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陸盆景
A. 盆景的詩句
陸游《懷舊》
翠崖紅棧郁參差,小盆初程景最奇。
誰向豪端收拾得,李將軍畫少陵詩?
【「翠崖紅棧郁參差,小盆初程景最奇。」能有比這句更好的盆景推銷詞嗎?打廣告還是找大詩人,質量有保障。】
趙希逢《和買盆池蓮》
終日歡陪解語蓮,浮花欲比價相千。
不須更買盆池景,寂寞無言涴眼前。
【想看風景又懶得出門怎麼辦,買個雅緻的大盆景。】
戴復古《滸以秋蘭一盆為供》
吾兒來侍側,供我一秋蘭。蕭然出塵姿,能禁風露寒。
移根自岩壑,歸我幾案間。養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
儼如對益友,朝夕共盤桓。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
【對盆景的描寫細致入微,怎麼來的?可以放在什麼地方,盆景的構成是什麼?有什麼功效?怎麼看都像是在打廣告。】
劉敏中《鵲橋仙 盆梅》
孤根如寄,高標自整。坐上西湖風景。幾回誤作杏花看,被夢里、香魂喚省。
薰爐茶灶,春閑書永。不似霜清月冷。從今更愛短檠燈,夜夜看。
【相看兩不厭,自己盆景跑不了】
袁說友《盆池荷花》
根向盆池束,華敷菡萏叢。
細擎深院宇,低裊半窗風。
蘸水凝綃翠,當軒試臉紅。
化工雖力淺,猶折小蓮蓬。
【據說在美國,荷花是外來入侵物種,不受歡迎。所以美國人永遠不會理解中國人對荷花的鍾愛。】
艾性夫《憫盆松》
物生天地間,細大各有容。
偉哉霄漢姿,厄此盆盎中。
嗟吁爾橐駝,局促吾蒼龍。
駝兮顧我笑,可憫豈獨松。
【人的經歷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會不同。陸游看盆景是「翠崖紅棧郁參差,小盆初程景最奇。」欣賞到它的美。而艾性夫則關注到盆景中松樹因被盆所局限,不得自然生產的無奈。其中應該也是寄託著自己生不由己,被平台所限制的無奈吧。艾性夫是元朝詩人,元朝的文人和盆景中的樹苗或許差不多。】
個人喜歡自然,對盆景藝術比較喜歡。但如果選擇入手盆景時,一定不會以奇、秀為第一要點,而是以能不能養活,盆子對於樹苗來說是不是足以獲取養分?道生萬物,萬物應該是平等的,人、動物、植物從某種角度來說都應該是平等的。以自己的愛好妨礙動植物的自然生長是不合適的。
B. 贊美欣賞懂得盆景的人
中國是世界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以凝煉的語言,傳神的文字,十分生動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風情韻致,還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岩穴,苔紋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品賞山水盆景後發自內心贊美的詠嘆。「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達。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得見成蔭否?人生七十稀。」這首詩是白居易自栽松樹盆景幾十年,對松樹盆景蔚然成林,蔥蘢突兀,富有強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詩人、畫家如蘇東坡、陸游不僅親自製作盆景,且往往觸景生情,詩興勃發,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詠,留下許多名句:「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蘇東坡《取彈子石養石》)「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天功日衰稿。」(陸游《菖蒲》)。這些詩篇不僅表述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還對山水盆景作了細致的描述和贊美。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謝宗可《蟠梅》詩:「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蛟蟄凍雲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在宮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康熙在《詠御制盆景榴花》中寫道:「小樹枝頭一點紅,嫣然六月雜荷風; 青葉里珊瑚朵,疑是移銀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襯托,榴花的嬌艷欲滴寫的十分傳神。
同是用《小重山》詞格描寫盆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詞:「紅架方瓷花鏤邊,綠松則半尺,數株攢,斷雲根取石如拳。沉泥上,點綴郭熙山,移近小闌桿,剪苔鋪翠暈,護霜寒,蓮筒噴雨冥飛泉,添香靄,借與玉爐煙。」龔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寫道:「三尺宣州白狹盆,吳人偏不把,種蘭蓀,釵松拳石疊成村,茶煙里,渾似冷雲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護柴門,秋霜長為冼苔痕,丹青叟,見也定消魂。」兩首《小重山》詞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觸景生情和浮想聯翩的感覺。
現代著名作家和園藝大師周瘦鵑先生不但著作等身,也不辭風雨寒暑,在富有詩情畫意的盆景叢中,侍弄花草盆景,他曾寫過一首七絕詩來說景言志:「不事公卿不辱身,悠然物外葆天真。長年甘作花奴隸,先為梅花忙一春。」
C. 關於盆景的詩詞
1、宋 陸游《懷舊》
翠崖紅棧郁參差,小盆初程景最奇。
誰向豪端收拾得,李將軍畫少陵詩?
2、元 劉敏中《鵲橋仙 盆梅》
孤根如寄,高標自整。坐上西湖風景。幾回誤作杏花看,被夢里、香魂喚省。
薰爐茶灶,春閑書永。不似霜清月冷。從今更愛短檠燈,夜夜看。
3、宋 趙希逢《和買盆池蓮》
終日歡陪解語蓮,浮花欲比價相千。
不須更買盆池景,寂寞無言涴眼前。
4、唐 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5、宋 戴復古《滸以秋蘭一盆為供》
吾兒來侍側,供我一秋蘭。蕭然出塵姿,能禁風露寒。
移根自岩壑,歸我幾案間。養之以水石,副之以小山。
儼如對益友,朝夕共盤桓。清香可呼吸,薰我老肺肝。
(3)李向陸盆景擴展閱讀
中國是世界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以凝煉的語言,傳神的文字,十分生動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風情韻致,還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謝宗可《蟠梅》詩:「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蛟蟄凍雲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在宮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康熙在《詠御制盆景榴花》中寫道:「小樹枝頭一點紅,嫣然六月雜荷風; 青葉里珊瑚朵,疑是移銀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襯托,榴花的嬌艷欲滴寫的十分傳神。
D. 欣賞自栽的盆景也是一種…
中國是世界的詩詞王國,歷代的詩人墨客對花草樹木情有獨鍾,以凝煉的語言,傳神的文字,十分生動地概括了山水花木的精神品格和風情韻致,還有不少是吟詠盆景藝術。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削成清玉片,截斷碧雲根。風氣通岩穴,苔紋護洞門。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品賞山水盆景後發自內心贊美的詠嘆。「小松未盈尺,心愛手自移。蒼然澗底色,雲濕煙霏霏。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達。如何過四十,種此數寸枝。得見成蔭否?人生七十稀。」這首詩是白居易自栽松樹盆景幾十年,對松樹盆景蔚然成林,蔥蘢突兀,富有強盛生命力的歌吟。
宋代的不少詩人、畫家如蘇東坡、陸游不僅親自製作盆景,且往往觸景生情,詩興勃發,對入畫的盆景加以吟詠,留下許多名句:「我持此石歸,袖中有東海……置之盆盎中,日與山海對。」(蘇東坡《取彈子石養石》)「雁山菖蒲崑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足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丘缶相發揮,高僧野人動顏色。盆山芬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所嗟我亦飽風霜,養氣天功日衰稿。」(陸游《菖蒲》)。這些詩篇不僅表述了「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還對山水盆景作了細致的描述和贊美。
元代強調盆景的「小中見大」,也要求畫理入盆的意趣。謝宗可《蟠梅》詩:「縈春絆碧裂蒼苔,歲晏寒香宛轉來;蛟蟄凍雲冰骨瘦。龍眠夜月玉鱗開。風霜氣勢從千折,鐵石心腸亦九回;只為東君甘自屈,不教枉點百花魁。」
清時,觀花盆景不僅在民間深受喜愛,在宮廷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康熙在《詠御制盆景榴花》中寫道:「小樹枝頭一點紅,嫣然六月雜荷風; 青葉里珊瑚朵,疑是移銀金碧中。」把盆中珊瑚配景的襯托,榴花的嬌艷欲滴寫的十分傳神。
同是用《小重山》詞格描寫盆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李符在《小重山》詞:「紅架方瓷花鏤邊,綠松則半尺,數株攢,斷雲根取石如拳。沉泥上,點綴郭熙山,移近小闌桿,剪苔鋪翠暈,護霜寒,蓮筒噴雨冥飛泉,添香靄,借與玉爐煙。」龔翔在其《小重山》中也寫道:「三尺宣州白狹盆,吳人偏不把,種蘭蓀,釵松拳石疊成村,茶煙里,渾似冷雲昏,丘壑望中存,依然溪曲折,護柴門,秋霜長為冼苔痕,丹青叟,見也定消魂。」兩首《小重山》詞把盆景的形象和意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觸景生情和浮想聯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