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棕分株
① 棕竹如何繁殖養護
棕竹原產於我國南部山區,性喜溫暖和濕潤的氣候條件,耐陰性強,怕狂風烈日,在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生長不良。不耐霜寒,除亞熱帶無霜地區外,均作為室內花卉盆栽。要求疏鬆肥沃濕潤、富含腐殖質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在鹼性土中葉片發黃,也不抽生新葉和分生櫱芽,盆栽可用腐葉土、草炭土、松針土和適量沙土配製。
棕竹可播種也可以分株繁殖。盆栽的老株往往不能授粉結實,故北方多利用其分櫱力強的特性來分株繁殖。高大的株叢分株後因枝莖高而株姿單薄,觀賞價值不高,因而宜在春末,最好在5月上旬結合翻盆換土,切取周邊的分櫱小苗3~4株相連的為一組另栽。注意不可分成單株,否則不易成活,也不易形成豐滿的株叢。
② 棕竹怎麼分株繁殖
棕竹多用分株法繁殖華北地區宜在4月中下旬新芽尚未出生之前,結合換土進行分株用利刀分切數叢,分切時少傷根,不傷芽,可分成2~4叢,每盆2~4株分後的盆苗,放在陰涼溫暖和稍潮濕的地方,每日向葉面及周圍噴水2~3次,恢復生長後放在向陽處養護
③ 分株繁殖的棕竹要怎樣培養
分株繁殖的棕竹最好是在12月前先用直刀將植株原盆不動分塊切離,12月後再從盆中倒出分開栽植。這樣成活率很高。但實踐證明,要想棕竹分株成活達到最佳效果,還須選好分株的時間。即「切離時」和「分株時」都必須在選定的季節里進行。不可不擇時節盲目切分。
一是切離時間。據我的經驗,最佳時節是每年9月下旬,因為這時氣溫適中,易使受傷的棕竹趕在冬季之前伏盆,同時植株停止了生長,切離後到來年分株時根系不會相互粘連親合。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在哪個季節切離的,分株都必須要等到第二年進行。切不可當年切離當年分株。
二是分株時間。對在上年已作過切離處理的棕竹,必須選在春季出室時分株,即4月中、下旬(清明節後),這是棕竹的最佳生長季節。此時分株不僅極易成活,且當年分株當年就可進入正常生長。秋季分株也可,但效果不佳。冬季嚴禁分株。
④ 棕竹怎麼進行盆栽
棕竹來盆栽開始用直徑23~源27厘米的花盆栽培,如果株叢較大,可用直徑30厘米或更大的花盆栽培。上盆後先放在溫暖、濕潤、蔭蔽的地方,每天噴水2~3次,緩苗後移到見光處。盛夏有條件的移出室外,放在通風和遮陰處。在寒帶及溫帶地區,應放入室內越冬。保持盆土濕潤,春、秋兩季1~2天澆1次水;夏季每天澆水1~2次,並經常向植株噴水;冬季5~7天澆1次水,每10天左右用同室溫相近的清水噴灑植株,保持葉面清潔。積水或盆土長期過於潮濕,容易爛根。在旺盛生長的5~9月,每月施肥1~2次,並加入適量的硫酸亞鐵,尤其北方鹼性水的地方,冬季不施肥。及時剪除枯葉。
⑤ 棕櫚狀觀葉植物棕竹(棕櫚竹)的培育方法是什麼
1.形態特徵為棕櫚科常綠灌木。叢生性強,莖稈上無分枝,下部由褐色網狀纖維葉鞘所包被。掌狀裂葉著生在莖稈的上端,莖稈隨著新葉的萌生而加長生長,下面的老葉逐漸枯黃。每葉具裂片7~25枚,葉緣有細齒;葉柄細長。雌雄異株,肉穗花序腋生,小花黃色;小漿果白色,狀似豌豆。花期4~5月,10月果實成熟(圖100)。
2.習性原產於我國南部山區,多野生於高大的林木下面,耐陰性強,怕直射陽光,在乾燥的空氣中葉片常會焦邊。要求肥沃濕潤的酸性腐殖土,不耐鹽鹼和乾旱。除華南和西南的南部可地栽外,其它地區只能盆栽,越冬窒溫不得低於10℃。
3.繁殖方法可播種也可分株。盆栽時因雌雄異株很難結實,故多利用其分櫱力強的特點進行分株。高大的株叢分栽後因莖稈高,不便觀賞,因此應結合翻盆換土切取株叢四周滋生出來的根櫱苗上盆另栽。
4.栽培和養護用酸性腐殖土栽入口面較大的花盆中,以便於擴大冠幅;2~3年翻盆換土一次。室內陳設時應放在明亮的地方,室外陳設必須遮蔭,經常噴水來提高空氣濕度。每隔20天追施一次液肥,盆土應保持濕潤。10月中旬移入室內,如果室溫高可正常生長,來年春季出室要晚,遇到干風葉片會支離破碎並干尖焦邊。
⑥ 盆栽山石棕幾月換盆
家裡的盆栽什麼時候換盆最適合:這個問題分為三種階段:
1,扦插或者育樁成活換盆時間專;
2,花土使用年限,板結屬無養分換盆時間;
3,季節上換土的最佳時間;那麼以下我來說一下各個階段怎麼判斷上盆時間。
第一,扦插或者是育樁完成以後的上盆時間:
花卉繁殖經常使用到扦插的方式,或者是下山樁育樁。普通花卉草本植物的可以在春季栽種,而後秋季換盆上盆。秋季栽種,而春季換盆上盆。樹樁植物建議時間上成活24個滿月在換盆上盆。
第二,花土使用年限,板結無養分換盆時間:
花土在養護花草1到2年以後,養分耗盡。會出現板結,鹼化,可以使用菌劑+根碧多緩解。我們在平常澆水的時候,通過水再花土上的滯留時間,就可以判斷換盆。一般在澆水以後,水在花盆上滯留超過10秒無法滲透進花土。而盆底滲水孔在15秒以後,沒有排水。就可以判斷出應該給花卉換盆了。換盆時間上主要以春秋兩季。
第三,季節上換盆,我推薦大部分花卉換盆最佳時間在春季。
春季的光照柔和,空氣的濕度大。加上花卉在冬季休眠以後,春季正是爆發生長的時候,細胞活躍。換盆時的修剪根部枝條,傷口可以快速癒合。快速的讓花卉服盆,恢復生長。
⑦ 怎樣分株繁殖棕竹
在春季分株,地栽的將萌櫱多的株叢挖出,盆栽的結合換盆進行。根據母株的大小用利刃分成若干叢,分切時盡量少傷根,不傷芽,每叢至少有2~3株,並帶1~2個小芽。如果希望分株後就有較好的觀賞效果,每叢應當有多株。上盆後置於半陰處,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免葉片枯黃。當萌發新枝後再移至向陽處養護。
⑧ 盆栽花卉怎樣進行分株
盆栽花卉分株前先把母株從盆內脫出,抖掉大部分泥土,找出每個萌櫱根系的專延屬伸方向,把盤結在一起的團根分開,然後用利刀把分櫱苗和母株連接的根頸部分割開,割後立即上盆栽植。澆水後放蔭棚下養護。分株時間一般結合春季換盆時進行。此外水塔花的根際常滋生吸芽,可於早春挖取另行栽植。落地生根葉子邊緣常生出很多帶根的無性芽,亦可摘取進行繁殖。吊蘭、虎耳草等,常自走莖上產生小植株,切下栽植即可。
⑨ 棕竹盆景怎麼養
棕竹又稱觀音竹、筋頭竹、棕櫚竹、矮棕竹,為棕櫚科,棕竹屬常綠觀葉植物。棕竹為叢生灌木,莖干直立,高1-3米。莖纖細如手指,不分枝,有葉節,包以有褐色網狀纖維的葉鞘。棕竹喜溫暖潮濕、半陰及通風良好的環境,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溫。
棕竹可用播種和分株養殖,家庭種植多以分株養殖為主。播種以疏鬆透水土壤為基質,一般用腐葉土與河沙等混合。種子播種前可用溫湯浸種(30-35℃溫水浸兩天)處理,種子開始萌動時再行播種。棕竹分株養殖一般常在春季結合換盆時進行,將原來萌發多的枝叢用利刀分切數叢,分切時盡量少傷根,不傷芽,使每株叢含8-10株以上。分株上盆後置於半陰處,保持濕潤,並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免葉片枯黃。待萌發新枝後再移至向陽處養護,然後進行正常管理。
棕竹盆景可用腐葉土、園土、河沙等量混合配製作為基質,種植時可加適量基肥。盆土以濕潤為宜,寧濕勿干,秋冬季節適當減少澆水量。生長季要遮陰,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曬,否則葉片發黃,植株生長緩慢而低矮,一般遮陰度掌握50%左右。棕竹生長要求通風良好的環境,如通風不良易發生介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