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盆栽圖片
A. 菊花盆栽都該怎麼養植
菊花盆栽的養殖方法如下:
1、土壤
菊花適合肥沃、疏鬆帶水質的土壤,對土壤酸鹼度適應力較強。
B. 菊花盆栽要注意什麼
盆栽菊花,在管理上比地栽菊花要費事一些。大體上說,管理好菊花有項工作需要留心做好。
1)要選好合適的土壤。如果是扦插的菊花,扦插成活後要選陰天或多雲天及時上盆,盆土要選疏鬆、肥沃帶砂質的土壤。在植株不斷長大的過程中,要經過次換盆。定植時,如能用六成腐葉土、一成餅肥渣、三成砂質土壤,就能使植株長得枝繁葉茂,並可減少花枝遭病蟲害侵蝕的可能性。
2)要合理澆水。澆水是否合理,對菊花生長的好壞有重要的關系。首先,要做到適時澆水,比如,夏天炎熱的季節,水分蒸發得快,宜在清晨澆一次水,傍晚再補一次「葉水」。澆葉水時,宜用細眼噴壺對整個菊花植株及地面噴,以增加菊花周圍環境及空氣中的濕度,但不要把盆土澆濕,以免菊苗徒長。春季時,菊苗幼小,澆水宜少不宜多,多則反而妨礙根系發育;冬天花枝已基本停止生長,處於越冬期,植株本身對水分消耗量少;加上天氣寒冷,土壤中水分的蒸發也很少,須嚴格控制澆水。總之,澆水要根據菊花生長的不同時期、不同季節、不同的當天氣候(溫度和空氣濕度)來決定澆水的次數和澆水量。比如,雨天不必澆水,陰天少澆,晴天則多澆;氣溫低時少澆或不澆;炎夏季節宜多澆;春、秋兩季適量澆,寒冬季節應控澆或不澆。還要注意:澆水的水溫要和當時的土溫一致或接近,切不可在炎熱的季節,用冰涼的井水去澆,這樣對花卉會造成嚴重的生理傷害。此外,澆水宜用細眼噴壺緩緩噴澆,不可用猛水沖澆。不論什麼季節,澆水都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爛根、枯黃,甚至植株死亡。
C. 如何種植盆栽菊花
(1)移栽與用土。扦插生根後的菊苗可栽於口徑12厘米左右的花盆中,盆的底部用兩塊瓦回片搭好答「人」字形排水孔,再放一層爐渣,以利排水,其上覆蓋一層培養土,將菊苗放在花盆中央,扶正加土壓實,上面留約2厘米沿口,以便澆水。初上盆的菊苗要澆透水,並防止日曬。約5天後移至向陽處。當菊苗長到15~20厘米高時,需要再移栽一次。換盆時可用腐熟有機肥作底肥,以補充培養土的營養。以後隨著植株生長,一般品種需要換盆2~3次,才能最後定植。定植時宜用腐葉土、沙壤土各4份半和1份餅肥渣混勻的培養土。
(2)摘心除芽。一般盆菊留花4~7朵。菊苗定植後留4~5片葉摘心,待其腋芽長大後每個枝上留2~3片葉,進行第二次摘心,這樣即可達到所需要的花朵數,以後應停止摘心。一般品種白露後可見花蕾,每枝除選留1個蕾形圓正的以外,其餘的花蕾應及時摘除,霜降前後可鮮花怒放。
(3)防病除蟲。從春至秋菊花不斷受到多種病蟲侵襲,需及時做好防治工作。
D. 如何養菊花(盆栽)
盆栽菊花越冬:一是留根,二是存芽。留根越冬的,花後剪去老本,清理回土面,澆一次透水,答放在有陽光的冷室,以0℃左右為宜。盆土保持微潮,不可久濕。來春3月中旬,移到室外避風向陽處養護一段時間,可分株繁殖,也可原盆或地栽養枝,准備扦插繁殖。
存芽越冬的,秋末冬初選發自根莖的出土高2厘米的第一代新芽扦插,連土中2厘米部分一起挖出。用培養土和面沙土各半摻勻裝頭號筒盆,每盆插5~7枝。插土深度以原出土位置為准。而後放在有陽光的室內,室溫保持3℃左右,盆土微潮,忌高溫,防風干。來春3月中旬移至室外,先放避風向陽處鍛煉1周後,即可分盆或下地栽植。有條件的可於入冬時,在避風向陽處,開辟陽畦(冷床),把老根連盆或脫盆帶土保存。盆插的也可放入陽畦越冬,冬季用薄膜覆罩防寒,溫度保持0℃左右,土壤微潮即可。天氣回暖時注意通風。4月即可移出陽畦栽植。
E. 菊花有哪幾種圖片
1、按抄花期分為夏菊襲、秋菊、寒菊;
夏菊
(5)菊花盆栽圖片擴展閱讀
菊花花語
黃色的菊花:淡淡的愛
白色的菊花:在中國哀輓之意,一般用於追悼死者的場合;在日本,則是貞潔、誠實的象徵。
暗紅色的菊花:嬌媚
菊花象徵久長:菊花在秋季開放,故為秋的象徵,人們甚至把九月稱「菊月」,因為菊與「據」同音,「九」又與「久」同音,所以菊花也用來象徵長壽或長久;並且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採的菊花更有意義,多用其精製菊花茶,更有人將這一天採的菊泡陳年米酒,或者是用菊花沐浴,皆取「菊水上壽」之意。
F. 如何種植盆栽菊花
隨著生活質量來水平的提自高,房間里種草養花,也越來越成為年輕人與老年人熱愛的事情。種花也是有點技巧的,有的人買完以後種上,隔不了兩天花就蔫了,有的人則把花養的「生龍活虎」的。
所以,還是要掌握一點養花的技巧,這樣種起花來才會得心應手。
種植盆栽菊花與種植其他盆栽花類似,首先,買花的時候怎麼挑選菊花也是關鍵,要挑選葉子比較綠的,看著莖和葉都比較有生機。要挑選這樣的,不要挑選葉子已經泛黃的,這種不容易活。
然後,根據植株的大小選擇一個合適的花盆,放上鬆散土,注意這里不要放偏鹼性的土,不利於菊花的存活。然後,把菊花種植進去,種植深度要適中,太深太淺都影響菊花的存活,種植深度最好在花跟以上三四公分最適宜。然後,進行澆適量的水,剛種上的前幾天要保證每天下午都要澆水。前幾天比較脆弱,要悉心照顧噢!
G. 菊花的圖片和資料
白色菊有:「銀絲串珠」、「空谷清泉」、「珠簾飛瀑」、 「月涌江流」
圖: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E%D5%BB%A8%B0%D7&in=19286&cl=2&cm=1&sc=0&lm=-1&pn=19&rn=1
黃色菊則有:「飛黃騰達」、「黃鶯出谷」、「泥金獅子」、 「沉香托桂」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B%C6%C9%AB%B5%C4%BE%D5%BB%A8&in=30507&cl=2&cm=1&sc=0&lm=-1&pn=7&rn=1
綠色菊有:「綠陽春」、「綠柳垂蔭」、「春水綠波」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2%CC%C9%AB%B5%C4%BE%D5%BB%A8&in=28412&cl=2&cm=1&sc=0&lm=-1&pn=27&rn=1
白 色微綠的稱「玉蟹冰盤」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2%CC%C9%AB%B5%C4%BE%D5%BB%A8&in=21009&cl=2&cm=1&sc=0&lm=-1&pn=28&rn=1
紅色中加白的叫:「楓葉蘆花」
紅白綠三色的 名「三色牡丹」、「綠衣紅裳」等一、依色分類。這是我國最早的分類法。宋代劉蒙《菊譜》就是依色將36個品種分為黃17品、白15品與雜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類。按菊株高矮分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類。
三、依花期分類。按開花季節不同,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四、1982年全國園藝學會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將秋菊中的大菊分為5個瓣類,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現列舉如下(亞型從略):
(一)平瓣類:寬頻型、荷花型、芍葯型、平盤型、翻卷型、疊球型。
(二)匙瓣類: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類:單管型、翎管型、管盤型、松針型,疏管型,管球型、絲發型、飛舞型、鉤環型、瓔珞型、貫珠型。
(四)桂瓣類: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
五、依種型、品種演化次序和栽培、應用進行分類。具體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狀況下花徑小於6厘米):
(1)小輪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在自然栽培狀況下花徑大於6厘米):
1.瓣子花類(舌狀花以平瓣為主):
(5)單瓣型、(6)復瓣型、(7)蓮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帶型。
2.管子花類(舌狀花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盤型、(14)披散型、(15)松針型、(16)舞環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類(筒狀花呈托桂狀):
(18)托桂型。
4.畸形花類(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開裂若龍爪等):
(19)毛刺型、(20)龍爪型。
六、依菊花品種對短日照的不同反應分類。將菊花品種分為極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15~19天)。較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20~24天)、敏感品種(需25~29天)、不敏感品種(需30~34天)和極不敏感品種(需34天以上)。
H. 這種盆栽是什麼花開的花像菊花,希望懂花的科普一下。
瓜葉菊(學名:Pericallis hybrida,別稱富貴菊、黃瓜花)是菊科瓜葉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陝西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瓜葉菊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10至20厘米,葉片大塊,似瓜類植物,所以學名命名為瓜葉菊。而華人愛稱之為「富貴菊」,是新年觀賞花卉應景盆栽,寓意「大富大貴」、「發大財」。富貴菊花期在1至5月,有菊科植物的頭狀花絮,開花時茂密燦爛、賞心悅目、熱鬧。
中文學名:瓜葉菊
拉丁學名:PericallishybridaB.Nord.
科:菊科
界:植物界
屬:瓜葉菊屬/千里光屬
門:被子植物門
種:瓜葉菊種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菊目
英文名:FloristsCineraria
植物簡介
多年生草本,常作1-2年生栽培。分為高生種和矮生種,20-90厘米不等。全株被微毛,葉片大形如瓜葉,綠色光亮。花頂生,頭狀花序多數聚合成傘房花序,花序密集覆蓋於枝頂,常呈一鍋底形,花色豐富,除黃色以外其他顏色均有,還有紅白相間的復色,花期1-4月。
花語介紹
瓜葉菊的花語是:喜悅,快活,快樂,合家歡喜,繁榮昌盛。
適宜在春節期間送給親友,此花色彩鮮艷,體現美好的心意。
形態特徵
瓜葉菊 :菊科千里光屬和有親緣關系的屬的幾種栽培觀賞植物。分苗圃種(尤其是雪葉蓮〔S. cineraria〕)和瓜葉菊(S. cruentus)的溫室變種兩類。後一類有的矮小,可密植,花大,花簇緊密;有的較高,花簇大而開展,花小,星狀。兩個類型都易以種子繁殖,花市上常種作盆花出售,花色多種多樣。
矮生品種25厘米左右,全株密生柔毛,葉具有長柄,葉大,心狀卵形至心狀三角形,葉緣具有波狀或多角齒。形似葫蘆科的瓜類葉片,故名瓜葉菊。有時背面帶紫紅色,葉表面濃綠色,葉柄較長。花為頭狀花序,簇生成傘房狀。花有藍、紫、紅、粉、白或鑲色,為異花授粉植物。
常見種類
園藝品種極多。大致可分為大花型、星形、中間型和多花型四類,不同類型中又有不同重瓣和高度不一的品種。
生長習性
原產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性喜冷寒,不耐高溫和霜凍。好肥,喜疏鬆、
排水良好的土壤。
喜冬季溫暖、夏季無酷暑的氣候條件,忌乾燥的空氣和烈日曝曬,還要有良好的光照。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喜陽光充足和通風良好的環境,但忌烈日直射。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涼爽的氣溫和充足的陽光是其良好生長的主要條件。喜富含腐殖質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忌乾旱,怕積水,適宜中性和微酸性土壤。花期為12月至翌年4月,盛花期3--4月。
可在低溫溫室或冷床栽培,以夜溫不低於5℃,晝溫不高於20℃為最適宜。生長適溫為10℃—15℃,溫度過高時易徒長。生長期宜陽光充足,並保持適當乾燥。
繁殖栽培
繁殖方法
瓜葉菊的繁殖以播種為主。對於重瓣品種為防止自然雜交或品質退化,也可採用扦插或分株法繁殖。
瓜葉菊開花後在5~6月間,常於基部葉腋間生出側芽,可將側芽除去,在清潔河砂中扦插。插時可適當疏除葉片,以減小蒸騰,插後澆足水並遮蔭防曬。若母株沒有側芽長出,可將莖高lOcm以上部分全部剪去,以促使側芽發生。
①播種法:播種一般在7月下旬進行,至春節就可開花,從播種到開花約半年時間。也可根據所需花的時間確定播種時間,如元旦用花,可選擇在6月中下旬播種。瓜葉菊在日照較長時,可提早發生花蕾,但莖細長,植株較小,影響整體觀賞效果。早播種則植株繁茂花形大,所以播種期不宜延遲至8月以後。
播種盆土由園土1份、腐葉土2份、礱糠灰2份,加少量腐熟基肥和過磷酸鈣混合配成。播種可用淺盆或播種木箱。將種子與少量細沙混合均勻後播在淺盆中,注意撒播均勻。播後覆蓋一層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後不能用噴壺噴水,以避免種子暴露出來,可以選擇浸盆法或噴霧法使盆土完全濕潤。盆上加蓋玻璃保持濕潤,但一邊應稍留空隙,通風換氣。然後將播種盆置於蔭棚下,或放置於冷床或冷室陰面,注意通風和維持較低溫度。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1℃,約1周左右發芽出苗。出苗後逐步撤去遮蔭物,移開玻璃,使幼苗逐漸接受陽光照射,但中午必須遮蔭,兩周後可進行全光照。為延長花期,可每隔10天左右盆播1次。
②扦插或分株繁殖:重瓣品種不易結實,可用扦插。1--6月,剪取根部萌芽或花後的腋芽作插穗,插於砂中。約20--30天可生根,碚育5--6個月即可開花。亦可用根部嫩芽分株繁殖。
栽培管理
播種後將播種盆置於涼爽通風的環境,約經20天,幼苗可長出2~3片真葉,此時應進行第一次移植,即假植。可選用闊口瓦盆移植。盆土用腐葉土3份、壤土2份、砂土l份配合而成,將幼苗自播種淺盆移入此盆,株行距3cm×3cm,根部多帶宿土以利於成活。移栽後用細孔噴水壺澆透水,澆水時不能沖倒幼苗或將幼苗根部泥土沖走,噴施新高脂膜,縮短緩苗率。澆水後將幼苗置於陰涼處,保
I. 盆栽菊花有哪些
菊花種類這概念太過寬泛,以下資料僅供參考:
一、依色分類。這是我國最早的分類法。宋代劉蒙《菊譜》就是依色將36個品種分為黃17品、白15品與雜色4品。
二、依植株高矮分類。按菊株高矮分為高(1米以上)、中(0.5~1米)、矮(0.2~0.5米)3類。
三、依花期分類。按開花季節不同,分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及「五九」菊等。秋菊按花期又分為早、中、晚3類。
四、1982年全國園藝學會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菊花品種分類學術討論會,將秋菊中的大菊分為5個瓣類,30個花型和13個亞型。現列舉如下(亞型從略):
(一)平瓣類:寬頻型、荷花型、芍葯型、平盤型、翻卷型、疊球型。
(二)匙瓣類:匙荷型,雀舌型、蜂窩型、蓮座型、卷散型、匙球型。
(三)管瓣類:單管型、翎管型、管盤型、松針型,疏管型,管球型、絲發型、飛舞型、鉤環型、瓔珞型、貫珠型。
(四)桂瓣類:平桂型、匙桂型、管桂型、全桂型。
(五)畸瓣類:龍爪型、毛刺型、剪絨型。
五、依種型、品種演化次序和栽培、應用進行分類。具體分法如下:
(一)小菊系(在正常栽培狀況下花徑小於6厘米):
(1)小輪型、(2)小球型、(3)小星型、(4)小桂型。
(二)中、大菊系(在自然栽培狀況下花徑大於6厘米):
1.瓣子花類(舌狀花以平瓣為主):
(5)單瓣型、(6)復瓣型、(7)蓮座型、(8)翻卷型、(9)球型、(10)卷散型、(11)垂帶型。
2.管子花類(舌狀花為管瓣):
(12)管球型、(13)管盤型、(14)披散型、(15)松針型、(16)舞環型、(17)珠管型。
3.桂瓣花類(筒狀花呈托桂狀):
(18)托桂型。
4.畸形花類(小花密生毛刺及先端開裂若龍爪等):
(19)毛刺型、(20)龍爪型。
六、依菊花品種對短日照的不同反應分類。將菊花品種分為極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15~19天)。較敏感品種(遮光到現蕾為20~24天)、敏感品種(需25~29天)、不敏感品種(需30~34天)和極不敏感品種(需34天以上)。
還有一種分類的參照:
一.按自然花期
1夏菊 花期6-9月
2秋菊 花期10-11月
3寒菊 花期12月-翌年1月
二.按花直徑
1大菊 花徑10CM以上
2中菊 花徑6CM-10CM
3小菊 花徑6CM以下
三.整枝方式與應用
1獨本菊 一株一莖一花
2立菊 一株多干數花
3大立菊 一株數百至數千朵花
4懸崖菊 通過整形成懸垂式
5嫁接菊 一株花的主幹上嫁接各種花色的菊花
6案頭菊 株高20CM左右,桌面擺設
7菊藝盆景 由菊花製作的樁景或盆景
J. 菊花的盆栽方法有哪些
盆栽菊的栽培管理
盆栽菊花大致可歸納為三種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
長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多用此法。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止摘心,9月加強肥水管理,促其生長,10-11月開花。各地盆栽菊的方法不同,主要有以下五種:扦插後即上盆,此法優點為根部損傷少,花色正,花期長,但較費工;瓦筒地植上盆,扦插苗植於三片瓦圍成的瓦筒中栽培,待花蕾上色時挖起上盆。此法較前者省工,但挖苗時易傷根,花期與花的品質不如前者;地植套盆法,扦插苗定植於高畦上,7月初套上大孔盆,使苗從盆孔伸出,分次加土,現色時鏟斷地下根部;盆中嫁接法,3月間播種育蒿苗,5月間在蒿苗上嫁接菊花,以後管理同扦插上盆法,用此法繁殖,植株健壯,花大且開花較早,但較費工,地植嫁接套盆法,3月間將育好的青蒿苗栽於畦中,5月間嫁接,花蕾現色時移人盆中。其優點為管理方便,株植強健,花亦大。缺點是傷根較重。
二段根系栽培法
此法在東北地區常用,在江西、湖南等地也有應用。在5一6月稈插,幼苗成活後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止摘心。待側枝長出盆沿後,用盤枝法調整植株的高度,並將枝條加以固定,使其分布均勻,上部加上覆蓋,不久盤壓的枝上即生出根來。當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還可再盤枝調整一次,然後加足肥土。應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齊美觀,植株較矮,葉片豐滿,枝條健壯,花大,花期長。因盤枝上又生根,故稱為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
華北地區常用的栽培方法。從冬季稈插至次年11月開花,需時1年。北京藝菊名家總結出以下4個階段,即冬存,秋末冬初選健壯腳芽扦插養苗;春種,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上用普通腐葉上,不加肥料,夏定,利用摘心促進腳芽生長,至7月中旬出土腳芽長至10厘米左右時,選發育健全,芽頭豐滿的苗進行換盆定植,秋養,7月上中旬將選好的壯苗移入直徑20一24厘米的盆中,盆土用普通培養土加0.5%過磷酸鈣。將小盆中的菊苗連土坨倒出,以新芽為中心栽植,並剪除多餘櫱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壓實。換盆後,新株與母株同時生長,待新株已發育茁壯後,將老株齊土面剪去。剪除母本後松上,填人普通培養上,並加20%一30%的腐熟堆肥。這時盆中已有8成滿的肥土,1周後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形成強大根系,整個栽培過程,換盆1次,填土2次,植株三度發根。