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盆景
⑴ 盆景迎客松怎麼製作
選擇地栽赤松原始樹相,由下而上,層層片扎,最後收頂。此過程的要點在於回將不必要的答亂枝剪除,使該枝所形成
的葉片與上部的枝條分離,達到層次分明的效果。
從上部的枝條中分解出3個枝條並扎片,一枝向左,一枝向左後,一枝向前。向前的一枝又分解為兩枝,一枝向左前,一枝向右前。
將向左前的分枝進行收頂,將向右前的分枝進行收頂。該樹樁經蟠扎造型後,層次分明,收放有致,藏露結合,樹形飄逸,體現出初作人較為深厚的藝術功底。
(1)群山盆景擴展閱讀:
養殖方法
1、花土:養迎客松的盆景,需要使用相對排水能力比較好、養分含量比較高的沙質花土。比較推薦使用河沙和腐葉土混合製成。
2、溫度:它喜歡溫暖,最好將它養於20℃左右的環境之中。它不喜歡環境溫度有太大的變化,所以養護時,應注意盡量保持氣溫恆定,不要將它放在忽冷忽熱的環境之中。
3、澆水:需要水分來幫助生長,當它的花土稍干之後,就要為它澆水。不過冬天時,可以每5-10天澆一次,以免澆多了讓它受澇。
⑵ 形容盆景的語句有哪些
形容盆景的語句有:
一塊塊雪白的小石頭給盆景平添了一份神迷感。
小盆景的葉子青翠欲滴,一片片都顯得小巧玲瓏。
盆景,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絢麗多姿,豐富多彩,是人造的自然,自然的再現。
我喜歡養花,更喜歡這壇蔥綠蒼翠的盆景樹,因為它給我的房間增添了幾絲春天的生機。
雖然我的盆景沒有花兒那麼絢麗多彩,也不能像果樹那樣結出酸甜可口的果實,但我依然很喜歡它。
小盆景是用橘黃色的陶盆裝的,裡面有九種不同的植物,媽媽說,雖然樣式不同,但它們都是多肉植物。
我喜歡盆景,特別喜歡爺爺家的那個盆景。它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亭台樓閣,像一座具有江南風味的園林。
小小的盆景,說它有群山峻嶺一點也不過分。看吧,奇形怪狀的山石前簇後擁,有山峰,有山坡,還有峽谷呢!
右手邊的便是威武不屈的盆景,高大勇猛如將軍。他們的枝幹粗壯而有力,那些葉子彷彿是他們的武器,尖銳無比。
墨綠色閃著微光的盆景盆安放在庭院里,顯得格外雅緻。盆內有一汪「湖水」,微風一吹,湖面不時泛起層層微波。
我們班的書櫃上有一盆竹子盆景。它有一股清新典雅的氣質。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你就一定聞到那沁人心脾的清香。
這盆榕樹長著許許多多的分枝,樹葉密密麻麻,碧綠的葉子上象抹了一層油;葉子一對一對地長著,就象一個個鵝卵石。
我家的窗檯上,擺著一盆山水盆景。那令人回味無窮的假山石,放在盛滿一池清水的玻璃盆座里,一尾尾金魚在水中快活地游來游去,真令人心曠神怡。
左手一側的盆景,枝幹委婉,似廣寒宮中輕飛曼舞的仙子,朦朦朧朧,隱隱綽綽,是在唱一曲離愁之歌嗎?還是在跳一支悲傷地舞?
小盆景的莖共有五支,每一支都顯得非常壯實。每支莖約10厘米高,由七層葉子組成,看上去像五座小塔。莖的顏色非常特別,最上面為淡綠色,越往下顏色越深,逐漸變成淺褐色、深褐色,最後成了紅褐色。
⑶ 張家界十大絕景介紹
御筆峰是張家界石英峰林地貌的典型代表,位於天子山,幾座細薄堅挺的山峰非常有型,形似幾只倒插的毛筆。傳說是土家族起義領袖向大坤的親用御筆倒插於此。此景點多次被宣傳媒介作為宣傳圖片資料,多年影視屏幕的焦點景點,99年張家界首枚發行的郵票景點。有詩句寫到「視看西海雲霧中,御筆峰端指長空。奇峰異石觀景台,三山五嶽敗下風。」可以說御筆峰是張家界風景的代表,當仁不讓的成為十大絕景之首。
二、天門洞(天門山)
天門山海拔1518.6米,是張家界永定區最高的山,距城區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天門洞,高131.5米,寬50餘米,南北對開於千尋素壁之上,氣勢磅礴,巍峨高絕,是罕見的高海拔穿山溶洞,更是盡顯造化神奇的冠世奇觀。天門洞終年氤氳蒸騰,吞雲吐霧,景象變幻莫測,時有團團雲霧自洞中吐納翻湧,時有道道霞光透洞而出,瑰麗神奇,宛如幻境,似蘊藏天地無窮玄機。天門山索道線路斜長7455米,是世界最長的單線循環脫掛抱索器車廂式索道。
三、天下第一橋(袁家界)
天下第一橋是世界上最搞的天然石橋,橋面寬約兩米,長20餘米,絕對高度350米。兩座大山被一條長廊連在一起,形成天然橋洞。遇見雲雨天氣,橋下時常吞雲吐霧、雲霧翻滾、深不可測,氣勢壯觀雄奇。橋上蒼松挺拔,橋邊古藤垂掛,走在橋上,只見霧氣蒸騰,松濤呼嘯,石橋好像也顫顫悠悠,晃晃搖搖似的,令人驚心動魂。這里是張家界風景一絕,是大自然的一個奇跡,天下第一橋的名號一點也不為過。
四、神鷹護鞭(金鞭溪)
神鷹護鞭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金鞭溪畔,兩座石峰相連,左邊山峰形似一隻展開翅膀的老鷹,右邊的山峰形似一根神鞭。左邊的山峰頂端尖斜,如鷹的頭,山體下面的部分形似老鷹寬厚巨大的雙翅,老鷹的左翅緊緊圍繞金鞭岩,如起護衛作用,故名神鷹護鞭。金鞭岩相對高度380多米,據說是張家界三千石峰中最高的一座。
五、仙女散花(天子山)
仙女獻花被譽為仙女的化身,向王天子的愛妃,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猶如一位楚楚動人的佳麗。手中捧著滿滿的鮮花,在西海的山峰中散布花的種子。一直在此等候著向王的歸來,有詩句寫到「瑤池玉女下凡間,化為石峰格外妖。手捧金蘭隨意撒,萬朵金蓮半山腰」
六、采葯老人(十里畫廊)
采葯老人位於十里畫廊,沒有人看了說他不像的,采葯老人又叫老人岩,在「壽星迎賓」前面不遠,他肩背滿滿一簍草葯,腰身佝僂,布滿皺紋的臉上和神邃的眼裡充滿著焦慮憂慮。據說他是向王身邊的那個草葯郎中賀半仙,自起義軍與官兵交戰以來,天天翻山越嶺采葯,日夜救護傷員。那天他剛采了一背簍葯,路過神堂灣,聽說起義失敗,向王跳崖自盡了,頓時驚得目瞪口呆,腳也不聽使喚了。就這樣,他背著葯簍,痴痴地望著神堂灣發呆。久而久之,便化成了一尊石像。有詩贊道:「天工難塑老人岩,風塵僕僕情滿懷。肩背葯草為何故,步覆匆匆費思猜。」
七、定海神針(黃龍洞)
張家界黃龍洞景區的標志景點,全高19.2米,圍徑40公分,為黃龍洞最高石筍,兩頭粗中間細,最細處直徑只有10厘米,如果按專家測定的黃龍洞石筍的年平均生長速度僅為0.1毫米, 那麼依此推算,「定海神針」生長發育至今已有20萬年歷史了,而且仍在繼續生長,如果再長6萬年,再長6米,就可直抵穹頂而「頂天立地」了!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標志景點,黃龍洞景區管理部門特地為「定海神針」買下—億元巨額保險,創全國為世界自然資源性遺產買保險之先河
八、寶峰飛瀑(寶峰湖)
寶峰飛瀑:寶峰橋左前方山腰4O余米處,一水飛流而下,如同一條銀色絲帶掛在峭壁之上。瀑布先直瀉,後順坡漫灑於鐵索橋處池中。兩水池相疊,波光盈盈,翠竹、紅樹、人影盡映其中,宛若畫盤。書法家沈鵬游覽寶峰湖後題—「飛流界峰」四字,鐫刻於飛瀑石上方峭壁。
九、夫妻岩(黃石寨)
夫妻岩位於黃石寨對面山頭,張家界山莊後,在田家台的對面,有兩個自然生成的山峰。這山也真奇,一個象男,一個象女,頭挨著頭,身靠著身,有眼睛,有鼻子,有頭發,有嘴唇,就連眉毛與牙齒,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倆站在高山,立在神地,相親相愛,永不分離。相傳,這是花仙山荷花與養蜂人田花郎歷盡千辛萬苦,幾度起死回生結合而成的,如遇自己的紅顏知己,可以去此處看看,許下心願可保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十、千里相會(金鞭溪)
在金鞭溪游覽過程中,可見一組奇峰,有兩座較高的石峰緊密相連,下半截連為一體,上半截一高一矮,高者略欠身,低者稍後仰,好一幅相愛擁抱的絕妙畫面,恰似一對久別重逢的夫妻,故名相會峰,亦稱千里相會。相傳東海龍宮小龍女常來此地觀賞風景,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峨眉山遠道而來的後生,二人情投意合,很快便產生了愛情。龍王知道此事以後,非常惱怒,決意拆散二人,多次將小龍女關在龍宮,但小龍女想方設法逃出來,常常與情人相會。龍王一氣之下,將二人點化成石,便成石峰「千里相會」。
⑷ 如何寫好仿句
先理解原文的句式、要表達的內容、前後句的邏輯關系、修辭手法等等,再運用知識儲備寫出相仿的句子
⑸ 為什麼人人都說沂蒙山好
有一首歌是這么唱的:「人人都說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風光。青山綠水多好看,風吹草低見牛羊…」
地處沂蒙山革命老區的蒙山坐落在山東省中南部臨沂市境內,綿延75公里,總面積約1125平方公里,是沂蒙山區好風光的典型代表。人稱蒙山「既有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又有黃山之秀麗,雁盪山之奇絕」。

蒙山是「東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古跡薈萃,文物眾多,兩千多年來,一直為文人騷客、帝王官吏所矚目。蒙山沂水孕育了眾多的仁人志士,如荀子、劉洪、諸葛亮、劉勰等。「一路山色一路景,無限風光在龜蒙」,雄偉壯麗的蒙山集眾多名山之長於一身,讓我們步步登高,盡情欣賞蒙山的秀麗風光吧!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涉及侵權請聯系,立即刪除)
⑹ 家中盆栽的作文700字
我家的書櫥里,有一座精緻的小盆景。這是我的朋友在我過生日時送給我的,可漂亮了,閑暇時分,我總會樂滋滋地盯上好長時間。
在淺藍色的盆景里,有一座造型精巧的石頭,盆底鋪滿了小小的雨花石,石縫間冒出幾株綠茵茵的小草,幾根松枝深深紮根於石縫,星星點點的綠芽苞布滿枝頭,石頭被打造成了形態各異的山峰,有的直聳屹立,像分割天地的擎天柱;有的岩層極厚,像卧於地面的彌勒佛。在連綿疊翠的群山之中,一座尖峭的山峰鶴立雞群,別具一格,遠看,這座山峰像一位手搭涼棚,翹首遠盼的年邁老人,眨眼一望,又像在大海中乘風破浪的帆船。山上,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樹木,懸崖峭壁上,斜卧著一顆蒼松,根莖有力地扎進岩石。山腳下,緩緩流淌著一條小河,流水『叮咚』作響,奏出一曲曲歌聲,河邊長滿了青草、野花,引來一隻只蝴蝶采蜜。盆底內部,用一圈白色的乳膠鑲邊,放了些野果做點綴。
寧靜的清晨,我去欣賞我的小盆景,陽光灑在盆景上,就像給群山戴上了美麗的光環,如茫茫雲海,瞬息萬變。有時,像嫦娥揮動著白色的紗巾,翩翩起舞,有時,又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從水天相接之地滾滾而來。當微風陣陣吹動陽光下那幾棵紮根於石縫的松枝時,我的眼前便浮現出群山中林濤的奇麗景象。那奇木異樹,匯成樹的海洋,山風吹過,千枝立擺,萬葉搖動,發出一陣陣松濤聲。山中,哪裡都是綠的,不愧為林濤,群山起伏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種綠呀!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淡綠、深綠、墨綠、油綠,綠得難以辨認。這些綠,在畫家的調色板上也是很難調出來的!這雲海,這松濤,多麼令人心馳神往,心曠神怡!
此刻,我多想親身游歷那美麗、迷人的盆景!去山頂看日出,去河邊採花朵,去山間聞鳥語,去樹林摘瓜果……啊!美麗的小盆景,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