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曲阜假山盆景

曲阜假山盆景

發布時間: 2022-02-03 13:28:08

⑴ 為什麼稱曲阜孔府是「天下第一家」

孔府,舊稱衍聖公府,在曲阜市內孔廟東鄰,是歷代衍聖公的官署和私邸。

孔府佔地200多畝,有樓軒廳堂463間,院落九進,布局分東、西、中三路:東路為家祠所在地,有報本堂、桃廟等;西路為舊時衍聖公讀書、學詩學禮、燕居吟詠和會客之所,有忠恕堂、安懷堂,南北花廳為招待一般來賓的客室;中路是孔府的主體部分,前為官衙,設三堂六廳,外轄和勾、百戶、孔庭族長及曲阜縣衙四個衙門。往後住宅,最後是孔府花園。

孔府是我國古代社會中典型的官衙與內宅合一的貴族庄園,也是我國僅次於北京故宮的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規模僅次於皇宮的孔府孔子死後,他的子孫後代世代居住在孔廟的旁邊,悉心看管孔子的遺物。

1055年,北宋仁宗趙禎封孔子的第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並下令在曲阜建造了衍聖公府。1377年,在孔子的第五十五代孫孔克堅時,朝廷在闕里孔廟及孔子故居以東新建了衍聖公府。

弘治年間遭火災,並在1513年移到曲阜孔廟的東側,以便於保衛。於是,孔廟和孔府便一起成為了曲阜的中心建築。

後來,衍聖公府成為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場所,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位的提高,孔府的建築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成為我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

孔府不僅規模宏大,氣勢壯觀,更為重要的是它在古代的歷代王朝中都享有尊貴的榮譽,被稱為是僅次於皇宮的府邸,有「天下第一家」之稱。

經過多年的修建,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皇室對孔家的重視,嚴嵩和乾隆等都曾和孔家結成姻親,這些都促使孔府的規模不斷擴大,孔府內的古跡名勝也不斷增多。

在明朝時期,孔府的佔地面積為16公頃,後世逐漸縮小,到清代時為4.5公頃。孔府共有廳、堂、樓、房463間。整個府邸為九進庭院,三路布局。

孔府的東路,即東學,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學,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及花廳等。孔府的主體部分在中路,前為官衙,有三堂六廳,後為內宅,有前上房、前後堂樓、配樓、後六間等,最後為花園。

同時,孔府的府內還存有著名的孔府檔案和大量具有重大價值的文物。

孔府坐北朝南,大門是一個粉白的大照壁,門前左右兩側有一對2米多高的圓雕雌雄石獅。

紅邊黑漆的大門上鑲嵌著狻猊鋪首,大門正中上方的高懸著藍底金字的「聖府」匾額,相傳為明朝權臣嚴嵩手書。

門兩旁的明柱上,懸掛著一副對聯: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這副對聯相傳是清代編寫《四庫全書》的大學士紀昀所書寫的。

這副對聯文佳字美,形象地說明了孔府在我國古代社會中的顯赫地位。這副對聯口氣之大自不待言,發人深省的是上聯「安富尊榮」的富字,下聯「文章道德」的章字。

原來,對聯中的「富」字少了上面一點,而文章的「章」字,下面「早」字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學貫古今、知識淵博的紀昀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這倒不是。

據解釋,富字上面少一點,叫做富貴無頂。章字下面早字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這叫做文章通天。孔子及其學說「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聖人之家的「禮樂法度」,也就能天地並存,日月同光。

由此可見,這副字美文佳的奇特對聯,恰恰顯示了書寫者的匠心獨到之處,從而概括出孔府千百年來不同凡響的公府第和聖人家的氣派。

穿過第一進狹長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門,俗稱二門。

二門建於明代,門楣高懸明代詩人、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手書的「聖人之門」豎匾,下有閥閱承托,門柱有石鼓夾抱。

正門左右各有腋門一座,耳房一間。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下,平時人們只允許只走腋門,正門不開,用以表示庄嚴。

入聖人之門,是一座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屏門,即是重光門。

重光門為木質構架,四周不與垣牆連屬,獨立院中,類似於遮堂門。屏門頂上覆有灰瓦。門楣因懸掛有明世宗親頒的「恩賜重光」匾額,所以被後世稱為重光門。

重光門的四根圓柱下有石鼓夾抱,上面承托著彩繪的屋頂,前後各綴有4個倒垂的木雕貼金花蕾,故又稱「垂花門」。

重光門因獨立院中,把前院和後院隔絕開來,所以又叫「塞門」。

據說這樣的塞門一般官宦人家是沒有資格建造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如此殊榮,在《論語·八佾》中也有「邦君樹塞門」的相關記載。

在過去,重光門一般都是不開的,只有每逢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孔禮儀的時候,才會在鳴禮炮13響之後正式開門,故又稱儀門。

過了重光門,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後便是寬敞的正廳,即為孔府的大堂。

大堂在孔府中的地位非常高,它是當年衍聖公宣讀聖旨接見官員、申飭家法族規、審理重大案件以及節日、壽辰舉行儀式的地方。

大堂為灰瓦懸山頂,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拱,麻葉頭出鋒,座鬥鬥欹,具有明顯的明代建築風格。

大堂中央有一繪流雲、八寶暖閣,正中的太師椅上披鋪了一張斑瓓虎皮,椅前狹長高大的紅漆公案上,擺著文房四寶、印盒、簽筒等。

大堂正中懸掛著一塊「統攝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順治六年的諭旨,要衍聖公「統攝宗姓,督率訓勵,申飭教規,使各凜守禮度,無玷聖門」,規定了衍聖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種種特權。

大堂內的兩旁及後部陳列著正一品爵位的儀仗。如金瓜、朝天鐙、曲槍、雀槍、鉤鐮槍、更鼓、雲牌、龍:旗、鳳旗、虎旗、傘、扇等。

另外,大堂內還有一些象徵其封爵和特權的紅底金字官銜牌,如「襲封衍聖公」、「光祿寺大夫」、「賞戴雙眼花翎」、「紫禁城騎馬」和「奉旨稽查山東全省學務」等。每當衍聖出行時,都會有專人執掌,以示威嚴。

大堂之後有一通廊與二堂相連,兩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條大長紅漆凳,稱「閣老凳」。

據傳明代權臣嚴嵩被其他大臣彈劾之後,聽說皇帝要治他的罪,就慌忙跑來孔府請求他的孫女婿衍聖公向皇帝說情,但是孔府主人拒絕了,相傳這個閣老凳就是當年嚴閣老坐候的凳子。

二堂也叫後廳,是衍聖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託每年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

二堂的室內正中上下掛著「欽承聖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兩旁立著幾通石碑,其中還有後來清朝慈禧太後手書的「壽」字碑、「九桃圖」和「松鶴圖」等,是1894年衍聖公孔令貽及其母、其妻專程赴京,為慈禧太後祝壽時被賞賜的。

二堂兩頭還有兩廳,一個為啟事廳,一個為伴官廳。二堂之後有個不大的庭院,院里有兩棵沖天挺拔的蒼檜並列兩旁,6個石雕盆內各立一塊奇形怪狀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

此院的東西配房各有一進院落,東為冊房掌管公府的地畝冊契,內為司房掌管公府的總務和財務,西為書房,為當年公府的文書檔案室。

三堂之後,便是孔府的內宅部分,也稱內宅院。內宅門有道禁門,使內宅門與外界相隔絕。此門戒備森嚴,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內,清朝皇帝還特賜了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三對兵器,由守門人持武器立於門前,有不遵令擅入者將會嚴懲不貸。

為了保持與外界的聯系,在內宅門專設兩種傳事的差役,一種叫差弁,一種叫內傳事,一般都有十幾人,輪番在門旁耳房內值班,隨時向外和向內傳話。

內宅門的西側還有一個露出牆外特製的水槽,叫做石流,府內規定挑水夫不得進入內宅,只把水倒入槽內隔牆流入內宅。

在孔府內宅門的內壁上有一幅狀似麒麟的動物,名叫「貪」,所以這個牆壁又叫貪壁。

傳說貪是天界的神獸,怪誕凶惡,生性饕餮,能吞金銀財寶。盡管在貪的腳下和周圍全是寶物,連「八仙」的寶貝都為它所有,但它並不滿足,還想吃掉太陽,真可謂貪得無厭了。

過去官宦人家常將此畫繪在容易看到的地方,藉以提醒自己,引以為戒。孔府將「貪」畫在一出門就可以看到的地方,目的是為了告誡子孫不要貪贓枉法,也算作是孔家的一條重要家訓吧。

據說當年衍聖公出門時,都要駐足觀看此畫,並有人喊「過貪門」,以戒要清正廉潔,不貪贓枉法。

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廳七間,名叫前上房,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近支族人的客廳,也是他們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主要場所。

院內東西兩側各有一棵茂盛的十里香樹,每當春夏相交時節,潔白的花朵散發出陣陣清香。

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著4個帶鼻的石鼓,是當年府內戲班唱戲時扎棚的墊腳石。清末孔府養著幾十人的戲班子,只要主人一聲令下,就會馬上開鑼唱戲。

前上房內,明間敞亮,正中高懸「宏開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掛有一幅慈禧親題筆寫的「壽」字。

室內傢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滿目。東側間,陳列著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聖旨原件,還有色彩鮮艷、花紋古樸的明代「景泰藍」。

中間桌上擺設著一大套滿漢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別雕有鹿、鴨、魚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達190多道。

長期以來,孔府形成了一種精細獨特的菜餚孔府菜。各種菜製作講究,取名典雅,如綉球魚翅、珍珠海參、神仙鴨子、詩禮銀杏、玉筆蝦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

西里間,為孔子第七十六代孫、衍聖公孔令貽簽閱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寶,書架上還陳列著儒家經書和孔氏的家譜。

穿過前上房,過一道低矮的小門,便是前堂樓院。院內蒼松挺拔,魚池東西對列,恬靜雅緻,大有步移景遷之感。

前堂樓是七間兩層樓閣,室內陳設布置仍保持著當年的原貌。中間設一銅制暖爐,為當時取暖的用具。東間的「多寶閣」內,擺設著鳳冠、人參、珊瑚、靈芝、玉雕、牙雕等。

里套間為衍聖公孔令貽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間是孔令貽兩個女兒的卧室。

孔子第七十七代孫、衍聖公孔德成14歲時寫的「聖人之心如珠在淵,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條幅,原封不動地掛在壁上。

後堂樓是兩層前出廊的七間樓房,東西兩側有兩層前出廊的配樓各三間,是衍聖公孔德成的住宅。堂中陳列著孔德成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

東里間為當時的接待室,擺設著中西結合的傢具,里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卧室。東牆上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照,後堂皇樓西邊的兩間是孔德成夫人奶媽的卧室。

院內的樓是當年府內做針線活的地方,西樓是招待內客親屬的住宅。

孔府花園在孔府內宅後院,又名鐵山園,其實鐵山園內並無鐵山,只在花園西北隅有幾塊形似山峰的鐵礦石而已。相傳,此石還有一段來歷。

原來,孔府花園由第七十三代衍聖公孔慶鎔擴建而成,其間經過三次大修。建園之時,有人送來古魯城內煉鐵的鐵渣石,類似隕石。

園主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天降神石,象徵孔府從此時來運轉,興旺發達,而且與孔慶鎔的名字意義相合,於是把它們布置在園中,並命名為鐵山園,自己也自號「鐵山園主人」。

明代弘治年間進行擴建時,由長沙李東陽監工設計。李東陽當時是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但是他為什麼要親自設計呢?

原來,李東陽的女兒嫁給了孔子第六十二代孫、衍聖公孔聞韶,做了一品公夫人。因此,為了女兒,李東陽才如此大賣力氣,修建花園。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廟後,李東陽曾四次作詩寫賦,勒碑刻銘,記此盛舉。

鐵山園建造完成之後,到了明嘉靖年間,嚴嵩取代了李東陽的地位,做了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國史總裁,成為當朝的首相。

此時,嚴嵩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孫女嫁給了孔子第六十四代孫、衍聖公孔尚賢,成為一品夫人。

和孔府接親之後,權臣嚴嵩又幫助衍聖公擴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園,從各地名山搬來奇石怪岩,並從各地園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府花園更為可觀。

孔府花園從李東陽、嚴嵩到後來的乾隆皇帝,曾前後3次大修,其間還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園越修越大,佔地已達10餘畝,也因為有了這些權貴的支持,所以孔府後花園不僅宏大,而且顯得美觀、華貴、大方。

園林處在原孔府軸線的最北部,也用軸線布局,正是北方特點,其布局仿北京紫禁城御花園的格局。按照古代禮制,普通花園是不允許有這種布局的,而孔府後花園的這布局,再一次彰顯了孔府地位的不凡。

花園中路也是軸線,非常明確,在軸線南端有植柏台,四周花磚砌矮牆,有三面台階通上下,台中植柏樹。靠近古木有盆景鐵石置於托台上,托台四面浮雕有雙龍、雙麒麟、雙鳳等,石邊立一石匾,上題寫有「孔府天下第一家」的字樣。

台下為「五柏抱槐」,此柏名為五君子柏,一棵柏樹在根部就分成5條枝幹,最奇的是在5條枝幹中間抱有一棵槐樹。這棵槐樹穿柏身而生,實為奇觀。

據說,這棵槐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當時孔慶鎔曾賦詩贊道:

五干同枝葉,凌凌可耐冬。

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虯龍。

曲徑蔭遮暑,高槐翠減濃。

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岩松。

軸線的最北端是一幢後來新建的新花廳,北依孔府後牆,抱廈亭與後正廳相接,亭開敞無牆,廳青磚厚砌,這種組合既左右對稱和四平八穩,又通透開敞,活潑可愛,在抱廈亭前面的兩柱上有題聯:

尋梅覓竹騷人來;

賞蘭觀菊賢者至,

花廳前面繞抱廈亭設觀景台,台四周為青磚砌矮牆,與軸線之南的柏台一致,形成南北呼應。花廳是孔府主人平時賞花、賞月和會見重要客人的地方,有時也在此設宴,廳東西有花樹和竹叢。

廳西為一六角重檐亭,亭寶頂較小,寶珠立於細柱上,立面構圖高挑,顯得輕盈,具有南方園林建築的特點,但是做法卻是北方樣式,屋面厚重,起翹很少。

枋間板只作菱形圖案,沒有彩畫,全塗朱紅,柱間設單板坐凳,亭內設石桌,不設石幾,顯得過於樸素。亭西為花房。

中軸的新花廳的東面為舊花廳,面闊三間,上覆龍瓦,梁枋皆彩畫花卉,顯得古雅而華麗。

依路南行為荷花池,池很小,只幾平方米,但是池中荷花盛開,十分清雅。

過荷花池,來到魚池,池中養魚,架曲橋。橋面很狹窄,兩面用木欄桿。但欄桿卻很有特色,橫欄豎桿,桿頂為蓮花頭雕刻,構圖簡潔。水池中立有多處湖石作為孤賞石。

橋北為扇亭,亭東南西三面用青磚砌欄桿,可當做檻,亭梁枋皆有彩畫,內容多為梅、蘭、菊、竹、麋鹿、山水等。

橋南為大湖石假山,橋三面用欄桿圍護,不讓人攀登,唯北面與橋接,花園西部為牡丹園和芍葯圃。

在孔府花園的西南隅,有一幅出自清末不知名畫家之手的壁畫,畫面上有一條大路,一排高樹,朝觀者而來,景色奇妙無比。

原來,畫家巧用邊與角的效應,使觀看的人無論站在哪個方向,只要能看到畫上的路,就會感到這條路是正對著自己的,令人稱奇。因此有人為畫提名為:「人人有路」。

縱觀孔府後花園全園,北方園林特徵主要表現於明顯的中軸線,建築的梁架及彩畫,水面等山水組合則有江南園林風格,植物特徵北方色彩更濃,松、柏、槐等較多。雖然整體布置顯得較為散亂,缺乏統一感,但作為一座後花園,其氣魄是令人驚嘆的。

此外,孔府里還有一些其他的古跡,這些古跡名勝許多都具有一段不平凡的來歷。從這一處處古跡名勝中,能夠看到孔府作為「天下第一家」時的尊貴。

曲阜孔府大門

⑵ 曲阜的三孔在什麼地方

曲阜的三孔在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靜軒中路與大成路交叉口。

山東濟寧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佔地14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

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2)曲阜假山盆景擴展閱讀

曲阜三孔景區門票優惠政策:

1、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老年人免票(憑身份證無需換票,憑老年證需換票)。

2、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消防員、退役軍人免費(憑本人有效證件原件,無需換票)。

3、殘疾人憑本人身份證、二代殘疾證或殘疾軍人證免票(需換票);對盲人、雙下肢殘疾人及一、二級重度殘疾人免陪護人員一人(需換票)。

4、6周歲以下(含6周歲)或身高1.4米以下(含1.4米)兒童免票;身高超1.4米,未滿18周歲(含18周歲)的學生,憑身份證或學生證購買半價優惠票;

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憑學生證購買半價優惠票(不包括夜大、電大、成人教育、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短期培訓、留學生等)。香港、澳門、台灣等入境青少年憑有效《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或學生證購半價票。

5、曲阜籍以外孔子後裔及配偶參觀景區免票(憑本人身份證、結婚證或戶口本,需換票)。

⑶ 孔子故里號稱「三孔」的文化遺址是哪三個

孔府孔廟孔林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這里有一座巨大的宮殿式建築----孔廟,有中外歷史上罕見的世襲了七十多代的貴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縣城大一倍的園林墓地----孔林。孔廟、孔府、孔林簡稱為「三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孔廟
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國,幾乎是每一個省府或縣城,都有一座孔廟,但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全廟南北長1公里多,佔地327畝,共有廳堂殿廡400多間,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坊,前後共9進庭院,布局嚴謹,氣勢雄偉,是我國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

孔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闊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佔地1836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巨大的古建築之一,可與故宮的太和殿媲美。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故名之曰二龍戲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氣勢磅礴。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廟里共碑碣3000餘塊,被人們視為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寶庫。最為珍貴的是22塊漢魏六朝石刻。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玉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事實上目前世界上還找不到子孫持續七十七代更久的人家。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

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林
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坐落於曲阜城北.佔地3000餘畝。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虯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洙水橋北不遠處為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獸。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為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子思墓。據傳此種特殊墓穴布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於氏坊。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於敏中,又以子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

孔林里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面名盛一時。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為康熙皇帝導游孔廟和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
參考資料:

⑷ 三孔景區怎麼樣

挺好的

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這里有一座巨大的宮殿式建築----孔廟,有中外歷史上罕見的世襲了七十多代的貴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縣城大一倍的園林墓地----孔林。孔廟、孔府、孔林簡稱為「三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孔廟 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國,幾乎是每一個省府或縣城,都有一座孔廟,但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全廟南北長1公里多,佔地327畝,共有廳堂殿廡400多間,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坊,前後共9進庭院,布局嚴謹,氣勢雄偉,是我國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 孔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闊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佔地1836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巨大的古建築之一,可與故宮的太和殿媲美。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故名之曰二龍戲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氣勢磅礴。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廟里共碑碣3000餘塊,被人們視為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寶庫。最為珍貴的是22塊漢魏六朝石刻。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玉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事實上目前世界上還找不到子孫持續七十七代更久的人家。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 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林 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坐落於曲阜城北.佔地3000餘畝。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虯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洙水橋北不遠處為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獸。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為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子思墓。據傳此種特殊墓穴布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於氏坊。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於敏中,又以子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 孔林里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面名盛一時。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為康熙皇帝導游孔廟和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

⑸ 三孔的資料

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山東的曲阜,是孔子的故鄉。這里有一座巨大的宮殿式建築----孔廟,有中外歷史上罕見的世襲了七十多代的貴族府第----孔府,有一片比曲阜縣城大一倍的園林墓地----孔林。孔廟、孔府、孔林簡稱為「三孔」,是我國,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游覽勝地。

孔廟
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中國,幾乎是每一個省府或縣城,都有一座孔廟,但是規模最大的一座在曲阜。全廟南北長1公里多,佔地327畝,共有廳堂殿廡400多間,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五十四門坊,前後共9進庭院,布局嚴謹,氣勢雄偉,是我國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

孔廟的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這座金碧輝煌的大殿,闊45.78米,深24.89米,殿高24.8米,殿基佔地1836平方米。是我國現存巨大的古建築之一,可與故宮的太和殿媲美。這個殿最引人注目的是正面十根石柱,每根柱上雕刻兩條巨龍,飛騰於雲彩之中,兩龍之間有一寶珠,故名之曰二龍戲珠。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氣勢磅礴。殿內有巨大的孔子塑像,像高3.3米,神采奕奕,威而不猛。孔子像兩側是顏回、曾參、孔及、孟軻「四配」的塑像,身高2.6米。另有「十二哲」塑像,身高2米。

孔廟里共碑碣3000餘塊,被人們視為書法、繪畫、雕刻藝術的寶庫。最為珍貴的是22塊漢魏六朝石刻。

孔府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二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玉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事實上目前世界上還找不到子孫持續七十七代更久的人家。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

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林
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坐落於曲阜城北.佔地3000餘畝。它是我國規模最大、持續年代最長、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園林。

孔林神道長達1000米,蒼檜翠柏,夾道侍立,龍干虯枝,多為宋、元時代所植。林道盡頭為「至聖林」木構牌坊,這是孔林的大門。由此往北是二林門,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築,亦稱「觀樓」。四周築牆,牆高4米,周長達7000餘米。林牆內有一河,即著名的聖水——洙水河。洙水橋北不遠處為享殿。是祭孔時擺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獸。享殿之後,正中大墓為孔子墳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聖文宣王墓」。東邊為其子「泗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聖公」孔子思墓。據傳此種特殊墓穴布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孔子墓前東側有三亭,是宋真宗、清聖祖和清高宗來此祭孔時停留之處,叫作「駐蹕亭」。

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氣派較大、墓飾規格也高的,要數第七十二代孫孔憲培妻子的墓——於氏坊。這位於氏夫人原來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時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於敏中,又以子女名義下嫁給衍聖公,故稱於氏坊。

孔林里還有一位名人之墓,那就是清代戲劇家孔尚任,他因著《桃花扇》一書面名盛一時。他的墓穴位於內圈外側的東北角。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為康熙皇帝導游孔廟和孔林,由於他學識淵博,講解生動而深得皇帝的賞識。

⑹ 曲阜孔府共有有多少房間

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孔 府

聖府大門——為間五檁懸山式建築,匾書"聖府二字",為明朝嚴嵩所書

孔府大堂——為當年宣讀
聖旨、接見官員、審理
重大案件之處

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漢元帝封孔子十三代孫孔霸為「關內侯,食邑八百戶,賜金二百斤,宅一區」。這是封建帝王賜孔子後裔府第的最早記載。宋至和二年(1055年)封孔子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宋徽宗時封為世襲「衍聖公」,孔府也就稱「衍聖公府」。現在的孔府基本上是明、清兩代的建築,包括廳、堂、樓、軒等463間,共九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國貴族門戶之家,有號稱「天下第一人家」的說法。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宅合一的典型建築。孔子死後,子孫後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到北宋末期,孔氏後裔住宅已擴大到數十間,到金代,孔子後裔一直是在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後世官位的升遷和爵封的提高,孔府建築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到現在規模。現在孔府佔地約7.4公頃,有古建築480間,分前後九進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孔府有前廳、中居和後園之分。前廳為官衙,分大堂、二堂和三堂,是衍聖公處理公務的場所。衍聖公為正一品官階,列為文臣之首,享有較大的特權。前廳另設知印、掌書、典籍、司樂、管勾和百戶廳等六廳辦事機構,為孔府服務。

中居即內宅和後花園,是衍聖公及其眷屬活動的地方。內宅的前後樓是府上老爺、太太、少爺和小姐的住房,現陳列著當年的生活用品,如古老的紅木傢具和新式的沙發。孔子第七十七代孫、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房間內就擺設著當時結婚時用的中西結合的傢具。

最後一進是花園,又名鐵山園。園內假山、魚池、花塢、竹林以及各種花卉盆景等一應俱全。尤為難得的是一「五柏抱槐」奇樹,一棵古老的柏樹派生出5個分支,內中包含一株槐樹,為世所罕見。孔府現在還保存著不少歷代珍貴文物,如商周銅器、元明衣冠、古代書畫、名人墨跡以及竹雕玉琢、瓷器琺琅等藝術珍品。此外還有大批明清以來的文書檔案。整個孔府宛如一座珍藏無數的博物館。

孔府收藏大批歷史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十器」, 亦稱「十供」,形制古雅,紋飾精美,原為宮廷所藏青銅禮器,清於乾隆三十六年賞賜孔府。孔府還收藏金石、陶瓷、竹木、牙雕、玉雕、珍珠、瑪瑙、珊瑚以及元、明、清各代各式衣冠劍履、袍笏器皿,另有歷代名人字畫,其中元代七梁冠為國內僅有。孔府並存有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檔案,內容豐富,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一個側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現已整理出9000多卷。孔府檔案是世界上持續年代最久,范圍最廣,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檔案。

⑺ 求各地的春節風俗

德國: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這期間,家家戶戶都要擺上一棵樅樹和橫樹,樹葉間系滿絹花,表示繁花如錦,春滿人間。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孩子們組成樂隊,穿上新衣服,拿著口琴和手風琴,列隊在街上吹奏。成年人則手持彩旗,跟在後面吶喊唱歌,歡慶新年。德國的婦女在新年裡要即興表演家庭題材的喜劇小品。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埃及:埃及是文明古國,公元前40年,埃及人就能觀察星相了,他們發現天狼星和太陽一同升起,尼羅河水立時上漲。埃及把尼羅河漲水的這一天作為新年的開始,稱為「漲水新年」。埃及的克魯特人迎接新年,在門口放一張桌子,七八隻碟子供著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麥的顆粒,還有好些綠色植物的小芽,這象徵豐裕。獻給神的東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埃及的新年在秋天,因埃及的農業生產是從秋季開始的。

朝鮮:朝鮮和我國一樣,在新年也有貼窗花、桃符的習俗。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怪,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新春佳節,朝鮮的婦女穿戴一新。元旦當天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

新加坡:農歷除夕時,孩子們有守歲的習慣,直到午夜待家長祭祀神靈和祖先的活動結束後方能就寢。過年時,城市裡有社團組成的舞龍、舞獅隊沿街表演,男女老少的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氛。

英國:在英國,公歷元旦雖沒有聖誕節那樣隆重,但在除夕夜和元旦,還是根據當地的風俗習慣開展種種慶祝活動,以示送舊迎新。除夕這天,家家戶戶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餘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義大利:在義大利除夕是一個狂歡之夜,人們湧向街頭,燃放爆竹和焰火,甚至鳴放真槍實彈。男男女女翩翩起舞,午夜時,家家戶戶將屋子裡一些可打碎的東西,摔個粉碎。這是他們辭舊歲迎新年的傳統方式。

伊朗:伊朗實行的是伊斯蘭歷,它的季節和月份是不固定的。在伊朗,慶賀新年就是慶祝春天到來,往往是在公歷3月下旬,過新年要隆重慶祝一周。人們湧上街頭生起「篝火」——「夜火」,然後全家人依次從夜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來光明,驅邪滅病,幸福永存。除夕夜要吃「七道菜」,每道菜的名稱都要以字母「S」開頭的,以示吉祥。初一到初三,人們走親訪友,互祝春節快樂。新年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

法國:以酒來慶祝新年,人們從除夕起開始狂歡痛飲,直到1月3日才終止。法國人認為元旦這一天的天氣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年景。元旦清晨他們就上街看風向來占卜:刮南風,預兆風調雨順,這一年會是平安而炎熱;刮西風,有一個捕魚和擠奶的豐收年;刮東風,水果將高產;刮北風,則是歉收年

⑻ 近期去西昌玩,附近有什麼好玩的

吃,最好嘗嘗醉蝦,烤魚,很有特色,跟其他地方完全不同,還有彝族特色菜,烤小豬肉特別好吃,其他彝族特色菜要看你吃不吃的慣.瓊海邊上有個小花山,也叫花果山,還不錯.如果不去,邛海邊有個在水一方,味道還不錯.
住,西昌最好的酒店是凱利萊,三星級的,但是有點貴.塑像那裡有一個9點連鎖酒店,還不錯.
游,什麼月亮灣,觀海灣(天下第一缸),青龍寺,瀘山,邛海,民族風情園等等都不錯.瀘山上有十殿,就是10個不同的寺廟,集道教,儒教,佛教於一身,位於瀘山的西昌地震碑林與陝西西安碑林,山東曲阜孔廟碑林,台灣高雄南門碑林,並稱中國四大碑林,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西昌周遍的景點有,衛星發射基地,瀘沽湖,安寧河,螺髻山,黃聯土林,靈山寺.
馬上就是火把節了(27號),那兒大火把多好耍的,高梘哪兒有個荷花節,就在這幾天,高梘和川興之間有個溫泉花園,也還可以.最近還有個冰雪藝術節,在塑像趕4路可以去,在民族風情圓那截.
3L那個綳得凶,螺髻山沒的野人,那兒仙人洞還多漂亮的,索瑪花也就是杜鵑花,多漂亮的.
LS那些都說得太空了,真正西昌有好漂亮還是要自己來看才感受得到

熱點內容
牡丹花心 發布:2025-08-26 12:03:44 瀏覽:87
莆仙戲蘭花 發布:2025-08-26 12:03:44 瀏覽:566
梅花圖騰 發布:2025-08-26 12:03:07 瀏覽:20
2016年宵花卉 發布:2025-08-26 12:02:16 瀏覽:169
清和櫻花 發布:2025-08-26 11:59:59 瀏覽:325
甘肅盆景吧 發布:2025-08-26 11:59:58 瀏覽:144
插花延長 發布:2025-08-26 11:59:25 瀏覽:157
花語牧場概況 發布:2025-08-26 11:56:41 瀏覽:77
七夕風雨電 發布:2025-08-26 11:49:15 瀏覽:859
綠植動畫 發布:2025-08-26 11:46:15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