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樁盆景
❶ 貴州刺梨的內容介紹
「一個罐罐,裝些飯飯,不吃飯飯,要吃罐罐 。」
刺梨五月開花,六七八月成長,九月成熟。刺梨從刺球般的花萼膨脹成為青果,然後逐步變成一身金黃、亮綠或斑斕。
花開時,同伴摘下刺梨花給姑娘戴上,密密的嫩刺正好做別針,牢牢地粘住頭發。粉紅或大紅的刺梨花與美麗俊俏的臉蛋相互應襯,花美人更美。摘下嫩葉,夾在書里,把它製成標本,互生的葉片和頂葉組成了優美的曲線。
果熟時,把它摘下,刮掉芒刺,削掉果冠,咬破果實,掏盡籽粒,放進口裡,一股清香沁滿心脾。一嚼,清脆香甜。吃不完,帶回家,一刀橫切,把它放進糖水裡腌後再吃,甜更厚重,香更悠長。吃刺梨也講運氣,有時你會得到一個獨籽的,有時還會有無籽的,凡是這樣的刺梨,肉特厚,味更純。刺梨也不能以貌取之,有的表面像牛屎般的顏色,十分醜陋,但,這樣的刺梨更清香、脆爽、甘甜。如果要喝好酒,把它處理干凈,蒸熟,曬干,放進酒里,浸泡半月。酒清香、涼爽、綿甜。刺梨不但清香爽口,維生素C的含量在植物果實中也是最高的梨營養價值——刺梨維生素C、P和SOD含量均居所有蔬菜水果之冠,其維生素C含量為2500毫克/100克鮮果,是橙子的50倍,獼猴桃的12倍,SOD含量為54000u/100克鮮果 ,有人把它做成果汁上市。
刺梨好吃不好摘。去早了,刺梨還沒熟透,還有青澀味;去晚了,好的又被別人摘走。刺梨樹不高大,但很蓬鬆,要摘到中間的刺梨是很費勁的,你擠它,樹枝上的刺會扎你,你掌握的位置不準確,刺梨上的刺也要扎你。為了吃到上等的刺梨,人們搬凳子、做夾子,拿鉤子。
刺梨長在山邊、路旁、坎沿,它是山的花裙、路的護欄、坎的花衣。它不高大,但十分蓬勃,須根很少,主根發達。如果你將它種活培育成盆景,那是十分珍貴的。樹形蓬勃,主幹滄桑、根莖強勁。
有人把自己譽為刺梨,是取其生命貧賤,性格扎人,有益養身之意。隨之便有了刺梨的文學和畫欄。
總之,貴州刺梨是個寶。
❷ 盆栽刺梨如何測土配方施肥
答:刺梨為薔薇科李屬,落葉小喬木,又名繅絲花。其株形矮小,枝條柔軟,極易造型,且花朵形巧色濃,花瓣粉紅,果子金黃,葉細密而色翠,故被人們視為木本盆栽之佳品。原產我國,廣泛分布於我國亞熱帶偏北的常綠和落葉混交帶的山區、丘陵,主要集中生長在貴州、湖南西北部山區。目前尚屬野生。刺梨株高1米左右,盆栽宜選用花為粉色,果為無刺、無核、大型及黃色的品種。栽培肥水管理措施如下:
(1)選盆刺梨根系深,直根發達,宜用口徑30~40厘米、高40~50厘米的瓦盆或木盆栽植。(2)盆土刺梨耐瘠薄,適應性強,一般栽培後2年便可開花結果。盆栽最好用疏鬆、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此外,多數刺梨品種喜酸性土壤。(3)上盆3月中旬上盆。此時,刺梨的地上部處於休眠狀態,而根系已經活動,有利於先生根後發芽,提高成活率。換盆宜在休眠期進行。(4)施肥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上盆時施入基肥。生長期間每隔10~15天追施復合肥。同時,可在花前、生長後期用尿素、過磷酸鈣等進行根外追肥。(5)修剪盆栽刺梨的造型以多分枝的自然半圓形為佳。修剪應於冬季進行,每株保留5~7個主枝,株高控制在50厘米左右,剪除過密枝、枯死枝、病蟲害枝、干梢及結果2~3年以上枝條;回縮弱枝,剪除萌櫱,保留基部抽生的徒長枝,使之形成結果枝。
❸ 刺梨盆景干葉了怎麼辦
盒景刺梨乾葉了可能是缺水了,拿水瓢澆一下就好啦。
❹ 澳洲「刺梨」事件的起因、經過和造成後果是什麼
1840年,一位南美阿根廷醫生移民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帶來了一個普通的「刺梨」盆景——澳大利亞仙人掌的祖師爺。刺梨顏色碧綠,容易生長,還會開出美麗的花朵,人見人愛。病人就診以後,就順手摘一葉回家,不幾天就生根萌發新株了。刺梨在盆里生長是「矮子」,而插到野外可長到一人高。一些人就把它插在庭院或野地里,任其自由繁衍。於是「如魚得水」的刺梨,就毫不遲疑地竄出圍籬,向茫茫大草原「狂奔猛跑」。「合法入境」第85年的1925年,刺梨已經成為澳洲東部的新霸主——這位新「移民」成了草原和荒漠帶的優勢植物,盤踞了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的24萬平方千米土地。小麥、玉米和牧草等都成了刺梨的「手下敗將」——耕地和牧場被一片片蠶食鯨吞。耕地減少,牛羊沒草吃,農牧民只好撂荒而逃。
❺ 盆栽刺梨施肥技術有什麼特點
刺梨,又名繅絲花,為落葉小喬木。其株形矮小,枝條柔軟,極易造型;且花朵形巧色濃,花瓣粉紅,果子金黃,葉細密而色翠,故被人們視為木本盆栽之佳品。原產我國,廣泛分布於我國亞熱帶偏北的常綠和落葉混交帶的山區、丘陵,主要集中生長在貴州、湖南西北部山區。目前尚屬野生。
刺梨株高1米左右,盆栽宜選用花為粉色,果為無刺、無核、大型及黃色的品種。栽培應著重抓好以下措施:
(1)選盆
刺梨根系深,直根發達,宜用口徑30~40厘米、高40~50厘米的瓦盆或木盆栽植。
(2)盆土
刺梨耐瘠薄,適應性強,一般栽培後2年便可開花結果。盆栽最好用疏鬆、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此外,多數刺梨品種喜酸性土壤。
(3)上盆
3月中旬上盆。此時,刺梨的地上部處於休眠狀態,而根系已經活動,有利於先生根後發芽,提高成活率。換盆宜在休眠期進行。
(4)施肥
掌握「薄肥勤施」的原則,上盆時施入基肥。生長期間每隔10~15天追施復合肥。同時,可在花前、生長後期用尿素、過磷酸鈣等進行根外追肥。
(5)修剪
盆栽刺梨的造型以多分枝的自然半圓形為佳。修剪應於冬季進行,每株保留5~7個主枝,株高控制在50厘米左右,剪除過密枝、枯死枝、病蟲害枝、干梢及結果2~3年以上枝條;回縮弱枝,剪除萌櫱,保留基部抽生的徒長枝,使之形成結果枝。
❻ 人類的「不經意」會誘發哪些潛在的危害
「不經意」亂扔一塊西瓜皮,就導致一位孕婦跌倒而流產;「不經意」亂扔一個沒有熄滅的煙頭,就導致一場森林大火……
生物入侵的案例不勝枚舉。澳洲「刺梨」事件,就是另一個典型例子。
1840年,一位南美阿根廷醫生移民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帶來了一個普通的「刺梨」盆景——澳大利亞仙人掌的祖師爺。
刺梨顏色碧綠,容易生長,還會開出美麗的花朵,人見人愛。病人就診以後,就順手摘一葉回家,不幾天就生根萌發新株了。
刺梨在盆里生長是「矮子」,而插到野外可長到一人高。一些人就把它插在庭院或野地里,任其自由繁衍。於是「如魚得水」的刺梨,就毫不遲疑地竄出圍籬,向茫茫大草原「狂奔猛跑」……
「合法入境」第85年的1925年,刺梨已經成為澳洲東部的新霸主——這位新「移民」成了草原和荒漠帶的優勢植物,盤踞了昆士蘭州和新南威爾士州的24萬平方千米土地。小麥、玉米和牧草等都成了刺梨的「手下敗將」——耕地和牧場被一片片蠶食鯨吞。耕地減少,牛羊沒草吃,農牧民只好撂荒而逃……
澳洲人用傳統的鏟除、刀砍、車壓、火燎和噴葯等方法圍殲刺梨,但顯然收效不大。比如噴農葯,起初刺梨還肥葉枯萎,但根卻不死,不久就「春風吹又生」;後來有了抗葯性,噴葯不僅無效,反而給它撒了水施了肥。
後來,生物學家終在刺梨的老家——阿根廷發現了它的死對頭,一種專吃仙人掌的「卡克勃拉斯特」昆蟲。這種蛾蟲在刺梨株心排卵,孵出的幼蟲吃莖嚙葉,排出有毒糞便,轉眼就讓一棵刺梨「嗚呼哀哉」。第一次成規模放蟲試驗,就消滅了2470公頃的刺梨。1926年更是毀掉40萬公頃刺梨。在「生物防治」10年後的1935年,刺梨災完全被控制——只剩少量刺梨成為點綴澳洲荒漠不可或缺的風景,同時給「卡克勃拉斯特」提供食糧,以免它去危害「他人」。仙人掌、蛾蟲和草原連為一體,使當地的生態環境得到微妙的平衡。
「吃水」不忘「掘井人」——昆士蘭州政府在州的首府布里斯班市,建了「卡克勃拉斯特」蛾蟲紀念碑。
在刺梨「走向澳洲」的起點——那個阿根廷醫生定居的布拉科爾鎮,也建了紀念館,以銘記這場驚心動魄的「生物戰」,警戒後人不要重蹈覆轍。
❼ 大夥覺得刺梨做盆景怎麼樣
Do you think the meteor and the king of fighters
❽ 刺梨是怎樣的
花開時,同伴摘下刺梨花給姑娘戴上,密密的嫩刺正好做別針,牢牢地粘住頭發。粉紅或大紅的刺梨花與美麗俊俏的臉蛋相互應襯,花美人更美。摘下嫩葉,夾在書里,把它製成標本,互生的葉片和項葉組成了優美的曲線。
果熟時,把它摘下,刮掉芒刺,削掉果冠,咬破果實,掏盡籽粒,放進口裡,一股清香沁滿心脾。一嚼,清脆香甜。吃不完,帶回家,一刀橫切,把它放進糖水裡腌後再吃,甜更厚重,香更悠長。吃刺梨也講運氣,有時你會得到一個獨籽的,有時還會有無籽的,凡是這樣的刺梨,肉特厚,味更純。刺梨也不能以貌取之,有的表面像牛屎般的顏色,十分醜陋,但,這樣的刺梨更清香、脆爽、甘甜。如果要喝好酒,把它處理干凈,蒸熟,曬干,放進酒里,浸泡半月。酒清香、涼爽、綿甜。刺梨不但清香爽口,維生素C的含量在植物果實中也是最高的,有人把它做成果汁上市。
刺梨好吃不好摘。去早了,刺梨還沒熟透,還有青澀味;去晚了,好的又被別人摘走。刺梨樹不高大,但很蓬鬆,要摘到中間的刺梨是很費勁的,你擠它,樹枝上的刺會扎你,你掌握的位置不準確,刺梨上的刺也要扎你。為了吃到上等的刺梨,人們搬凳子、做夾子,拿鉤子。
刺梨長在山邊、路旁、坎沿,它是山的花裙、路的護欄、坎的花衣。它不高大,但十分蓬勃,須根很少,主根發達。如果你將它種活培育成盆景,那是十分珍貴的。樹形蓬勃,主幹滄桑、根莖強勁。
❾ 盆栽刺梨換盆時應該怎麼施肥
盆栽刺梨宜選樹體矮小的披散型品種,在落葉後休眠期上盆,一般用直徑30~40厘米的圓盆,盆土用園土4份,腐葉土4份,堆廄肥2份配製而成,每盆加餅肥20~50克,栽時要將根系舒展,栽後澆透水,放在蔭涼處3~5天後轉入正常管理。刺梨一般用叢生灌木型,每株留主枝3~5個,冬季多留一二年健壯枝作結果母枝,對衰老的多年生枝進行短截更新,使萌發新的結果枝,並疏除密生枝、細弱枝及病蟲枝,從樹冠中下部抽生的枝條,要很好保留,作為主要的結果母枝,並使樹冠圓滿緊湊,不密擠。冬季落葉後結合換盆可施基肥,每盆施堆廄肥或餅肥1~2千克。在發芽前追施速效氮肥,每株施尿素20~30克,在開花後及果實生長期,追施磷鉀肥,一般可施餅肥水加1%磷酸二氫鉀,使果大色好。刺梨在果實形成後82天,果皮由綠轉淡黃時,維生素C含量最高,在早晚戴手套採收。
❿ 刺梨子樁大家看看可以做盆景嗎
小時候滿山遍野都是刺梨,現在看不到了。謝謝分享,讓人想起童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