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盆栽試驗
㈠ 棉花種子快速發芽試驗方法
土方法:毛子棉種用70攝氏度的水浸燙,(2-3市斤水浸燙1市斤棉種)不用換水,連續浸泡10-20小時,撈出後加入相當於棉種體積3倍左右的過篩的濕沙子,放入容器或包裹,保持25-35的溫度,一般在30-50小時內即可發芽,把發芽的棉種用篩子把沙子篩除後,即可檢查發芽率。
如果是光子水溫與浸泡時間要適當縮短,新棉籽催芽的出芽時間要長些。
2、洋方法:使用發芽箱效果會更好。
㈡ 棉花纖維在試驗中起什麼作用
1.保溫 如蒸餾的時候 冷凝管口要纏上棉花
2.防止固體或者液體進入 如乾燥管的兩端管口都要塞上棉花
3.實驗物品 棉花本身是纖維素,可以用來做纖維素水解實驗
㈢ 盆栽試驗的土培試驗
一、土培試驗特點
土培試驗是生長介質為土壤的盆栽試驗,是介於田間試驗與水培、砂培法之間的試驗方法,其與田間試驗相比主要有下列特點:
1.供試土壤差異 土培試驗一般取耕層土壤作試驗,作物只能從耕層土壤中吸收養分,而田間試驗作物不僅可以從耕作層吸收養分,還可從底土中吸收養分。土培試驗土壤經人工翻挖、過篩、混勻後,物理性狀與田間原狀也不相同。
2.試驗條件差異 土培試驗易於人為控制試驗條件如光照、溫度、水分、養分等生長因素,受自然環境等不可控因素影響小於田間試驗,因此試驗因素的效應分析比較准確,但土壤養分的動態平衡和作物對養分的吸收情況均與田間條件有所不同,如果土培與田間試驗相結合,既與生產條件接近又能提高研究深度。
3.肥料利用率差異 由於土培作物根系養分吸收區域小,其施肥量常比田間試驗大2-3倍,土培試驗在盆缽中不存在養分淋失問題,因此肥料利用率與田間試驗也有很大差別。
土培試驗與水培、砂培法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能在土壤條件下模擬土壤、植物、肥料之間相互關系,但某些試驗因素如pH值等的水平不像水培、砂培那樣可以根據試驗目的隨時變更,因此後者更適合於營養生理研究。
二、土培試驗實施
(一)供施土壤與盆缽准備 供施土壤的選擇是土培試驗成敗的關鍵之一,土壤類型由試驗目的確定,如進行某種土壤養分供應能力與農化測試方法的相關研究,則應採集該養分貧乏到極豐富的各種土壤,如進行某種肥料對作物的有效性研究,則應選擇該肥料所含營養元素缺乏的土壤,土培試驗一般取耕作層土壤,取土時要嚴格防止污染,取土和運土的工具要干凈,不能用裝過肥料的袋子裝土,取回的土樣要全部用3 mm孔徑篩子過篩,挑出侵入體和新生體,取土樣比實際需用量大50%左右。如果試驗需連續進行多年,應一次取回夠多年用的土壤,放在專用的土壤貯存室內,詳細標明土壤名稱、采土地點、深度、時間和采土人姓名。
選擇盆缽主要考慮作物種類、試驗期限等,一般大株植物如玉米、棉花等盆缽宜大,全生育期試驗也應選用較大盆缽。旱作可用盆底設排水孔盆缽,水作可用不設排水孔盆缽如塑料水桶等。
(二)施肥與裝盆 盆栽施肥量一般都高於大田2-3倍,為使禾穀類作物、棉花等作物正常生長,每kg土壤可施氮0.15—0.20 g、P2O5 0.1-0.2 g、K2O 0.15—0.20 g。豆科作物的施氮量可減少到0.02—0.04 g。設計施肥量試驗時,為得到理想的肥料效應曲線,可以上述施肥量為基準,增設幾個多於及小於基準施肥量的水平。肥料種類氮肥可用硫酸銨或尿素,酸性土最好用2/3硝酸銨及1/3硝酸鈣,磷肥可用磷酸一鈣,鉀肥可用硫酸鉀或氯化鉀,這些肥料通常可用化學純試劑代替。裝土前先在盆底加入石礫等排水填充物,蓋住排水孔,並將各試驗用盆缽調節至重量相等,然後試裝1-2盆,裝土至土表距盆口4-6 cm,確定每盆裝土數量,再由裝土量確定盆施肥量。肥料稱好後,可在塑料薄膜上或塑料盆中與土壤混勻,也可將肥料溶解成液體再與土壤攪拌均勻。裝土時每盆先裝土重1/2,攤平壓緊後再裝另一半,最後灌以足量水分使土壤沉實,次日在濕土表面播種預先催芽露白種子。播種量為留苗數的2-3倍,播後大粒種子上蓋干土1.5—2 cm,小粒種子0.5 cm,水稻等作物土培試驗可採用直播或移栽二種方式。
(三)試驗管理和收獲 土培試驗管理最困難的是灌水,由於各處理作物生長狀況通常差異很大,蒸騰量相差懸殊,各個處理的灌水量也應不同。米氏盆可用米切里西灌水法,一次灌水至有水滲入底盆,下次灌水時先將底盆內水分回頂盆,以避免養分損失,這種方法可使各盆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但對土壤濕度的控制能力較差。稱重灌水法可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有效持水量的60%-70%,這種方法應先測定土壤最大持水量、最大吸濕水量和裝盆前的土壤水分含量,再按下列公式計算灌水後每盆毛重。
灌水後每盆毛重=每盆裝入的干土重+盆缽及附屬物重+加水量
上式中,加水量=每盆干土重×土壤水分需要保持在田間有效持水量的百分比×(最大持水量+最大吸濕水量),而有效持水量=最大持水量 - 1.5×最大吸濕水量,其中1.5×最大吸濕水量為凋萎系數。
第一次灌水時確定灌水後每盆毛重,以後加水保持每盆毛重,這種方法比較繁瑣,還必須根據植株長勢估計植株重量,調整灌水量。現代的做法是電腦控制的自動灌水法,但設備費用較大。
土培試驗的盆缽排列也應像田間試驗一樣,進行隨機排列和局部控制,並且定期調換位置,植株長高後視需要搭支架或不搭支架,以防倒伏,結實後要移入網室,防止鳥鼠患害,收獲期要適時偏早,防止落粒。
㈣ 如何種好一株棉花
1)喜溫、好光。2)無限生長和株型可塑性大。3)再生能力強。4)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時間長。
應考慮一株與多株的區別:通過授粉探討、成鈴考察和模擬昆蟲傳粉試驗認為,棉花可分為自花和異花授粉兩大類群.以自花授粉為主的一般棉種,在網室隔離和大田開放授粉條件下,自然成鈴率較高且穩定,一般可達40%以上.生產上昆蟲傳粉雖常造成異交壓力,但因自身花粉多,授粉(受精)進程快等優勢,使這種壓力大為降低,品種保純可基本保證.靠異交成鈴的質核不育材料,受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在網室和海南冬繁條件下,自然成鈴幾乎為零.此類生態條件利於保持系自交和不育系轉育;在運城大田條件下,自然成鈴率與常規品種接近.由於接受外源花粉的時間優勢,擴大了昆蟲傳粉機遇,提高了異交成鈴效果.
㈤ Dunnett最小顯著差數(DLSD)測驗法,
[例4.1]研究6種棉花種子包衣劑對棉花生長的影響,設TW1為對照。採用盆栽試驗,各種子包衣劑處理播種5盆,完全隨機設計。出苗一定時期後測定棉花苗高(cm),其結果如下。試檢驗各種子包衣劑與對照的棉花平均苗高差異顯著性及各種子包衣劑棉花平均苗高間的差異顯著性。表4.1 6種棉花種子包衣劑的棉花苗高結果(cm)種子包衣劑觀 測 值Tt12345TW122.922.322.222.522.7112.622.48TW224.023.823.823.623.6118.823.76TW322.623.223.423.423.0115.623.12TW420.520.820.720.820.5103.320.66TW524.624.624.424.424.4122.424.48TW624.023.323.723.523.7118.223.64T.. 690.9 分析 從表4.1可見,本例屬於單因素完全隨機試驗,各處理的重復次數相同,應採用組內觀察值數目相等的完全隨機試驗的方差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已知條件:處理數k=6,重復次數n=5,共有kn=6×5=30個觀察值。具體分析如下:解:第一步:自由度及平方和的分解 (見方差分析表)第二步:F 檢驗統計假設H0:μ1=μ2=…=μ6 ; HA:μi不「全相等」表4.2 種子包衣劑對棉花苗高影響的方差分析表變異來源DFSSMSFF0.05F0.01P處理間544.4638.8926164.070**2.623.909.69×10-18誤 差241.3000.0542 總變異2945.763 根據處理自由度dft=5,誤差自由度dfe=24查F表,查得F0.05(5,24) =2.36, F0.01(5,24) =3.90,填入表8.5。現計算得F>F0.01,故P<0.01;表明種子包衣劑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即6種棉花種子包衣劑對棉花苗高的影響有極顯著差異。因此,需要進行處理平均數的多重比較。第三步:處理平均數的多重比較當各處理平均數與對照相比較時,一般採用Dunnett最小顯著差數法(DLSD法)。當處理間相互比較時,常採用新復極差法(SSR法)。①Dunnett最小顯著差數法(DLSD法) 根據誤差自由度dfe=24,k = 5,查得Dt0.05(24) =2.76 和 Dt0.01(24) = 3.45計算最小顯著差數DLSD0.05 = ×Dt0.05(24)=0.147241×2.76 = 0.406(cm)DLSD0.01 = ×Dt0.01,24=0.147241×3.45 = 0.508(cm)然後,計算處理平均數於與對照平均數的差數,結果列入表4.3 表4.3 種子包衣劑處理的棉花苗高與對照相比的差異顯著性種子包衣劑平均數(cm) 與對照的差異TW524.481.96**TW223.761.24**TW623.641.12**TW323.120.6*TW1(CK)22.52-TW420.66-1.86**
㈥ 生物統計學題目: 有一批棉花種子,規定發芽率p>80%為合格,先隨機抽取20
(1)u=0.625,接受H0:p≤p0;
(2)95%置信區間:(0.7007,0.8393)。
㈦ 求助如何種植棉花
種植技術和管理
抓好播種,確保一播全苗,是確保高產的第一個環節。播種保苗環節的栽培主攻方向是實現「五苗」,即「早、全、齊、勻、壯」。 「早」就是適期播種、早出苗;「全」就是不缺苗斷壟、保證計劃密度;「齊」就是棉籽萌發出苗整齊一致;「勻」就是棉苗分布均勻一致;「壯」就是棉苗生長穩健、根系生長迅速、最終實現棉花早現蕾開花、早結鈴吐絮。播種要在搞好施肥整地造墒、選用優良品種的基礎上,抓好種子處理、足墒播種、適期播種、適量播種、適深播種、抗旱播種,同時大力推廣脫絨包衣種子技術和地膜覆蓋技術。
一、施肥整地造墒
農諺說「土是本、肥是勁、水是命」,這說明棉花播種前搞好整地施肥造墒的重要性。一般要求棉花播種前15天左右及時進行整地施肥造墒。每畝施有機肥6—8斤,三元復合肥100斤,鋅肥2—4斤,硼肥2斤,黃萎病發生地塊要增施鉀肥每畝硫酸鉀20—30斤。生產實踐證明,增施鉀肥,黃萎病發病株率明顯低於不施鉀肥的。施肥後,及時耕翻整地,要把地整的無明暗坷垃上暄下實、平整無窪地,能在大雨後及時排水。一般低窪地塊形成積水,容易引發黃萎病發生,嚴重時,造成棉花萎蔫死亡;平整地塊發病較輕。整地後,有水澆條件的,要及時澆水造墒,為播種打好基礎。
二、選用優良品種
「科技興農,良種先行」,種子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棉花增產增收的第一要素。選用優良品種,主要抓好三點:一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種植的好品種,根據近幾年我縣種植品種的考察,比較適合我縣種植的品種有新豐66、魯棉研28、魯棉研21、魯棉研22、中抗12等。另外,有水澆條件的地塊,提倡推廣種植抗蟲雜交棉,我縣地處魯西南地區,光熱資源能夠滿足雜交棉的生長需要,種植雜交棉可以實現更高的產量,適合我縣種植的雜交棉有魯棉研15、魯棉研30等。二是選擇健子率高的棉種,一般毛籽健子率要在70%以上,脫絨包衣光籽健子率要在80%以上。另外,提倡種植脫絨包衣光籽。種子脫絨包衣,就是給棉種脫去短絨包上一層種衣劑,種衣劑中含有殺蟲劑、殺菌劑、生長調節劑等成分,包衣棉種播到土壤中後,就可以在種子周圍(3厘米)形成保護屏障,直接殺死地下害蟲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同時被根系吸收,將葯劑傳送棉苗的地上部,以殺死棉花苗期的主要病蟲害,對苗期病害蟲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期長達45—55天,同時可以促進早出苗,促進增產,一般可以早出苗2天左右,有利於實現一播全苗、壯苗早發,棉苗整齊度高,霜前花率高,單產平均增加7—10%,同時脫絨包衣使棉種丸粒化,可以進行機械化播種,使用播種摟播種,能加快播種進度,提高播種質量。但是包衣種子播種時絕對不能進行浸種,同時播種剩餘的種子要深埋地下,防止人畜中毒。三是購買種子時,到正規種子門市部購買,要看好說明,所要購種發票,以便出現問題時進行索賠。
三、種子處理
1、曬種。一般在播種前15天進行曬種。曬種,可以打破棉種的休眠狀態,有效殺滅棉種表皮病菌,減輕苗期病害,促進種子後熟,增強種子吸水力和種皮透氣性,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促進種子萌發出苗。毛籽種子要在強光天氣條件下曝曬 3—5天,每天曬5—6個小時,一般攤曬厚度不超過10厘米,每天翻動3—4次,以保證曬勻曬透。脫絨包衣種子,要在弱光天氣條件下晾曬1天左右。曬種時,特別注意不要石板上、水泥地面或塑料薄膜上曬種,以避免高溫灼傷棉種,影響種子發芽率。
2、浸種。溫湯浸種是我國一直沿用至今的傳統毛籽處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促進種子萌發出苗,特別是在土壤墒情較差的條件下,有利於實現一播全苗。脫絨包衣種子不能進行浸種。經山東農業大學試驗證明,溫湯浸種一般不具備減輕苗期病害的作用,反而如果浸種時間太長,造成種子內養分外流太多,可能加重苗期病害的發生。所以,浸種的關鍵是掌握種子吸水不宜太多,一般以達種子本身風乾重量的60%—70%、種皮發軟、子葉分層為宜。浸種時間長短,以水溫而定,18—20℃條件下,浸種12—16小時,撈出控干進行葯劑拌種。不必強調溫湯浸種。不提倡催芽。
3、葯劑拌種。葯劑拌種,可以殺死種子攜帶的病菌和播種後周圍土壤中的病菌,以提高出苗率,防治苗期病害,配合使用殺蟲劑拌種,也可以減輕苗期蟲害的危害。拌種葯劑,含有一定數量的殺菌劑、殺蟲劑及適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常用的葯劑和處理方法是:按20斤干棉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克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0克拌種;或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125克拌種。
四、足墒播種
由於棉種萌發出苗對水分、溫度和氧氣條件要求嚴格,尤其是水分。我縣棉區冬季雨雪稀少,土壤墒情是常年影響出苗的限制因素。因此,有水澆條件的,播種前必須適時造墒,一般要求不遲於播前15天左右進行澆灌,以確保地溫及時回升,不影響播種。無水澆條件的,要採用水種包包抗旱播種方式或地膜覆蓋。
五、適期播種
溫度是決定播期的重要依據。一般在5厘米地溫5天穩定通過14℃時,就是棉花的播種時期。根據我國的氣候條件,棉花適宜播種期是4月中旬。但是近幾年由於受倒春寒影響,這個時期常有陰雨天氣,氣溫低土壤濕,常造成棉花苗病發生重,死苗嚴重,不利於保全苗。一般從終霜期考慮,掌握「冷尾暖頭」搶時播種。近幾年隨著溫室效應加劇,無霜期加長,一般霜降期推遲到11月上旬,因此可以適當晚播幾天,以有利於保全苗。
六、適量播種
應根據播種方式、發芽率高低、留苗密度及土壤墒情狀況而定。條播,每畝需毛籽種子10—12 斤。點播或穴播,毛籽每穴3—5粒,每畝需種子5—7斤;脫絨包衣種子每穴2—3粒,每畝需要種子3—4斤。播種量不能過大,否則,既浪費種子,出苗後又易形成高腳弱苗,病害發生重。
七、適宜播深
一般播深以3—4厘米為宜。播後及時覆土並適當鎮壓。
八、抗旱播種
東平縣春季一般經常乾旱,無造墒條件的棉田要實行抗旱播種,一般採用「水種包包」的方法。技術要點是:按行距要求開淺溝,溝深2.5—3厘米;勻溜水,水量以接到底墒為宜;水下滲後,按株距要求播種;然後覆土起脊,要濕土在下、干土在上,並適度鎮壓,脊高3—5厘米,脊寬10—13厘米;待70%棉籽紮根時,及時破脊去覆土,一次扒平放完。
九、地膜覆蓋
春季溫度回升慢、溫度不穩定是限制棉花一播全苗、促壯苗早發的重要因素。地膜覆蓋具有保溫增溫作用,同時具有保墒提墒作用,可以確保棉花一播全苗、壯苗早發。地膜覆蓋棉花根據播種和覆蓋的程序,可以分為先播種後覆蓋和先覆蓋後播種。一般採用先播種後覆蓋,覆蓋地膜時,地膜要與地面緊密接觸,地膜邊緣要盡量垂直壓入溝內,入土深度不少於5厘米,同時覆膜後在膜上壓土,一般每隔3—5米壓一堆濕土,以防大風吹揭地膜,或地膜上下煽動傷害棉苗。
㈧ 棉花怎麼種植方法
種植懶漢棉需要在3-4月份進行,植株本身的需肥量比較大,因此要施足基肥。將種子播到土壤中,株距為35-40厘米,播種後需要覆蓋地膜,等到6月將其揭掉,並且適當培土。生長期要根據種植密度適當修剪,密度大就不能保留瘋杈,密度小的話則不可以不修枝。
懶漢棉花的種植方法,什麼時候種植
一、種植時間
懶漢棉花是中早熟品種,如果有條件育苗的話,可以在3-4月進行種植,到了5月就可以移栽了。如果是露地種植,則要在4月20日前後在播種,在溫暖的環境中,種子更容易生根發芽,而且幼苗也不會被凍傷。
花卉
二、整地施肥
懶漢棉花本身的需肥量比較大,因此在栽種前要給土壤施足基肥,這樣才能提高它的產量。通常每畝要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鉀肥20千克,硼肥1千克以及鋅肥0.5千克,這樣就可以滿足它的營養需求。
花卉
三、進行播種
將懶漢棉的種子播到土壤中,株距保持在35-40厘米之間,行距為100厘米,通常每畝要種植1500-1800株左右。播種後要用地膜覆蓋,這樣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通常6月中旬將膜揭掉,之後要給幼苗培土。
花卉
四、生長管理
在懶漢棉的生長期可以不修枝,也可以簡單修枝,修枝的好處是增加養殖密度,每畝可以留苗2000-2500株左右,每株只保留2-3個瘋杈。如果將它的瘋杈完全剪掉,可以進一步提高留株數,但管理起來也會更麻煩一些。
㈨ 正交實驗L14 4 3 怎麼分析結果啊
1. 引言
1983~1987年在土壤有機質0.55%~l.21%,全氮0.045%~0.083%,速效磷10~22毫克P2O5/公斤,速效鉀120~160毫克K2O/公斤的中壤質褐土上,進行了棉花施用氮磷鉀化肥效果的田間和盆栽試驗,在明確了肥效的基礎上,為獲得氮磷鉀的適宜用量,採用氮磷鉀三因素四水平飽和D-最優回歸設計方案,進行了田間試驗,研究結果如下。
2. 試驗處理和基本清況
試驗設N、NP、NK、NPK和CK(無肥對照)五個處理,其中N、P、K分別為氮肥、磷肥、鉀肥的代碼,純養分N、P2O5、K2O的用量相等。
盆栽試驗10次重復,每盆裝土55公斤,每盆10公斤純氮。田間試驗4次重復,每畝10公斤純氮,歷年試驗小區面積為0.l~0.14畝。使用最優回歸設計方案的試驗,採用多點無重復方式,處理編碼值見表1。
(表:表1 三因素四水平飽和D-最優回歸設計編碼值表 )
NT 處理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N -1 1 -1 -1 -1 0.1925 0.1925 -0.2912 1 1
P2O5 -1 -1 1 -1 0.1925 -1 0.1925 1 -0.2912 1
K2O -1 -1 -1 1 0.1925 0.1925 -1 1 1 -0.2912
注釋: NT= Number of Treatment, -1= without fertilizer, 1= 17.5Kg N, 10kg P2O5, 10 Kg K2O. -1為不施肥,+1指輸入的P2O5和K2O均為10kg,N17.5kg(1987年)
3. 試驗結果和討論
3.1 氮磷鉀化肥的效果
3.1.1對棉花生育期及生育性狀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NP和NPK兩個含磷處理,棉花各生育期均比N提前,現蕾期提前2~4天,開花期提前5~6天,吐絮期提前4~5天,表明在供試土壤上氮磷配合能加快生育進程,促進早熟,提高霜前花率。蕾期(6月24日)調查表明,施氮肥的四個處理與無肥對照比較:盆栽試驗,株高增加1.5~8.3厘米,蕾數多0.6~2.3個,果枝數多0.6~1.9個;田間試驗,株高增加0.5~2.0厘米,蕾數多0.2~1.1個,果枝數多0.3~1.3個,氮肥效果明顯。NP和NPK兩個含磷處理與N比較:盆栽試驗,株高增加6.8厘米,果枝數多1.3個,蕾數多1.7個;田間試驗,株高增加0.9~1.5厘米,果枝數多0.9個,蕾數多0.8個,說明氮磷配施棉花表現早發。花鈴期(8月17日)調查表明,在施肥的四個處理中,NP和NPK兩個處理單株成鈴數最多,盆栽試驗分別為10.7和11.1個,NK次之,為9.2個。田間試驗,NP為19.9個,NPK為21.0個,NK為19.4個。N居末位,盆栽試驗為8.8個,田間試驗為18.6個。無肥對照,盆栽試驗僅為2.8個,田間試驗為17.5個。單株面鈴數增多是氮肥配施磷、鉀增產的主要因素。
從棉花生育性狀調查看,在供試土壤上,施用氮素化肥對促進棉花生長發育效果十分明顯。在施氮肥的基礎上再施磷肥,棉花長相長勢,從三葉期就優於N處理,到蕾期磷的肥效作用就已很明顯,而配施鉀肥的NK處理,到棉花現蕾以後,鉀的肥效作用才逐漸明顯,跟N比較,株高近似,但葉片較大,生長穩鍵。
3.1.2對產量和籽棉品質的影響
盆栽試驗的產量結果(表2)表明,所有施氮處理,皮棉產量均比對照增產,皮棉產量為對照的1.7~7.0倍。各處理皮棉產量與N比較,NP增產11.2%~22.4%,NK增產10.4%~17.9%,NPK增產23.8%~57.7%。NPK比NP和NK分別增產10.1%~28.9%和9.7%~33.8%。
(表:表2 產量結果及比較 )
Experiment 類型 Year 年份 Lint cotton Yield 產量 1 2 3 4 5
CK N NP NK NPK
Pot experiment 盆栽試驗 1983 LY(g/pot) 皮棉產量 (g/盆) 11.7 20.1 24.6 23.7 31.7
Times CK 為對照的倍數 1.0 1.7 2.1 2.0 2.7
Yi 比N增產(%) -41.8 0 22.4 17.9 57.7
1984 LY(g/pot) 皮棉產量 (g/盆) 7.0 38.3 42.6 44.4 48.7
Times CK 為對照的倍數 1.0 5.5 6.1 6.3 7.0
Yi 比N增產(%) -81.7 0 11.2 15.9 27.2
1985 LY(g/pot) 皮棉產量 (g/盆) 10.4 33.6 37.8 37.1 41.6
Times CK 為對照的倍數 1.0 3.2 3.6 3.6 4.0
Yi 比N增產(%) -69.0 0 12.5 10.4 23.8
Field experiment 田間試驗 1983 LY(Kg/mu) 皮棉產量 (kg/畝) - 107.5 126.6 125.0 137.0
Yi 比N增產(%) - 0 17.7 16.3 27.4
1984 LY(Kg/mu) 皮棉產量 (kg/畝) 54.5 59.5 60.3 63.9 64.1
Yi 比N增產(%) -8.4 0 1.3 7.4 7.7
1985 LY(Kg/mu) 皮棉產量 (kg/畝) 64.0 69.3 74.6 73.4 79.0
Yi 比N增產(%) -7.6 0 7.6 5.9 14.0
1986 code of treatment 處理代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LY(Kg/mu) 皮棉產量 (kg/畝) 69.0 79.1 75.3 70.7 78.3 85.2 89.2 85.9 91.4 93.9
1987 LY(Kg/mu) 皮棉產量 (kg/畝) 64.6 74.5 75.3 73.5 78.0 81.3 84.2 82.2 77.9 76.2
注釋: LY = Lint cotton Yield YI = Yield increas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in N treatment Times CK = Times of the lint cotton yield of the check
歷年噴在試驗各處理皮棉產量,經變數分析,四個施肥處理與對照比較差異極顯著,其中NPK處理與NP、NK、N三個處理比較,差異極為顯著;而NP與NK兩者相比,差異不顯著;NP和NK與N比較,則差異極顯著(表3)。
(表:表3 處理間差異顯著性比較 )
Pot treatment 盆栽試驗 (1984)
Treatment 處理 Yield(g/pot) 產量(g/盆) NPK NK NP N
NPK 48.7
NIK 44.4 4.3**
NP 42.6 6.1** 1.8
N 38.3 10.4** 6.1** 4.3**
CK 7.0 41.8** 37.4** 35.6** 31.3**
Field Experiment 田間試驗 (1985)
Treatment 處理 Yield(Kg/mu) 產量(kg/畝) NPK NP NK N
NPK 79.0
NP 74.6 4.3**
NK 73.4 5.6** 1.3
N 69.3 9.6** 5.3** 4.1*
CK 64.0 15.0** 10.6** 9.4** 5.3**
田間試驗產量結果表現出與盆栽試驗相同的趨勢。在施氮肥的基礎上配施磷肥或鉀肥增產效果明顯,NP和NK處理比N處理分別增產7.6%~17.7%和5.9%~16.3%。氮磷鉀配合效果更好,NPK比N增產14.0%~27.4%。歷年試驗皮棉產量進行了統計分析(表3)。施肥各處理與無肥對照之間比較,差異顯著;NPK與NP、NK之間比較,差異表明,在速效磷含量為9~22毫克/公斤,速效鉀含量為120~160毫克/公斤的供試土壤上,NP、NK、NPK配合施用增產效果明顯。
在施氮肥的基礎上,再施以磷、鉀肥,棉花單鈴重,盆栽試驗增加0.4~0.7克,田間試驗增加0.2~0.3克。衣分,盆栽試驗增加0.4%~l.0%,田間試驗增加0.2%~0.6%。絨長,盆栽試驗增加0.2~0.5毫米,田間試驗增加0.3~0.6毫米。籽指,盆栽試驗增加0.4~0.8克,田間試驗增加0.4~0.7克。結果表明,磷、鉀均能提高棉花衣分、絨長和籽指,鉀對籽指的提高作用較磷更大些(表4)。
(表:表4 籽棉品質考查 )
Treatment 處理 CK N NP NK NPK
PE 盆栽 FE 田間 PE 盆栽 FE 田間 PE 盆栽 FE 田間 PE 盆栽 FE 田間 PE 盆栽 FE 田間
Bofl Weight 單玲重 (g) 2.7 4.7 3.8 4.8 4.2 5.0 4.5 5.1 4.7 5.3
Lint percentage 衣分 (%) 43.1 41.0 38.5 41.1 38.9 41.3 39.5 41.7 40.7 42.0
Seed index 籽指 (g) 8.7 9.8 9.2 9.9 9.6 10.3 10.0 10.6 10.7 10.8
Staple length 絨長 (mm) 29.2 31.5 30.2 32.3 30.4 32.9 30.7 32.6 30.6 33.1
注釋:PE = Pot Experiment, FE = Field Experiment
3.1.3對棉株干物質重量及氮磷鉀養分積累總量的影響
盆栽及田間試驗結果一致表明,施肥各處理,棉花各生育階段干物質積累量,顯著高於無肥對照。NP、NK、NPK明顯高於N處理。將盆栽試驗結果列於表5,從表中看出,各生育階段干物質積累重量,N為對照的l.13~0.10倍。NP和NPK兩個含磷處理,各生育階段棉株干物質積累量明顯高於N處理,出苗?現蕾尤為明顯,出苗?三葉期為N的1.20倍,三葉期?現蕾期為N的1.65倍。氮鉀配合的處理,干物質積累重量在各生育階段都高於N處理,但在現蕾期以後較為明顯,現蕾期?開花期NK為N的1.09倍,開花期?吐絮期為N的1.l倍。NPK處理干物質積累量,在現蕾期以前稍高於NP處理,在現蕾期以後高於N處理,顯示了磷鉀共同作用的效果。
㈩ 怎樣用地膜覆蓋栽培棉花
地膜覆蓋栽培具有增溫、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肥力,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害的作用,在連續降雨的情況下還有降低濕度的功能,從而促進植株生長發育,提早開花結果,增加產量、減少勞動力成本等作用。但是,地膜覆蓋栽培,並不可簡單地理解為把地膜往地上一鋪,地膜的增產效果就出來了,而是必須嚴格按照地膜栽培的技術規程的要求進行操作,才能獲得應有的效果。具體步驟是:
一、整地
辣椒不宜與同科作物連作,因為辣椒的一些病害可通過土壤傳播,所選地塊前作不能是辣椒、煙葉、土豆、茄子、番茄等茄科類作物,宜與其他作物輪作或水旱輪作,但由於現在農村的實際情況,每年全部輪換基地存在問題,因此應採取適當的農業綜合技術,如:種子消毒、苗床消毒、深翻、炕土、土壤消毒等措施,防止病害的發生,延長適宜種植辣椒的時間(我所辣椒試驗地經處理後,也是連作種植)。總的要求是所選地塊要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PH值在6.2-7.2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在經過深翻炕土的基礎上,在定植前10-15天,進行充分芡土整細,清除地里的殘渣枯枝及其它雜物。
二、作廂及栽植密度
1、作廂:底肥施入後,進一步整地作廂,一般1.1-1.2米開廂(即包一面溝),廂面寬約70cm,走道40-50cm,廂面一定芡細,平整成拱形(即中間稍高),這樣覆蓋之後,才能與土表緊密配合。不要提得過高,也不要過低,一般10-15cm為佳,廂面寬70cm,廂溝一定要平整,主、次溝要四通八達,有利於排水。
2、栽植密度:採用寬窄行定植,適宜密度為1.1-1.2米開廂(包一面溝)栽植行距0.4-0.5米,株距0.3-0.4米,雙行雙株種植,畝植3000窩左右。根據品種不同栽植密度有差別,植株生長旺盛,較開展的品種栽稀一點,反之則應栽密一點,但太。
三、施肥
1、合理施肥:一般畝施用腐熟有機肥2500-3000kg,鉀肥20-30kg(或草木灰100-150kg),過磷酸鈣40-50kg。根據土壤肥力差異,進行合理配方施肥。
2、重施基肥:將占施肥總量60-70%的肥料,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栽植行中,其中磷肥全部作為基肥施用。基肥應該在定植前7-10天施入土壤中。
3、基肥施用方式:溝施、窩施或撒施,溝施採用在廂面正中起溝(約15cm深)或兩個定植行起溝,施入肥料,窩施是按栽植的行株距,將肥料施入溝中,撒施是將肥料均勻撒在廂面上,但是不管哪種施肥方式都要將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拌勻、芡細整平(可用木板、木棒竹竿等趕平),避免定植時燒根,造成死苗。三種施肥方式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溝施和窩施肥料利用率較高、效果好,撒施則效果較差。
四、澆水
蓋地膜前廂面一定要澆透水,或下雨後(土壤要浸透)再蓋膜,使廂內的土壤含有充分的水分,這樣在地膜覆蓋後,可通過土壤毛細管的作用,不斷有充分上升到地表,保持土壤濕度。但是,廂面澆水或下雨後不能馬上蓋地膜,因為蓋膜後廂面土壤的蒸發作用很小,會造成膜內土壤濕度過大,形成「包漿土」,反而不利幼苗根系生長,澆水後,必須等廂面土壤「收汗」後,才能蓋膜。
五、蓋膜
在重慶地區目前是人工鋪膜,為了便於操作,最好2人一組。首先將薄膜展開,手拉緊薄膜使其緊貼地面,將地膜兩端用土壓嚴,同時在膜的兩側用土壓嚴,蓋膜的質量直接影響地膜的作用和效果,在生產上常見的問題:廂面不平、澆水不透、壓膜不嚴等,嚴重降低地膜栽培的效果。
六、定植
選擇適宜的栽植期:為獲得高產,應爭取採收伏前椒和伏後椒,因此栽植時間不能太遲。一般情況下,育冬苗的在春分(3月20日)前後定植,育春苗的在清明(4月5日)前後定植,育春苗作泡椒栽培的定植期比作干椒栽培的晚栽15天左右,總體原則是選擇冷尾暖頭栽植,有利於緩苗成活。
蓋膜後3-5天,地溫回升,即可定植。按要求的行株距將地膜劃破小口,苗子栽入穴中。定植時苗不能過深,然後澆少量的定根水,並用細土把定植孔封嚴,不要用手按,在苗的周圍培一個高出廂面的小土堆,防止風從定植孔處吹壞薄膜,達到保溫及減少土壤水分蒸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