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源盆景
『壹』 平遙古城住宿哪家好
平遙德藝齋客棧是最好的一家旅館,內部裝飾高檔。山西平遙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地理環境:
一、地理位置
晉中市平遙縣(東經112.19°,北緯37.21°)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黃河中游、黃土高原東部的太原盆地西南。縣城東北距首都北京616公里,北至省城太原90公里,西到古都西安543公里,東達天津港口758公里,南及廣州海岸2390公里。平遙縣總面積1260平方公里。
二、氣候特點
平遙古城是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一年中7月份最熱,一月份最冷,降水量年際相差懸殊,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這4個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平遙古城
『貳』 【高分求助】要帶老年人去北京旅行,求指導!!!
1、交通一定提前定好。
可能有人誤以為北京交通很便利,可以臨時抱佛腳。我建議大家一定要在出發前,把每天的行程安排好,然後,根據行程,把從住處到旅遊點的公交車、地鐵等等查找清楚,安排妥當。以我的經驗,安排得越仔細,旅遊安全隱患越少。
2、打計程車最好打新車。
這可不是為了面子。北京的計程車已經基本完成更新換代,最老的計程車,一般就是老款紅色富康,和看上去很舊的老捷達,基本上都是很新的司機,很遺憾,這些司機大多是城鄉結合部,甚至遠郊縣的農民,對市區線路極不了解,除非您對路線非常熟悉,否則,可能您和車就一起迷路了。我親歷過這樣的司機,好在態度還好,不過確實比較耽誤事兒。我和好幾個老司機聊過,原因確實如上所說,所以特別提醒。
最好挑大公司的車,真的服務好,相對更安全,因為據我了解,他們的投訴成功率很高,管理確實比較嚴格。例如首汽、北汽、雙祥、友聯、金建(銀建)、北汽九龍、新月聯合、北方等都是這種正規的公司。另外,現在北京計程車也開始推行電話預訂業務,您可以提前電話預訂計程車,這樣比在街上苦等要好很多。
3、人口稠密地方謹防小偷。
北京的火車站、公交車、地鐵、機場等人口稠密、流動性大的地方,是小偷公司的常駐辦公地點。大家一定要把自己的包看管好。
4、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是要提防主動親近您的陌生人,您在北京也是遊客,如果有人沖過來拿著地圖跟您問路,您也說不清楚,省得麻煩,不如趕快離開。這方面的案例,確實有,總之人生地不熟,您小心為上,不要把自己一個人陷在幾個人的包圍下,可能不知不覺包就讓人給翻遍了。
5、除了民警,就找老北京問路。
50、60歲的,一口京片子的大爺、大媽是最好的向導,如果有幸碰上戴紅箍、巡街走巷的居委會治安聯防人員,更可放心問路了,他們一般是真正的老北京、當地的老居民,不但安全,而且熱情周到。
6、小心黑店
雖然大多數驢友會提前把住處安排好,但我還是多嘴提醒一下要小心黑店,特別是京郊旅遊,住在「農家樂」里,可能無法提前網上預訂,建議大家可以去查找驢友們推薦的住處,有經驗教訓,就會比較有保障。
7、租車、包車要記清車牌號。
丟了東西,也好找,對了,此項也適用於平時打的。
8、正規餐館用餐
去正規餐館用餐,吃完了要發票。既然到了北京,最好嘗嘗那些正宗老字型大小,關鍵是為了保證食品安全衛生。如果不是餓極了,或者確實有好奇心想嘗試一下,最好不要在景區內的餐館兒用餐,一般很宰人,農家樂飯館兒另當別論,畢竟那是品嘗鄉野風味。
9、貴重珠寶謹慎購買
若非鑒定行業專家,沒有特別需要,筆者個人不建議您在景區內買過於昂貴的珠寶、古董類紀念品。購買時,保留發票、收據,珠寶玉石一定索要鑒定證書。
10、隨身少帶錢,要帶水
隨身少帶現金,養成用信用卡消費的習慣。
少帶硬幣,北京人不太喜歡使用硬幣,特別是「的哥兒」,這點大家可以留心觀察,北京人喜歡把硬幣攢起來送回銀行。
隨身一定要帶水,北京很乾燥,容易口渴,避免吃喝街頭小攤販賣的食品和飲料,不是說絕對不安全,是您出門在外旅行,為了一口水、一口吃的,生場病,多糟心啊。
11、信息要日日更新
出門在外,比在家裡更要注意時事新聞,來到北京就要留心當地的新聞。
原因有二,一、北京常有各國、各級政要出行,所以道路封閉現象是常事,北京交通信息很值得關注;二、其他旅遊信息、天氣預報、重大市內新聞,都是您自助旅行必需的信息。
『叄』 我想學習一些特色,深受客人喜歡的菜色,不知道哪裡能學呢
擔擔面擔擔面原為過去在夜晚挑擔沿街叫賣的各種小面,雖然現多坐店經營,仍習慣稱為擔擔面,擔擔面調料十分考究,用花椒、紅油、醬油、芽菜末、醋、味精、蔥等作調料,面條煮好盛於碗內後,再加上碎肉紹子,味道鮮美可口。 擔擔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的擔擔面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面,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燉雞或燉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面,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 宋嫂面宋嫂面是成都仿製宋朝汴梁人宋嫂作法,將魚肉、芽菜、香菌等製成魚羹作紹子加面中,其味鮮美無比,稱為"宋嫂面"。 鍾水餃鍾水餃分為紅油水餃和清湯水餃兩種,紅油水餃皮薄餡嫩,以紅醬油、糖、蒜泥等混合為調料,味美爽口;清湯水餃清鮮味濃,細嫩化渣。 紅油抄手乃是四川成都著名小吃。以麵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稱呼,餛飩在全國各地均有製作,紅油抄手是最為著名的品種之一。 成都的湯元遠近聞名,最具代表性的是賴湯元、郭湯元。賴湯元與郭湯元都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老成都對它們仍津津樂道。 賴湯元不渾湯,不沾牙,筋絲好,皮薄心子香。心子以黑芝麻、雞油酥、洗沙心子最有名,再加以小碟白糖芝麻醬蘸吃,更覺香甜滋潤。 郭湯元心子除白糖、雞油外,還加入各種蜜餞。一碗湯元四個,每個心子不一樣,味道也個個不同。 此外,三合泥以甜軟、熱燙、亮油聞名;還有鮮花餅、葉兒粑、珍珠元子、蛋烘糕也十分有名。饊子、油茶、蒸蒸糕、發糕、麻花、馬蹄糕、"三大炮"、糖油果子、涼粉、涼面、肥腸、肥腸粉、豌豆粉、小籠包子等經濟實惠,價廉物美,深受人們歡迎。 成都還有富有麻辣"川味"的小吃,如怪味雞塊、怪味兔肉、涼拌肚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怪味用紅油、花椒粉、窩油、麻醬、白糖、香油等十幾種調料配製而成,香味濃烈,味中有味。 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因其麻辣鮮香、色澤金紅發亮而深受人們歡迎,蜚聲巴蜀,名播四方。 老成都最有名的牛肉市在皇城壩,所賣牛肉有氂牛、水牛、黃牛。肉食中牛肉雖不似豬肉那樣在老成都人的菜譜中變出諸多花樣,卻也品種不少。腌鹵攤上有鹵牛肉牛尾麻辣牛肉乾,家常菜有牛肉末炒芹菜、牛肉豆腐、牛肉麵、蘿卜燉牛肉等等,別有一番風味。飯館里干炸牛排、牛肉大元、燒牛肚梁,都是席上的大菜。牛肉在成都名小吃里也佔有一席地位。治德號小籠蒸牛肉,肉火巴味美。 三義園牛肉焦餅,是個姓曹的啞巴創作的。他和另外兩人合夥做牛肉焦餅生意,店名取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之意。他做的焦餅用牛油起酥 的燙面做成皮子,鮮黃牛肉剁碎做餡,顏色金黃,外焦里嫩,真是"焦餅煎時滿街香"。 腌鹵製品中的"王胖鴨"、"掛爐雞"等也無不令人流連。不僅僅是成都的大街小巷,走出成都,徜徉於川西壩子的每個縣城,每一小鎮,無一不有自己獨特精製的名小吃美食品。真讓人涎羨不已,贊不絕口。 美食街概況------------- 沙西線(沙灣路西延線) 羊西線美食一條街及府南新區火鍋一條街 草堂餐飲娛樂圈(包括琴台路、錦里西路、芳鄰路和青華路) 武侯祠大街 雙楠美食區 科華路——領事館路——玉林——中華園美食區 人民南路南延線休閑餐飲一條街 望平街美食區 成都美食街的餐館 鄉老坎 位於西延線。四合院式, 味道很不錯,很便宜,兩個人50元吃得非常好了,特別推薦手撕餅。 紅杏酒樓:位於西延線。新派川菜的代表,服務生不分男女全部剃光頭,味道適合我們這種想吃辣有吃不了辣的人,吃晚餐的話最好6點前到,不然的話就和門外的另100人一起等位吧。 大蓉和 位於西延線。人氣極旺,看到很多人在排隊等位,忍不住也排隊進去吃了一頓,主打瓦罐湯、牛骨髓、開門紅什麼的,味道真的很一般。 譚魚頭 位於一環路青陽宮附近。全國有很多分店,裝修很花心思,味道比別的魚頭店確實要好一點。 熱盆景 位於紅星路。據在旅遊局干過的朋友說,成都味道最好的火鍋。 皇城老媽 成都最負盛名的火鍋店,據說連鎖店已經開到了美國、台灣。現在還開始經營釀酒業。支持《走進老成都》等書籍的出版,佩服! 7月份,加拿大「海龜」一下飛機就指明要到「老媽」,我們終於將他離開成都之前的最後的晚餐設在二環路的皇城店(也就是總店)。 這家火鍋店可真的讓我們開了眼界!一家火鍋店、一家食店可以玩到這種程度! 首先外型就把你鎮住了,火鍋店獨佔了整棟大廈,外表Cool得要命,一整面牆做成川西民居的雕塑,大廈柱子的鋼筋故意外露。 進入裡面,裝修也是Cool得很,完全的現代派,真的很有一點品味。一、二、三 、四樓都是餐廳,頂樓是壩調茶館。一樓有一個自助火鍋廳,是日本回轉式的,還有民謠吉他歌手在唱英文歌,真TMD Cool。頂樓搞了個茶館,有一個透明的天井,逢周三、日還放懷舊黑白電影,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到茶館二層要求放映文革時的記錄片。 總之,我是被這家火鍋店鎮住了,你真的懷疑這樣的去處還叫餐廳這么庸俗嗎,分明就是建築傑作、民俗展覽館。 如果你要招待客人,或者你到成都旅行,這家店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吐血推薦! 消費大約是100元/人。 獅子樓 我去的是琴台 路那家。另一家著名的火鍋店,感覺味道沒有皇城老媽辣。 巴國布衣 位於科華北路。我覺得是招待外地來客的好地方,不太貴,裝修和食物都還不錯。開設了烹飪學校,出版了幾本川菜書。 天府豆花庄 位於一環路。比較出名的豆花店 ,用豆腐花可以做出無數的菜色。 蔣排骨 位於雙南小區。個人覺得味道一般 ,可能不是正宗的原因。 瓦壇子 位於一環路高升橋附近。很有特色的川西民居裝修風格,茶杯就是一個小小的壇子,價格便宜,味道挺好。 府河人家 位於雙南小區。火鍋店,人氣很旺,味道不錯,但對我來講就太辣了。 欽善齋 位於武候祠附近。很有文化的名字吧?古色古香,服務一流。據說跟華西 醫大也能扯上一點關系,事實上每道菜都放有葯材,講究營養和食療,起碼招牌是這樣打的,屬於新派川菜。是我們公司招待客人最常去的地方。 石象湖大酒樓 位於武候祠附近。另一招待客人的地方,主題就是「石象湖」,裝修一般,食物一般,沒有很多特色,但門口也掛了幾塊獎牌。 鄉巴魚頭 位於裝修屬於仿古風格,魚頭味道還不錯,兩人要了1.5斤(18元/斤)沒能吃完。 卞氏菜根香 有幾家分店,我去的是位於肖家河的那家店。如果不告訴你,你會覺得這是酒樓的名字嗎?特色是泡菜。據說前一兩年很時興,但我覺得也不過如此。 新疆風味 位於雙南小區,成都不多的新疆餐館之一,味道還行。 知味餐 位於雙南小區。食店的名字就是這樣的叫的,路邊小店,做的是川菜的家常菜,味道很好,I like It。 大盆雞 位於玉林小區。新疆特色菜,28塊錢小份的,三個人未能吃完。 川東老家 位於老成灌公路靠近成都的公路上。沈宏飛、余傑都是座上客,有幾道很有特色的菜,最多人吃的就是「雞雜煨鍋」。 四川好人 位於雙南小區。特色也是「雞雜煨鍋」,味道比川東老家稍差,但勝在位於城內。 光頭香辣蟹 位於北門的府南河邊上。名氣很大,但我們極其失望,服務很差,所謂的香辣蟹就是將只有兩指大的螃蟹放在紅湯里煮,這樣的貨色騙騙離海比較遠的成都人可能還可以。 公菜館 位於撫琴路。是四合院式的結構,據說是某大軍閥的住所,有幾道菜真的還是有點特色。是招待重要客人的好地方。 在這里,我吃到了久違了的三合泥。 祖母的廚房 位於科華北路。是我去過的不多的西餐廳之一, 一去就連去兩次。味道還是不錯的,看看裡面滿是老外就知道了。推薦雞蛋色拉三文治(10元),羅宋湯(10元)。 九尺鵝腸發源地趙老三火鍋 鵝腸確實比別的地方好的多。 華興煎蛋面 總店位於玉林小區。不起眼的煎蛋面也可以搞得這么好吃,真是服了成都人的鑽研精神。現在在幾處地方開了分店,成都的食店就是這樣的,只要受歡迎馬上開分店。 塔里木穆斯林餐廳 位於太平南路。自從培根路拆掉後,倍感失落。好在在附近還有太平南路,這家餐廳是絕對正宗的路邊小店,同樣,味道也絕對的是正宗新疆風味,推薦炒麵片、烤羊肉。因為比鄰川大,所以附近的紅瓦寺街是飯後散步的絕佳去處。可以買一張CD、買一斤水果、買一本《新周刊》、買一支雪糕,然後在買好《蜘蛛俠》電影票後等待開場的時候上上網,讓人回到了大學時代,簡直Perfect!我12月份再去,原來培根路一帶徹底的拆完了,這家餐廳以及其他的生活圖景只能在記憶里尋找了。 燒雞公 位於三槐樹街與慶雲街交界的益州賓館內,一個露天大排檔,但卻有很多人開車來吃,成都人就是這樣,只要好吃,不遠萬里也會跑過來的。燒雞公,簡單說就是小公雞火鍋,煮好後端上來的,味道還好。 飄香富貴閑人會所 位於一環路跳傘塔附近。 聽說這家店很久了,這次終於去了。聽著這樣的名字,當我踏進門口看到裡面的裝修的時候,我就作好了被宰的准備。不過,吃下來兩個人是150元,還好。服務殷勤,食物一般。 中國會所 位於中國酒城。成都最貴的食府之一,與銀杏齊名。 金壁輝煌的裝修,很高的大堂,仿照四川民居的風格,殷勤的服務。除了魚翅之外,其他的菜我沒留下什麼印象。 周大媽夕陽紅老菜館 位於羊西線末段。感覺沒有很多的特色,可能類似的食店去的較多的緣故。但勝在味道還可以,價錢不貴,兩人不到100元。 鍾記烤鴨店聚源膳 位於福興街30號,在王府井百貨後面,找不到就問人吧。這真是一個好地方啊,我怎麼沒聽人說過呢?這家店始建於1886年,成都的那些老字型大小說起來真是不得了, 隨便說幾家就是上百年歷史的。在都市的中心居然還有這樣奢侈的地方,進了鍾記的門,裡面是錯落有致的川西民居風格,牆身是用青磚砌的,瓦也是黑的,都是帶有歲月的灰塵的。最令我喜歡的是這里有陽光雅座!想想看,在這樣的深秋,坐在露天的陽光下下面享用美食,還有什麼比這更高的享受呢? 銀杏川菜館:府南河邊上。成都最貴的地方之一,富麗堂皇的四川民居風格,有意思的是一樓茶座上演的是弦樂二重奏。但是,炒出來的回鍋肉我覺得真的不好吃。 何氏冷鍋魚 王府井百貨後面的小巷裡,找不到就問人吧。最喜歡吃裡面的鹹菜,我想這就是它與眾不同的秘密所在。 雨田燒菜 王府井百貨後面的小巷裡,找不到就問人吧。很便宜,土豆燒牛肉等都不錯,逛街走累後的方便之選。 鄭氏陽光餐廳 位於雙林路。最有名的是白果燉土雞湯。 紅灶老家 位於體育場路口。 招牌菜是霍香魚頭,應該是成都市獨一無二的絕活,吃完魚頭,在湯汁中加入米飯,真想連碗一起吃下。 翹腳牛肉 位於海椒市街。為什麼叫「翹腳」呢?店裡寫了一段典故:在當年的樂山,有一家為貧苦大眾開的牛肉店,食客是一隻腳放在凳子上另一隻腳站著的,謂之「翹腳」。其實吃的就是牛雜火鍋,白味的,蘸辣椒吃。 有時間還想去。 水碾河肥兔火鍋:位於水碾河路。網上說小偷很多,但我沒有發現。生意好得很,肥兔是主打,方竹筍雞也不錯。
『肆』 想了解一下成都有哪些特色的小吃
成都名小吃多由小商小販在實踐中創制出來。他們在長期經營中,或肩挑手提,或沿街開店設鋪,在吃食的色、香、味上精心製作,天長日久,逐漸創制出某人或某個地點的名小吃,如春熙路的龍抄手,總府街的賴湯元,荔枝巷的鍾水餃,耗子洞張鴨子,洞子口涼粉,長順街治德號小籠蒸牛肉等等。如今,許多名小吃店雖已遷新址,但仍沿有舊名。
成都名小吃從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餃,從腌鹵佳餚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品種繁多。 麵食類名小吃有擔擔面、宋嫂面、鍾水餃、龍鈔手。
擔擔面 擔擔面原為過去在夜晚挑擔沿街叫賣的各種小面,雖然現多坐店經營,仍習慣稱為擔擔面,擔擔面調料十分考究,用花椒、紅油、醬油、芽菜末、醋、味精、蔥等作調料,面條煮好盛於碗內後,再加上碎肉紹子,味道鮮美可口。
擔擔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的擔擔面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面,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燉雞或燉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面,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
宋嫂面 宋嫂面是成都仿製宋朝汴梁人宋嫂作法,將魚肉、芽菜、香菌等製成魚羹作紹子加面中,其味鮮美無比,稱為"宋嫂面"。
鍾水餃 鍾水餃分為紅油水餃和清湯水餃兩種,紅油水餃皮薄餡嫩,以紅醬油、糖、蒜泥等混合為調料,味美爽口;清湯水餃清鮮味濃,細嫩化渣。
紅油抄手 乃是四川成都著名小吃。以麵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稱呼,餛飩在全國各地均有製作,紅油抄手是最為著名的品種之一。
成都的湯元 遠近聞名,最具代表性的是賴湯元、郭湯元。賴湯元與郭湯元都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老成都對它們仍津津樂道。
賴湯元不渾湯,不沾牙,筋絲好,皮薄心子香。心子以黑芝麻、雞油酥、洗沙心子最有名,再加以小碟白糖芝麻醬蘸吃,更覺香甜滋潤。
郭湯元心子除白糖、雞油外,還加入各種蜜餞。一碗湯元四個,每個心子不一樣,味道也個個不同。
此外,三合泥以甜軟、熱燙、亮油聞名;還有鮮花餅、葉兒粑、珍珠元子、蛋烘糕也十分有名。饊子、油茶、蒸蒸糕、發糕、麻花、馬蹄糕、"三大炮"、糖油果子、涼粉、涼面、肥腸、肥腸粉、豌豆粉、小籠包子等經濟實惠,價廉物美,深受人們歡迎。
成都還有富有麻辣"川味"的小吃,如怪味雞塊、怪味兔肉、涼拌肚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怪味用紅油、花椒粉、窩油、麻醬、白糖、香油等十幾種調料配製而成,香味濃烈,味中有味。
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因其麻辣鮮香、色澤金紅發亮而深受人們歡迎,蜚聲巴蜀,名播四方。
老成都最有名的牛肉市在皇城壩,所賣牛肉有氂牛、水牛、黃牛。肉食中牛肉雖不似豬肉那樣在老成都人的菜譜中變出諸多花樣,卻也品種不少。腌鹵攤上有鹵牛肉牛尾麻辣牛肉乾,家常菜有牛肉末炒芹菜、牛肉豆腐、牛肉麵、蘿卜燉牛肉等等,別有一番風味。飯館里干炸牛排、牛肉大元、燒牛肚梁,都是席上的大菜。牛肉在成都名小吃里也佔有一席地位。治德號小籠蒸牛肉,肉火巴味美。
三義園牛肉焦餅,是個姓曹的啞巴創作的。他和另外兩人合夥做牛肉焦餅生意,店名取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之意。他做的焦餅用牛油起酥 的燙面做成皮子,鮮黃牛肉剁碎做餡,顏色金黃,外焦里嫩,真是"焦餅煎時滿街香"。
腌鹵製品中的"王胖鴨"、"掛爐雞"等也無不令人流連。不僅僅是成都的大街小巷,走出成都,徜徉於川西壩子的每個縣城,每一小鎮,無一不有自己獨特精製的名小吃美食品。真讓人涎羨不已,贊不絕口。
美食街概況-------------
沙西線(沙灣路西延線)
羊西線美食一條街及府南新區火鍋一條街
草堂餐飲娛樂圈(包括琴台路、錦里西路、芳鄰路和青華路)
武侯祠大街
雙楠美食區
科華路——領事館路——玉林——中華園美食區
人民南路南延線休閑餐飲一條街
望平街美食區
成都美食街的餐館
鄉老坎
位於西延線。四合院式, 味道很不錯,很便宜,兩個人50元吃得非常好了,特別推薦手撕餅。
紅杏酒樓:位於西延線。新派川菜的代表,服務生不分男女全部剃光頭,味道適合我們這種想吃辣有吃不了辣的人,吃晚餐的話最好6點前到,不然的話就和門外的另100人一起等位吧。
大蓉和
位於西延線。人氣極旺,看到很多人在排隊等位,忍不住也排隊進去吃了一頓,主打瓦罐湯、牛骨髓、開門紅什麼的,味道真的很一般。
譚魚頭
位於一環路青陽宮附近。全國有很多分店,裝修很花心思,味道比別的魚頭店確實要好一點。
熱盆景
位於紅星路。據在旅遊局干過的朋友說,成都味道最好的火鍋。
皇城老媽
成都最負盛名的火鍋店,據說連鎖店已經開到了美國、台灣。現在還開始經營釀酒業。支持《走進老成都》等書籍的出版,佩服! 7月份,加拿大「海龜」一下飛機就指明要到「老媽」,我們終於將他離開成都之前的最後的晚餐設在二環路的皇城店(也就是總店)。 這家火鍋店可真的讓我們開了眼界!一家火鍋店、一家食店可以玩到這種程度! 首先外型就把你鎮住了,火鍋店獨佔了整棟大廈,外表Cool得要命,一整面牆做成川西民居的雕塑,大廈柱子的鋼筋故意外露。 進入裡面,裝修也是Cool得很,完全的現代派,真的很有一點品味。一、二、三 、四樓都是餐廳,頂樓是壩調茶館。一樓有一個自助火鍋廳,是日本回轉式的,還有民謠吉他歌手在唱英文歌,真TMD Cool。頂樓搞了個茶館,有一個透明的天井,逢周三、日還放懷舊黑白電影,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到茶館二層要求放映文革時的記錄片。 總之,我是被這家火鍋店鎮住了,你真的懷疑這樣的去處還叫餐廳這么庸俗嗎,分明就是建築傑作、民俗展覽館。 如果你要招待客人,或者你到成都旅行,這家店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吐血推薦! 消費大約是100元/人。
獅子樓
我去的是琴台 路那家。另一家著名的火鍋店,感覺味道沒有皇城老媽辣。
巴國布衣
位於科華北路。我覺得是招待外地來客的好地方,不太貴,裝修和食物都還不錯。開設了烹飪學校,出版了幾本川菜書。
天府豆花庄
位於一環路。比較出名的豆花店 ,用豆腐花可以做出無數的菜色。
蔣排骨
位於雙南小區。個人覺得味道一般 ,可能不是正宗的原因。
瓦壇子
位於一環路高升橋附近。很有特色的川西民居裝修風格,茶杯就是一個小小的壇子,價格便宜,味道挺好。
府河人家
位於雙南小區。火鍋店,人氣很旺,味道不錯,但對我來講就太辣了。
欽善齋
位於武候祠附近。很有文化的名字吧?古色古香,服務一流。據說跟華西 醫大也能扯上一點關系,事實上每道菜都放有葯材,講究營養和食療,起碼招牌是這樣打的,屬於新派川菜。是我們公司招待客人最常去的地方。
石象湖大酒樓
位於武候祠附近。另一招待客人的地方,主題就是「石象湖」,裝修一般,食物一般,沒有很多特色,但門口也掛了幾塊獎牌。
鄉巴魚頭
位於裝修屬於仿古風格,魚頭味道還不錯,兩人要了1.5斤(18元/斤)沒能吃完。
卞氏菜根香
有幾家分店,我去的是位於肖家河的那家店。如果不告訴你,你會覺得這是酒樓的名字嗎?特色是泡菜。據說前一兩年很時興,但我覺得也不過如此。
新疆風味
位於雙南小區,成都不多的新疆餐館之一,味道還行。
知味餐
位於雙南小區。食店的名字就是這樣的叫的,路邊小店,做的是川菜的家常菜,味道很好,I like It。
大盆雞
位於玉林小區。新疆特色菜,28塊錢小份的,三個人未能吃完。
川東老家
位於老成灌公路靠近成都的公路上。沈宏飛、余傑都是座上客,有幾道很有特色的菜,最多人吃的就是「雞雜煨鍋」。
四川好人
位於雙南小區。特色也是「雞雜煨鍋」,味道比川東老家稍差,但勝在位於城內。
光頭香辣蟹
位於北門的府南河邊上。名氣很大,但我們極其失望,服務很差,所謂的香辣蟹就是將只有兩指大的螃蟹放在紅湯里煮,這樣的貨色騙騙離海比較遠的成都人可能還可以。
公菜館
位於撫琴路。是四合院式的結構,據說是某大軍閥的住所,有幾道菜真的還是有點特色。是招待重要客人的好地方。 在這里,我吃到了久違了的三合泥。
祖母的廚房
位於科華北路。是我去過的不多的西餐廳之一, 一去就連去兩次。味道還是不錯的,看看裡面滿是老外就知道了。推薦雞蛋色拉三文治(10元),羅宋湯(10元)。
九尺鵝腸發源地趙老三火鍋
鵝腸確實比別的地方好的多。
華興煎蛋面
總店位於玉林小區。不起眼的煎蛋面也可以搞得這么好吃,真是服了成都人的鑽研精神。現在在幾處地方開了分店,成都的食店就是這樣的,只要受歡迎馬上開分店。
塔里木穆斯林餐廳
位於太平南路。自從培根路拆掉後,倍感失落。好在在附近還有太平南路,這家餐廳是絕對正宗的路邊小店,同樣,味道也絕對的是正宗新疆風味,推薦炒麵片、烤羊肉。因為比鄰川大,所以附近的紅瓦寺街是飯後散步的絕佳去處。可以買一張CD、買一斤水果、買一本《新周刊》、買一支雪糕,然後在買好《蜘蛛俠》電影票後等待開場的時候上上網,讓人回到了大學時代,簡直Perfect!我12月份再去,原來培根路一帶徹底的拆完了,這家餐廳以及其他的生活圖景只能在記憶里尋找了。
燒雞公
位於三槐樹街與慶雲街交界的益州賓館內,一個露天大排檔,但卻有很多人開車來吃,成都人就是這樣,只要好吃,不遠萬里也會跑過來的。燒雞公,簡單說就是小公雞火鍋,煮好後端上來的,味道還好。
飄香富貴閑人會所
位於一環路跳傘塔附近。 聽說這家店很久了,這次終於去了。聽著這樣的名字,當我踏進門口看到裡面的裝修的時候,我就作好了被宰的准備。不過,吃下來兩個人是150元,還好。服務殷勤,食物一般。
中國會所
位於中國酒城。成都最貴的食府之一,與銀杏齊名。 金壁輝煌的裝修,很高的大堂,仿照四川民居的風格,殷勤的服務。除了魚翅之外,其他的菜我沒留下什麼印象。
周大媽夕陽紅老菜館
位於羊西線末段。感覺沒有很多的特色,可能類似的食店去的較多的緣故。但勝在味道還可以,價錢不貴,兩人不到100元。
鍾記烤鴨店聚源膳
位於福興街30號,在王府井百貨後面,找不到就問人吧。這真是一個好地方啊,我怎麼沒聽人說過呢?這家店始建於1886年,成都的那些老字型大小說起來真是不得了, 隨便說幾家就是上百年歷史的。在都市的中心居然還有這樣奢侈的地方,進了鍾記的門,裡面是錯落有致的川西民居風格,牆身是用青磚砌的,瓦也是黑的,都是帶有歲月的灰塵的。最令我喜歡的是這里有陽光雅座!想想看,在這樣的深秋,坐在露天的陽光下下面享用美食,還有什麼比這更高的享受呢?
銀杏川菜館:府南河邊上。成都最貴的地方之一,富麗堂皇的四川民居風格,有意思的是一樓茶座上演的是弦樂二重奏。但是,炒出來的回鍋肉我覺得真的不好吃。
何氏冷鍋魚
王府井百貨後面的小巷裡,找不到就問人吧。最喜歡吃裡面的鹹菜,我想這就是它與眾不同的秘密所在。
雨田燒菜
王府井百貨後面的小巷裡,找不到就問人吧。很便宜,土豆燒牛肉等都不錯,逛街走累後的方便之選。
鄭氏陽光餐廳
位於雙林路。最有名的是白果燉土雞湯。
紅灶老家
位於體育場路口。 招牌菜是霍香魚頭,應該是成都市獨一無二的絕活,吃完魚頭,在湯汁中加入米飯,真想連碗一起吃下。
翹腳牛肉
位於海椒市街。為什麼叫「翹腳」呢?店裡寫了一段典故:在當年的樂山,有一家為貧苦大眾開的牛肉店,食客是一隻腳放在凳子上另一隻腳站著的,謂之「翹腳」。其實吃的就是牛雜火鍋,白味的,蘸辣椒吃。 有時間還想去。
水碾河肥兔火鍋:位於水碾河路。網上說小偷很多,但我沒有發現。生意好得很,肥兔是主打,方竹筍雞也不錯。
『伍』 成都有什麼好吃的
麻辣燙
『陸』 成都有名的小吃有那些
成都名小吃從各色小面到抄手、包餃,從腌鹵佳餚到涼拌冷食,從鍋煎蜜餞到糕點湯元,品種繁多。 麵食類名小吃有擔擔面、宋嫂面、鍾水餃、龍鈔手。
擔擔面 擔擔面原為過去在夜晚挑擔沿街叫賣的各種小面,雖然現多坐店經營,仍習慣稱為擔擔面,擔擔面調料十分考究,用花椒、紅油、醬油、芽菜末、醋、味精、蔥等作調料,面條煮好盛於碗內後,再加上碎肉紹子,味道鮮美可口。
擔擔面中最有名的又要數陳包包的擔擔面了,它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最初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過去,成都走街串巷的擔擔面,用一中銅鍋隔兩格,一格煮麵,一格燉雞或燉蹄膀。現在重慶、成都、自貢等地的擔擔面,多數已改為店鋪經營,但依舊保持原有特色,尤以成都的擔擔面特色最濃。
宋嫂面 宋嫂面是成都仿製宋朝汴梁人宋嫂作法,將魚肉、芽菜、香菌等製成魚羹作紹子加面中,其味鮮美無比,稱為"宋嫂面"。
鍾水餃 鍾水餃分為紅油水餃和清湯水餃兩種,紅油水餃皮薄餡嫩,以紅醬油、糖、蒜泥等混合為調料,味美爽口;清湯水餃清鮮味濃,細嫩化渣。
紅油抄手 乃是四川成都著名小吃。以麵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抄手是四川人對餛飩的稱呼,餛飩在全國各地均有製作,紅油抄手是最為著名的品種之一。
成都的湯元 遠近聞名,最具代表性的是賴湯元、郭湯元。賴湯元與郭湯元都有上百年的歷史,至今老成都對它們仍津津樂道。
賴湯元不渾湯,不沾牙,筋絲好,皮薄心子香。心子以黑芝麻、雞油酥、洗沙心子最有名,再加以小碟白糖芝麻醬蘸吃,更覺香甜滋潤。
郭湯元心子除白糖、雞油外,還加入各種蜜餞。一碗湯元四個,每個心子不一樣,味道也個個不同。
此外,三合泥以甜軟、熱燙、亮油聞名;還有鮮花餅、葉兒粑、珍珠元子、蛋烘糕也十分有名。饊子、油茶、蒸蒸糕、發糕、麻花、馬蹄糕、"三大炮"、糖油果子、涼粉、涼面、肥腸、肥腸粉、豌豆粉、小籠包子等經濟實惠,價廉物美,深受人們歡迎。
成都還有富有麻辣"川味"的小吃,如怪味雞塊、怪味兔肉、涼拌肚條、夫妻肺片、麻婆豆腐等。怪味用紅油、花椒粉、窩油、麻醬、白糖、香油等十幾種調料配製而成,香味濃烈,味中有味。
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因其麻辣鮮香、色澤金紅發亮而深受人們歡迎,蜚聲巴蜀,名播四方。
老成都最有名的牛肉市在皇城壩,所賣牛肉有氂牛、水牛、黃牛。肉食中牛肉雖不似豬肉那樣在老成都人的菜譜中變出諸多花樣,卻也品種不少。腌鹵攤上有鹵牛肉牛尾麻辣牛肉乾,家常菜有牛肉末炒芹菜、牛肉豆腐、牛肉麵、蘿卜燉牛肉等等,別有一番風味。飯館里干炸牛排、牛肉大元、燒牛肚梁,都是席上的大菜。牛肉在成都名小吃里也佔有一席地位。治德號小籠蒸牛肉,肉火巴味美。
三義園牛肉焦餅,是個姓曹的啞巴創作的。他和另外兩人合夥做牛肉焦餅生意,店名取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之意。他做的焦餅用牛油起酥 的燙面做成皮子,鮮黃牛肉剁碎做餡,顏色金黃,外焦里嫩,真是"焦餅煎時滿街香"。
腌鹵製品中的"王胖鴨"、"掛爐雞"等也無不令人流連。不僅僅是成都的大街小巷,走出成都,徜徉於川西壩子的每個縣城,每一小鎮,無一不有自己獨特精製的名小吃美食品。真讓人涎羨不已,贊不絕口。
美食街概況-------------
沙西線(沙灣路西延線)
羊西線美食一條街及府南新區火鍋一條街
草堂餐飲娛樂圈(包括琴台路、錦里西路、芳鄰路和青華路)
武侯祠大街
雙楠美食區
科華路——領事館路——玉林——中華園美食區
人民南路南延線休閑餐飲一條街
望平街美食區
成都美食街的餐館
鄉老坎
位於西延線。四合院式, 味道很不錯,很便宜,兩個人50元吃得非常好了,特別推薦手撕餅。
紅杏酒樓:位於西延線。新派川菜的代表,服務生不分男女全部剃光頭,味道適合我們這種想吃辣有吃不了辣的人,吃晚餐的話最好6點前到,不然的話就和門外的另100人一起等位吧。
大蓉和
位於西延線。人氣極旺,看到很多人在排隊等位,忍不住也排隊進去吃了一頓,主打瓦罐湯、牛骨髓、開門紅什麼的,味道真的很一般。
譚魚頭
位於一環路青陽宮附近。全國有很多分店,裝修很花心思,味道比別的魚頭店確實要好一點。
熱盆景
位於紅星路。據在旅遊局干過的朋友說,成都味道最好的火鍋。
皇城老媽
成都最負盛名的火鍋店,據說連鎖店已經開到了美國、台灣。現在還開始經營釀酒業。支持《走進老成都》等書籍的出版,佩服! 7月份,加拿大「海龜」一下飛機就指明要到「老媽」,我們終於將他離開成都之前的最後的晚餐設在二環路的皇城店(也就是總店)。 這家火鍋店可真的讓我們開了眼界!一家火鍋店、一家食店可以玩到這種程度! 首先外型就把你鎮住了,火鍋店獨佔了整棟大廈,外表Cool得要命,一整面牆做成川西民居的雕塑,大廈柱子的鋼筋故意外露。 進入裡面,裝修也是Cool得很,完全的現代派,真的很有一點品味。一、二、三 、四樓都是餐廳,頂樓是壩調茶館。一樓有一個自助火鍋廳,是日本回轉式的,還有民謠吉他歌手在唱英文歌,真TMD Cool。頂樓搞了個茶館,有一個透明的天井,逢周三、日還放懷舊黑白電影,有興趣的話還可以到茶館二層要求放映文革時的記錄片。 總之,我是被這家火鍋店鎮住了,你真的懷疑這樣的去處還叫餐廳這么庸俗嗎,分明就是建築傑作、民俗展覽館。 如果你要招待客人,或者你到成都旅行,這家店是你絕對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吐血推薦! 消費大約是100元/人。
獅子樓
我去的是琴台 路那家。另一家著名的火鍋店,感覺味道沒有皇城老媽辣。
巴國布衣
位於科華北路。我覺得是招待外地來客的好地方,不太貴,裝修和食物都還不錯。開設了烹飪學校,出版了幾本川菜書。
天府豆花庄
位於一環路。比較出名的豆花店 ,用豆腐花可以做出無數的菜色。
蔣排骨
位於雙南小區。個人覺得味道一般 ,可能不是正宗的原因。
瓦壇子
位於一環路高升橋附近。很有特色的川西民居裝修風格,茶杯就是一個小小的壇子,價格便宜,味道挺好。
府河人家
位於雙南小區。火鍋店,人氣很旺,味道不錯,但對我來講就太辣了。
欽善齋
位於武候祠附近。很有文化的名字吧?古色古香,服務一流。據說跟華西 醫大也能扯上一點關系,事實上每道菜都放有葯材,講究營養和食療,起碼招牌是這樣打的,屬於新派川菜。是我們公司招待客人最常去的地方。
石象湖大酒樓
位於武候祠附近。另一招待客人的地方,主題就是「石象湖」,裝修一般,食物一般,沒有很多特色,但門口也掛了幾塊獎牌。
鄉巴魚頭
位於裝修屬於仿古風格,魚頭味道還不錯,兩人要了1.5斤(18元/斤)沒能吃完。
卞氏菜根香
有幾家分店,我去的是位於肖家河的那家店。如果不告訴你,你會覺得這是酒樓的名字嗎?特色是泡菜。據說前一兩年很時興,但我覺得也不過如此。
新疆風味
位於雙南小區,成都不多的新疆餐館之一,味道還行。
知味餐
位於雙南小區。食店的名字就是這樣的叫的,路邊小店,做的是川菜的家常菜,味道很好,I like It。
大盆雞
位於玉林小區。新疆特色菜,28塊錢小份的,三個人未能吃完。
川東老家
位於老成灌公路靠近成都的公路上。沈宏飛、余傑都是座上客,有幾道很有特色的菜,最多人吃的就是「雞雜煨鍋」。
四川好人
位於雙南小區。特色也是「雞雜煨鍋」,味道比川東老家稍差,但勝在位於城內。
光頭香辣蟹
位於北門的府南河邊上。名氣很大,但我們極其失望,服務很差,所謂的香辣蟹就是將只有兩指大的螃蟹放在紅湯里煮,這樣的貨色騙騙離海比較遠的成都人可能還可以。
公菜館
位於撫琴路。是四合院式的結構,據說是某大軍閥的住所,有幾道菜真的還是有點特色。是招待重要客人的好地方。 在這里,我吃到了久違了的三合泥。
祖母的廚房
位於科華北路。是我去過的不多的西餐廳之一, 一去就連去兩次。味道還是不錯的,看看裡面滿是老外就知道了。推薦雞蛋色拉三文治(10元),羅宋湯(10元)。
九尺鵝腸發源地趙老三火鍋
鵝腸確實比別的地方好的多。
華興煎蛋面
總店位於玉林小區。不起眼的煎蛋面也可以搞得這么好吃,真是服了成都人的鑽研精神。現在在幾處地方開了分店,成都的食店就是這樣的,只要受歡迎馬上開分店。
塔里木穆斯林餐廳
位於太平南路。自從培根路拆掉後,倍感失落。好在在附近還有太平南路,這家餐廳是絕對正宗的路邊小店,同樣,味道也絕對的是正宗新疆風味,推薦炒麵片、烤羊肉。因為比鄰川大,所以附近的紅瓦寺街是飯後散步的絕佳去處。可以買一張CD、買一斤水果、買一本《新周刊》、買一支雪糕,然後在買好《蜘蛛俠》電影票後等待開場的時候上上網,讓人回到了大學時代,簡直Perfect!我12月份再去,原來培根路一帶徹底的拆完了,這家餐廳以及其他的生活圖景只能在記憶里尋找了。
燒雞公
位於三槐樹街與慶雲街交界的益州賓館內,一個露天大排檔,但卻有很多人開車來吃,成都人就是這樣,只要好吃,不遠萬里也會跑過來的。燒雞公,簡單說就是小公雞火鍋,煮好後端上來的,味道還好。
飄香富貴閑人會所
位於一環路跳傘塔附近。 聽說這家店很久了,這次終於去了。聽著這樣的名字,當我踏進門口看到裡面的裝修的時候,我就作好了被宰的准備。不過,吃下來兩個人是150元,還好。服務殷勤,食物一般。
中國會所
位於中國酒城。成都最貴的食府之一,與銀杏齊名。 金壁輝煌的裝修,很高的大堂,仿照四川民居的風格,殷勤的服務。除了魚翅之外,其他的菜我沒留下什麼印象。
周大媽夕陽紅老菜館
位於羊西線末段。感覺沒有很多的特色,可能類似的食店去的較多的緣故。但勝在味道還可以,價錢不貴,兩人不到100元。
鍾記烤鴨店聚源膳
位於福興街30號,在王府井百貨後面,找不到就問人吧。這真是一個好地方啊,我怎麼沒聽人說過呢?這家店始建於1886年,成都的那些老字型大小說起來真是不得了, 隨便說幾家就是上百年歷史的。在都市的中心居然還有這樣奢侈的地方,進了鍾記的門,裡面是錯落有致的川西民居風格,牆身是用青磚砌的,瓦也是黑的,都是帶有歲月的灰塵的。最令我喜歡的是這里有陽光雅座!想想看,在這樣的深秋,坐在露天的陽光下下面享用美食,還有什麼比這更高的享受呢?
銀杏川菜館:府南河邊上。成都最貴的地方之一,富麗堂皇的四川民居風格,有意思的是一樓茶座上演的是弦樂二重奏。但是,炒出來的回鍋肉我覺得真的不好吃。
何氏冷鍋魚
王府井百貨後面的小巷裡,找不到就問人吧。最喜歡吃裡面的鹹菜,我想這就是它與眾不同的秘密所在。
雨田燒菜
王府井百貨後面的小巷裡,找不到就問人吧。很便宜,土豆燒牛肉等都不錯,逛街走累後的方便之選。
鄭氏陽光餐廳
位於雙林路。最有名的是白果燉土雞湯。
紅灶老家
位於體育場路口。 招牌菜是霍香魚頭,應該是成都市獨一無二的絕活,吃完魚頭,在湯汁中加入米飯,真想連碗一起吃下。
翹腳牛肉
位於海椒市街。為什麼叫「翹腳」呢?店裡寫了一段典故:在當年的樂山,有一家為貧苦大眾開的牛肉店,食客是一隻腳放在凳子上另一隻腳站著的,謂之「翹腳」。其實吃的就是牛雜火鍋,白味的,蘸辣椒吃。 有時間還想去。
水碾河肥兔火鍋:位於水碾河路。網上說小偷很多,但我沒有發現。生意好得很,肥兔是主打,方竹筍雞也不錯。
『柒』 請各位朋友幫忙找一找花卉報告總結急用!!!!!!!!!!!!!!!!!!!!!!!!
有點長...
為全面了解都江堰市花木產業發展現狀,探究提高花木產業檔次和水平的途徑與措施,進一步提高花木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最近本人對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安龍鎮的花木生產情況及抽取的24戶花木種植戶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目前已具一定規模和優勢,在促進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應對當前花木產業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及實現產業升級的高度看,還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亟待尋找進一步發展的突破口。
特點與趨勢
安龍鎮地處都江堰市南端距市區26公里,全鎮幅員面積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831畝,人口12000餘人,全鎮轄9個行政村,56個農業社,一個居委會。迄今為止,全鎮花木面積達到7000畝,糧經比例3:7。花木種植戶3125戶,佔全鎮總戶數3518戶的89%,在地產值1.5億。2003年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0元,其中花木收入3200元,占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7%。發展中呈現以下特點:
1、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專業化程度日益提高。都江堰市花木產業起源於七十年代未,興起於八十年代未九十年代初,發展於九十年代未。1998年至2003年,安龍鎮花木種植面積由600畝達到14600餘畝。2002年被都江堰市農牧局命名為「都江堰市生態農業示範鎮」。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花木種植的專業化程度也日益提高。種植面積達80%以上的村是:吉樂村、三聖村、泰安村、東風村、銅池村、接龍村、泊江村。種植面積達90%以上的組有:吉東村1、2、3、4組;銅池村1、2、3、6組;接龍村3、4、6組;泊江村4、5、7、8組。安龍鎮近年共涌現花木專業村8個,其中花木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村3個。全鎮花木在地產值100萬元以上的有14戶,50萬元以上有62戶,30萬元以上的有115戶。一村一色、一村一品的產業化生產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2、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化程度日益提高。各村在花木種植得到發展的同時,還圍繞花木這一主導產業,延伸發展與之相關的配套產業,拉長了產業鏈,促進了當地二三產業的發展。一是花業逐步成為優勢產業。全鎮現有規模較大的花木公司5家、花木研究機構1個。業務遍布全國各地,並具備了承接較大工程的能力。同時,依託花木產業,還延伸發展了根雕、園藝、賞石、裝飾、園林用具等多個新興產業。二是轉移了農村富餘勞力,農民務工突破了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單一性,僅花木產業帶動務工達全鎮勞動力的90%。三是帶動了三產的發展,成立農家公園1個,高標准農家樂1個,常年農業旅遊觀光接待300人次,實現收入1.5萬元。
3、市場流通活躍。安龍鎮在成都青石橋花木市場和月亮彎花市上有長期銷售點的36家,其中在青石橋花市的有7家,當中以三聖村二組付文剛最為突出。該同志在八十年代開始從事園藝,現已建成在地產值上百萬元、面積20餘畝的川派盆景,優質高檔綠花苗木園藝場,1994年到青石橋花市設門市,開創了安龍花木進入成都花市的先例。在月亮灣花市的有23戶,其中以銅池村一組汪玉文最著名,該同志是安龍鎮比較早從事花木產業的同志之一,其家中建有10餘畝盆景、樁頭、綠化林木,在地產值80餘萬元,並帶動了當地31戶農戶從事花木種植,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倡導下,銅池村一組12戶農戶在該鎮的圍街路兩旁建成精品川派盆景、樁頭、苗木展示觀光帶。月亮灣花市共有45戶花木經營戶,安龍鎮就有23戶在此經營,占據了50%以上的市場份額。另外,在上海、廣州等地有該鎮營銷人員住點銷售。形成了以重慶、雲南、貴州為主的省、市周邊市場,以北京、西安、上海和兩廣為主的國內遠程市場,2002年7月—2004年6月,安龍鎮年花木外銷交易2315起,交易額達6000餘萬元。今年,網上銷售在今年成為安龍花木銷售的新渠道。2003年,建立了「古堰花卉」、「安龍情意」網站,2003年上半年該鎮花木通過「西部在線」網站、農經網等向廣安、眉山、南充、陝西、樂山等省、地、市,銷售了以桂花、天竺桂、銀杏、貞楠等高檔綠化苗木,銷售額達430萬元。同時,「四川安龍天然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全面啟動為安龍鎮花木營銷注入了活力,四川安龍天然林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投產以後就為我鎮推銷了價值450萬元的苗木。該鎮172人的運銷隊伍發揮了一定作用,每到周未,該鎮就有3萬余元的花木湧向成都青石橋、月亮灣花木市場。
4、經濟效益良好,富裕了一方百姓。據統計,2003年底,安龍鎮人均可支配收入3328元,其中花木專項收入3260元,佔96%以上;農民人均存款1萬元以上,佔全市之首;花木在地產值達1.5億元。
調查中發現該鎮花木產業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雖只是星星點點,未成氣候,但其發展趨勢已露端倪。
一是由低效品種向高效品種轉變;二是由小苗向大苗甚至大樹轉變;三是由露天栽培向設施栽培轉變;四是常規品種向專用品種轉變;五是由季節性生產向常年性生產轉變;六是由各村各自發展向全局性發展轉變。
存在的問題
調查中我發現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和矛盾,產業總體水平和整體素質還不高。一是花木發展的科技水平不高。從調查情況看,該鎮上千種花木大都由花農依靠經驗來種植和管理。生產手段落後,經營比較粗放;大路貨多,名貴品種少;農科教結合不緊密,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不廣;花木產業自身科研基礎差,科技人員短缺。總體科技水平不高,難以適應當前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需要和加入WTO後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二是花木品種結構不合理。苗木多,花卉少,雖有「花卉之鄉」美譽,但其主打品種仍停留在綠化茵木階段。都江堰市區銷售的鮮切花,本地產的不到三分之一。即使是綠化苗木,也是小苗多,大苗少,大路貨多,精品、珍品少。三是布局分散。雖然目前也出現一些專業鎮、村、組和戶,而且在全市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數量不多、規模不大、影響不遠,缺乏象宜興比利時杜鵑、蘇州維生種苗、句容草坪草等在全國叫得響的拳頭產品。四是外向化程度低。目前該鎮以及我市花木對外交流與合作基本空白,一些國外品種都是從國內其它花木企業轉手而來,難以從直接的對外交流中獲取第一手的市場信息、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銷售上也全部為內銷。五是花木產業化中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花木公司與經紀人、經紀人與農戶之間並未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公司與經紀人之間是單純的收費與服務的關系,經紀人與農戶之間也是單純的買賣關系。花木種植戶承擔了主要的風險,但收益遠遠低於花木經紀人,這種極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影響了該鎮花木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六是眾多花木公司無序競爭,沒有形成統一的市場和品牌,導致本地產品大多成為外地產品的提貨基地,使我市花木銷售利潤大部份被外地所佔據。七是產業投入不足,雖有幾家較大的公司,但公司加農戶的生產形式並未真正形成,花木生產仍以小農生產為主,種植盲目的性較大,如安龍鎮前幾年心意的大面積種植,導致了許多農戶後來不得不將其扔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極不利於本地花木進入國內或國際大市場,花木生產的風險也非常之大。
面臨的挑戰
從該鎮情況來看,當前都江堰市花木產業既具有加快發展的內在潛力,又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必須面對非常嚴峻的各種挑戰。
有利因素有:一是都江堰市花木產業發展已有一定基礎。規模不斷擴大,區域特色明顯,栽培技術純熟,管理水平較高,在全省乃至全國已有一定知名度,具備了產業發展和升級的基礎條件。二是花木發展面臨著良好的市場需求環境。首先面臨著西部大開發的良好機遇。據悉,西部13個省退耕還林需要苗木4OO億株,目前缺口一半,這給本地花卉苗木進軍西部開發建設提供了良好機會。其次面臨著城鄉創衛的良好機遇。最近成都市黨代會又提出把成都建設成為人居環境最佳的城市,這些都對花木保持了旺盛的需求。第三,都江堰花木重點銷售地區對花卉苗木將出現新的需求。今年北京擬實現三層綠化隔離帶阻隔風沙,需要大量綠化苗木。此外,目前北京正在籌備2OO8年奧運會,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將帶來大量配套綠化工程。這些都為都江堰花木進軍北京市場提供了重要機遇。三是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木消費領域不斷拓展。
不利因素有:一是加入WTO後,花木產業的國際競爭將日趨激烈。加入世貿組織後,花木的關稅將大幅降低,現有的一些貿易保護措施或優惠政策到時將會取消,花木進口將增加,國內市場將受到較大沖擊,尤其是種子和種苗受到沖擊會更大。而目前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在品種、技術、質量、單位面積產量及效益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都有一定差距,可以說尚未做好甚至根本沒有開始做入世准備。二是花木產業國內競爭壓力將增大。目前全國性的農業結構調整正在蓬勃展開,花卉苗木將是調整的重點之一。種植面積擴大,花木產量增加,勢必加劇市場競爭。再從都江堰市花木重點產區現狀看,雖然已具一定規模和基礎,但總體競爭力不強。花卉生產上土壤及氣候條件不及得天獨厚的廣東、雲南;苗木生產上目前品種、檔次、技術及畝均產出率已落後於浙江蕭山;設施栽培上,上海的科技實力和資金實力雄厚;在市場培育上,不及常州、溫江等地;在產業扶持上,當地政府無明確扶持政策,勢必形成自生自滅的狀態。因此,目前都江堰市花木國內競爭的態勢並不樂觀。
辦法與措施
(一)繼續擴大花木重點產區規模,放大做強產業優勢。
以現有產區為基礎,以安龍鎮為軸線,在橫向和縱向上延伸、拓展、輻射。河西片區可由現有花木鄉鎮為基點向周邊拓展,河東片可由聚源鎮為基礎逐步向成都方向擴展,可以借鑒常州市的做法,大力引進花木種植大戶和經紀人,在安龍、聚源、崇義一帶形成規模。逐步形成成灌線和旅遊沿線花木產業密集帶,形成都江堰花木產業的獨特景觀和氛圍。與此同時,進一步提高花木產業的專業化程度,以現有專業村、組、戶為基礎,加快形成專業化、標准化、規模化生產,盡快形成一個或幾個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花木品種規模化生產基地,形成聲勢,打響牌子。
(二)科技興花,努力提高花木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一是要加快農科教結合步代。把科技對接、人才引進作為提高花木產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重要抓手,制定優惠政策,加強產學研聯合,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掛鉤,鼓勵專家教授、技術人員到本地技術指導、科技攻關、科技合作。四川安龍天然林技術有限公司等科研實力較強的科技型企業,要主動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在繼續抓好苗木育種的同時,逐步涉足花卉等優勢主導產業的研究和攻關,特別是花木種子、種球的培育,以提高都江堰市花木產業自身科研實力。安龍鎮要充分利用製作根調、樁頭等傳統優勢技術,加快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做大做強花木的同時作好相關產業的發展。二是要加快花木科技示範園建設。借鑒鄉鎮工業園區建設的思路與辦法,採取市場化運作機制,走企業化發展的路子。一方面對培育、引進的新品進行試種、示範,另一方面進一步壯大公司自身實力。要充分利用現有花木產業基礎設施較好的有利條件,創辦花木科技示範園。三是要積極培植花木大企業。圍繞花木產業,積極引導現有花木企業開展資本經營和資本重組,發展集生產基地、科研開發、加工生產、市場營銷於一體的大型花木企業集團。四是加快從國外引進新品良種,加快對外合作步伐。要緊緊抓住我國將要人世的機遇,利用本地基礎條件、勞動力等優勢,吸引發達國家合作經營。
(三)追蹤市場脈搏,大力發展市場適銷對路的花木產品。
苗木生產上,一是要瞄準大西北開發,發展抗乾旱、抗風沙的花木品種。二是瞄準城鎮建設的需求,充分利用山區資源優勢種植大苗,再經過產業區適應性移栽後供應市場。三是要積極引進高檔、稀有品種。根據市場需求,加快新品更新步伐,縮短產品周期,提高種植效益。
草坪生產上,由於草坪市場需求大,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且綠化面積大,頗受經濟欠發達地區青睞,可以大力發展。但我市草坪生產卻廖廖無幾,作為花木生產的代表鄉鎮安龍鎮還無一家生產草坪的農戶或企業,因此當前要大力推廣草坪栽培技術,在引種草坪的同時,不斷提高草坪質量,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花卉生產上,鑒於都江堰市土壤、氣候等,要注意優化品種結構,延長上市期,避免季節性過剩,逐步搶占都江堰市場,並積極向周邊城市拓展。
盆景生產上,目前產區粗放型的大路品種多,競爭力不強,要進一步提高檔次,逐步形成「淺奇、清新、自然、古拙」的特點,發展精品、珍品。
(四)拉長產業鏈,大力發展花木相關產業。
一是形成花木重點產區園林建築的合力優勢。改變目前園林建築公司少、規模小的狀態,建議組建都江堰園林建築總公司。進一步提高園林建築企業的設計能力、施工能力和市場知名度。二是積極發展花木生產用材工業。凡花木及相關產業所需材料,本地都應大力發展。既可拓展本地花木產業領域,壯大產業整體規模,又可降低本地花木生產成本,提高花木產業競爭力。三是努力發展旅遊觀光業。充分利用本地花木種植優勢、園林設計建築優勢積極開發花卉旅遊業。可在成灌線、青城山沿線闢建各具特色的觀光花園,吸引社會資金、個人資金參與投資,允許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參與建設。此外,與旅遊觀光相配套,線沿線鄉鎮的鎮區必須加大綜合治理力度,利用本地花卉苗木優勢,逐步建成風景秀麗、各具特色的花園式小城鎮。最終形成房在花中建、人在花中行的旅遊專線。
(五)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多渠道搞活市場流通。
一是抓好花木大市場建設。市場建設要突破行政區域,按照產業布局,以河花池市場為基礎,組建統一的大市場。安龍等鎮的花木市場可成為其分市場。此外都江堰市其它地方的花木生產基地,如中心鎮的花木等可打這個牌子。這樣,在統一的市場體系中,有主市場,有配套市場;有綜合市場,有專業市場;有批發市場,有產地市場;有季節性市場,有常年性市場,逐步使都江堰花木市場發展成全省領先的花木大市場。二是進一步到外地設立銷售窗口和上網銷售。
(六)成立都江堰花木協會,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建議市裡成立花木聯合會,各有關鄉鎮成立花木協會,下設花木種植會、經紀人協會等。組建協會必須堅持農民自願,實行民辦、民管、民受益。工作上堅持由點到面,由少到多,由單項到多項,由鬆散到緊密,絕不能搞行政命令。形式上可以是鬆散型的協會,也可以是緊密型的專業合作社,也可創舉辦股份合作制的花木企業。活動范圍上可以是本市的,也可以是跨市的。
(七)進一步加強對花木產業的信息指導和服務。
一是切實增強產業化意識。進一步提高認識把花卉苗木發展置於社會經濟的總體規劃之中,統籌安排。按照產業聯動的要求,科學地做好產業規劃、指導、服務工作。二是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產業知名度。充分利用報紙、電視、電台等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必要時可以拍攝產業區花木發展的錄像或VCD光碟發行,擴大影響。要經常舉辦花木展銷會、研討會、交易會等活動,並積極參與全國性的花木活動,擴大影響。要學習利用互聯網路獲取信息及進行電子商務貿易。三是制訂產業區扶持優惠政策。建議市上特別是產區要在地方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中劃出專項用於花卉苗木課題研究。引種試驗推廣、人才培訓等。建議產區成立花木培訓中心、花木信息中心和花木開發研究中心。要建立新品引進、技術創新的激勵政策,鼓勵國有企業。鄉鎮企業、外商、個人及其他社會資金投資花卉苗木開發。要盡快實行小額貸款證制度及農戶聯保制度,解決農民發展花木生產的資金困難。四是切實加強對花木產業的領導。花卉苗木是一個跨部門、跨行業的產業,必須理順行業管理體制。建議成立市花卉苗木產業化經營領導小組,成員由農業、城管、園林、環保、建築、水利、規劃等部門組成,以加強對花木產業的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制訂和實施各項標准,規范行業秩序。在此基礎上,農技推廣部門要積極開展花卉苗木生產中的技術服務、引種試驗和研究開發。
(八) 大力發展花木經營經濟人隊伍。
花木生產更注重銷售,為了搞活市場營銷,常州市培育了大批花木經紀人到全國各地推銷花木,僅夏溪鎮就有3000花木經紀人,而安龍鎮卻只有172人。他們走南闖北推銷花木,帶回了各地市場需求的信息,還擴大了本地花木的知名度。農民只需用心種,不需操心銷售,看似農民收益少了,但與此相反,有的地方種植花木因為規模不大,沒有名氣,又遠離花木市場,客商少,就只能低價出售,甚至賣不掉,農民損失更大。固我市還應進一步提高農民經紀人的整體素質,鼓勵先富起來的農民經紀人參與創辦花木示範園及市場建設,以進一步增強花木經紀人的帶動功能。
只供參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