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沙漠綠植
1. 描寫沙漠的詩句
1、《薊中作》
唐代: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雲昏。
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譯文:
打馬驅馳越過沙漠,長途跋涉來到邊疆。
邊城一帶如此蕭條,日光慘淡白雲昏黃。
身臨沙場爭戰之處,常為胡虜的反復侵擾而憂傷。
胸中不是沒有安邊良策,無奈將帥己得封賞無心邊防。
才如孫吳卻無處施展呀,只好歸來閉門獨自惆帳。
2、《從軍行·吹角動行人》
唐代:王維
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馬嘶亂,爭渡黃河水。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里。
盡系名王頸,歸來報天子。
譯文:
陣陣號角聲,驚醒了正在酣睡的士兵,士兵們開始緊張地准備出發。
敵軍吹響了胡笳,戰馬聞到戰斗的氣息也興奮地嘶鳴起來,雙方搶著渡黃河。
太陽落到沙漠的邊陲,沙漠彌漫戰戰士們的廝殺聲。
戰士們殲滅了敵軍,擒獲了敵酋,把繩子套在他們頸上帶回來獻給天子。
3、《送子由使契丹》
宋代:蘇軾
雲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於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譯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著雲海遙遙相望,何必因為你要遠行又淚濕衣巾。
你不辭勞苦充當信使去冒風雪,為的是要讓異族認識朝廷傑出的精英。
你將在沙漠留戀地回望京都夜月,夢魂定會越過湖山見到杭城春景。
遼國國主若是問起你的家世,可別說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蘇家門庭。
4、《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環佩 一作:環佩)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當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5、《送李將軍赴定州 / 送彭將軍》
唐代:郎士元
雙旌漢飛將,萬里授橫戈。春色臨邊盡,黃雲出塞多。
鼓鼙悲絕漠,烽戍隔長河。莫斷陰山路,天驕已請和。
譯文:
軍中大旗獵獵作響,漢家大將將要揮師出征;看他橫刀立馬,氣吞萬里如虎。關塞悠遠,春風難以企及,未到關前,就已經看不到春色了;關外,風卷沙塵,黃沙彌漫如雲,遮天蔽日。軍中鼓聲,悲壯激越,直達遙遠的沙漠;戍台烽火,阻隔著浩盪的黃河。想到將軍所去之地,在那陰山之北;懾於將軍聲威,入侵的強敵已經求和。
2. 沙漠中常年乾旱,為什麼還是會有綠色植物
因為沙漠底層有地下水。
雖然沙漠表面看似急需要水資源的滋養,但是如果真的有瓢潑大雨連綿不斷的下在這里的話,那麼對於沙漠來說將是一場大災難。由於地勢和氣候長年累月的影響,沙粒之間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結構,一旦有大量的雨水沖刷這種結構將會遭到破壞,失去原有的平衡,沙漠中的綠植也會因為沙土的變動而失去生命。
3. 若塔克拉瑪干沙漠長滿綠植,會對我國的氣候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干沙漠變成草原,說實話對中國整體氣候沒有什麼太大影響,最多會改善塔里木盆地的乾燥狀態,恢復盆地內諸多河流,以及北方地區的部分揚沙天氣可能會有所減少。
至於設想中的,西北地區因此帶來可觀降雨,減緩西北乾旱狀態,太過於理想化,根本不可能實現,畢竟地球上的降雨90%來自於海洋蒸發,剩下的10%中,河流、湖泊佔了一大半以上,而來自於植物的蒸發佔比,可能不足1%,所以妄圖通過「塔克拉瑪乾草原」就形成有效降雨,太過理想化。
其實,不能因為塔克拉瑪干是沙漠狀態,就認為塔克拉瑪乾的存在毫無意義,事實上沙漠地貌也是地球生態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沙漠里的沙子含鐵量比較高,會隨著大氣循環落到海洋里,成為海洋藻類的重要營養來源。
每年落到海洋里的沙塵高達幾十億噸,其中沙漠就提供了近一半以上,而海洋中的藻類是地球上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主力軍,如果沙漠都治理消失了,藻類就會減少繁殖,久而久之影響的可不僅僅是氣候那麼簡單,而是會影響整個地球的生態。
4. 形容沙漠有植物的成語
飛沙走石
沙海連天
沙海茫茫
戈壁沙洲
沙土飛揚
大漠孤煙
荒無人煙
人跡罕至
逶迤連綿
寸草不生
5. 關於沙漠的詩詞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唐 王維《使至塞上》
大漠風沙里,長城雨雪邊。
唐 高適《信安王幕府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唐 李賀《馬詩》
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唐 李白《發白馬》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唐 杜甫《詠懷古跡》
日暮沙漠陲,力戰煙塵里。
唐 王維《從軍行》
關頭落月橫西嶺,塞下凝雲斷北荒。
漠漠邊塵飛眾鳥,昏昏朔氣聚群羊。
唐 崔融《從軍行》
沙飛朝似幕,雲起夜疑城。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唐 王昌齡《從軍行》
晝伏宵行經大漠,雲陰月黑風沙惡。
唐 白居易《縛戎人》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唐 高適《燕歌行》
窮荒絕漠鳥不飛,萬磧千山夢猶懶。
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
唐·岑參
6. 詠沙漠的古詩詞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馬踏清秋.
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薊中作】 唐·高適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邊城何蕭條,白日黃雲昏。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雜曲歌辭·採桑】 唐
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長驅千里去,一舉兩蕃平。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
【高宗時語】 唐
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馳譽丹青。
【邊游錄戍卒言】 唐·於濆
二十屬盧龍,三十防沙漠。平生愛功業,不覺從軍惡。今來客鬢改,知學彎弓錯。赤肉痛金瘡,他人成衛霍。目斷望君門,君門苦寥廓。
【鴛鴦】 唐·盧汝弼
雙浮雙浴傍苔磯,蓼浦蘭皋綉帳幃。長羨鷺鷥能潔白,不隨鸂鶒斗毛衣。霞侵綠渚香衾暖,樓倚青雲殿瓦飛。應笑隨陽沙漠雁,洞庭煙暖又思歸。
【奉陪侍中游石筍溪十二韻】 唐·盧綸
朝日照靈山,山溪浩紛錯。圖書無舊記,鯀禹應新鑿。雙壁瀉天河,一峰吐蓮萼。潭心亂雪卷,岩腹繁珠落。彩蛤攢錦囊,芳蘿裊花索。猿群曝陽嶺,龍穴腥陰壑。靜得漁者言,閑聞洞仙博。欹松倚朱幰,廣石屯油幕。國泰事留侯,山春縱康樂。間關殊狀鳥,爛熳無名葯。欲驗少君方,還吟大隱作。旌幢不可駐,古塞新沙漠。
7. 描寫沙漠的古詩整首
原文: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專長河落日圓。
蕭關屬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出自:使至塞上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翻譯:
輕車簡從將要去慰問邊關,路經的屬國已過居延。
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邊塞,北歸大雁正翱翔雲天。
浩瀚沙漠中孤煙直上,黃河邊上落日渾圓。
到蕭關時遇到偵察騎士,告訴我都護已經到燕然。
(7)詠沙漠綠植擴展閱讀: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原首都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張燕瑾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贊美;此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里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8. 對沙漠描寫的優美詩句
日暮沙漠陲,力戰煙塵里。--從軍行【唐】王維
沙飛朝似幕,雲起夜疑城。蕭綱《隴西行》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白馬篇【魏晉】曹植
身逐塞鴻來萬里,手披荒草看孤墳。擒生絕漠經胡雪,懷舊長沙哭楚雲。--送李將軍【唐】劉長卿
十年通大漠,萬里出長平。寒日生戈劍,陰雲搖旆旌。--橫吹曲辭·出塞【唐】沈佺期
蕭條萬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發白馬【唐】李白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詠懷古跡【唐】杜甫
陰風吼大漠,火號出不得。--古塞下曲四首【唐】貫休
晝伏宵行經大漠,雲陰月黑風沙惡。--縛戎人【唐】白居易
9. 什麼綠植可以更好起到防止沙漠化的作用
像是螞蟻森林種的沙柳、梭梭樹、胡楊、花棒等就能很好起到防止沙漠化的作用,這些植物生長較快、需水量少、同時它們的根系又很強能鎖住沙土和水分,很適合乾旱、將要荒漠化的土地。
10. 有些沙漠里壓根就找不到綠植,那駱駝都是怎麼生存下來的
駝峰中貯存的是沉積脂肪,不是一個水袋。脂肪產生的代謝水被氧化以達到駱駝壽命活動。
除此之外,駱駝的鼻粘膜區域還增加了呼出氣體中水分的重新連接,降低了呼吸損失;濃縮尿液減少了廢物廢物中的水分的消耗;干糞也放置一定量的水作用。駱駝處於長期演進,具有獨特的自適應特徵,可確保身體中的「儲存」水,但也確保身體不過量,這有效地解決了它。沙漠動物中「水」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與此同時,駱駝還有一個典型的動物,適應高溫水短缺環境,供人們學習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