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拳石間
❶ 怎麼自己製作盆景假山
製作假山盆景首先要做盆子,用5.5的鋼筋焊一個盆子的形狀,鋼筋間距不要太大20厘米最專好,焊好後綁四分之一的鋼屬絲網,綁好網子以後用水泥往上糊,根據自己喜歡的形狀做出來,等水泥凝固後用丙烯上色,一般做成石頭的顏色比較好,也可以直接用石頭磨盆子,造價高不推薦,盆子出來剩下的就是怎麼往盆子里放石頭了,選擇好和盆子相匹配的石頭用雲石膠粘合出自己喜歡的形狀就可以了。
❷ 製作盆景藝術品應注意哪些基本原則
盆景製作應主要遵循以下的原則:
(1)師法自然,因材處理
盆景表現的是大自然的景象,因此一定要順應自然,符合自然規律。而且,盆景所用的材料,如植物、山、石、水、土等,都應具有一定的自然形態和色彩。特別是植物,還具有生命的特徵。因此,製作盆景時要按照不同材料的不同屬性,因材處理。如松柏類宜表現古樸蒼勁的風格,若用它表現婀娜的風韻則要失敗。
(2)主次分明
任何一件藝術品,各部分之間都不可能是同等的。必然有主有次。在進行盆景創作時,必須要採取一定的手段突出主體,以增強感染力。
突出主體,首先要確定主體的體量、位置和形狀,再考慮配體該如何配置。這樣,才更能取得整體的和諧統一。另外,主體的位置也很重要。一般來說,主體不宜放於盆的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邊緣,而應稍偏向一側,放在視覺的重心處。
還可以通過體量、色彩、質地等方面的對比來突出主體。如一棵不太高的小樹,可通過安置一匹小馬作配件,突出樹體的高大來。在顏色上,主體用純度高一些、顏色鮮明一些的色彩,配體用稍灰一點的顏色來襯托主體,可對主體起烘托的作用。另外,還可以利用透視關系中的近大遠小、近清晰遠模糊的原理來突出主體。
(3)虛實相生,疏密得當
在盆景的創作中,虛與實是一對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實,給人以依託;虛,給人以想像。虛和實在盆景中應用非常普遍。比如,在山水盆景中,山為實,水為虛,通過山和水的結合,如水岸線的變化等,達到虛實相生的目的。就山石本身來說,山為實體,為使其虛化,我們在山上鑿洞引瀑,種植樹木。就水體而言,水為虛體,為使其實,可在水中放置小石或舟筏等。
在盆景創作中,虛實結合還指盆景各要素不能平均分配。要有節奏、有韻律地進行安排。用疏與密的變化來表現虛和實。
(4)顧盼呼應
盆景中各元素,如樹木、山石、水面和旱地,無論是主是次,是虛是實,是聚是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進行創作時,各個組成部分必須要有一定的呼應,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顧盼呼應體現在盆景的許多方面。如在景物的動勢方向上,在種類、形體、線條、色彩、質地、虛實、疏密和輕重等各個方面,均要取得顧盼呼應的整體一致感。如在製作山水盆景時,主峰應以剛直線條為主,則配峰也應有剛直的線條與之相呼應。又如,在主景中以某種色彩為主,那配景中也需要有這種色彩,這樣才能取得整體一致的感覺。
(5)露中有藏
古人說「景愈藏則境界愈大,景愈露則境界愈小。」所以,在盆景的創作中,適當地藏起一部分,可以在很小的范圍內表現出很大的境界,並能引起人們無窮的想像,以達到創作的深意。對於山水盆景來說,露中有藏就是使山峰之間互相遮掩,以豐富層次,增加景深。如要表現林木的幽深,則要注意樹木之間,前後樹干互相穿插遮擋,有露有藏。有露有藏是表現盆景意境的重要手法,要注意應用。
(6)巧拙互用
巧,即靈巧;拙,指樸拙,雅拙。巧和拙同樣能給人以美感。在樹木盆景中,往往樹木姿態愈古拙,愈能給人以美感。比如說梅花,花本身靈活飄逸,所以其主幹一定要蒼勁、古樸。才能體現其豐韻。在山水盆景中,山如果雄偉深厚,則山上之樹一定要精巧,與山形成古拙之對比方可。
(7)「三遠」法
「三遠」法是中國繪畫藝術的基本理論。按照人的視點高低,可分為仰視高遠,俯視深遠,中視平遠。在盆景製作中,要力求表現「三遠」。
(8)比例恰當
中國畫論中有「丈山尺樹寸馬分人」的理論,反應了盆景製作中各景物之間的比例關系。合理地處理景物之間的比例關系,可以在小小盆缽中表現廣闊的景緻,收到小中見大的效果。例如,用一拳頭大小的小石表現山峰,如單獨設景,則顯得過於矮小,如能在旁邊襯一黃豆大小的人物塑像,則會感覺石高如山,挺拔蒼峻。
(9)情寓於景
盆景是一門借景抒情的藝術。優秀的盆景不但能再現自然美景,更能引發觀賞者感情上的共鳴。所以在製作盆景時,一山一水,一木一草,都應滲入作者的情思,凝聚作者的情感,使觀賞者不但能看到盆中之景,更能體會到景中之情
❸ 會自在心不遠,出自哪裡
會自在心不遠出自《菜根譚》。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這兩句話並不是一句詩,而是出自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菜根譚》中的「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煙霞俱足;會心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一語。
除此之外要注意的是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里山川之勢;片言只語內,便宛(wǎn)然見萬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達人的胸襟。
《菜根譚》的背後道理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目標不需要遠大,目標越大活得越累,獲得樂趣不必貪多。貪多嚼不爛,需求愈多,愈不能感受幸福。
另外《菜根譚》中的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里山川之勢:盆栽水池只不過拳掌大小,方寸之間,儼然就有萬里山川的氣勢。也就是那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告訴我們應該始終聚焦於自己真正喜歡,真正擅長的地方,才是有價值的,才能取得效果。
❹ 欣賞自栽的盆景也是一種…
中國是世界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以凝煉的語言,傳神的文字,十分生動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風情韻致,還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岩穴,苔紋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品賞山水盆景後發自內心贊美的詠嘆。「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達。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得見成蔭否?人生七十稀。」這首詩是白居易自栽松樹盆景幾十年,對松樹盆景蔚然成林,蔥蘢突兀,富有強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詩人、畫家如蘇東坡、陸游不僅親自製作盆景,且往往觸景生情,詩興勃發,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詠,留下許多名句:「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蘇東坡《取彈子石養石》)「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天功日衰稿。」(陸游《菖蒲》)。這些詩篇不僅表述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還對山水盆景作了細致的描述和贊美。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謝宗可《蟠梅》詩:「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蛟蟄凍雲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在宮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康熙在《詠御制盆景榴花》中寫道:「小樹枝頭一點紅,嫣然六月雜荷風; 青葉里珊瑚朵,疑是移銀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襯托,榴花的嬌艷欲滴寫的十分傳神。
同是用《小重山》詞格描寫盆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詞:「紅架方瓷花鏤邊,綠松則半尺,數株攢,斷雲根取石如拳。沉泥上,點綴郭熙山,移近小闌桿,剪苔鋪翠暈,護霜寒,蓮筒噴雨冥飛泉,添香靄,借與玉爐煙。」龔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寫道:「三尺宣州白狹盆,吳人偏不把,種蘭蓀,釵松拳石疊成村,茶煙里,渾似冷雲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護柴門,秋霜長為冼苔痕,丹青叟,見也定消魂。」兩首《小重山》詞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觸景生情和浮想聯翩的感覺。
❺ 黑松盆景的養護與製作
簡 介
黑松又稱白芽松,松科常綠喬木。樹皮灰黑色 ,鱗片狀開裂;冬芽銀白色。葉針形,2針一束,粗 而硬,深綠色。枝條橫展,輪狀排列,姿態古雅。
黑松原產日本。我國山東、江蘇、安徽、浙江 、
觀賞應用
黑松盆景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庭院、陽台均可 培養。其枝幹橫展,樹冠如傘蓋,針葉濃綠,四季常青,樹姿古雅,可終年欣賞。在生長期間,宜陳放於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之處,不宜長時間放置於室內。多年培養的黑松樁景,老乾蒼勁虯曲,盤根錯節,表現龍蟋風翥的奇姿和堅韌不拔的生機, 是家庭培養觀賞的佳品。
養 護
上盆
①選盆:黑松枝葉深綠,宜選用中深的紫砂陶盆,小型盆景可用釉陶盆,大型盆景可用白礬石或大理石的鑿石盆。盆形可根據樹型而定,一般以長方盆或橢圓盆較多,懸崖式造型則宜用高深的千筒 盆或中深的方盆。
②用土:黑松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疏鬆深厚 的中性土或微酸性上為宜。盆栽最好用山土或腐葉 土,摻拌20%砂土為培養土。土壤不宜太肥沃,以 控制生長。
③栽植:上盆時期以3月萌發前為好。植株宜帶 宿土。對過長的根系可適當剪短,以便栽植時,根 系不至拳曲於盆中。
(3)造型
①整姿加工:以攀扎為主,修剪為輔。黑松樹 樁養坯一年後,方生長良好。根系發達,成活率高 ,抗煙塵污染能力強。
2.盆景的製作
(l)選材
從山地野生的黑松林地,選取天然飛籽下種、生長矮小而粗壯的植株,尤以從石隙中生長出的小 老樹樹樁為佳。採掘後,先露地栽培(養坯),待 根系發育良好、枝葉生長茂盛時,再上盆加工造型 。 為適合製作盆景的需要,在露地栽培時,應選 擇光照充足、土壤較瘠薄處,控制水分和養分的供 給,使其主根粗短,側根發達,莖干矮小而屈曲, 枝葉密集而叢生,姿態古樸而雅美,成為良好即可 上盆加工。樹樁主幹較粗大,可適當切削加工,再 將保留的側枝攀紮成平伸或下垂狀,選留側枝應注 意不留平行枝、對稱枝,以有層次差落為佳。 黑松的整姿加工宜在休眠期進行,這時樹液流動 緩慢,修剪枝條不致有松脂外溢之虞。在生長期間 ,只可攀扎造型,或摘芽控制生長,不可修剪整姿 。
②樹干造型:黑松盆景可製作成斜乾式、曲干 式、懸崖式等形狀,也可製成附石式盆景。由於黑
松針葉粗硬而較長,不宜剪紮成層片狀,多以自然 形為主,顯示典型松樹特色。
養護管理
(1)培養環境
黑松耐寒耐旱,可常年陳放在庭院中台坡和陽台、乎台上,光照充足、空氣流動之處。但小型盆景在盛夏時,不宜強光暴曬。冬季可露地越冬,最好連盆埋人向陽背風地方。若在室內越冬,室溫不宜太高,清明節即可移到室外。
(2)澆水
黑松喜乾燥而忌積水,澆水不可過量,見幹才澆,澆則澆透。在生長期適當控水,可使枝幹粗矮,針葉短小,增添觀賞價值。夏季高溫時,可經常 噴葉面水,有利生長。
(3)施肥
黑松耐瘠薄,土壤缺肥,也能正常生長,且促 使干矮、枝密、葉短。但在生長期適當施1~2次稀 薄腐熟的餅肥水,有利於健壯生長,增加抗病蟲害 能力。
(4)修剪
黑松盆景為保持其優美古雅樹形,要進行適當 慘剪,修剪在生長期以摘芽為主,每年3~4勻,當新芽伸長但尚未抽生針葉時,可摘去每個頂芽的1/ 2左右,如不需要增長枝條的盆景,可將頂芽全部摘去。對於影響樹形美觀的枝條,可於休眠期修剪。
(5)翻盆
黑松盆景一般3~5年翻盆一次,以2~3月進行 為宜。翻盆時要保持原來盆土完整倒出,去除1/2舊土,剪去過長根系,以及枯根、爛根,同時修剪 部分不必要的枝葉,以保持盆土上下部分的平衡。 如原盆容量不夠,可換以稍大的新盆,栽植方法與上盆同。
(6)病蟲害防治
黑松常見的病害有葉銹病、落葉病、曲枝病和 松瘤病等。防治措施:松針銹病及松瘤病可噴灑65
%可濕性福美鐵或福美鋅300倍液;落葉病可噴灑0 .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常見的蟲害有蚜蟲、介殼蟲 、紅蜘蛛和松梢螟等。紅蜘蛛和松梢螟等可用50% 殺螟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40%樂果乳油2000 倍液噴殺之。
❻ 淺談盆景與插花藝術的 文章
插花藝術淺談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種繁多的鮮花供人們選擇,滿足家庭和單位各種慶典、迎客、結婚和裝點家居的需要。
插花就是把花卉包括枝、葉、花、果作為素材,插在花瓶、花盤、花盆等容器里,不需泥土栽培,以達到給家庭帶來一種情趣和溫馨,使人觀賞後起到修身養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與盆景有共同之處,但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主要表現在花卉不帶根,沒有泥土,插在瓶里所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受到限制,花期多則十餘日,半個月,少則一至兩天。因此,瓶插花卉作品,要求做到根據不同季節,掌握好花期,才能按時欣賞和品味到插花藝術之美。
學會插花並不難,但要學得精並不容易。初學者要掌握好花卉素材的選擇和處理,造型和搭配,先從簡單易學開始,不妨可找些彩色插花圖片作參考。與此同時,還應學些有關花卉、繪畫、文學等方面有關知識,提高和豐富藝術修養。在熟練技巧的基礎上,深入生活,再去學習高難度的插花藝術。
插花的種類,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1.鮮花插花,具有自然之美,色彩艷麗,清新真實,適用於家庭客廳、卧室、書房等,其缺點是保養時間短。2.乾花插花,所選用的花材是經過脫水,加工後的自然植物材料,既不失去花形自然美,還可修飾染色,經久耐用,管理方便。其缺點是怕潮濕環境。3.人造插花,即各種絹花、絛綸花、水晶花、塑料花等,模擬性很強,品種較多齊全,使用時間較長,還可清洗掃塵,缺點是生命力的真實感差。
淺談插花藝術的魅力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及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我們的民族素以風雅著稱,以花贊人、以花喻人、賦予花人格魅力是我們的傳統,如「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譽為「四君子」等等可謂家喻戶曉。我國插花在風格上崇尚自然,朴實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線條、構圖的完整和變化,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脫俗,樸素大方;在意境營造方面,插花表現題材廣泛,多賦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觀之耐人尋味,回味悠長。插花藝術是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現代人尋找精神家園,親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藝術是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插花藝術品是凝固的音樂。音樂的美感富於流動性,音符的跳動旋律或纏綿、或高亢,給人以無限遐思和聯想。插花作品中那飄揚的絲帶,斜逸的枝葉,優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彷彿聆聽到了美妙的音樂。繪畫是以形象和色彩來表現主題的,插花作品也具有這種特性,而且插花的立體感和觀賞性比繪畫更強烈,插花的製作更便捷,取材更廣泛,可操作性更強。作品完成以後仍可依據作者的構思不斷地進行修改和調整,以表達變動的情緒和內心感受。詩歌是一種文學表現形式,抒發的是一種強烈的內心感受。詩歌的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激發出了人們豐富的想像力。插花作品也具有這種功能,它所營造的意境或模擬植物的自然生態美,或以誇張手法表現景物或園林景觀,或以事件、人物為題材進行抽象概括,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觀或抽象地表現人的思維靈感火花,插花也與之有相似之處是一種造型藝術。但是插花是一種鮮活的藝術,充滿了盎然的生機,這又是雕塑所無法比擬的。因此說,插花藝術同其他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插花以其簡潔的表現形式,廣泛的取材與表現題材的多樣化,使得這種藝術表現形式還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比如時裝展示會展示的服裝,有些可以演變為日常著裝,而有的則純粹是藝術性展示。但是這些純藝術性的時裝也可以起到引導潮流或拓寬人們視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樣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屬性,插花有藝術插花和禮儀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較強,製作難度很大,起著引導潮流的作用;而後者的普及性更強一些,非專業人員不具備系統理論和實際經驗,但采擷一些鮮花,准備一些普通材料,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創作出一些插花作品來裝點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廣泛的公眾特性,這是插花藝術普及與推廣的社會基礎,也是插花藝術品進入市場,形成規模效益的依據之一。
插花藝術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製作過程中作者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鮮花為主要製作材料。盡管保鮮技術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但插花作品的壽命仍然是短暫的。通過鮮花這小巧生靈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層的意義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暫與光陰的無情流逝,從而萌生憐花、惜花更護花的情懷,也激發和培養了人們珍惜生活,熱愛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高尚情操。
淺談盆景藝術
盆景為我國獨創,歷史悠久。它主要是應用各種深淺不同、形態別致的花盆,栽種經過藝術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製盆石而成的藝術觀賞品。我國因各地造型不同而風格各異,形成了許多流派,如嶺南派、蘇派、川派等。
盆景是大自然的縮影。仿效大自然的風姿神彩、秀山麗水,於方寸盆間,盡顯大自然物氣變換,樹木榮枯的四時景觀,讓人從中感悟無窮。歷代文人雅士喜愛以盆景點綴生活,陶治情操。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濫觴於六朝,起源初唐,發展於宋代,興感於明清。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盆景和花卉業又進入了新的興旺時期,我市曾舉行過多次盆景展,檔次一次比一次高,讓參觀者賞心悅目,親身體會到不是自然勝自然的景地。現代生活使更多人渴望親近自然,於屋中置一盆景,既古雅而又顯得富有生機。
盆景依其材料和製作不同可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樹樁盆景簡稱樁景,泛指觀賞植物根、干、葉、花、果的神態,色澤和風韻的盆景,一般選取姿態優美,株短葉小,壽命長,抗性強,易造型的植物,根據其生態特點和藝術要求,通過修剪、整枝、吊扎或嫁接等技術加工和精心培育,長期控制其生長發育,使其形成獨特的藝術造型,有的蒼勁古樸,老乾扎枝;有的枝葉扶疏,橫條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聳挺拔。樁景的類型有直乾式、蟠曲式、橫枝式、懸崖式、垂枝式、提根式、叢林式、寄植式等。採用的手法不同,其造型特點和藝術風格各有千秋。廣州和本地地區常用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樹、榆樹、六月雪等為樁景材料修剪成型,自然流暢。其手法稱「嶺南盆景」。而楊州一帶多用黃楊、檜柏、五針松、雪松、榔榆等經人工剪扎,寸枝三彎,層次分明,稱「蘇派盆景」。四川的金彈子、銀杏、紫薇、紅果等植物,懸根露爪,古奇雅緻,稱「川派盆景」。廣西的「雲盆樹樁」等野趣橫生別有一格。
山水盆景亦稱水石盆景,是將山石經過雕琢、腐蝕、拼接等藝術和技術處理,布設於雅緻的淺盆之中,綴以亭榭、舟橋、配植小樹、苔蘚,構成美麗的自然山水景觀。山石材料一類是質地堅硬、不吸水分、難長苔蘚的硬石,如英石、太湖石、鍾乳石、斧劈石、木化石、九龍璧石。另一類是質地較為疏鬆易吸水分,能長苔蘚的軟石,如雞骨石、蘆管石、浮石、砂積石等。山水盆景的造型,有孤峰式、重疊式、疏密式等。山石材料的質、紋、形、色不同,運用的藝術手法和技術方法各異。因此其表現的主題和所具的風格各有所長。鍾乳石盆景著重表現岫岩幽洞,奇峰突起的桂林山水之美,砂積石盆景再現「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險」的壯麗奇觀。山水盆景,小巧精緻,意境深遠。
盆景藝術運用「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給人以「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藝術感染,是自然風景縮影。它源於自然,高於自然,順於自然之理。巧奪自然之工。盆景藝術以詩情畫意見勝。人們把盆景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藝雕」。如果我們工作之餘培養製作一、二盆樹樁盆景或山水盆景,將會給你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處。
淺談盆景意境
「詩情畫意凝佳境,巧奪天工勝自然。」詩情畫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觀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奪天工,這是對盆景「美」的贊譽。美在何處?唯一的表現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從何來?盆景的意境是來自大自然豐富秀麗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過藝術加工,更加超越自然,勝過自然,升華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審美鑒賞的中心。無論是山水盆景、樹樁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錦秀盆間吃,古樸丘壑望中存。」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園藝家周瘦鵑先生,涵養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詩情畫意,充分表現自己的藝術性,常借鑒古人和近人的名畫,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圖」、沈石田的「鶴聽琴圖」、夏仲昭的「竹趣圖」、張大千的「松岩高士圖」、齊白石的「獨樹庵圖」等,以及他自己的創作「歸樵圖」、「聽松圖」、「散牧圖」、「楓林雅集圖」、「觀瀑圖」等。如唐寅的「焦石圖」盆景,反以兩棵抑制生長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淺盆栽植,布景簡潔,意蘊豐富,給人以清涼幽境。又如沈石田的「鶴聽琴圖」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撫琴,旁邊配一小件仙鶴及點石,「使人聯想到詩人林和清的梅妻鶴子,又或許撫琴者正彈著一首梅花三弄。這些盆景的製作,取材以植物為主體,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結合,頗富詩情畫意,就能充分體現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認識、意象等主觀因素與客觀自然的和諧統一;是盆景藝術和盆景創作者的藝術構思和藝術加工的表現。絕非主觀「營造」,而是以景結情的結果。「以景結情」也是創造意境的最重要的過程。僅此樹樁盆景而論,取材於老乾虯枝,蠅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態,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觀自然與主觀意象的結合統一。如單株式、叢林式、懸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結情」的創造意境。如在92年一次江蘇盆展中見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疊石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當的茂密小樹,氣勢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現祖國的錦秀山河,該多偉大、美麗!油然而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第六屆江蘇盆展,所見一盆老乾虯枝的雀梅樹樁盆景,主幹老氣橫秋,橫卧盆中,枝繁葉茂,翠蓋蔥蔥。景名為「靜卧芳園不再武」。「靜」與「武」取其園主夫婦的名字,園主人畢生精力追求盆景,當到退休之年,專心致志於盆景藝術,不再為瑣事爭衡,以娛晚年,寓意言志,頗有意境。 樹樁盆景枝乾的處理也大有講究,江蘇盆景多以剪扎結合,雲片造型為主,而雲片的由來,歷史悠久,又以揚派為主,在發展的過程中,流派紛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調意境。在技藝的要求方面,雲片的造型,以揚派來說,要求平穩、嚴整,精扎細剪「一寸三彎」的技法,要求較嚴,在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師朱保強和已故盆景大師揚州的萬觀堂、泰州的王壽山,他們的作品都有較高的意境,絕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嘆為觀心。但也有人認為雲片造型,似乎太為呆板,以我個人管見,雲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歷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國山水畫宗出「四王」的傳統,雲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韻的,如雲片的分布,高低錯落,有顯有藏,雲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這也就是根據山水樹石的畫理,「晴樹平整」、「雨樹下垂」、「風樹偏斜」、「雪樹空白」的原理,表現盆景的動勢,能從雲林深渺中領略千姿百態之風采,這就是追求意境。這里並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國盆景的流派,豐富多采,兼容並蓄。如嶺南樹樁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為借鑒,可謂是大自然的縮影。近年來蘇州的盆景藝術除傳統風格外,更有所創新,以抽象的手法,製作盆景,給人以遐想。如戲曲盆景「魂斷牡丹亭」的處理,僅以一個草亭(牡丹亭)亭旁植以兩棵古木,略配點石,能呈現出一座大花園的荒涼境界,從杜麗娘的傷春,到夢境幽會,化情思為景物。真可謂「則見風月暗消磨,倚逗著斷垣低垛」表現出幻境中虛實相映的情趣。 總之,盆景的製作,既要有充分的藝術修養、思考、功力等綜合能力,進行藝術加工,又要有靈巧的手法,能夠入畫,才有意境,方為上品。
❼ 清代關於盆景的論述有哪些
陳扶搖著《花鏡》,其中有《種盆取景法》一節,專門述及盆景用樹的特專點和經驗。也談到了屬點苔法:「幾盆花拳石上,景宜苔蘚,若一時不可得,以菱泥、馬糞和勻,塗潤濕處及椏枝間,不久即生,嚴如古木華林。」
吳震方的《嶺南雜記》中說:「英德石大者可以置園庭,小者可列幾案。」
錢塘惕庵居上諸九鼎的《石譜》、程庭鷺的《練水畫征錄》、劉鑾的《五石瓠》等也都有關於盆景的記載。
❽ 姬翠竹怎麼養
對溫度也不沒有太高要求,比較適合在室內生長。
❾ 盆景假山如何製作
假山是山石盆景中的主體,也只有完成了假山的製作,才能組合成完整的山石盆景。那麼,我們不仿就先來製作假
山吧。
製作假山需要准備如下工具、材料:
工具:鋸、鑿、鉗子、榔頭、嵌板、筆刷等。
材料:淺口盆、山石、水泥、沙子等。
假山的製作過程:
1、構思設計:在假山製作前,必須要做到胸有成竹,製作哪一類盆景,哪一種盆景造型,都要確定好,否則就無
從下手,根據構思,初步在沙盤中擺放出山體的形狀。注意:假山的高低、大小要與淺口盆的大小比例協調。
2、粘合膠接假山:膠接山體,第一步,先要調好水泥膠漿,注意膠漿要隨用隨調,還要注意膠漿的稀稠度。第二
步,石材加工,把需要膠接的山體用錘、鑿、鋸等工具加工出紋理和比較奇特的形狀來。第三步,粘合山體,在需要粘
合的山石兩面用嵌板分別塗上水泥膠漿使山石吻合為一體,粘合時要注意,盡量使山石粘合處看不出斷裂的痕跡,還要
注意把粘合處多餘的膠漿清除干凈。
3、保養假山:山體製作完成後,不能馬上碰動,要噴水養護兩三天,山體才會基本牢固。
山石盆景是一種立體的畫。它經過作者藝術加工,進行移天縮地神奇手法的處理,在咫尺盆盎中把自然美景通過山
體、植物、配件組景的形式再現出來。
❿ 結合盆景創作手法解釋 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的道理
僅供參考
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的道理
在創作盆景時,須注意動勢與靜勢均衡,這樣才能發揮景物內部的力量。當然這稗力量是作者思想、感情、理想、願望的灌注。如果忽略動勢,勢炒滿盤死物,毫無氣韻可言。
一般考慮動勢的布局,應以一張一斂內原則。張的力量是向外伸,狀如輻射,使人有人、動和面外之畫的感覺;斂的力量是向內聚,形、層緊湊,使人有深、靜和畫中之畫的感覺。所以動勢布置終究離不開張斂聚散。致於斂勢之類的作品是很少的。
另外在設置動勢時,還須注意平衡。只求其動勢,以致嬌柔造作,反而給人以不自然、不穩定的感覺。要能"既迢險絕,變歸平正"。在考慮動勢與均衡時,須兼顧高度、體量、質量等各稗因素。如只考慮其中一個因素,就必須使構圖刻板呆滯,缺少化。如兩棵一尺高的樹,或兩塊一尺高的石,雖然取得平衡,但構圖死板。如果一尺高的樹以三可拳石為偶,就恰到好處。
盆景的布局最忌四平尺穩,而必須注意取其動勢,達到動靜相襯,使作品避免呆板乏味,顯得生動而有氣勢,同時合乎自然規律。動靜相襯在盆景中從很多方面表現出來。在山石盆景中的欹與正、險與穩、順與逆以及其他不同景物之間的對此等等。有時通過對盆景的命題,起到畫龍點睛、增強作品的動感作用。
在樹樁盆景中,通常以斜乾式和懸崖式最富動勢。曲乾式往往給人以蘊藏抗爭之力的聯想,這又是一種動勢。有時候,景物雖然左右平衡,沒有欹斜,但上下卻有虛實輕重的不同,這也是一稗取勢的方法。如直乾式的造型處理恰當,可以表玩出一種參天古樹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