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盆栽知識 » 隆陽區盆景

隆陽區盆景

發布時間: 2021-02-21 19:12:48

Ⅰ 雲南保山盆景

淘寶網:抄 盛世鑫毅植襲物園 經營日本小葉迎春,對節白臘,水臘,黃楊等盆景,價格合理,多精心栽培。土植肥料,假山配件(動物人物房屋橋梁等),多肉擺件,園藝器皿等配套齊全。全場滿26元包郵,滿50元贈送小禮品。一景一世界,一石定乾坤。

經過多年深加工修剪栽培的盆景,容易長期存活,且具有藝術價值。盛世鑫毅植物園的盆景師傅具有30多年以上的栽培種植修剪經驗,精心養護的每一棵盆栽,都具備一定藝術功底。
各種造型,獨具一格(直桿式,斜桿式,懸崖式,石夾樹附石型,山水盆景,假山群峰,應有盡有)
花肥(水培王,大肥王,餅肥,復合肥,矮壯素等品種齊全)

Ⅱ 雲南保山有沒有室內盆景多肉植物和仙人球批發

昆明去找吧

Ⅲ 楊善洲紀念館為什麼建在隆陽區老書記告老還鄉的遺願為何在堅守一輩子、奮斗一輩子後得不到解決

1988年4月,60歲的楊善洲同志光榮退休。時任省委書記的普朝柱代表省委找他談話,讓他搬到昆明居住,並說還可以到省人大常委會工作一段時間,楊善洲婉言謝絕了:「我要回到家鄉施甸種樹,為家鄉百姓造一片綠洲」。 守望林子的楊善洲老人
大亮山位於保山市施甸縣城東南約50公里,海拔在1800—2619米。楊善洲的家鄉就在大亮山腳下的姚關鎮陡坡村。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當地農民缺衣少糧,就開始大規模的毀林開荒,原本翠綠的大亮山生態遭到極大破壞,山光水枯,荒涼空曠,山石裸露,山間溪流逐年減少乃至枯竭,當地農民飲水大多要到幾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馬馱,周邊十幾個村也陷入「一人種三畝,三畝吃不飽」的貧困境地。為了增加糧食產量,村民只有進一步開荒耕種面積,導致了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楊善洲選擇了大亮山,就是為了改變家鄉的生態環境,造福家鄉人民。他說:「我是在兌現許給家鄉老百姓的承諾,在黨政機關工作多年,因為工作關系沒有時間回去照顧家鄉父老,家鄉人找過我多次,叫我幫他們辦點事我都沒有答應,但我答應退休以後幫鄉親們辦一兩件有益的事,許下的承諾就要兌現。至於具體做什麼,經過考察我認為還是為後代人造林綠化荒山比較實在,這既對全縣有利,也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有利。」 家鄉的人聽說他要回來種樹就勸他:「你到別處去種吧,這地方連野櫻桃和記木數都不長。」然而,楊善洲創辦林場的設想和決心沒有被動搖。他請地、縣林業部門的領導和科技人員到大亮山上作多次調查研究。他們帶著帳篷,風餐露宿,徒步24天,對姚關、舊城、酒房等地進行了調查。經過調研,更堅定了楊善洲改變大亮山面貌、「種樹扶貧」的決心,並將場址選在施甸縣的舊城、酒房、姚關3個鄉結合部的大亮山。 當時大亮山周圍的山林都已經承包到戶了,怎麼辦林場呢?楊善洲在深思熟慮之後,創造性地提出「國社合作」建場的方案。在得到縣委、縣政府領導的大支持後,縣政府召開了有關鄉村幹部和部分農戶代表參加的會議,把綠化造林與發展農業生產的辯證關系,以及林場的性質、范圍、辦法、利益分配講清楚,得到了幹部群眾的一致贊同,然後才開始籌備建場的有關事項。 退休當天,楊善洲背起鋪蓋,趕到了離大亮山最近的黃泥溝。翌日,大亮山國社聯營林場正式掛牌成立,大家人挑馬馱把糧食、行李搬到離公路14公里的打水桿坪子,臨時搭建了一個簡易棚安營紮寨。深夜,狂風四起,棚子被掀翻,傾盆大雨不期而至,只好鑽到馬鞍下,躲過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就這樣,楊善洲帶著縣里抽調的幾個同志開始了艱苦創業。 林場成立大亮山造林指揮部,楊善洲親自擔任指揮長。成立當晚,他們在用樹枝圍起的簡易帳篷里,圍著火塘召開了第一次造林會議,把林場職工分宣傳動員、整墒、育苗三個小組,要求搶在5、6月份雨季來臨前育下能種萬畝以上的樹苗。 在林場和昔日「戰友」聊天
到達大亮山的第二天,楊善洲把大亮山社的社長找來,召開了一個小型會議,把他們到大亮山的目的意義都講明白了,希望得到大亮山社的支持。大亮山社的社長李宗清見到老書記身先士卒,早感動得不得了。他連聲說:「老書記你這么大年紀的人,不住城裡住山裡,為的是給咱老百姓造福,咱們還有什麼可說的。辦什麼事,就老書記一句話,說什麼我們都支持!」 楊善洲一方面又帶著人在大亮山區一個山頭一個山頭調查,進一步摸清了大亮山的低,盤算種什麼樹、怎樣種。他在山上轉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來後,他確定了當年要種1萬畝松樹林,育20畝苗圃,以後平均每年種一萬畝以上松樹林。 種樹需要大量的樹苗,可沒有資金,楊善洲絞盡腦汁。他每天和職工們帶上工具,到處尋找樹苗。他把原來擺放在家裡的幾十盆雪松、白梅、銀杏盆景也全部移種到大亮山上。每年的端陽花市是保山的傳統節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節,楊善洲就發動全場職工一起到街上去撿果核。 1990年林場修公路,為了省錢,楊善洲找來儀器,找了幾個小工,自己測量自己干,硬是修通了一條長14公里的山路,每公里路花費不到1萬元。 林場沒有資金擴大種植面積,無法發放林場工人工資,他不顧年老體弱,多次到省、市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共為林場爭取到300多萬元資金支持。 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給樹修枝時,楊善洲不幸踩著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後他又拄這拐杖執意爬上了大亮山。開始辦林場那幾年困難很大,但是楊善洲艱苦奮斗,盡量少花錢多辦事。沒有錢蓋房子就花7000多元錢蓋油毛氈房40多格,一住就是8年,有三個職工住了9年半才出去。沒有錢購買農具,就地取材自己動手,辦公桌、板凳、床鋪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晚上照明沒有電,每人買一盞馬燈······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楊善洲同志到大亮山林場要發展壯大,必須順應市場經濟的大潮,改變傳統單一的經營方式,進行多種經營。建場之初,楊善洲主要以種植華山松為主,在黨的十四大後,他感到僅僅種植華山松不能在近期內產生效益,林場要以林養林,要提高經濟效益。於是,他們從廣東、福建等地引種龍眼樹苗,開辟了龍眼水果基地。施甸縣的立體氣候十分突出,高海拔地區常年雲遮霧罩,是種植茶葉的好地方。酒房鄉供銷社茶廠生產的袋裝黑山銀峰茶,1994年曾榮獲省農業廳優質產品稱號,供不應求。他們從中得到啟示,也建立了茶葉生產基地,還專門投資建了一個粗茶葉加工廠;另一方面,楊善洲號召林場職工開拓新的生產經營領域,他和林場職工的努力下,大亮山林場沒有幾年時間,就紅火起來了,家業擴大、經濟效益也逐步顯現出來。 生前住過的茅草屋
為了搞好多種經營,他們辦起了茶葉基地,又建起茶葉精製廠,茶樹也長得有半人高了,但正在這時,發生了一場鼠患,一隻只肥大的老鼠幾夜之間就把三分之二的茶樹啃死了,人們辛勤多年的茶園毀於一夜。面對這挫折,有的人畏縮了,但楊善洲卻沒有被困難壓垮。他鼓勵大家,茶園毀了可以重新種植,人的精神垮了,事業就真正完了。他要職工振奮精神,重新與大自然搏鬥。初建林場的3年,他們好不容易種活了將近3萬畝華山松,有近400畝松樹被一種叫紫荊澤蘭的毒草侵擾死了,楊善洲又鼓勵職工不要泄氣,振奮精神重新再干。在他的鼓舞下,林場職工始終沒有在困難面前低頭。 楊善洲雖然是大亮山林場的義務承包人,但他並沒有從林場拿錢。最初的幾年裡,林場只給他補貼70元伙食費,後來調到了100元。不僅不要錢,楊善洲還經常要給林場貼錢。林場在山下辦了一個水裡基地,招了一些臨時工,碰上林場經濟困難的時候,楊善洲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來用於發工資。 23年來,他帶領林場職工人工造林5.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左右,修建林區公路26公里,架設高壓線路15公里,每年無償為村民提供林柴,為6個自然村修通了公路,為8個自然村架通了生產生活用電,為4個行政村1萬多人解決人畜飲水問題。村民人均產糧由原來的100公斤提高到450公斤,監近周邊4個貧困村100多戶貧困戶開始脫貧致富。大亮山林場最顯著的社會效益是解決了當地群眾的人畜飲水難題。 大亮山的生態修復,使一些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得到保存。現在,林場珍稀動物有黑熊、豹子、獼猴、鳳頭鳥、野雞等,植物有桫欏、銀杉、楠木、白杏、雪松等,山石裸露的現象消失,風調雨順,周邊居民修枝打杈就能解決燒柴問題,通過合理採收乾巴菌等山珍實現增收。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保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但由於大亮山的植被非常好,涵養的水源多,水量充裕,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用水在乾旱期間仍然充足。 2009年4月,楊善洲將活立木蓄積量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

Ⅳ 雲南省保山市花卉盆景店有幾家

江南的煙雨 驚擾了一池的平靜 那碧綠的青苔 承載著幾世的痴怨 驚鴻間 喚醒著心底那一塊的柔軟 仿若畫中走出 如湖水般清澈 恬靜 猶記兒時櫻花樹下 待你

熱點內容
黃玫瑰陶瓷 發布:2025-05-17 18:34:36 瀏覽:558
東莞插花培訓學校 發布:2025-05-17 18:33:29 瀏覽:974
一朵小花古清教案設計 發布:2025-05-17 18:23:59 瀏覽:885
附石枸杞盆景 發布:2025-05-17 18:23:55 瀏覽:633
茶花花蕾乾枯 發布:2025-05-17 18:22:51 瀏覽:522
綠豆芽盆景 發布:2025-05-17 18:16:52 瀏覽:540
梅花糕料壺 發布:2025-05-17 18:11:44 瀏覽:843
蘇州櫻花灶具 發布:2025-05-17 18:08:57 瀏覽:906
梅花主角 發布:2025-05-17 18:08:15 瀏覽:977
白色情人節密碼 發布:2025-05-17 18:07:35 瀏覽: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