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柱盆景
Ⅰ 家中盆栽的作文700字
我家的書櫥里,有一座精緻的小盆景。這是我的朋友在我過生日時送給我的,可漂亮了,閑暇時分,我總會樂滋滋地盯上好長時間。
在淺藍色的盆景里,有一座造型精巧的石頭,盆底鋪滿了小小的雨花石,石縫間冒出幾株綠茵茵的小草,幾根松枝深深紮根於石縫,星星點點的綠芽苞布滿枝頭,石頭被打造成了形態各異的山峰,有的直聳屹立,像分割天地的擎天柱;有的岩層極厚,像卧於地面的彌勒佛。在連綿疊翠的群山之中,一座尖峭的山峰鶴立雞群,別具一格,遠看,這座山峰像一位手搭涼棚,翹首遠盼的年邁老人,眨眼一望,又像在大海中乘風破浪的帆船。山上,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樹木,懸崖峭壁上,斜卧著一顆蒼松,根莖有力地扎進岩石。山腳下,緩緩流淌著一條小河,流水『叮咚』作響,奏出一曲曲歌聲,河邊長滿了青草、野花,引來一隻只蝴蝶采蜜。盆底內部,用一圈白色的乳膠鑲邊,放了些野果做點綴。
寧靜的清晨,我去欣賞我的小盆景,陽光灑在盆景上,就像給群山戴上了美麗的光環,如茫茫雲海,瞬息萬變。有時,像嫦娥揮動著白色的紗巾,翩翩起舞,有時,又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水天相接之地滾滾而來。當微風陣陣吹動陽光下那幾棵紮根於石縫的松枝時,我的眼前便浮現出群山中林濤的奇麗景象。那奇木異樹,匯成樹的海洋,山風吹過,千枝立擺,萬葉搖動,發出一陣陣松濤聲。山中,哪裡都是綠的,不愧為林濤,群山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淡綠、深綠、墨綠、油綠,綠得難以辨認。這些綠,在畫家的調色板上也是很難調出來的!這雲海,這松濤,多麼令人心馳神往,心曠神怡!
此刻,我多想親身游歷那美麗、迷人的盆景!去山頂看日出,去河邊採花朵,去山間聞鳥語,去樹林摘瓜果……啊!美麗的小盆景,我愛你!
Ⅱ 擎畫與擘畫區別讀音是什麼
擘畫和擎畫的區別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擘畫:籌劃;布置。
2、擎畫:安排。
二、側重點不同
1、擘畫:使用場合多為宏大主題,「擘」字較生僻。
2、擎畫:「往上托;高舉」義,常見詞語有「擎旗」「擎天柱」「眾擎易舉」等,「擎」字容易給人以充滿力量的正能量聯想。
三、引證用法不同
1、擘畫:秦牧 《藝海拾貝·南國盆景》:「不過一種是在千數百畝的廣闊土地上經營擘劃,一種是在一平方尺不到的盆子里匠心獨運罷了。」
2、擎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汪秀才眼看愛姬失去,難道就是這樣罷了!他是個有擘劃的人,即忙著人四路找聽,是省府州縣鬧熱市鎮去處,即貼了榜文。」
「擎」的組詞有哪些?
1、擎天柱【qíng tiān zhù】
古代傳說能支撐天的柱子。比喻能在困難局面下轉危為安的重要人物。
2、引擎【yǐn qíng】
發動機,特指蒸汽機、內燃機等熱機。
3、一柱擎天【yī zhù qíng tiān】
擎:托起。一根柱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天下重任。
4、擎榜【qíng bǎng】
指科舉取士的末一名。
5、奇擎【qí qíng】
捧托,高舉。奇,助詞。
6、擎蓋【qíng gài】
傘蓋。
7、擎受【qíng shòu】
承受。
Ⅲ 黃荊擎天柱盆景怎麼塑形
你好朋友,黃金擎天柱盆景怎麼造型一般用軟鋼絲輔助術行
Ⅳ 為什麼會有人花幾千甚至上萬RMB買手辦
一般來說,價值是由價格所決定的,價值則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商品的固定價值,另一方面是商品的需求價值,手辦的固定成本並不高,但是一個手辦其中所承載的是一種對人物的寄託。對於特定群體而言,它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Ⅳ 好玩的地方大全 華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石林旅遊區
華鎣山石林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距華鎣市區24公里,以峰奇、石怪、山綠、谷幽而著稱。區內高登山海拔1704米,是華鎣山脈最高峰。景區年平均氣溫12℃,最高月平均氣溫20℃,是理想的避暑勝地。
景區以蒼翠茂密的森林環境為基調,以華夏獨有的大盆景石林為特徵,巍峨的華鎣山將秀美的石林隱藏在茫茫叢林之中,綠樹纏繞石林,石林呵護秀木,形成了山是石林,石林是山,石林與樹交融,與山共生的人間仙境,盡顯清、幽、雅、奇的獨特魅力。景區內"美妻審夫"、"一吻千年"、"八百羅漢"、"妙筆生花"等景點惟妙惟肖,堪稱大自然的傑作。
景區偕有溶洞奇觀、唐代古寺、華鎣山游擊隊及雙槍老太婆革命史跡。
2、廣安華鎣山
中國廣安華鎣山旅遊區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華鎣市境內,距成都300餘公里,重慶100餘公里。整個景區面積20平方公里,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境基調,以秀麗的喀斯特石林、溶洞為典型的景觀代表,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跡於一體,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其景觀特點可集中概括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並呈現出「春綠、夏蔭、秋紅、冬白」的四季變化。 遊人所至的高登峰海拔1704米,是區內最高峰。據《華鎣山志》記載:「雪積顛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鎣山。」 景區有著絢麗的自然風光,其景點可集中概括為:兩林、兩海、兩美景。兩林指:石林、杉林;
兩海指:雲海、竹海;兩美景指:積雪、日出。每個景點都別具一格,各具特色。
3、廣安華鎣山天然大盆景
廣安華鎣山天然大盆景簡介 華鎣山天然大盆景旅遊區位於廣安華鎣市境內,離重慶100餘公里、成都300餘公里,廣(安)渝(重慶)高速和成南廣(成都、南充、廣安)高速公路緊鄰景區,交通十分便捷。景區總面積2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1700米之間,區內最高峰高登山海拔1704米。景區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2度,最高月平均氣溫20度左右,形成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夏涼的氣候特徵,是最理想的休閑度假旅遊和避暑之地。風景區為四川東部新華夏系構造皺褶隆起成山,地質構造復雜,組成岩層古老,距今已有一億多年的歷史。核心部分出露二、三系碳酸鹽岩,經侵蝕形成山高溝狹狀態,與九寨溝、黃龍寺、猿王洞共系一條山脈,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溶洞、溶溝、溶牙、溶柱、落水洞、漏斗等,具有豐富的地貌景觀資源。 景區以蒼翠茂密的山林為環境基調,以秀麗奇特的喀斯特石林、溶洞為典型景觀代表,集秀峰怪石、佛教文化、天坑溶洞、田園風光、茂林修竹、華鎣山游擊隊遺跡於一體,屬自然風光與人文景區交相輝映的景區。其景觀特點可集中概況為「峰奇、石怪、山綠、谷幽」。
4、廣安華鎣山仙鶴洞
廣安華鎣山仙鶴洞簡介 仙鶴洞位於華鎣市溪口鎮六池堡,海拔690米,距華鎣市區28公里。形成於二千萬年前,總長約10公里,現已開發3公里。據傳,仙鶴洞的「仙鶴」,是武漢黃鶴樓的黃鶴飛臨至此,見此處風光秀麗,洞景壯觀,就在該洞長久地住了下來,故名仙鶴洞。
洞中景觀奇特,令人眼花繚亂。「出水芙蓉」、「迎客古松」、「小橋流水」、「棲鶴聽泉」、「海底朝天」、「高僧打禪」,各種圖像栩栩如生。特別是仙鶴大廳,景緻更奇,石鍾乳景觀千姿百態,遍布林立,有的像神仙聚會,有的像智者吹簫,有的似樂師彈琴。過了大廳還有「洗手池」、「擎天柱」、「雅樂廊」、「天籟」、「夕陽紅」、「鵲橋會」等奇妙景觀,讓人目不?L接。洞中最大的廳有500多平方米,最高處69米,支洞近50餘個,有300餘處,洞中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洞中小河有一種小魚,人們能看見魚的內臟,俗稱「玻璃魚」。此洞從1998年開發以來,已對外開放2.8公里。龍宮、迷宮、海底世界、陰河幽徑等景觀正在開發之中。
5、安丙家族墓地
安丙家族墓地建成於1223年,位於四川華鎣市雙河鎮昭勛村。安丙(公元1148年—1221年),四川廣安華鎣人,生前為南宋重臣。他為了社稷安全,舍棄「丞相」之職,率軍誅殺叛賊吳曦,其後又與南侵金兵作戰,屢建戰功,被南宋朝廷封為少師、「魯國公」。
墓地坐東朝西,由北至南排列,前為九層護坎,後枕山坡。主墓為安丙及夫人李氏和鄭氏之墓。有一墓墓主不詳,另一墓與主墓相似,但小於主墓,為安丙孫女安寶孫之墓。安丙墓內主要雕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花卉、持笏官吏及馴獸圖,後龕中央有安丙坐像,墓室左右壁各有兩幅壁畫,墓室周圍有邊飾,頂部飾有仿木斗拱及大量裝飾圖案。安丙夫人墓內雕刻與安丙墓基本相同,只是改持笏官吏為伎樂圖,後龕為裝飾圖案。其它三墓室側重於小型伎樂、花卉等雕刻。地面建築遺址緊連各墓道,與墓群連成一個整體,由外至內為階梯狀,呈牌坊建築風格。遺址內有排水溝、柱礎、護坎、祭台、翁仲、石象及大量的板瓦、筒瓦、瓦當。安丙家族墓地對研究南宋時期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6、小山壩
小山壩風景區,位於華瑩市雙河鎮招勛村,具有鬼斧神工的天然之美,集雄、雅、幽、奇、險、秀於一身,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登上小山壩,映入眼簾的第一個景點是犀牛腳,它懸在一塊大石的半腰,據說是犀牛留下的腳印。
這里有一個傳說故事:清朝年間,一個英國佬帶了許多儀器來此尋寶。這里,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遠離了城市的那份喧囂,充塞著大自然的無限情趣。有一天,他通過儀器,看見印在白岩上的犀牛影子。為了將其收服,他用一根繩子系住了犀牛,這時恰好有一個山民經過這里,山民為保護犀牛,用隨身攜帶的佩刀一砍,繩子便斷了,藉此,犀牛縱身一跳,就跳在山腰留下了那隻深深的腳印,那隻腳印里盛滿了水,據說終年不竭。
小山壩的第二個景點,是卧獅峰,位於小山壩左側,立於平坦的大壩上,其頭、身、尾十分像似一頭卧著的雄師,如果「犀牛腳」還不算景點的話,那卧獅峰就是迎送八方賓客的禮儀景觀。
7、大坡嶺
大坡嶺省級森林公園地處華鎣山北端,海拔850-1000米,佔地867公頃(13000畝),公園西7千米襄渝鐵路與渠江州河平行縱橫;南15千米318系國道,縣級公路與國道聯通直達;北面75千米系河市機場,東與大竹縣接壤。
大坡嶺省級森林公園內植物茂盛,走獸出沒,河水潺潺,溶洞交錯,四季景觀獨特,難怪四川省旅遊專家組考察後認為「此處風景完全可以同雲南西雙版納媲美」,許多遊客認定是「川東的九寨溝」而發出「此乃世上少有的天堂,人間難得的樂園」的驚嘆,放眼園區,首先注入眼簾的是嘉慶敕封的「降雨神道碑」,相傳「祭碑則降雨」,百姓奉之為「神靈」,接著「峽里頭」風光展示面前,那裡鍾乳奇懸,千姿百態;其間可擺設數十桌供遊人餐飲、休閑。
8、瑪琉岩瀑布
瑪琉岩旅遊區位於華鎣市溪口鎮,面積約2.3 km2,距華鎣市區28公里,是華鎣市2009年成功引進華鎣市廣旅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著力開發打造的景區,總投資5123萬元,以三線遺風文化旅遊、峽谷飛瀑觀光旅遊、康體休閑度假為重要內容的集觀光、休閑和度假三大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型、娛樂型、休閑型的川東和重慶地區三線建設展覽體驗中心和峽谷攬勝、休閑度假旅遊區,其中瀑布落差是黃果樹主瀑布的兩倍,堪稱西部之最。溪口·慶華·合川豐富的民族文化習俗七夕節燒橋蛋,農歷六月十九爬寶鼎等各種民族文化習俗。
9、仙鶴洞景區
仙鶴洞景區位於華鎣山國家森林公園內,距華鎣市區26公里,佔地萬余畝。景區以喀斯特溶洞群景觀為主,集高山瀑布、峽谷溶洞、森林彩湖於一體,為國家AA級旅遊區。
仙鶴洞長20多公里,共4層,有支洞40餘個,景點600餘處。下層溶洞常與地下河共生,河水清澈。洞內鍾乳石密布,千姿百態,被專家譽為"西部第一洞"。
10、褒先寺
褒先寺位於華鎣市區以西10公里的永興鎮境內,是南宋少師、資政大學士安丙的故居,佔地40餘畝,是一座四重殿宇加廂房、配殿的龐大建築群。由於安丙抗金屢建奇功,南宋皇帝賜封安丙為少師,並在民間募捐仿皇城規格建造了褒先寺。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對其維修,但在「文革」期間又遭破壞。
褒先寺為單檐歇山式木結構建築,全寺共分四段,即前殿、中殿、正殿和後殿。前殿較為開闊,三開間,殿內正面有彌勒佛像,兩側為四大天王;中殿為五開間,兩邊塑有十八羅漢;正殿為五開間,正中供有安丙神位;後殿殿寬28米,深16米,曾有許多塑像,「文革」期間全被毀掉,殿內曾有井九口,現在僅剩兩口。褒先寺古木蒼道,四季花香,民間關於安丙的一個個傳說,引人入勝。目前,該寺已被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華鎣市也將其列為旅遊開發景點規劃。這里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厚重,善男信女常來此燒香拜佛,香火不斷。
華鎣最好玩的地方是峨風嶺。好多人都不知道,那上面風景優美,獨攬天池美景,還有野外露營,篝火晚會,森林公園里穿越,森林真人CS。
Ⅵ 紅楓樹那一種最好盆栽放在客廳里
紅楓的品種有很多,放那種要看你的喜好了。
紅楓分為國內原產紅楓,日本紅內楓、美國紅楓,其容品種有秋火焰、夕陽紅、十月光輝、秋日烈焰、北方之火 、金色黃楓、楓東方紅、楓俏江南、紅酒佳人、紅芭蕾、摩根、紅太陽、寶豪、夏日燃情、佛州火焰、紅哨兵、紅點、紅舞尖、索麥莎、太陽谷、擎天柱、四季紅、夏日紅 、美景之光、仙娜格林、秋日夢幻、北林、祝賀、秋塔、新世紀、超音速、酒紅、馬慕、紫秀、橙之夢、紅舞妓 、蝴蝶錦、垂枝稻葉、金葉葡萄楓、聖卡其 、舞孔雀、紅鏡 、七彩楓 、金桂、緋紅皇後等 。
Ⅶ 擎畫與擘畫區別讀音是什麼
擘畫和擎畫的區別如下:
一、指代不同
1、擘畫:籌劃;布置。
2、擎畫:安排。
二、側重點不同
1、擘畫:使用場合多為宏大主題,「擘」字較生僻。
2、擎畫:「往上托;高舉」義,常見詞語有「擎旗」「擎天柱」「眾擎易舉」等,「擎」字容易給人以充滿力量的正能量聯想
三、引證用法不同
1、擘畫:秦牧 《藝海拾貝·南國盆景》:「不過一種是在千數百畝的廣闊土地上經營擘劃,一種是在一平方尺不到的盆子里匠心獨運罷了。」
2、擎畫:《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汪秀才眼看愛姬失去,難道就是這樣罷了!他是個有擘劃的人,即忙著人四路找聽,是省府州縣鬧熱市鎮去處,即貼了榜文。」
近義詞:
擘劃[ bò huà ]
釋義:
1、謀劃,經營的意思。
2、(動)籌劃;布置。
引證:《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 汪秀才 眼看愛姬失去,難道就是這樣罷了!他是個有擘劃的人,即忙著人四路找聽,是省府州縣鬧熱市鎮去處,即貼了榜文。」
Ⅷ 描寫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一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年暑假,我終於有機會來到桂林一睹她的芳容。
桂林位於祖國廣西省東北部,她雖然面積不大,卻是世界著名旅遊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的景色誘人,灕江清澈見底。人們坐在遊船上游覽一個個千奇百怪的山峰。山峰有的像一個大桃子,有的像一匹駱駝,有的側著看就像一個人的臉……各種各樣的山峰形態各異,漂亮極了。尤其是「九馬畫山」,九馬畫山就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畫,畫上是一個「找馬游戲」,你要是很仔細地看,就有可能找到九匹馬;你要是粗略地看幾下,很可能一匹馬都找不到。灕江的水也很漂亮,就像被綠顏料染過了一樣。美麗的山峰倒映在灕江水中,就像一幅美麗的山水畫。
桂林的溶洞也很奇特,尤其是「銀子岩」。一進銀子岩,你就會進入銀子的世界,那裡的鍾乳石全部是銀色的,閃閃發光,所以叫「銀子岩」。銀子岩裡面的岩石有的像瀑布,有的像一根擎天柱,有的像如來佛祖……各種各樣的岩石多得數不清,非常神奇。
桂林的「古東瀑布」驚險無比,還能打水仗,好玩極了。「天籟蝴蝶泉」可以聞到森林的清新「口氣」,還能看到森林的美麗面貌。「印象劉三姐」看得你如痴如醉……桂林可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呀!
第二篇
百靈鳥的叫聲真美啊,美得讓你感覺不到你還在呼吸;百靈鳥的叫聲真翠啊,翠的讓你感覺不到其它的聲音;百靈鳥的聲音真甜啊,甜的讓你即使嘴裡喊一顆糖都是苦澀的。
桂林
桂林是最適合自助游的旅遊勝地,它地處低緯,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
桂林「三冬無雪」、「四季常花」,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9度左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游覽的好季節。桂林,無論是晨昏午夜,陰晴雨霧,景緻變化無常。美景層出不窮。
春天,是桂林最冷的天氣,但平均氣溫也在攝氏8度左右,而且以晴日居多。這時,北方還身披銀裝,桂林卻已是一個花紅柳綠,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氣溫在攝氏10度左右,有時也有瀝瀝春雨,寒風還不時侵入肌膚,但只要身著春裝,帶上比較禦寒的風雨衣,也就能應付自如了。你如果選擇在春季旅遊桂林,最好備好雨具。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降雨量集中在4、5、6、7月。桂林全年降雨量為1900毫米,而夏季降雨量將近1000毫米,佔全年總降雨量的一半以上,有「雨桂林」之說。在雨霧煙嵐之中觀看桂林山水,更有飄飄若仙之感。「灕江煙雨」更是世界一絕,如果來游桂林,沒能領略「灕江煙雨」,是一大憾事。灕江兩岸的青竹叢,碧翠如滴,濃蔭作朵,長長的排成十里長廊,因此,「灕江翠竹」又是桂林夏季游的一絕。
秋天,金風送爽,天高雲淡,是桂林旅遊的高峰季節。此時,天氣晴朗,氣溫適人,波平如鏡,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季節,江水澄澈,明凈若鏡,整個江底世界,清清楚楚的呈現在遊人眼前,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船在青山頂上行」的神奇境界。
初冬的十月,平均氣溫在攝氏20度左右,是桂林市的市花--桂花盛開的時節,金桂、銀桂、四季桂、丹桂灑滿枝頭,迎風怒放,滿城飄香,遍植數十萬株桂樹的桂林城又變成了一座花城。
桂林的冬季,平均氣溫在攝氏8度左右,很難見到大雪,在最冷的春節前後,到興安縣的貓兒山、市區邊的堯山,在山頂間或可以欣賞到冬雪的景緻。
拓展資料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其境內的山水風光舉世聞名,千百年來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
桂林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是廣西最大空港,桂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桂林北接湖南、貴州,西面、南面與柳州市相連,東面與賀州市毗鄰,屬山地丘陵地區,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
桂林屬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900毫米,全年無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時以上,平均溫度19°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桂林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亞太旅遊協會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的永久舉辦地;世界女子九球錦標賽於2014年在桂林舉辦。
Ⅸ 蕪湖十景的蕪湖十景
赭色雙峰擁古塔,宛如瑪瑙飾奇葩。臨軒聽雨數滴翠,登閣望晴歌綴嘉。深水淺溪騰瑞氣,繁花秀木吐丹霞。泠然鍾鼓聲聲遠,歸又魂牽小九華。
『赭塔晴嵐』系古『蕪湖八景』之首,久負盛名,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園的『九華行宮』後院,始建於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系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赭塔依山擁寺,氣勢雄偉;四周茂林修竹, 芳草萋萋,『每當雨後,嵐光飄渺』,景緻分外綺麗。赭塔與廣濟寺、舒天閣、翠明圓、平民教育家劉希平墓、抗日名將戴安瀾墓等勝跡連成一片,相互輝映,是蕪湖市中心一處優美的風景區。 步月觀嵐已出神,滿堤煙柳更迷人。游絲裊裊齊搖浪,飄絮盈盈競逐塵。 山欲飛來同入畫,客當歸去復回身。鏡湖本是梳妝鏡,裝扮江南第一春。
『鏡湖細柳』系古『蕪湖八景』之一,歷年來『為邑中風景最佳處』,鏡湖原名陶塘,由南宋愛國詩人、狀元張孝祥『捐田百畝,匯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鑒,形似圓鏡,故名『鏡湖』。鏡湖是開放式的風景區,亭台樓閣相望曲橋長廊相依,細柳掩映下,蕪湖籍歷史文化名人蕭雲從塑像、阿英、洪熔藏書室、王步文紀念亭點綴其間;各式現代化建築群環湖矗立,使『鏡湖細柳』這一著名歷史景觀又平添濃郁的都市情調,現代風光。 沉沉霧靄籠逶迤,赤水赤山擁赤旗。一柄青鋒平地起,萬叢翠柏接天齊。神如隱約風流畫,雄似巍峨鐵鑄詩。北望群山迷亂勢,而今更喜雨逢時。
『赤鑄青鋒』系古『蕪湖八景』之一,原名『神山時雨』。赤鑄山充滿歷史古韻,極富傳奇色彩。相傳春秋時干將、莫邪曾在赤鑄山設爐造劍,《圖經》有雲:『干將淬劍於此。』至今山上仍存『淬劍石』、『砥劍石』、『鐵門檻』等遺跡。據書載:干將死後亦墓葬此山。唐代名將李靖曾在附近平叛,安定一方,後人遂建李衛公祠以奉祀。宋乾道七年(1171年),蕪湖大旱,縣令沈端節到赤鑄山祈雨,二日後喜得,乃建志禧亭。 滿亭春色百花開,臨水登高敞醉懷。尚憶強臣驚夢起,尤聞飛騎落荒來。愚軍玩寶徒勞樂,明帝遺鞭倖免災。縱有寶鞭無老嫗,爭留今日此亭台。
『玩鞭春色』系古『蕪湖八景』之一,以起動人的歷史典故為世人所傳頌。玩鞭亭始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5年),現亭於1984年重建於市汀棠公園內。亭內繪有晉明帝遺鞭脫身的壁畫,栩栩如生地記述了一段歷史典故。玩鞭亭歷來是游覽名勝,留有甚多文人題詠。蘇轍『馬鞭七寶留道左,猛士徘徊不能追』,黃庭堅『至今亭竹根延蔓,尚想當年七寶鞭』,讀之令人感慨不已。汀棠公園系全國第一家農民集資修建的公園,水面廣闊,景色天然,春遊玩鞭亭,讓人不禁生發『欲將此景歸圖畫,彩筆爭如造化靈』之感。 (原名:雙流夕照)
大河澎湃小河姣,際會雙流在楚皋。共映夕陽榮寶塔,獨擎彩筆繪今朝。
千年古韻翻新韻,萬里歌潮漲浪潮。絕似蓬萊仙聖境,流連忘返任逍遙。
中江塔巍然聳立於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江堤上,半依鬧市半偎江,古人譽之為『江上芙蓉』,系蕪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萬曆46年(1618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建,中江塔專供夜間置燈,導航來往船隻,故堪稱為蕪湖地域位置的標志,中江塔雄視雙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長長,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勝收。 一挽長河氣不收,天門雙柱扼吳洲。波驚碧落風雲急,霧籠黛橫山水幽。
兩岸歡歌摩峭壁,滿江溢彩綠平疇。更憑造化無窮力,喝令東流向北流。
天門山雄踞蕪湖市北郊長江畔,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而天下聞名。天門山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之並稱。天門二山中以東梁山最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瀉千里的長江折轉北去,形成『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題詠天門山的詩詞歌賦甚多,然最富氣勢的仍是李白《望天門山》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天門煙浪』的意境,正在於此。 千古南陵形勝地,西山美景袖珍藏。雲煙繚繞由慷慨,峰路盤旋信倘佯。
妙石夾間花艷麗,甘泉流處竹幽篁。清明山水清明世,國色天香比洛陽。
西山風景區位於南陵縣丫山鎮境內,1987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西山風景區奇峰異石和溶洞、清泉、瀑布融為一體。有形態各異的奇峰60餘座。數不勝數的異石遍布各處,如大神龜、八戒石、百猴朝聖等惟妙惟肖,妙趣橫生,其袖珍性、盆景型堪稱一絕。西山還是著名的『牡丹之鄉』,每當清明前後,石與花相互輝映,美不勝收。大詩人李白曾寓居於次,並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西山風景區以其鍾靈毓秀、百態千姿,成為一處獨具特色的旅遊勝地。 赤沙雲壁奪天工,萬馬行空九子雄。百丈神岩擁聖地,千年秀氣孕奇峰。
仙人擺渡迎香客,佛殿鳴鍾頌古風。松柏杉楠檀槭竹,繁榮昌盛郁蔥蔥。
馬仁山位於繁昌縣赤沙鎮境內,因其山巒秀麗、植被良好,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馬仁石壁』形狀多樣,雄偉峻峭。如:仙人擺渡、和尚朝聖、玉貓回頭、一線天、擎天柱、月亮洞等景點,形象生動、鬼斧神工。馬仁森林公園景區完整、森林茂密,松、杉、竹、椿、棟、槭、檀等六百多種植物繁生,方圓數十畝的天然楠木林,歷史悠久,甚為珍貴。始建於唐代的馬仁寺,如今仍香霧繚繞,香客不斷。馬仁風光因林而秀,因寺而靈,因峰而怪,因石而奇。氣象萬千,令人流連往返。 鳩茲素以水鄉譽,更有陶辛水韻殊。兩岸小荷爭斗艷,弋江么調競相娛。
井田光大千秋說,圩垸弘揚萬畝圖。陶令後人今再會,舉杯同慶在香湖。
陶辛鎮,位於蕪湖縣,青弋江蜿蜒而過,境內溝渠縱橫,碧水環繞,構成江南水鄉的獨特風韻。陶辛築圩於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按井田式開鑿水渠,溝溝相通,渠渠相連,萬畝水系,千年不破,身歷其境,猶入迷宮,實為江南奇觀。圩內史跡『唐王渡』、『清涼渡』、『和尚橋』和『牌坊廟』等都有動人的傳說。泛舟陶辛水鄉,樹木掩映,碧波盪漾,菏葉田田,浮鷗嬉戲,大自然的清新與質朴,令人陶醉不已。香湖島公園是圩內的主要景點之一,新建的亭台,曲橋和香湖賓館,為水系的自然美又平添了古樸、典雅的情韻。大江煙外聳,春鳥渚邊啼;一覽箜高下,分行失先後;蕪湖文風世傳,歷代許多文化名人或游覽或寓居,吟詩填詞,著賦作文,陶冶培育後人。唐溫庭筠、北宋蘇軾、蘇轍昆仲以《湖陰曲》同一題名所作七言古詩以及清黃鉞《於湖竹枝同》化作曲牌流轉民間。北宋黃庭堅寄寓赤鑄山、赭山二年間,留下寫景抒情詩詞多首和《蕪湖縣吉祥禪院記》一篇。元代歐陽玄任蕪湖縣尹三年,寫下《荊山寒壁》等詩篇。元代文學家貫雲石(酸齋)和薩都刺先後路過魯港留有題壁詩及和詩。明劇作家湯顯祖流寓蕪湖期間,對名勝古跡多所題詠,並在儒林街積雅樓創作《還魂記》(即《牡丹亭》)名劇。清暴露小說《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曾寓居蕪湖,「范進」、「牛布衣」、「郭鐵筆」這些入木三分的藝術形象均取材於蕪湖。北宋韋許、南宋張孝祥、清初沈士栓等蕪湖士林精英留下更多詩詞文賦。清初畫家肖雲從開創姑孰畫派,畫僧漸江開拓新安畫派,各領畫壇風騷數百年。鐵工湯天池在蕭雲從指導幫助下首創鐵畫藝術。近代文學藝術有陳獨秀主編《安徽俗話報》並撰寫發表近二十篇文章;阿英(錢杏村)主編《蒼茫》雜志並撰寫文章;蕪湖籍著名表演藝術家和女作家王瑩創作的自傳體小說《寶姑》生動地再現20年代蕪湖風土人情;以創作膾炙人口的《啼笑姻緣》一舉聞名多產作家張恨水,在蕪湖主編《皖江日報》副刊開始創作生涯。 蕪湖美景不勝看,欲覽全城上褐山。古邑風光收眼底,中江虹韻感心端。
千年烽火生青草,百畝沙洲喚客船。取蟹助樽歌一曲,停舟信步共躋攀。
褐山,地處蕪湖市北郊,『文峰塔』系蕪湖海拔至高點。褐山濱臨長江,登臨山巔,遠眺揚子江,數十里碼頭歷歷在目,長江大橋近在咫尺,俯瞰曹姑洲,田園風光盡收眼底。褐山林木茂盛,綠蔭蔥蘢,古銀杏參天而立;野生靈芝、枸杞等240餘種珍貴葯材遍布林間;各種花卉植物芬芳滴翠,系市內綠化覆蓋率最高、苗圃種植面最大、野生葯材最豐富的天然寶庫。褐山腳下,江水滔滔,有神話色彩的江心島曹姑洲與褐山一衣帶水,相映成趣。褐山公園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蕪湖人民郊遊、度假、登高、攬勝的好去處。
Ⅹ 有清楚蕪湖這個城市的么
市名
蕪湖市(英語:Wuhu City ,漢語拼音:Wú Hú SHì)別稱:江城,簡稱:蕪
地理坐標
市中心位於東經119度21分、北緯31度20分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
安徽省(Anhui Province)
轄區
9個,蕪湖市轄4個市轄區,3個縣
建置
鳩茲:春秋
蕪湖縣: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
蕪湖鎮:隋開皇九年(589年)
蕪湖縣:南唐升元年間(937年-943年)
蕪湖市、蕪湖縣:1949年5月10日
蕪湖市(級):1983年7月1日
政府
蕪湖市政府位於鏡湖區北京東路66號。市委書記陳樹隆,市長楊敬農
面積
3317平方公里,市區面積720平方公里
人口
230.46萬(截止2007年底),市區人口105萬左右
長途區號
0553(+86)
郵政編碼
241000
牌照
皖B
方言
蕪湖市區通行江淮官話,轄縣江淮官話和吳語並存
市樹
香樟、垂柳
市花
月季、菊花
蕪湖市位於安徽省東南部,是皖南經濟,文化,交通,政治中心,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江重點開放城市。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長江自城西南向東北緩緩流過,青弋江自東南向西北,穿城而過,匯入長江。她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皖江與青弋江的交匯口。蕪湖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厚。繁昌縣「人字洞」,是古人類考古學上的重大發現,發現的遠古人類製作的石器、骨器和品種多樣的哺乳動物化石、時間斷代約在距今200萬至250萬年之間,把人類在亞洲活動的歷史上溯了四五十萬年,引起世界矚目。繁昌柯家村古窯址,繁昌平鋪鄉「萬牛墩」和南陵吳越土墩墓,南陵大工山銅礦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一、城市由來
蕪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鳩茲,在今市東南約四十里的水陽江南岸。《左傳》:「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吳,克鳩茲。至於衡山。」此處記敘的衡山是當塗縣東北面的橫山。而鳩茲城址則位於水陽江南岸一帶侵蝕殘丘向北延伸的盡頭。由此往西地勢低平,多為湖塘沼澤地區,因湖沼草叢,鳩鳥雲集,而得名鳩茲,又稱「勾茲」、「皋茲」、「祝茲」等。在鳩茲附近有一長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蕪藻」,故得名蕪湖。此段水陽江當時稱為中江,西連長江,東通太湖,為一條重要的東西交通水道。鳩茲是控制中江的一個渡口,位置相當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漢武帝元封二年,鳩茲已設縣,易名蕪湖,此乃早期的蕪湖城。
[編輯本段]二、自然地理
蕪湖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16攝氏度,日照時數2000小時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每年達219-240天。
蕪湖地勢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規則長條狀。地貌類型多樣,平原丘陵皆備,河湖水網密布,青弋江、水陽江、漳河貫穿境內,黑沙湖、龍窩湖、奎湖散布其間。
[編輯本段]三、行政區劃
市轄區:
鏡湖區 面積 58平方千米,人口 43.91萬。郵政編碼241000。區人民政府駐北京東路97號
弋江區 面積 232平方千米,人口 23.42萬。郵政編碼241002。區人民政府駐利民西路448號
鳩江區 面積 154平方千米,人口 18.75萬。郵政編碼241000。區人民政府駐長江南路35號。
三山區 面積 276平方千米,人口 14.42萬。郵政編碼241080。區人民政府暫駐三山鎮人民政府。
縣:
蕪湖縣 面積 730平方千米,人口 38.13萬。郵政編碼241100。縣人民政府駐灣沚鎮。
繁昌縣 面積 604平方千米,人口 31.61萬。郵政編碼241200。縣人民政府駐繁陽鎮。
南陵縣 面積1263平方千米,人口54.31萬。 郵政編碼241300。縣人民政府駐籍山鎮
五、商貿傳統
歷史上蕪湖的農業、手工業、商業頗為發達。南唐時即「樓台森列」,「煙火萬家」。南宋以後,特別是到了元朝,蕪湖已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市鎮,從明代開始,逐漸成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重要商埠。漿染等手工業已聞名遐邇,明代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中就有「織造尚淞江(上海),漿染尚蕪湖」之說,形成號稱「蕪湖巨店」的大型漿染工場。
鳩茲廣場1876年,中英簽訂的「煙台條約」將蕪湖與浙江的溫州等四個城市辟為通商口岸,這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在給蕪湖民族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並造成畸形發展的同時,也從此打開了蕪湖對外開放的大門。1918年蕪湖海關進出口貨值就達當年全國對外貿易的3.5%,成為長江通商巨埠之一。以蕪湖和上海為起迄點的蕪申運河,更把蕪湖和蘇、錫、寧、杭的經濟、文化緊密地連在一起。到了清代,蕪湖形成了廣大的米業市場,與無錫、長沙、九江並稱為全國四大米市。蕪湖開放通商口岸後,大量西洋商品經過蕪湖銷往內地,大批外國洋行、公司進入蕪湖的同時,先進科學技術的傳播,也刺激了蕪湖近代工業的發 展。安徽省最早的一批民族工業在蕪湖建立。1883年蕪湖架設了有線電報線路,為全省第一個使用電報的城市;1897年投產的益新(機磨)米面公司,規模居當時全國同類工廠首位;30年代還曾開通民航,飛上海和武漢兩市。步入20世紀後,蕪湖工商業發展到百餘種,五、六千家,成為安徽現代工業的發祥地,長江流域經濟中心之一。
六、地方交通
航空:航空交通上,蕪湖主要依靠的是58公里外的南京祿口機場,二者之間僅為1小時的車程,有205國道和高速公路相通。
鐵路:蕪湖境內有蕪寧、蕪銅、皖贛、淮南、宣杭五條鐵路干線交匯聯接,向外可通達全國各地的火車站,而蕪湖蕪湖城區地圖公路鐵路兩用長江大橋的建成更是使長江南北的交通快捷方便。蕪湖火車站位於蕪湖市中心,公交4、10、19、31、38、32、88路均可到達。
公路:蕪湖的公路交通網日臻完善,205國道(河北秦皇島--廣東廣州)、318國道(上海--西藏樟木)穿境而過,蕪湖至宣城、蕪湖至合肥、蕪湖至馬鞍山、蕪湖至南京等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車,另外還有一批規劃中的高速公路或已開工建設或即將開工建設。
市內交通:蕪湖市內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車和計程車,各類計程車的起步價均為5元,2.5千米後為1.8元/千米,可免費等候5分鍾,超過5分鍾後按0.42元/分鍾計價,超過10千米後,每公里加收50%的空駛費,即2.3元/千米。
地方特產
蕪湖鐵畫:蕪湖鐵畫是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藝人以錘代筆,鍛織成畫,堪稱一絕。自它誕生至今300多年來一直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為古今中外人士所青睞。鐵畫創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間蕪湖人湯鵬,他「少為鐵工,與畫室為鄰,日窺其潑黑勢」,從中受到啟迪而創出鐵畫。鐵畫一經問世,不僅「遠客多購之」,而且「名噪公卿間」,士大夫階層人士把它作為「齋壁雅玩」之物欣賞,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備至,賦詩著文加以贊揚。近年來,藝人們不斷創新,又開創了立體鐵畫、瓷版鐵畫、純金和鍍金畫。
蕪湖「三刀三畫」:蕪湖傳統特產「三刀三畫」,除了以上所說的「蕪湖鐵畫」外,還有「堆漆畫」、「通草畫」。其中蕪湖鐵畫「堆漆畫」,「通草畫」是十分珍貴的手工藝品,現在已經十分難得一見。「三刀」是指「剪刀」、「菜刀」、「剃刀」。「三刀」為蕪湖市的傳統產品。剪刀生產始於明末清初,做工精細講究,為全國三大名牌剪刀(即蕪湖趙雲生剪刀、杭州張小泉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之一。其中,杭州「張小泉」剪刀,也是師出蕪湖(張小泉,明末安徽黟縣會昌鄉人。其父張思家,自幼在以「三刀」聞名的蕪湖學藝。小泉在父親的悉心指教和實踐中,也練就了一手制剪的好手藝。),可以說蕪湖是中國名副其實的「剪刀之鄉」。廚刀處理後可做到一刀三用,即前部用於片,中部用於切,後部用於剁。蕪湖剃刀,式樣美觀大方,刀口鋒利,耐磨經用,輕便靈活。
蕪湖四魚及大閘蟹:因為蕪湖處於我國最大的河流「長江」之畔,又是我國江南重要的水鄉之地,因此,蕪湖的水產特別豐富。蕪湖四魚指:鰣魚、刀魚、鮭魚、黃鱔。其中「鰣魚、刀魚」更是名列「長江三鮮」之中狀元、榜眼之位!
蕪湖產的蟹,黃多,膏實,殼薄,油脂豐厚,肉質飽滿,味道鮮美。施今墨,可以說是一個「品蟹專家」,也是為蟹分等級的人。民國早年,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是個出名的喜愛食蟹的饕餮者。他把各地出產的蟹分為六等,每等又分為二級:一等是湖蟹,陽澄湖、嘉興湖一級;邵伯湖、高郵湖為二級;二等是江蟹,蕪湖一級,九江二級;三等是河蟹,清水河一級,渾水河二級;四等溪蟹;五等溝蟹;六等海蟹。他說,海蟹也有好的,如福州的海蟹,從內河隨水流出,品質頗佳,可列入四等。
蕪湖腐乳:將豆腐切成小塊,發酵成霉豆腐,待黴菌絨毛長到2、3厘米長時可將霉豆腐裝入壇中,再倒入適量配好的鹽水和各種輔料就可以封壇了,鹽水比例以每100毫升水加食鹽20克為宜,加入的輔料不同,製成的腐乳也具有不同的風味;封壇數月之後,待菌毛融去之後,輔料的香味滲入到坯塊中時,鮮香美味的腐乳就製成了。
特點:蕪湖腐乳切塊整齊,色澤鮮艷 ,品種多樣,有紅方、青方、糟方之分,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種不同風味,回味悠長。
佳品: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多味腐乳。
蕪湖瓜子:1981年由年廣九首創於有「瓜子城」美稱的蕪湖,傻子瓜子種類繁多,有西瓜子、白瓜子、葵花子等多個品種,製作工藝也因季節而不同,口味更是融大江南北眾家之所長。傻子瓜子個個顆粒飽滿,易嗑耐嚼,味美香濃,久食不厭。
十、建置沿革
(一)鳩茲(春秋~秦)
春秋 ,名鳩茲,屬吳國。
戰國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滅吳,屬越國,名鳩茲。周顯王十四年(公元前355年)楚滅越,屬楚國,名鳩茲。
秦 ,分全國為三十六郡,蕪湖屬鄣郡,仍名鳩茲。
(二)丹陽郡蕪湖縣(西漢~東晉)
西漢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改鄣郡為丹陽郡,領17縣,蕪湖為其中之一,蕪湖縣名始於此。
東漢 沿襲之。
三國 ,吳黃武二年(223),蕪湖縣城由鳩茲遷至今市區東南雞毛山一帶,仍屬丹陽郡。
西晉 ,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分丹陽郡置宣城郡(駐宛陵)。移丹陽郡治於建業(今南京)。蕪湖仍屬丹陽郡。
東晉 ,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帶僑置郡州縣。成帝咸和四年(329),蕪湖縣屬丹陽郡,僑立豫州於蕪湖
(三)宣城郡、淮南郡(東晉~南北朝)
東晉 哀帝興寧元年(363),蕪湖屬宣城郡(郡址移駐蕪湖);孝武帝寧康二年(374)蕪湖仍屬宣城郡,並僑立上黨郡。孝武帝太元年間(376-396)僑郡為縣,省陽轂(今繁昌)入蕪湖縣,後又省蕪湖縣入襄垣縣。自此蕪湖縣置被撤銷,襄垣、上黨兩縣均屬淮南僑郡。東晉咸和初年僑置淮南郡於丹陽的於湖(今當塗縣南19公里處)。
南北朝 ,劉宋文帝元嘉九年(432)並上黨縣入襄垣縣,屬淮南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並淮南郡入宣城郡(郡址移駐於湖),襄垣縣屬宣城郡。大明八年(464)復立淮南縣屬南豫州,襄垣屬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屬揚州淮南郡。
(四)當塗縣屬鎮(隋~唐)
隋 文帝開皇九年(589)撤銷丹陽、淮南二郡,置蔣州駐石頭城(今南京),並襄垣等縣入當塗縣,縣治遷駐姑熟(今當塗縣城),原蕪湖(城)降為當塗縣屬鎮。
唐 ,將全國分為十道後又改分為十五道,蕪湖一直為當塗縣的一個鎮,只是屬道州有變動。
(五)宣州屬鎮(唐)
唐 太宗貞觀元年(627)屬江南道宣州;玄宗開元廿一年(733)屬江南西道宣州。肅宗乾元元年(758)屬江南東道升州。上元二年(761)屬江南西道宣州;德宗貞元三年(787)屬江南東道宣州。
(六)江寧府蕪湖縣、宣州蕪湖縣(五代十國~北宋)
五代 ,南唐李弁升元年間(937-943)復置蕪湖縣屬江寧府,自此以後到民國,蕪湖縣置未斷。
宋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平江南,蕪湖屬宣州。
(七)太平州蕪湖縣、太平路蕪湖縣(北宋~元)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升南平軍為太平州,蕪湖屬江南路(後為江南東路)太平州。
元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太平州為太平路,蕪湖屬江浙行中書省太平路
(八)太平府蕪湖縣(元~清)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35)改太平路為府,蕪湖屬太平府。
明 ,明洪武元年(1368)建都金陵,蕪湖屬中書省太平府;洪武十三年(1380)罷中書省,蕪湖直屬六部太平府;永樂十八年(1420)改京師為南京,蕪湖屬南直隸太平府。
清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定江南,改南京為江南省,蕪湖屬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順治十八年(1661),蕪湖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從此安徽省正式成立,蕪湖屬安徽省太平府。太平天國年間(1857-1864)府、縣屬浙江省兼轄,後屬安徽省徽寧池太廣道。
(九)蕪湖縣(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廢府、州、廳而存縣、道,蕪湖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1928)設蕪湖道(駐蕪湖),轄皖南地區二十三縣,蕪湖為首縣甲等;民國二十一年(1932)蕪湖縣屬安徽省第二專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日軍侵佔蕪湖,撤銷第二專區,改屬第五專區,同年10月25日又改屬第九專區;民國三十年(1941)8月,屬第六專區;民國三十四年(1945)9月,抗戰勝利後屬安徽省皖南行署,並為第六專區駐地。
1949年4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三十軍八十八師解放蕪湖。4月27日成立蕪湖軍事管制委員會,直屬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
(十)蕪湖市蕪湖縣分治(1949年~1980年)
1949年5月10日,成立蕪湖市人民政府。從此蕪湖市、縣分置。5月13日設皖南行署駐蕪湖市,轄蕪當、池州、宣城三專區,蕪湖市直屬皖南行署。蕪湖縣屬皖南行署蕪當專區。
1950年撤銷蕪當專區,蕪湖縣直屬皖南行署。
1952年2月4日,蕪湖縣改屬皖南行署蕪湖專區。
1952年8月27日,撤銷皖南、皖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蕪湖市直屬安徽省。蕪湖縣乃屬蕪湖專區,蕪湖專區及蕪湖縣均駐蕪湖市。
1958年2月27日,和縣裕溪口鎮劃入蕪湖市。6月21日蕪湖市改屬蕪湖專區領導,同年11月27日專區和市合並,以蕪湖專區名義出現,直屬安徽省。
1959年3月12日並蕪湖縣入蕪湖市。
1960年1月14日專區和市分開設置,市屬省和專區雙重領導。
1961年4月26日,蕪湖市直屬安徽省。同年12月5日復置蕪湖縣,屬蕪湖專區,專區與縣仍駐蕪湖市。
1965年7月19日又劃蕪湖市歸屬蕪湖專區。
1971年3月蕪湖縣遷駐灣址鎮。同年3月29日蕪湖專區改名為蕪湖地區,蕪湖市、蕪湖縣同屬蕪湖地區。
1973年2月25日蕪湖市直屬安徽省。
(十一)蕪湖市(1980年~今)
1980年1月29日,蕪湖地區改名宣城地區,行署移駐宣城,蕪湖縣屬蕪湖市。
1983年7月1日,當塗縣的大橋公社劃入蕪湖市。同時將原屬宣城地區的繁昌、南陵、青陽三縣及九華山管理處劃歸蕪湖市管轄。
1988年8月17日,青陽縣、九華山劃出蕪湖市,復歸池州地區。
十一、蕪湖十景
1、赭塔晴嵐
赭色雙峰擁古塔,宛如瑪瑙飾奇葩。臨軒聽雨數滴翠,登閣望晴歌綴嘉。
深水淺溪騰瑞氣,繁花秀木吐丹霞。泠然鍾鼓聲聲遠,歸又魂牽小九華。
「赭塔晴嵐」系古「蕪湖八景」之首,久負盛名。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園的「九華行官」後院,始建於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系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依山擁寺,氣勢雄偉;四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每當雨後,嵐光飄渺」,景緻分外綺麗。
雨後斜陽,登臨遠眺,領略古人「大江煙外動,春鳥渚邊鳴」的詩情畫意;盡覽江城廣廈櫛比,大道縱橫,山水環繞,花樹繁茂的一派生機勃勃的現代都市風光,令人如入畫中。
2、鏡湖細柳
步月觀嵐已出神,滿堤煙柳更迷人。游絲裊裊齊搖浪,飄絮盈盈競逐塵。
山欲飛來同入畫,客當歸去復回身。鏡湖本是梳妝鏡,裝扮江南第一春。
鏡湖細柳」系古「蕪湖八景」之一,處於市中心,歷來「為邑中風景最佳處」。鏡湖是開放式風景區,亭台樓閣相望,曲橋長廊互通;細柳掩映下,蕪湖籍文化名人蕭雲從塑像、阿英、洪?藏書室、王步文紀念亭等點綴其間;各式現代化建築群環湖矗立,使「鏡湖細柳」這一著名歷史景觀又平添濃郁的都市情調,現代風光。
3、赤鑄青鋒
沉沉霧靄籠逶迤,赤水赤山擁赤旗。一柄青鋒平地起,萬叢翠柏接天齊。
神如隱約風流畫,雄似巍峨鐵鑄詩。北望群山迷亂勢,而今更喜雨逢時。
赤鑄山們於市東北郊,與神山、火爐山、馬鞍山連綿一體,因「山勢逶迤」、「曲徑幽邃「,為近郊之勝境。赤鑄山充滿歷史古韻,極富傳奇色彩。相傳春秋時干將在此設爐造劍,三年成雌雄,其劍青光閃爍,鋒利無比。至今山上仍存「淬劍池」、「砥劍石」、「鐵門檻」等遺跡,「淬劍池」位於山巔,池不大,水不深,但終年不枯,水清鑒人,頗為神奇。
4、玩鞭春色
滿亭春色百花開,臨水登高敞醉懷。尚憶強臣驚夢起,尤聞飛騎落荒來。
愚軍玩寶徒勞樂,明帝遺鞭倖免災。縱有寶鞭無老嫗,爭留今日此亭台。
玩鞭春色」系古「蕪湖八景」之一,千百年來以其動人的歷史典故為世人所傳頌。玩鞭亭始建於北宋元豐七年(1085年),後毀;明代重建,清代重修,又廢;現亭於1984年新建於市北郊汀棠公園內。亭高10米,二層,八角八柱,金碧輝煌。亭內繪有晉明帝遺鞭脫身的壁畫四幅,栩栩如生。汀棠公園系全國第一家農民依次修建的公園,水面廣闊,景色天然。春遊玩鞭亭,「風暖雲閑上此亭,亭花爛漫鳥丁寧」,無邊春色,令人陶醉。
5、雙江塔影(原名:雙流夕照)
大河澎湃小河姣,際會雙流在楚皋。共映夕陽榮寶塔,獨擎彩筆繪今朝。
千年古韻翻新韻,萬里歌潮漲浪潮。絕似蓬萊仙聖境,流連忘返任逍遙。
中江塔巍然聳立於青弋江與長江交匯處的江堤上,半依鬧市半偎江,古人譽之為「江上芙蓉」,系蕪湖市重點文化保護單位。中江塔為磚石結構,高35米,每層每間均有一門,門兩邊各有一窗,專供夜間置燈,導航來往船隻,故中江塔堪稱為蕪湖地域位置的標志。
該塔雄視雙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長長,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勝收。入夜,月華皎皎,漁火點點,月升影移,波盪影晃,伴之濤聲鈴聲,更令人陶然悠然。
6、天門煙浪
一挽長河氣不收,天門雙柱扼吳洲。波驚碧落風雲急,霧籠黛橫山水幽。
兩岸歡歌摩峭壁,滿江溢彩綠平疇。更憑造化無窮力,喝令東流向北流。
天門山雄踞市北郊長江畔,距蕪湖市區約15公里,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和縣境內)之並稱。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而天下聞名。詩曰:「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被評為「蕪湖十景」之一的「天門煙浪」意境,正緣於此。
7、西山靈石
千古南陵形勝地,西山美景袖珍藏。雲煙繚繞由慷慨,峰路盤旋信倘佯。
妙石夾間花艷麗,甘泉流處竹幽篁。清明山水清明世,國色天香比洛陽。
西山風景區位於南陵縣丫山鎮境內,距縣城約34公里。西山因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1987年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西山風景區面積約為20餘平方公里,區內奇峰異石和溶澗、清泉、瀑布融為一體,景色十分秀麗。有形態各異的奇峰60餘座,如丫山峰、美人峰、獅子峰、蝙蝠峰等;也有數不勝數的異石遍布各處,如大神龜、八戒石、蟾蜍朝天、犀牛望月等更是妙趣橫生。西山石景的袖珍性、盆景堪稱一絕。
8、馬仁雲壁
赤沙雲壁奪天工,萬馬行空九子雄。百丈神岩擁聖地,千年秀氣孕奇峰。
仙人擺渡迎香客,佛殿鳴鍾頌古風。松柏杉楠檀槭竹,繁榮昌盛郁蔥蔥。
馬仁山,位於繁昌縣赤沙鎮境內,距縣城約12公里。馬仁山因其山巒秀麗、植被良好,被列為省級森林公園。「馬仁石壁」曾列為繁昌縣古十景之一。
該山石壁形狀多樣,雄偉峻峭。仙人擺渡、和尚朝聖、玉貓回頭、一線天、擎天柱、月亮洞等景點,形象生動、鬼斧神工。
始建於唐代的馬仁寺,如今仍香霧繚繞,香客不斷。馬仁寺的南麓尚有烏霞寺,兩寺隔峰相對,更添千年佛地光彩
9、陶辛水韻
鳩茲素以水鄉譽,更有陶辛水韻殊。兩岸小荷爭斗艷,弋江么調競相娛。
井田光大千秋說,圩垸弘揚萬畝圖。陶令後人今再會,舉杯同慶在香湖。
陶辛鎮,位於蕪湖縣,距市區約20公里處。青弋江蜿蜒而過,境內溝渠縱橫,碧水環繞,構成了頗具特色的江南水鄉風韻。
在陶辛圩內,有一香湖島公園是主要景點之一。島上建有香荷亭、垂釣亭、強陶亭、九曲長橋和香湖賓館,為萬畝水系的自然美又平添了古樸、典雅的情韻。
10、褐山攬勝
蕪湖美景不勝看,欲覽全城上褐山。古邑風光收眼底,中江虹韻感心端。
千年烽火生青草,百畝沙洲喚客船。取蟹助樽歌一曲,停舟信步共躋攀。
褐山,地處蕪湖市北郊,離市中心12公里,海拔132米,是蕪湖市的最高點,與天門山遙遙相望。
褐山林木茂盛,綠蔭蔥籠,是該市綠化覆蓋率最高、苗圃種植面最大,野生葯材最豐富的天然寶庫。
褐山腳下,江水滔滔,江心島曹姑洲與褐山一衣帶水,相映成趣。登臨山巔,遠眺揚子江,數十里碼頭歷歷在目,長江大橋近在咫尺;俯瞰曹姑洲,白牆紅瓦,良田千畝,一派田園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