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盆景
① 笨槐樹盆景如何製作
植物與風水在風水學的應用中,植物常被用作趨吉化煞,因此不同的植物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被視為吉祥的植物:桔,"桔"與"吉"諧音,盆栽柑桔便成為人們春節時家庭的擺設。吉祥草小巧,終年青翠,泥中水中均易生長,象徵著"吉祥如意",也叫瑞草。椿樹易長而長壽,有的地方盛行摸椿風俗。除夕晚上,小孩都要摸椿樹,而且還要繞著轉幾圈,祈求快快長高;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一早上,小孩抱著椿樹念"椿樹椿樹你為王,你長粗我長長"。槐樹被認為代表"祿",古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坐於其下,面對三槐者為三公,後來世人便於庭院植槐。靈芝自古視為祥兆,吉祥圖常見鹿口或鶴嘴銜靈芝,用作祝壽禮品。梅花其五片花瓣被認為是五個吉祥神,於是有了"梅開五福"圖。被認為有鎮妖祛邪作用的植物:桃樹傳為五行之精,能制百鬼,故而過年以桃符懸門上。柳樹同桃樹的作用一樣,以柳條插於門戶以驅邪。草蒲、艾葉端午節草蒲、艾葉用草蒲、艾葉掛在門旁,或用艾做成"艾虎"帶在身上,能起到驅毒辟邪的作用。銀杏樹因在夜間開花,人不得見,傳為有陰靈,故而術家的符印要用銀杏木刻制;柏樹剛直不阿,被尊為百木之長,傳能驅妖孽,墳墓旁多種植柏樹;茱萸"常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在這首詩中為什麼要"遍插茱萸"呢?原來風水學中認為茱萸是一種吉祥物,在重陽節登高時佩戴,認為可避災禍。無患子尤為受到尊崇。這種落葉喬木,五六月間開白花,結實如楷杷稍大,生青熟黃,內有一核,堅梗如株,俗名鬼見愁,佛教稱為菩提子,用以串聯作念珠,有它"無患"。葫蘆,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為什麼用"寶葫蘆"裝酒?原來在風水術中,葫蘆被認為是能驅邪的植物,古人常種植在房前屋後。現代物理測試證明"寶葫蘆"形狀的器皿能屏蔽各種波和輻射的干擾。張果老用"寶葫蘆"裝酒,除了能驅邪外,還因為"寶葫蘆"能保存酒的味道不變。被視為凶兆的植物:桉樹這種可長到二十多層樓房高的樹中"巨人",中青年人是不敢栽種的,據說樹大人必亡;要植此樹只得請老人,反正等到樹大時,植樹者壽數也差不多了。風水樹:在南方,有的村子附近保留著一小塊青蔥林木,多是樟、松、柏、楠等長青樹。作為觀光者,可千萬別去碰它們。因為這就是風水樹,也叫水口樹,別看只是一小塊青蔥林木,它可關系著全村的風水命脈,當地人也都不敢去動那裡的一草一木,害怕破壞本村的風水。
② 描寫盆景的句子
一、盆景
這些樹樁盆景,有的盤根錯節,亭亭如蓋;有的懸崖倒掛,凌空欲飛;有的枝展回葉舒,婀娜答多姿;有的鮮果累累,紅艷欲流……
那大理石磨製成的圓盤里盛著沃土,上面長著一根根嫩竹,彷彿是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
盆竹那修長白哲的主幹上圍繞著一個個竹節,就像一個個玉鐲套在纖細的嬌嫩的小手上。
盆景里那棵文竹,有細細的枝幹,毛茸茸的葉子,好像是一片片綠色的雲彩。
這盆景中竹子的旁邊是座假山。這山雄偉壯觀, 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縫里還長著倔強的胡刺,常年翠綠, 映襯著 亭亭翠竹。
海棠的苔有些像竹子,不光顏色是綠的,而且分成一節一節的,每節上都長著一片又寬又大的葉子.像一把小芭蕉扇伸展著。
那盆紅葉的葉子恰似心的形狀。中心部分紅紅的,艷如胭脂,周圍鑲著墨綠加紫色的邊兒,別致有趣,看起來,真像一顆顆紅心。
那盆文竹,天氣越冷,越綠得蒼翠可愛,它細細的枝幹像一節節挺拔的竹枝,竹枝上飄浮著一片片像綠雲的羽狀復葉,似雲似竹。
③ 描寫盆景的好句有哪些
1、木棉花不像牡丹花那樣紅得非常嬌媚,它紅得熱烈持重,把天際映得紅彤彤的。
2、那盛開的白丁香花,如雪,如玉,如絹,如飛濺的浪花。
3、玉蘭花迎著春風開了,一樹潔白的花朵,像雪,像玉,像雲,像飛迸的浪花。
4、薔薇攀在路邊竹籬上,在暗綠的葉片後,探出點點胭脂紅,像女孩子半嬌半嗔地嘟起來的小嘴兒,逗得人直想湊上去親一親。
4、那迎風飄舞的是名菊「嫦娥牡丹」,她凌空舒袖,宛如萬里長空翩翩起舞的嫦娥一般飄灑俊逸。
5、迎春如緞,百合似錦,杜鵑像霞,水仙如雲。
6、這月季花很艷,紅中泛白,呈胭脂色,像小女孩的臉龐,那麼秀美,那麼可愛。
7、荷花百態,有的已經盛開了,露出了金黃的花蕊和嫩黃的小蓮蓬;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看上去,好像一隻小船上坐著一位可愛的仙女;有的還是含苞未放的花骨朵兒。
8、楊柳枝條上已經鼓出鵝黃色的嫩芽,一個個就像雛雞的小嘴。細雨像微塵般地飄著,湖邊的楊柳像新浴出來的少女的頭發,滴著晶瑩的水珠。
8、大壩兩旁的楊柳,有的像是白發婆娑的老人,有的像是秀發披肩的少女,為長長的大壩,攔成一個珠簾絲垂的走廊。
9、白樺樹沙沙地響著,紛紛的敗葉,像她流出的淚,飄落在地上。
10、清風掃過,竹林輕輕搖曳,發出有節奏的鳴響,就像美妙的樂音盈盈飄來。
④ 贊美盆景文竹的詩詞有哪些
1、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清·鄭燮《新竹》
【釋義】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幹扶持。
2、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唐·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
【釋義】斑竹枝啊斑竹枝,淚痕點點寄託著相思。
3、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唐·王維《竹里館》
【釋義】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4、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金代·王庭筠《絕句·竹影和詩瘦》
【釋義】清瘦的竹影和著詩句,梅花的香氣伴著我入夢。
5、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唐·楊萬里《夏夜追涼》
【釋義】這時,遠處的竹林和樹叢里,傳來一聲聲蟲子的鳴叫,一陣陣清涼的感覺也迎面飄來。可是,這並不是風,或許就是大自然寧靜的涼意吧?
⑤ 湖光岩景區有王維的詩嗎
湖光岩景區並沒有王維的詩。
王維並沒有來過湛江(原雷州府)。
湖光岩景區詩廊,設在湖光岩楞嚴寺北側,建於1986年,2010年重新修葺,整改周邊綠化環境,將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塑造別具一格的藝術文化長廊。詩廊前方,有一處以古榕山水為主題的自然景觀。中間一大石塊上刻有蘇軾所書的「詩」字,蒼勁大氣,渾然天成,突顯詩廊的歷史文化韻味;兩邊以兩棵巨大的抱石而長的火山榕為主體,古榕枝繁葉茂,根枝難分,猶如一道形態特異的天然屏風;一簾涓涓細流的小瀑布,翠綠繁茂的滴水觀音,大小不一的火山岩石與之相互襯托,構成生動別致的「天然盆景」。
詩廊依岩壁地勢層層上升設計,迴廊旋轉曲折而上,共有三層,依次疊落,背倚獅子嶺,濃蔭蓋頂。詩廊頂部雕欄畫棟,古色古香;廊壁鑲嵌大理石,以篆、隸、楷、行、草等多種書法形式表現,用精湛的雕刻藝術鐫刻著宋、元、明、清時期曾游湖光岩的貶官朝臣、州縣官員,本地的名人學士,以及近代領導人董必武、陳毅、郭沫若等的詩詞。這些詩篇,或吟詠名勝古跡,或描述歷史傳說,或寄情山水,從不同的角度勾勒了湖光岩充滿詩情畫意的風光景色。這不僅是傳誦千古的詩詞名篇,更是千年歷史滄桑的印證。
蘇軾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這靜謐的湖邊詩廊,細細品味一首首優美雋永的詩詞,體味洋溢著詩意般的甘醇,那獨特的文學乳汁之香甜沁入心間,靜潔心靈,感受中國詩詞文化的獨特魅力。這小小的詩廊,真是品詩賞湖,陶冶情操的佳境。
⑥ 我國古代盆景有哪幾個重大歷史飛躍
從我國盆景歷史流派試探中州盆景風格 正陽縣彭橋鄉鄉長 余春林 本文分析了我國盆景發展的歷史和各流派成長的過程,探討並提出以詩、畫為輔助手段,充分表現情和意的原則,根據我省的歷史特色提出中州盆景應具有古雅風格。在製作山水盆景時力爭表現秀、壯、險、疊、廣的山勢磅礴、平原廣闊、神韻豐富、氣象萬千的中原地理風貌特點;在製作樹樁盆景時,要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樹種資源如檉柳、野山楂以及松、柏、榆、槐、黃荊、女貞、雀梅等,凝煉出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製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珍品。
中國盆景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她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有機結合,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人們譽之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活的藝術、有生命的雕塑品。中國盆景藝術,隨著我國文明歷史的長期發展形成了她獨特的風格。
中國素有「世界園林之母」的美稱,是盆景藝術的創始國。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已有「囿」的營造。秦漢時期,中國園林形式出現了「苑」、「別墅」、「王室靈台」,展現出園林之美。東漢--隋朝時期,盆栽興起,採用「掇山理木」的技術方法,人工山水園應運而生,講求意境表現。唐宋時期,由盆栽藝術加工而成的盆景與山水畫互為影響。詩人王維、杜甫、白居易、蘇軾、王十朋、陸游等有詠山石的詩篇及《宣和石譜》、《漁陽石譜》、《夢梁錄》等專著的相繼問世,繁榮和發展了盆景藝術。元、明、清時期,「些子景」(微型盆景)的出現,使盆景另闢蹊徑。畫家饒自然所著《繪宗十二忌》從理論上闡述了製作山水盆景及用石方法,豐富了盆景製作。《素園石譜》、《長物志》、《考槃余錄》、《廣群芳譜》、《花鏡》等專著的相繼出現,形成了研究盆景的學術空氣,對日本等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放後,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人們文化素養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喜愛盆景的人愈來愈多。於是,這一古老珍玩,又煥發出青春。同時,盆景藝術作為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而倍受黨和政府的重視,各地盆景事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自1979年至今,先後舉辦了五屆全國盆景藝術展覽,隨之,全國很多地區也相繼舉辦了全省、市的盆景展覽。盛況空前,通過展覽盆景得到了正名,亦使人們認識到盆景是我國傳統的優秀園林藝術珍品,從而形成了全國性的盆景熱。我國盆景作為東方藝術珍品,近年來曾多次到國外展覽,受到世界各國朋友的贊賞,並多次獲獎、為國爭譽。
中國盆景藝術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法的不同,形成了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流派。依歷史習俗來分。世人稱為「蘇、杭、滬、寧、徽、榕、穗、揚」八大家。綜觀我國盆景的源流,著名有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五大流派。
揚派:發源地揚州。常用樹種有松、柏、檜、榆、黃揚。歷史上揚派的盆松以「獅式盆景」最為著名。造型特點為「雲片」。葉葉俱平而抑,平行而列,似藍天中朵朵「雲片」。藝術風格上層次分明,嚴整平穩。
蘇派:即蘇南派,常用樹種有雀梅、楓、梅、石榴、黃荊、六月雪等。造型特點為圓片,典型造型特點為三托六台一頂,傳統技法為粗扎細剪,以剪為主,以扎為輔。藝術風格上老乾虯枝,清秀古雅。
川派:發源於四川成都。常用樹種有瓶蘭花、貼梗海棠、六月雪、羅漢松、銀杏、梅、垂絲海棠、紫薇、撲地柏、金彈子等。典型造型為「三台五齣」。這是一種對雲霧多、日照少、樹木徒長自然風貌的藝術再現,造型特點為懸根露爪、虯曲多姿、蒼古雄奇。
嶺南派:常用樹種有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水橫枝、滿天星等。由於嶺南地處華南,樹體高大,這就決定了其造型特點為大樹型,傳統技術法是蓄枝截干,具有「起伏收尾」、「一波三折」的特點,其藝術風格飄逸豪放,挺拔自然。
海派:常用樹種為五針松、羅漢松、黑松、真柏、胡頹子等,造型特點不拘一格,自然式為主。微型盆景傳統技法是金屬絲縛扎,逐年細剪。在藝術風格上屈伸自如,自然流暢,雄健精巧。
上述各流派之所以發展到今天,都是充分發揮了當地特色的結果。各流派盆景藝術雖風格各異,但都強調意(境)、形(態)、精(神)三要素。在創作方法上都強調藝術誇張和強烈對比,構成虛實、動靜、肥瘦、疏密、顯隱等多種藝術變化,應物象形,形神兼備。雖一拳之谷,而能蘊千岩之秀,這就為我們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提供了構思基礎。
從盆景藝術的縱向發展和各流派的橫向發展看,都很著重表現詩情畫意。正象一位盆景專家所說的那樣:「盆景藝術不應該只是一種擺設,它也可以成為給人以教益或思索的藝術品。」看一件盆景的意境是否深遠,格調是否高雅,就是看作者能否借詩情立意,取畫意造景。一件成功的盆景往往是詩與畫的結晶,既飽含詩情,又極富畫意。而針對「詩情畫意」而言,「詩」、「畫」只是輔助手段,是為充分表現「情」和「意」服務的。真正能反映出盆景風格的還是「情」和「意」。因此,創立中州盆景風格,應在「情」和「意」上多下功夫。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特色上。
(一)歷史特色:中州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和中華民族的搖籃。其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與之相伴隨,中州盆景藝術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從歷史特色上講,中州盆景應具有古老文雅的藝術風格,在製作盆景時應突出古雅。
(二)地理特色:河南地處中原,北、西、南三面為山地環抱,東部平原遼闊。全省面積的56%為平原、河谷、盆地,26%為山地,其餘18%為丘陵。中州既有名山大川,又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可謂山清水秀,風光明媚。製作山水盆景時,應突出河南山川平原並舉的地理特色,既要有雋秀的山巒,又要有無垠的平原,使人一看便聯想到中州獨特的地理風貌。中州淮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淮河以南濕熱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根據這一自然特色,可製作一種獨特的水旱盆景形式,以表現出中州大地上常見的那種旱地、水面、山石、樹木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觀,自然氣息濃厚,表現內容豐富。就山水盆景的局部景觀而言,反映在中州地理特色上有秀、壯、險、疊、廣。
秀:南部的雞公山風景秀麗,景色宜人。山上有報曉峰,靈山寺等名勝,山下武勝關為古代中原南出湖廣的要道,是著名的避暑和療養用地,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
壯:中部的嵩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嶽」中的中嶽,其山勢峻拔,雄偉壯觀,山麓處多名勝古跡,有我國最早道教廟宇之一——中嶽廟,宋代八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中外聞名的佛教古剎、中華武術史上少林派的發源地——少林寺。
險:北部的太行山,呈陡峻的單面山形態,多懸崖峭壁,十分險要。
疊:南部大別山,西部及西南部的伏牛山和桐柏山,綿延數百里,山巒重疊,氣勢磅礴。
廣:中州大地位於華北平原,廣闊無垠,一瀉千里。此處,山區還有大大小小的盆地,如南陽盆地、林縣盆地和沁陽盆地等。構成一幅寬廣美麗的畫面。
(三)資源特色:河南屬溫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多種植物生長,集亞熱帶植物和暖溫帶植物於中州之內,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為發展中州盆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這樣,以資源特色而論就構成了中州盆景豐富多彩的風格。例如:中州沙區平原的檉柳(三春柳)柔軟多嬌,俏麗婀娜;豫西南的野山楂(小葉山楂)冠形優美,葉小枝密,分層排布,花果並茂;在山頂或絕壁上常有老乾虯枝,沉靜古雅的松、柏、榆、槐;由於風蝕或雨水沖刷,形成了懸根露爪、枯木逢春的樹樁;更有一些飄逸豪放的藤蔓植物和蒼勁挺拔的高大喬木;至於自然流暢、雄健精巧的盆景素材,在中州更是屢見不鮮。
「取山川來掌上,攜天地入壺中」。將中州植物、山石在大則數尺、小則寸余的盆盎內,概括、凝煉中州大地的風姿神采,相材立意,寓情於景,創造出氣韻生動、意境深遠的藝術品,以此作為中州盆景的風格,豈不美哉!
遼闊之中原,豐富之資源,使中州盆景極為豐富多采,加之勤勞智慧的我省人民,在繼承優秀傳統和博採眾家之長的基礎上,不斷地改革創新,使得盆景這一「高等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相信經過繼續加工提煉,盆景的製作將日臻完美,並逐漸形成中州盆景的獨特風格,而倍受中原人民和國內外廣大人民的喜愛。
⑦ 銀杏樹的介紹
喜歡欣賞銀杏的人很多,我是其中之一。城市裡的人行道上,公園里,學校,單位等地,到處都能見到,很普通的一種風景樹。不用說賞秋,它的金黃,與紅葉相比,各有千秋。
你的大學里,三年的銀杏樹不結果很正常,它們一般要八到十年才結果,而且是人工栽培的,天然野生銀杏樹,十幾年到二十年結果,都是有的。
翻山越嶺,賞紅葉歸來的人,有的是帶著嘆息回家的,說某地的紅葉,晚去了兩天,全部掉光了。
紅葉一片不剩的時候,銀杏的色彩依然光彩奪目。照相的,攝影的,自拍的,哪裡有銀杏,哪裡就有他們的影子。銀杏樹下的人,是絕對想不起秋天會有紅葉存在的。
把地上的落葉,捧上一捧,灑向空中,抓住黃葉飄過臉頰的時機,拍上一張,那鏡頭,會溫暖情人的眼睛,在遠方,在冬天,也不會感到寒冷。
我愛銀杏,沒有理由。
⑧ 大家快來幫忙啊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是古代銀杏類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種,因此植物學家們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並與雪松、南洋杉、金錢松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園林樹木。我國園藝學家們也常常把銀杏與牡丹、蘭花相提並論,譽為"園林三寶",並把它尊崇為國樹。
銀杏樹為高大落葉喬木,軀干挺拔,樹形優美,抗病害力強、耐污染力高,壽齡綿長,幾達數千年。它以其蒼勁的體魄,獨特的性格,清奇的風骨,較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而受到世人的鍾愛和青睞。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作詩詠曰:「銀杏栽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里雲,去做人間雨」。宋代大詩詞家蘇東坡有詩贊曰:「四壁峰山,滿目清秀如畫。一樹擎天,圈圈點點文章」。銀杏樹不僅以其俊美挺撥、葉片玲瓏奇特而具有極高的觀賞
價值,而且她適應性強,葯用功效大,經濟價值亦非常可觀。銀杏樹的果實--白果,品味甘美,醫食俱佳。經過加工之後,可以製成色澤鮮艷,氣味濃郁,香甜可口的各種風味飲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銀杏的根、葉、皮也含多種葯物成份,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銀杏樹在丹東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據考證,丹東大孤山寺廟中的一棵銀杏樹樹齡達1300多年,樹高35,主幹需三個成年人張開雙臂合抱才可抱過來,夏季人在樹下仰視,白日不見天色,夜晚不見星光,秋季落葉時樹下能積有一尺厚黃燦燦的葉片,其果實每年都達數百公斤。
松柏綱(球果綱)(Coniferopsida)
裸子植物門
常綠或落葉喬木,稀為灌木,莖多分枝,常有長、短枝之分;莖的髓部小,次生木質部發達,由管胞組成,無導管,具樹脂道 (resin ct)。葉單生或成束,針形、鱗形、鑽形、條形或刺形,螺旋著生或交互對生或輪生,葉的表皮通常具較厚的角質層及下陷的氣孔。孢子葉球單性,同株或異株,孢子葉常排列成球果狀。小孢子有氣囊或無氣囊,精子無鞭毛。球果的種鱗與苞鱗離生(僅基部合生)、半合生(頂端分離)及完全合生。種子有翅或無翅,胚乳豐富,子葉2--10枚。松柏綱植物因葉子多為針形,故稱為針葉樹或針葉植物;又因孢子葉常排成球果狀,也稱為球果植物。
松柏綱代表植物
雲南油杉 (杉松) 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
翠柏 Calocedrus macrolepis
水仙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我國民間的請供佳品,每過新年,人們都喜歡清供水仙,點綴做為年花。因水仙只用清水供養而不需土壤來培植。其根,如銀絲,纖塵不染;其葉,碧綠蔥翠傳神;其花,有如金盞銀台,高雅絕俗,婀娜多姿,清秀美麗,潔白可愛,清香馥郁,且花期長。這珍貴的花卉早已走遍大江南北,遠度重洋,久負盛名,譽滿全球。她帶去了我國的春天,我國人民的情誼和美好的心願,贏得了「天下水仙數漳州」之美稱。
中國水仙花屬石蔥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生得頗象洋蔥、大蒜、故六朝時稱「雅蒜」、宋代稱「天蔥」。之後,人們還給她取了不少巧妙、美麗的名字,如金盞、銀台、儷蘭、雅客、女星等等。這里有著許多關於水仙花優美動人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據說,宋代時,有一閩籍的京官告老回鄉,當他乘船南返,將要回到家鄉漳州時,見河畔長有一種水本植物,並開著芳香的小白花,便叫人採集一些,帶回培植。據《蔡坂鄉張氏譜記》載;明朝景泰年間,他們的祖宗張光惠在京都做學官,一年冬天請假回鄉,船過江西吉水,發現近岸水上,有葉色翠綠、花朵黃白、清香撲鼻的野花,於是拾回蔡板栽培育成新卉傳下。
傳說崇明水仙來自福建。那是唐代則天女皇要百花同時開放於她的御花園,天上司花神不敢違旨,福建的水仙花六姐妹當然也不例外,被迫西上長安。小妹妹不願獨為女皇一人開花,只行經長江口,見江心有塊凈土,就悄悄溜下在崇明島。所以,福建水仙五朵花一株開,崇明水仙一朵怒放。
希臘神話傳說,水仙原是個美男子,他不愛任何一個少女,而有一次,他在一山泉飲水,見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時,便對自己發生了愛情。當他撲向水中擁抱自己影子時,靈魂便與肉體分離,化為一株漂亮的水仙……
水仙花早在宋代就已受人注意和喜愛。《漳州府志》記載:明初鄭和出使南洋時,漳州水仙花已被當作名花而遠運外洋了。「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花通常是在精緻的淺盆中栽培,然而,它對生活也挺簡單樸素,適當的陽光和溫度,只憑一勺清水,幾粒石子也就能生根發芽。寒冬時節,百花凋零,而水仙花卻葉花俱在,勝過松、竹、梅,儀態超俗,故歷代無數文人墨客都為水仙花題詩作畫,呈獻了不少幽美的篇章。
水仙花主要有兩個品種:一是單瓣,花冠色青白,花萼黃色,中間有金色的冠,形如盞狀,花味清香,所以叫「玉台金盞」,花期約半個月;另一種是重瓣,花瓣十餘片捲成一簇,花冠下端輕黃而上端淡白,沒有明顯的付冠,名為「百葉水仙」或稱「玉玲瓏」,花期約二十天左右。水仙花分布的范圍極小,只在漳州八大勝地之一的園山東麓一帶,因它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園山擋住了烈日,園山在斜影所及的地方日照較短,為水仙花栽培創造了有利格條件。當地有歌雲:「園山十八面,面面出王侯,一面不封侯,出了水仙頭。」
每年春節,能工巧匠們創作出的水仙盆景雕刻藝術,且能依照人們的願望,在預定的期間里開放,給節日、壽誕、婚喜、迎賓、慶典增添了不少光彩。那栩栩如生,生氣盎然,耐人尋味,怪不得人們贊譽水仙一青二白,所求不多,只清水一盆,並不在乎於生命短促,不在乎刀刃的「創傷」,不在乎於嚴寒的「凌辱」,始終潔身自愛,帶給人間的是一份綠意和溫馨。
⑨ 關於「盆景」的成語有哪些
1、關於「盆景」的成語有:繁花似錦、桃紅柳綠、百花齊放、奇花異草、百花爭妍、綠草如茵。
⑩ 桂花盆景要怎樣鑒賞
桂花盆景的藝術鑒賞:桂花是著名的香花,葉色終年翠綠,樹姿挺秀回明潔,盛花時綴答金滿枝,碧葉黃花,濃香四溢,歷久不衰,令人心曠神怡。桂花多在秋季開放,故有「獨佔三秋壓群芳」之譽。四季桂盆景四季開花,觀賞期更長。
另有一種「寒露桂盆景」,於晚秋開放,花期較遲,唐代詩人王維有「冷露無聲濕桂花」的詩句。
寓意用途:桂花盆景雅潔、芳香,是愛情的象徵,可以作為戀人的信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