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松鹿盆景

松鹿盆景

發布時間: 2021-03-09 17:55:37

Ⅰ 日本盆景都用什麼土

日本盆景盆製作內容簡介:

喜歡盆景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樹樁盆景最有名,其實日本的樹樁盆景是由中國傳入的,稱「盆栽」。14世紀繪畫中已有出現。1909年,日本盆栽通過倫敦的一次展覽會而傳到西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在歐美流行,並音譯為「bonsai」。現美國、英國、聯邦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都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協會。1980年在日本大阪召開了世界第一屆盆景大會,同時舉行了世界盆景展覽。

樹樁盆景多選用枝葉細小、盆栽易成活、生長緩慢、壽命長、根干奇特的樹種,兼有艷麗花果者尤佳。現已被用作樹樁景樹的約有
160種,除通過人工繁殖外,常從山林野地掘取經多年樵砍後留下的老乾樹樁培養。樹樁盆景千姿百態,可歸納為直干、斜干、曲干、卧干、懸崖、枯乾、連根、附石、叢林等形式。培養土以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又能保肥的為最佳。盆景的製作有以修剪為主的整形法和用金屬絲或棕絲扎縛枝幹彎曲成一定形狀、再經逐年細致修剪成型等方法,並有不同的地方風格。

樹樁盆景成型後須精心養護。其中,修剪是促進或控制樹樁生長,使之保持一定姿態的重要措施。凡枝葉成片,層次分明的樹樁,要經常疏剪或短截,以控制擾亂姿形的枝條。松類可摘去全部或部分主芽,使梢變短。闊葉樹類的修剪,因樹種及開花結實習性而有不同。施肥不宜過多,但需勤施,以保持植株葉茂花繁,健壯而不徒長。花、果樹樁需肥較大,且須增施磷、鉀肥。澆水量依氣候、樹種、物候期及盆的質地不同而異,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度。對產自高山的松柏、杜鵑等還需經常行葉面噴水。視盆景規格大小隔1~5年換盆一次。換盆時須除去部分舊土,剪去周圍及底部的一些老根,加入新培養土,重新種植。此外,還須採取防治病蟲害和防寒、遮蔭等養護措施。

Ⅱ 除了魯迅故里,烏篷船,在你心目中紹興還有那些標簽

作者:小蔥拌豆腐

本文系傳媒麻辣燙創作坊原創

#了不起的城市#大家都知道「魯迅」這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它是周樹人的筆名。凡是到紹興旅遊的人,都不會不來魯迅故里。

三味書屋就比百草園有趣多了。魯迅的桌子上刻著一個「早」字。中間的那張桌子是老師講課用的。還有一個後園,園子里長著臘梅樹。孩子們最喜歡去折臘梅花,或者捉了蒼蠅喂螞蟻,看螞蟻把蒼蠅慢慢地吃掉。

三味是指:「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到了書塾,讀書就是孩子們的生活。他們要天天面對著既無趣又不懂的書本,一遍遍的誦讀。而且沒有雙休日,多麼無聊啊!若是我這樣的乖乖女,也寧可和魯迅一起去後園里玩,寧可聽先生大叫:——

「人都到那裡去了!」

迅哥兒的童年有苦有樂,有笑有淚,屬於平常人的童年。也許,我們都是這樣在生活吧……

Ⅲ 沈銓的藝術成就

對日本國畫壇影響深遠
雍正九年(1731)應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鄭培、高鈞等東渡日本,歷時3年,形成「南蘋派」寫生畫,深受日人推崇,被稱為「舶來畫家第一」,從習畫者頗多,日本江戶時代長崎畫派即在其影響下形成,尤以圓山應舉最為著名。歸得金帛散給友朋,橐仍蕭然。 傳世作品有《五倫圖》、《柳陰驚禽》、《秋花狸奴圖》、《盤桃雙雉圖》、《松鶴圖》、《梅花綬帶圖》、《鶴群圖》、《松鹿圖》等。78歲高齡所作的《雙鶴圖》,構圖飽滿,筆力雄健,被譽為晚年精品。事跡收錄於清朝《國朝畫識》、《畫友錄》、《清畫家詩史》、《清朝書畫家筆錄》。《練水畫徵補錄》記載,沈銓「字南屏,擅花鳥,侍御灼之後。」
沈銓研究會
駐地
浙江省德清縣新市鎮南昌街103號
成員
顧問:楊靜龍 汪孔祥 王勤華 許哲鋒 寇 丹 嵇發根 邱鴻炘
會長:朱金彪
副會長:沈美玉 韋秀程 賈建忠
秘書長:韋秀程(兼)
理事: 姚應財 沈乃錚 汪澗松 許德明 凌新華 「沈銓畫軒」位於新市鎮西河口風景區。會仙橋南堍,南昌街103號,一座兩層樓房內。畫軒由中國新市沈銓研究會(籌)主辦。2008年1月25日正式對外開發。畫軒分上下兩層。
下層展示「清史稿-藝術沈銓錄」, 沈銓肖像,《聽雨軒雜記》中部分摘錄;展出18幅沈銓作品(仿),中間八仙桌、茶幾、椅子、花架、盆景顯得十分古樸優雅。吸引不少遊客欣賞、攝影留念。
上層繼續展出沈銓12幅作品(仿)外,中間設畫桌一張,擺放文房四寶,為廣大書畫愛好者、藝術家提供一個書畫藝術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使之紛紛抒發情懷,留下墨寶。這里又是沈銓研究會(籌)辦公室,刊物《沈銓研究》就在這里編輯。
沈銓畫軒以德會友,以藝會友。 研究會出版有《沈銓研究》學術刊物。

Ⅳ 遲月亭的楊小樓大殮舉行

1938年2月28日,農歷戊寅年正月廿九日:楊小樓大殮舉行
本日楊小樓大殮舉行。
楊家在出殯的前三天就在和平門外南新華街師范大學門前的大道上,亮出了一份五丈五尺長,一丈多高的64杠的大罩,罩架子上掛了紅緞金線綉滿「百壽圖」的罩片,頂上安了80公分高的金箔罩漆的大「火焰」,罩架上蓋的四角,都向外探出一個「草龍」,成為「獸頭龍口」,龍口「銜」著一串編織的花穗,每綹花穗上拴著一個「荷葉帽」、八個小金葫蘆和五個不同的「花拍子」。十分華貴。杠罩的四角各放置一座紅漆木質的執事架,上面插了紅、藍兩色不同的「撥旗」,上書「崇文門外廣興杠房」字樣。大杠大罩的旁邊還亮出了一付32抬的「小請兒」,即出堂用的小杠。這份大杠誠可謂富麗堂皇,氣派極矣。引起了許多過往行人駐足圍觀。
按老北京的風俗習慣,喪家一亮杠亮罩,就是即將出殯的信號。緊跟著,在楊氏殯列即將經過的要路口便道上,相繼搭起了高大的路祭棚三座,一為劇場公會全體同人路祭棚,設在西珠市口當行商會門前的空地上,將由各劇院選派代表三人守候公祭。二為梨園公會全體同人路祭棚,設在第一舞台門前。三為內外行親友聯合路祭棚,設在虎坊橋京華印書局門前。這些路祭棚均為平棚起尖子,一殿式的起脊大棚,棚口均搭了素彩毗盧帽式的花牌樓,設了官鼓大樂,擺上了對兒門鼓、對鑼架、對官鼓、對號筒。棚口兩旁的執事架上插著四對金執事,計金立瓜、金鉞斧、金天鐙、金兵拳各一對;四對不同圖案的大旗,計清道旗、飛虎旗、飛龍旗、飛鳳旗各一對。棚內正面放了披有虎皮的「如意亮轎」一乘,當做被祭奠者的靈位,前面還扎了素彩靈龕一座。前邊是大型供案,上面設置了香爐、蠟扦、花筒、供碗。棚壁上掛滿了輓聯、匾額、挽幛、花圈、相間有不同的四季花盆,尺頭桌子等紙活冥器。給人一種極為庄嚴肅穆的感覺,哀戚油然而生。
楊宅即將出大殯的消息,人人奔走相告,四九城的居民,尤其是南城一帶的居民都憋足了勁頭等著瞧熱鬧,都說:「這可是一出好戲,所有的名角都要上場亮相,這張票可是千金難買!」當年,瞧大殯幾乎是北京人的一種「文化娛樂」,本來,喪葬禮俗本質上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果然,楊氏的大殯成為萬人空巷之舉。一般平民,一早就扶老攜幼地佇立街頭,那些有錢有閑人家早在殯列即將經過的地方,找個茶點鋪或飯莊子的樓上,訂個臨窗的好座,屆時居高臨下,邊吃邊看,將這盛大宏壯的喪禮盡收眼底。
楊氏喪居前門外笤帚胡同,巷子較窄,不便直接上大杠。所以,他的靈柩被抬出喪居之後,先在門口上32人抬的「小請兒」。由孝女榮桂身穿重孝,左手打著金鉤龍鳳「銜」掛的引魂幡,在眾多親友、梨園界同人擁簇之下,到南新華街北頭師范大學門前換升大杠。這時最前頭的儀仗已經穿過西河沿,進入前門大街了。
楊氏靈柩上了大杠,扣上了一卷紅緞「百壽圖」的大官罩。孝女榮桂跪在拜墊上,以左手在一塊糊成一套《金剛經》的沙板磚上摔了「吉祥盆」,大喊一聲:「爸爸哎!」遂被攙起,全體孝屬及執紼的近親友便跟著一起高聲舉哀,這時,燒了一所紙扎的小四合房。被請來揚紙錢的「一撮毛」此刻大顯身手,趁著紙活的火勢,一連揚了三把紙錢,頓使漫天皆白,良久不能落地。有許多小孩,甚至老年人都湊過去,伸手接搶那些尚未落地的紙錢,說是用這種紙錢擦拭面部或身上的疥癬,當可霍然。此說雖然屬無稽,但無意間卻為喪禮壯大了聲勢和場面。
楊氏是漢旗人,故按民族風俗習慣用了「五半堂」的漢執事。傳統的漢執事以半堂為基數,每半堂有不同三色的幡、傘6把;金執事4對至8對。再加花圈、輓聯、松活,紙活、響器、僧道及執紼送殯的親友,殯列排出足有三里地之遙,可謂壯觀極矣。其殯列順序大體上是:最前為「北京特別市梨園公會」旗幟一對。由「龍套」演員擎舉開道。繼之為紙糊的戴盔披甲,面目猙獰的開路鬼、打道鬼一對,各持鞭棍,立於「虎皮石」的立座上,座下有木輪,由人推之而行。紙糊的獨角獬——噴錢獸一隻。高七尺,走在開路鬼、打道鬼的中間。一人從「獸」後豁口裡填紙錢,使之從前面口內吐出。意為替亡蓄留下買路錢。紙糊的頭戴烏紗,身穿大紅,左腿躍起,手舉寶劍高過頭頂,作斬妖姿勢的「判官」,高近一丈,頭頂上還飛舞著一隻蝙蝠,蓋為臂上一彈簧所系。松活一堂:系右安門外豐台花廠的傑作。七、八尺高的松獅子一對;一丈一的松亭一對;松鶴、松鹿(鶴鹿同春)一對;松人(和合二仙)一對。共用28人杠抬以行。紙活金童玉女,金童執黃綾幡;玉女提引爐,作接引狀。由二人擎舉而行。意為神佛所派的使者接引亡靈升天。紙活四季花盆,碧桃、芍葯、牡丹、佛座蓮、縐菊、桂花、臘梅、迎春各一盆,其盆糊成白磁狀,上繪山水、人物、間有書法題詩。下支紅漆木架。人夫各抱一盆以行。紙活尺頭桌子,上擺金山銀山(盆景)、綢緞衣料、道裝雲履、道壇法物、古玩陳設、文房四寶等,各二夫一抬。紙糊當年進口汽車一輛,駕駛樓內糊一身穿長袍,頭戴禮帽的青年司機,手把方向盤。車前車後各掛一車牌,牌號為「北京147」。因楊宅電話為「南局147」,故借用於車牌。 京彩局以素彩紮成的「匾額亭」,古典宮殿式的頂蓋,敞門,下為須彌座,座上穿以木杠,4人肩抬以行。亭內放置受吊期間各界贈送的匾額。共13座,其順序為:1、曹錕挽;2、高凌霨挽;3、江朝宗挽;4、吳佩孚挽;5、張水淇挽;6、寧夔揚挽;7、冷家驥挽;8、北京市商會挽;9、北京市慈善團體聯合會挽;10、妙峰山頭嶺茶棚北京天津眾承辦挽;11、長安大戲院董事會挽;12、北京市梨園公會挽;13、醜行同人挽。匾額就有數十方。選錄如下:
一、閬宛歸真——曹錕
二、廣陵絕響楊伶小樓,藝術超敻,名溢京外,尤重義行,山東留京鄉人,哀其永逝。請為書額惋之——吳佩孚
三、千秋絕響——高凌霨
四、聲絕雲璈——張水琪
五、天上人間——冷家驥
六、名聞中外——江朝宗
七、黃鍾息焉——寧夔楊
八、藝術絕響——北京市商會
九、惠及災黎——北京市慈善團體聯合會
十、白雪誰賡——長安大戲院董事會
十一、藝術超群——北京梨園公會
十二、善容頓渺——妙峰山頭嶺茶棚北京天津眾承辦
十三、吾道同悲——余叔岩
十四、老成凋謝——梅蘭芳
十五、成仙極樂——蕭長華
十六、英名尚在——孫毓堃
十七、碩望猶存——丁躍龍
十八、壽高德重——梁仲達
十九、將星光沉——萬子和、蕭振川
二十、酷此胡天——安厘之
二十一、藝壇星殞——戴蘭生
二十二、閬苑歸真——賈蘭亭
二十三、音容宛在——魏子丹
二十四、德隆望重——郝壽臣
二十五、南極星沉——李一車
二十六、典型永存——全民報社
二十七、國劇宗師——胡毓坤
二十八、猶存典型——遲月亭
二十九、果證菩提——二十三處寺院方丈
三十、天上修文——李萬春
三十一、望隆山斗——張彬舫
三十二、典型失我——天津梨園公會
三十三、黃鍾毀棄——慶親王
三十四、吟嘯涅盤——王守信
三十五、蓬島歸真——長安戲院張寰如
三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成部——王仲錦
三十七、抱道長游——程連璞、程連璧
三十八、永護白雲——白雲觀監院安世霖
三十九、典型宛在——永勝社同人
四十、拂袖西歸——馬麗華 各界贈送的輓聯85幅,俱以紅漆竹桿高高挑起,一夫擎舉上聯,一夫擎舉下聯,兩並排對正,緩步而行。其中不乏佳作,為殯儀烘托著哀戚氣氛。例如:
北京市社會局公益救濟股同人挽曰:「法曲接俞譚,定場管弦推賀老;元昔協鍾呂,超時歌舞媲蘭陵。」
北京市慈善團體聯合會主席胡恩元等挽曰:「天寶事那堪重論,勝朝兩代承殊遇;廣陵散有誰詞響,梨園千載仰新聲。」
北京進報社挽曰:「菊徑荒涼冥漠秋郊悲泣雨;蓉城縹渺蒼茫野陌帳春風。」
武田南陽挽曰:「執牛耳五十年間,昔時局閣鵷班舞罷干戚娛帝戚;攀龍顏九重天上,比日鯉庭燕寢歌殘薤露悵春風。」
吳菊痴挽曰:「人曲各千秋,任教地老天荒大名永在;悲歌同一夢,忽然山頹木壞吾道其孤。」
晨報社同人挽曰:「擬垓下聲容,不復舉頭明月夜;向江南風景,何堪回首落花時。」
齊如山挽曰:「齒德均尊,猶執恭維族誼;形神雖逝,尚留青白著鄉評。」
陸秋岩挽曰:「菊壇星殞,永存典型光史頁;藝人其萎,一代宗師返道山。」 輓聯群後面是民族傳統儀仗——漢用「五半堂」執事。
第一半堂:「鑼九對兒」:四方形藍底紅邊、紅字的清道旗一對;四方形紅邊白底彩色圖案的飛虎旗、飛龍旗、飛鳳旗各一對。均由頭戴青荷葉帽,身穿綠駕衣的執事夫高舉,緩行。虎頭牌——「迴避」、「肅靜」牌各一對。「格漏」、粉棍、鳴鑼,各一對。紅雲緞綉花幡、傘各6把。
第二半堂:木質金箔罩漆的三尖刀、馬蹄刀、偃月刀、象鼻刀。各一對。藍雲緞綉花幡、傘各6把。
第三半堂:木質金箔罩漆的「八寶槍」8對:金輪槍、金螺槍、金傘槍、金蓋槍、金花槍、金罐槍、金魚槍、金長槍。各一對。白雲緞綉花幡、傘各6把。
第四半堂:木質金箔罩漆的金立瓜、金鉞斧、金兵拳、金指掌、金卧瓜、金皮塑、金督。各一對。青雲緞綉花幡、傘各6把。
第五半堂:紫雲緞綉花幡、傘各6把。 孝屬的後邊便是64名頭戴青氈荷葉帽、插著紅雉翎、身穿綠駕衣的杠夫,抬著一付五丈五尺長的巨杠,上扣一卷嶄新「百壽圖」的大官罩。由兩名穿孝的杠頭,以打響尺的形式指揮前進。四角還有拉著罩上黃綢的4名杠夫。他們俱向後拽,成為一順邊的形式。杠的兩側各有4名杠夫扛著紅、藍兩色的撥旗簇擁前行。杠後有25名執事夫組成的後扈(後擁),均手舉木質金箔罩漆的「金執事」(古代兵器模型)5人一排,共為五排,均以湖色綢子將金執事連綴起來,表示護靈。
楊氏為梨園公會的董事長,故該會由七行七科公推代表致祭。伴宿送庫時,各行、科公推代表各十人參加弔祭送聖;出殯之日則每行、科各加派代表6人,共計224人,於9時余齊集楊宅,先行參靈後,再參加執紼。行至西珠市口當行商會門前的路祭棚,全體代表將楊氏遺像請至棚內靈座上致祭後,仍繼續執紼前行。劇場公會則每單位推舉代表3人,由劇場公會主席郝錦川率領,在虎坊橋京華印書局門前的路祭棚內致祭。內外行親友則在第一舞台前的路祭棚內致祭。每祭均設祭筵一桌,由主祭人上香、獻爵、焚帛,再由僧道誦經品咒,異常隆重。沿途各商號、住戶所設的茶桌、路祭桌約三百餘處,均由以榮桂為首的孝眷一一叩首致謝。大殯經由騾馬市大街、菜市口、丞相胡同,官菜園上街、自新路,過上清觀,而達龍泉寺。屆時,該寺兩序大眾均身披袈裟執香在山門前迎靈。這是對任何齋主死後來此停靈所未有過的禮儀。
因堪輿家勘測認為永定門外塋地因「方向不利」,當年不宜下葬,故暫厝陶然亭龍泉寺廟內,俟明年再卜吉告窆。

Ⅳ 丁永利的事件

楊家在出殯的前三天就在和平門外南新華街師范大學門前的大道上,亮出了一份五丈五尺長,一丈多高的64杠的大罩,罩架子上掛了紅緞金線綉滿「百壽圖」的罩片,頂上安了80公分高的金箔罩漆的大「火焰」,罩架上蓋的四角,都向外探出一個「草龍」,成為「獸頭龍口」,龍口「銜」著一串編織的花穗,每綹花穗上拴著一個「荷葉帽」、八個小金葫蘆和五個不同的「花拍子」。十分華貴。杠罩的四角各放置一座紅漆木質的執事架,上面插了紅、藍兩色不同的「撥旗」,上書「崇文門外廣興杠房」字樣。大杠大罩的旁邊還亮出了一付32抬的「小請兒」,即出堂用的小杠。這份大杠誠可謂富麗堂皇,氣派極矣。引起了許多過往行人駐足圍觀。
按老北京的風俗習慣,喪家一亮杠亮罩,就是即將出殯的信號。緊跟著,在楊氏殯列即將經過的要路口便道上,相繼搭起了高大的路祭棚三座,一為劇場公會全體同人路祭棚,設在西珠市口當行商會門前的空地上,將由各劇院選派代表三人守候公祭。二為梨園公會全體同人路祭棚,設在第一舞台門前。三為內外行親友聯合路祭棚,設在虎坊橋京華印書局門前。這些路祭棚均為平棚起尖子,一殿式的起脊大棚,棚口均搭了素彩毗盧帽式的花牌樓,設了官鼓大樂,擺上了對兒門鼓、對鑼架、對官鼓、對號筒。棚口兩旁的執事架上插著四對金執事,計金立瓜、金鉞斧、金天鐙、金兵拳各一對;四對不同圖案的大旗,計清道旗、飛虎旗、飛龍旗、飛鳳旗各一對。棚內正面放了披有虎皮的「如意亮轎」一乘,當做被祭奠者的靈位,前面還扎了素彩靈龕一座。前邊是大型供案,上面設置了香爐、蠟扦、花筒、供碗。棚壁上掛滿了輓聯、匾額、挽幛、花圈、相間有不同的四季花盆,尺頭桌子等紙活冥器。給人一種極為庄嚴肅穆的感覺,哀戚油然而生。
楊宅即將出大殯的消息,人人奔走相告,四九城的居民,尤其是南城一帶的居民都憋足了勁頭等著瞧熱鬧,都說:「這可是一出好戲,所有的名角都要上場亮相,這張票可是千金難買!」當年,瞧大殯幾乎是北京人的一種「文化娛樂」,本來,喪葬禮俗本質上就是一種文化現象。果然,楊氏的大殯成為萬人空巷之舉。一般平民,一早就扶老攜幼地佇立街頭,那些有錢有閑人家早在殯列即將經過的地方,找個茶點鋪或飯莊子的樓上,訂個臨窗的好座,屆時居高臨下,邊吃邊看,將這盛大宏壯的喪禮盡收眼底。
楊氏喪居前門外笤帚胡同,巷子較窄,不便直接上大杠。所以,他的靈柩被抬出喪居之後,先在門口上32人抬的「小請兒」。由孝女榮桂身穿重孝,左手打著金鉤龍鳳「銜」掛的引魂幡,在眾多親友、梨園界同人擁簇之下,到南新華街北頭師范大學門前換升大杠。這時最前頭的儀仗已經穿過西河沿,進入前門大街了。
楊氏靈柩上了大杠,扣上了一卷紅緞「百壽圖」的大官罩。孝女榮桂跪在拜墊上,以左手在一塊糊成一套《金剛經》的沙板磚上摔了「吉祥盆」,大喊一聲:「爸爸哎!」遂被攙起,全體孝屬及執紼的近親友便跟著一起高聲舉哀,這時,燒了一所紙扎的小四合房。被請來揚紙錢的「一撮毛」此刻大顯身手,趁著紙活的火勢,一連揚了三把紙錢,頓使漫天皆白,良久不能落地。有許多小孩,甚至老年人都湊過去,伸手接搶那些尚未落地的紙錢,說是用這種紙錢擦拭面部或身上的疥癬,當可霍然。此說雖然屬無稽,但無意間卻為喪禮壯大了聲勢和場面。
楊氏是漢旗人,故按民族風俗習慣用了「五半堂」的漢執事。傳統的漢執事以半堂為基數,每半堂有不同三色的幡、傘6把;金執事4對至8對。再加花圈、輓聯、松活,紙活、響器、僧道及執紼送殯的親友,殯列排出足有三里地之遙,可謂壯觀極矣。其殯列順序大體上是:最前為「北京特別市梨園公會」旗幟一對。由「龍套」演員擎舉開道。繼之為紙糊的戴盔披甲,面目猙獰的開路鬼、打道鬼一對,各持鞭棍,立於「虎皮石」的立座上,座下有木輪,由人推之而行。紙糊的獨角獬——噴錢獸一隻。高七尺,走在開路鬼、打道鬼的中間。一人從「獸」後豁口裡填紙錢,使之從前面口內吐出。意為替亡蓄留下買路錢。紙糊的頭戴烏紗,身穿大紅,左腿躍起,手舉寶劍高過頭頂,作斬妖姿勢的「判官」,高近一丈,頭頂上還飛舞著一隻蝙蝠,蓋為臂上一彈簧所系。松活一堂:系右安門外豐台花廠的傑作。七、八尺高的松獅子一對;一丈一的松亭一對;松鶴、松鹿(鶴鹿同春)一對;松人(和合二仙)一對。共用28人杠抬以行。紙活金童玉女,金童執黃綾幡;玉女提引爐,作接引狀。由二人擎舉而行。意為神佛所派的使者接引亡靈升天。紙活四季花盆,碧桃、芍葯、牡丹、佛座蓮、縐菊、桂花、臘梅、迎春各一盆,其盆糊成白磁狀,上繪山水、人物、間有書法題詩。下支紅漆木架。人夫各抱一盆以行。紙活尺頭桌子,上擺金山銀山(盆景)、綢緞衣料、道裝雲履、道壇法物、古玩陳設、文房四寶等,各二夫一抬。紙糊當年進口汽車一輛,駕駛樓內糊一身穿長袍,頭戴禮帽的青年司機,手把方向盤。車前車後各掛一車牌,牌號為「北京147」。因楊宅電話為「南局147」,故借用於車牌。
京彩局以素彩紮成的「匾額亭」,古典宮殿式的頂蓋,敞門,下為須彌座,座上穿以木杠,4人肩抬以行。亭內放置受吊期間各界贈送的匾額。共13座,其順序為:1、曹錕挽;2、高凌霨挽;3、江朝宗挽;4、吳佩孚挽;5、張水淇挽;6、寧夔揚挽;7、冷家驥挽;8、北京市商會挽;9、北京市慈善團體聯合會挽;10、妙峰山頭嶺茶棚北京天津眾承辦挽;11、長安大戲院董事會挽;12、北京市梨園公會挽;13、醜行同人挽。匾額就有數十方。選錄如下:
一、閬宛歸真——曹錕
二、廣陵絕響楊伶小樓,藝術超敻,名溢京外,尤重義行,山東留京鄉人,哀其永逝。請為書額惋之——吳佩孚
三、千秋絕響——高凌霨
四、聲絕雲璈——張水琪
五、天上人間——冷家驥
六、名聞中外——江朝宗
七、黃鍾息焉——寧夔楊
八、藝術絕響——北京市商會
九、惠及災黎——北京市慈善團體聯合會
十、白雪誰賡——長安大戲院董事會
十一、藝術超群——北京梨園公會
十二、善容頓渺——妙峰山頭嶺茶棚北京天津眾承辦
十三、吾道同悲——余叔岩
十四、老成凋謝——梅蘭芳
十五、成仙極樂——蕭長華
十六、英名尚在——孫毓堃
十七、碩望猶存——丁躍龍
十八、壽高德重——梁仲達
十九、將星光沉——萬子和、蕭振川
二十、酷此胡天——安厘之
二十一、藝壇星殞——戴蘭生
二十二、閬苑歸真——賈蘭亭
二十三、音容宛在——魏子丹
二十四、德隆望重——郝壽臣
二十五、南極星沉——李一車
二十六、典型永存——全民報社
二十七、國劇宗師——胡毓坤
二十八、猶存典型——遲月亭
二十九、果證菩提——二十三處寺院方丈
三十、天上修文——李萬春
三十一、望隆山斗——張彬舫
三十二、典型失我——天津梨園公會
三十三、黃鍾毀棄——慶親王
三十四、吟嘯涅盤——王守信
三十五、蓬島歸真——長安戲院張寰如
三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成部——王仲錦
三十七、抱道長游——程連璞、程連璧
三十八、永護白雲——白雲觀監院安世霖
三十九、典型宛在——永勝社同人
四十、拂袖西歸——馬麗華

Ⅵ 關於魯迅烏蓬船的問卷

毛澤東曾說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因為紹興從古至今的名人太多了,勾踐、王羲之、陸游、徐渭、徐錫麟、秋瑾、魯迅、周恩來等。他們不僅為紹興寫下殘暴的歷史簡章,還留下了眾多的留念地,供後人尋訪瞻仰,懷念憑吊。

紹興的著名旅遊景點異常多,以王羲之《蘭亭集序》而馳名的蘭亭,因陸游、唐婉的戀情悲劇而令人嘆氣的沈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魯迅故居,以及柯岩風景區、吼山風景區、大禹陵、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等。

到紹興不坐烏篷船,即是不到過紹興。紹興的風土著土偶情,以烏蓬船、烏氈帽、烏乾菜這「三烏」為代表,積淀了豐盛的文明內涵並浮現奇特的處所風度,令人敬慕嚮往。
景點先容
百草園
百草園是周家的後園,佔地近2000平方米,原來是新台門周姓十來戶人家共有的一個菜園。各個房族在這個園里都種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塊秋後還用來做曬場,但因園大草深而顯得有些荒漠。園分大小,大園在南,西邊有一垛長達44米,高約 1米的泥牆。泥牆南端有塊界碑,這就是被魯迅稱作「有無窮趣味」的「短短的泥牆」了。

這是魯迅童年時期的樂園,常來遊玩嬉戲。這個荒涼的園子,不僅瓦礫成堆,雜草叢生,而且有樹木、藤蔓和飛鳥爬蟲。你一定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吧!「紫紅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潤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即便現在已難尋舊蹤,但文中的濃重的生活情趣仍然帶給你豐富的想像。百草園易主朱家之後,小園中的平川壘起了假山,並構築了魚池和花廳,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堅持原樣。
東湖
東湖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岩洞、石橋、湖面奇妙聯合,成為著名園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形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游覽業界人士公認的常見的「湖中之奇」。日本旅遊機構交通公社,曾在同時游歷過杭州西湖與紹興東湖的日本遊客中作過問卷考察,對東湖的印象超過西湖,可見對東湖的贊美並非紹興人的自我感到。

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當前,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採取特別的取石方式,搬走了半座青山,並造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廣泛深刻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構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凈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目光獨到,應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由百年的人工打扮,成為一處鬼斧神工的山水大盆景。

沈園
沈園位於魯迅中路,從魯迅祖居門前穿梭復興路往東不出二百米。沈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初成時范圍很大,佔地七十畝之多,是紹興古城內著名的古園林。沈園為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人花園,故有「沈氏園」之名。沈園在1963年被斷定為浙江省文物維護單位。

沈園在宋代(960-1279)已是紹興著名的園林。據說,從前的沈園比當初大幾倍,是一位姓沈的名流所建,故名沈園。因為園內建有樓台亭閣,假山池塘,環境精美,中國歷代文人墨客常來此游覽,賦詩作畫。

園中的葫蘆池、宋井、土丘三處為宋代陳跡,東北角的兩經清代(1644一1911)修築已按原貌修復,並開拓了陸游紀念堂。同時,沈園用挖掘出來的宋代磚塊,堆砌了一堵「沈園遺物壁」,壁旁立碑一塊,將中國著名宋詞研討專家夏承燾先生寫的陸游《釵頭鳳》鐫刻於碑上,背面是陸游與唐琬相遇40年後,陸游重遊沈園而賦的一首詩。

蘭亭
蘭亭,地處紹興城西南25華里的蘭渚山下,與禹陵、東湖並破為紹興市郊三大著名風景點之一,始終因書法名作《蘭亭集序》而名聞國內外;近十幾年中,因「蘭亭書法節」的連續舉行而申明更盛。

小蘭亭為一四角碑亭,內有康熙帝御筆「蘭亭」二大字的石碑。流觴亭北方有可視為蘭亭中心之優美的八角形「御碑亭」,建於高一層的石台上,亭內御碑高3丈、寬1丈,正面刻有康熙摹仿的《蘭亭集序》全文,反面刻有乾隆帝親筆詩文:《蘭亭即事》七律詩。亭後有略微高起的山岡,借景十分幽美。園內東北有安頓王羲之像之祠堂「右軍祠」,內有一幅王羲之愛鵝構想圖,其南有以迴廊繚繞的方形「墨華池」與墨華亭,四周迴廊牆上鑲有唐宋以來歷代書法名家所書《蘭亭集序》之石刻。在古蘭亭的茂林修竹中,建有「蘭亭書法博物館」。該館佔地十餘畝,其修建作風和顏色,能與蘭亭古建造容為一體。館內除珍藏和展出古今書法精品外,還設有書藝交換廳,並按期每年在清明節舉辦書法大會,仿效古人曲水流觴雅事。

西施故里

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為紀念西施,前人在西施故里建造了西施殿。位處諸暨城內。西施殿位於城南的薴蘿山下,浣紗江畔。

鄭旦亭與西施殿絕對,為八角重檐,上層為三疊檐圓頂。內置巨鍾,撞之訇然。整座亭角精緻別致,明示著浣紗鄭旦女判若兩人地默默相伴著西施。

古越台依山而築,正對門樓。台內奉越王勾踐,兩側立謀巨范蠡、文種,台中上懸"發憤圖強"匾額,盡顯勵精圖治、滅吳雪恨之志。造像高大魁偉。系樟木雕刻。過鄭旦亭,進入盤山碑廊,依山勢緩步登高,透過右側壁上有關西施業績的圖片、詩文陳列,便可知西施由越人吳留下的眾多古跡,管窺這位絕代才子以身赴國難的生平。

魯迅故居
魯迅故居位於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門西首。1881年9月25日魯迅就誕生在這里,一直生涯到18歲去南京求學,以後回家鄉任教也根本上棲身此地。新台門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這里原有的正中大門是六扇黑漆竹門,改建後已不復存在。新台門整座屋宇是江南特有的那種深宅大院,它是老台門八世祖周熊占(1742~1821)在清朝嘉慶年間購地興修的,同時建造的還有過橋台門。

魯迅曾高祖一房移居新台門,世系連綿,到了清光緒、宣統年間,全部周氏房族逐步衰敗。1918年,經族人共議將這群屋宇連同屋後的百草園賣給了東鄰朱姓。屋宇易主後,原屋大部門拆掉重建,但魯迅家寓居的地方主要局部幸得保留。解放以後,人民政府屢次撥款整修,已經恢復舊觀,本來的傢俱也多數找回,並按原樣擺設。
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是晚清紹興府城內著名私塾,魯迅12歲至17歲在此求學。書房正中吊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所謂「三味」,是取「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義。匾額下方是一張松鹿圖,兩旁屋柱上有「至樂無聲唯孝弟,大囊有味是詩書」 一幅抱對,匾中抱對皆為清代書法家梁同書的手筆。魯迅的座位在書房的東北角,這張硬木書桌是魯迅應用過的原物。三味書屋後面有一個小園,種有兩棵桂樹和一棵臘梅樹,其中臘梅樹已有一百多年的壽命。三味書屋是三開間的小花廳,文物保存完好,從房屋建築到室內擺設及周圍環境,基本上是當年的面孔。

食宿交通
美食:
紹興菜富有江南水鄉風味,以淡水魚蝦河鮮及家禽、豆類為烹調主料,重視香酥綿糯、原湯原汁、輕油忌辣。霉乾菜燒肉可說是紹興當地最有名的家常菜。另外醬制菜餚也小著名氣,如醬鴨、醬鵝、醬菜等。除此以外,紹興的清湯越雞、醉蝦、鯗凍肉、蝦油雞、糟溜蝦仁等也很受歡送。還有與魯迅筆下人物孔乙己牢牢接洽的茴香豆,早已成為遠近皆知的紹興地方小吃。老字型大小的飯館有咸亨酒店(魯迅路44號)、蘭香館(上大路1號)、同心樓(解放北路87號)、聚樂園菜館(成功路37號)等。
來紹興不能不嘗紹興品種諸多的老酒,如元紅酒、加飯酒、善釀酒、香雪酒、花雕酒等,其中古越龍山牌加飯酒和紹興花雕壇酒為國宴專用酒。越地釀酒歷史可上溯到年齡時期,南宋時有「城中酒壚千百家」之稱。紹興老酒以得天獨厚之鑒湖水,選用上等精白糯米、精良黃皮小麥為原料,芬芳馥郁,醇厚甘鮮,為中國黃酒之冠。

解放路是紹興的商業街,一路逛下去,到了魯迅路可去咸亨酒店、魯迅故里、倉橋直街;行至勝利路可見秋瑾泥像、城市廣場。一路上有各式商場、專賣店、飯店,也有良多美食城。 魯迅廣場對面的古玩市場可以看到古樸精巧的古玩、有些年月的書畫,還有郵、幣、卡交易市場。諸暨市有全國最大的珍珠市場山下湖珍珠市場。紹興東街有小商品市場。

醉蟹

「醉蟹」,相傳由在安徽作幕的紹興師爺所創。當時,淮河兩岸蟹多為患,當地庶民卻不知食用,莊稼遭害,驅逐無方,非常驚駭。師爺便向州官提議,激勵百 姓捕獲,上交官府,他則備好很多大缸和食鹽、黃酒,將蟹膨制起來,而後,到各地銷售,紹興俗稱其為「淮蟹」。「醉蟹」是在此基本上改進而成,經選蟹、養蟹、制 鹵、浸泡、酸制等工序精製,講求製造周期、食用時代。特具幽香肉活、味鮮吊舌的特色。
糟雞

紹興是盛產黃酒的歷史名城,幾千年來可以說「田舍家家藏家釀,驛路處處飄酒香」。每逢冬釀節令,家家自釀老酒。越雞在紹興被視為滋補菜餚,人們將雞用鹽擦後,外面用紗布包住,再用酒糟腌漬多少天,這樣既不使雞變質,又增加雞的酒香氣息。口味:咸鮮適口、糟香醇厚、富有回味的特點,並以咸鮮入味、糟香入味而著稱。

新昌芋餃

相傳在清朝乾隆年間,新昌芋餃就已成為農夫的佐餐食品。新昌芋餃貌似北方的水餃,又有點像餛飩。新昌芋餃重要用芋艿拌上番薯粉做成。芋餃不選用芋頭而用芋子,其質細膩、軟糯,嫩滑,濃稠,有粘性。做成後,芋餃肉餡無比鮮美,芋餃麵皮可以滴水不露地,完好地隔斷煮芋餃的湯汁,吃起來既糯又柔,滑溜可口。

霉乾菜

霉乾菜(即烏乾菜)是紹興一種價廉物美的傳統副食物,也是紹興的有名特產,出產歷史長久。紹興霉乾菜油光漆黑,香味醇厚,耐儲藏。可分為白菜乾、油菜乾跟芥菜乾三種,滋味鮮美要數芥菜乾。芥菜乾又以「百腦芥菜」的種類腌曬乾菜為上乘。

住宿:
在紹興住宿十分方便,倡議住在位於市中央魯迅中路一帶,不管是出行交通,仍是休閑餐飲都很方便。這一帶除了有像咸亨大酒店一類的星級酒店,也有不少機能價格比都較好的小旅舍。星級賓館普通價格在300元左右,衛生前提不錯的小旅館價格在20~40元/床。
老城區
新建南路在魯迅故里景區旁,解放北路和肖山街靠近蔡元培舊居。由百年祖居宋家台門改建的老台門客棧、湊近沈園方向的陸公酒店、青年旅舍都是不錯的取捨,價格在60—220元之間。

另解放路、人民路、延安路離魯迅故里都比擬近,解放路,如紹興大酒店、會稽山賓館;城市廣場旁,如紹興越都大酒店、如家七斗星、假日之星、王朝大酒店。人民路,如浙紙建國賓館、南都賓館、亞都大酒店;延安路,如君悅酒店均可住宿。

市中心
魯迅故里一帶以及國民路、解放路、勝利路、延安路都屬於市中央范疇內。紹興最為奢華的五星酒店紹興開元名都大酒店、老牌飯店紹興飯店、紹興瑪格麗特酒店、紹興咸亨大酒店、如家快捷酒店都值得推舉。價格在百元至上千元不等。

其次,諸暨五泄、柯橋、會稽山等景點以其漂亮景緻也吸引眾多遊客入住景區鄰近。五泄為紹興最著名的天然風景區,離諸暨市區有些間隔,遊客可抉擇住在市內,也能夠住在景區內。五泄景區內有各檔賓館、度假村,但價錢較高,而市核心貿易設施更齊全。

交通:

公交車:
紹興市內有公共汽車線路二十多條,8、88路(往魯迅故里)、1路(往東湖)、3路(往蘭亭)。7路和10路為市區環線,通常起價1元,全程2元。

計程車:
起步價7元(2.5公里),超2.5公里後每公里2元,燃油附加費1元。紹興城市不大,個別起步費就可以達到。但到郊區景點,打的就比較貴了,比方從市區到柯岩打的要35元左右。
三輪車:通常起步價3元,3公里左右要4元、5元左右。比計程車稍廉價一些。

烏篷船:正常40元/半小時。在柯岩、鑒湖、東湖、柯橋碼頭等各大景點有租用。
留神事項
1、紹興的人文歷史本源十分厚重,每個細節都須要細心品位,方能大有播種。行前最好先瀏覽一些相乾的材料文獻,或翻閱一些名人的大作,將十分有利於深度的游覽。

2、乘坐烏篷船旅行水鄉風情的時候,切記要警惕,一船隻能乘坐三名遊客,上船後要坐穩,不要由於看到傑出的風景就過於沖動,站立起來或比手劃腳,這樣會使船平穩不穩,比較危險。

3、紹興的土特產非常豐碩,然而個別景點會呈現一些手提肩背,過火殷勤拋售的小商販,他們出賣的商品多數不夠正宗,存在必定的品質隱患,最好當心選購。

4、去柯岩和蘭亭乘坐公交比較便利,但紹興的售票員基礎用紹興話報站很刺耳清楚。上車的時候要明白告知售票員到哪站或記一下每站的站牌。假如是乘公交往返,要記住末班車的時光。

5、紹興的景點門票比較貴,絕大部分在40以上,大部份景點都不是很大,有估算限度的可以選幾個代表性的景點游覽。

6、到遠些的景區,要在景區外買水,景區內一瓶水要8元。

7、夏季帶好防暑用品,以及防蚊蟲萬精油、扇子或小風扇。

熱點內容
牡丹花個人 發布:2025-07-27 20:26:15 瀏覽:813
百合絢斗 發布:2025-07-27 20:22:01 瀏覽:579
濃情花卉 發布:2025-07-27 20:19:43 瀏覽:876
東方式花藝圖片 發布:2025-07-27 20:18:39 瀏覽:812
520情人節圖片素菜 發布:2025-07-27 20:17:19 瀏覽:24
來月經能不能喝玫瑰花茶 發布:2025-07-27 20:13:05 瀏覽:598
浪花一朵朵集劇情 發布:2025-07-27 19:57:50 瀏覽:417
一朵小黃花圖片 發布:2025-07-27 19:49:40 瀏覽:821
荷花全身都是 發布:2025-07-27 19:49:28 瀏覽:854
海棠燃氣爐 發布:2025-07-27 19:47:58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