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造盆景
『壹』 瓦崗山上的哪一個神箭手,不肯降唐最後隨主公赴死
瓦崗山上的神射手是王伯當,他不肯投降獨自唐朝,最終跟著自己的主公李密一起被殺死了。在電視劇《隋唐演義》當中塑造了非常多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王伯當就是其中的一個。一般情況下王伯當的衣服都是白色的,加上他的射箭又非常的准,所以王伯當被稱為白衣射手。在電視劇當中,王伯當一直跟隨著李密走南闖北,最後追隨李密一起被殺死了,是《隋唐演義》當中一個非常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
雖然電視劇當中,王伯當是跟李密拒不投降,然後一起被殺死的。但歷史上其實是李密投降了,所以王伯當也跟著一起投降。後來李密又想趁著唐朝發生叛亂的時候去反抗唐朝。王伯當又跟著李密一起叛唐,最終被殺死。不管是起是伏,是生是死,王伯當始終堅持著內心的忠義,跟隨著自己的主公李密,一直戰斗到了最後一刻。
『貳』 求關於瓦崗寨的電視劇
大唐雙龍傳有提過瓦崗寨
亂世桃花就不要了,非常惡心的電視劇
『叄』 隋唐時期,輝煌的瓦崗軍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呢
看過《隋唐英雄傳》的人,應該都會對裡面的瓦崗軍記憶深刻吧。秦叔寶、單雄信、程咬金等等蓋世英雄成為了無數人心目中的英雄。當時盛極一時的瓦崗軍最終卻在洛陽兵敗解體。造成瓦崗軍兵敗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無論是哪個原因都與一個人密不可分,那就是中途"入伙"的李密。
屋落偏逢連陰雨,本來就深陷四面被圍攻的窘境,這時候又爆發了李密與翟讓奪權之爭。瓦崗軍最初是由翟讓組建而成的,期間支持者甚多。李密加入瓦崗軍之後,吸收了大量隋朝文臣武將,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勢力。而且從兩人合作開始,就在戰略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在崗軍打敗張須陁後,翟讓見"資糧粗足",便東歸瓦崗。
李密為謀求進一步的發展,則西進康城。兩人分道揚鑣,如果不是因為翟讓無路的話,瓦崗軍早已在此分裂。
隨著瓦崗軍的發展,李密也取代了翟讓,自稱魏公,設魏公府及行軍元帥府。翟讓稱上柱國、司徒、東郡公,設司徒府。瓦崗軍實際上已經是一分為二,形成兩套領導班子。李密、翟讓二人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時刻。為了獨享瓦崗軍,大業十三年十一月,李密在宴會上卑鄙地殺害了翟讓及其兄翟弘,侄翟摩侯、王儒信。這場不擇手段的暗殺,給了原本就有所裂痕的瓦崗軍沉重的一擊,瓦崗軍的團結被李密徹底地破壞了。一支人心不齊的農民軍在腹背受敵的洛陽艱難的生存著。
『肆』 瓦崗寨的歷史來源
「瓦崗」一詞的來歷,歷史久遠。考其來源,要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我國尚處於封建社會的早期,同時也是東周的前期。東周的統治者從自己的需要出發,對王室和其他有功人員,實行按地位高低,劃分地盤,分而治之,叫做分封制。時間一久,周王室的統治者不思進取,統治勢力逐漸變弱,而封建割據的地方勢力越來越強,互不相讓。到了春秋後期,兼並戰爭迭起,常常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而互相發動戰爭。於是,被進攻的國家向友好的國家求援的事也就頻頻發生。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五O二年夏天,齊國出兵進攻魯國西部邊遠之地。晉國土鞅等率兵前來援救魯國,魯定公在瓦地與晉國救兵會師。事後,人們為紀念這次意義重大的會師,便在一處土崗上用磚瓦建造了一座亭子,俗稱「瓦亭」因「瓦亭』』建在土崗上,此後人們就把此地簡稱為「瓦崗。』』
據西晉史學家杜預注釋:「瓦,衛地……,東郡燕縣(即現在滑縣牛屯鎮一帶)東北有瓦亭。」又據《春秋大事年表》載:「衛輝府滑縣東南瓦崗集,即古瓦亭。」史學家楊伯俊在其《春秋左傳注》中說:「瓦,即今河南滑縣之瓦崗集。」因為這里曾為「瓦」地,並有「瓦亭」又因「瓦亭」建在高崗之上,人們便將此地稱為「瓦崗」。
瓦崗軍、瓦崗寨的來歷,皆來自瓦崗軍的首領翟讓。那麼翟讓為啥要選擇這里作為根據地?這就必須了解歷史上的瓦崗所處的戰略地位和復雜的地形地貌。據史學考證,隋朝時瓦崗地處古黃河的東南岸,北臨黃河白馬渡口,南與通濟渠(南運河)相望;西邊跨黃河距永濟渠(北運河)不過百里之遙,瓦崗正處在南北大運河的喇叭口外。南北運河是隋朝的交通大動脈,瓦崗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然而,就瓦崗而言,在東郡境內又是個偏僻地方。這里因黃河多次泛濫,造成土嶺起伏,樹木叢生,溝河縱橫,水鳥成群,蘆葦遍野,這種環境,既便於屯兵,又便於出擊。於是翟讓便選擇瓦崗為揭竿起義之地。
翟讓舉起義旗後,為了聚集武裝力量和防禦敵人進攻,便在瓦崗四周,因勢築了方圓二十餘平方里的宏偉寨牆,很是氣派壯觀。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瓦崗寨」。翟讓的起義隊伍因在瓦崗寨聚義,遂被稱為「瓦崗軍」。瓦崗軍守在此處,使隋朝兵馬久攻不下。
『伍』 一招定瓦崗猜一個數字
一招定瓦崗猜一個數字——答案:8。
定 #dìng 造字法:會意;從宀、從正
【基本字專義】
1. 不動屬的,不變的:~額。~價。~律。~論。~期。~型。~義。~都(dū)。~稿。~數(shù)(a.規定數額;b.指天命;c.規定的數額)。斷~。規~。鑒~。
2. 使不變動:~案。~罪。決~。確~。
3. 平安,平靖(多指局勢):大局已~。
4. 鎮靜,安穩(多指情緒):心神不~。
5. 確鑿,必然的:必~。鎮~。
6. 預先約妥:~計。~情。~貨。~做。
7. 姓。
『陸』 瓦崗山在哪
在現今河南滑縣南。
瓦崗山,是現今河南滑縣南,著名的瓦崗寨就坐回落其中,河南瓦崗山答,山勢雄險,易守難攻,方圓數百里,土地肥沃。
隋朝末年,朝廷腐敗,煬帝昏庸,奸相宇文化及父子把持朝政,他們殘害忠虔,魚肉百姓,致使哀鴻遍野,民不聊生,反隋義軍遂遏竿而起。以秦瓊、徐懋功、程咬金等人為首的四十六位英雄好漢歃血結盟,決心共同除昏君,扶明主,改天換日。他們在瓦崗山建立了反隋義軍。
(6)瓦崗造盆景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據史書介紹,隋朝時候,瓦崗緊鄰黃河。因為黃河多次泛濫,使這里沙丘起伏,草木叢生,蘆葦遍地,人煙稀少,既便於隱藏以便於出擊。
此外,瓦崗北與黃河的白馬渡口臨近,南與通濟渠相望,進退方便,易於攻守,堪稱軍事戰略要地,當時的農民起義軍為了自衛和聚集力量,便在瓦崗築了一個方園二十餘公里的「土圍子」故稱瓦崗寨,沿襲至今。
公元613年,韋城人翟讓便帶領一支起義軍在此舉兵興事,號稱瓦崗軍。經過7年的浴血奮戰,終始腐朽的隋王朝灰飛煙滅,為唐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作為隋末起義軍中最大的一支,瓦崗軍的作用不可忽略。
『柒』 討論:瓦崗六大名將,實力最強的是誰
創始人翟讓,東郡(今河南滑縣東南)韋城人。一起造@反的還有同郡人單雄內信,濟陰郡離狐容(今山東菏澤北)徐懋功。隋貴族蒲山公李寬之子李密,曾參加楊玄感反隋活動,失敗後在河北、山東一帶流亡,大業十二年10月,投奔瓦崗寨,被翟讓收留。遼寧人李密,濟陽人王伯當,當東掖城人魏徵,山東濟南人秦瓊,史大奈,王君廓 ,翟讓的軍師賈雄,羅士信,王儒信,郝孝德翟弘、翟摩侯,羅成 因為欺騙義父丁彥平獲取破雙槍和一字長蛇陣的秘法,犯了天怒,以致中蘇定芳之計,馬陷淤泥河,萬箭穿心。又一說,他與秦瓊互教武功時,瞞了一招回馬槍,因為之前曾發過誓,如有隱瞞就被萬箭射死,結果應了讖言。 尉遲恭 ,裴行儼,隋將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裴仁基討伐瓦崗寨,雖累有勝利,但屢遭監軍陷害。於是裴仁基父子殺隋監軍,率眾歸瓦崗寨~
『捌』 瓦崗寨的歷史
瓦崗軍是隋末農民起義中舉義較早、發展最快、勢力最強大的三大義軍之一。創始人翟讓,東郡(今河南滑縣東南)韋城人。一起造反的還有同郡人單雄信,濟陰郡離狐(今山東菏澤北)徐世勣等人。起初,瓦崗軍在汴水所經的滎陽郡(治今河南鄭州)和梁郡(治今河南商丘)邊界,奪取公私行舟的貨物,殺富濟貧,曾多次擊敗隋軍圍剿,隊伍發展到1萬多人,成員中以貧苦農民和漁獵手為主。隋貴族蒲山公李寬之子李密,曾參加楊玄感反隋活動,失敗後在河北、山東一帶流亡,大業十二年10月,投奔瓦崗寨,被翟讓收留。李密具有戰略眼光,向翟讓建議:先取滎陽,在館谷休整部隊,待士馬肥充,然後與人爭利。這支部隊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主要得益於控制著滎陽地區,占據洛口倉?在今河南鞏義東北,既有可供長期戰爭的糧食儲備,又直接威脅東都。
大業十三年5月,為解洛陽之圍,隋煬帝命監門將軍龐玉等率領關內兵援救東都。是年9月,河南、山東發大水,餓殍遍野。按照徐世勣的建議,李密攻取了黎陽倉(在今河南浚縣西南)。10月25日,奉命北上馳援的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10餘萬向洛口瓦崗軍進攻,渡過洛水,在黑石(今河南鞏義西南)扎營。李密渡洛迎戰,由於山麓地勢狹窄,兵器難以發揮威力,一度失利,退保月城。李密用「圍魏救趙」之計,抄襲隋軍黑石大營,調隋軍回轉,突然攻擊回救黑石的王世充主力部隊,消滅隋軍3000多人。十一月初九,兩軍夾石子河而戰,李密運用正面進攻和側後襲擊相結合的方法,再次重創王世充。黑石大捷之後,李密殺害翟讓,種下將士互存戒心、離心離德的禍根。
義寧二年正月,王世充得到7萬援軍後,又在洛口倉附近,與瓦崗軍展開大戰。李密抓住戰機,率敢死隊追擊,大敗王世充的渡河部隊。接著,又進逼東都,攻克偃師城,修築金墉城,擁兵30萬,南逼洛陽上春門,殺留守韋津。此戰後,王世充龜縮在洛陽北的含嘉倉城,不敢出戰。東至海、岱,南至江、淮郡縣莫不派使者向瓦崗軍表示歸附,江淮一帶的許多義軍先後爭著響應瓦崗軍。瓦崗軍已成為中原地區最強大的一股軍事力量。這也是瓦崗軍最興盛的時期,李密錯誤估計了形勢,以為只要佔領東都,天下就易為己有。遂長期屯兵於防守嚴固的東都堅城之下,與隋王世充軍前後交鋒百餘戰,貽誤了向其他地區發展,奪取更大勝利的機會,又極大地消耗了義軍的力量。
義寧二年3月,隋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等,利用禁軍將士思歸關中的不滿情緒,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策動政變,縊弒隋煬帝,擁兵10餘萬回歸長安,6月軍至黎陽。在洛陽繼帝位的隋皇泰主楊侗十分驚恐,採納了內史令元文都之策,授予李密太尉等高官厚祿,令其率瓦崗軍征討宇文化及。李密投降隋皇泰主,使瓦崗軍喪失了反隋的斗爭大方向,渙散了鬥志。7月,李密按照楊侗旨意,帶領精兵在衛州童山(今河南浚縣西南)大戰宇文化及。李密被流矢射傷落馬,左右奔散,追兵正要趕到的危急時刻,被部將秦叔寶救回,並組織部隊穩住了敗局反取小勝。宇文化及部下萬餘人投降,迫使宇文化及改變了行軍路線,率殘部2萬人北上。李密按皇泰主的許諾准備入朝領賞,部隊行至溫縣(今河南溫縣東),王世充已在東都發動宮廷政變,獨攬大權。李密發覺自己入主洛陽的美夢被打破,只得回駐金墉城。童山之戰,瓦崗軍勁卒良馬多死,士卒疲病,李密自己也險些喪命。從戰略上講,瓦崗軍是得不償失。9月,王世充乘瓦崗軍元氣大傷,尚未休整之機,選精兵2萬餘人,於初十日主動出戰。次日,兵至偃師,屯軍通濟渠南,作三橋於渠上,伺機與義軍一決雌雄。李密主力部隊集結在北邙山,草率決定迎戰。結果,被王世充伏擊打敗,俘降瓦崗軍10餘萬人,數十位得力將佐被俘。李密逃至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企圖南阻河,北守太行,東連黎陽,卷土重來,但部屬士氣不振,李密無計可施,率2萬義軍入關中,向李淵投降。瓦崗軍的將士有的歸附李淵,有的投靠王世充。這支在推翻隋煬帝殘暴統治中起過決定性作用的瓦崗農民義軍,就這樣被竊據著領導權的隋廷大貴族李密出賣,最後分崩離析,徹底瓦解了。
『玖』 瓦崗寨結局為什麼是那樣的秦瓊等又為何投靠李世民
瓦崗寨的成敗同李密有很大關系。李密之前,瓦崗寨的首領是翟讓,但當時的瓦崗寨不過是一個「小微企業」,後在李密的帶領下搖身為「上市公司」。但後來又被李密毀於一旦,因此才有了「成於李密,敗於李密」一說。
王世充原是西域胡人,支姓,後隨母親改嫁。縱觀王世充的發跡之路,簡直就是安祿山的一個翻版,而且二人的狡詐性格及做事風格如出一轍。大敗李密之後,王世充開始謀權篡位。公元619年,王世充逼迫皇泰主楊侗讓位而自立為帝,國號為鄭,成為稱霸一方的梟雄。
不過,王世充為人志大才疏、奸詐詭道,很不得人心,所以秦瓊等人的投靠都是處於暫時的權宜之計。沒多久,裴仁基父子等人就密謀暗殺王世充而擁楊侗復位。然而,王世充先知先覺,結果裴氏父子被反殺。而秦瓊、程咬金等人只好對王世充陽奉陰違,等待新的機會。
公元620年,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已經在唐營混得風生水起的徐茂公提前籌劃聯絡,於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秦瓊、程咬金等人於兩軍陣前佯裝出戰,結果一去不復返,加入李世民陣營。良禽擇木而棲,王世充非濟世明主,秦瓊做正確選擇。
『拾』 曾經兵精將猛如日中天的瓦崗寨,為什麼一轉眼就煙消雲散了
在古代隋唐的時候,可是英雄盡出的年代,所謂亂世出英雄也是這樣說的。但是這樣的亂世之中,有英雄出來就有英雄消失,在我們腦海中就有兵精將猛如日中天的瓦崗寨,那裡可是英雄出沒的地方啊,那麼我們在書中看到為什麼兵精將猛如日中天的瓦崗寨突然就消息了呢?今天我們來談談曾經兵精將猛如日中天的瓦崗寨消失的原因吧。
第二個原因就是瓦崗山的人們自從翟讓死後,也希望李密把一些老的隊員全部殺死,但是這些都是英雄啊,李密始終下不了手,這也是他失敗的原因吧,因為這些原因決定了瓦崗最終敗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