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幼兒園手工綠植

幼兒園手工綠植

發布時間: 2022-05-17 07:47:09

❶ 如何製作一盆手工綠植

手工綠植製作教程

准備材料:綠色卡紙,固體膠,剪刀。小鉗子,黑膠帶,膠槍,小回花盆,熒光筆答,棉簽,手工刀,鐵絲棒。

溫馨提示:在做綠色葉子的時候,一定要剪大小不一樣的圓圈,如果都是一樣大小就會顯得太單調了,而且在剪開半徑的時候,也不要超過圓心。插入花盆的時候,也不要插的一般高,不然會很死板沒有生機的哦。

相關閱讀:相框製作讓綠色植物在你的相框中生長

❷ 有哪些百元以內的家居好物,能大大提高居住幸福感

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排第一位的是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一件件小事累積出的持續的幸福感,遠遠多於一個大驚喜。

1、收納盒插座

家裡最難整理的絕對是電線無疑,剪不斷,理還亂。

我家有個電線收納盒,連著插排一股腦丟進盒子里,干凈利索。

缺點是線在裡面還是很亂,而且蘋果的大塊頭電腦插頭進去,蓋子就蓋不上了。

相比起單純的盒子,公牛出的這款集成式的插座盒子深且寬敞,還能一鍵斷電,更能解決用戶痛點。

❸ 幼兒園有哪些特色課程

1、學習烘焙

對於純真的孩子來說,烘焙是一項集趣味性、動手能力和創意性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在製作的過程中充分調動感官和手指的協調。通過用雙手敲、打、揉、拉,以及調配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讓孩子的創造力得到體現。

同時,看見自己親手烘焙出的小蛋糕、小餅乾等小糕點,也會幫助孩子們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和對生活的熱愛。

2、戲劇教學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健康,全面發展,戲劇是非常好的一項課程。兒童健康的心理成長,需要文化的熏陶,兒童良好氣質的培養,更加需要文化的滋養。一門好的兒童戲劇課,在孩子成長中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兒童戲劇課程是遵循兒童成長發展天性而開設的一門系統的、綜合的戲劇藝術課程。課程圍繞戲劇表達、戲劇創作和戲劇表演三個層次的戲劇教育內容,培養兒童對藝術的感知力、欣賞力以及語言肢體的表現力。

通過知道孩子設計、參與戲劇創作,具體扮演喜劇角色,通過聲音、台詞、形體、想像力、創造力和協作力的全方位訓練,將多元智能相融合,滿足兒童全面發展的教育需求,豐富兒童的戲劇體驗,綜合培養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3、陽光體育

在幼兒園階段,身體的健康成長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格傑思幼兒園開展的陽光體育課程非常有益於孩子們身體素質的提升。格傑思陽光體育課程內容豐富多彩,課程根據孩子身體的發展特點,通過設計體育游戲、開展爬行、翻越障礙、開展器械運動等活動,讓孩子們享受陽光,在運動中體會到體育活動的快樂。

課程充分遵循孩子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運用科學的方法,給予孩子們充足的鍛煉機會,讓孩子在課程中鍛煉了身體,磨練了意志、提高了體育運動的能力,增進對體育活動的熱愛之情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收獲健康和快樂。

4、創意美術教育

創意美術教育是一門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有主題的美術教育活動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形式。它有利於幼兒智力素質、審美素質的發展,有利於幼兒對美術興趣的提高,有利於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是一種極好的開發幼兒創造潛能的教育形式。

創意美術課程通過主題繪畫教育、手工教育和美術欣賞教育相結合的模式,鼓勵兒童自由選擇各自偏愛或擅長的方式以及運用多種方式的組合進行美術的表現與表達經驗的擴展、提升以及幼兒潛能、創造力的充分開發,為每個幼兒提供發展、成長的條件和機會。

5、花藝培養教育

花藝培訓課程是一門可以讓孩子更接近大自然,更接近美的課程。課程所選材料大多數來於自然界,會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認知,了解花開花謝的過程,增加孩子的愛心。課程包括綠植藝術創作、鮮花藝術創作、乾花藝術創作和永生花藝術創作。

課程通過引導孩子對植物材料進行觀察、整理,通過植物的組合、變形創造出孩子眼中的奇妙自然,培養和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獨具一格的審美情趣和孩子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插花活動後的收拾整理工作,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他們養成自己事情自己完成以及相互協作配合的良好習慣,有助形成做事有始有終的好習慣。

❹ 送侄女生日禮物送什麼好

有多大了?如果10歲以下5歲以上的話就送玩的物品,如:起泡膠,芭比娃娃,奧特曼玩具,小書包,一套讀物……等等。望採納。

❺ 你會送給孩子幼兒園老師一個教師節禮物嗎

不會。對於教師節來說,要祝福的是教育過自己的老師,而所謂的祝福語是要送給全天下的老師的。但是不會給孩子幼兒園老師一個教師節禮物,這樣的意義對於我們父母來說是不存在的。作為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裡面能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更希望孩子能夠在老師面前表現的很好,得到老師的賞識,但是這並不代表在教師節的時候,孩子的父母需要送給幼兒園老師教師節禮物。

所以作為家長來說,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鼓勵和引導自己的孩子做一些正確的事情,做一些有禮貌的事情,但對於我們家長們來說,只要能夠對於老師表達一定的尊敬和一定的感謝就可以了!

❻ 幼兒園環境教育對幼兒的影響

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發展的作用
作為專門性的幼兒教育機構,幼兒園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身心發展產生影響,特別是其特定的環境設置,必然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環境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在開發幼兒智力、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發展方面,越來越引起廣大兒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環境是兒童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在早期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幼兒的生存質量得到普遍關注,幼兒園環境創設是改善幼兒生存環境、提高幼兒生存質量、創造環境將成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內容。
所謂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它是由幼兒園的全體工作人員、幼兒、各種物質器材、人事環境以及各種信息要素,通過一定的文化習俗、教育觀念所組織、綜合的一種動態的、教育的空間范圍和場所。這種空間范圍,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質,又具有教育性質;既是開放的,又是相對封閉的。它不僅受到特定的地理環境、空間方位的影響,又受到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氛圍的影響。
(一)幼兒園環境的分類
幼兒園是幼兒長期生活、游戲和學習的場所。在幼兒園幼兒的身心發展不僅有賴於系統的數學,更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這種熏陶和影響既可能是積極的、有益的,也可能是消極的、有害的。由此可見,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環境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園環境從其存在形式來分,可以分為室內環境和室外環境。其中室內環境包括教室、走廊、活動室等;室外環境包括操場、園門、門廳等。從其組成性質來分,幼兒園環境可以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幼兒園物質環境主要包括生活設施、教玩具材料設備等有形的物質。幼兒園精神環境主要包括集體氛圍、活動氣氛、心理因素構成的一個復雜的環境系統,它與幼兒園的物質環境共同構成了幼兒園環境的整體。盡管與物質環境相比,精神環境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環境,但它對身處幼兒園的老師和幼兒的心理活動與社會行為,乃至這個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巨大的潛在的影響力。
因此,幼兒園環境既包括人的因素,又包括物的因素;既包括幼兒園內部的小環境,又包括與幼兒園教育相關的園外的家庭、社會、自然的大環境。
(二)幼兒園環境的教育作用
幼兒園環境如同教師一般,對幼兒的認知具有激發性,使幼兒處於積極的探究狀態,在各種嘗試中使用材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幼兒園環境也是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幼兒與物體之間互動的關鍵性因素,對幼兒的社會性的發展具有潛在的深刻的影響。
1.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
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的觀點,人的行為就是「刺激——反應聯結,通過刺激可以預測反應,通過反應可以預測刺激」。幼兒的認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幼兒園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一種刺激條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兒的某些行為習慣。一旦幼兒園環境創設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就可以影響或促進幼兒特定方面的發展。例如,在區角活動中,教師通過地板上的小腳印提示該區角的活動人數,這種地面的創設就是對幼兒行為的預期,即暗示進入該區角人數與小腳印數相一致。顯然,在這種情況下,環境就能替代教師的指導語,成為行為習慣的提示。
根據幼兒學習興趣、內容,可以將學習內容或成果展示在幼兒園的走廊、教室內,或是在環境中創設問題情境等,通過環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呈現學習內容,延伸學習活動,從而發揮其介入功能。
例如,在開展「我們的動物朋友」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把自己和家長一起搜集來的有關動物的圖片、模型等分門別類整理後,展示在教室的四周,讓人彷彿置身於動物世界之中,從而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索的慾望。此外,孩子們用各種材料,如小石子、磚塊、貝殼、木塊等,在戶外場地上鋪設了形態各異的小路,孩子們通過用腳踩、用手摸來感知光滑、粗糙、寬窄、長短等,在與周圍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有效地引發了幼兒自主活動的願望,從而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與願望。
2.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所謂兒童社會化,是兒童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逐漸獨立地掌握社會規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妥善自治,從而客觀地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發展過程。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是一定的環境中實現的。
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幼兒與物體之間的交流少不了環境的支持與介入。幼兒園環境的諸多方面,如環境布置的內容及其營造的氛圍、活動空間的安排及活動材料的投放等,會通過影響兒童在交往過程中的情緒狀態、交往對象的數量等來影響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例如,幼兒園的教室內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區域便於幼兒在人數不同的小組中進行合作式學習,使幼兒與同伴之間的溝通、競爭與合作更容易一些,也便於教師進行觀察、傾聽和記錄;區角內的各種工具、材料和設備放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讓孩子們在那裡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用自己喜歡的姿勢自由自在地、全神貫注地進行探索、學習;在幼兒園的樓梯下、走廊盡頭或是教室的一角設置私密空間,滿足幼兒到這個小空間里安靜地休息,或與同伴談心,使內心得到一種釋放或安慰,等等。就像馬拉古茲所言:「教育乃是由復雜的互動關系所構成,也只有『環境』中各個元素的參與,才是許多互動關系實現的決定性因素。

❼ 幼兒園室內裝修需要注意什麼

1、室內空間布局,首先要注重走廊和樓梯的設計,做到各區之間互不影響,同時也方便了管理人員的管理,有利於交通疏散。除此之外,還要根據孩子們的具體需求,對空間的尺寸和布局進行整體的設計。
2、室內玩具盡量避免大型玩具,因為尺寸較大,佔用空間較多,不太適合應用在室內。在選擇時,可以用小型的玩具代替,但是要保證安全性,底部還要鋪設柔軟度高的塑膠地板,避免孩子們在玩耍過程中發生意外。

3、室內活動空間及休閑娛樂空間,對室內的設計要求均不同。不論是牆面色彩的選擇,還是瓷磚、塗料、手工藝品、牆畫壁紙等等,都需要根據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進行整體的設計,體現寓教於樂的精神。
4、裝飾效果,必須融入綠色。不管是室內活動空間,還是室外活動空間,都應該將綠色調融入空間,凸顯自然感。比如教室內擺放一些綠植,走廊布置一些大型的綠色花卉等等,都能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

❽ 家裡的舊碗碟不會再用了,有哪些方法可以循環利用

家裡的碗碟用一段時間是需要更換的,那麼舊碗碟是肯定不會再使用了,但是不能直接扔掉,這種是很不吉利的行為,所以我們可以將舊碗碟改造成其他的物件,這樣就能夠循環利用了,比如:寵物碗碟、花盆和裝飾品。

第三個物件:裝飾品。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碗碟還有一個用處就是給孩子進行創作,因為現在幼兒園經常會做一些手工類的活動,可以讓孩子在碗碟上進行繪畫,這樣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鍛煉孩子的想像思維,同時也能將設計好的碗碟放在壁龕里當做展示品,時間長了可以把這個地方設計成孩子的專屬領地。

❾ 幼兒園環境怎樣體現與兒童平等尊重的關系

片段一:

春天到了,我們帶幼兒到戶外尋找春天,進行了這樣的談話。

教師:「孩子們,春天來了,你們在幼兒園發現了什麼?」

幼兒:「躺在春天的綠草上感覺刺刺的,躺在冬天的黃草上不刺。」

幼兒:「小水池裡除了有小金魚,還多了許多小蝌蚪。」

一說到「蝌蚪」的話題,孩子們頓時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他們對蝌蚪持續觀察、互相討論的時間超過了30分鍾。在回班級後的談話中,幼兒又提出了十幾個關於蝌蚪的問題,部分幼兒還萌生了想撈些蝌蚪帶回班級養的想法,

「那我們用什麼撈蝌蚪呢?怎樣才能撈到呢?」教師問。

在教師引導下,幼兒收集了許多工具,有大小不同的漏勺、湯勺、小桶、礦泉水瓶、塑料袋等,迫不及待來到小水池邊……教師關注到部分幼兒沒撈到蝌蚪,只羨慕地看著同伴。之後,教師把大家召集起來,討論分享「撈蝌蚪」的經驗。

小蝌蚪已經在班級生活了三天,幼兒每天都主動去照料和關心它們。

一天早上,丁丁急急忙忙地拉我去班級,原來玻璃缸里的小蝌蚪已死了一半。「小蝌蚪怎麼會死呢?」我們圍繞蝌蚪的死因該做些什麼等問題展開討論:

「蝌蚪喜歡的家不是玻璃缸,而是更大、更自由的地方。」

「對,小水池裡有蝌蚪的媽媽,還有很多同伴,小蝌蚪不會孤獨。」

……

通過討論,幼兒決定將死去的蝌蚪埋在小菜園里,把剩下的蝌蚪重新送回小水池,還表示以後保證小水池清潔,讓小蝌蚪的「家」變得更舒適。

片段二:

在大家都興奮地圍著蝌蚪的時候,朝燁神秘地跑過來說:「老師,我發現幼兒園有各種各樣的草,可能有幾百種。」我故作吃驚地回應:「有這么多啊,我們都沒發現呢。在哪兒呢?」「操場上、籬笆下、牆角、山坡上、滑梯下面都有,很多很多。」

接下來的戶外活動中,朝燁總愛拉著老師去看他發現的草,並要求老師幫他拍下來。老師在主題牆預留了一塊地方,讓他自由粘貼列印的照片。一個幼兒問:「你知道它們是什麼草嗎?」朝燁愣了:「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可以問老師。」老師發現自己也不認識,就鼓勵他回去尋求家長幫助。

晚上,朝燁媽媽打來電話。老師在說明緣由後,建議家長可以利用來園接送的時間,支持和協助朝燁進一步觀察幼兒園的「幾百種」草。

老師還利用下午廣播站的自由播報時間,讓朝燁分享他的探究與發現。

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尊重兒童是最核心的理念。上述兩個片段雖簡單,卻集中體現了「尊重」的園所環境所具備的特徵。

尊重兒童的幼兒園環境,首先要支持兒童獲得存在感和掌控感。成人不是決斷的主體,兒童才是審視的主角。就像上述案例中,活動主題是「感受與尋找春天」,原本教師是引導兒童關注紅花綠草,但在發現兒童的興趣聚焦在蝌蚪上時,馬上就切換到兒童視角,追隨兒童的興趣和需求,為兒童的探究發揮」鷹架「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煉出幼兒探究學習的一般路徑:感知注意—調查研究—質疑試誤—驗證反思—重構應用。同時,我們結合對支持性學習環境內涵的理解,梳理出主題產生、發展及高潮三階段中環境創設的三個關鍵點,即「引發學習—維持興趣—促進深入」,同時提出融合了材料、安全感、經驗整合、認知沖突及人際互動等核心要素的環境支持策略。

尊重兒童的幼兒園環境,要真正能支持兒童的自主探索和學習興趣。戶外盡量以兒童打理的菜園代替精心養護的花圃,以兒童自由揮灑的塗鴉牆代替花哨的牆飾,以土坡、泥塘、沙池代替高度結構化的戶外玩具。室內也要有金魚、蠶、蝌蚪、石頭、樹枝、貝殼、果實、紙箱等自然材料。環境高結構化,必然局限兒童的探索,降低他們的探索熱情。但現在仍然有不少幼兒園的室內環境布置、戶外綠植存在觀賞化傾向,班級兒童不僅不能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甚至被禁止觸碰。這樣的環境中,綠植只是「無用」的背景,難以成為兒童豐富物種認知、開展生命教育、生成課程資源的對象。

尊重兒童的幼兒園環境,要保持環境的未完成性。兒童不應該只是幼兒園環境的適應者,而應該得到更多機會,成為設計者、改造者。教室里最好的裝飾,就是幼兒的作品,而不要把環創變成教師的手工競賽。兒童可能缺乏整體規劃的能力,但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處處留白的環境。就像一個個未完成的故事,時時刺激並吸引兒童參與其中,延展新的情節。

就像案例中班級的玻璃缸、主題牆,都是發揮這樣作用的留白。一旦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得到啟動,便會在課程主題下催生出更多支線。就像案例中的蝌蚪,本來是兒童對春天的觀察,但在喂養過程中出現蝌蚪死亡的「關鍵事件」時,生命教育的微型主題,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而這樣的幼兒園環境便會成為課程創生的重要來源。

尊重兒童的個性,切忌用集體的力量,迫使有個性化需要的兒童順從集體的需要。如片段二中,那個發現「幾百種草」的孩子。當個別幼兒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探究興趣,並主動將自己的關注點或發現告訴教師時,教師應及時給予關注與回應,並在環境中增加多重信息,以滿足幼兒個性化發展需求。

環境創設固然是一所幼兒園的「面子」,但更重要的是「里子」,即尊重幼兒發展的教育意識。蒙台梭利在討論兒童的認知發展時說:「兒童的大腦從周圍環境中吸收所有的營養,這是我們必須學習的第一課。他們大腦的發展,依賴於他們從外界環境吸收了什麼養料。」因此,我們應該在具體教育實踐中,真正創設最適宜兒童成長、激發兒童主動探索慾望、使其獲得自主學習與發展能力的環境,讓他們能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頭腦想,用雙手做,將尊重兒童的課程理念真正落到實處。

《中國教育報》2019年11月10日第2版

❿ 學生在教師節時,可以送給教師什麼禮物

我覺得現在基本教師節前後不管是學生還是家長都是在張羅著教師節應該要怎麼去給老師送禮物,然後送禮物會不會得到一些特殊待遇呢?但是其實現在每個學校都會有規定,不要學生和家長給老師送禮物,之前還有一則視頻學校的校長直接拿著喇叭對著門口喊不要家長和學生在門口買禮物,老師也不會接受禮物之類的話。我覺得這種其實不是說不要給老師送禮物,但是我覺得禮物是其次最主要是學生們的一片心意。

還有我覺得送一些覺得老師會喜歡的綠植,或者是自己做的書簽之類的。我覺得買幾顆多肉或者仙人球之類的擺在老師的桌子上,附上一些想跟老師說的祝福,老師看到肯定會覺得很用心的。

我覺得給老師送禮物真的主要是心意,太貴的禮物老師拿在手上絕對是心理壓力很大的,所以我覺得自己diy的禮物絕對是首選。

熱點內容
拉拉番號百合 發布:2025-09-13 05:44:21 瀏覽:265
櫻花簡沫 發布:2025-09-13 05:34:58 瀏覽:118
2月蘭花圖片 發布:2025-09-13 05:09:31 瀏覽:444
女尊忠犬櫻花 發布:2025-09-13 05:05:49 瀏覽:381
代代蟲綠植 發布:2025-09-13 05:02:24 瀏覽:104
白蘿卜盆景 發布:2025-09-13 04:37:39 瀏覽:426
玫瑰紋身圖稿 發布:2025-09-13 04:29:13 瀏覽:953
玉蘭花怎麼折 發布:2025-09-13 03:06:05 瀏覽:704
西曬的盆景 發布:2025-09-13 03:03:13 瀏覽:279
戴玉的花卉 發布:2025-09-13 02:58:04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