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可以做盆栽
❶ 如何移植蘆葦
蘆葦濕地是介於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類型,是一種半水生、半陸生的過渡性植物。蘆葦濕地生態條件變化幅度大,邊緣效應顯著,從而能為大量的生物提供多樣化的生存環境。因此,蘆葦濕地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和種群十分豐富並具多樣性。
蘆葦濕地可作為直接的水源或補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滯留沉積物、有害有毒物質和富營養物質。有效降解環境的污染,以有機質的形式存貯碳元素,進而減少溫室效應。蘆葦濕地也是眾多動物、植物生育的理想場所。為此,蘆葦濕地除具有較高的生物生產能力的同時,也為人類提供了豐富食物、原材料和旅遊場所。
凈化水源
排出水中富營養物質 蘆葦濕地對水中的富營養物質的排除作用通過兩個方面實現:一方面由蘆葦等植物對氮、磷、鉀等有機物的吸收,另一方面是土壤對氮、磷、鉀等有機質的過濾作用。縱橫交織的蘆葦地下莖和根以澱粉的形態像肥料庫一樣存貯在土壤中,又把含高礦化物質的水通過沉澱和脫氧將其從水中排除,減輕了富營養化的水源直流入海,也減少了對地下水的污染。
降解有機質 蘆葦濕地為有機質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長期積水的厭氧環境又為某些有機物的降解提供了可能。根據多年大面積污灌葦田的實驗證明:蘆葦濕地灌用石灰法和亞胺法造紙的污水,23天後排出的水質基本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水平,如果管理得當,蘆葦增產24%以上,起到了造紙污水凈化工廠的作用,並降低了成本。蘆葦濕地作為臨海上游的「凈化器」,對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
吸附、過濾作用 蘆葦濕地具有較強的離子交換能力和吸附作用。測試證明:污灌的蘆葦濕地吸收有毒物質的蘆葦,在其組織中富集的重金屬濃度比周圍水體濃度高10萬倍以上。
調節氣候
蘆葦濕地對區域小氣候具有明顯的調節功能。經測試,蘆葦地面風速0.11米/秒,而光板地2.97米/秒,降低了96%。蘆葦濕地地面棵間蒸發量0.2毫米/小時,光板地地面蒸發量1.05毫米/小時,降低了80%,為農業生產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調節旱澇 改良土壤
蘆葦濕地在防禦洪水、降低乾旱和風沙揚塵等陸地氣象災害上發揮著重要的緩解作用。蘆葦濕地的蓄水能力強,可以防止、緩解洪水的發生和降低災害的程度。
蘆葦濕地的形成在改良土壤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大量的葦葉落入濕地後,蘆葦地下莖和須根在地下100厘米以內的土層中盤根交錯,地表以上也形成了10厘米~30厘米的根毯層,從而增加了土壤有機質。
保護生物多樣性
蘆葦濕地形成了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等生物因子及其緊密相關的太陽輻射、氣候、水分、土壤等環境因子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構成了獨特的生態系統。
蘆葦濕地形成的生物鏈包括野生植物、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昆蟲及草食、肉食陸生野生動物和兩棲、爬行動物等構成特殊結構,豐富了動植物資源的多樣性。良好的濕地環境為鳥類棲息、覓食、繁殖和遷徙創造了良好條件。
沒有蘆葦濕地就沒有濕地的完整性,沒有蘆葦面積的擴大,就沒有濕地的規模,也就缺少了濕地的可持續性發展。恢復、完善蘆葦濕地建設,擴大蘆葦濕地面積,提高蘆葦的單位面積產量,實施生態農業,增強蘆葦濕地功能,保護蘆葦濕地動植物資源,取得生態保護和經濟效益雙豐收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且勢在必行
❷ 蘆葦怎樣種植的
蘆薈是熱帶植物,它的最大缺點是生性畏寒。但除了怕冷外,算是生殖力旺盛、很不嬌氣的植物。只要不讓它遭受霜雪,平時澆點水,偶而施點肥,成活率就很高。因此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種植。
土壤和肥料
理想的蘆薈種植土是以沼澤土和沙為主,加入腐葉土、草灰、貝殼片即可。粘土不利於排水,應當盡量避免使用。
如果土壤中含有肥料的話,平時根本就不需肥料。
澆水
種植蘆薈,最重要的是水不可太多,否則會使葯效成分變淡,嚴重的情況下會使根部潰爛。
春天一般都是每隔5天澆一次水;炎夏之時,每天當太陽下山後澆一次水;秋天的澆水方法與春天相同;冬天蘆薈幾乎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只要將表面的土壤澆濕即可。
過冬法
蘆薈安全越冬溫度為5度以上。在零度以下,葉子里的水分很快會被凍結。到了這時候,便是它的生命終結之時。
1.簡易過冬法
種在花盆裡。進入11月以後,應盡量將花盆移到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
2.乾燥過冬法
進入11月份就要控制水分供給量,讓泥土保持乾燥。待泥土完全乾燥後,將蘆薈拔出花盆,拂去上面的泥土,用大紙袋包好,放於屋內不佔空間的地方。到來年4月份,移植到新的土壤中,就會像以往一樣茁壯成長。
3.利用塑料薄膜或簡易的木造溫室
塑料薄膜溫室的保溫性能絕佳,但是白天陽光充足時,室內的氣溫有時會上升到30攝氏度左右,所以要打開門窗讓它通風;夜晚氣溫下降前要關好門窗,不要讓熱度流走。
簡易的木造溫室同樣也有晝夜溫差過大這一毛病,所以要採取相同的方法。在花盆與花盆之間塞些落葉或發泡性苯乙烯也是降低溫差的一種辦法。進入3月份以後,白天可以去除遮蔽物以降低白天與夜晚的溫差。
開花
蘆薈不開花的原因有兩點:①日照不足;②長時間沒有更換花盆。若打算讓蘆薈今年開花,在5月份就應實行插枝,夏季讓它充分照射陽光。每隔10天左右就加些油垢、雞糞、米糠之類的磷酸肥料。進入11月份時別染上寒氣,年末一定會開花。開花株必須:①莖部直徑在2.5公分以上;②株長40公分以上,而且根部健全生長。
本部分簡介家庭盆栽、溫室栽培和露地栽培。
❸ 蘆葦可以做什麼
蘆葦為保土固堤植物,葦稈可作造紙和人造絲、人造棉原料,也供編織席、簾等用;嫩時含大專量蛋白質屬和糖分,為優良飼料;嫩芽也可食用;花序可作掃帚;花絮可填枕頭;根狀莖叫做蘆根,中醫學上入葯,性寒、味甘,功能清胃火,除肺熱;有健胃、利尿之功效。
❹ 蘆葦可以做什麼
1、生態:蘆葦根莖四布,有固堤之效;蘆葦能吸收水中的磷,可以抑制藍藻的生長。大面積的蘆葦不僅可調節氣候,涵養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濕地生態環境,也為鳥類提供棲息、覓食、繁殖的家園。
2、經濟:蘆葦桿中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以用來造紙和人造纖維。在古代就用蘆葦編制「葦席」用作鋪炕、蓋房。另外古代有種樂器叫做蘆笛就是用蘆葦的空莖做的。蘆葦穗可以製作掃帚,蘆葦花的花絮可以用來充填枕頭,用途有很多種。
3、園林:蘆葦多種在水邊,在開花季節特別漂亮,現在市場上蘆葦的新品種有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溫、抗倒伏的特點,有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的優點。
(4)蘆葦可以做盆栽擴展閱讀:
蘆葦為全球廣泛分布的多型種。生於江河湖澤、池塘溝渠沿岸和低濕地。除森林生境不生長外,各種有水源的空曠地帶,常以其迅速擴展的繁殖能力,形成連片的蘆葦群落。
建立排灌設施,蘆葦雖屬喜濕性植物,但也不能長期淹水,以免土層缺氧爛根。因此,蘆葦田建設要求排灌設施配套,深溝大渠,使地勢低窪易受水淹的葦田可以及時排漬。
使蘆葦田年平均淤泥達5-20厘米厚,連續多年引淤,可抬高蘆葦田,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有利於蘆葦生長。此外,深溝大渠還可起到防護作用,減少因人畜踐踏而造成非正常的蘆葦死亡。
❺ 蘆葦如何製作成乾花怎樣漂白又如何保持干蘆葦的絨毛不會脫落呢
1、在花褪色以前,把花從花瓶里取出。拭乾水分,去除已經枯萎和變色回的葉子,修答剪花莖成斜形。
(5)蘆葦可以做盆栽擴展閱讀:
蘆葦桿中纖維素含量較高,可以用來造紙和人造纖維。在古代就用蘆葦編制「葦席」用作鋪炕、蓋房。古代有種樂器叫做蘆笛就是用蘆葦的空莖做的。
另外蘆葦穗可以製作掃帚,蘆葦花的花絮可以用來充填枕頭,用途有很多種。現在市場上蘆葦的新品種有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溫、抗倒伏的特點,葦生命力較強,可以用作水面綠化。
❻ 蘆葦的種植方法
蘆葦主要生長在淺水中或低濕地。
蘆葦栽植技術:在每年氣溫平均在15℃-30℃前生長期,取當年專粗壯蘆葦桿作幼苗,屬從根部割下,選高度在30厘米以上的。而後將整平的土地灌上水,水層在5-12厘米左右。再將採取的幼苗下部插入土中10厘米以上,要注意兩個務必:至少有一個葉節插入土中;務必要使蘆葦幼苗上部露出水面。
蘆葦具有橫走的根狀莖,在自然生境中以根狀莖繁殖為主,根狀莖縱橫交錯形成網狀,甚至在水面上形成較厚的根狀莖層,人、畜可以在上面行走。根狀莖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能較長時間埋在地下,1米甚至1米以上的根狀莖,一旦條件適宜,可發育成新枝。同時蘆葦也能以種子繁殖,種子可隨風傳播。
蘆葦對水分的適應幅度很寬,從土壤濕潤到長年積水,從水深幾厘米至1米以上,都能形成蘆葦群落。在水深20~50厘米,流速緩慢的河、湖,可形成高大的禾草群落,素有「禾草森林」之稱。
❼ 蘆葦可以放在家裡嗎
如果是盆栽的,就不行,會因為缺光,生長不良
❽ 蘆葦盆栽養殖法,越詳細越好!
蘆薈種植
土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生長不良。
溫度
蘆薈怕寒冷,它長期生長在終年無霜的環境中。在5℃左右停止生長,0℃時,生命過程發生障礙,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5℃,濕度為45—5%。
水:和所有植物一樣,蘆薈也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日照
蘆薈需要充分的陽光才能生長,需要注意的是,初植的蘆薈還不宜曬太陽,最好是只在早上見見陽光,過上十天半個月它才會慢慢適應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肥:肥料對任何植物都是不可缺少的。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盡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都可以,蛆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繁殖
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病害防治
蘆薈常見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褐斑病、葉枯病、白絹病及細菌性病害。家庭盆栽蘆薈,對病害宜採取預防為主,在病害發生前選擇抗病品種和優質無病害種苗,加強肥水管理,施用保護劑等來預防病害發生。當病害已發生則可輔以化學防治來控制和防止病害發展蔓延,但此時病斑一般不能消除,其觀賞價值已下降。病害預防:在病害未發生前,或已發病的植株去除帶病部位後,將0.5~0.8的石灰等量式波爾多液(即每100公斤水加硫酸銅和石灰各0.5~0.8公斤)施於蘆薈葉面,可有效預防、抑制病菌侵入和蔓延。 病害治療。病害發生後,用內吸傳導的治療劑如托布津、瑞毒霉等,以及抗生素如硫酸鏈黴素、農用鏈黴素、春雷黴素、井岡黴素等直接施用,能殺死蘆薈體內的病原菌,控制病害蔓延。 蘆薈的種植方法
蘆薈本是熱帶植物,生性畏寒。但也是好種易活的植物。當然,要使蘆薈長得快,繁殖多,必須根據蘆薈的特點,精心培植。
蘆薈喜歡生長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結的疏鬆土質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摻些沙礫灰渣,如能加入腐葉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氣性不良的土質會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爛根壞死,但過多沙質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養分的流失,使蘆薈的生長不良。
蘆薈怕寒冷。如果低於0℃,就會凍傷。在5℃左右停止生長,它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5℃~35℃,濕度為45%~85%。利用大棚保溫栽培將解決北方地區大面積栽種蘆薈的越冬問題。
蘆薈和所有植物一樣,需要水分,但最怕積水。在陰雨潮濕的季節或排水不好的情況下很容易葉片萎縮枝根腐爛以至死亡。
蘆薈在15℃~35℃左右生長最快,我國3~10月份,大部分地區都符合這個溫度。這期間要加強管理,多次鬆土除草,可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轉化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達,提高抗病能力,達到快速健康成長。 適時澆水是炎熱夏季特別要注意的。蘆薈喜光耐熱,但在夏季溫度高、降水少時也要防止乾旱,適當地澆水可獲得更高的產量。澆水造成不能過量,一般5~10天澆一次即可。生長旺盛期土壤中養分不斷被株體吸收,如 及時追肥就會影響蘆薈生長。有機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蘆薈生長受了影響後再施肥,這樣就來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過多,不要沾污葉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沖洗。種植三年左右的蘆薈就可採摘了。三年以上的葉子葯用價值更高。采葉時一般要從植株下部開始,成熟的葉片順熱肅下,不要傷害植株,並晝保持中體完整。因蘆薈葉中水分佔96%以上。破損的葉體中的汁液流出,對其營養是個損失。另外破損的葉子也不易保存,還會影響其它葉片存放。
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澆水,可採取噴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較乾燥也沒有關系,否則很容易爛根。秋冬季節除了注意保暖,還要注意盡量讓蘆薈多見陽光。室內盆栽蘆薈可以放到避風向陽的地方。如果溫度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點以後,3下午點以前進行日曬. 家庭怎樣種蘆薈
蘆薈可以采葉擠汁擦臉,以供皮肢白皙,減少雀斑、青春痘。也可做家庭常備葯物,遇有跌打損傷,生瘡長
癤,作為清熱解毒消炎葯,一般人則把它當作花卉栽培,如何栽培管理呢?首先要知道它的生長習性和對環
境條件的要求。
蘆薈原產於熱帶沙漠,因此它具有如下特點:
一、 喜熱畏寒:它適宜生長溫度在20℃左右,低於零度即會受凍,10℃左右生長近於停頓,因此在溫州冬
天最好種在暖棚中,種在盆中的冬天要放在朝南避風向陽處或室內,減少凍害。
二、 土壤疏鬆:最好是沙性土,如是粘性黃泥,宜加入一半砂子,促進疏鬆透氣,有利排水。
三、 抗旱忌濕:沙漠中很少有水,因此蘆薈被稱為"旱不死的植物",掘起後在太陽下曬幾天也不會乾枯,所
以不澆少澆水影響不大,但土中積水,往往爛根淹死。
四、 喜歡陽光:沙漠中幾乎沒有陰雨天,終日在強烈陽光下。種植地段應能曬到太陽,如長期放在不見天日
之處,生長細小瘦弱。
❾ 蘆葦能幹嘛用
蘆葦桿含有纖維素,可以用來造紙和人造纖維。中國從古代就用蘆葦編制「葦席」鋪炕、蓋房或搭建臨時建築。古代各國都有用蘆葦的空莖製造的樂器——蘆笛,蘆葦莖內的薄膜做笛子的笛膜使用。蘆葦穗可以作掃帚,花絮可以充填枕頭。
蘆葦種在公園湖邊開花季節特別美觀。在歐洲國家的公園,經常可以看到蘆葦優雅的身影。 培育出蘆葦最新品種。深水耐寒、抗旱、抗高溫、抗倒伏,筆直、株高、梗粗、葉壯,成活率高。能達到短期成型、快速成景等優點。
生命力強,易管理,適應環境廣,生長速度快,是景點旅遊、水面綠化、河道管理、凈化水質、沼澤濕地、置景工程、護土固堤、改良土壤之首選,為固堤造陸先鋒環保植物。
(9)蘆葦可以做盆栽擴展閱讀
蘆葦為全球廣泛分布的多型種。除森林生境不生長外,各種有水源的空曠地帶,常以其迅速擴展的繁殖能力,形成連片的蘆葦群落。
中國廣布蘆葦,其中以東北的遼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騰湖、伊犁河谷及塔城額敏河谷,華北平原的白洋淀等葦區,是大面積蘆葦集中的分布地區。當今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江蘇沭陽、浙江、安徽等地。
產中國各地。生於江河湖澤、池塘溝渠沿岸和低濕地。為全球廣泛分布的多型種。除森林生境不生長外,各種有水源的空曠地帶,常以其迅速擴展的繁殖能力,形成連片的蘆葦群落。模式標本采自澳大利亞。
多年生,根狀莖十分發達。稈直立,高1-3 (8)米,直徑1-4厘米,具20多節,基部和上部的節間較短,最長節間位於下部第4-6節,長20-25 (40)厘米,節下被臘粉。
葉鞘下部者短於而上部者,長於其節間;葉舌邊緣密生一圈長約1毫米的短纖毛,兩側緣毛長3-5毫米,易脫落;葉片披針狀線形,長30厘米,寬2厘米,無毛,頂端長漸尖成絲形。
圓錐花序大型,長20-40厘米,寬約10厘米,分枝多數,長5-20厘米,著生稠密下垂的小穗;小穗柄長2-4毫米,無毛;小穗長約12毫米,含4花;穎具3脈,第一穎長4毫米;第二穎長約7毫米;
第一不孕外稃雄性,長約12毫米,第二外稃長11毫米,具3脈,頂端長漸尖,基盤延長,兩側密生等長於外稃的絲狀柔毛,與無毛的小穗軸相連接處具明顯關節,成熟後易自關節上脫落;內稃長約3毫米,兩脊粗糙;雄蕊3,花葯長1.5-2毫米,黃色;穎果長約1.5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