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植背景繪畫
Ⅰ 園林景觀的配色技法
園林景觀的配色技法:
一、整體性
在園林景觀中,植物一般與其他景觀要素一起出現,即和建築、小品、鋪裝、水體等景觀元素一起出現,此時植物有處於支配地位或是次要地位兩種情況。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植物大面積或小面積作為單獨觀賞對象時出現。這里我們要分析的是當植物處於支配地位和作為單獨觀賞對象時,它的配色處理。但不管任何情況,我們的植物色彩設計都不能單獨進行,要從整體色彩效果出發。
1、園林植物與建築小品的搭配概況
(1)園林植物與亭的搭配
亭一般小巧玲瓏,四面敞開,通風透氣,屬於一種敞開式的小品建築,主要供遊人嘗芄,登臨眺望、賞景的功能。基於亭的這種特點,在實現其實用功能的基礎上,可以在休息亭以濃郁、成片的樹林為背景或以常綠樹叢隱亭其中,比單獨放在一片草坪或者硬地上,內容上愈加豐富,在景觀上要顯得愈加自然、愈加能吸引人們的眼球、也不突兀,同時,它又是遊人駐足觀景休息之處,憑欄可觀賞環亭四面之景,滿足了看與被看的雙重需要。 (2)園林植物與廊的搭配
廊的結構形式比較簡單、構件尺寸小、組合靈活的特點。廊主要是起連接和分隔空間的作用,通過對單體建築的連接,將單休建築組合為層次變化豐富、高低錯落的組合體建築,可此時的視覺效果還顯硬直,可以在廊旁種植單株孤植,通過植物本身的形體、姿態、色彩,不僅是烘托陪襯廊,點綴庭園空間,還可以作為視線開朗空間的主景或焦點。對於橫跨溪流之上的廊,其還具有橋的特點,秀麗輕巧,本身就是一道優美的風景,如廊頭種些垂柳搭配,在垂柳掩映之下的詩情畫意很濃,頗能發人幽思,引發人們意境的聯想。如此植物與廊的搭配,正像點線相連,形成了一條優美的曲線,自然與人工的完美結合。
(3)園林植物與榭的搭配
榭是臨水或局部或全部建築於水上的建築,用以休憩和觀賞水景。水榭是在水邊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於岸邊,上建亭形建築物,四周柱間設欄桿,臨水一面特別開敞。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來點綴水景,供遊人觀賞水景,在旅遊中亦常作茶室之用,遊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嘗芄,另一方面還可品茗觀景,一舉多得,所以它是駐足觀賞水景的理想之地。在通往榭的小道上可以種植些竹子, 竹的形態自然,栩栩如生, 給人一種自然美, 微風過處,竹梢如釣絲在空中飄揚,讓單調的榭產生了美麗的音響,坐在院子中間,可聽到竹子飄風擺動的沙沙響聲,讓人回味著山村田野風光的野趣生活。榭,水,竹三合一,體現出了我們古典園林文化的內涵,有原於自然高於自然的意境.
(4)園林植物與花架的搭配
花架一般由剛性材料構成一定形狀的格架供攀緣植物攀附的園林設施,其主要用於供人歇足休息、欣賞風景和創造攀援植物生長的條件.單獨的花架是一個單調的建築小品,需要選擇一些植物與其搭配以達到和諧,植物的選擇應根據花架本身的顏色而定,這樣既可以增強美感, 增添一種生動活潑的生命氣息,攀緣在花架上的植物還可以有嘗芄之用,這樣通過建築對自然的適應達到了建築與自然景觀的統一。
(5)園林植物與雕塑的搭配
雕塑是一種可觸的空間造型藝術,雕塑的形象本身不存在透視關系,圓雕可以從四面⑧方去欣賞。因視點、放置地點和光線的不同,以及採用的材料不同,雕塑能使人們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從與園林植物搭配的角度出發,雕塑可以配置於園林的花壇、林蔭道上,也可點綴在自然式園林的草地中。在園林中設置雕塑,其主題和形象均應與環境相協調,雕塑與所在空間的大小、尺度要有恰當的比例,並需要考慮雕塑本身的朝向、色彩以及與背景的關系,使雕塑與園林植物互為襯托,相得益彰,形成一副雕塑與園林植物於一體的空間圖畫。
2、園林景觀與水景的搭配
(1)水邊植物配置應講究藝術構圖
我國園林中自古水邊主張植以垂柳,造成柔條拂水,同時在水邊種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氣根的小葉榕等,均能起到線條構圖的作用。水邊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種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畫意。在構圖上,注意應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邊大喬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層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駁岸的植物配置
駁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則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體,又對水面的空間景觀起著主導作用。土岸邊的植物配置,應結合地形、道路、岸線布局,有近有遠,有疏有密,有斷有續,曲曲彎彎,自然有趣。石岸線條生硬、枯燥,植物配置原則是露美、遮醜,使之柔軟多變,一般配置岸邊垂柳和迎春,讓細長柔和的枝條下垂至水面,遮擋石岸,同時配以花灌木和藤本植物,如變色鳶尾、黃菖蒲、燕子花、地錦等來局部遮擋(忌全覆蓋、不分美醜),增加活潑氣氛。
(3)水面植物配置
水面植物低於人的視線,與水邊景觀呼應,加上水中倒影,最宜觀賞。水面植物配置用荷花,以體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意境。但若岸邊有亭、台、樓、閣、榭、塔等園林建築時,或設計種有優美樹姿、色彩艷麗的觀花、觀葉樹種時,則水中植物配置切忌擁塞,留出足夠空曠的水面來展示倒影。
(4)堤、島的植物配置
水體中設置堤、島,是劃分水面空間的主要手段,堤常與橋相連。而堤、島的植物配置,不僅增添了水面空間的層次,而且豐富了水面空間的色彩,倒影成為主要景觀。島的類型很多,大小各異。環堤、島以柳為主,間植側柏、合歡、紫藤、紫薇等喬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增加層次,具有良好的引導功能。
(5)與水體搭配植物種類
水生植物造景最好以自然水體為載體或與自然水體相連,這樣流動的水體有利於水質更新,減少藻類繁殖,加快凈化,不宜在人工湖、人工河等不流動的水體中做大量布置。種植時宜根據植物的生態習性設置深水、中水、淺水栽植區,分別種不同植物。通常深水區在中央,漸至岸邊分別製作中水、淺水和沼生、濕生植物區。考慮到很多水生植物在北方不易越冬和管理的方便,最好在水中設置種植槽,不僅有利於管理,還可以有計劃的更新布置。與水體搭配常用以下各類植物覆蓋、穩固土壤,抑制因暴雨徑流對駁岸形成的沖刷。
二、色彩基調
1、暖色系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暖色系象徵熱烈、歡快,是園林設計中常用的色彩,多用於慶典場面,如廣場花壇、門廳、主要入口等,給人朝氣蓬勃的歡快感,一般不在高速公路兩邊及街道的分車道中大面積使用,以免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
2、冷色系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對一些空間較小的環境邊緣,可採用冷色,以增加深遠感。在花卉組合上,冷色與白色和適量的暖色搭配,能產生明朗、歡快的氣氛,適當增加冷暖色的比例,還可以給人以寧靜和庄嚴感。如各朝皇陵種植雪松及柏樹,庄嚴肅穆。
3、對比色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對比色特別是補色的對比,效果強烈、醒目,給人歡快熱烈的感覺,常用於節日花壇擺放。常用的對比花卉組合有藍色與黃色三色堇組成的花壇,橙色鬱金香加黃色風信子組成的花壇,在綠草坪上種植紅葉李或紅楓等。
4、同類色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同類色組合能體現層次感與空間感,在心理上產生柔和、寧靜的高雅感覺,如在大片綠地上點綴造型各異的深綠、淺綠色樹木和植物,顯得寧靜、明朗.。
5、綠色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不管任何季節,植物都不會缺乏綠色,在植物色彩中綠是絕對的主角。雖然由於季節和光線的原因,植物的綠色也會有深淺、明暗、濃淡的變化,但這些綠色也只是存在著一些明度和色相上的微小差距,當作為一個整體而出現時,是一種因為微差的存在而產生的調和效果。所以布置植物材料尤其是大面積時,要以綠色為基調。當我們布置花壇時,綠色的葉由於明度較低而會作為底色出現,彩度和明度較高的花朵作為亮點而跳了出來,這時,綠色的基調效果會有所減弱。
三、點綴色
如果不是為了追求特殊的效果,其他色彩一般作為點綴色而出現,點綴的方式有以下幾種:成片塗抹,即把各種植物當作顏料一樣在綠色的背景上揮灑,這種情況一般會用花卉或花灌木作為色彩的載體以少勝多,即在綠色基調上的合適部位適當地點綴些對比色。這時,我們也可以將建築、小品的色彩加進來,從明度上劃分層次,營造空間效果。
四、背景效果
背景色對植物色彩配置起著重要的作用。遠山、藍天、大面積的水面均可以充當植物色彩的背景,這3種背景色都屬於灰色系,當配置植物作為前景時明度高的色調比較合適,但前景和背景之間應該有適當中明度或低明度的色彩過渡,還要考慮色彩空氣透視的效果。園林景觀中的一些垂直景物,如牆面、綠籬等也會充當植物的背景。這時,要根據背景的色彩特性,來配置植物色彩。如果是暖色調,在磚紅色的牆根或屋底時,作為前景的植物色彩應是暖色。反之,當背景是冷色調時,前景應冷色調。
總之,影響園林景觀色彩設計的因素是多樣的,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園林綠化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在需求多彩、靚麗的綠化效果的同時,也追求色彩豐富的時尚園林景觀在園林設計中,園林植物是園林色彩構建的主體,也是最活躍的因素。植物景觀設計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色彩對比和協調尤為重要,要充分利用植物色相變化,達到最佳的視覺感觀效果,最終形成「春花、夏蔭、秋實、冬翠」完美景象,從而構成一幅和諧的天然畫卷。
Ⅱ 巴洛克園林最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觀形式
巴洛克式園林代表性植物景觀,一是濫用整形樹木,形態愈來愈不自然;利用整形樹木做成的迷園;二是線條復雜化,花園形狀從正方形變為矩形,並在四角加上了各種形式的圖案。花壇、水渠、噴泉及細部的線條少用直線多用曲線。
「巴洛克式園林」是園林學名詞。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
一、巴洛克園林形成背景
巴洛克藝術17世紀首先出現於義大利,可以視為文藝復興的變異,並同文藝復興藝術一樣,廣泛影響了整個歐洲,直到18世紀依然流行。它首先指衍生於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一種建築、雕塑和繪畫風格,後來成為一種泛指的概念,把相應時期的一些音樂、文學、園林藝術也包含了進去,其共同之處在於躍動、華彩、激昂、宏大以及壯闊。
巴洛克建築綜合了文藝復興以來的繪畫、雕塑成就,在變革古典藝術的基礎上追求動感、誇張、奇幻和熱烈的效果。它的特點是一反明快均衡之美,過分表現雜亂無章及繁瑣累贅的細部技巧,喜用太多的曲線來製造出有些騷動不安的效果,裝飾上大量使用灰色雕塑、鍍金的小五金器具、彩色大理石等,竭力顯出令人吃驚的豪華之感。這種藝術手法很自然地體現在了同時期園林建築和景觀構建中。
二、不同國家巴洛克藝術風格各有特色
巴洛克園林的特點隨著建造它的國家的環境而變化。像巴贊所評論,它是「歐洲每一個民族創造最符合自身特點的藝術形式時刻」。人們可以區別出潮流初始時的義大利早期巴洛克園林,達到高潮時的法國盛期巴洛克園林,以及這一風格風靡歐洲、廣為接受,並具有不同特點的晚期巴洛克園林。英國的漢普頓宮、瑞典的德羅特寧霍爾姆宮、俄羅斯的彼得宮等,英國、德國、奧地利、斯堪的維也納等國家都具有不同風格的巴洛克園林。
義大利的早期巴洛克作品是從教堂開始的,其中最偉大的是由馬德曼和貝尼尼設計的聖彼得大教堂。巴洛克風格起源於義大利,發展於法國,傳播到整個歐洲,最終又回到它的故鄉義大利,義大利的晚期巴洛克卡塞塔宮等也是園林史上的瑰寶。
三、巴洛克式園林特徵
巴洛克風格受到盛期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手法的激勵,在園林藝術中這兩者的聯系比建築更密切。巴洛克藝術情緒感很強,熱情、奔放,具有動感,在建築中又時常顯得過分繁瑣,一般意義上,巴洛克園林景觀傳承了盛期文藝復興的基本特點,如台地、中軸線、大階梯、對稱的花床,以及雕像、岩洞、噴泉水景等。但同嚴謹的文藝復興風格相比,明顯走向了不拘一格的誇耀,甚至放縱。
巴洛克園林在幾何式園林中以更多樣、更復雜、更有力的景觀帶來驚奇、聯想和震撼,有更多引發心理波動的戲劇性效果,使園林環境聯系於更豐富的情趣、更多的象徵和熱烈的活動。
庭園洞窟原為巴洛克式宮殿的一種壁龕形式,造成充滿幻想的外觀,後被引入庭園。庭園洞窟採用天然岩石的風格進行處理。這種處理方法與英國風景園的模仿自然手法不同,前者在於標新立異,後者是真正來自酷愛大自然的觀念,是發自內心的欣賞大自然之美的產物。
新穎別致的水景設施,用水力造成各種戲劇效果的一種設施;利用水力奏出風琴之聲,安裝在洞窟之內;驚愕噴水,平常滴水不漏,一有人來便從各個方向噴水;秘密噴水,噴水口藏而不露。
不規則濫用整形樹木,形態愈來愈不自然,利用整形樹木做成的迷園;園林線條復雜化,花園形狀從正方形變為矩形,並在四角加上了各種形式的圖案。花壇、水渠、噴泉及細部的線條少用直線多用曲線。
現代巴洛克風格的特點是景觀設計作品中運用大量的曲線。曲線的花床,如同一支包含水分的畫筆在大地上畫出鮮艷的筆道。用花床限制了大片植物的生長范圍,但是從不修剪植物,這與巴洛克園林的模紋花壇有著本質的區別。用植物葉子的色彩和質地的對比來創造美麗的圖案,而不是主要靠花卉;將這種對比拓展到其他材料,如沙礫、卵石、水、鋪裝等。
Ⅲ 老師布置的美術作業。說要畫有感情有靈性的植物。該怎麼畫。大神幫幫忙
您好,我覺得這話你要理解好再好好畫就行了,感情,就是你要用心畫這幅畫,會有你的個人色彩與魅力,靈性,那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竹子,,,梅花等等吧,或者還有你喜歡的植物,那樣畫出來會有你的心意吧。主要是你的感情,感情有了,畫就活了,懂了嗎
Ⅳ 客廳電視背景牆用玫瑰花的圖案。 可以嗎有什麼忌諱嗎
看你想做什麼樣子的了,有大理石做的,有用石膏板做造型的,電視背回景牆的樣子要看你房子的裝修風答格,這個要搭配的。不然你電視背景牆做的是好看了,和整個室內不協調也不好看啊。 現在大部分都是用石膏板做造型,比較便宜,也挺好看的。也有手繪牆,也有自己貼牆紙、牆貼的。做軟包的話一定要選真皮,好的皮質,輔材也要選好的,不然的話會有甲醛,通風一年也沒什麼用的。
Ⅳ 園林樹木配置的思想淵源和自然背景
我國園林發展經歷的主要歷史階段有:萌芽期→形成期→發展、轉折期→成熟期→高潮期→變革期→新型期。以下是這幾個歷史階段的不同情況和發展過程。
(一)萌芽期
中國園林的興建是從商殷時期開始的,當時商朝國勢強大,經濟發展也較快。文化上,甲骨文是商代巨大的成就,文字以象形字為主。在甲骨文中就有了園、囿、圃等字,而從園、囿、圃的活動內容,可以看出囿最具有園林的性質。在商代,帝王、奴隸主盛行狩獵游樂。《史記》中記載了銀洲王「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蠻鳥置其中。……樂戲於沙丘」.在囿的娛樂活動中不只是狩獵,同時也是欣賞自然界動物活動的一種審美場所。因此說,中國園林萌芽於殷周時期。最初的形式「囿」,是就一定的地域加以范圍,讓天然的草木和鳥獸滋生繁育,還挖池築台,供帝王們狩獵和游樂。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思想領域「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墨、法,雜家等。繪畫藝術也有相當的發展,開拓了人們的思想領域。當時神仙思想最為流行,其中東海仙山和昆侖山最為神奇,流傳也最廣。東海仙山的神話內容比較豐富,對園林的影響也比較大。於是模擬東海仙境成為後世帝王苑囿的主要內容。
(二)形成期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建立了中央集權的秦王朝封建帝國,開始以空前的規模興建離官別苑。這些宮室營建活動中也有園林建設,如《阿房宮賦》中描述的阿房宮「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長橋卧渡,未雲何龍,復道形空,不霽何虹。」
漢代,在同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園林形式--苑,其中分布著官室建築。苑中養百獸,供帝王狩獵取樂,保存了囿的傳統。苑中有觀、有宮,成為建築組群為主體的建築宮苑。漢武帝對,國力強盛,政治、經濟、軍事都很強大,此時大造宮苑,把秦的』日苑上林苑加以擴建。漢上林苑她跨五縣,周圍三百里,「中有苑三十六,宮十二,觀三十五。」建章富是其中最大、最重要的宮城,「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菜方丈、贏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這種「一池三山」的形式,成為後世宮蔸中池山之築的範例。
(三)發展、轉折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屬於園林史上的發展、轉折期。這一時期是歷史上的一個大動亂時期,是思想、文化、藝術上有重大變化的時代。這些變化引起園林創作的變革。西晉時已出現山水詩和游記。當初,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只是用山水形式來談玄論道。到了東晉,例如在陶淵明的筆下,自然景物的描繪已是用來抒發內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園林創作中,則追求再現山水,有若自然。南朝地處江南,由於氣候溫和,風景優美,山水目別具一格。這個時期的園林穿池構山而有山有水,結合地形進行植物造景,因景而設園林建築。北朝對於植物、建築的布局也發生了變化。如北魏官吏茹皓營華林園,「經構樓館,列於上下。樹草裁木,頗有野致。」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南北朝時期園林形式和內容的轉變m園林形式從粗略的模模擬山真水轉到用寫實手法再現山水;園林植物由欣賞奇花異木轉到種草栽樹,追求野致;園林建築不再徘徊連屬,而是結合山水,列於上下,點綴成景。
南北朝時期園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築相互結合組成山水園。這時期的園林可稱作自然(主義)山水園或寫意山水園;佛寺叢林和游覽勝地開始出現。南北朝時佛教興盛,廣建佛寺。佛寺建築可用宮殿形式,宏偉壯麗並附有庭園。尤其是不少貴族官僚舍宅為寺,原有宅院成為寺廟的園林部分。很多寺廟建於郊外、或選山水勝地進行營建。這些寺廟不僅是信徒朝拜進香的勝地,而且逐步成為風景游覽的勝區。此外,一些風景優美的勝區,逐漸有了山居、別業、庄園和聚徒講學的精舍。這樣,自然風景中就滲入了人文景觀,逐步發展成為今天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景名勝區。
(四)成熟期
中國園林在隋、唐時期達到成熟,這個時期的園林主要有隋代山水建築官苑、唐代宮苑和游樂地、唐代自然園林式別業山居和唐、宋寫意山水園、北宋山水宮苑。
1、隋代山水建築宮苑 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在東京洛陽大力營建宮殿苑囿。別苑中以西苑最著名,西苑的風格明顯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園的影響,採取了以湖、渠水系為主體,將宮苑建築融於山水之中。這是中國園林從建築宮苑演變到山水建築富苑的轉折點。
2、唐代宮苑和游樂地 唐朝國力強盛,長安城富苑壯麗。大明宮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萊山獨踞,池周建迴廊400多間。興慶宮以龍池為中心,固有多組院落。大內三苑以西苑為最優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連環。
3、唐代自然園林式別業山居 盛唐時期,中國山水畫已有很大發展,出現了即興寫情的畫風。園林方面也開始有體現山水之情的創作。盛唐詩人、畫家王維在藍田縣天然勝區,利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築點綴,經營了輞川別業,形成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詩情畫意的自然園林。中唐詩人白居易游廬山,見香爐峰下雲山泉石勝絕,困置草堂,建築樸素,不施朱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綉谷花(映山紅),夏有石門雲,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四時佳景,收之不盡。這些尉林創作反應了唐代自然式別業山居,是在充分認識自然美的基礎上,運用藝術和技術手段束造景、借景而構成優美的園林境域。
4、唐、宋寫意山水園 從《洛陽名園記》一書中可知唐、宋宅園大都是在面積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現山壑溪流之勝。點景起亭,攬勝築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橋流水,曲徑通幽,巧得自然之趣。這種根據造園者對山水的藝術認識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現山水真情和詩情畫意的園,稱為寫意山水園。
北宋山水宮苑北宋時建築技術和繪匭都有發展,出版了《營造法式》,興起了界面。政和七年,宋徽宗趙估始築萬歲山,後更名為艮岳,崗連阜屬,西延平夷之嶺,有瀑布、溪澗、池沼形成的水系。在這樣一個山水兼勝的境域中,樹木花草群植成景,亭台樓閣因勢布列。這種全景式的表現山水、植物和建築之勝的園林,就是山水官苑。
(五)我國園林發展的高潮期
元、明、清時期,園林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出現了許多著名園林,如三代都建都北京,完成了西苑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圓明園、清漪園(今頤和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達到園林建設的高潮。
元、明。清是我國園林藝術的集成時期,元、明、清園林繼承了傳統的造園手法並形成了具有地方風格的園林特色。北方以北京為中心的皇家園林,多與離宮結合,建於郊外,少數建在城內,或在山水的基礎上加以改造,或是人工開鑿興建,建築宏偉渾厚,色彩豐富,豪華富麗。南方蘇州、揚州、杭州、南京等地的私家園林,如蘇州拙政園(見附圖),多與住宅相連,在不大的面積內,追求空間藝術變化,風格素雅精巧,因勢隨形創造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景觀效果。
元、明、清時期造園理論也有了重大發展,其中比較系統的造園著作就是明末計成的《園冶》。書中提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相地合宜,造園得體」等主張和造園手法。為我國造園藝術提供了珍貴的理論基礎。
從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個時期,中國園林發生的變化是空前的。園林為公眾服務的思想,把園林作為一門科學的思想得到了發展。這一時期,帝國主義國家利用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建立租界,他們用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在租界建造公園,並長期不準中國人進入。隨著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清朝末年便出現了首批中國自建的公園。辛亥革命後,北京的皇家園囿和壇廟陸續開放為公園,供公眾參觀。許多城市也陸續興建公園,如廣州的中央公園、重慶中央公園、南京的中由陵等新園林。到抗日戰爭前夕,在全國已經建有數百座公園。抗日戰爭爆發直至1949年,各地的園林建設基本上處於停頓狀態。
(六)園林發展新興期
這一時期主要是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營建、改建和整理的城市公園。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事業,把它視為現代文明城市的標志。50多年來城市園林綠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截至1959年全國的綠地面積達128 000h㎡。但是,由於認識上的原因,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走過了一條曲折的道路。「文化大革命」當中,園林綠化首當其沖,慘遭浩劫,遭受嚴重挫折和重大損失。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把園林綠化事業提高到兩個文明建設的高度來抓,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園林綠化事業恢復到了應有的地位,展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使園林綠化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城市公園建設正向縱深發展,新公園的建設和公園景區、景點的改造、充實、提高同步進行,小園和園中園的建設得到重視,出現了一批優秀園林作品。如北京的雙秀園、雕塑公園、陶然亭公園中的華夏名亭園、紫竹院公園中的筠石園,上海的大觀園,南京的葯物園,洛陽的牡丹園等,都取得很大成功。
在公園建設中,以植物為主造園越來越受到重視,用植物的多彩多姿塑造優美的植物景觀,體現了生態、審美、游覽、休息的多種功能。
參考資料:
Ⅵ 有用的植物主題常識課
主題實施背景:
在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但是,這也從未引起過孩子們的注意,雖然孩子們天天接觸這些東西,卻很少思考些什麼問題,於是,想通過這樣的一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共同來關心身邊的一些東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時讓孩子們養成一種喜歡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發現一些自然現象,並想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的學習方法,讓幼兒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識,去結識更多的植物朋友,讓孩子真正喜歡植物,喜歡大自然,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著密切的關系,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
環境創設:
1、 利用季節的特徵,將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種田野里的東西裝飾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讓幼兒似乎置身於美麗的大自然中,從而感受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植物,植物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萌發去探索植物的願望;
2、 在教室內懸掛幼兒自己製作的樹,將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樹林;
3、 開辟小小種植園,讓幼兒每天去觀察一下植物的生長情況,並作些記錄;
4、 布置一個「植物的問題」角落,把幼兒發現的植物問題在牆壁上展示出來,與其他幼兒共同分享、討論;
主題一:幼兒園的小花園
活動(一):我的植物朋友
目標:1、喜歡和老師、小夥伴一起參觀、發現幼兒園的各種植物;
2、嘗試運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看到的植物;
准備:一些花草樹木的圖片
過程:1、和幼兒一起參觀幼兒園的小花園,並布置一項任務:要求每一位幼兒找一棵樹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動室,和幼兒一起討論自己找到了什麼樹做你的好朋友,並說說你的好朋友是什麼樣子的;
3、教師根據幼兒述說,出示相應的圖片,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包括其外形特徵等,如樹的粗細、高矮等;
生成與反思:在帶領一大群的孩子到室外觀察時,總有一部分的孩子游離於集體之外,但是我也分身乏術,只能顧及到我身邊的一些孩子,有一半的孩子圍在我身邊,我們一起找樹,觀察各種植物,還有將近一半的孩子自己在尋找他們的朋友,所以在回到活動室,組織大家討論時,大部分的孩子能講出他所找到的植物朋友,在討論時,有一個小朋友說:「我發現有一棵樹上的葉子都掉光了,而有些樹上的葉子還是綠綠的,這是為什麼呢?」由此引出了下一個活動:「常綠樹和落葉樹」。
活動(二):常綠樹和落葉樹
目標:1、能通過進一步的觀察,了解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之處;
2、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
准備: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葉子
過程:1、再次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發現兩種樹的不同之處,如:葉子;
2、教師小結:人們基本可以從樹的葉子上來區分常綠和落葉樹;
3、請幼兒說說自己還曾經看到過什麼樹,它是常綠樹還是落葉樹,為什麼?
4、延伸活動:請幼兒回家找找周圍的常綠樹和落葉樹,並把它畫下來,最好能說出它的名字。
生成與反思:或許是我太低估孩子們的發現能力,孩子們在尋找兩種樹的特徵時,輕而易舉的就發現:常綠樹的葉子小小的,而且比較硬,徐順成小朋友說:「因為它的葉子長的牢,所以不容易掉下來;」由於告訴孩子們:常綠樹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的,就有一個小朋友說:「不對,這棵常綠樹上也有黃的葉子,為什麼不叫它落葉樹呢?」於是我請孩子們圍到我身邊,請大家一起來說說這棵樹究竟是常綠還是落葉,結果有一個小朋友說出了答案:「這棵是常綠樹,它黃的葉子掉了,新的葉子又長出來了,這樣它一年四季都是綠的,」我及時給予了肯定。其實,有好多的問題,完全可以有孩子自己來回答,讓他們共同來分享各自的經驗,而且,通過這種途徑獲得的經驗,孩子們的記憶特別深刻,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活動(三):有用的樹朋友
目標:1、了解樹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樹;
2、欣賞散文詩,並能對其進行創編;
准備:樹的用途的圖片若干張;
過程:1、提出問題:如果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樹,會變成什麼樣子?(幼兒討論)
2、出示圖片,了解樹的用途;
3、欣賞散文詩《樹真好》;
5、 嘗試將自己了解的樹對人類的用途,編進散文詩里;
生成與反思:在幼兒對樹有了比較多的認識以後,幼兒對散文詩的了解也相對比較容易些,在創編詩歌時,幼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特長,幾乎每一個幼兒都能說出一點樹的用途來,有幾個小朋友編的非常好,馬佳敏說:「樹真好,我可以用樹葉做朵漂亮的花,」徐安說:「樹真好,小朋友可以圍著大樹做游戲,」等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小朋友表達的都非常生動,想像也比較豐富 ,通過這么一個活動,小朋友對樹的感情更深了。
活動(四):我的小花園
目標:1、能利用多種形式製作樹,花,草;
2、熱愛大自然,喜歡植物,並能在日常生活中去保護它;
准備:各種各類紙、筆;剪刀;蠟筆等
過程:1、討論自己想做一個怎麼樣的小花園,准備怎麼做;
2、幼兒製作,教師幫助、指導幼兒,並可和幼兒一起製作,鼓勵幼兒大膽製作;
3、一起布置活動室,將自己的小花園展示出來;
生成與反思:在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製作後,幼兒的思維活躍起來,紛紛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姚佳琪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花園里都畫滿了蘋果樹,大大小小的有四、五棵,我有點好奇,就走過去問她:「為什麼你的小花園里都是蘋果樹呢?」她告訴我:「因為我喜歡蘋果,我想我的花園里都是蘋果樹,我什麼時候想吃就可以去摘,」多麼天真可愛的想法,她把自己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通過繪畫表達出來,這是孩子內心真實的夢,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保護孩子的這種幻想,讓孩子乘著幻想的翅膀自由地飛翔吧!
主題實施情況:由於幼兒園的花草樹木是幼兒最熟悉的,也是最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再帶領幼兒一起去參觀,一起去尋找,幼兒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於是在開展討論時,幼兒就會有好多的東西想說,在說的過程中,幼兒思維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兒從中積累了許多的知識經驗,所以,主題的開展,離不開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主題的內容,必須是幼兒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脫離幼兒實際生活經驗,或者太過深奧的東西,都是幼兒不喜歡的,主題也是比較難開展的。
主題二:綠色菜籃子
活動(一):菜地里的歌
目標:1、區別蔬菜的不同品種,了解更多的蔬菜品種;
2、通過觀察菜地里的蔬菜,認識蔬菜的莖、根、葉、果實;
過程:1、帶領幼兒到農民伯伯的菜地里參觀,說說你認識的蔬菜寶寶的特徵;
2、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蘿卜、茄子、青菜,並通過提問方式讓幼兒了解不同的蔬菜吃的部位也不同;
3、區分幾種容易混淆的蔬菜寶寶,如:菠菜和薺菜、青菜和大白菜;
生成與反思:由於孩子比較多,平時出去的機會比較少,這次帶孩子們到野外觀察孩子們異常的興奮,我們在菜地邊上看到了籬笆,雖然是農村的孩子,現在也很少看到籬笆了,對於書上一直說的籬笆他們終於有了一個實際的觀察經驗;到了菜地,孩子們對正在開花的茄子特別感興趣,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了茄子從開花到結果的過程,也讓孩子們知道了我們平時吃的茄子是它的果子;孩子們在看到紅薯時很興奮,紛紛跑來跟我說:「老師,這個地底下有山芋」,於是,我又和孩子們一起認識了紅薯的莖、葉、根,我還和孩子們一起從泥土裡挖出了一個紅薯,我們回到教室,討論紅薯的吃法,結果孩子們一致同意生吃,於是我們把紅薯洗干凈,切成一片片的分著吃,孩子們可開心了。其實,農村的孩子,對這些東西也並不熟悉,即使平常看到,也沒人告訴他相關的知識,通過老師的梳理,提升,孩子們對這些司空見慣的東西才有了更深的認識。
活動(二):去菜場
目標:1、通過參觀菜場,認識更多的蔬菜寶寶;
2、鼓勵幼兒通過詢問賣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們不認識的蔬菜的名稱、食用方法、食用部位;
3、引導幼兒如何正確詢問別人:有禮貌、表達清楚、大聲的等;
4、能想辦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向賣菜的阿姨、奶奶要一樣蔬菜寶寶帶回去;
准備:照相機
過程:1、布置任務:告訴幼兒我們今天去菜場干什麼,要注意點什麼?(包括路上)
2、去菜場;
3、參觀菜場,教師注意幼兒的表現,並及時指導幼兒正確的處理方法;
生成與反思:孩子們平時或許也經常跟著爸爸或媽媽到菜場買菜,但是和老師一起卻是第一次,所以當菜場的阿姨看到我們一群小朋友,表現出一種很喜歡、很開心的樣子時,我們的孩子感覺很驕傲;一開始他們還有點害羞,但後來他們都很大方地和賣菜的阿姨交談起來,陳皖小朋友第一個拿著一個芋艿問阿姨:「阿姨,這是什麼,」阿姨很開心的告訴了他,接著在我的提醒下,他又問了其他好多的問題,別的小朋友在他的帶頭下也開始大膽地詢問阿姨,由此,他們認識了許多平時不知道的蔬菜;在完成任務時,有幾個小朋友沒有要到蔬菜,回到教室,我問他們怎麼沒有完成任務?他們告訴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有幾個小朋友說:「賣菜的阿姨不理我」,我就問他:「你有沒有主動和阿姨商量呢」,他說:「沒有」,於是我就告訴他,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孩子也比較虛心的接受了
Ⅶ 繪畫用的植物參考書
難道復是《柯蒂斯植物學雜制志》?
英語:The Botanical Magazine;或稱《花園博覽》(Flower-Garden Displayed), 是一本創辦於1787年的插圖類雜志,是目前出版時間最為悠久的植物學雜志。
http://tieba..com/p/2248537505 這里有比較全的圖片,LZ可以去看看
另外,皮埃爾-約瑟夫·雷杜德的《玫瑰圖譜》也不錯: http://tieba..com/p/782888361?pid=8336874921#8336874921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LZ有所幫助O(∩_∩)O哈!
Ⅷ 求大量的人物結構圖,黑白圖,線稿,如何繪畫動物,背景,植物的資源
書店就有啊,《國畫線描》里就有很多古代神仙、怪獸的線描本。最主要的是你要經常畫速寫才行。不然再好的東西你只能臨描,畫不出靈動效果。
Ⅸ 日本足立美術館類似球形綠植是什麼
我還真不清楚,日本主力美術館類似球形綠植的是叫什麼名字?
Ⅹ 描寫大自然植物(一個)優美的片段(帶圖畫)
少年坐在一顆樹下,激動的心臟撲騰了好久才緩下來,抬頭看看四周,才發現,自己所處的地方正是這個超市的最高處,整個城市盡收眼底。
超市三面環山,有兩條路出入。山上的雨水匯成河流,彎彎曲曲,從山上蔓延至下,最終匯成一條大河流向遠處。城市便是沿河而建,分布於河岸兩側。河中船隻往來不休,大橋處便顯得有點擁擠。
遠處,山頭水氣朦朧,有一絲白雲如飄帶般圍繞在半山腰。在鬱郁蔥蔥的綠色背景下,更像一條裙帶...
少年完全忘記了剛才發生的事情,舒了一口氣,抱頭躺在草坪上。
天空藍色透徹,到底是模範城市呀,這樣的城市已經很少了。大大小小的雲團,像一圈圈的蘑菇一般,遠遠近近,大大小小。也只有大自然才會有這樣的手筆。
少年完全被這樣的景色迷住,看了很久,進入了無限的遐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