,不存水。院牆的正中間有一個月亮門兒,為了不讓外院兒的人一眼就看見里院,就在月亮門兒的後邊,立一個磚砌的或木製的影壁。有的在院里擺幾盆花,擺個大魚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涼。
老北京人說:天棚、魚缸、石榴樹。這是四合院夏天的情景。
外院,東西各有鹿頂一間或兩間。鹿頂的房子比廂房稍小一些,用做廚房或是僕人們住。
南房七間的格局,盡東頭兒的一間是大門洞兒,大門西邊的一間是門房兒,房門開在大門洞的西山牆。
盡西頭兒的一間做車房或是做旁門。
Ⅵ 求女子古風衣飾,名字越長越好,不要介紹,只要名字,
你可以去看西遊記,三國演義之類的書,書中女子出場時會描寫她的衣飾。
Ⅶ 古代送禮禮單有哪些
女方嫁妝
一房產:十二塊瓦(莊院十二間房),貼紅雙喜字
二、田產:十塊土坯,包彩紙
三、木器傢具
1.地面上擺的木器傢具:黃花梨攢海棠花圍拔步床一張、酸枝三屏風羅漢床一張、酸枝美人榻一張
琴桌、書桌、各式幾案、八仙桌、黃花梨頂箱櫃(內放銅錢或銀子)、黃花梨立櫃(內塞滿棉花)、楠木書櫃(內放儒家《論語》一冊;佛教《金剛經》一冊;道教《道德經》一冊;皇歷一冊)、楠木多寶格一對(內放金、銀元寶各一對)、豇豆紅瓶一對,上貼新婚多吉的紅條、黃花梨連三橫櫃、樟木箱子四對(內裝皮、棉、夾、單、紗等四季衣)、楠木匣子若干對、梳妝台一座、衣架、銅盒架(上掛布撣子、銅鞋拔子、鞋刷子、蠅甩子等物)、立地大穿衣鏡一架、太師椅、圈椅(均帶坐墊)各四張,兀凳、綉墩各四隻。
2.炕上的木器傢具:嵌螺鈿黃花梨炕桌一張、嵌螺鈿黃花梨金錢櫃一對(內裝銅錢或金錠、銀錠)
四、擺設:
1.沉香木鑲玉如意一柄、岫玉如意一柄
2.銅質蠟扦一對,上插方形雕有龍鳳和喜字花紋的藏蠟。
3.錫質油燈一架,內盛香油和蜜。燈油內以紅頭繩為芯。
4.鍍金小座鍾一座、銀懷表一個
5.綠玉翠竹盆景一盆、銀鍍金六方盆料石梅花盆景一盆
6.大瓷撣瓶一對,內插紅、綠雞毛撣。
8.粉彩茶葉罐一對。
9.白瓷茶具一套、紫砂茶具一套、玻璃茶具一套、木魚石茶具一套
10.各樣瓷器:花瓶、壇子、碗碟、杯盞。(白瓷、青花、粉彩、豇豆紅)
11.素三彩瓷果盤一個、大青花五彩果盤一個。內裝蘋果和石榴。
13.素三彩十八子攢盤一個,裝滿喜果。五彩百寶紋多寶格盤一個,內裝蜜餞乾果。
14.陳女貞酒一壇
15.銅盆內扣大紅綉鞋一雙
16.掛鏡、掛屏,有同喜、竹梅雙喜、榮華富貴與玉樹臨風四種花樣
五、化妝品及日用品:
1.梳理用具:黃楊木梳六匣;湘、蜀竹篦子兩匣;紫檀木梳妝匣一個
2.洗漱用具:漱口盂、銀質刮舌子、牙刷、青鹽;彩色手巾、檀香皂、桂花鹼等。
3.化妝用品:胭脂盒、胭脂墊、棉花胭脂、畫眉膏、畫眉筆、白蘭頭水、玫瑰水、桂花頭油、撲粉、鴨蛋粉、雪花膏、花露水。
4.床上用品:綉著滿床笏緞子床簾、幔帳。
5.彩緞衾褥、鴛鴦枕。八鋪八蓋。
6.各式不同的門簾、窗簾、椅披、凳套。包括緞子門簾,玻璃珠門簾,綠走水,五彩流蘇等
7.四季衣服、鞋襪及其它穿戴物。
其中:
1)皮、棉:大毛皮旗裝,銀鼠皮、灰鼠皮、羊皮、珍珠毛各一件。各種棉旗裝十二套。
2)夾衣:紗夾、綢夾、緞夾、布夾旗裝。共三十二套
3)單、紗:單衫、紡綢、湖綢、繭綢、薄紗花布大褂。十二套
盛暑季用的實地紗、麻紗、亮紗大褂。十二套
還有白細布或夏布襯衣配套,以防露體。十二套
4)外罩兒,即敞衣,綉有五福捧壽、鳳穿牡丹、百蝶穿花、萬字長春等吉祥圖案。十二套
5)尺頭(即衣料):各色上等絲綢三十匹,香雲紗六匹、各色彩緞二十匹,織錦緞二十匹,雲錦十匹,蜀錦十匹,各色絹紗十二匹,絨呢十二匹
6)被面:綉花緞子被面三十六條
7)鞋:花盆底鞋二十雙、各色綉花鞋二十雙、各色江綢綾襪四十雙、各色針黹四十分、包頭手巾四十分。
8)其它零星小件,包括綉有不同吉祥圖案的汗巾、絲線腿帶、不同形狀的荷包等等。
六、金銀首飾
珊瑚朝珠、金珀朝珠、蜜蠟朝珠、沉香朝珠各一盤
青玉各式佩四件、白玉各式佩四件、水晶各式佩兩件、金珀各式佩兩件 珍珠手串、翡翠手串、珊瑚手串、沉香手串各兩串
翡翠搬指二件、象牙搬指二件、有眼鹿骨扳指二件、牛角搬指二件
赤金鑲寶扣一對、白玉鴛鴦扣一對、攢珠累絲蜜蠟松石褂紐四副、玉柄象牙柄小刀火鐮兩分
金項圈四個、銀項圈六個
攢珠累絲金鳳一個、雙鸞銜壽果金簪一支
銜珠金鳳簪一對、點翠鑲嵌和田白玉鳳鳥簪一對
點翠累絲鳳簪一對、點翠銀絲團鳳釵一對
赤金累絲長簪一對、赤金鑲嵌長簪一對、翡翠長簪一對、白玉長簪一對 萬福萬壽點翠長簪一對、雙喜如意點翠長簪一對
鑲嵌珍珠長簪一對、鑲嵌寶石長簪一對
翡翠白玉點翠珊瑚珍珠寶石瑪瑙玳瑁牛角水晶各式挑簪各兩對
金銀雜簪二十二支
金銀鑲嵌大小耳挖子若干、壓鬢花、金銀絹花頭正兒、關頭丁若干
赤金累絲鑲嵌鐲一對、象牙包金鐲一對、白玉鐲四對、翡翠鐲四對
尋常金銀鐲子八對
翡翠環一對、珍珠環一對、白玉環二對、綠玉環二對
珍珠耳墜四對、翡翠耳墜兩對、寶石耳墜兩對、赤金累絲鑲寶耳墜兩對 白玉瑪瑙松石銀溜金耳墜各一對
翡翠鉗三對、白玉鉗三對、點翠鉗三對、鑲嵌珍珠鉗三對
鑲嵌寶石鉗三對、各式小金鉗六對(環形穿耳洞式的耳環為「鉗」) 尋常金銀珠玉耳環十六對
金指環六對、玉石戒指兩對
紅藍寶石、紫晶、藍晶、松石、青金石戒指各一對
赤金扁方一對,銀鎦金扁方兩對
鑲珠雙喜鈿、雙如意銀邊鈿、米珠花鈿、玉珠花鈿各一
珊瑚墜角兩對、青金石墜角兩對
正珠墜角兩對、祖母綠寶石墜角一對
翡翠南珠墜角一對、米珠小墜角四對
東珠六顆,小正珠十顆,湖珠十二顆,米珠四十顆
琥珀四塊、紅寶石四塊,藍寶石兩塊,綠寶石兩塊
七、古玩字畫:
織金彩瓷瓶四對、郎紅玉壺春一對
成化鬥彩瓶一對、宣德五彩雲紋帶蓋罐一對
粉彩雞缸杯一對、成化鬥彩鴛鴦荷花高足杯一對
宣德霽紅瓶一隻、宣德蘭釉留白梅瓶一隻
子岡白玉和合二仙擺件一尊、三層綠玉熏球一個
玉辟邪一對、玉馬一對、玉璧一對、玉璜一對
沈周的山水一幅、王希孟的山水一幅
范寬的山水一幅、仇英的仕女圖一幅
陳道復的花鳥一幅、蘇漢臣的嬰戲圖一幅
蔡襄的行書一款、米萬鍾的行書一款
文徵明的小楷兩款、陳獻章的草書兩款
八、葯材香料:
人參、丹參、何首烏、靈芝、麝香、沉香、冰片、牛黃、雪蓮、當歸等葯材若干 檀香、藿香、丁香、甲香、白芷、胡椒、蘇合香、安息香若干
同仁常、西鶴年、琪卉堂日用成葯六匣
九、書籍四箱、文房四寶一箱
十、陪嫁丫環及僕役:
丫環四人家人四房
男方禮品 以下的禮品皆是均雙數以取其「好事成雙」之意。
聘金:這表示著男方承認和感謝女方家長對女兒的養育之恩。
聘餅:一擔(五十公斤)
海味:分四式,六式或八式,款式與數量視男家的經濟狀況而定。每款通常分兩包。其中發菜是必須的,以取其發財之意,而其他的海味有鮑魚、蚝豉、元貝、冬菇、蝦米、魷魚、海參、魚翅和魚肚等。
三牲:兩對雞,兩雄兩雌(如父母不全,這則一對已足夠);豬肉三至五斤起雙飛(喜只飛),即一片相連開二,以表示豐碩誠懇的敬意。
魚:大魚或鯪魚;意即腥(聲)氣;也表示有頭有尾年年有餘。
椰子:兩對(父母不全可用一對),即有爺(椰)有子的意思。
酒:四支,表示愛情濃郁。
四京果:即龍眼乾、荔枝幹、合桃乾和連殼花生,以祝福子孫興旺,亦含圓滿多福,生生不息之意。
生果:即生生猛猛的意思
四色糖:即冰糖、桔餅、冬瓜糖和金茦,表示象甜密,白頭到老的意思。
茶葉、芝麻:因為種植茶葉必須用種子、故以茶葉作禮品,暗喻女子一經締結婚約,便要守信不渝,絕無後悔,亦即「油麻茶禮」。 帖盒(禮金盒):內有蓮子、百合、青縷、扁柏、檳椰兩對、芝麻、紅豆、綠豆、紅棗、合桃干、龍眼乾,還有紅豆繩、利是、聘金、飾金、龍鳳燭和一幅對聯
香炮鐲金:香(無骨透腳青),炮(大鞭炮和大火炮),鐲(龍鳳成對喜鐲)。
斗二米:男方准備十二斤糯米、三斤二兩砂糖,這是給女家做湯圓的,以取其圓滿,甜蜜美滿之意。
女方的禮品 男家禮物的一半或若干
茶葉、生果、蓮藕、芋頭和石榴(各一對)、賀維巾
長褲:意即長命富貴
鞋(一對):意即同偕(鞋)到老
扁柏、姜、茶煎堆、松糕
回聘金
檳椰(受一個,余數則全回給男家):意即一郎到尾
民間聘禮必備的9樣
梳子:所謂「一梳梳到底,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子孫滿堂」, 梳子有「結發」之意,尤白首相庄,指夫婦一生相愛相守,白頭偕老。
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為衡量幸福的標准,指百子千孫,幸福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新人今後生活事業步步高升的祝福。
壓錢箱:九寶中的第九寶是壓錢箱,是婚慶中女方送嫁禮品之一,藉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時也是女子婚後用於收藏心愛珍品之物。
如意秤:取材於傳統婚禮儀式中用於新郎掀開新娘紅蓋頭的如意秤,現作為父母送給出嫁女兒的婚慶九寶之一,希望女兒今後的生活稱心如意,夫妻如意同心。
鏡子:代表圓滿、完滿,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麗,是對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祝願;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託。
都斗:原是量糧食的器具,在婚嫁禮儀中用於彰顯男方的財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兒嫁過去之後也能過上豐衣足食、輕松無憂的富裕生活。
剪刀:是傳統婚禮中的「六證」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裝剪裁之用,婚嫁禮儀中寓意新娘婚後生活的綾羅綢緞、前程錦綉,共享人生的榮華富貴。
算盤:生活中用於算籌收入和開支的計算工具,婚慶禮儀中的千足黃金算盤,寓意新人對未來安寧富裕生活的理想與規劃,能夠合理的投資理財,贏得廣茂財源。
綉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在花繁錦綉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
Ⅷ 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門上雀替和門簪分別是哪一部分前出廊子後出廈又是什麼意思
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首先在於它的歷史悠久。
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里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製以地八畝為一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宅,北京傳統四合院住宅大規模形成即由此開始。
明清以來,北京四合院雖歷經滄桑,但這種基本的居住形式已經形成,並不斷完善,更適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四合院形式。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在於它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在中國傳統住宅建築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國住宅建築大部分是內院式住宅,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稱作「一顆印」。這種住宅適合於南方的氣候條件,通風採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彼此之間有游廊聯接,起居十分方便。
四合院是封閉式的住宅,對外只有一個街門,關起門來自成天地,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非常適合獨家居住。院內,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開門,一家人在裡面和親和美,其樂融融。由於院落寬敞,可在院內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造景。居住者不僅享有舒適的住房,還可分享大自然賜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
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
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除去風水學說外,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一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
舊時的北京,除了紫禁城、皇家苑囿,寺觀廟壇及王府衙署外,大量的建築,便是那數不清的百姓住宅。
《日下舊聞考》中引元人詩雲:「雲開閭闔三千丈,霧暗樓台百萬家。」這「百萬家」的住宅,便是如今所說的北京四合院。
為什麼叫「四合院」呢?因為這種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東廂房和西廂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圍合,形成一個口字形,裡面是一個中心庭院,所以這種院落式民居被稱為四合院。
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不過,只要人們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會想到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其他地區的民居有些就不是這樣。譬如山西、陝西一帶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個南北長而東西窄的縱長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為東西長而南北窄的橫長方形。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築本身並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只是轉角處的游廊。這樣,北京四合院從空中鳥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圍合一個院落。
而南方許多地區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西、南北四面房屋並不獨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將庭院稱為「天井」,可見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難免使人顧名思義,聯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成語。
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實的院,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廣大。
北京四合院的文化內涵豐富,全面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居住觀念。
譬如東北地區漢族的套大院(東北農村四合院),符合北京四合院的前兩個特點,但卻不具備文化內涵豐富這一特點。
舉例說,東北四合院的單扇門(中國傳統多為雙扇門的形式)、堂屋背後設「倒閘」作為貯物間等做法都使人感到是清代山東等地「跑關東」的移民帶去的窮人習慣的延續。正是因為以上幾個特點,人們往往將北京四合院作為中國四合院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式。
北京四合院能在歷史上存在數百年,是因為它具有其它住宅建築難以並論的優點。今天,當都市現代化的腳步逐漸加快,重重疊疊的高樓大廈興起的時候,人們––尤其是世代生長在京華的老北京人,會對四合院產生一種特殊的眷戀之情。
四合院建築,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徵。「四」東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徵。四合院建築之雅緻,結構之巧,數量之眾多,當推北京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羅棋布,或處於繁華街面,或處於幽靜深巷之中;大則佔地幾畝,小則不過數丈;或獨家獨戶,或數戶、十幾戶合居,形成了一個符合人性心理、保持傳統文化、鄰里關系融洽的居住環境。它形成了家庭院落為中心,街坊鄰里為干線,社區地域為平面的社會網路系統。 四合院建築的布局,是以南北縱軸對稱布置和封閉獨立的院落為基本特徵的。按其規模的大小,有最簡單的一進院、二進院或沿著縱軸加多三進院、四進院或五進院。 北京的四合院住宅,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不論在形式上,還是在結構、材料、施工方法上,都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首先是大門,它是舊社會主人地位的一個表徵。王府大門是最高形式,其次有廣亮大門、如意門等。廣亮大門只有品官的宅第方可使用。 進大門後的第一道院子,南面有一排朝北的房屋,叫做倒座,通常作為賓客居住、書塾、男僕人居住或雜間。自此向前,經過二道門(或為屏門,或為垂花門)進到正院。這二道門是四合院中裝飾得最華麗的一道門,也是由外院進到正院的分界門。 在正院,小巧的垂花門和它前面配置的荷花缸、盆花等,構成了一幅有趣的庭院圖景。正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開間進深都較大,台基較高,多為長輩居住,東西廂房開間進深較小,台基也較矮,常為晚輩居住。正房、廂房和垂花門用廊連接起來,圍繞成一個規整的院落,構成整個四合院的核心空間。 過了正房向後,就是後院,這又是一層院落,有一排坐北朝南的較為矮小的房屋,叫做後罩房,多為女傭人居住,或為庫房、雜間。 四合院里的綠化也很講究,各層院落中,都配置有花草樹木、荷花缸、金魚池和盆景等。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建造,大都是在封建社會的晚期,它滿足了人們衣食住行的需要,滿足了人們希望得到友誼、同情、理解、信任的需要。數代人的居住實踐表明,住在四合院,人與人之間能產生一種凝聚力與和諧氣氛,同時有一種安全穩定感和歸屬親切感。這與現代公寓住宅永遠緊閉大門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Ⅸ 廣亮門的與如意門
在豐富悠久的北京歷史文化中,胡同建築文化佔有重要地位;而城區里為數眾多的胡同中,四合院的門樓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築。
今天,胡同里存在的四合院門樓多為清代所建,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在一些老胡同里也還保存著極少數的明代建築。這些年代悠久、造型精美、不同風格的門樓,包括其門頭、戧檐、門簪、門墩、門鈸……的裝飾藝術,有著極高的研究、考證、欣賞價值。京城的宅門可分為三類:屋宇門、牆垣門、西洋門。這里只介紹為數較多的廣亮大門和如意門。官宦之家的門樓是廣亮大門。如四合院在胡同北邊,門樓要建在院落的東南角,所謂坐北朝南。大門的進深一分為二,門里門外各形成半間房的開間,從外面看有寬闊的門洞。門洞的前檐下左右對稱裝飾木製雀替與三幅雲,這是官品的象徵。里邊的木製大門,門框上配木製門簪二個或四個,左右檻框下配石制抱鼓石一對,其石質好,造型高大、雕工精細。為什麼叫廣亮大門呢;《說文解字》中解釋「廣」字為「殿之大屋也。」「亮」字為「亮,同諒、同信也。」
廣亮大門門樓兩側砌八字粉牆,臨街地面設置上下馬石一對,其倒座牆上配有石雕洞的拴馬樁。目前,在東城區的黑芝麻胡同或西城區的正覺胡同里還能見到保留著上下馬石或拴馬樁的老門樓。
在眾多的胡同中,保存完好,為數最多的是如意門門樓。其建築造型獨具特色。門樓闊為一大間,大門設在外檐柱間,門框兩側砌磚牆。門楣與兩側磚角交接處砌成如意狀的磚飾,人們稱其為「如意門」。門樓砌工考究,門頭欄板和戧檐均有磚雕圖案。門簪上配木雕花卉圖案。門頭上的磚雕圖案有著濃郁的北京民俗文化特色。以蝙蝠、喜鵲、仙鶴、盤長、如意等分別組成畫面,各有其寓意。還有雕刻多寶閣或「竹林七賢」故事的;是胡同文化史與民俗史的寫照。木門上的門聯,內容多為修、齊、治、平,或宅主人自撰,在書法上涉及行、楷、隸、篆,可謂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