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菊盆栽圖片大全
❶ 小盆栽,像小菊花,花瓣是針葉狀
雛菊來(學名:Bellis perennis L.),又名馬頭源蘭花、延命菊,春菊、太陽菊等。是菊科植物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厘米左右。
雛菊原產於歐洲。原種被視為叢生的雜草,開花期在春季。
雛菊在能夠渡夏的寒冷地區可以進行分枝繁殖。
早春開花,生氣盎然,具有君子的風度和天真爛漫的風采,深得義大利人的喜愛,因而推舉為國花。
❷ 姫小菊是喜酸性植物嗎
喜酸性的花卉種類常見的有杜鵑、茶梅、紅楓、米蘭、梔子、珙桐、金花茶、盆橘、櫻花、五針松、羅漢松等。
茶梅( Camellia sasanqua Thunb.)是山茶科、山茶屬小喬木,嫩枝有毛。葉革質,橢圓形,上面發亮,下面褐綠色,網脈不顯著;邊緣有細鋸齒,葉柄稍被殘毛。花大小不一, 苞片及 萼片被柔毛;花瓣闊倒卵形, 雄蕊離生,子房被茸毛,蒴果球形,種子褐色,無毛。
分布於日本,多栽培,中國有栽培品種。茶梅花色多樣,開花期長,色彩瑰麗,淡雅兼具,樹形優美,枝條大多橫向擴展,姿態豐滿,著花量多,因此很適合盆栽欣賞。養好茶梅的關鍵是:盆土要適宜,施肥要清淡,澆水要得法,遮蔭要適當。澆水以保持盆土濕潤又不積水為宜。
米蘭花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稍耐陰,對土壤適應范圍較廣,但以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微酸性沙質土壤為最好,冬季溫度不低於10℃。常生低海拔山地的疏林或灌木林中。
米蘭性喜溫暖,向陽,好肥。生長適溫為20℃~25℃。在通常情況下,陽光充足,溫度較高(30℃左右),開出來的花就有濃香。如果夏季將其放在蔭蔽處,同時又施大量氮肥,會造成米蘭不開花或開花少、香味淡等情況。
❸ 盆景八大派指那八大派
蘇州、揚州、嶺南、四川、安徽、上海 、浙江、南通
嶺南盆景:蒼勁自然
四川盆景:蟠曲多姿
蘇州盆景:清秀古雅
揚州盆景:嚴整莊重
安徽盆景:古樸奇特
上海盆景:明快流暢
浙江盆景:雄偉挺秀
蘇派盆景
造型特點:圓片式
傳統造型:「六台三托一頂」,屏風式、垂風式、垂枝式、劈乾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粗扎細剪
常用樹種:松、柏、雀梅、榔榆、黃楊、三角楓、石榴、鳥不宿等
代表人物:周瘦鵑,
流傳地域:蘇州
特點:嬌媚。缺點:樹形變 化不大,形態嬌柔做作,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虎踞龍盤(雀梅,樹齡400餘年)
醉卧(雀梅)
揚派盆景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游龍彎」 ,雲片式(一至三層的稱「台式」,三層以上的稱「巧雲式」 ),疙瘩式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藝術特點:嚴整而富有變化,清秀而不失壯觀。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萬覲棠
流傳地域:以揚州為中心,包括嘉州、泰州、興化、高郵。
揚州盆景製作歷史悠久。早在唐代,盆景已成為宮苑裝飾、觀賞的珍品,作為東南第一大都會的揚州,也受到京都影響流傳盆景;宋代蘇軾任揚州太守時,曾親自製作盆景;明代,揚州盆景形成地方風格;清代,揚州鹽商為迎合帝王南遊,廣築園林,大興盆景,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之說,明代形成的盆景風格,經不斷提高,形成了流派。
黃楊盆景《巧雲》、《騰雲》、《行雲》、《凌雲》、《碧雲》等榮獲一等獎,實現五連冠
通派盆景
造型特點:要求「樁必古老,以久為貴;片必平整,以功為貴」。
傳統造型:以「兩彎半」(或「三彎半」)為主要特色。兩彎半」又稱「獅式」盆景,相傳為明代畫家所創,造型上有極嚴格的要求,必須構成三彎九片一頂(三彎半),意態如獅。但「三彎半」的造型難度太大,很不容易達到標准,以後逐漸簡化為「兩彎半」。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精扎精剪
常用樹種:松、柏、榆、黃楊(瓜子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枸杞、梅、山茶等。
代表人物:徐朗屏
流傳地域:南通、如皋
海派盆景
造型特點: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製作過程中力求體現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和樹種的個性。講究枝片造型,但枝片不但數量較多,沒有固定規格
主要造型:微型,自然型
技法特點:鐵絲蟠扎,扎剪並重
常用樹種:松柏類為主
代表人物:殷子敏、胡榮慶、汪蠡鼎、胡運驊
流傳地域:上海
浙派盆景
造型特點:薄片結扎,層次分明。擅長直干或三五株栽於一盆,以表現莽莽叢林的特殊藝術效果
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技法特點:金棕並用,扎剪並重(針葉樹以扎為主,闊葉樹以剪為主)
常用樹種:松柏類(五針松)為主
代表人物:潘仲連,胡樂國
流傳地域:杭州、溫州兩地為中心
徽派盆景
造型特點:徽派盆景風格獨特,形式多種多樣,造型技法受揚、蘇、滬諸派影響,以古傲蒼勁、奇峭多姿為主要特色主要造型: 「高幹」、「合栽」為造型基調
傳統造型:規則類主要有「游龍式」(多見於梅樁)、「扭旋式」、「三台式」、「屏風式」、「疙瘩式」
技法特點:粗扎粗剪(棕皮樹筋纏繞)
常用樹種:以梅樁最為著名,稱為「徽梅」。黃山松,檜柏,檵木
代表人物:宋鍾鈴
流傳地域:以歙縣賣花漁村(雄興鄉洪嶺村)為代表,包括績溪、休寧、黟縣等廣大地區。
川派盆景
造型特點:樹樁以古樸嚴謹,虯曲多姿為特色;多懸根處理。山石盆景則以氣勢雄偉取勝,高、懸、陡、深,典型地表現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風貌。
傳統造型:規則類為主
技法特點:棕絲蟠扎,講究身法
常用樹種:川派樹樁盆景一般選用金彈子、六月雪、羅漢松、銀杏、紫薇、貼梗海棠、梅花、火棘、茶花、杜鵑等花木。
代表人物:李宗玉等。
流傳地域:四川成都重慶等地。
川派盆景藝術的發展,經歷了一個在造型上從簡到繁、再從繁到簡的過程,前一個「簡」是簡單,後一個「簡」是簡練。同其他盆景流派一樣,根據「樹姿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類,後來經過模仿老樹的姿態和變化,不斷總結出了表現這種姿態和變化的技法規律,通過歷代盆景藝術家的創造和完善,最後歸納為10種身法和3式、5型。盆景藝術大師陳思甫在他的專著《盆景樁頭幡扎技藝》一書中寫道:「若以規律類平技式樁頭論,成都和川西地區的主幹彎曲、校視下傾的造型,乃是仿照峨山高寒之地長期被積雪壓抑的松柏的低矮老態,雪融化後,樹梢直立,枝椏由垂轉手或略帶傾斜狀。故爾平枝式規律類型樁頭,枝盤漸至盤端往下斜而平整,或技盤基部下傾、盤略下斜而平整。「在藝術形式上,它以嚴謹的格律作為基本的結構原則,它是盆景中的『格律詩』。」(唐春來:《規律類樹樁美的探索》,載《成都盆景研究》)
嶺南派
風格特點
1)雄偉蒼勁,古樸自然;
2)截干蓄枝(主幹截斷,長側枝,當側枝長到主幹小一點又截去,這樣不斷去致下部粗壯);
3)分段培育。
代表人物:孔泰初
傳統造型:大樹型,高幹型
常用樹種:九里香、福建茶、朴樹、榆、雀梅、榕、黃楊、羅漢松、五針松、杜鵑、水梔子、梅、銀杏等
流傳地域:廣州
傳統的廣東盆景,形似北派的「游龍彎」式,樹干蛇行直立,左右垂臂橫出,作五托或七托,樹頂扁平,稱「古樹」,又叫「將軍樹」,這種盆景很費功夫、時間,一般需要三四十年才能成型。嶺南派盆景藝術風格的真正形成,則是本世紀30年代以後的事。 這時的廣東盆景分作三個流派:一是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一派,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表現曠野古木的風姿;二是以廣州三元宮道士為首的一派,主要利用將要枯死的樹樁作材料,經過精心培育,從某一部分長出新芽,以瀟灑流暢為貴;三是以廣州海幢寺的素仁和尚為首的一派,扶疏挺拔,兀立雲霄,技托雖少而不覺空虛,含蓄簡括,高雅自然,很有點鄭板橋「冗繁削盡留清瘦」,「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詩意[1] 。
其它風格
編輯
中州風格:以果樹盆景為特色
北京風格:以小菊盆景為特色
湖北風格:以「風吹式」盆景為特色
湖南風格:以大懸崖式為特色
八桂風格:大樹型
福建風格:榕樹盆景和配石懸崖式
❹ 國慶小菊的栽培方法
國慶節用的盆栽小菊栽培過程中常出現3個問題:一是「光腿」現象,中下部葉專片稀少,露出莖干,屬非常難看。二是植株太高,頭重腳輕,達不到要求。三是花期控制不好,滿足不了節日用花需求。針對以上3個問題,筆者在實踐中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一、兩次扦插 4月下旬剪取大田苗插條進行扦插,5月下旬剪取扦插的新生條再進行扦插。「光腿」現象產生的原因之一是扦插苗下部萌芽力較差。由於採用當年新生的插條,插條萌芽力較高,就不會產生「光腿」現象了。
二、摘心加化學葯劑控制 小菊進入盆栽管理後,6月10日左右進行第一次摘心,摘心的第二天噴300ppm的多效唑(或2000ppm的B9 )加0.1%的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6月25日和7月10日左右進行第二、三次摘心和噴葯,方法同第一次。通過3次處理,大多數小菊的高度能得到控制。 三、花期控制 多數人採用傳統方法,把立秋作為最後一次摘心的節氣。對於國慶用菊來說,最後一次摘心必須在7月中下旬,視品種不同適當提前或推遲,也就是應當把大暑作為最後一次摘心的節氣,這樣才能保證不會耽誤國慶節用花。
❺ 哪種小菊花適合家裡盆栽
夏菊,這個皮實,好養,花期長,顏色豐富,容易繁殖,大熱天的也開得很好,特別一點就瑪格麗特,單瓣比重瓣好看~ 查看原帖>>
記得採納啊
❻ 小菊盆景長壽的方法
菊花是中國的名花,用菊花製作歷史悠久。如著名的懸崖菊,其栽培歷史就比較悠久。菊花作品的欣賞要點是作品的意境、菊樁的姿態及菊花的繁茂。如何才能使菊花繁花似錦呢?可採用下面的一些經驗和方法: (1) 品種選擇 菊花的品種很多,有大花型的,也有小花型的。通常小花型的菊花開花較多,盆景用菊一般選小花型的較好。 (2) 養護管理 要使菊花開花繁茂,養護管理體制是關鍵。只在菊花植株本身生長旺盛,營養豐富,才會株壯花多。 (3) 光照要充足 光照充足是苗木茁壯的前提。葉子只有得到充分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時才能製造足夠的養料,輸送給全株後才能使菊株葉茂花多。 (4) 土壤條件要好 通氣排水、腐殖質豐富的土壤,能促進菊株根多苗壯,開花繁多。 (5) 澆水施肥要適當 濕潤有利於葉大節間伸長,乾旱則使植株葉小節間短,因此要注意澆水。原則是見干見濕,澆則澆透。施肥是植株成型和多著生花的關鍵,肥過大或過小都不利於植株成型,因此要及時調整施肥量。一般春季菊花生根後,即可1周施一次薄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 (6) 病蟲害防治 菊花易生蚜蟲,因此要注意蚜蟲的防治。可噴敵敵畏1000倍液或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防治。平時應注意溫室內的通風和夏季降溫,以減少蚜蟲的發生機會。 (7) 短日照處理 菊花是短日照植株。對它進行短日照處理,有利於促進現蕾。方法是掐頭後,每日在清晨或傍晚用黑厚紙袋扣住植株,遮去早晚的散射光,20多天後植株即可現蕾。 (8) 摘心 摘心能促進植株多生新枝,獲得豐滿的「樹冠」,為多著花創造條件。當植株初步造型後,即可進行摘心處理。摘心不可過遲,最後一次摘心處理應控制在現蕾前20天左右。否則會出現停蕾,多年的辛苦就白費了。 (9) 噴磷鉀肥促蕾 最後一次掐頭停止後,即可噴施磷鉀肥促蕾。用1%的磷酸二氫鉀和0.5%的尿素混合液作葉面噴施,同時減少澆水量和澆水次數,以促進花蕾增加。
❼ 盆栽菊花有哪些
菊花種類這概念太過寬泛,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一、依色分類。這是我國最早的分類法。宋代劉蒙《菊譜》就是依色將36個品種分為黃17品、白15品與雜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類。按菊株高矮分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類。
三、依花期分類。按開花季節不同,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四、1982年全國園藝學會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將秋菊中的大菊分為5個瓣類,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現列舉如下(亞型從略):
(一)平瓣類:寬頻型、荷花型、芍葯型、平盤型、翻卷型、疊球型。
(二)匙瓣類: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類:單管型、翎管型、管盤型、松針型,疏管型,管球型、絲發型、飛舞型、鉤環型、瓔珞型、貫珠型。
(四)桂瓣類: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
五、依種型、品種演化次序和栽培、應用進行分類。具體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狀況下花徑小於6厘米):
(1)小輪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在自然栽培狀況下花徑大於6厘米):
1.瓣子花類(舌狀花以平瓣為主):
(5)單瓣型、(6)復瓣型、(7)蓮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帶型。
2.管子花類(舌狀花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盤型、(14)披散型、(15)松針型、(16)舞環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類(筒狀花呈托桂狀):
(18)托桂型。
4.畸形花類(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開裂若龍爪等):
(19)毛刺型、(20)龍爪型。
六、依菊花品種對短日照的不同反應分類。將菊花品種分為極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15~19天)。較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20~24天)、敏感品種(需25~29天)、不敏感品種(需30~34天)和極不敏感品種(需34天以上)。
還有一種分類的參照:
一.按自然花期
1夏菊 花期6-9月
2秋菊 花期10-11月
3寒菊 花期12月-翌年1月
二.按花直徑
1大菊 花徑10CM以上
2中菊 花徑6CM-10CM
3小菊 花徑6CM以下
三.整枝方式與應用
1獨本菊 一株一莖一花
2立菊 一株多干數花
3大立菊 一株數百至數千朵花
4懸崖菊 通過整形成懸垂式
5嫁接菊 一株花的主幹上嫁接各種花色的菊花
6案頭菊 株高20CM左右,桌面擺設
7菊藝盆景 由菊花製作的樁景或盆景
❽ 卧菊啥時栽
栽培方式
菊花分秋菊,夏菊和冬菊,一年四季都可以栽!
菊花依栽培方式可分為盆栽菊、地被燙、切花菊、造型菊(藝菊)四大類。
盆栽菊(盆菊)
獨本菊(品種菊、標本菊):用大菊培育,每盆一株,著花一朵,單株獨秀。最能充分體現品種的特徵特性,除供觀賞外,可作品種鑒定,故又名品種菊或標本菊。
多本菊(多頭菊、多頭品種菊):用大花培育,每盆一株多本,著花數朵至數十餘。供庭園、會場等陳列觀賞。
案頭菊:將大菊植於小盆內,每盆一株,每株一花,枝挺葉秀,裙葉遮盆,株小花大,高不盈尺,適宜擺在幾上案頭,可布置廳堂、卧室、書齋。
瓦筒菊:採菊苗栽於瓦簡內。待現蕾後除去瓦筒移入盆內供觀賞。
套盆菊:將菊苗先地栽,待菊株長到一定大小時,從盆孔套入瓦盆栽培,待顯色後將盆底根部切斷起盆供觀賞。
地被菊:地被菊是指主要作露地地被栽培特定的小菊品種群。地被菊有其宏觀群體美的特色,可用於園林綠地栽培,也可採用叢植、帶植、片植、花壇值及盆栽擺花布置景點。
切花菊:切花菊是將鮮花從栽培的菊株上帶莖葉剪切下來供應用的裁培方式。以地栽生產,依品種可分大花、中花和多花枝。依栽培方式可分獨本和多本。
造型菊:造型菊是利用不同的菊花品種經過藝術處理,把菊株培育成一種特定的型式,以供觀賞。
大立菊(立菊):在一棵菊株上著生成百上千餘大小相同、排列整齊的花朵。經吊扎整形呈圓平面形或半球形。花圈直徑可達3-4米,亦有紮成圖案的。大立菊主要用於節日、菊展,以顯壯觀,增強氣氛。
懸崖菊:利用小菊培育而成主幹特長,分枝繁多,花朵密集,後寬前窄,首尾勻稱,長而下垂之形,小的長約1米,大的可達4-5米。此菊用作環境裝飾,置於廳堂或庭園假山岩畔,野趣橫生。
塔菊:一株經人工培育形成主幹挺立、層次分明、花色勻稱協調,如寶塔狀的菊株。此菊可由幾層或十幾層組成,高可達3-4米,置於庭園屹立於叢花之中,如鶴立雞群,蔚為壯觀。
造型菊(扎菊):以滿天星小菊連盆或脫盆套以小蒲包綁扎,置於用竹或洋元等做成的亭、台、樓、閣、各種動物等形式的花架上,以添庭院景觀。
盆景菊:多以小菊為素材,運用盆景技藝,經修剪整形加工成各種古木。懸崖等姿態或具有一定主題思想的藝術盆景。盆景菊包括樁菊型:原本、嫁接、附生;景菊型:叢林式、菊石式、水旱式。此外,還有以花抱形式分類的。即以菊花的舌狀花冠排列的姿態變化來分的,有內抱、追抱、折抱、自然抱、露心抱、亂抱等。有以菊株高度分類的,分為高、中、矮;還有以菊株長勢分類的,有強、中、弱。雖然分類方法很多,但更為普遍應用的分類方法是以花瓣、花型分類。
❾ 菊花的圖片和資料
白色菊有:「銀絲串珠」、「空谷清泉」、「珠簾飛瀑」、 「月涌江流」
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E%D5%BB%A8%B0%D7&in=19286&cl=2&cm=1&sc=0&lm=-1&pn=19&rn=1
黃色菊則有:「飛黃騰達」、「黃鶯出谷」、「泥金獅子」、 「沉香托桂」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B%C6%C9%AB%B5%C4%BE%D5%BB%A8&in=30507&cl=2&cm=1&sc=0&lm=-1&pn=7&rn=1
綠色菊有:「綠陽春」、「綠柳垂蔭」、「春水綠波」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2%CC%C9%AB%B5%C4%BE%D5%BB%A8&in=28412&cl=2&cm=1&sc=0&lm=-1&pn=27&rn=1
白 色微綠的稱「玉蟹冰盤」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2%CC%C9%AB%B5%C4%BE%D5%BB%A8&in=21009&cl=2&cm=1&sc=0&lm=-1&pn=28&rn=1
紅色中加白的叫:「楓葉蘆花」
紅白綠三色的 名「三色牡丹」、「綠衣紅裳」等一、依色分類。這是我國最早的分類法。宋代劉蒙《菊譜》就是依色將36個品種分為黃17品、白15品與雜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類。按菊株高矮分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類。
三、依花期分類。按開花季節不同,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四、1982年全國園藝學會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將秋菊中的大菊分為5個瓣類,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現列舉如下(亞型從略):
(一)平瓣類:寬頻型、荷花型、芍葯型、平盤型、翻卷型、疊球型。
(二)匙瓣類: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類:單管型、翎管型、管盤型、松針型,疏管型,管球型、絲發型、飛舞型、鉤環型、瓔珞型、貫珠型。
(四)桂瓣類: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
五、依種型、品種演化次序和栽培、應用進行分類。具體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狀況下花徑小於6厘米):
(1)小輪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在自然栽培狀況下花徑大於6厘米):
1.瓣子花類(舌狀花以平瓣為主):
(5)單瓣型、(6)復瓣型、(7)蓮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帶型。
2.管子花類(舌狀花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盤型、(14)披散型、(15)松針型、(16)舞環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類(筒狀花呈托桂狀):
(18)托桂型。
4.畸形花類(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開裂若龍爪等):
(19)毛刺型、(20)龍爪型。
六、依菊花品種對短日照的不同反應分類。將菊花品種分為極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15~19天)。較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20~24天)、敏感品種(需25~29天)、不敏感品種(需30~34天)和極不敏感品種(需34天以上)。
❿ 小菊的基本介紹
英文名:Chamomile
全株具有香氣,多年生宿根草本,分枝多,頂生頭狀花序,球形小工化黃、乳白色。株高20-25厘米,要求不嚴栽培容易,花期長,香氣四溢,色彩絢麗雅靜。適合連片種植或盆栽花壇。
小菊具有抗性強、花色豐富、花量大,花期集中且時間長、株型矮且緊湊、管理粗放、適合露地栽植的特點,非常適於在當前水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作為城市美化和綠化的優選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