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鄢陵盆景園

鄢陵盆景園

發布時間: 2022-02-03 21:59:43

① 鄢陵縣的風景名勝

鄢陵縣境內有許由隱耕處、許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興國寺塔、甘羅古柏、曹操議事台、曹彰墓等。
許由墓

許由墓在中原腹地的許昌市鄢陵縣,至今尚存四千五百餘年前的上古賢人許由墓冢一座。據史學家考證,許由繫上古高士,是海內外許氏之先祖。後人敬稱其墓冢為許由墓。海內外許氏華人紛紛到箕山尋根問祖,成立許氏聯誼會,並決定聯合世界各地許氏後裔於每年9月4日祭祖。許由墓的確切位置在登封市區東南15公里處的箕山之巔東北端,呈圓形,直徑約20、高約6米,用雜石沙土堆壘而成。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城西北隅。乾明寺舊址,始建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從塔的結構和形制看,為北宋中晚期建築。六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約38米。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檐下均砌磚斗拱,並辟有券門,假窗和佛龕,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登。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頂為銅質寶珠塔剎。塔前有明隆慶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尹宙碑
尹宙碑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漢故豫州從事尹君之銘」。刊於東漢熹平六年(177),碑額篆書,已斷裂,僅存「從」「銘」2字,碑高2米,寬0.93米。元代皇慶元年(1312),鄢陵縣達魯花赤修孔廟時在洧川發現,移置孔廟內,不久又沒入土中。明萬曆(一說嘉靖)年間洧水泛漲岸崩而石復出,重置於孔廟。碑文隸書,共14行,滿行27字。文中記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歷仕官職,其後附有贊頌銘詞。碑文字體方勁古拙,結體疏闊清朗,筆姿秀逸雄渾,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損的明拓本傳世。
鄢陵臘梅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位於鄢陵縣城南5公里馬欄鎮,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臨窪地,東臨新建興國寺南牆,南臨大路,北為民房。興國寺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九層樓閣式建築,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20米,高1米,厚寬1米,經加固後寬為3米。塔身每層均裝飾斗拱、椽檐、綬花,塔檐外伸為1米,有門龕6個。鐵質塔剎,塔內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無存一層塔身南、北面辟半圓形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築有塔心室,北門內築有台階,由此門登台階可上至第二層南門(龕)出,繞塔檐半周至第二層北門(龕),登台階可上至第三層。可從第三層塔內用雙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層。塔身外部結構嚴謹,筆直崇秀,為典型的北宋建築。該塔對研究宋代古建築和佛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花都溫泉度假區
花都溫泉度假區位於河南省鄢陵縣陳化店鎮西,佔地1036畝,建築面積57792平方米,南依311國道,西鄰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京廣鐵路25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65公里。
度假區以陳化店鎮豐富優質的礦泉水為依託,度假區的深井礦泉水不僅水溫達到63度以上,且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硅酸的含量均超過天然礦泉水水質的國際標准,長期飲用和沐浴,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並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及神經功能紊亂等引起的多種疾病。
區內主要景點有豪華泡湯別墅、大型林中露天湯池群,水上樂園、成人玩具坊、華佗百草園、奇花異卉園、蠟梅園、飲食文化園、茶酒樓、會議中心、獨立式度假別墅等。
花博園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鄢陵花博園)建成於2002年9月,佔地面積1500畝,整個園區分為博覽會展區、蠟梅文化展示區、生態科普展示區、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區、休閑度假區、游樂區、系列景觀區等十三大功能區域。主要區域有主會場、會展中心、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廳、怡園、名優花木展示區、水生植物展示區、旅遊接待服務區、百年紫薇園、春夏秋冬園、科普示範園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設等。整個園區共開發建設景點200餘個,綠化種植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紫薇類、花草類、水生花卉等2800個品種。
鄢陵花博園2004年被國家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9被確定為河南省服務業特色園區。2002年在此舉辦了八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暨鄢陵生態旅遊節。

② 鄢陵倚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怎麼樣

鄢陵倚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2008-02-1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鄢陵縣柏梁鎮姚家路口西1公里路南。

鄢陵倚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1024671676220Y,企業法人陳曉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鄢陵倚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市政工程、園林古建築工程、房屋建築工程、環保工程、園林綠化景觀工程、土石方工程、道路管網工程、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電力安裝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河湖整治工程、消防工程、輸變電工程、園林綠化工程的設計、施工與養護;園林旅遊開發;環境科學技術研究;土地開發整理;花卉、苗木、草坪、盆景、中草葯的種植、銷售;花卉、苗木新技術種植的研發及推廣、銷售。

鄢陵倚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鄢陵倚天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解釋下列詞語''盆景'

盆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藝術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天然神韻。其中植物還具有生命特徵,能夠隨著時間推移和季節更替,呈現出不同景色。盆景是一種活藝術品,是自然美和藝術美有機結合。

盆景是呈現於盆器中的風景或園林花木景觀的藝術縮製品。多以樹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匠心布局、造型處理和精心養護,能在咫尺空間集中體現山川神貌和園林藝術之美,成為富有詩情畫意的案頭清供和園林裝飾,常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起源發展

盆景源於中國。1972年在陝西乾陵發掘的唐代章懷太子墓(建於706年)甬道東壁繪有侍女手托盆景的壁畫,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盆景實錄。宋代盆景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當時的著名文士如王十朋、陸游、蘇東坡等,都對盆景作過細致的描述和贊美。元代高僧韞上人製作小型盆景,取法自然,稱「些子景」。明清時代盆景更加興盛,已有許多關於盆景的著述問世。「盆景」一詞,最早即見於明代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20世紀50年代以後,盆景製作在公共園林、苗圃和民間家庭有了很大的普及,並成立了盆景協會,經常舉辦盆景園和盆景藝術展覽等。

日本的樹樁盆景由中國傳入,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西安花卉盆景公司成立於2011年11月,面積1280畝,注冊資金2000萬元,員工39人,其中高級園藝師5人,中級技術人員15人。集園林種植、綠化設計、園林施工為一體的綜合花卉種植企業。公司位於藍田縣城北環路中段路北,南臨霸河、北臨縣委縣政府。這里氣候適宜、雨量充沛、鳥語花香,具有得天獨厚的花卉盆景苗木栽培資源。

公司按照標准化、規模化、集約化的方式建立了一個1千畝的名優花木生產種植基地,主要品種有:大規格朴樹、國槐、皂角樹、柿樹、桂花、白皮鬆、北美海棠、法桐、青竹、紫薇、木瓜、紅葉桃、榆葉梅、七葉樹、大葉女貞、辛夷、紅黃玉蘭、垂柳、金絲柳速生柳、等多個品種,形成了規模化、市場化的布局。公司本著以誠信求生存,以科技求發展的經營理念,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標准化種植、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格局,計劃用3至5年時間,把公司打造成為鄢陵縣花卉苗木、旅遊、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名優產業基地,成為鄢陵縣的一個靚點。

鄢陵花卉種植歷史悠久,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明確提出了保護生態平衡、恢復植被、綠化環保、美化環境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們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公司期盼與社會各界人士攜手共同打造一個生態環保、休閑旅遊、花卉苗木一體化的生態園區。

類別製作

盆景一般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前者以樹木為主要材料,又可分為觀枝、觀葉、觀果和觀花4類;後者較多地應用山石、水、土作材料,以水為主的為水盆景,以土、石為主的為旱盆景,水、土兼有的為水旱盆景。

盆景的規格:樹樁盆景按樹樁高矮(其中懸崖式按枝幹伸展長度),山水盆景按盆的長度,分為特大型(150厘米以上)、大型(80~150厘米)、中型(40~80厘米)、小型(10~40厘米)和微型(10厘米以下)5種。

樹樁盆景

多選用枝葉細小、盆栽易成活、生長緩慢、壽命長、根干奇特的樹種,兼有艷麗花果者尤佳。現已被用作樹樁景樹的約有160種,除通過人工繁殖外,常從山林野地掘取經多年樵砍後留下的老乾樹樁培養。樹樁盆景千姿百態,可歸納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懸崖、枯乾、連根、附石、叢林等形式。培養土以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為最佳。盆景的製作有以修剪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屬絲或棕絲扎縛枝幹彎曲成一定形狀、再經逐年細致修剪成型等方法,並有不同的地方風格。

樹樁盆景成型後須精心養護。其中,修剪是促進或控制樹樁生長,使之保持一定姿態的重要措施。凡枝葉成片,層次分明的樹樁,要經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擾亂姿形的枝條。松類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變短。闊葉樹類的修剪,因樹種及開花結實習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過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葉茂花繁,健壯而不徒長。花、果樹樁需肥較大,且須增施磷、鉀肥。澆水量依氣候、樹種、物候期及盆的質地不同而異,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對產自高山的松柏、杜鵑等還需經常行葉面噴水。視盆景規格大小隔1~5年換盆一次。換盆時須除去部分舊土,剪去周圍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養土,重新種植。此外,還須採取防治病蟲害和防寒、遮蔭等養護措施。

山水盆景

須事先選定主題,並精心設計,根據主題選石、加工,也可因石制宜,隨類敷采。山石材料有松石(石質松軟)和硬石(石質堅硬)兩類。松質石料可用特製的錘在石上琢出溝壑、洞穴、峰巒、崗嶺;硬質石料則用切割、鋸、截等法達到去蕪存精的目的,不足之處可通過拼接膠合來彌補。在石上留有種植穴,便於栽植草木。盆中景物布局須主次分明,層次豐富,有變化而不雜亂。同一盆中宜石種相同,石色相近,紋理相順。同時運用近大遠小、低大高小、近實遠虛的透視原理,配以大小相宜的草木、亭橋、鳥獸、人物等,用淺盆襯托,達到小中見大、咫尺千里的藝術效果。

藝術流派

盆器和幾架

樹(或石)、盆和幾架,是盆景藝術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盆器的質地、形狀各異。樹樁盆景多用紫砂盆和彩陶盆,形狀不拘;山水盆景多用大理石、漢白玉、礬石或陶制的淺口盆,以長方形和橢圓形為多。幾架多用紅木、楠木、柚木、紫檀、黃楊等名貴硬質木材製成,也可用竹或天然樹根加工。中國幾架的傳統形式可分明式和清式兩類:明式造型古雅,結構簡潔,線條剛勁;清式雕縷刻花,結構精緻,線條復雜多變,各具特色。

題名與陳列

給盆景以恰當而富有詩意的題名,可畫龍點晴,引人入勝。中國的詩詞、典故和成語,常是產生盆景題名的重要源泉。為了使盆景在短距離、小空間中達到較好的觀賞效果,放置的高度以適於平視為宜,或略低於視平線。如要給人以高聳入雲的感覺,或系懸崖式盆景,位置可適當提高。背景色彩宜簡潔淡雅,並與盆景有所對比和烘托、搭配。盆景陳設要與環境協調。如中式古建築廳堂中多對稱陳放,格局整齊嚴謹;現代公共建築和家庭中則應與室內裝飾相配合,因地制宜。盆景展覽時的展品陳列講究整體藝術效果,要高低起伏,前後錯落,疏密有致,重點突出。長期展出的盆景園還要注意盆景植物生長的條件和養護管理。

風格流派

嶺南盆景

包括廣東、廣西地區的盆景,而以廣州盆景為代表。由於嶺南氣候溫暖,古樹蔥蘢,樹種多選用榆、雀梅藤(Sageretiaspp.)、榕樹、九里香(Murrayapa-niculata和福建茶(基及樹,Carmonamicrophylla)等為盆景樹種,並創造了「截干蓄枝」為主的製作法,先對樹樁截頂,以促枝葉生長,又經反復修剪,而形成干老枝繁的特色,體現出挺拔自然或飄逸豪放的風格。

川派盆景

以成都盆景為代表,包括重慶等地盆景。樹種多為瓶蘭(Diospyrossp.)貼梗海棠、羅漢松、銀杏、竹、梅等。樹樁盆景以蟠扎技藝見長,並著重懸根露爪、盤根錯節的造型。又可分傳統規則式和改良自然式兩類。前者用棕絲扎縛曲枝,後者以蒼古雄奇取勝。

海派盆景

即上海盆景。是在博採各家之長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獨特風格。樹種多樣,而以松柏類為主;製作多用金屬絲縛繞整形和逐年細致修剪的方法,蒼勁自然。其中,近年發展的微型盆景尤別具情趣。其他尚有蘇州、常熟等地的蘇派盆景,老乾蟠枝,清秀古雅;揚州、泰州等地的揚派盆景,嚴整平穩、層次分明;歙縣等地的徽派盆景,多用梅樁扎制,樹干左右彎如游龍,均各具特色,曲盡其妙。

組成要素

盆景是由景、盆、幾(架)三個要素組成的。此三個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缺一不可的統一整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景、盆、幾(架)三位一體。「景」在盆景中為主體部分,盆、幾為從屬部分。即一盆好的盆景,景、盆、幾要相互配合默契、主次分明,注意避免把欣賞者的注意力引導到「盆」或「幾(架)」上來。盆、幾(架)無論在形狀、體積、色彩等方面與景的關系要處理得協調、自然。要保持主客關系,這就是常說的:一景二盆三幾(架)的原因。

大類流派

五大流派為:五大流派:嶺南派、川派、揚派、蘇派、海派;其它流派:徽派、浙派、閩派、桂派、京派、香港、台灣、魯新派。

兩大類為:樹木盆景和山水盆景,這兩大類盆景早在宋代就已形成。隨著盆景藝術的不斷創新和盆景材料的日益豐富,我國盆景的新類別也在逐步產生。現在可分為下列七大類:

第一類,樹木盆景:以樹木為主要材料,以山石、人物、鳥獸等作陪襯,通過攀扎、修剪、整形等技術加工和園藝栽培,在盆中表現曠野巨木或蔥茂的森林景象者,統稱為樹木盆景。由於樹木盆景的材料常從山野曠地採掘而來,所以樹木盆景習慣上又稱為樹樁盆景。

第二類,山水盆景:以各種山石為主題材料,以大自然中的山水景象為範本,經過精選和切截、雕鑿、拼接等技術加工,布置於淺口盆中,展現懸崖絕壁、險峰丘壑、翠巒碧澗等各種山水景象者,統稱為山水盆景,又稱山石盆景。

第三類,水旱盆景:水旱盆景是主要以植物、山石、土、水、配件等為材料,通過加工、布局,採用山石隔開水土的方法,在淺口盆中表現自然界那種水面、旱地、樹木、山石兼而有之的一種景觀盆景。

第四類,花草盆景:以花草或木本的花卉為主要材料,經過一定的修飾加工,適當配置山石和點綴配件,在盆中表現自然界優美的花草景色的,稱為花草盆景。

第五類,微型盆景:一般樹木盆景的高度在10厘米下,山水和水旱盆景的盆長不超過10厘米的這些盆景,稱為微型盆景。

第六類,掛壁盆景:掛壁盆景是將一般盆景與貝雕、掛屏等工藝品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創新形式。掛壁盆景可分為兩大類,一類以山石為主體,稱為山水掛壁盆景;另一類以花木為主體,稱為花木掛壁盆景。

第七類,異型盆景:異型盆景是指將植物種在特殊的器皿里,並作精心養護和造型加工,作成的一種別有情趣的盆景。

造型章法

章法原是指寫文章所運用的起承轉合的手法,爾後演繹為書畫金石的結構布局。在中國盆景中章法用來處理結構之間的照顧,呼應,曲直,疏密,聚散,形勢,剛柔,巧拙,粗細,輕重,增減,反復,爭讓,穿插,掩映,離合,變形,寫實與留白,光潔與殘損等關系。

將之分為大章法和小章法來說。在中國盆景藝術的應用中,「大章法」可以說是整個作品的「布白」,為什麼這里不用圍棋中「布局」這個詞,而用書畫中「布白」的說法呢?我們常說「盆景是立體的畫」。盎尺之盆,竟尺之樹,可藏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盆景一道是古文人遣興的小玩意,可小玩意有大文章。老子雲:不出戶牖而知天下。古盆景一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一盆之景,以抒胸臆。這盎尺之盆就是畫紙,竟尺之樹就是筆墨。古人論畫有「計白當黑」的說法,這樹是筆墨,盆中虛空處就是留白。如何處理這筆墨和留白的關系當然應該叫做「布白」。

中國盆景中樹與盆的關系;樹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幾的大小,色澤,式樣,質地;鋪苔,置石,綴草,安放擺件等屬於「大章法」的范疇。

中國盆景中景樹的根與桿的關系;桿與枝的關系;枝與枝的關系;枝與葉的關系;整樹與花果的關系稱作「小章法」。昔董其昌雲:「古人論書以章法為一大事,蓋所謂行間茂密是也。余見米痴小楷,作《西園雅集圖記》,是紈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軍《蘭亭序》,章法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帶而生,或小或大,隨手所如,皆入法則,所以為神品也。」中國書畫與中國盆景一義相承。

專論「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達了,這兩種說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樹,須大枝與大枝間顧盼呼應(多干樹作大枝解),小枝於大枝間隨勢而安,前枝後枝遞相映帶,左枝右枝伸縮挪讓。如是自能神完氣暢,精妙和諧,產生「枝里精生,葉間氣潤」的效果,有精氣爾後神生。

整樹不論布枝大小多少,須一氣以貫之。所表現的輕重,虛實,疏密等的關系各得其宜,做到輕中含重,重中寓輕,輕重相衡;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生;疏中知密,密中顯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將排兵布陣,首尾相應,奇正相生,進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諧統一。而又在和諧中生變化,形聚而不塞,勢放而不亂。牝牡其相銜,脈絡其相注。老子《道德經》所講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二就是陰陽,所以說「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的關系就是對比而統一。陰陽的理論是中國一切傳統學科的奠基理論。也是中國獨有的,屬於中國盆景造型總的指導理論。在這樣的指導理論下做出來的中國盆景無論大小,長短,遠近,皆骨肉勻停,生機勃勃,壯不痴肥,瘦不殘廢。宛若天成,不假人工。

常見盆景的功效

1、滴水觀音

滴水觀音——有清除空氣灰塵的功效。(溫馨提示:滴水觀音莖內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是有毒的,誤碰或誤食其汁液,就會引起咽部和口部的不適,胃裡有灼痛感。應當特別注意防止幼兒誤食。但是滴水觀音並不屬於致癌植物。)

2、非洲茉莉

非洲茉莉---產生的揮發性油類具有顯著的殺菌作用。可使人放鬆、有利於睡眠,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3、白掌

白掌——抑制人體呼出的廢氣,如氨氣和丙酮。同時它也可以過濾空氣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它的高蒸發速度可以防止鼻粘膜乾燥,使患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4、銀皇後

銀皇後——以它獨特的空氣凈化能力著稱: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越高,它越能發揮其凈化能力!因此它非常適合通風條件不佳的陰暗房間。

5、鐵線蕨

鐵線蕨——每小時能吸收大約20微克的甲醛,因此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生物"凈化器"。成天與油漆、塗料打交道者,或者身邊有喜好吸煙的人,應該在工作場所放至少一盆蕨類植物。另外,它還可以抑制電腦顯示器和列印機中釋放的二甲苯和甲苯。

6、鴨腳木

鴨腳木——給吸煙家庭帶來新鮮的空氣。葉片可以從煙霧彌漫的空氣中吸收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質,並通過光合作用將之轉換為無害的植物自有的物質。另外,它每小時能把甲醛濃度降低大約9毫克。

7、吊蘭

吊蘭——能吸收空氣中95%的一氧化碳和85%的甲醛.

吊蘭能在微弱的光線下進行光合作用,吊蘭能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有害氣體,一盆弔蘭在8~10平米的房間就相當於一個空氣凈化器。一般在房間內養1~2盆弔蘭,能在24小時釋放出氧氣,同時吸收空氣中的甲醛,苯乙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致癌物質.吊蘭對某些有害物質的吸收力特別強,比如空氣中混合的一氧化碳和甲醛分別能達到95%和85%.吊蘭還能分解苯,吸收香煙煙霧中的尼古丁等比較穩定的有害物質。所以吊蘭又被稱為室內空氣的綠色凈化器.

8、蘆薈

蘆薈——1盆蘆薈相當於九台生物空氣清潔器。盆栽蘆薈有空氣凈化專家的美譽。一盆蘆薈就等於九台生物空氣清潔器,可吸收甲醛,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尤其對甲醛吸收特別強.在4小時光照條件下。一盆蘆薈可消除一平方米空氣中90%的甲醛,還能殺滅空氣中的有害微生物,並能吸附灰塵,對凈化居室環境有很大作用。當室內有害空氣過高時蘆薈的葉片就會出現斑點.這就是求援信號。只要在室內再增加幾盆蘆薈.室內空氣質量又會趨於正常。

④ 鄢陵花博園的門票價格是多少

鄢陵抄的水煎包很好吃哦,鄢陵三角廣場那有一家的水煎包很不錯。 鄢陵花博園由北大園林學院進行總體設計,整個園區共分為13大功能區域,其中包括,博覽會展區、蠟梅文化展區、休閑度假區、熱帶植物展區、生態科普展區、竹林植物展區,花卉觀賞區、名優花木示範區、盆景文化展區、旅遊接待區,針葉植物展區、系列景觀區,兒童樂園區等.花博園具備花木展區,市場交易、生態旅遊和科研開發等綜合功能.讓我們走進鄢陵,走進花博園,這里萬紫千紅斗芳菲,讓你感受豐美清新的自然,提升生命的品質,引領生活和時代的綠色潮流!

⑤ 中國臘梅文化之鄉,在哪兒

許昌-中國臘梅文化之鄉

蠟梅

許昌鄢陵縣蠟梅栽培歷史十分悠久,品種繁多,是我國重要的蠟梅栽培中心。

鄢陵蠟梅的廣泛栽培始於唐,興於宋。唐代詩人崔道融有詩雲:「故里琴尊侶、相逢近蠟梅。」宋元以來,詩人與文學家吟詠蠟梅者,畫家以蠟梅為題材作畫者,數不勝數,形成了獨特的鄢陵蠟梅文化。鄢陵境內以柏梁鎮姚家村為中心輻射方圓幾十里,村民家多以種植蠟梅為榮。一株蠟梅栽種於農家庭院,成為當地老百姓寒冬臘月踏雪觀賞蠟梅的生活情趣;許多民間故事與傳說,本土的風物與民俗,都與蠟梅結下了不解之緣。鄢陵縣千餘年的蠟梅栽培史,可以連綴成一部豐富多彩的蠟梅文化史。植物學專家、民俗文化學專家由此得出結論,鄢陵是中國最著名的蠟梅栽培中心,有著豐富的蠟梅文化的完整性,具有深厚的蠟梅文化底蘊和群眾基礎的廣泛性;蠟梅已成為當地民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種,具有民風民俗的延續性特徵。

鄢陵的蠟梅文化可以追溯至2500多年前。據《詩經·鄭風·溱洧》篇記載:溱水、洧水在鄢陵境內匯入雙洎河,河兩岸的姑娘小夥子為表達愛慕之情采擷蘭草與芍葯贈給情人: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葯。這種富有田園生活情趣的生活場景被詩人寫入詩篇,千古傳頌。

歷經千餘載的文化沉積,在鄢陵這片土地上演繹出許多神奇的傳說和感人故事,構成中原地區獨特的蠟梅文化,並融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據大量的史料佐證,素有「花都」「花縣」之美譽的鄢陵縣是我國北方蠟梅栽培中心,鄢陵蠟梅品種繁多,栽培歷史悠久,具有花色鮮艷、蠟質純厚、香氣馥郁的特點。

據宋《曲洧舊聞》載:「許洛間有黃香梅(蠟梅的別稱)」。黃庭堅《蠟梅》雲:「金蓓鎖春寒,惱人香未展,雖無桃李顏,風味極不淺」。北宋時期,鄢陵為京畿重地,屬開封府管轄,鄢陵蠟梅大量向汴京銷售,一時成為京師達官貴人觀賞的絕妙佳品。清康熙年間刑部尚書、詩人王士正《蠟梅》詩注中稱:「鄢陵蠟梅以裴氏、張氏為冠,每歲輦至京師有一株至白金一鍰者」。又在《寄梁曰緝》詩中注稱:梅開臘月一杯酒,鄢陵蠟梅冠天下。現代園藝家彭學蘇也在《蠟梅概述》中稱:「蠟梅……以河南鄢陵最為著名」。鄢陵蠟梅享譽國內外,中國工程院院士陳俊愉先生多次蒞臨鄢陵考察蠟梅品種,題詞贊賞鄢陵蠟梅:山阻石攔,大江畢竟東流去;雪壓霜欺,蠟梅香飄萬里長。

鄢陵蠟梅種植遍及全縣的12個鄉鎮,350餘個行政村都有蠟梅種植。現全縣蠟梅種植面積達6000餘畝,共有蠟梅苗圃20餘個,品種多達50餘種。以柏梁鎮姚家村為中心,方圓五公里為蠟梅栽培集散地也是鄢陵蠟梅落戶的原生地。現有以生產蠟梅為主的「鄢陵蠟梅園」、「鄢陵花木盆景園」、「鄢陵六和花木生產基地」、「陳化店劉庄生產基地」等,全縣年產120萬株。

鄢陵蠟梅文化深入到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出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顯著特色,又有傳統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鄢陵蠟梅民俗特色有蠟梅避邪之說,蠟梅喜慶之說,蠟梅友情之說,蠟梅風骨之說。

20世紀80年代初,鄢陵縣為了弘揚民族文化,彰顯鄢陵文化特色,加大了對蠟梅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護工作,對遺存在民間傳承的民歌、民謠、民間故事傳說加以收集整理,編篡出有關蠟梅生產,栽培技術性書籍20餘部,整理蠟梅文化故事傳說30餘篇,創作出《花魂》、《花鄉清韻》、《花鄉宴》、《金梅爭艷》等具有時代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藝作品,並分別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和省戲曲大賽獎;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相繼報道了鄢陵蠟梅文化,拍攝了《鄢陵蠟梅花》、《鄢陵蠟梅》等一批文藝記錄片、專題片;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到鄢陵考察蠟梅生產情況,曾針對鄢陵蠟梅揮毫潑墨;眾多專家學者紛紛到鄢陵踏雪賞梅,留下了許多贊美詩篇。2001年至今,鄢陵縣人民政府已連續召開了五屆「中原花木博覽會」,匯集天下英才,暢論鄢陵蠟梅文化,為彰顯鄢陵蠟梅文化品位,提升鄢陵蠟梅知名度起到了推動作用。

目前,鄢陵蠟梅文化已成為中原文化寶庫中最顯著、最搶眼的文化因素。

因此,我們認為鄢陵具有申報「中國蠟梅文化之鄉」的良好基礎和條件,為了弘揚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傳承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保護和搶救民間文化,推動當地生態保護,促進旅遊業、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以科學發展觀推動當地精神文明建設,激發當地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積極性,加快蠟梅文化遺產研究和蠟梅文化傳承延續,蠟梅文化產業的開發,為振興民間文化做出更大貢獻。

⑥ 鄢陵花博園具體位置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鄢陵花博園)

地址: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東部20公里)花博大道,南鄰311國道,東臨219省道,西距京珠高速20公里、京廣鐵路20公里,北距鄭州國際機場70公里,北臨鄢陵縣城主幹道人民路。

開放時間:9:00-17:00

交通提示:從許昌汽車東站坐公交到鄢陵花博園下車,票價8元。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鄢陵花博園)2001年由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梁永基教授擔綱設計,建成於2002年9月,佔地面積1500畝,整個園區按照「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物種多樣、持續發展」的原則,劃分為博覽會展區、蠟梅文化展示區、生態科普展示區、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區、休閑度假區、游樂區、系列景觀區等十三大功能區域。自建成開放以來,堅持走「邊建設、邊經營、邊發展」的路子,求精品、上檔次、上品味,不斷加大建設力度,園區各項功能已得到完善,總投資達1.5餘億元。主要完成了主會場、會展中心、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廳、怡園、名優花木展示區、水生植物展示區、旅遊接待服務區、百年紫薇園、春夏秋冬園、科普示範區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設等。整個園區共開發建設景點200餘個,綠化種植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紫薇類、花草類、水生花卉等2800個品種。

參觀須知:

各位遊客在景區游覽時注意以下幾點:

一、單位、團隊和學校集體活動時應負責管理好所帶領人員的行為,使之遵守景區相關安全規定,防止出人身事故。

二、請不要登高、攀樹、爬山、騎欄、戲水,以免發生意外,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三、 請自覺遵守景區警示牌的溫馨提示,從而保證在景區的人身安全。

四、患有高血壓、恐高症、眩暈症的老人或兒童,請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在家人的陪同下參觀游覽,以免造成不測。

五、嚴禁醉酒、精神病、弱智等患者到高處、水邊逗留,以免事故發生。

⑦ 鄢陵縣有什麼特色

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

每年都會在鄢陵舉辦! - -!

熱點內容
海棠果長不大 發布:2025-08-26 16:06:13 瀏覽:915
梅花繩編 發布:2025-08-26 15:53:57 瀏覽:26
花卉的板報 發布:2025-08-26 15:52:38 瀏覽:41
荷花花圖片 發布:2025-08-26 15:09:33 瀏覽:543
懸浮的花卉 發布:2025-08-26 15:06:20 瀏覽:268
顏料畫蘭花 發布:2025-08-26 14:55:26 瀏覽:530
野葡萄藤盆景 發布:2025-08-26 14:54:22 瀏覽:322
ik123極品原創情人節傷感背景音樂大碟 發布:2025-08-26 14:49:29 瀏覽:879
櫻花粉rgb 發布:2025-08-26 14:48:06 瀏覽:569
玫瑰膏子 發布:2025-08-26 14:45:44 瀏覽: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