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渡盆景
㈠ 貴州銅仁地區的沿河縣那裡有什麼好玩的啊
【旅遊景點】
烏江山峽有「千里畫廊」之譽的烏江,流經沿河132公里,形成89公里奇峽壯觀,從南至北由夾石、黎之、銀童、土坨、王坨等五個峽段和百絲坨、洗心泉、珍珠洞、黃龍泉、飛龍過江等30餘個主要景點組成。山峽北接重慶市烏江峽谷旅遊線,南鄰梵凈山自然保護區。峽岸奇峰對峙、灘險壑幽、飛瀑流泉、嵯峨怪石、古樹蒼藤、珍禽異獸,景觀奇特,蔚為壯觀。
夾石峽為新灘至淇灘峽段。兩岸高山奇雲,絕壁懸崖,江面灘多流急,峽風呼嘯,驚濤拍岸,喧哮山谷。峽內有夾石、木魚洞、燕子岩等景點。夾石在峽西岸,兩石相抱,中交一石,上下皆空。左右虛懸,視之若墜。與其對峙的東岸夾石場以此得名。木魚洞,有石如魚, , 擊之有聲。燕子岩,形如燕子展兩翼而飛。峽尾為淇灘,依山傍水,曾為兵家爭戰之地,出峽往北為江如洗練、山若屏環的縣城和平鎮,可觀大橋飛渡、月境高懸、黃貓警渡、泉珠暖抱、白鶴舞門、錫頂撐雲、珠岩積雪、紅軍渡等縣城景色。西岸有蘇聯空軍金角羅夫烈士墓和唐思州故城遺址,東岸有清代烏江洪峰摩崖石刻標記等文物古跡。
黎之峽為黑獺堡至思渠峽段。峽岸峰突起,巨石壁立,怪石嶙峋,有烏楊樹、三星洞、古纖道、牛肝、馬肺、天魚池、望夫崖、陰陽泉、神龜翹首、天門石、香爐石、白絲坨 等景點。千年烏楊樹,根部幾乎全部裸露,是天然的根雕藝術精品。三星洞由大小川洞和珍珠洞組成,洞內鍾乳石千姿百態,狀物類人,堪稱洞之明星。天魚池,水平如鏡,青魚悠遊其中。花果山,一片石林中參雜花果草木,似有茅舍,靜若仙境。天門石,一石破裂若崩,狀似天門欲開。靈牌石,傳說為蠻王靈牌,側面深黑。下有香爐,儼似焚香化紙所熏。白絲坨 ,在東岸山腰一洞泉飄逸而下,如束束銀絲,終年不斷,每當暴雨過後,泉水如注,形成瀑布直撲江心,稱為「飛龍過江」
銀童峽為暗溪河口至毛渡峽段。峽內有銀童子和張公子兩座險灘。銀童子江面狹窄,灘長流急;張公子江面寬闊,曲折如弓。入峽,水流湍急,船行如箭,突然左一山橫截江面。船到山前,航向一轉,左岸豁然開朗。右岸高山又橫截江面。前眺疑江流已盡,後顧不知船從何來,峰迴岸轉,水復山重,如行迷宮。土坨峽為土坨子至洪渡峽段。峽內山高、水深、谷幽、景奇。在奇峰峻嶺間,古木翠竹交織,群猴常嘻戲其間。群山中有一奇峰名金山,離江數十米的山腳的一海螺石,吹之其聲深沉渾厚,回盪山谷。龔灘,巨石橫卧江心,激起數米浪高,水吼如雷。西岸有古名勝蠻王洞。出峽為洪渡鎮,有漢代磚瓦窯群和古漢墓群等文物古跡。
王坨峽為王坨至石盆峽段。峽內江面時寬時窄,水流時緩時急,兩岸林木蔥翠,山環若屏。江畔王坨 溫從岩間湧出,清澈如玉,經亂石縫分割,形成千支百線,曲折流入江中,在其流經的地方,白露騰騰,茫茫一片,極為壯觀。
麻陽河黑葉猴自然保護區位於縣西北部麻陽河、洪渡河流域,面積43.08平方公里,生物資源豐富,僅維菅束植物和脊椎動物就有80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的動物有27種,其中獸類10種,一級保護動物有黑葉猴和豹,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小靈貓、獼猴、林麝、穿山甲、水獺等;鳥類15種,均為二級動物,有鳶、禿鷲、白尾鷂、紅腳隼、白冠長尾雉、紅腹雞等。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有12種,其中二 級保護植物有天麻、穗花杉、紅花木蓮、白辛樹、黃蓮、厚朴等6種。保護區峽谷、峰叢、飛瀑、窪地、漏斗、溶洞、天生橋、地下水、陡崖、石峰等具有奇、險、幽等特點,自然風景綺麗壯觀,其間分布著58群560多隻黑葉猴,是貴州黑葉猴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國內最重要和最適宜保護黑葉猴種群的基地。
淇灘古鎮位於縣城南部10公里處,此鎮開發較早,古跡較多,現有保留完好的四合院6座、石板街、賀龍釣魚台、 罕見的草書碑、嚴寅亮等人書寫的匾。黔東特區第四區革命委員會舊址就在該鎮,為磚木結構房屋,坐西向東,建於晚清時期,正面三門相連,內為四合天井,總面積810平方米,正門上部用石灰寫有「中國工農紅軍沿河縣第四區革命委員會」,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黔東特區第一次維埃代表大會舊址位於縣城南40公里的譙家鎮高帽峰下,原為張家祠堂。坐西向東,佔地面 400平方米,高90米,寬18米,四周是封火牆,大門由三塊雕花青石搭成,台由細鑽青石鋪就。祠內正殿中,有16根大柱支擎殿頂,柱基刻有龍、鳳、獅、麒麟等圖案;正殿前有一小院,兩側一樓一底廂房有轉角迴廊勾通,各房間都有勻稱方格花窗。 1934 年7月,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在此建立, 通過了《沒收和分配土地條例》,《關於苗族問題的決議》等6個決議。
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位於距縣城南約40公里處的譙家鎮白石土地灣,建於清代同治八年(1896)年,為木質結構瓦房,有正房7間,兩邊是廂房,前有朝門,形似撮箕。房頂青瓦覆蓋,中部壘一「喜喜 " 字,兩側塑有凌空飛鴿。正房台階為細鑽青石,其前壁木雕窗上有花鳥蟲魚圖案。1934年為賀龍等紅三軍領導駐地。1956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7月在紀念紅軍勝利五十周年之際,縣人民政府將原紅三軍九師政委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廖漢生題字「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手跡製成黑底燙金匾,掛在正房門額,舉行了掛匾儀式。
金角羅夫墓位於縣城西岸八寶山,佔地148平方米,墓地草木蒼翠,左右前三方有石墩圍牆。墓碑正面刻有「蘇聯空軍金角羅夫烈士墓」,背面刻記金角羅夫遇難簡介。民國28年(1939年)12月24日,蘇聯援華抗日少尉金角羅夫駕機和另兩架飛機組成機組,與日軍作戰,在返航時迷失了方向,在沿河上空盤旋時久,因汽油耗盡迫降壩坨 漫灘 ,其中金角羅夫不幸遇難,民國縣政府將其遺體安葬在迎將橋則(今大橋西岸橋頭)。1953年縣人民政府重新豎碑。1976年因修大橋遷至八寶山石坡公墓。1982省人民政府將其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渡紀念碑1934年5月,紅三軍在賀龍、夏曦率領下,經渝入沿,於5月31日到達縣城西岸,6月1日經惠民渡過烏江,擊潰敵軍,佔領全城。1979年6月1日,為紀念紅三軍渡江及開壁黔東特區45年,縣革命委員會於東岸觀音岩腳建立「紅軍渡」紀念碑。碑高4.1米,寬1.2米,四邊雕有扁草五星花紋,中棣刻紅軍渡江及創建黔東特區簡介。1982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摩崖石刻在縣城東岸觀音岩石壁上。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農歷五月中下旬,連降四天大暴雨,烏江水猛漲,淹沒了兩岸田土、街道、房屋。為記住這一洪水災害,在觀音岩佛洞內刻字標記,文曰「宣統元年歲次已酉大水至此,五月十八日汪世仁筆,六、八十老人肖世珍、周恩壽見」。標志處高海拔314.1米,對研究烏江水歷史有重要價值。1985年11月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鯉魚池鯉魚池是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思渠鎮的一個村寨,位於烏江邊上,距縣城58公里。早聽說鯉魚池有土家吊腳樓群,且規模大,建設年代久,做工精緻,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一直思忖要找一個機會去看一下。3月17日,幾位上海客人來沿,提出要看烏江山峽,遂成行前往鯉魚池。上午9點,船從縣城東風碼頭出發,江兩岸是盛開的桃花、犁花和油菜花,船在江中走猶在畫中游。一路上,觀看了千年烏楊樹,聽了媳婦坨和人體界碑的傳說,攝下了古纖道和望夫崖奇觀。11點鍾,船到鯉魚池,一個依山而建,四周長滿楠竹的村寨映入眼簾。
水獅子船停靠處是一個泥沙堆積的小山堡,堡上是一片鬱郁蔥蔥的林子,遠望去整個兒像個盆景,在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烏江邊上,能夠看到這樣一片林子,讓人領悟到一種生命的力量。林子的樹上掛著一塊塊五顏六色的綵帶,都以為是村民祈願的靈物,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一個個塑料口袋和衣褲碎片,那是漲水時從上游沖下來的垃圾物被林子擋住了,林子像篩子一樣把這些東西過濾到了這里。林子的樹叫水獅子,這種樹在江邊生長,具有很強的固地作用,且一般都長不大,城裡人常將它作為盆景來栽培,但這里的水獅子有大碗口那麼粗,當地村民說,長成這么大,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
吊腳樓從鯉魚池塘向上望,是一排排用木料做的土家吊腳樓,沿斜坡向上走50米即進入村寨。吊腳樓有正房和廂房,正房是一層三間,居正中,廂房一般都是兩層,居正房兩側,中間形成一個院子。正房的窗戶是木雕的窗花,做工十分精細,內容十分豐富,有釣魚的,有犁田的,有飽讀詩書做官的,也有乞討的,有跳擺手舞的,也有舞刀弄劍的,還有犀牛望月,野鹿含花,喜雀鬧春,鯉魚跳龍門等一些民間傳說及歷史典故,好幾幢樓房是清末建的,有上百年的歷史,通過窗花可以解讀出當時江邊土家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景。現在鯉魚池的土家村民仍然保持著過去的一些生活生產習俗,還留有古時的灶台、傢具、火鋪,吃水是用背桶,種莊稼背肥也是用背桶,中老年婦女喜包白帕子,初生的小娃戴狗耳帽,如有客人去,土家村民會在堂屋或堂院里擺上一壺老鷹茶,獻上幾曲打餾子,能夠用嗩吶、鑼、鼓、鈸為你合奏一、二百個曲牌,聲音時而歡快激越,時而婉轉流暢,似行雲流水,讓你留連忘返。
農家飯不知是城裡的飯菜吃膩了,還是看到青山綠水後平添了幾分食慾,總感到在鯉魚池的這餐飯吃得很香。印象最深的是全羊肉、渾漿豆腐、臘豬腳燉苕粉、糍粑、糊海椒。全羊肉是把山羊湯皮後,將五臟六腑洗凈和羊肉一道煮,味道十分鮮美。渾漿豆腐是不加石膏,也不加酸水點出的豆腐,潔白細嫩,清淡爽口,用土木灰搓的糊海椒蘸著吃,別有一番風味。臘豬腳燉苕粉,是用柴火熏的豬腳與紅苕粉絲、紅苕粉塊一起燉,味道十分清香,特別是用這種湯來泡鍋巴吃,味道更是鮮美。打糍粑,就土家人來說,一般是過中秋和重陽節時才製作,但現在遊客多了,村民們也常打,現打現吃,糍粑蘸豆面,那種香噴噴的感覺讓你一生難忘。
神仙碑文從寨子的另一頭下到江邊,在半山腰有一座墳,是民國五年建造的,碑板上刻有文字,而兩根碑柱上沒有刻字,但兩根碑柱上能夠清楚地看到碑文,既不像人寫的,也認不出是什麼字,但對得較工整,像是從岩石里印出來一樣,若隱若現。當地群眾說,這是神仙寫的碑文。一老農說,在建造這座碑時,石匠忙了一上午,剛把兩根碑柱磨平,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工匠們准備吃中午飯後再來寫碑文,但把中飯吃了下來,看到兩根碑柱上已經寫好了碑文,埤文既不像現寫的,用手擦不去,也不像現代的字,以篆非篆,到現在為止,兩根碑柱就再沒刻字,人們看到的是無法解讀的碑文,問當地村民,也不知道碑文的意思,估計是岩石打磨後產生的奇觀,究競何故,看來只有等專家考證了。
㈡ 求!貴州旅遊的詳細路線!
剛從貴州回來
玩了15天 費用2800左右
如果去寨子的話
現在到處都修高速 路不好走
凱里我們只是中轉 小、舊、臟
我們是火車坐到凱里 因為來時鎮遠站是沒有停的 然後火車到鎮遠
正好趕上下雨 沒有漂流 所以就遊了舞陽河 看了青龍洞 爬苗疆長城
2個晚上宿鎮遠
第三天早晨出發回凱里 轉西江 宿西江(西江現在收門票了 60元 學生20元 可以逃的 但是司機比較壞 直接給你拉到售票處 所以如果你像遊客就會被掏錢 也有強悍的 2個人就買一張學生票 是4月份剛開始收的 )
第四天 因為雷山塌方 所以又折回凱里 然後去榕江(路超級難走 我們碰上雨季 到處是塌方 希望你們好運氣)
接下來就是一系列的寨子遊了 擺貝 芭莎 小黃 肇興……黎平 隆里古鎮
走完黔東南 就跑到黔南去荔波 (整整跑了13小時 換了4趟車)
大小七孔 網路上說很美 希望太大 難免失望 反正到了 就都走走 荔波吃的很多
然後去貴陽 青岩古鎮 最有到黃果樹(有村民開價80帶路,因為我們有學生票90 想想就算了 不然要180 包的士車45每人 其實虧了 班車可以直接到黃果樹大瀑布景點而司機大門口就讓我們下車買票太壞了 直接坐到總站 然後先遊玩大瀑布 再包車一人35還可以砍價的遊玩剩下的兩景點 這樣就省了觀光車50元每人的錢,還很方便)當初在網路上都沒查到 樓上如果有學生證的話 建議自己走黃果樹 便宜 還玩得舒服 跟團實在不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